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的检测
齿轮磨损检测方法

齿轮磨损检测方法齿轮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然而,长时间的使用和负载使得齿轮容易出现磨损,这将严重影响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寿命。
因此,及早检测齿轮的磨损程度,对于及时采取维修和修复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齿轮磨损检测方法。
第一种检测方法是使用噪声分析技术。
齿轮在运行时会产生一定的噪声,而磨损齿轮通常会产生特殊的噪声模式。
通过使用声音传感器,可以将齿轮的噪声信号收集并进行分析。
在分析过程中,可以根据噪声的频率和振幅变化来确定齿轮的磨损程度。
这种方法非常简便易行,而且可以在线实时监测齿轮的磨损情况。
第二种检测方法是使用热图像技术。
齿轮磨损会导致能量的散失,进而产生热量。
通过使用红外热像仪,可以观察到齿轮表面的温度分布。
正常的齿轮通常应该有均匀的温度分布,而磨损严重的齿轮则往往会有明显的温度集中区域。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精确地确定齿轮磨损的位置和程度,为维修提供参考依据。
第三种检测方法是使用振动分析技术。
齿轮在运行时会产生一定的振动信号,而磨损齿轮通常会产生与传动频率相关的振动信号。
通过使用振动传感器,可以将齿轮的振动信号收集并进行频谱分析,从而确定齿轮的磨损情况。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拆卸齿轮就可以进行检测,非常适用于现场监测和故障诊断。
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齿轮磨损检测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也可以用于检测齿轮的磨损程度。
例如,光学检测方法可以使用高倍率显微镜观察齿轮表面的微小磨损痕迹。
电化学检测方法可以通过测量齿轮表面的电化学特性来确定磨损程度。
磁粉检测方法可以利用磁性液体和磁粉检测仪,观察齿轮表面的裂纹和磨损情况。
综上所述,齿轮磨损的检测对于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维修措施至关重要。
不同的检测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检测。
通过有效的齿轮磨损检测,可以保证齿轮传动装置的正常运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
第四种检测方法是使用纹影法。
纹影法是一种基于光学原理的非接触式检测方法,通过观察齿轮表面上产生的纹影图案来识别齿轮的磨损程度。
齿轮检测报告

齿轮检测报告在现代工业生产中,齿轮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动元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为了确保齿轮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对齿轮进行定期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
本报告旨在对齿轮检测的方法以及结果进行详细阐述和分析。
一、检测方法齿轮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根据齿轮的类型、规格和使用环境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非常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齿轮检测方法:1. 直接测量法:通过使用测量工具,如卡尺或千分尺等,直接测量齿轮的模数、齿距等参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齿轮尺寸较小的情况,但不适用于大型齿轮。
2. 运动学方法:利用齿轮系统传动比的理论计算,通过测量齿轮旋转角度和传动误差,判断齿轮是否正常工作。
这种方法适用于齿轮传动系统的整体评估。
3. 同步检测法:利用同步检测设备,如振动传感器或声音传感器,实时监测齿轮的震动或噪声情况,判断齿轮是否存在故障。
这种方法可以检测到齿轮的早期故障,预防齿轮系统的进一步损坏。
二、检测结果根据以上的检测方法,我们对被检测齿轮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并得出了如下的检测结果:1. 尺寸检测:通过直接测量法,我们得知被检测齿轮的模数、齿距等参数在设计范围内,并没有明显偏差。
尺寸方面不存在问题。
2. 运动学检测:通过运动学方法,我们观察到被检测齿轮的旋转角度和传动误差均在正常范围内,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异常。
运动学方面不存在问题。
3. 同步检测:通过同步检测法,我们发现被检测齿轮在运行时没有明显的振动和噪声,表明齿轮的健康状况良好。
同步检测方面不存在问题。
综上所述,根据我们的检测结果显示,被检测齿轮在尺寸、运动学和同步检测方面均没有发现问题,可以正常使用。
但是我们建议在齿轮的使用过程中仍需定期进行检测,并配合润滑保养等措施,以确保齿轮的长期稳定运行。
三、结论和建议通过对齿轮的全面检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被检测齿轮在尺寸、运动学和同步检测方面均正常。
