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性肿瘤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六章+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肿瘤

潜隐期(年)
20~24 50~54 15~18 20~24 25~48 20~30 15~23 11~17 10~15 25~40 20~40 10~24 40~50 11~15
2. 致癌阈值
大多数毒物来说其毒性作用存在阈值或阈剂量,即超过这个 剂量时才可引起健康损害。 在预防工作中,阈剂量可作为安全接触剂量的依据。 职业性致癌物来说,是否存在阈值尚有争论。
一般为2年);
(1)动物实验
4)在实验组中,施加的剂量至少有2个,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高剂量组 剂量应接近最大耐受剂量;如条件允许最好设3个剂量组;
5)结果的确定要有足够量的病理学检查; 6)用恰当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将动物致癌实验外推到人的时候要考虑: ①是否已证明对动物致癌的该化学物质也能引起人类癌症。 ②引起动物致癌的剂量是否对人也同样致癌。 满足以上2点,表明动物实验结果与人类致癌有较好的相关性。 如砷已在人类证明可致皮肤癌和肺癌,但动物实验未能成功。 如联苯胺可使大鼠、苍鼠及小鼠发生肝肿瘤,但对人和狗则发生膀 胱癌。
3.剂量-反应关系
• 大多致癌物都明显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即暴露于同一致癌物总剂量大(累加上 非职业途径接触剂量)的人群比接触剂量小的人群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
• 接触二甲基氨基偶氮苯(奶油黄)30mg/d,34天诱发肝癌,接触总量为 1020mg;若1mg/d,700天发生肝癌,接触总量为700mg,说明职业肿瘤发生 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第一节 概述
职业性肿瘤(occupational tumor),又称职业癌(occupational cancer),是在工作环境中接触致癌因素(carcinogen),经过较 长的潜隐期而罹患的某种特定肿瘤。
职业性肿瘤

四、八种法定职业性肿瘤诊断细则
7.焦炉工人肺癌 A 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 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 B 焦炉工累计接触工龄1年以上(含1年)。 焦炉工累计接触工龄1年以上( 潜隐期10年以上( 10年 10年以上 C 潜隐期10年以上(含10年)。
四、八种法定职业性肿瘤诊断细则
8.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 A B 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 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 从事铬酸盐制造累计接触工龄1 从事铬酸盐制造累计接触工龄1年 以上( 以上(含1年)。 C 潜隐期4年以上( 潜隐期4年以上(含4年)。
四、八种法定职业性肿瘤诊断细则
(2)间皮瘤 必须有细胞病理学诊断。 A 必须有细胞病理学诊断。 接触石棉粉尘累计工龄1年以上( B 接触石棉粉尘累计工龄1年以上(含1年)。 C 潜隐期15年以上( 15年 潜隐期15年以上(含15年)。 15年以上
四、八种法定职业性肿瘤诊断细则
2.联苯胺所致膀恍癌 A B 原发性膀恍癌诊断明确。 原发性膀恍癌诊断明确。 生产或使用联苯胺人员累计接触工龄1年以 生产或使用联苯胺人员累计接触工龄1 上 (含 1年 )。 C D 潜隐期3年以上( 潜隐期3年以上(含3年)。 联苯胺接触人员所患肾盂、 联苯胺接触人员所患肾盂 、 输尿管移行上 皮细胞癌可参照本标准。 皮细胞癌可参照本标准。
第二节 职业性肿瘤
Occupational Tumors
一、概念
职业性肿瘤( tumor): ):指工作 职业性肿瘤(occupational tumor):指工作 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 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潜伏期而患某 种特定的肿瘤。 种特定的肿瘤。
二、职业性肿瘤的特点
1、病因明确 2、有一定的潜伏期 3、阈值问题 剂量---反应关系 4、剂量--反应关系 5、好发部位及病理类型
《职业性肿瘤》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职业性肿瘤的常见风险因素
1 化学物质暴露
了解常见的化学物质暴露和它们与特定职业性肿瘤之间的关系。
2 物理性因素
探索职业病患者因长期接触特定物理性因素而增加罹患肿瘤的风险。
3 生物性因素
了解工作环境中存在的生物性因素,以及其与职业性肿瘤之间的关联。
石棉暴露与癌症
石棉是一种常见的职业性致癌物质。了解石棉与肺癌等癌症之间的关系,以 及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生物性因素与癌症
一些工作环境中的生物性因素可能导致职业性肿瘤的发生。探索这些因素,并了解如何预防与管理相关的风险。
《职业性肿瘤》PPT课件
