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战争论》12大金句

合集下载

《战争论》:真正的战斗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彻底消灭敌人

《战争论》:真正的战斗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彻底消灭敌人

《战争论》:真正的战斗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彻底消灭敌人01作者说,虽然每次战争的目的各不相同,但是大部分战斗是非常相似的。

只有战斗才是真正的军事活动,其余的所有活动都是为战争服务的。

战斗即斗争,目的是通过斗争来消灭或者制服敌人,而敌人是指具体的战斗中与我们敌对的敌人。

前面我们讲到,所有的战略行动都可以归结到战斗这一概念上,因为所谓的战略行动就是运用军队,而运用军队必须以战斗这一概念为基础。

所以,在战略所涉及的范围内,一切军事活动都可以归结到战斗上,而且只研究战斗的一般目的即可。

当然关于战斗的特殊目的,只要我们一谈到与它们相关的一些问题时,就会详细地加以阐述。

要知道,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战斗,都有它的特殊目的,而且是从属于整体的。

由此可见,消灭敌人和制服敌人只不过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

应该怎样理解消灭敌方军队这句话呢?答案应该是,使敌方军队的损失远远超过我方。

这种损失不仅仅包括物质和兵力方面,也包括精神士气方面。

在作战过程中,胜者与败者在物质损失方面几乎没有差别,有时候胜利者的损失甚至还会大于失败者。

失败者最惨重的损失是在开始撤退以后才出现的,而胜利者就不可能有这种损失。

其实,在双方战斗过程中除了有物质方面的损失,还包括精神方面的损失,如精神受到刺激、挫伤,甚至全线崩溃。

所以战斗是否能够继续下去,要考虑的不仅有兵力、马匹和火炮的损坏情况,更重要的是要考虑秩序、勇气、信心,以及内部联系和部署等方面的受损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精神力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在双方物质损失基本相等的情况下,就更是这些精神力量在起决定性作用。

想要在战斗过程中对比双方物质力量的受损情况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要对比精神力量的受损情况就容易多了。

以下两点能够阐明这种对比:首先,作战地区是否丧失;其次,敌人的预备队是否具有优势。

因为往往决定撤退的两个主要原因就是地区的丧失以及预备队的缺乏。

所以,任何战斗都是一种较量,它们是以双方的物质与精神力量通过流血的方式和破坏的方式在进行。

《战争论》读书笔记1000字

《战争论》读书笔记1000字

《战争论》读书笔记1000字《战争论》这部书中一些内容,让我对我个人生活中的一些事件也有了新的领悟,同时记录在了读书笔记中。

三点笔记:1.战争的定义: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暴力是手段;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与敌人是目的,从概念上讲,使敌人无力抵抗是战争行为真正的目标。

2、第一种相互作用、第二种相互作用、第三种相互作用及在现实中的修正:第一种相互作用:交战的每一方都使对方不得不像自己那样使用暴力;第二种相互作用:我们不再是自己的主宰,而是不得不像敌人那样行动,就像敌人不得不像我们这样行动一样。

第三种相互作用:根据抵抗力来估计我们应该使用的力量,但是敌人也会这样做,这又会趋向极端在现实中的修正:如果认为无论何时都必须准备应付极端,每一次都必须最大限度的使用力量,那么这种做法无非是纸上谈兵,一点也不适用于现实世界。