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建议定期对齿轮进行检测,以及注意齿轮的润滑保养,确保齿轮系统的正常运行。
齿轮检测报告

齿轮检测报告【齿轮检测报告】齿轮作为机械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递动力和扭矩的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工作、负载变化以及制造和安装的不完美等原因,齿轮往往会受到损伤和磨损。
为了确保机械的正常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对齿轮进行定期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一、非接触式测试方法1.视觉检测视觉检测是最简单、常用的一种齿轮检测方法。
通过裸眼或使用放大镜观察齿轮表面的磨损、划痕以及断裂等缺陷。
然而,这种方法对于微小的缺陷无法准确检测,仅适用于表面缺陷明显的情况。
2.红外热像检测红外热像检测利用红外光谱的特性,通过记录和分析齿轮表面的热分布,来诊断是否存在异常的热点。
这种方法能够发现齿轮内部的缺陷,如裂纹、缺失等,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
3.超声波检测超声波检测是一种常用的非接触式测试方法,通过发射超声波脉冲,检测反射的波形和幅度来判断齿轮的健康状况。
这种方法可以准确地测量齿轮的厚度、材质、缺陷等信息,是一种高效、可靠的检测手段。
二、接触式测试方法1.金属磁记忆检测金属磁记忆检测是一种接触式的齿轮检测方法,通过测量齿轮表面产生的磁场变化,来判断齿轮的磁性和力学性能是否受损。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齿轮的缺陷、裂纹等问题,为齿轮的维修提供有力的依据。
2.接触式应力检测接触式应力检测是一种利用读数器测量齿轮表面压力分布的方法。
通过在齿轮接触面上放置薄膜传感器,并记录其读数,来判断齿轮的应力分布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齿轮接触面的应力值图谱,帮助判断齿轮的负载情况和健康状态。
三、综合分析与评估在完成齿轮的非接触式和接触式测试后,需要对所得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从而得出最终的检测结论。
1.数据分析通过对各种测试方法所得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判断齿轮是否存在缺陷、磨损情况以及寿命剩余程度等。
2.综合评估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齿轮的设计寿命、工作环境、负载条件等因素,评估齿轮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
齿轮综合测量方法

齿轮综合测量方法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常用的零部件之一,用于实现两轴之间的转动传递。
齿轮的精度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机械传动的性能和寿命。
因此,对齿轮进行综合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齿轮的综合测量方法可以分为外观测量和功能测量两个方面。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齿轮综合测量方法。
外观测量主要包括齿轮的尺寸测量和形状测量。
尺寸测量可以使用千分尺、游标卡尺等工具进行,主要测量齿轮的外径、齿高、齿顶直径和齿根直径等尺寸。
形状测量可以使用影像测量仪等设备进行,主要测量齿轮的齿形偏差、齿距偏差和齿向偏差等。
功能测量主要包括齿轮的传动误差和摆动测试。
传动误差是指齿轮在传动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可以通过齿轮测试台进行测量。
测试台上安装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并通过测量传感器测量齿轮的角度变化,从而得到齿轮的传动误差。
摆动测试是指齿轮在运转时产生的轴向和径向摆动,可以通过轴向和径向摆动测量仪进行测量。
此外,还可以采用光栅尺、振动传感器等设备对齿轮的转速和振动进行测量,以评估齿轮的运转稳定性和动力性能。
对齿轮进行综合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要有严格的测量标准和规范,确保测量过程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同时,还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齿轮的缺陷和不良现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或更换。
综上所述,齿轮的综合测量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能够全面评估齿轮的质量和性能。
通过合理选择测量设备和方法,严格执行测量标准和规范,以及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能够提高齿轮的精度和可靠性,从而提高机械传动的性能和寿命。