探索职业性肿瘤的定义、类型、风险因素以及与工作环境相关的癌症。了解 预防和治疗的策略,以及现有的研究和法规。
职业性肿瘤的介绍
什么是职业性肿瘤?认识职业性肿瘤作为一种与工作环境有关的疾病,并了 解其影响和危害。
职业性肿瘤的分类与定义
职业性肿瘤的类型和定义是什么?了解不同肿瘤类型并对其进行分类,以更好地了解其与职业环境的关联性。
二氧化硅暴露与癌症
二氧化硅是另一种常见的职业性致癌物质。探索二氧化硅暴露与肺癌和其他癌症之间的联系,并了解预防措施。
化学物质暴露与癌症
许多职业性肿瘤与工作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暴露有关。进一步了解这些化学物 质以及它们与不同癌症类型之间的联系。
电离辐射与癌症
电离辐射在某些职业环境中可能会导致肿瘤的形成。了解电离辐射与不同类 型癌症之间的联系以及相关的防护措施。
职业肿瘤

职业性致癌因素- ★职业性致癌因素-识别与判定
当将动物致癌实验资料推至人的时候,要考虑: 当将动物致癌实验资料推至人的时候,要考虑: ☞是否已证明对动物致癌的所有化学物质也能引 起人类癌症,或反之也如此。 起人类癌症,或反之也如此。 从定量的观点出发, ☞从定量的观点出发 , 是否人类对引起动物致癌 的相同剂量的致癌物有相同的致癌易感作用。 的相同剂量的致癌物有相同的致癌易感作用。 满足这两方面, 满足这两方面 , 表明动物实验结果与人类致癌有 较好的相关性。 较好的相关性。 此外, ☞此外 ,即使在动物和人的致癌性上有较强的相 关性,但靶器官及发癌部位在啮齿类动物和人 关性 , 但靶器官及发癌部位在啮齿类动物和 人 之 间可能是不同的。 间可能是不同的。
职业性致癌因素- ★职业性致癌因素-识别与判定
确认的致癌物( 种 及生产过程( 确认的致癌物(27种)及生产过程( 12 种) :指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已有明确证据表明 对人有致癌性。 对人有致癌性。 可疑致癌物:10种 一是动物实验证据充分, 可疑致癌物:10种。一是动物实验证据充分, 但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有限。 但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有限。另一种是动物致 癌性试验阳性, 癌性试验阳性,特别是与人类血缘相近的灵长类 动物中致癌试验阳性,对人致癌可能性很大,但 动物中致癌试验阳性,对人致癌可能性很大, 缺少对人类致癌的证据。 缺少对人类致癌的证据。 潜在致癌物: 潜在致癌物:这类物质在动物实验中已获得 阳性结果, 阳性结果,但在人群中尚无资料表明对人有致癌 如钴、 硒等。 性,如钴、锌、硒等。
职业性致癌因素
剂量-反应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 大量研究证明, 大量研究证明,对大多数致癌物 来说明显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来说明显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即 在暴露致癌物的人群中, 在暴露致癌物的人群中,接触大剂 量的要比接触小剂量的肿瘤发病率 和死亡率都高。 和死亡率都高。
卫生学09第三章第4节职业肿瘤ppt课件

第三章 生产环境与健康
第四节 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性肿瘤
陈雪梅
cxmcsz@
-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与判定; 职业性肿瘤的预防原则。
熟悉职业性致癌因素特征;常见职业 性肿瘤。
了解职业性肿瘤的研究历史阶段、实 验性肿瘤、职业肿瘤;研究进展。
-
2
概述
研究历史阶段: 第 一 阶 段 : 1775 年 英 国 外 科 医 生 P.Pott
Rabbit’s ear with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duced by the continued application of coal tar to the surface (1915)
1915年,Katsusaburo Yamagiwa 煤焦油诱发兔耳皮肤癌
1930年,Ernest Kennaway 发现二苯并蒽的致癌性
-
14
一、职业性肿瘤的特征
【概念】
职业性肿瘤(occupational tumor): 指工作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潜来自 期而患某种特定的肿瘤。-
15
一、职业性致癌因素
职业性致癌因素(occupational carcinogen): 指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的能够引起肿瘤的因素。
A
B
A. 石棉加工厂
首先报告扫烟囱童工成年后易患阴囊癌开始, 至1895年德国医生Rehn发现染料业工人的 膀胱癌---发现肿瘤的职业线索。
-
3
德国的扫烟囱工人
染料可致膀胱癌,
欧盟禁用22种染发成分。
-
4
概述
Pott’s cancer and its carcinogen
第四节 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性肿瘤
陈雪梅
cxmcsz@
-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与判定; 职业性肿瘤的预防原则。
熟悉职业性致癌因素特征;常见职业 性肿瘤。
了解职业性肿瘤的研究历史阶段、实 验性肿瘤、职业肿瘤;研究进展。
-
2
概述