3、战争不是孤立行为、战争不是短促一击、战争的结局不是绝对的,现实中的概率代替了概念中的极端和绝对。

三点感想:1、目前中印冲突地点是洞朗地区,我们在这里修路,就体现了”使敌人无力抵抗是战争行为真正的目标“这个定义。

大家看下面的地图,绿色是印度领土,显而易见,印度的东北地区和他广大的本土,只有很窄的一个走廊相连,像鸡脖子一样。

上图中的'红点,是发生冲突的地方,这里是中方领土中,最靠近鸡脖子的地方。

如果我们在这个地区修路,一旦修好重装备的火炮呀,坦克呀,火箭炮呀,都可以快速部署到这里。

一旦中印开战,可以直接火力封锁那个鸡脖子,直接把印度东北地区和其本土割裂开。

看吧,直接让印度东北地区无力反抗。

2、我以前对待工作中每一项事务的态度,就像是对待一场理论上的战争,我感到我的行动就是按照理论上的三种相互作用在进行。

比如说啊,我的工作是咨询性质的,而对谁会来咨询?怎么达到好的咨询效果?后续如何跟进等等事项,我心里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这个不确定性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对方如何反应的不确定性,一个是对自己如何处理某个具体事件需要投入多少精力的不确定性。

战争论的金句

战争论的金句

战争论的金句战争论的金句:1.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这句话出自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家孙子的《孙子兵法》。

它强调了战争与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战争的目的在于实现政治目标。

2.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是孙子在《孙子兵法》中提出的战争原则,强调了对敌我双方情况的全面了解对于战争胜利的重要性。

3.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这句话出自于《孙子兵法》中的“攻守之法”一章,强调了在战争中通过智谋和策略使敌人屈服的重要性。

4. “熟读兵书,了解兵法。

”这句话出自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强调了在战争中充分学习兵法和战争经验的重要性。

5. “胜战者先胜在思想,后胜在兵力。

”这句话出自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家孙武的《孙武兵法》中,强调了思想对于战争胜利的关键作用。

6. “战争是一种极度的人际斗争。

”这是英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提出的观点,强调了战争中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和决策的重要性。

7. “战争是一种极端的政治手段。

”这句话出自于美国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中,强调了战争与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

8. “战争是一场无情的竞技。

”这句话出自于美国战略家杰克·伦敦的《全球军事战略》中,强调了战争中的残酷和无情性质。

9. “战争是一种风险和不确定性的体验。

”这句话出自于美国军事理论家约翰·博伊德的《战争的本质》中,强调了战争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10. “战争是一种全面的冲突。

”这句话出自于美国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中,强调了战争是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全面冲突。

11. “战争是一种艺术和科学的结合。

”这句话出自于美国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中,强调了战争需要综合运用艺术和科学的方法和技巧。

以上是战争论中的金句,它们从不同角度和思想家的观点阐述了战争的本质、特点和规律。

战争论——精选推荐

战争论——精选推荐

战争论 《战争论》是克劳塞维茨对战争进⾏观察、研究和分析的结晶,是世界军事思想史上第⼀部⾃觉运⽤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系统地总结战争经验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军事学术价值。

它既是⼀部军事理论著作,⼜是⼀部哲学著作;它不仅奠定了近代西⽅资产阶级军事学基础,被誉为西⽅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的重要理论来源之⼀。

在《战争论》中,克劳塞维茨向⼈们揭⽰了战争的本质。

作者认为战争应属于社会⽣活领域,它绝不是独⽴的⾏为,⽽是从属于政治的。

不仅如此,政治还是孕育战争的母体,战争的轮廓在政治中就已经隐隐形成,就好像⽣物的属性在胚胎中就已形成了⼀样。

克劳塞维茨就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了⼀句⾄理名⾔,即“战争⽆⾮是政治通过另⼀种⼿段的继续”。

战争不仅是⼀种政治⾏为,⽽且是⼀种真正的政治⼯具,因此战争必须服从政治的需要。

克劳塞维茨把战争中⼈的因素提到了⼀个突出地位。

他指出:“军事活动绝对不是仅涉及物质因素,它总是同时还涉及具有⽣命⼒的精神⼒量,因此,把两者分开是不可能的。

”所谓精神⼒量,即⼈的能⼒和内在的⼒量,包括勇⽓和坚韧精神、理智和活动⼒、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德和民族精神等等。

