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合集下载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健康宣教PPT课件

如何进行康复与预防?
如何进行康复与预防?
康复治疗
治疗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物理治疗、心理咨询 和营养支持等。
康复治疗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如何进行康复与预防? 定期复查
康复后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以监测复发和并 发症。
早期发现复发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如何进行康复与预防? 预防措施
该疾病通常由B细胞淋巴瘤引起,且在免疫功能 低下的患者中更为常见。
什么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发病机制
PCNSL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病毒感染、 免疫抑制和遗传易感性。
EB病毒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
什么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流行病学
PCNSL在成年人中较为常见,尤其是老年人和免 疫系统受损的患者。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Βιβλιοθήκη 健康 宣教演讲人:目录
1. 什么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应就医? 4. 如何进行治疗? 5. 如何进行康复与预防?
什么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 巴瘤?
什么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定义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起 源于脑或脊髓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
谁会受到影响?
地理分布
不同地区的发病率存在差异,发达国家的发 病率通常高于发展中国家。
这可能与医疗条件、感染病的流行及健康管 理有关。
何时应就医?
何时应就医?
症状表现
PCNSL的常见症状包括头痛、视力模糊、癫痫发 作和认知障碍等。
症状可能因肿瘤位置而异,常常影响患者的生活 质量。
何时应就医?
其发病率在近几年有所增加,尤其是在HIV阳性 患者中。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健康宣教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
治疗效果
早期发现和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患者的配合和积极的心理状态也对治疗结果有重 要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
后续管理
治疗后需定期随访,监测复发和副作用。 后续管理包括心理支持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预防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预防
风险因素
了解和避免可能的风险因素,如免疫抑制、病毒 感染等。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健康宣 教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2.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症状 3.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 4.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预防 5. 结论与呼吁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定义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NSL)是一种影响大脑和 脊髓的淋巴系统癌症。
重要性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早期识 别和治疗至关重要。
公众应增强对该疾病的认识,及时就医。
结论与呼吁
支持与资源
患者及其家属应积极寻求医疗支持和心理帮助。
可通过相关支持组织获取更多信息与资源。
结论与呼吁
未来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 疗效果会不断改善。
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的推进将为更多患者带来希 望。
及时的诊断对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症状
并发症
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甚 至危及生命。
因此,早期识别症状并寻求医疗帮助非常重要。
中枢神经系统淋治疗方案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及新型靶向治疗 。
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淋 巴瘤的特征来制定。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磁共振表现课件