研究历史阶段: 第 一 阶 段 : 1775 年 英 国 外 科 医 生 P.Pott
Rabbit’s ear with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duced by the continued application of coal tar to the surface (1915)
1915年,Katsusaburo Yamagiwa 煤焦油诱发兔耳皮肤癌
1930年,Ernest Kennaway 发现二苯并蒽的致癌性
-
14
一、职业性肿瘤的特征
【概念】
职业性肿瘤(occupational tumor): 指工作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潜来自 期而患某种特定的肿瘤。-
15
一、职业性致癌因素
职业性致癌因素(occupational carcinogen): 指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的能够引起肿瘤的因素。
A
B
A. 石棉加工厂
首先报告扫烟囱童工成年后易患阴囊癌开始, 至1895年德国医生Rehn发现染料业工人的 膀胱癌---发现肿瘤的职业线索。
-
3
德国的扫烟囱工人
染料可致膀胱癌,
欧盟禁用22种染发成分。
-
4
概述
Pott’s cancer and its carcinogen
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肿瘤ppt课件

物理性状
如吸入不溶性的镍化物有致病性.而可溶性的镍盐则无;
极细的镍微细粉尘可能有害,而块状的镍金属(如镍币)则 无害。
接触方式
如不溶(极微溶)性的铬盐和镍盐,仅经呼吸道吸入才致癌, 皮肤接触或经口进入都无作用。
三、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与判定
壹 临床观察
贰
实验研究(动物实验、 体外试验)
叁
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于识别和判定某种因素对人的 致癌性可提供最有力的证据,因为研究的对象是人。 但流行病学研究常因条件限制使其具有一定局限性, 需要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的佐证。
职业致癌物分类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和动物实验结果,职业致癌物可分为三类:
确认的致癌物 及生产过程
可疑致癌物
潜在致癌物
要有30次以上的增殖,达到109以上 数目的细胞,重量到数克,才能被发
现或具有临床的意义(体表及浅表肿
瘤易见者除外)。各种肿瘤细胞有一
定的细胞动力学倍增时间,这一过程
大体较长,通常需要15—20年,最短
者要2—5年,长者可达30—40年。
由于职业性接触程度较强,职业肿瘤
B
发病年龄比非职业性同类肿瘤提前。
01
强烈、最经常接触的
部位发生。
02
职业性肿瘤多见于皮
肤和呼吸系统。
03
同一致癌物也可能引
起不同部位的肿瘤。
04
少数致癌物引起不同
类型肿瘤。
病理类型
职业性肿瘤往往由于致癌物不同而各具一定 的病理类型,一般认为,接触强致癌物以及 高浓度接触所致肺癌多为未分化小细胞癌, 反之则多为腺癌。
物理性状、接触方式与致癌关系
氯甲醚所致 肺癌;
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性肿瘤

职业性肿瘤诊断方法
尿检
可检出某些致癌物质代谢产物,如苯并芘、N-亚 硝基等物质。
X线、CT等检查
可对部分职业性肿瘤进行诊断,对早期肺癌等比 较敏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血液检测
肝癌早筛时,可检查AFP、CEA等肿瘤标记物; 癌症晚期可出现血小板减少、贫血等症状。
活检
对部分疑似职业性肿瘤进行活检,确定诊断。
职业病防护与职业性肿瘤预防
有机溶剂
如苯、甲苯、氯乙烯等有机溶剂在制造、喷漆等 行业内广泛使用,长期暴露可导致癌症和神经系 统损伤。
其他致癌物质
还有一些其他的化学物质,如染料、防腐剂、烷 基化合物等,也会对人的身体产生致癌作用。
职业性致癌病因及危害
吸烟
从事矿工、农民、建筑工人等职业吸烟的人患肺癌 的风险更高。
石棉
长期接触石棉可导致肺癌、胸膜肺癌、肺部纤维化 等疾病。
放射线
曾接受过放射线治疗、从事医学、科研等职业的人 患癌风险更高。
紫外线
农民、建筑工人、户外工作者等长期接触紫外线的 人可发生皮肤癌。
主要的职业性肿瘤类型
1
白血病
农药、防治疾病药剂、有机溶剂等可能引起白血病。
2
肺癌
尘土、石棉,对二甲苯、四氯化碳、苯并芘等有害物质等均可导致肺癌。
3
骨髓瘤
铅、苯等可引发骨髓瘤。
职业性肿瘤的社会影响与病人权益保护
1 社会影响
职业性肿瘤不单仅对职工本身带来身体和经 济上的影响,也会带来社会经济和环境上的 影响。
2 权益保护
加大对职业性肿瘤患者的援助和保障力度, 从法律层面加强职业病赔偿标准和有效实施。
探讨职业性致癌因素和职 业性肿瘤
【精品医学课件】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性肿瘤

8
职业性肿瘤研究进展
➢ 我国1981年开始成立全国肿瘤协作调查组,对 行业进行大规模肿瘤流行病学调查 ➢1987年提出8种职业性致癌因素导致的肿瘤确 定为法定职业性肿瘤
9
职业性致癌因素
Occupational carcinogen
在一定条件下能使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 且能发展为可检出肿瘤的与职业有关的致病因 素。
15
致癌因素 沥青、煤焦油 矿物油 粗石蜡油 无机砷酸盐