他认为精神⼒量是战争中最重要的问题之⼀,它贯穿于整个战争领域,并在⼀定的条件下(如在双⽅的物质损失相等时)起决定性作⽤。

克劳塞维茨还⼗分强调⼈民群众直接参战的作⽤。

他认为,战争发展到拿破仑时代就已由过去的皇室战争(即由各国皇室雇佣军队打仗)转变为民众战争(即由⼈民群众直接参与战争)。

战争性质的变化使“战争要素已经从⼀切因循守旧的桎梏中解脱出来,爆发出全部⾃然的⼒量”,因⽽善于运⽤民众战争这⼀⼿段的国家,必然会⽐那些轻视民众战争的国家占有相对的优势。

《战争论》全⾯探讨了战术和战略,进攻和防御,战争的⽬的与⼿段之间的辩证关系。

克劳塞维茨⼗分重视实践对军事理论的检验作⽤。

在《战争论》中,他把战争理论看成是⼀种“经验科学”,并⼀再警告⼈们不要陷于任何教条。

《战争论》核心原则

《战争论》核心原则

《战争论》核心原则德国军事大师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总结了战争的核心四原则:(1)用最高的精力使用我们所可能动用的一切兵力。

(2)尽可能集中兵力在准备作决定性打击的点上。

(3)不可浪费时间,行动快速可获得先机。

奇袭,为获致胜利的最强力因素。

(4)用最高的精力来追随已获的成功。

追击已败的敌人实为获致胜果的唯一手段。

图1 《战争论》的核心原则如上图所示,会战四原则可以通过广义动量定理与系统思考来分析。

前三条原则阐述了广义动量定理的过程四要素,表明如何增加胜利的可能性和成果;第四条原则与前三条原则共同组成系统思考的正反馈模型。

《战争论》中写道:“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是完成政治目的的手段,政治的利益是战争所追求的目标,所以战争行为的决策标准是权衡利益。

关于第一条(1)用最高的精力使用我们所可能动用的一切兵力。

这是指尽可能的增加作战力量,这是力的第一个要素,力的大小对作用效果有影响,力越大,效果越大。

在广义动量定理公式Fαt=MV中,增大力F的大小,会使成果MV增大。

第二条(2)尽可能集中兵力在准备作决定性打击的点上。

指的是力的三要素中的作用点。

力的作用点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点不同,效果不同。

集中兵力于决定性的打击点上,决定性的打击点就是兵力的作用点。

向决定性的打击点集中兵力,才能取得决定性的成果。

第三条(3)不可浪费时间,行动快速始可制敌机先。

奇袭,为获致胜利的最强力因素。

不可浪费时间指的是广义动量定理公式Fαt=MV中的时间,增加时间t会使成果MV增大。

行动快速始可制敌先机指争取时间t优势,快速行动可以使敌人没有准备,措手不及,这样敌人的抵抗能力变弱,更容易取得成果,行动快速就是相对于敌人增加了力量的作用时间t。

李德·哈特说:“最普通的错误是:使你的对手,有自由和时间来集中他的兵力,而用以对抗你的集中兵力”。

行动快速相对的增加了力量的作用时间t,成果MV便会增大。

克劳塞维茨语录

克劳塞维茨语录

克劳塞维茨语录卡尔·菲利普·戈特弗里德·冯·克劳塞维茨(1780~1831年),德国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普鲁士军队少将。

1792年,参加了普鲁士军队。

1795年晋升为军官,并自修了战略学、战术学和军事历史学。

克劳塞维茨研究了1566~1815年期间所发生过的130多次战争和征战,撰写了论述荷兰独立战争、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战争、路易14战争、菲特烈2世战争、拿破仑战争、1812年卫国战争、1813年德意志解放战争等许多军事历史著作。

克劳塞维茨的主要著作是《战争论》。

《战争论》的结论是:“战争是政治的工具;战争必不可免地具有政治的的特性,……战争就其主要方面来说就是政治本身,政治在这里以剑代表,但并不因此就不再按照自己的规律进行思考了。

