《鼎湖山听泉》精品课件 苏教版

合集下载

鼎湖山听泉PPT34 苏教版 (共25张PPT)

鼎湖山听泉PPT34 苏教版 (共25张PPT)

总结:本文的关键在一个“听”字。从全 文来看,“听”有一个过程,起先由听到 泉声而想到山泉。但是山泉时隐时现,作 者由泉影的变幻不定,联想起爱女而爱上 山泉。及至亭前观山,闻钟泉之声相应, 把钟声与泉声化为老人与孩子——成为两 个时代的象征,点出泉水活泼流动的青春 气息。及至夜间,由听泉生悟,写出了泉 所深寓的精神。全文是在颂泉,而“听” 只不过是认识泉的一个手段。
修 辞
——比喻
轻 缓
柔曼如提琴——小溪
清脆如弹拨——滴泉 厚重如倍司——细流
雄浑如铜管——飞瀑
喻体 —— 本体
重 急
鼎湖山的风景十分美丽,课文中也涉及 了很多。但文中主要是借山泉的美来表 现山林的美,揭示从泉中所领略和感悟 到的人生哲理。 你能说说作者感悟到了 什么吗?
听泉的过程也就是自我心灵净化的过程, 作者的鼎湖山之旅,实际上就是心灵之旅。作 者把山泉看作鼎湖山的灵魂,是它滋养了一切, 构成了“清澈透明的境 界”;清幽的环境, 因为有了山泉的 缘故,不是使人消沉,而是 让人们奋起,更加热爱人生。
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文中找出具体句子加以理解。
心情变化:怅然(因为游七星岩走的匆匆,看得蒙 蒙)——顿生雀跃之心(泠泠淙淙的泉声扑面而 来)——萌生爱意(见泉思女)——陶醉(入夜听 泉,顿生感悟) 观之不得,转而求听,喜爱之情不断升华。
品读第8段写泉声的片断, 说说作者所用的修辞手法。
第二部分(第2—3段)引发联想;
第三部分(第4—7段)介绍庆云寺;
第四部分(第8—10段)得到感悟 .
讨论:
1.第一段文字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有什么作用? 明确:衬托手法,用景物朦胧、视线模糊 来衬托听觉的敏锐、泉声的清朗。 你还能在文中找出其它的衬托手法吗?

鼎湖山听泉PPT25 苏教版 (共20张PPT)

鼎湖山听泉PPT25 苏教版 (共20张PPT)

三、字词积累:
• 鼎湖山 肇庆 宛如 泠泠淙淙 迸跳 身 不由己 童稚 清澈透明 了无杂尘 楹 联 • 小心翼翼 拾级而上 怅惘 安详 嬉戏 引人注目 古刹 可见一斑 繁花似锦 • 蜂蝶翩飞 生意盎然 迥然相异 枝繁叶 茂 绿阴如盖 与众不同 万籁俱寂 枕 泉而眠 诞生 繁衍 新陈代谢 污垢 遐 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鼎湖山听泉》课件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鼎湖山听泉》课件

朗读第四部分,用文中的语句填充
1、泉声的特点: 2、想像的具体情境: 3、感受: 4、过程:
柔曼、清脆、厚重、雄浑、轻重缓急
草丛中淌过的小溪、石缝间漏下的滴泉、细流汇于空谷、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
本体→
喻体→提琴、弹拨、倍司、铜管
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听到……孕育生机,滋润万物,泉水是鼎湖山的灵魂。(人生哲理: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孕育生机的。)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取材广泛,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所谓‘神不散”是指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散文的特点:
吟咏诵读,使我们最直接地感悟语言,获得语感。 抓关键字词的理解,把握句意乃至整段、整篇语脉。 重视分析艺术手法。需从修辞、表现手法(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常用的表现手法)、风格特色等方面,理解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散文相关知识简介
散文是指同小说、戏剧、诗歌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1、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四种: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哲理散文。 2、鉴赏散文略介: 品味散文的语言是鉴赏散文的基础。无论是体会文章深刻的思想感情,或者是赏析其艺术表现手法,都与语言密切相关。散文语言上各具特色,有的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出优美的画面有的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崇高人生境界的热烈追求。有的语言凝练含蓄、形象生动,情理相谐,意境深广,对于这些不同特色的散文语言,要进行鉴赏品味,就必须注意一定的方法。
2、课文在这两条线索的组织下,行文非常清晰,层次分明,快速浏览课文,理清层次,归纳层意。
精读体味
1、课文题目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
2、 “听”和“泉”的是什么关系?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鼎湖山听泉PPT课件(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课件)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鼎湖山听泉PPT课件(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课件)