电离辐射
石棉
氯甲醚 切削油 芳香胺
职业性肿瘤的潜伏期
肿瘤部位
潜伏期(年)
皮肤
20-24
皮肤
50-54
皮肤
15-18
皮肤
20-24
肺
25-48
皮肤
20-30
肺
15-23
骨髓 (白血病)
11-17
骨骼(骨肉瘤)
10-15
肺
25-40
胸腹膜
20-40
肺
10-2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阴囊
40-50
膀胱
11-15
16
一、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
特点二、致癌阈值
➢ 致癌物无阈值 “一次击中” 学说 ➢ 致癌物有阈值 ✓ 单个致癌分子可能诱导基因突变,但该分子到达靶器官可能
性小 ✓ 致癌分子可以被代谢 ✓ 细胞有修复DNA损伤的能力 ✓ 致癌物致癌过程有前期变化,肿瘤是继发产物
20
一、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
特点六、致癌条件
➢ 致癌物理化特性 ➢ 作用强度 ➢ 作用方式 ➢ 个体易感性、健康状况、生活行为方式 ✓ 金属镍微粒:致癌性;块状金属镍:无致癌性 ✓ 不溶性铬盐和镍盐:肺吸入致癌;皮肤或经口不致癌 ✓ 石棉:吸烟者肺癌发病率可增加40-90多倍
职业性肿瘤研究进展
➢ 我国1981年开始成立全国肿瘤协作调查组,对 行业进行大规模肿瘤流行病学调查 ➢1987年提出8种职业性致癌因素导致的肿瘤确 定为法定职业性肿瘤
9
职业性致癌因素
Occupational carcinogen
在一定条件下能使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 且能发展为可检出肿瘤的与职业有关的致病因 素。
15
致癌因素 沥青、煤焦油 矿物油 粗石蜡油 无机砷酸盐
电离辐射
石棉
氯甲醚 切削油 芳香胺
职业性肿瘤的潜伏期
肿瘤部位
潜伏期(年)
皮肤
20-24
皮肤
50-54
皮肤
15-18
皮肤
20-24
肺
25-48
皮肤
20-30
肺
15-23
骨髓 (白血病)
11-17
骨骼(骨肉瘤)
10-15
肺
25-40
胸腹膜
20-40
肺
10-2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阴囊
40-50
膀胱
11-15
16
一、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
特点二、致癌阈值
➢ 致癌物无阈值 “一次击中” 学说 ➢ 致癌物有阈值 ✓ 单个致癌分子可能诱导基因突变,但该分子到达靶器官可能
性小 ✓ 致癌分子可以被代谢 ✓ 细胞有修复DNA损伤的能力 ✓ 致癌物致癌过程有前期变化,肿瘤是继发产物
20
一、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
特点六、致癌条件
➢ 致癌物理化特性 ➢ 作用强度 ➢ 作用方式 ➢ 个体易感性、健康状况、生活行为方式 ✓ 金属镍微粒:致癌性;块状金属镍:无致癌性 ✓ 不溶性铬盐和镍盐:肺吸入致癌;皮肤或经口不致癌 ✓ 石棉:吸烟者肺癌发病率可增加40-90多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见。
二、职业性皮肤癌
接触煤部焦位油产、生沥煤青焦、油蒽黑、变木、馏痤油疮、和页乳岩头油状、瘤杂 酚油等可出好现发前于驱面皮、损颈。、前臂和阴囊
无机砷化物早期可出现癌前病变。 皮肤过度角化、色素沉着、溃疡等
长期接触 X射线,早期出现 X线皮炎,在此 皮肤局灶性增厚、局部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 基础上可出现癌变 。
? 考虑到其局限性,应重视临床观察和实验室 研究相互佐证
指在流行病学调
查中已有明确证
职业性致癌因素的分类
据表明对人有致 癌性的理化物质
或生产过程。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及动物实验结果,
★确认致癌物( proved n)
★可疑致癌物( suspected carcinogen)
一★类潜是动在物致实癌验证物据(充分p,otential carcinogen)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谢谢大家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谢谢大家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谢谢大家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谢谢大家
什么样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才能判定该物质的致癌性?
三、流行病学调查
因果关系的判定依据: (1)因果关系的强度 (2)因果关系的一致性 ( 3)接触 —反应关系 (4)时间依存性 (5)生物学合理性
相对危险度RR
极罕见肿瘤的高发 不同接触情况所致
肿瘤是否一致 接触剂量或水平越高 癌症的发病率也越高 接触必须在癌症发生前
但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有限;另一类是与人类血 缘关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 中致癌试验阳性,对人致 癌可能性较大,但缺少对
人的致癌证据。
这类物质在动物实 验中已获得阳性结 果,但人群中尚无 资料表明对人有致
癌性。
第三节
常见的职业性肿瘤
一、职业性呼吸道肿瘤
why?