”对于克劳塞维茨的这一论点,列宁曾给予极高评价。

列宁称他为“一位非常有名的战争哲学和战争史的作家”。

克劳塞维茨语录■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战争,各有其特有的限制范围。

因此,尽管到处和时常有人企图根据哲学原理制定战争理论,每个时代仍然保留有自己的战争理论。

(《战争论·第3卷》——克劳塞维茨)■企图为军事艺术建立一套死板的理论,好像搭起一套脚手架那样来保证指挥官到处都有依据,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战争论·第1卷》——克劳塞维茨)■(战争理论主要是帮助指挥官和从事战争的人们)确定思考的基本路线,而不应像路标那样指出行动的具体道路。

(《战争论·第1卷》——克劳塞维茨)■(战争)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如果说战争有特殊的地方,那只是它的手段特殊而已。

(《战争论·第1卷》——克劳塞维茨)■战争是一种巨大的利害关系的冲突,这种方式是用流血方式进行的,它同其他冲突不同之处也正在于此。

(《战争论·第1卷》——克劳塞维茨)■在军事艺术领域内的新现象中,只有极小一部分可以算作新发明和新思想的结果,而大部分则是新的社会状况和社会关系的改变所引起的。

战争论中的名言

战争论中的名言

战争论中的名言一起来看看战争论中名人是怎么描写战争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战争论中的,希望你会喜欢。

战争论中的名言精选1. 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海塞)2. 血战乾坤赤(唐·杜甫)3.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4. 皇帝动刀枪,百姓遭了殃5. 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英国)6. 叫喊战争的人是魔鬼的参谋(欧洲)7. 谁杀人的本领再高强,上帝都不会给他褒奖。

——周大新8. 战争是地狱之子,和平是艺术的保姆。

——9. 做好战争的准备是保持和平最有效的办法。

——华盛顿10. 金钱是战争的筋骨,和平是财富的源泉。

——拉伯雷战争论中的名言大全1. 和平优于战争,是因为和平时儿辈埋葬父辈,战争时父辈埋葬儿辈。

——2. 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克劳塞维茨3. 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在你乐意时结束。

——马基雅维利4. 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惟一美德,以求和为惟一耻辱。

——萧伯纳5. 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

——贺拉斯6. 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

——西塞罗7. 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

——富兰克林8. 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

——黑塞9.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10. 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

——约翰逊11. 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

——史文明12. 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

——李维13. 和平是理智的杰作。

——缪勒14. 世界和平是今天最宝贵的财富。

——卡里略15. 没有一个伟大的国家能长久保持和平,假如没有外敌存在,那么就会发生内在的敌人。

16. ——佚名17. 皇帝动刀枪,百姓遭了殃。

——俗语18. 宁做太本犬,不做乱离人。

——民谚19. 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第一篇论战争的性质第一章什么是战争一引言我们想首先研究战争的各个要素,其次研究它的各个部分或环节,最后就其内在联系研究整体,也就是先研究简单的再研究复杂的。

但是研究这个问题时,比研究其他问题更有必要先对整体的性质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因为在这个问题上,研究部分时更必须经常考虑到整体。

二定义在这里,我们不打算一开始就给战争下一个冗长的政论式的定义,只打算谈谈战争的要素——搏斗。

战争无非是扩大了的搏斗。

如果我们想要把构成战争的无数个搏斗作为一个统一体来考虑,那么最好想象一下两个人搏斗的情况。

每一方都力图用体力迫使对方服从自己的意志;他的直接目的是打垮对方,使对方不能再作任何抵抗。

因此,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暴力用技术和科学的成果装备自己来对付暴力。

暴力所受到的国际法惯例的限制是微不足道的,这些限制与暴力同时存在,但在实质上并不削弱暴力的力量。

暴力,即物质暴力(因为除了国家和法的概念以外就没有精神暴力了)是手段;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敌人是目的。

