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尺寸标注的合理性
第三部分机械制图尺寸标注

形位公差
➢形状和位置公差 形位公差 是实际被测要素
对其理想要素的允许变动.
➢形状和位置公差带(形位公差带)是实际被测
要素允许变动的区域.形位公差带体现了对被 测要素的设计要求,也是加工与检验的依据,具 有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等四项特征.
形位公差和形位公差带
➢形状公差是单一实际被测要素对理想被测 要
R 好
不好
2、同心圆柱的直径尺寸,最好注在非圆的 视图上。
4×
4×
好
不好
3、相互平行的尺寸,应按大小顺序排列, 小尺寸在内,大尺寸在外。
A- A
A- A
A
A
A
AAAA源自ARR 4×
4×
好
不好
4、内形尺寸与外形尺寸最好分别注在视 图的两侧。
好
不好
5、尺寸应尽可能标注在反映基本形体形状特征较明显、位置特 征较清楚的视图上
⑶ 尺寸数字不可被任 何图线所通过,否 则必须将该图线断 开。
中心线断开
(四)角度、直径、半径尺寸的标注。
⒈ 角度尺寸 ⑴ 尺寸线应画成圆弧,其圆心是该角的 顶点。尺寸界线沿径向引出。
⑵ 角度数字一律水平写。
90°
60° 25° 5°
⒉ 直径尺寸
⑴ 标注直径尺寸时,应在尺寸数字前加注 符号。
10
素的允许变动.
➢形状公差带是单一实际被测要素允许变动的
区域.
➢形状公差带的方向和位置都是浮动的. ➢四种: 平面度,直线度,圆度,圆柱度
定义与标注
Ø平面度(Flatness) Ø定 义:实际被测要素对理想平面的允许变动. Ø公差带:距离为平面度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
间的区域.
机械制图常识:零件图尺寸标注,基准选择及合理标注原则

机械制图常识:零件图尺⼨标注,基准选择及合理标注原则零件图中的尺⼨,是加⼯和检验零件的重要依据。
在零件图上标注尺⼨,必须做到:正确、完整、清晰、合理。
因此,在零件图上标注尺⼨,除了要符合尺⼨正确、完整、清晰外,还应尽量标注得合理。
尺⼨的合理性主要是指既符合设计要求,⼜便于加⼯、测量和检验。
为了合理标注尺⼨,必须了解零件的作⽤,在机器中的装配位置及采⽤的加⼯⽅法等,从⽽选择恰当的尺⼨基准,合理地标注尺⼨。
1.尺⼨基准的选择尺⼨基准是指零件在设计、制造和检验时,计量尺⼨的起点。
要做到合理标注尺⼨,⾸先必须选择好尺⼨基准。
⼀般以安装⾯、重要的端⾯、装配的结合⾯、对称平⾯和回转体的轴线等作为基准。
零件在长、宽、⾼三个⽅向都应有⼀个主要尺⼨基准。
除此之外,在同⼀⽅向上有时还有辅助尺⼨基准,如图1所⽰。
同⼀⽅向主要基准与辅助基准之间的联系尺⼨应直接注出。
图1:尺⼨基准展开剩余87%从设计和⼯艺的不同⾓度来确定基准。
⼀般把基准分成设计基准和⼯艺基准两⼤类。
下⾯以如图2所⽰的轴承座为例加以说明图2:轴承座(1)设计基准在设计零件时,为保证功能,确定零件结构形状和各部分相对位置时所选⽤的基准。
⽤来作为设计基准的,⼤多是⼯作时确定零件在机器或部件中位置的⾯或线,如零件的重要端⾯、底⾯、对称⾯、回转⾯的轴线等。
设计基准通常是主要基准。
从设计基准出发标注尺⼨,可以直接反映设计要求,能体现零件在装配体中的功能。
如图2所⽰的轴承座,分别选底⾯为⾼度⽅向的设计基准,对称平⾯为长度⽅向的设计基准。
因为⼀根轴通常要⽤两个轴承座⽀持,两者的轴孔应在同⼀轴线上。
两个轴承座都以底⾯确定⾼度⽅向的位置,以对称平⾯确定左右⽅向的位置。
所以,在设计时以底⾯为基准来确定⾼度⽅向的尺⼨,以⾯为基准确定底板上两个螺栓孔的孔⼼距及其对于轴孔的对称关系,最终实现⼆轴承座安装后轴孔同⼼,保证功能。
(2)⼯艺基准⼯艺基准是在加⼯或测量时,确定零件相对机床、⼯装或量具位置的⾯或线。
浅谈机械零件图上尺寸标注的合理性

浅谈机械零件图上尺寸标注的合理性摘要:零件工作图上的尺寸不仅是保证零件功能的基本条件,也是制造零件的重要依据,因此,尺寸标注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零件的加工方法和加工质量。
关键词:零件图尺寸标注合理机械零件工作图是零件及机器的制造、检验、使用和维修保养的重要技术文件之一,也是工程技术人员相互交流的“语言”。