在职业性肿瘤中,呼吸道肿瘤 占极高的比例 。 常见的致癌物质有砷、石棉、煤焦油类物质、 氯甲醚类、铬、镍、芥子气、异丙油、放射性 物质等。 吸烟对职业性呼吸道肿瘤有明显的影响或有 相乘 作用,已被证明是肺癌发生的最危险因素。
三、职业性膀胱癌
此类肿瘤在职业性肿瘤中也占相当的地位。 主要的致膀胱癌物质为 芳香胺类 。 高危职业有:生产萘胺、联苯胺、和 4-氨 基联苯的化工行业。以萘胺、联苯胺、为原料 的染料、橡胶添加剂、颜料等制造业,使用芳 香胺衍生物作为添加剂的电缆、电线行业。
联苯胺致膀胱癌的发病率为 3%-71。%
四、其他职业肿瘤
有相关生物学理论解释
三、流行病学调查
? ★我国 1981年开始成立全国肿瘤协作调查组, 对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肿瘤流行病学调查, 到1987年提出将以下八种职业性致癌因素导 致的肿瘤作为法定职业性肿瘤。
三、流行病学调查
? 流行病学研究虽是证明职业性致癌因素的有 力证据,但也有局限性。
人群失访、暴露环境改变、缺乏合适的对照
?职业性肿瘤:
是职业性危害中由于接触职业性致癌因素而 引起的某种特定的肿瘤。
亦为:由于从事某种职业,在工作环境中 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潜伏期而患某 种特定器官的恶性肿瘤叫做职业性肿瘤。
? 根据国外文献报道职业癌症占全部癌症的4%。 在我国职业癌症中肺癌占比例最大,约占 90%。
我国法定职业病名单中职业性致癌因素 与所致职业肿瘤:
特点三:发病条件
职业性癌症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病。 化学致癌物的化学结构、接触途径、接触时间、机体遗 传背景等因素均构成重要发病条件。 如金属镍微粒有致癌性,而块状金属镍就没有;苯胺的 同分异构体中的β位异构体为强致癌物,而α位异构 体则为弱致癌物;不溶性的铬盐及镍盐,只有经肺吸 入方能引起癌;而将它们涂抹在皮肤或从口进入都没 有致癌作用;接触致癌物需要一定的剂量和时间才能 发病。
Ames试验
DNA修复试验
染色体结构 畸变分析
姐妹染色单体 互换试验
三、流行病学调查
1945年英国医生 Case通过对英国染料业的流 行病学调查,表明β -萘胺、联苯胺具有致癌性 --- 开始了职业肿瘤的病因研究。
三、流行病学调查
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于识别和判定某种 因素对人的致癌性可提供 最有力的证据。
二、健全医学监护制度
? 建立致癌物登记、监制、管理制度,对环境中 致癌物浓度进行经常性定期监测,准确估计人 体接触水平
? 加强医学监护,提高监护效果,包括发展敏感 的筛检方法,及时检出肿瘤前期异常改变及高 危人群。
二、健全医学监护制度
(1) 筛检方法易行且敏感 (2) 可能检出肿瘤前期的异常改变或在早期阶段 的肿瘤。 (3) 备有有效的干预措施足以降低“早期”肿瘤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特点四:病理类型
职业性肿瘤的病理类型或说恶性程度方面也有 特殊性。 有些职业性肿瘤比一般非职业性的同种肿瘤恶 性度高,如芳香胺化合物引起膀胱癌常为多发 性,往往累及整个泌尿系统,而且复发率也高; 苯所致的白血病,多为急性型,发展很快,病 人存活时间很短。这些病理的特点,对于鉴别 职业性和非职业性肿瘤时具有一定的意义。
尿沉渣脱落细胞涂片检查对早期诊断职业 性膀胱癌。
三、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1. 处理致癌物时,应严防污染厂外环境 2. 工作服应集中清洗、去除污染,禁止穿回家 3. 许多致癌物与吸烟有协同作用,应在接触人群 中宣传戒烟。 4. 推行职业健康促进,提高工人自我保护意识。
复习思考题
1. 职业性致癌因素的分类方法。 3.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 4. 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方法。 5. 职业性肿瘤的防治原则。 6. 我国法定的八种职业性肿瘤有哪些。
特点一:潜伏期
职业性肿瘤的发病年龄通常在 40岁以下,与潜 伏期长有关。 不过,由于工业化的发展,职业性致癌因素的 种类和数量增加,职业性癌的发病年龄有明显 提高的趋势。总的来看, 职业性肿瘤发病年龄 比非职业性发病年龄要早 ,如芳香胺引起的泌 尿系统癌变,发病年龄以 40~50岁多见,比非 职业性的泌尿系统癌症早 10~15年。
特点二:好发部位
有比较固定的好发部位或范围
多发生于与致癌物接触机会最多、作用最强烈或对某些致 癌物有特别的亲和性的部位。 皮肤和肺是致癌物进入机体的主要作途径和直接作用的器 官,故职业性肿瘤多见于皮肤和呼吸系统 。 也可以发生在接触的过隔部位,如皮肤接触芳香胺类物质, 却诱发膀胱癌。 同时致癌物也可以引起多部位的癌症,如砷可以导致肺癌, 也可引起皮肤癌。 此外,还有少数致癌物引起癌症的范围很广,如放射性物 质可引起白血病、肺癌、皮肤癌、骨肉瘤等。