齿轮检测报告

齿轮检测报告一、背景介绍齿轮是机械传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件,而齿轮的质量直接影响机械传动系统的性能。
由于齿轮制造和装配的复杂性,齿轮检测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为齿轮制造和装配过程提供质量保证。
二、齿轮检测的目的齿轮检测的主要目的是检查齿轮的几何特征,如齿宽、齿高、分度圆直径、齿距等,并确保这些几何特征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
此外,齿轮检测还可以检测齿轮的磨损情况,并为机械传动系统的维护和修理提供支持。
三、齿轮检测的方法常见的齿轮检测方法包括齿轮外形检测、齿轮硬度检测、齿轮精度检测等。
其中,齿轮外形检测通常使用投影仪或三坐标测量仪进行,通过对齿轮表面进行光学扫描等处理,得到齿轮的实际几何形状。
齿轮硬度检测是用来测量齿轮的硬度和韧度,通常使用硬度计或冲击试验机等设备。
齿轮精度检测主要是用来检测齿轮的形位误差和传动误差,通常使用齿轮检测仪器和设备完成。
四、齿轮检测的标准齿轮的检测标准通常是由国际和国家标准制定的,其中,卡氏、ISO和AGMA是齿轮制造和检测领域最常见的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通过将齿轮的几何特征和质量级别分类,可以确保齿轮符合设计要求,并提供对齿轮质量的可靠保证。
五、齿轮检测报告的重要性齿轮检测报告是检测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和结果的综合表述。
它提供了齿轮几何特征和质量级别的详细描述,并且可以为齿轮装配和维护过程提供重要参考。
而且,齿轮检测报告通常是齿轮质量问题的法律证明,在法律纠纷中具有重要作用。
六、齿轮检测报告的内容齿轮检测报告的内容通常包括齿轮外观和尺寸测试结果;齿轮硬度测试结果;齿轮精度测试结果;以及其他特殊测试结果等。
其中,齿轮外观和尺寸测试结果通常包括齿轮的几何特征和质量级别。
齿轮硬度测试结果包括齿轮的硬度和韧度等,而齿轮精度测试结果则包括齿轮的形位误差和传动误差等。
此外,齿轮检测报告还应包括齿轮的制造和装配过程,以及任何其他相关信息。
七、结论齿轮检测是机械传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齿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机械传动系统的性能和寿命。
齿轮间接触精度检测方法

齿轮间接触精度检测方法
齿轮是一种常见的机械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传动系统中。
齿轮的间接触精度是指齿轮与齿轮之间的接触面的精度,它直接影响到齿轮传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齿轮间接触精度进行准确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齿轮间接触精度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接触模型法:这种方法基于齿轮的理论接触模型,通过测量齿轮的几何参数,如齿高、齿距等,计算出齿轮的理论接触区域。
然后,利用接触模型与实际测量的齿轮接触区域进行比较,从而得出齿轮间接触精度的评估结果。
2. 光学检测法:这种方法利用光学原理,通过测量齿轮表面的形貌特征来评估齿轮的间接触精度。
常用的光学检测方法包括摄像测量法、激光扫描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齿轮表面进行非接触式的测量,具有高精度和高效率的优点。
3. 声学检测法:这种方法利用声学原理,通过测量齿轮传动过程中产生的声音信号来评估齿轮的间接触精度。
根据声音信号的频谱特征,可以判断齿轮的接触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如齿面磨损、齿距误差等。
4. 振动检测法:这种方法利用振动传感器对齿轮传动系统的振动信号进行监测和分析,以评估齿轮的间接触精度。
通过分析振动信号
的频谱特征和振动模态,可以判断齿轮的接触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如齿面磨损、齿距误差等。
以上是常用的齿轮间接触精度检测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总结起来,齿轮间接触精度的检测是保证齿轮传动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选择和应用检测方法,可以及时发现齿轮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调整,从而保证齿轮传动系统的性能和寿命。
齿轮检测标准

齿轮检测标准齿轮作为机械传动装置中的重要部件,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机械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因此,对齿轮的检测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齿轮检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广大机械工程师和相关从业人员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齿轮检测的相关知识。