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时间顺序:黄昏——晚饭后——夜间 空间顺序:岸边——寒翠桥——山中——补
山亭——庆云寺(半山)
读课文,探讨:
1、文章开头交代鼎湖山的背景有 什么作用?
提示:开头点明鼎湖山的气候条 件,是作者从想看山发展到听泉的重 要前提,为下文的听泉作铺垫。
读课文,探讨:
边的
预 估 活 动 PPT 幻灯 一
中 2、3 题学 片:
探究活动一的要 求 开展蔗
糖、面粉、棉布 、 酒精的
讨论、分析 常 见 物 生结论会 质

作实
有偏差。

机 物 的 验材料,旨 师可结 共
同特

合生活实 际
探究活 动

燃烧实验,一起 探
究有机 物在组成上的共
同 特点。
点,派小 组

表发言。
机物比较 能让学生成
“有机物
知识 网络。
物概
功建
与无机物比较”
念 加 深 理 构有机物和
板 书出来
解,并 无机
(见板书设计
培 养 学 生 物的知识网
一、)。
思维、 络。 表达等能
媒体展示日常吃 的
几种食 物的图片,让生
讨 论回答
力。
观看图片 , 讨 论 日 常
识 吃的
别这几种 食物引起
食物
学生
活跃的课堂 PPT 幻灯
泉水
泉水
泉水
泉水
鼎湖山
鼎湖山
鼎湖山
鼎湖山
读题质疑
你认为 题眼应是哪 个词?
认读生字词
楹联 菩提树 怅惘
污垢
汩汩 雀跃
古刹

鼎湖山听泉PPT31 苏教版 (共27张PPT)

鼎湖山听泉PPT31 苏教版 (共27张PPT)

鼎湖山又是佛教圣地。早在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 禅宗六祖惠能高弟智常禅师在此创建龙兴寺(宋改白云 寺), 并建有招提三十六所。从此,前来朝拜和游览 的香客游人日众, 不久,便兴旺起来,成为佛家圣地。 明崇祯六年(1633年),当时有个名号在犙的和尚来到 三宝峰,发觉这里众山环抱,面临谷地,峰峦起伏, 状若莲花,“山灵之气全聚于此”,便结草为庵,号称 莲花庵。后来,在犙和尚请栖壑和尚作住持,大兴 土木,重建山门,并按地势倚山筑殿, 改莲花庵为 庆云寺, 几百年来香火不断,被誉为岭南四大名刹之一。
既然是游览,人物自然在行动,自然是以空间转 换的顺序为主。从文章看,人物从哪里到哪里,说得 很明白,而对时间则写得比较含糊,只有“黄 昏”“晚饭后”“入夜”不多的几处。
5、课文重点是在写泉,课文中多次写到山泉,请同学们找 出写山泉的句子。 (1)初闻泉声,如见泉姿;循声而去,渐人山中 (2)再睹泉踪,正面写泉,以爱女作喻,表现出泉水的活泼 (3)钟泉之声相应,显现亲情 (4)浑然一片——分清层次,从泉声中悟出人生哲理,认识 鼎湖山之魂。
此外,鼎湖山还生长着170多种鸟类、30多种兽类和 20多种蛇类,还有珍稀动物。其中,白鹇鸟被命名为 广东省鸟。鼎湖山得天独厚,满山是宝,遍地奇珍, 具有极其重要的科研价值。为此,1956年被划为我 国第一批自然保护区;1979年,经国务院和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批准,鼎湖山正式加入世界自然保护区 网,成为联合国“人和生物圈”生态定位研究站。 从此,鼎湖山便有“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活的自然 博物馆"、"绿色宝库"等美誉
让我们勇敢地挑战
愉快地合作
盱眙县第二中学 施传荣
鼎湖山听泉
谢大光 一、学习要求 1.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课件:1.鼎湖山听泉(共43张PPT)

九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课件:1.鼎湖山听泉(共43张PPT)
11.作者从泉水的交响乐中听出了什么哲理?用原文 回答。 【答案】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 生命的诞生、成长、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 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
部分来自《点拨》
12.为什么说“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答案】因为它能孕育生机,滋润万木。
部分来自《点拨》
13.通读选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深夜听泉,别有 一番滋味”。 【答案】因为此刻听泉“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 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 许多层次”,而且还能听出“岁月的流逝,历史 的变迁,生命的诞生、生长、繁衍、死亡”等。
来自《点拨》
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被中外学者誉为 “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本文作者谢大光在去广 东鼎湖山听泉之后,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
游记
来自《点拨》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作者写游览途中所见、所闻、 所感、所想的文章。游记偏重于描绘某一地方的山川景 物、名胜古迹、珍贵物产、风土人情,或者政治生活、 社会风尚等。优秀的游记作品具有景物的实在性、情感 的真挚性、人称的自我性和寓意的社会性等特点。
《鼎湖山听泉》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部分来自《点拨》
第一部分(①):
写了雨意尚未全消时登岸,初闻泉声如见 泉影。
第二部分(②-③): 写作者进山以后,见泉引发联想,爱上山 泉。为后面的听泉作了很好的铺垫。
部分来自《点拨》
7.插入“千人锅”介绍有何用意? 【答案】这里是插叙,插入“千人锅”的介绍, 以“千人锅”之大,让人们想见古刹当年僧人之 多、佛事之盛,赋予鼎湖山宗教色彩。