苯致白血病多见于接触苯后数年至 20年, 短者仅4-6个月,长者达 40年,以急性粒细胞性 白血病最常见,也可引起红白血病。
氯乙烯致血管肉瘤多见于接触氯乙烯的清 釜工,潜伏期 10-35年不等。
第四节
职业性肿瘤的预防原则
一、加强对职业性致癌因素的控制和管理
1. 改革工艺流程,加强卫生技术措施 2. 对致癌物采取严格管理措施
德国的扫烟囱工人
染料可 致膀胱 癌,欧 盟禁用 22种染 发成分
二、实验研究
第二阶段: 1915~1918年日本人山极与市 川用煤焦油涂布家兔耳朵,诱发出皮肤癌 --- 开 创了实验性肿瘤研究的先例。
二、实验研究
各种动物实验可判定某种物质是否对受试动物 具有致癌性。 体外试验 ——短期试验,检测某物质是否具有 致突变或诱导染色体损伤的能力,从而推断致 癌性。
例如:吸烟与接触石棉同时存在时
二、职业性皮肤癌
这是最早发现的职业肿瘤,约占人类皮肤癌的 10%。
职业性皮肤癌与致癌物的关系,往往是最直接、 最明显,经常发生在暴露部位和接触局部。
能引起皮肤癌的主要化学物由煤焦油、沥青、 蒽、木馏油、页岩油、杂酚油、蜡、氯丁二烯、砷
化物等。以 煤苯焦并油[类a]物芘质 所致接触工人的皮肤癌最
特点四:病理类型
致癌物不同而具有特殊的病理类型。 例如:腺癌、鳞癌、未分化小细胞癌等。 一般认为,接触强致癌物及高浓度接触所致肺 癌多为未分化小细胞癌;反之,则多为腺癌。
第二节
职业性肿瘤的识别与确认
一、临床观察
通过临床诊断和观察,分析和探索肿瘤发生的 环境因素。 例如:1775年英国外科医生 Pott首先报告扫烟 囱童工成年后易患阴囊癌, 1895年德国医生 Rehn发现染料业工人的膀胱癌 --- 发现肿瘤的职 业线索。
联苯胺 石棉 苯
氯甲醚 砷
氯乙烯 焦炉逸散物 铬酸盐制造业
膀胱癌 肺癌、间皮瘤
白血病 肺癌
肺癌、皮肤癌 肝血管肉瘤 肺癌 肺癌
第一节
职业性肿瘤的发病特点
? 职业性肿瘤除具备一般肿瘤的特点外,同时 有其自身的特点:
1、潜伏期 2、好发部位 3、发病条件 4、病理类型
特点一:潜伏期
接触职业性致癌物后,并非立即发生癌症,而 是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即有所谓“潜伏期”。 职业性肿瘤的潜伏期一般较长,如石棉致胸膜 间皮细胞瘤,潜伏期可达 20~60年,平均为 40 年左右。也有少数潜伏很短,如苯致白血病, 最短仅需 4个月。 大多数职业肿瘤的潜伏期约为 12~25年。
一、加强对职业性致癌因素的控制和管理
不接触或减少接触致癌物是预防职业癌的上 策,属于一级预防,其效果最好。
公认的职业致癌物判明在生产环境中致癌物 浓度,使其不超过容许浓度,加强工人个体防护, 即可取得效果。
一、加强对职业性致癌因素的控制和管理
致癌因素不明时,加强生产环境通风排 毒和个体防护。
改革生产工艺,减少粉尘烟雾,降低环 境中有害物质浓度,不断提高生产自动化、机 械化、密闭化的程度,生产者避免或减少直接 接触已知的致癌因素。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职业性致癌因素 与职业性肿瘤
? 掌握:职业性肿瘤的发病特点及预防原则 ? 熟悉:常见职业性肿瘤 ? 了解:职业性肿瘤的识别与确认
二、职业性皮肤癌
接触煤部焦位油产、生沥煤青焦、油蒽黑、变木、馏痤油疮、和页乳岩头油状、瘤杂 酚油等可出好现发前于驱面皮、损颈。、前臂和阴囊
无机砷化物早期可出现癌前病变。 皮肤过度角化、色素沉着、溃疡等
长期接触 X射线,早期出现 X线皮炎,在此 皮肤局灶性增厚、局部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 基础上可出现癌变 。
? 考虑到其局限性,应重视临床观察和实验室 研究相互佐证
指在流行病学调
查中已有明确证
职业性致癌因素的分类
据表明对人有致 癌性的理化物质
或生产过程。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及动物实验结果,
★确认致癌物( proved n)
★可疑致癌物( suspected carcinogen)
一★类潜是动在物致实癌验证物据(充分p,otential carcinogen)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谢谢大家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谢谢大家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谢谢大家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谢谢大家
什么样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才能判定该物质的致癌性?