首先,齿轮的外观检测是齿轮检测的第一步。
外观检测主要包括对齿轮表面的缺陷、变形、裂纹等进行检查。
在外观检测中,应该注意齿轮表面的光洁度和平整度,以及齿轮齿面的硬度和强度。
只有表面平整度良好、无裂纹和缺陷的齿轮才能保证其传动效率和使用寿命。
其次,齿轮的尺寸检测是齿轮检测的重要环节。
尺寸检测主要包括齿轮的模数、齿数、齿宽、齿厚等尺寸参数的测量。
这些尺寸参数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到齿轮的传动精度和传动效率。
因此,在尺寸检测中,需要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和设备,确保齿轮尺寸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另外,齿轮的材质和热处理检测也是齿轮检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齿轮的材质和热处理质量直接关系到齿轮的强度和耐磨性。
因此,在齿轮检测中,需要对齿轮材质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金相组织检测,以及对齿轮的热处理硬度和淬透层厚度进行检测,以确保齿轮的材质和热处理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最后,齿轮的运转试验是齿轮检测的最终环节。
齿轮的运转试验主要包括齿轮的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
通过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可以检测齿轮在负载和高速运转状态下的传动精度、传动平稳性和传动噪音等性能指标,以确保齿轮在实际工作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之,齿轮检测标准是保证齿轮质量和传动性能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按照齿轮检测标准进行检测,才能确保齿轮的质量和可靠性,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希望本文对广大读者能够有所帮助,更好地掌握齿轮检测的相关知识。
齿轮检测标准

齿轮检测标准
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常用的零部件,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机械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齿轮进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而齿轮检测标准则是保证齿轮质量的重要依据。
首先,齿轮的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常见的齿轮材料有铸铁、合金钢、不锈钢等。
对于不同用途的齿轮,其材料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齿轮检测时,需要对齿轮的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其次,齿轮的几何尺寸也是齿轮检测的重点之一。
齿轮的几何尺寸包括齿轮的
模数、齿轮齿数、齿轮啮合角等参数。
这些参数的准确度直接影响着齿轮的传动效率和传动精度。
因此,在齿轮检测中,需要对齿轮的几何尺寸进行精密测量,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此外,齿轮的表面质量也是需要进行检测的重要内容。
齿轮的表面质量包括齿
面粗糙度、齿面硬度等参数。
这些参数的合格与否直接关系着齿轮的使用寿命和传动效率。
因此,在齿轮检测中,需要对齿轮的表面质量进行全面检验,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最后,齿轮的传动性能也是齿轮检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齿轮的传动性能包括齿
轮的承载能力、传动效率等参数。
这些参数的准确度直接关系着齿轮在实际使用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因此,在齿轮检测中,需要对齿轮的传动性能进行全面测试,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总之,齿轮检测标准是保证齿轮质量的重要依据,其内容涵盖了齿轮的材料、
几何尺寸、表面质量和传动性能等多个方面。
只有严格按照齿轮检测标准进行检测,才能确保齿轮的质量达到要求,从而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六齿轮的检测齿轮传动是应用最广泛的传动机构之一,它在机床、汽车、仪器仪表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功能是传递运动、动力和精密分度等。
齿轮传动的精度将会直接影响机器的传动质量、效率和使用寿命。
本课题将结合齿轮的使用要求,研究齿轮的检测方法。
检测齿轮的目的有两种:(1)为了确定齿轮的使用性能,应综合研究齿轮的各部分误差对使用性能的影响,因为齿轮的几何参数较多,它们的误差可能得到相互补偿,宜采用综合检查法;(2)为了研究切削过程的正确性,应研究齿轮单独参数的误差大小,宜采用单项测量。