零件工作图上的尺寸不仅是保证零件功能的基本条件,也是制造零件的重要依据,尺寸标注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零件的加工方法和加工质量。
因此,械零件工作图上所标注的尺寸应既能满足设计要求又要符合生产工艺要求,便于零件的加工、检验。
1 尽量使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重合零件工作图上尺寸标注的是否正确、完整、清晰和合理,关键在于能否正确选择尺寸基准。
从零件的设计基准出发标注尺寸,主要是为了确定零件的结构形状和能保证零件的技术性能。
从工艺基准出发标注尺寸,主要是为了减少加工过程中的加工误差,便于装配和检验。
所以,在选择尺寸基准时,应尽量把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重合,既能满足设计要求,又能满足工艺要求。
1.1 组合体零件的尺寸标注通常情况下,轴承座成对使用并两轴承孔的同轴度要求较高,都以底面为安装面,如图1所示。
因此,在标注高度尺寸时应以底面A为基准,标注轴承孔中心高45±0.020、底板厚10、底板上凸台高12和高度64。
从图中可以看出轴承座是对称件,长度方向,底板上两个安装孔相对轴承孔中心线B是对称关系,因此,以对称中心线B为基准时,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相重合,标注出两安装孔中心距65、底槽长度35以及总长90。
宽度方向C面是轴承座与轴肩的接触面,是宽度方向上的主要基准,也是加工轴承孔长度、底板、安装孔等的工艺基准。
因此选端面C 为基准。
以C为起点标注轴承孔长度35、到支承板的距离5、到螺纹孔的距离17。
2 尺寸标注应符合工艺要求符合工艺要求,是指标注尺寸时,按加工顺序标注尺寸,这样就便于加工和测量。
2.1 在普通车床上加工的轴类零件在标注具有多个加工面的零件尺寸时,应掌握零件各加工面的工序,使标注的尺寸符合工艺要求,否则会出现无法加工或因加工精度达不到设计尺寸要求而报废。
机械制图-零件图尺寸的合理标注

选择轴向 尺寸基准:
A面
2、重要尺寸(配合尺寸、安装尺寸、特性尺寸、 规格尺寸等)直接注出,以保证设计要求
合理
不合理
3、尺寸标注要符合加工顺序、便于测量
3、尺寸标注要符合加工顺序、便于测量
4、尺寸标注不要封闭
不合理 合理
5、对称注法
5、毛坯面和加工面之间的尺寸
同一方向毛坯面之间的尺寸一般应单独标注。毛坯面 与加工面之间一般只有一个尺寸联系。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尺寸标注要求: 正确、完整、清晰、合理
零件图尺寸标注的合理性问题:
1、关于尺寸基准 2、重要尺寸直接注出 3、便于加工、便于测量 4、不能封闭 5、对称注法 6、毛坯面之位尺寸的起点,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 设计基准是根据设计要求所选定的基准 工艺基准是根据零件的加工和测量要求而选定的基准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及公差

52 44
26
内
3× 40
C1.5
外
部
部
结
结
构
构
及
及
尺
尺
寸
寸
C2
10
32
9.某一结构同工序尺寸宜集中标注
R
R
分散标注—不好
集中标注—好
3.零件上常见结构的尺寸注法
(1)铸造圆角 不必在图上标出,只需用文字在技术要求中说明。
(2)零件倒角和倒圆(见附表2)
结构名称 尺寸标注方法
说明
倒角
在不致引起误解时, 零件图中的倒角可 以省略不画,其尺 寸也可以简化
, 本例中的基准 既满足设计要求,又符合工艺要求。是
典型的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重合的例子。
轴向设计 径向设计 基准 基准
轴向辅助 基准
表面I
轴向辅助 基准
轴向辅助 基准
表面I的 测量基准
二、零件尺寸标注的合理性 (一)考虑设计要求
1.主要尺寸要直接注出
主要尺寸
未标注 主要尺寸
正确
错误
四、零件图尺寸标注示例
a 设计基准
从设计角度考虑,为满足零件在机器或部件中 对其结构、性能要求而选定的一些基准.
