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赛的编排

循环赛的方法与编排来源:本站 点击数:3263 字体大小:大 中 小一、循环赛的种类与特点
(一)循环赛的种类
循环赛又称循环法。是指参赛队(或个人,下同)之间,都要互相轮流比赛,最后按照各参赛队在全部比赛中的胜负场数、得分多少排定名次的比赛方法。它在对抗性项目比赛中经常被采用。循环赛包括单循环、双循环或分组循环三种。单循环是所有参赛队(人)相互轮赛一次;双循环是所有参赛队(人)相互轮赛二次;分组循环是参赛队(人)较多时,采用种子法,把强队(人)分散在各组,先进行小组单循环赛,再根据小组名次来组织第二阶段的比赛。主办单位可根据参赛队多少和比赛期限的长短以及项目特点而灵活选用。一般情况下,单循环宜在参赛队不太多,比赛时间与场地又比较充裕时采用;分组循环大多是在参赛队数多,比赛时间又不能过长,并尽量为参赛队提供比赛机会,使比赛能较合理地排定名次时采用。
(二)循环赛的特点
采用循环法进行比赛,总的优点是参赛队机会均等,实战和互相观摩学习的机会多,能准确地反映出参赛队之间真正的技术水平的高低,客观地排定参赛队的名次,比赛结果的偶然性和机遇性小。上述优点正是淘汰赛的主要缺点,但循环赛自身也存在有某些不足与矛盾,应引起组织者的重视。
1.比赛总的期限长,占用场地和时间多,当参赛队(人)多时,直接采用大循环赛有一定困难,应用范围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2.如何合理地安排比赛的顺序,避免在比赛时间、间隙、地点、场次和比赛条件等方面出现的不均衡现象。
3.当比赛结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队的胜负场数相同,得失分相等时,如何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科学地解决好最后名次的排定。
二、循环赛的轮数与场数计算
(一)循环赛的轮数
每个参赛队赛毕一场(轮空队除外),称为一轮结束。计算循环赛的轮数,目的在于计划整个比赛所需用的时间或期限,是比赛日程安排的主要依据。其计算方法:Y=轮次数,N=参赛队数
如果参赛队为偶数 Y=N-1 即轮次数=参赛队数-1
如果参赛队为奇数,则:比赛轮数=参赛队数。
注:双循环赛的轮数是单循环赛轮数的加倍。
(二)循环赛的场数
循环赛的场数是指参赛队之间互相轮流比赛全部结束的总场数。计算循环赛的比赛总场数,目的在于计划安排人力、物力、比赛日程与场地。其计算方法如下:
X=N×(N-1)÷2 X为比赛场数,N为参赛队数。
单循环比赛场数=参赛队数×(参赛队数-1)÷2
双循环比赛的总场数=参赛队数×(参赛队数-1)
三、循环比赛顺序的编排方法与

注意事项
(一)单循环比赛顺序的编排方法
1.轮次表的安排方法
单循环比赛轮次、顺序的安排方法具有可变性的特征,可以采用各种有规律的轮转方法。不同项目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有时还采用特殊性的编排方法,比赛顺序的变化和调动是多种多样的。普遍采用和是逆时针旋转法:若参赛队(或个人)为偶数,一般都采用此法来安排各轮的比赛表。如6队参加比赛,其第一轮比赛是先将1、2、3号自上而下依次写在左侧,再将4、5、6号自下而上与3、2、1号对应写在右侧,而后用横线分别将左右两个对着的号码连起来,即为第一轮的比赛表(表1)。将第一轮比赛表中的1号固定不动,其余号码按逆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即为第二轮比赛表,以后各轮次依此类推。这种旋转法的优点是比赛越临近结束,队与队之间实力接近,比赛越紧张激烈。其他还有顺时针旋转法、“大旋转、小调动”法以及其他特殊的轮转法。

表1 6个队单循环比赛队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 第五轮
1—6 1——5 1——4 1——3 1——2
2—5 6——4 5——3 4——2 3——6
3—4 2——3 6——2 5——6 4——5