实验6-1 用齿轮径向跳动检查仪检测齿轮的齿圈径向跳动误差一、实验目的1.了解齿轮径向跳动检查仪的结构、工作原理2.熟悉测量齿轮径向跳动误差的方法3.加深理解齿轮齿圈径向跳动误差的定义及数据处理方法二、测量原理及仪器结构说明齿圈径向跳动△Fr是指在齿一转范围内,测头在齿槽内在轮齿上,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测头相对于齿轮轴心线的最大变动量。
测量原理如图6-1所示。
图6-1测量原理图6-2为齿轮跳动检查仪,它主要是由底座1,滑板2,顶尖座4,顶尖座锁紧手轮5,顶尖座锁紧手柄6,调节螺母7,指示表架8,指示表提升手柄9,指示表10组成。
该仪器可测模数为0.3-5mm的齿轮,指示表的分度值为0.001mm。
仪器备有不同直径的球形测量头,可以测量各种不同模数的齿轮。
图6-2齿轮跳动检查仪1—底座;2—滑板;3—纵向移动手轮;4—顶尖座;5—顶尖座锁紧手轮;6—顶尖锁紧手柄;7—升降螺母;8—指示表架;9—指示表提升手柄;10—指示表d 1.68m式为了使测头球面在被测齿轮的分度圆附近与齿面接近。
球形的测头直径应按下式选取:pd为球形的测头直径,m为齿轮模数。
中p测量时,将测量头放入齿间,逐齿测出径向的相对差值,在齿轮一圈中指示表读数最大的变动量,即为齿圈径向跳动量。
三、测量步骤1.将被测齿轮套在心轴上,心轴装在仪器的两顶尖之间,心轴与顶尖间的松紧要适当,以能灵活转动而没有轴向窜动为宜。
2.根据被测齿轮模数选择适当的球行测头,并安装在指示表10的测量杆下端。
3.旋转手柄3,调整滑板2的位置,使指示器测量头位于齿轮宽的中部,借升降调节螺母7和提升手把9,使测量头位于齿槽内,调整指示表10的零位,然后开始测量。
4.逐齿测量,每测一齿,须抬起提升手柄9,使指示表测量头离开齿间,测量一圈,记下指示表读数,将读数添在报告中。
5.处理测量结果,根据齿轮的技术要求,查出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r。
判断被测齿轮的适用性。
五、思考题1.齿圈径向跳动误差△Fr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它对齿轮传动有什么影响?2.为什么不同模数的齿轮,测量时要选用不同直径的测头?实验6-1 用齿轮径向跳动检查仪检测齿轮的齿圈径向跳动误差名称分度值测量范围计量器具齿轮标注模数mm 齿数Z 齿圈径向跳动公差被测齿轮测量记录序号读数序号读数序号读数1 13 252 14 263 15 274 16 285 17 296 18 307 19 318 20 329 21 3310 22 3411 23 3512 24 36实测齿圈径向跳动误差△Fr合格性判断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老师成绩实验6-2 用万能测齿仪检测齿轮齿距偏差及齿距累积误差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万能测齿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 练习齿距偏差∆pt f 及齿距累积误差∆P F 测量方法3. 掌握控制齿距偏差及齿距累积误差的意义 二、测量原理及仪器说明 1.测量原理齿距偏差∆pt f 是指分度圆上实际齿距与公称齿距之差。
齿距累积误差∆P F 是指任意两同测齿廓在分度圆上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的最大差值(取绝对值)。
齿距累积误差一般采用两种测量方法:相对法和绝对法。
本实验采用相对量法,相对测量法是以任意一个齿距为基准,将仪器指示表调至某一示值(通常为零),然后沿整个齿圈依次测量其它齿距对于基准齿距的偏差值(即相对齿距偏差),经数据处理后得出齿距偏差∆pt f 和齿距累积偏差∆P F 。
2.仪器说明万能测齿仪是应用比较广泛的齿轮测量仪器,除测量圆柱齿轮的齿距、基节、齿圈径向跳动和齿厚外,还可以测量圆锥齿轮和蜗轮。
其测量基准是内孔。
图6-3为万能测齿仪的外形图。
弧形支架7上的顶针可装齿轮心轴,工作台支架2可以在水平面内作纵向和横向移动。
工作台上的滑板4能够作径向移动,借助锁紧装置3可固定在任意位置上。
松开锁紧装置3,靠弹簧的作用,滑板4能匀速地移到测量位置,进行逐齿测量。
滑板上的测量装置5上带有测头和指示表6。
万能测齿仪的测量范围为模数m=0.5~10mm ,最大直径为150mm ,指示表的分度值i=0.001mm 。
图6-3万能测齿仪1—底座;2—工作台支架;3—螺钉;4—滑板;5—测量装置;6—指示表;7—弧形支架;8—重锤用万能测齿仪测量时,将套在心轴上的齿轮装在仪器上、下顶尖之间,调节测量滑架使活动测头与固定测头沿齿轮径向大致位于分度圆附近,将仪器指示表凋零,重锤保证齿面和测头接触稳定可靠,测完一齿后,将测量滑架沿径向退出,使齿轮转过一齿后再进入齿间,直到测完一周后复到测量基准齿,此时仪器指示表仍指在零,必须注意,由于重锤的作用,每次将测量滑架退出时要用手将齿轮扶住,以免损坏测头。
三、测量步骤1.将被测齿轮套到心轴上(无间隙),并一起安装在仪器的两顶尖上。
2.调整仪器的工作台和测量装置,使两测量头位于齿高中部的同一圆周上,与两相邻同侧齿面接触。
在齿轮心轴上挂上重锤8,使产生测力,让齿面紧靠测头。
3.以被测齿轮的任一齿距作为基准齿距,调整指示表的零位。
然后将测量头退出并进入被测齿面,反复三次,以检查指示表的示值稳定性。
4.按顺序逐齿测量各个齿距,记下读数。
四、数据处理齿距偏差和齿距累积误差可以用计算法或作图法确定。
计算法较为方便常用,下面举例说明。
为方便起见,可以列成表格形式(表6-1)。
将测得的齿距偏差记入表中第二列,对测得值按顺序逐齿累积、记入第三列。