三、流行病学调查
因果关系的判定依据: (1)因果关系的强度 (2)因果关系的一致性 ( 3)接触 —反应关系 (4)时间依存性 (5)生物学合理性
相对危险度RR
极罕见肿瘤的高发 不同接触情况所致
肿瘤是否一致 接触剂量或水平越高 癌症的发病率也越高 接触必须在癌症发生前
但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有限;另一类是与人类血 缘关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 中致癌试验阳性,对人致 癌可能性较大,但缺少对
人的致癌证据。
这类物质在动物实 验中已获得阳性结 果,但人群中尚无 资料表明对人有致
癌性。
第三节
常见的职业性肿瘤
一、职业性呼吸道肿瘤
why?
在职业性肿瘤中,呼吸道肿瘤 占极高的比例 。 常见的致癌物质有砷、石棉、煤焦油类物质、 氯甲醚类、铬、镍、芥子气、异丙油、放射性 物质等。 吸烟对职业性呼吸道肿瘤有明显的影响或有 相乘 作用,已被证明是肺癌发生的最危险因素。
三、职业性膀胱癌
此类肿瘤在职业性肿瘤中也占相当的地位。 主要的致膀胱癌物质为 芳香胺类 。 高危职业有:生产萘胺、联苯胺、和 4-氨 基联苯的化工行业。以萘胺、联苯胺、为原料 的染料、橡胶添加剂、颜料等制造业,使用芳 香胺衍生物作为添加剂的电缆、电线行业。
联苯胺致膀胱癌的发病率为 3%-71。%
四、其他职业肿瘤
有相关生物学理论解释
三、流行病学调查
? ★我国 1981年开始成立全国肿瘤协作调查组, 对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肿瘤流行病学调查, 到1987年提出将以下八种职业性致癌因素导 致的肿瘤作为法定职业性肿瘤。
三、流行病学调查
? 流行病学研究虽是证明职业性致癌因素的有 力证据,但也有局限性。
人群失访、暴露环境改变、缺乏合适的对照
?职业性肿瘤:
是职业性危害中由于接触职业性致癌因素而 引起的某种特定的肿瘤。
亦为:由于从事某种职业,在工作环境中 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潜伏期而患某 种特定器官的恶性肿瘤叫做职业性肿瘤。
? 根据国外文献报道职业癌症占全部癌症的4%。 在我国职业癌症中肺癌占比例最大,约占 90%。
我国法定职业病名单中职业性致癌因素 与所致职业肿瘤:
特点三:发病条件
职业性癌症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病。 化学致癌物的化学结构、接触途径、接触时间、机体遗 传背景等因素均构成重要发病条件。 如金属镍微粒有致癌性,而块状金属镍就没有;苯胺的 同分异构体中的β位异构体为强致癌物,而α位异构 体则为弱致癌物;不溶性的铬盐及镍盐,只有经肺吸 入方能引起癌;而将它们涂抹在皮肤或从口进入都没 有致癌作用;接触致癌物需要一定的剂量和时间才能 发病。
Ames试验
DNA修复试验
染色体结构 畸变分析
姐妹染色单体 互换试验
三、流行病学调查
1945年英国医生 Case通过对英国染料业的流 行病学调查,表明β -萘胺、联苯胺具有致癌性 --- 开始了职业肿瘤的病因研究。
三、流行病学调查
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于识别和判定某种 因素对人的致癌性可提供 最有力的证据。
二、健全医学监护制度
? 建立致癌物登记、监制、管理制度,对环境中 致癌物浓度进行经常性定期监测,准确估计人 体接触水平
? 加强医学监护,提高监护效果,包括发展敏感 的筛检方法,及时检出肿瘤前期异常改变及高 危人群。
二、健全医学监护制度
(1) 筛检方法易行且敏感 (2) 可能检出肿瘤前期的异常改变或在早期阶段 的肿瘤。 (3) 备有有效的干预措施足以降低“早期”肿瘤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特点四:病理类型
职业性肿瘤的病理类型或说恶性程度方面也有 特殊性。 有些职业性肿瘤比一般非职业性的同种肿瘤恶 性度高,如芳香胺化合物引起膀胱癌常为多发 性,往往累及整个泌尿系统,而且复发率也高; 苯所致的白血病,多为急性型,发展很快,病 人存活时间很短。这些病理的特点,对于鉴别 职业性和非职业性肿瘤时具有一定的意义。
尿沉渣脱落细胞涂片检查对早期诊断职业 性膀胱癌。
三、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1. 处理致癌物时,应严防污染厂外环境 2. 工作服应集中清洗、去除污染,禁止穿回家 3. 许多致癌物与吸烟有协同作用,应在接触人群 中宣传戒烟。 4. 推行职业健康促进,提高工人自我保护意识。