2.单循环的抽签定位及编排竞赛日程表
(1)单循环比赛的抽签定位方法:单循环赛根据队数编排好轮次后,应将比赛队安排进轮次表里,把比赛队安排进轮次表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①抽签的方法。在对参加比赛队的实力情况全然不知,或竞赛规程规定必须抽签时采用。抽签是,按参赛队数做好相应的号签,抽到相应号码的队即对号入座,排入轮次表内。
②将上一年度比赛的名次作为各队进入轮次表的代号:如第一名为1号、第二名为2号、第三名为3号,依此类推,分别对号入座。为使比赛逐步走向高潮,在最后确定比赛轮次时应尽量把实力接近的比赛靠后安排,直到比赛打到最后一轮才能确定各队名次,这就有必要对比赛的轮次进行适当的调整。但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做比赛调整时,必须将整个轮次一起调整,即将某一轮次的所有比赛与另一轮次的所有比赛一起调整,决不能只将某轮次中的一场比赛调整到另一轮次中进行。
(2)编排比赛日程表:轮次表填好后,把各轮次的比赛编成比赛日程表(比赛的日期、场地等)印发给各队(表2)。
表2 比赛日程表
日 期 时 间 组 别 比赛队 场 地



(二)双循环赛的编排方法
双循环赛比赛轮次表的排法与单循环相同,只要排出第一循环,第二循环可按表重复一次(表3),也可重新抽签另排位置。第二循环的比赛如何进行,应在竞赛规程中明确规定。双循环赛的轮次与场次,均为单循环的一倍。



表3 5个队参加双循环比赛轮次安排表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 第五轮
第一循环 0——5 0——4 0——3 0——2 0——1
1——4 5——3 4——2 3——1 2——5
2——3 1——2 5——1 4——5 3——4
第二循环 0——5 0——4 0——3 0——2 0——1
1——4 5——3 4——2 3——1 2——5
2——3 1——2 5——1 4——5 3——4



(三)分组循环赛的编排方法
分组循环通常分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1.预赛阶段
按规程规定将参赛队分为几个小组,各组参照单循环编排,排出小组比赛表,然后确定种子队的位置。分组循环赛一般按分组数或分组数的2倍数确定种子,若种子数与组数相等,则将种子队分别安排在各小组的1号位置,如种子队为组数的2倍,应采用“蛇形”排列法,将种子队依次排列在各小组的1、2号位置上,非种子队也应抽签后定位。现将分组单循环赛抽签和“蛇形”排列法介绍如下:
(1)首先在联席会上协商确定种子队:种子队数一般等于组的组数。如果分4个组进行比赛,应有4个种子队。为了使比赛更合理,也可以多选出几个种子队,但必须是组数的倍数。如分4个组进行比赛,可确定8个种子队。第一号种子队与第八号种子队编为一组;第二号种子队与第七号种子队编为一组,依此类推。
(2)抽签方法:种子队先抽签,确定各种子队的组别,然后其他各队再抽签确定组别。例如,20个队分为4组,除8个种子队外,其他12个队再抽签。签号分为4组,每组有相同的3个签,由12个队抽签确定组别,然后再把各队按组别填入各组的比赛轮次表中。另外一种分组方法为蛇形排列分组,即按上一届名次进行分组。例如,有16个队分为4个组时,其排法如表4:
表4 16个队分4组比赛安排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1 2 3 4
8 7 6 5
9 10 11 12
16 15 14 13


2.决赛阶段
各队在预赛阶段分组单循环赛中的名次,将决定其进入决赛阶段比赛的位置。在预赛阶段已经相遇过的队,比赛成绩依然有效,决赛阶段不再进行比赛。其常用的比赛方法有,同名次赛、分段赛、交叉赛、录取名次赛等。
(1)同名次赛:就是将各小组预赛中相同名次编在一起进行比赛,如预赛时四个组的第一名编成一组进行单循环赛,决出1~4名,各小组的第二名编在一起决出5~8名。
(2)分段赛:将各小组的名次分为几段,同一段名次的队编在一组决出总名次,如预赛两个组的1、2名编在一起决出1~4名,两个组的3、4名,编在一起排出5~8名。
(3)交叉赛:各组的前两名交叉比赛,两场胜者进行决赛争夺1、2名,两场负者再相互比赛决出3、4名,各组3、4名用同样方