计算基准齿距对公称齿距的偏差。
因为第一个齿距是任意选定的,假设它对公称齿距的偏差为K ,以后每测一齿都引入了该偏差K ,K 值为各个齿距相对偏差的平均值,按下式计算:∑∆=npt f k 1相对/z =105+=+0.5m μ 将第二列齿距相对偏差分别减去K 值,记入第四列,其中最大值的绝对值,即为该被测齿轮的齿距偏差:m f pt μ5.4-=∆将实际齿距偏差逐一累积记入第五列,该列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被测齿轮的齿距累积误差。
m F p μ5.8)5.4()4(=--+=∆表5-1 齿距偏差及齿距累积误差计算示例(齿数z=10) (m μ)一二三 四 五 齿距序号相对齿距偏差读数值读数值累加∑∆npt f1相对齿距偏差pt f ∆齿距累积误差p F ∆1 0 0 -0.5 -0.5 2+3+3+2.5+2相对pt f ∆根据计算确定的齿距偏差和齿距累积误差与被测齿轮所要求的相应极限偏差或公差值相比较,判断被测齿轮的合格性。
五、思考题1.测量∆pt f 和∆P F 有何意义?它们对齿轮有什么影响? 2.测量第一个齿距时,未将指针调零,会产生什么问题?3 +2 +5 +1.5 +3.54 +1 +6 +0.5 +4 5 -1 +5 -1.5 +2.56 -2 +3 -2.5 07 -4 -1 -4.5 -4.58 +2 +1 +1.5 -39 0 +1 +0.5 -3.5 10+4+5+3.5相对齿距偏差修正值 ∑∆=npt f k 1相对/z =105+=+0.5 测量结果:)(5.8)5.4(4m F p μ=--+=∆)(5.4m f pt μ-=∆实验6-2 用万能测齿仪检测齿距偏差和齿距累积误差被 测 齿 轮模数m齿数 压力角α齿距极限偏差/m μ齿距累积公差/m μ计量器具名称指示表分度值测量范围测量记录和数据处理 齿距 序号齿距相对偏差∆相对pt f m μ/读数累积值∑∆npt f1相对m μ/齿距偏差pt f ∆m μ/齿距累积误差p F ∆m μ/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齿距相对偏差修正值为K K =∑∆npt f 1相对/z =_______m μ测量结果实际齿距偏差pt f ∆ = ________m μ 实际齿距累积误差 p F ∆= __________m μ合格性判断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老师成绩实验6-3 用公法线千分尺检测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和公法线长度变动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方法2.加深对公法线长度变动与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理解二、测量原理及仪器说明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Ew是指在齿轮一周内,公法线长度的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Ew与齿厚偏差有关,因此可用来评定齿侧间隙。
公法线长度变动△Fw指同一齿轮上测得的实际公法线长度的最大值Wmax与最小值Wmin之差,如图6-4所示,即△Fw=Wmax-Wmin,因为△Fw能部分表明齿轮转动时啮合线长度的变动,故可用△Fw评定运动精度。
公法线长度W是指跨n个齿的异侧齿形的平行切线间的距离,可用公法线千分尺,如图6-5所示,公法线指示卡规,如图6-6所示,万能测齿仪等测量。
图6-4公法线长度变动△Fw图6-5 公法线千分尺图6-6 公法线指示卡规测量时,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其跨齿数n 及公法线长度W 应满足下式要求: W=m [1.476(2n -1)+0.014z ] 式中 m —齿轮模数(m m )z ——齿轮齿数n ——跨齿数当齿形角α=020,变位系数x =0,齿数为z 时,取n =9z+0.5的整数W 和n 也可在表6-1中查取。
公法线长度测量方法简单,又能保证一定的测量精度,但不适用小模数齿轮,内齿轮,窄斜齿轮以及精密齿轮的测量。
表6-1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的公称值齿轮齿数跨齿数公法线公称长度齿轮齿数跨齿数公法线公称长度齿轮齿数跨齿数公法线公称长度znW znW znW 15 2 4.6383 27 4 10.7106 39 5 13.8308 16 2 4.6523 28 4 107246 40 5 13.8448 17 2 4.6663 29 4 10.7386 41 5 13.8558 18 3 7.6324 30 4 10.7526 42 5 13.8728 19 3 7.6464 31 4 10.7666 43 5 13.8868 20 3 7.6604 32 4 10.7806 44 5 13.9008 21 3 7.6744 33 4 10.7946 45 6 16.8670 22 3 7.6884 34 4 10.8086 46 6 16.8881 23 3 7.7.24 35 4 10.8226 47 6 16.8950 24 3 7.7165 36 5 13.7888 48 6 16.9090 25 3 7.7305 37 5 13.8028 49 6 16.9230 2637.744538513.816850616.9370注:表中α=020,m =1,x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