鼎湖山听泉PPT10 苏教版 (共27张PPT)

鼎湖山听泉PPT10 苏教版 (共27张PPT)
游踪变化: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 时间变化:黄昏—晚饭后—夜间
2、按此将课文划分为四部分。 3、用简洁的话概括各段内容。
一(1):山下雾中初闻泉声清朗。 二(2-3):初进山见山泉娇态,听泉声活泼悦耳。 三(4-7):补山亭仰望和庆云寺漫步。 四(8-10):深夜于寺房听泉,得人生感悟。
作业布置
完成《导学导练》
答案1:
1、略。2、写作者深夜听泉,并从多层次的泉声中得 到人生感悟。
3、柔曼、清脆、厚重、雄浑……轻重、缓急。 4、草丛中淌过的小溪、石缝间漏下的滴泉、细 流汇于空谷、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 5、指作者的心。由于作者的解读,这种诸声 汇聚才显示出它的意义。 6、不能。只有经过仔细体悟,领会泉声的美妙 和内涵,才能引起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遐想 和自我心灵的净化。 7、不简单停留在对景色的赞美,把它归结于 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感情不断升华,中心不 断深化,写法高超。
品读课文五 山寺钟声与山泉之声交融,创设了一个 更奇妙的境界。文中是如何来描写这两种声 音的呢? 钟声浑厚似老者,泉声清亮若孩童;钟声 表现出鼎湖山的古老幽远,泉声表现鼎湖山的 年轻活力。
品读课文六 入夜时,作者听到了山泉哪些声音?静 心听泉,作者除了听出了泉水丰富的声响, 还听出了别的什么吗? 入夜……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对人生对历史的领悟理解。
品读课文七
作者写第五 — 七段文字的用意何 在呢? 千年古刹,百年古木,是鼎湖山显得古老 而悠远。随着时间的变迁,世事的更迭,一 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夜听山泉那充满生 命活力的变化多姿的声响,不觉使人感受到 生命的永恒与美好。这几段文字并非闲笔, 实质上是为下文写对人生和历史的感悟以及 感情的升华做铺垫。

鼎湖山听泉PPT29 苏教版 (共16张PPT)

鼎湖山听泉PPT29 苏教版 (共16张PP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段: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前 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 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 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 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 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 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 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 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 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 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 特点: 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请找出文中写山泉的句子, 并自由轻声朗读。
细细体会作者听到了怎样的泉声?
采用什么方法来描绘山泉的?
1段: 过了寒翠桥, 还没踏上进山的石 径,泠泠淙淙的泉 声就扑面而来。泉 声极清朗,闻声如 见山泉活脱脱迸跳 的姿影,引人顿生 雀跃之心,身不由 己,循声而去,不 觉渐高渐幽,已入 山中。
作者带着一种怎样 的心情来到鼎湖山 游览的?在听到这 泠泠淙淙的泉水声 时,他的心情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 失落怅惘—— 顿生雀跃之心

历史是生生不息的
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这种将笔触上升到“对人生和历史的探究” 的写法,对你的写作有何启发?
将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寄寓在 景物的状写之中,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

我们走进鼎湖山,感受到鼎湖山的清新 秀美,我们听到了许多悦耳的声音。请你把 听到的说一说,相信你会比例子中说的更精 彩。
我听到山泉在说:历史是生生不息 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给加线字注音
怅惘
Wǎng
拾级 污垢 遐想
shè


楹联
汩汩 嬉戏 翩翩
Yí ng
gòu

xiǎ

迥然 jiŏng 繁衍
yǎn
Piān
解释成语
泠泠淙淙 流水声 拾级而上 逐步登阶而上 可见一斑 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生意盎然 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绿阴如盖 树荫茂密 繁花似锦 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象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 和美好的事物 迥然相异 指差别很大,明显不一样 万籁俱寂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新陈代谢 原指生物体经常地、不断地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 程。现比喻新生事物代替衰亡的旧事物 引我遐想 漫无边际地想像
修辞
小溪——柔曼如提琴 轻 缓

滴泉——清脆如弹拨
细流——厚重如倍司 飞瀑——雄浑如铜管 重 急
用乐声比喻泉声的手法有何好处?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泉声的各种 声响,好似音乐回荡在山谷, 让读者如身临其境。


入夜静心听泉,作者除了听出 了泉水丰富的声响,还听出了 别的什么了吗?
在这泉水的交响曲中,听到了 (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 (生命的延续)......