为了确有把握地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使敌人无力抵抗,因此从概念上讲,使敌人无力抵抗是战争行为真正的目标。

这个目标代替了上述目的并把它作为不属于战争本身的东西而在某种程度上排斥掉了。

三暴力最大限度的使用有些仁慈的人可能很容易认为,一定会有一种巧妙的方法,不必造成太大的伤亡就能解除敌人的武装或者打垮敌人,并且认为这是军事艺术发展的真正方向。

这种看法不管多么美妙,却是一种必须消除的错误思想,因为在象战争这样危险的事情中,从仁慈产生的这种错误思想正是最为有害的。

物质暴力的充分使用决不排斥智慧同时发挥作用,所以,不顾一切、不惜流血地使用暴力的一方,在对方不同样做的时候,就必然会取得优势。

这样一来,他就使对方也不得不这样做,于是双方就会趋向极端,这种趋向除了受内在的牵制力量的限制以外,不受其他任何限制。

问题必须这样来看。

由于厌恶这个残暴的要素而忽视它的性质,这是没有益处的,甚至是错误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评《战争论》12大金句Scalers点评:2017年11月我们读完了70多万字的《战争论》,这本作品非常经典,我很喜欢。

在读的时候发现其中金句太多了,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由我们成长会小伙伴zhyh整理编写的《战争论》的12大金句。

金句01统帅必须用自己内心之火和精神之光重新点燃全体部下的信念之火和希望之光。

只有做到这一点,他才能控制他们,继续统帅他们。

点评真实的战争就像在水中打拳一样,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此时如果部下的体力和精神力量不断衰退,靠他们本身的意志再也不能振作起来和支持下去,就可能表现出动物本性,以致临危而退和不知羞耻。

而只有指挥官表现出自己的勇气和坚强的精神去克服的压力,才能带动部下去克服各种困难。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将是军中之胆”。

生活举例创业公司给股权,创始人谈梦想打鸡血。

金句02 如果拒绝不同的见解不是出于有更好的信念,不是出于对较高原则的信赖,而是出于一种抵触情绪,那么坚定就变成顽固了。

点评顽固是感情上的毛病,而不是智力上的问题,有这种自私心的人最大的乐趣就在于用自己的精神活动支配自己和别人。

他们可以认识到更好的见解,但出于自己是权威的幻想,忽略了真实世界中部属的损失乃至战局的成败,最终会在可耻的失败中退入历史的阴影中。

生活举例诺基亚有技术还开发了智能机,但没有重视。

金句03一支军队,如果它在极猛烈的炮火下仍能保持正常的秩序,永远不为想像中的危险所吓倒,而在真正的危险而前也寸步不让,如果它在胜利时感到自豪,在失败的困境中仍能服从命令,不丧失对指挥官的尊重和信赖,如果它在困苦和劳累中能像运动员锻炼肌肉一样增强自己体力,把这种劳累看做是制胜的手段,而不看成是倒霉晦气,如果它只抱有保持军人荣誉这样一个惟一的简短信条,因而能经常不忘上述一切义务和美德,那么,它就是一支富有武德的军队。

点评武德是军人在战争这一特殊事业中所应具有的美德,是被团队精神和艰苦的训练和不断的胜利喂养出的精神力量,拥有武德的军队除非被整体抹去,几乎是不可战胜的,他们准备好了去任何地方在任何条件下付出鲜血和泪水去夺取胜利。

生活举例程序员往往为了能不断更新软件,抢占市场,不断熬夜工作,很久不回家。

金句04何况在战争中,任何丰功伟绩,几乎没有一件不是经过无限的劳累、艰辛和困苦才取得的。

如果说在这里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弱点常常容易使人屈服,那么只有那种表出为世世代代受赞赏的坚忍精神的伟大意志力,才能引导他达到目标。