C A 13
10
30
45
A
26
35
65
B
A-A 90
4 10 12 4 0±0 . 0 2 58 6 + 1 6 0 .0 2 7
0
D
30
15 2
5
M8× 0.75 (辅 助 基 准 ) E
B---高度方向设计基准 C---长度方向设计基准 D---宽度方向设计基准
机械零件尺寸标注的合理性

机械零件尺寸标注的合理性摘要:阐述尺寸基准选择的重要性,说明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原因是尺寸标注,研究不同机械零件尺寸标注的合理性,分析尺寸标注与加工工艺之间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尺寸标注设计基准合理性一.前言:零件图上的尺寸是加工和检验零件的重要依据,是零件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图样中指令性最强的部分。
在零件图上标注尺寸,必须做到:正确、完整、清晰、合理。
正确选择零件的尺寸基准,合理标注机械零件的尺寸,就是要求零件所标注的尺寸既要满足设计要求又要满足加工工艺要求,使零件便于制造、测量与检验。
二.合理选择零件设计基准:尺寸基准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
设计基准就是在零件上用以确定其他它点、线、面位置的基准。
工艺基准就是零件在加工、检验和装配过程中使用的基准。
工艺基准分为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尺寸基准一般选择零件上较大的加工面、两零件的结合面、零件的对称平面、重要的平面和轴肩。
例如轴承座,它在高度方向的尺寸是以主视图的底面为尺寸基准。
长度方向的尺寸是以主视图的竖直对称平面为尺寸基准,宽度方向的尺寸是以左视图的左端面为尺寸基准。
1. 设计基准的确定:设计基准的选择原则是在进行零件设计过程中确定机器的结构及装配要求,不但要考虑满足使用要求,同时要满足制造和检验工艺方面的要求。
所以要通过分析零件在机器中的作用和装配定位关系确定设计基准。
合理选择设计基准、合理标注零件尺寸对零件的加工工艺性和检验都有较大的影响。
设计基准的确定方法是:1) 根据零件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确定,长度基准和高度基准在主视图中确定。
宽度基准在左视图或俯视图中确定。
如果零件用主视图和左视图表达,宽度基准必须在左视图确定;如果零件用主视图和俯视图表达,宽度基准必须在俯视图中确定。
2) 当零件完全对称时,长度基准为主视图的竖直中心线,高度基准为主视图的水平中心线,宽度基准为左视图的竖直中心线或俯视图的水平中心线。
3) 当零件不对称时,长度基准为主视图的左端面或右端面,高度基准为主视图的下端面或上端面;宽度基准为左视图或俯视图的前端面或后端面。
零件设计图中尺寸的合理标注解析

零件图中尺寸的合理标注在生产中,零件各部分的大小是根据零件图上标注的尺寸进行加工和测量的。
如果标注的尺寸不完整、不合理、不正确,就会给生产带来困难,甚至出废品,使企业蒙受损失。
所以,标注尺寸是一件容不得半点马虎、需要一丝不苟做好的工作。
零件图尺寸标注的要求,除了要象标注组合体尺寸那样,做到“正确、完整、清晰”以外,还要求做到标注合理。
所谓标注合理,就是所标注的尺寸,既要满足设计要求,又要方便加工与测量。
如,轴承座中,孔ф30的中心高尺寸是注尺寸A,还是注尺寸B或C呢?这就要考虑尺寸标注的合理性问题了。
为保证滑动轴承的工作性能,装配精度和互换性,孔ф30中心高尺寸在设计上是从安装底面算起的,尺寸A是必须保证的重要尺寸。
若标注尺寸B或C,则不能反映零件的设计要求。
同时,在加工ф30孔时,底面是装夹定位面。
测量中心高时从底面量起,也比较方便。
显然,标注尺寸A才是合理的。
要做到标注合理,必须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和加工工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等。
这里只介绍合理标注尺寸的一些初步知识。
一、要正确选择尺寸基准(一)尺寸基准的概念要合理标注尺寸,首先要正确选择尺寸基准。