复习思考题
1. 职业性致癌因素的分类方法。 3.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 4. 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方法。 5. 职业性肿瘤的防治原则。 6. 我国法定的八种职业性肿瘤有哪些。
特点一:潜伏期
职业性肿瘤的发病年龄通常在 40岁以下,与潜 伏期长有关。 不过,由于工业化的发展,职业性致癌因素的 种类和数量增加,职业性癌的发病年龄有明显 提高的趋势。总的来看, 职业性肿瘤发病年龄 比非职业性发病年龄要早 ,如芳香胺引起的泌 尿系统癌变,发病年龄以 40~50岁多见,比非 职业性的泌尿系统癌症早 10~15年。
特点二:好发部位
有比较固定的好发部位或范围
多发生于与致癌物接触机会最多、作用最强烈或对某些致 癌物有特别的亲和性的部位。 皮肤和肺是致癌物进入机体的主要作途径和直接作用的器 官,故职业性肿瘤多见于皮肤和呼吸系统 。 也可以发生在接触的过隔部位,如皮肤接触芳香胺类物质, 却诱发膀胱癌。 同时致癌物也可以引起多部位的癌症,如砷可以导致肺癌, 也可引起皮肤癌。 此外,还有少数致癌物引起癌症的范围很广,如放射性物 质可引起白血病、肺癌、皮肤癌、骨肉瘤等。
苯致白血病多见于接触苯后数年至 20年, 短者仅4-6个月,长者达 40年,以急性粒细胞性 白血病最常见,也可引起红白血病。
氯乙烯致血管肉瘤多见于接触氯乙烯的清 釜工,潜伏期 10-35年不等。
第四节
职业性肿瘤的预防原则
一、加强对职业性致癌因素的控制和管理
1. 改革工艺流程,加强卫生技术措施 2. 对致癌物采取严格管理措施
德国的扫烟囱工人
染料可 致膀胱 癌,欧 盟禁用 22种染 发成分
二、实验研究
第二阶段: 1915~1918年日本人山极与市 川用煤焦油涂布家兔耳朵,诱发出皮肤癌 --- 开 创了实验性肿瘤研究的先例。
二、实验研究
各种动物实验可判定某种物质是否对受试动物 具有致癌性。 体外试验 ——短期试验,检测某物质是否具有 致突变或诱导染色体损伤的能力,从而推断致 癌性。
例如:吸烟与接触石棉同时存在时
二、职业性皮肤癌
这是最早发现的职业肿瘤,约占人类皮肤癌的 10%。
职业性皮肤癌与致癌物的关系,往往是最直接、 最明显,经常发生在暴露部位和接触局部。
能引起皮肤癌的主要化学物由煤焦油、沥青、 蒽、木馏油、页岩油、杂酚油、蜡、氯丁二烯、砷
化物等。以 煤苯焦并油[类a]物芘质 所致接触工人的皮肤癌最
特点四:病理类型
致癌物不同而具有特殊的病理类型。 例如:腺癌、鳞癌、未分化小细胞癌等。 一般认为,接触强致癌物及高浓度接触所致肺 癌多为未分化小细胞癌;反之,则多为腺癌。
第二节
职业性肿瘤的识别与确认
一、临床观察
通过临床诊断和观察,分析和探索肿瘤发生的 环境因素。 例如:1775年英国外科医生 Pott首先报告扫烟 囱童工成年后易患阴囊癌, 1895年德国医生 Rehn发现染料业工人的膀胱癌 --- 发现肿瘤的职 业线索。
联苯胺 石棉 苯
氯甲醚 砷
氯乙烯 焦炉逸散物 铬酸盐制造业
膀胱癌 肺癌、间皮瘤
白血病 肺癌
肺癌、皮肤癌 肝血管肉瘤 肺癌 肺癌
第一节
职业性肿瘤的发病特点
? 职业性肿瘤除具备一般肿瘤的特点外,同时 有其自身的特点:
1、潜伏期 2、好发部位 3、发病条件 4、病理类型
特点一:潜伏期
接触职业性致癌物后,并非立即发生癌症,而 是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即有所谓“潜伏期”。 职业性肿瘤的潜伏期一般较长,如石棉致胸膜 间皮细胞瘤,潜伏期可达 20~60年,平均为 40 年左右。也有少数潜伏很短,如苯致白血病, 最短仅需 4个月。 大多数职业肿瘤的潜伏期约为 12~25年。
一、加强对职业性致癌因素的控制和管理
不接触或减少接触致癌物是预防职业癌的上 策,属于一级预防,其效果最好。
公认的职业致癌物判明在生产环境中致癌物 浓度,使其不超过容许浓度,加强工人个体防护, 即可取得效果。
一、加强对职业性致癌因素的控制和管理
致癌因素不明时,加强生产环境通风排 毒和个体防护。
改革生产工艺,减少粉尘烟雾,降低环 境中有害物质浓度,不断提高生产自动化、机 械化、密闭化的程度,生产者避免或减少直接 接触已知的致癌因素。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职业性致癌因素 与职业性肿瘤
? 掌握:职业性肿瘤的发病特点及预防原则 ? 熟悉:常见职业性肿瘤 ? 了解:职业性肿瘤的识别与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