思考:
1.鼎湖山是著名的风景区,可写的景物相当多。但作者着重 抓住一个“泉”字来写,而且用听觉来感受、领略、品鉴, 这是为什么?
作者着重抓住“泉”来写,是因为他认为“泉水 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作者到鼎湖山时已是黄昏, 山间云雾飘忽“看不真切”。正因为如此,所以 “耳则愈灵”,从想看泉发展到听泉,而听泉的 过程,也正是作者心灵净化的过程
山寺钟声与山泉之声交 融,创设了一个更奇妙 的境界。文中是如何来 描写这两种声音的呢? 钟声表现出鼎湖山 的 古老幽远 ,泉声表 现鼎湖山的 年轻活力 。 生动传情地描绘出钟鸣 泉应的神韵。
8段 :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
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 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 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哄响者, 细流汇于空谷; 应为万道 那雄浑如铜管者, 定是激流直下陡 壁,飞瀑落下深 潭。至于泉水绕 过树根,清流拍 打着卵石,则轻 重缓急,远近高 低,各自发出不 同的音响。
我听到(树木、石头、小草、白云……) 在说:
想象练习(一)
1、那象(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 (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 2、那象( )一样(悠扬)的,是 (泉水绕过树根的声音) 3、那象( )一样( )的,是 (泉水拍打卵石的声音) 4、那象( )一样( )的,是 ( ) ......
想 象 练 习(二)
鼎湖山听泉
学习重点: 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 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2.掌握诵读要领, 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 的理解。 3.学习作者在文章中 对材料的详略安排。
朗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找出你认为文中重要 的字词, 和同学交流。 2、本文是按照什么写作顺序来组 织材料的?


3、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表达对鼎 湖山的什么思想感情?
自由读课文,讨论
作者在鼎湖山听泉,经历了怎样的感情 嬗变的历程?
一开始,作者的心态有些怅然,因为七星岩 之游“走得匆匆,看得蒙蒙”;登桥以后泉 声扑面而来,闻声如见泉影。“ 顿生雀跃之 心”,心情一变;转下去,见泉联想起爱女, 因爱女而爱泉;入夜听泉,顿生感悟。
感悟·探究
读 品
————————————————————————
你有过倾听大自然的感受吗? 你会联想到什么?

品 写
听风、看雨、观潮、 赏花、踏雪、游园、登山、 望月„„ 面对生机无限的 大自然,你有过怎样的人 生感悟呢?
用简洁的语言把它 写下来。
七星岩

寒翠桥


山中 补山亭 庆云寺
七星岩
读寒翠桥品写山中 补山亭 庆云寺七星岩

寒翠桥


山中 补山亭 庆云寺
七星岩

寒翠桥


山中 补山亭 庆云寺
七星岩

寒翠桥


山中 补山亭 庆云寺

顺序
纵横交叉 式结构


游山的踪迹 (移步换景)
时间的变化
黄昏—晚饭后—夜间

感情
无比热爱大自 然,全身心地感受 大自然,用心灵和 大自然对话。
净化心灵
是谁孕育了这片浓碧?
满眼的浓碧都是 泉水孕育的结果。 这让我们感悟到什么? 泉水与山林的关 系——泉水是生命之 源。
树林深密,水在近侧
4段: 越向高处, 树越密,绿意越浓,泉 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 发悦耳。怅惘间,忽闻 云中传来钟声,顿时, 山鸣谷应,悠悠扬扬。 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 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 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 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 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 的孩子。
时隐时现
作者以娇儿来喻山泉,你觉得这一比喻 恰当吗?为什么?
既写出了山泉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 态,也写出了鼎湖山的年轻充满活力, 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泉的爱意萌生。
3段: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 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 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 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 入清澈透 清泉滋润了山林,泉水是山的灵魂 。 明的境界, 身心了无 杂尘,陡 觉轻快。
鼎湖山听泉
谢大光
鼎湖山简介
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原名顶湖山, 因山顶有湖而得名,后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 铸过鼎,遂改为今名。也有一说,山顶天湖 周围有三峰鼎立,故取鼎湖山。鼎湖山自然 风光秀丽, 山地林木葱笼,生长着众多的亚 热带常绿阔叶林,并保存了一个完整的亚热 带森林生态系统,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 色明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