点评在世界上的任何场合都没有在战争中那样,事情与人们的想像大不相同,从远处看和从近处看差别很大。

最简单的吃饭睡觉在战争中都是老大难问题,战争中的士兵往往几天吃不上热饭,也只能在冰冷潮湿的战壕中入眠,而指挥官也困于真的和假的情报,由恐惧、疏忽和急躁所引起的错误,由正确的或错误的见解、恶意、真的或假的责任感和怠情或疲劳所引起的违抗行为等等不如意的事情中。

战争中没有什么是简单愉快的事情,哪怕行军都是要付出努力的,而要克服这些问题,只有靠坚忍的精神。

生活举例在北京这种大城市,哪怕去上个班也可能因为地铁等交通问题,堵在路上很久,往往刚开始上班已经在路上耗尽了精力,所以要“起得早、住得近”,避开大家都觉得熟悉舒服的时空。

金句05战争无非是扩大了的搏斗。

目的是打垮对方,让对方服从自己的意志。

点评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克劳塞维茨把他在《战争论》中使用的这种方法,叫作“先研究简单的再研究复杂的”;他使用这种方法的逻辑起点是“搏斗”;他从“搏斗”开始,分析战争和战略历史进化发展演变的全过程,他用这种哲学方法构建起了战争与战略理论体系。

克劳塞维茨逝世若干年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同样也使用过这种方法。

马克思把这种方法叫作“由抽象到具体”的方法。

逻辑起点包含了整个战争的基本特点。

简单说来就是,哪怕再简单的战争也是一方令另一方无力反抗进而屈服的过程。

生活举例商业社会的逻辑起点就是商品,我们只能通过商品换取生产生活资料等等,再艰难的环境只要还有生产有市场的商品的能力就有希望,而一旦商品没有了销路,就难以存活。

而商业过程,说来就是让别人认识到甚至是无意识的觉得你的商品有价值的过程。

金句06虽然人的理性总喜欢追求明确和肯定,但是人的感情却往往向往不肯定。

点评战争是同活的对象和精神力量打交道,因此在任何地方都达不到绝对和肯定。

同时,人的感情也不喜欢绝对确定的事情,所以战争中必然要考虑人的感情,应该让勇气、大胆、甚至蛮干获得应有的地位。

生活举例商业生活也是和活的对象的交流,个人行为很多都是非理性的,常常看到“只要三点就能成为啥啥啥”就忘了自己重要的工作生活。

金句07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点评这是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阐述的一个具有全书结论性的根本观点。

战争是不同的国家与国家、人民与人民之间在进行“利益”交往的活动中,由于发生了重大“利益”方面的矛盾、对立和冲突而引起的,别的手段解决不了,所以,才采取军事暴力的手段,而且,这种“利益”方面的交往活动在发生战争以后,还会继续进行下去,不会中断。

就“政治”指一个国家内部和外部方方面面的“利益”即“国家利益”的代表或者“国家利益”的集中表现而言,战争无非是为了实现“利益”或者“国家利益”的目的,而采取的军事暴力手段;就“政治”指一个国家的元首及其政府对国家各项事务的“正确治理”而言,战争无非是国家元首及其政府治理国家的“继续”;是国家元首及其政府治理国家的一种特殊的手段和工具。

就“政治”指“战略的最高范围”,即“治国之道”,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国家战略”而言,战争无非是国家元首及其政府实施“国家战略”的“继续”。

生活举例很多时候合并谈不拢可以恶意收购,只要是合法的手段就可以使用,这时候除国家的许可外,收购不需要得到防御方的许可。

金句08对统帅来说,正确而准确的眼力比诡诈更为必要,更为有用。

点评战略活动离开战术活动越远,不确实性就越小,当战略活动接近政治领域时,不确实性就几乎完全不存在了。

战略的活动不是别的,只是采取同部署战斗有关的措施。

战略不像生活的其他方面那样,可以单纯在口头和文字上进行活动如发表谈话,草拟声明等等。

但使用诡诈进行欺骗时,所要利用的却主要是这些廉价的东西。

而且要通过部署战斗等这样的活动使敌人受骗,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兵力,而且活动的规模越大,花费就越多。