法决出5~8名,其余类推。
(4)录取名次赛:根据竞赛规程规定的录取名次,在各小组中取录数量相等的队进入决赛(参加第二阶段决赛队的数量应等于或略高于录取名次的队)。例如,有16个队参赛,规定录取前8名,预赛分成两个组,则每组前4名的队,进入第二阶段决赛,其余的队不再比赛。
(四)循环比赛日程编排的注意事项
循环赛要求每个参赛队(人)和其他参赛队之间都要进行比赛。从比赛对象上看,保证了参加者均等的机会,但在比赛顺序和比赛条件上仍存在着机会不均等的问题。如与强、弱对手相遇时间的先后问题;实力相近两队之间决定性比赛前,各自体力消耗多少的问题(指各自在前一场比赛对手的强弱和休息间隔时间的不均等);各参赛队比赛进度先后不一致问题;比赛场地条件的优劣及对场地条件适应能力等问题。要做到各方面条件完全均等是不可能的,但在编排中应尽量使这些不均等因素降到最低限度,使整个比赛获得更好效果。特此提出下列要求和注意事项:
(1)当参赛队呈单数时,不宜采用1号队固定的逆时针旋转法来编排比赛顺序:目前各级各类比赛中,凡采用循环法比赛,都是以左上角1号队为基准点固定不动,其他队(或个人)每轮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旋转一个位置。这种编排方法的优点是能保证每轮都有实力相近的两个队进行比赛;1号种子强队所遇的对手由弱到强;最后一轮保证有1号与2号两强相遇,比赛推向高潮。但是这种安排会造成其中某一队连续多次遇到的对手都是前一轮轮空的队,造成该队以劳待逸。如有7个队参赛时,6号队在7轮比赛中,后4轮全部与前一轮轮空的队进行比赛(表5),这对6号队在体力上是不公平的。克服这一不合理现象的方法是,改为顺时针旋转法,或是固定右上角“0”号队不转动,其他队则可用逆时针旋转来进行编排。
表5 参赛队与轮空队比赛轮转表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 第五轮 第六轮 第七轮
1——0 1——7 1——6 1——5 1——4 1——3 1——2
2——7 0——6 7——5 6——4 5——3 4——2 3——0
3——6 2——5 0——4 7——3 6——2 5——0 4——7
4——5 3——4 2——3 0——2 7——0 6——7 5——6

(2)循环赛必须按轮次的次序逐轮进行:每一轮次中的比赛,必须全部赛毕,方可进入下一轮的比赛,这样才能使各参赛队的比赛进度保持一致。绝不可在前一轮比赛尚未全部结束前,让下一轮某场次的比赛提前进行。即使因某种特殊原因,需要调整比赛时,也必须将整个轮次的所有比赛与另一轮次的全部比赛一起调动。否则会造成比赛队休息时间的不均等,还有

可能提供一种可被利用的“机会”,干扰比赛的结果。
(3)注意各队在每场比赛结束后,有基本均等的休息时间:不同运动项目的比赛,场与场之间每队最低限度的休息时间是不相同的。其中足球休整的间隙最长;排球、篮球、手球等次之;乒乓球等小球项目则较短。编排时应注意保证各队的间歇时间,尽可能使比赛双方相近,以防造成恢复体力时的不均等待遇。
(4)编排时,对比赛条件、场馆、观众、时间的安排要统筹兼顾,使各队基本上达到均衡:在安排赛程时,要使比赛能逐步推向高潮,各轮次都应保持有势均力敌的比赛场次,不使比赛出现冷场,让比赛越打越紧张。
四、循环赛名次的确定
单循环名次的确定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按积分确定名次,积分多者名次在前。积分按胜一次(场)得2分,负一次(场)得1分,未出场比赛或未完成比赛输的场次得0分计算。
2.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队(人)积分相同,他们有关的名次应按他们相互之间比赛的成绩决定。首先,计算他们之间获得的积分,再根据需要计算某个队的场次(团体赛时),局和分的胜负比率,直至计算出名次为止。场次比率=胜场数/负场数;局数比率=胜局数/负局数;分数比率=胜分数/负分数。
3.如果在任何阶段已经决定出一个或更多小组成员的名次后,而其他小组成员仍然积分相同,为计算相同分数成员的名次,根据上述程序继续计算时,应将已决定出名次的小组成员的比赛成绩删除。
4、如果按照上述3条所规定的程序,仍不能决定某些队(人)的名次时,这些队(人)的名次将由抽签来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