为了能正确地选择尺寸基准,必须先弄清尺寸基准的概念。
尺寸基准,就是标注或度量尺寸的起点。
如零件上的对称面、加工面、安装底面、端面、回转轴线、圆柱素线或球心等。
二、尺寸基准在组合体的尺寸标注中,我们已经知道:尺寸基准就是标注或度量尺寸的起点。
它可以是立体上的一些面或线。
如零件上的对称平面、加工面、安装底面、端面、回转轴线、圆柱素线等。
这些面和线同样可以作为零件的尺寸基准。
但具体选择哪些面或线作基准,必须根据零件的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而定。
尺寸基准的类型,按用途可分为两种:1. 设计基准---根据设计要求选定的尺寸基准。
用来确定零件在装配体中与其他零件的相对位置。
2. 工艺基准---加工和测量时选用的尺寸基准。
用来确定零件各部分的相对位置。
如这根小轴,设计时选取轴线为径向的设计基准。
从工作实际出发谈谈零件图中尺寸标注的合理性

从工作实际出发谈谈零件图中尺寸标注的合理性
尺寸标注是零件图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能够明确地表示零件的各个几何尺寸,让设计师、制造工程师和检验人员能够对零件的质量和功能进行准确的评估和验证。
在实际工作中,尺寸标注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零件的制造和检验质量,因此需要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尺寸标注的合理性。
首先,尺寸标注必须准确地反映设计意图,这意味着标注的尺寸必须与设计要求相一致。
任何一个尺寸的误差都会对零件的制造和检验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在进行尺寸标注时,必须遵循标准化的标注方法,合理安排基准面和基准尺寸,在尺寸标注时要细心、认真、严谨,确保所有标注的尺寸符合设计标准。
其次,尺寸标注要尽量简洁明了,不失清晰和精准。
零件图上一些繁琐的标注将增加制造和检验的难度,可能导致误差更大。
简洁的标注可以避免理解上的混淆,降低制造和检验的成本。
因此,在进行尺寸标注时,需要充分考虑标注的位置、大小、字体、线型等因素,以保证它们的清晰易读。
另外,尺寸标注需要具有可操作性。
制造工厂、加工企业及检验单位都需要根据图纸进行实际操作。
因此,标注的位置和格式需要考虑制造工艺、检验方法等实际操作因素,以减少误差和提高效率。
如果将尺寸标注和其他标注混在一起,或者标注不清晰,其结果就会导致操作者难以理解,甚至延误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件尺寸标注的合理性
一、设计尺寸的不协调。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除了要满足正确、完整、清晰的要求外,还应使尺寸标注合理。
合理标注尺寸,是指所注尺寸既符合设计要求,又满足工艺要求,便于零件的加工、测量和检验。
铸件成品形体是由少数加工尺寸和多数铸造尺寸环所限定,设计人员对铸件的各个尺寸环不但要求进行结构和数学的计算,还要求充分分析每个尺寸环在形成时的专业分工。
至于用什么手段才能达到图纸要求的各个尺寸环、表面尺寸、形位精度等,可留给工艺师们去解决。
一张成熟的设计图要起到指导铸造、机械加工、检验、装配、生产管理等各个专业工序的作用,是工业生产中重要的技术文件,是进行技术交流的重要工具。
而不仅仅是图面尺寸对头、技术条件俱全、投影清楚而已。
故工程师绘制的应是包括工业因素在内的工程图而不仅仅是几何图。
以某轴承厂壳体类零件的生产用图为例,图一系一滑动轴承座,属于一种结构较为复杂的铸件。
对于这类铸件,通常它们只有少数表面尺寸环需由机械加工完成,其成品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铸造完成的表面、空间及尺寸。
在生产过程中,这种壳体类零件在铸造和加工中所反映出的尺寸标注的矛盾大都集中在高度方向上,而在其它方向上的矛盾还没有这样的普遍和突出。
为了阐述方便,在高度方向上,我们把四个加工面赋以B、C、D、F,将3个非加工面分别赋以E、G、H代号,对此图略加分析既可看出,设计人员在高度方向的尺寸标注遵循的是“以零件的设计基准面,即最大的加工面作为尺寸标注的基准”的原则,故此图在高度方向上的各个尺寸环几乎都是以大底座为基准的。