人们通常都不愿为此付出这种代价,因此,所谓佯动在战略上收到预期效果的情况是很少的。

事实上,在较长时间内把大量兵力单纯用来装模作样是危险的,因为这样做很可能不发生作用,而在决定性地点上这部分兵力却无法使用了。

所以与其用诡诈进行欺骗,不能训练快速而准确的判断力,充分利用自己的兵力获取可以获取的胜利。

生活举例很多营销过程关键就是投入资源获得渠道和社会舆论影响力,具体文案和海报形式如何都是小道了。

金句09 这个原则就是在一切犹豫的情况下都要坚持自己最终的看法,并且决不放弃,除非有一个明确的信念迫使我们放弃它。

点评在战争中,常常只能推测和猜想行动所必须依据的情况,因此意见的分歧在这里比在任何其他地方都要大,而且会不断涌现出同个人信念相抵触的印象。

这个时候指挥官必须坚信自己在战争开始前深思熟虑得出的结论,不能轻易被各种现象影响。

生活举例索罗斯狙击港币时,香港和大陆政府没有像东南亚国家一样呆立无措而是主动入场干预,直到市场稳定。

金句10战争就其本义来说就是斗争,因为在广义上称为战争的复杂活动中,唯有斗争是产生效果的要素。

斗争是双方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通过物质力量进行的一种较量。

点评战争中只有实打实的交手才能带来效果,战争及更上级的政治如果有什么目标想要实现必须通过战斗这种手段获得。

战斗不仅是战争的“实体”,而且是战略行动的“基础”。

生活举例美国如此强大,多次警告朝鲜都没啥用处,而直接动手就解决了伊拉克政府。

金句11胜负的决定取决于总的情况,而不取决于个别情况。

点评克劳塞维茨总是用进化发展的历史观点看待战争。

而“主力会战”,就是“搏斗”或者“战斗”在现代条件下进化演变的最新表现形式和最高成果。

“总的情况”是指参加主力会战的双方“国家综合实力”对比的“总的情况”,换句话说,他认为决定一场主力会战胜利或者失败的原因,不仅取决于战场上的兵力对比,更取决于决定着战场上的兵力对比背后的交战双方整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

主力会战是会战双方主力部队所进行的一场“全力以赴”的拼死斗争;双方的军事统帅都要亲自指挥;通常又要动用作战双方后面两个国家的全部力量,所以,主力会战的胜负及其影响,实际上最终要取决于两个国家的整体综合国力的对比。

他非常形象地把这种由综合力量所决定的必然性发展过程,与任何人力和任何精神力量试图扭转这种必然性发展方向的关系,比喻为“地球”沿着自西向东的运动方向“自转”与“一颗炮弹”沿着自东向西的方向发射而“逆转”的关系。

生活举例很多IT初创公司的产品做的非常好,然后被BAT 收购,规模差别大到一定地步,技巧和创新的机会就非常小了。

金句12防御这种作战形式就其本身来说比进攻这种作战形式强。

点评奥地利、普鲁士、意大利等国军民抗击拿破仑法国军队侵略的经验教训,给克劳塞维茨以很大的启迪和教育。

他在《战争论》中所提出的“积极防御”理论以及“防御是较强的作战形式”的著名论断,应该说都是对当时现实生活的正确反映,是他考察了当时欧洲人民反侵略战争丰富经验所得到的一种符合历史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结论。

克劳塞维茨关于“积极防御”的理论,关于“防御是较强的作战形式”的论断,其理论和论断的内容实际上主要是就战略问题而言的,是就反对外国侵略的一个国家的防御战争的全过程而言的。

生活举例恶意收购就是这句话的很好注解,进攻不需要得到别人的许可,但防御方的同盟和潜在的帮助者可以带来无穷的资源,让进攻者铩羽而归,还受到更多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