对图形进行尺寸标注时,设计人员往往把尺寸计算视为可逆的,无方向性的。
可由高度方向上任一毛面或加工面作为尺寸计算的起始点,进行正、反方向的计算,均可得到标注的或未标出的任一尺寸环的值。
这样的设计思路和不经工艺分析的尺寸(和公差)堆砌作法,给铸造、机械加工、检验等工序乃至设计者本身带来了一系列不协调。
如下列几个方面:
1. 高度方向尺寸的矛盾
图1在高度方向上以从上到下给出了10、80、35、30、5、20共六个尺寸,其中30、5、20共三个尺寸将E、G、H三个非加工面与底座连起来。
当加工大底座面时,就同时出现了E、G、H三个毛面基准,而且这些毛面之间都存在较大的铸造误差,工艺师在加工F面同时达到30、5、20三个尺寸是不可能的,这些尺寸只是在制作铸型时有些用处。
从工艺和保证功能尺寸的观点出发,应选E面为初始基准,保证底座厚度30,由于铸造时型心的错位误差,会使底座凹台深5、20等非功能尺寸面目全非,使得检验人员无所适从。
这样的情况在中小批生产中是常见的。
这虽然是由工艺或操作造成的问题,但设计同样也不应该在标定尺寸要求和检验依据时,人为地把铸造和加工两
种误差撮合在某一或某些尺寸环上,因而加剧了专业和尺寸环之间的不协调。
2.高度方向上和各面之间的关系
画图和计算尺寸时,各面之间可以互相确定关系。
但在工件上各面的形成却是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尺寸的形成有严格的方向性、跟踪性,各尺寸值在设计人员手中是“标量”,而在工艺人员手中却成了“向量”。
把主要尺寸基准选定为F面,但它却必须是以先期铸成的E、G、H各毛面之一为基准才能加工出来。
工件上已铸成的各个毛面是已存在的面,已谈不上图上表示的用毛面为基准加工出的光面再反过来确定毛面的位置了。
加工F面时不可能同时选用E、G、H三个毛面基准,但这种画法在工厂中却习以为常,我们只能选用E毛面为初始基准。
E、F面之间乃是“母子”关系,E毛面是第一(始)基准。
F面是第二(子)基准,F面不能称其为全部高度方向尺寸的主基准,它不能定毛面,而只能被毛面所确定。
它在工艺上作为继续加工D、B两光面,
形成35、80两功能尺寸的光基准。
因此,F面虽是设计、安装和检验等环节的基准。
但在加工工艺中它只是
被加工的对象,只是一个加工其它光面时的中间转换环节。
在零件被制作的过程中,并不像教材和零件图中所表
示的那样重要。
3.粗基准的选择
以毛面E为粗基准,只能保证尺寸30。
而其它各个加工面与非加工面之间的相关尺寸是无法同时保证的。
特别是底部凹台20、5这样的一些尺寸的形成全部被其他毛面和光面所左右、所合成的。
它的变化范围包括了其有关的各铸造,加工尺寸环误差的代数和。
若不加分析地给它们定以5、20的尺寸要求,或以其值作为检验的依据就更不合理了。
二、合理标注
如上所述,图1所表达的设计思想、尺寸基准的选择及尺寸编排,都与工艺不相协调。
我们认为此图在高度方向上应选安装底座上端毛面作为主尺寸基准,而且这个基准既是设计人员计算、标注尺寸的出发点,又是铸造与加工的“公共初基准”,是两个工序的衔接环节。
由E面为出发点,确定F底面及安装面的位置及相互间尺寸,各个非加工面的位置由铸造完成。
这就要求铸造工艺员对这些内、外非加工尺寸,从工艺手段上加以直接保证,而不是通过包括加工尺寸和加工余量在内的数字转换方法间接控制。
同时,也由E面确定第一个加工面,并由此光面为中间转换基准。
由它加工继续完成其它光面的加工。
这样就需首先在设计图中定出各专业互不干扰的明确的、各自的尺寸环和专业分工。
按照这样的思想,在不改变原设计图及结构尺寸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将图1改绘成图2的形式。
这样做并不是把原来的尺寸加加减减,搬搬位置,而是在设计思想上有了质的变化。
下面的加工由多基准变为了以E毛面为单一基准。
它是两个专业实现零件主要方向各部件位置协调的重要环节。
为了共同实现零件的几何形状及精度,各专业间既分工又合作,这也为检验人员提供了检查各专业实现和各自的尺寸环的精度和质量的明确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