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
用于显示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运动,对肿瘤、梗死和炎症等病变的诊 断具有重要价值。
磁共振成像伪影与校正
01
02
03
运动伪影
由于患者移动造成的图像 模糊或错位。可通过图像 后处理技术进行校正。
金属伪影
由于体内金属异物引起的 图像扭曲或伪影。需避免 金属异物进入磁场或采取 其他技术减小影响。
制剂。
治疗效果与评价
01
02
03
04
肿瘤缩小或消失
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或消失, 症状得到缓解。
生存期延长
治疗后患者生存期延长,生活 质量提高。
复发率降低
治疗后肿瘤复发率降低,患者 长期生存可能性增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安全性评估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不良反 应,及时处理以确保安全。
预后影响因素与预防
病理类型
恶性程度高的病理类型预后较 差。
分类
根据肿瘤细胞的来源和生物学特 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可分为 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目前对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发病机 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免疫 缺陷、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病因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确切病因尚未 明确,但长期慢性炎症、免疫抑制状 态以及某些病毒的感染可能与发病有 关。
不同部位的肿瘤在磁共振图像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例如,脑实质内肿瘤与脑膜上肿瘤的鉴别,前者通常位于脑实质内,呈结 节状或弥漫性浸润生长,而后者则位于脑膜表面,呈扁平状或菜花样生长。此外,不同部位的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也不 同,这对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良恶性鉴别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通常是恶性病变,但也有一些良性淋巴瘤 。良性和恶性淋巴瘤在磁共振图像上存在差异。恶性淋巴瘤通 常表现为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且容易发生坏死 和出血。而良性淋巴瘤则通常呈囊性生长,与周围组织界限清 晰,且不易发生坏死和出血。此外,恶性淋巴瘤在MRI上通常 显示为低信号,而良性淋巴瘤可能显示为高信号或等信号。
用于显示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运动,对肿瘤、梗死和炎症等病变的诊 断具有重要价值。
磁共振成像伪影与校正
01
02
03
运动伪影
由于患者移动造成的图像 模糊或错位。可通过图像 后处理技术进行校正。
金属伪影
由于体内金属异物引起的 图像扭曲或伪影。需避免 金属异物进入磁场或采取 其他技术减小影响。
制剂。
治疗效果与评价
01
02
03
04
肿瘤缩小或消失
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或消失, 症状得到缓解。
生存期延长
治疗后患者生存期延长,生活 质量提高。
复发率降低
治疗后肿瘤复发率降低,患者 长期生存可能性增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安全性评估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不良反 应,及时处理以确保安全。
预后影响因素与预防
病理类型
恶性程度高的病理类型预后较 差。
分类
根据肿瘤细胞的来源和生物学特 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可分为 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目前对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发病机 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免疫 缺陷、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病因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确切病因尚未 明确,但长期慢性炎症、免疫抑制状 态以及某些病毒的感染可能与发病有 关。
不同部位的肿瘤在磁共振图像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例如,脑实质内肿瘤与脑膜上肿瘤的鉴别,前者通常位于脑实质内,呈结 节状或弥漫性浸润生长,而后者则位于脑膜表面,呈扁平状或菜花样生长。此外,不同部位的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也不 同,这对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良恶性鉴别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通常是恶性病变,但也有一些良性淋巴瘤 。良性和恶性淋巴瘤在磁共振图像上存在差异。恶性淋巴瘤通 常表现为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且容易发生坏死 和出血。而良性淋巴瘤则通常呈囊性生长,与周围组织界限清 晰,且不易发生坏死和出血。此外,恶性淋巴瘤在MRI上通常 显示为低信号,而良性淋巴瘤可能显示为高信号或等信号。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科普讲座课件

化疗可能会导致一些副作用,如恶心、脱发等。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方法 放疗的适应性
放疗通常用于局部控制肿瘤,尤其在化疗效果不 足时。
放疗也有一定的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预后与 随访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预后与随访 预后因素
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患者年龄、肿瘤的类 型及治疗的反应等。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定义与背景 2.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症状与诊断 3.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方法 4.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预后与随访 5. 结语与科普推广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定义与 背景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定义与背景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这些症状可能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加重,及时就 医非常重要。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症状与诊断
如何进行诊断?
诊断通常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MRI)和脑脊液 的细胞学检查。
确诊后需要进一步的分型和分期,以决定治疗方 案。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症状与诊断 辅助检查
可能还需要进行PET-CT扫描、血液检查等,以评 估整体健康状况。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大脑或脊髓的 恶性肿瘤,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
这种疾病相对少见,但其发病率在免疫抑制患者 中显著增加。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定义与背景
谁会受到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可以影响任何年龄段的人群 ,但在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中更为常见。
例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者及接受化疗的患 者风何时发病?
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与免疫抑制、 某些病毒感染(如EB病毒)相关。
发病的临床表现通常包括头痛、癫痫、认知障碍 等神经系统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方法 放疗的适应性
放疗通常用于局部控制肿瘤,尤其在化疗效果不 足时。
放疗也有一定的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预后与 随访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预后与随访 预后因素
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患者年龄、肿瘤的类 型及治疗的反应等。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定义与背景 2.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症状与诊断 3.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方法 4.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预后与随访 5. 结语与科普推广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定义与 背景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定义与背景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这些症状可能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加重,及时就 医非常重要。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症状与诊断
如何进行诊断?
诊断通常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MRI)和脑脊液 的细胞学检查。
确诊后需要进一步的分型和分期,以决定治疗方 案。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症状与诊断 辅助检查
可能还需要进行PET-CT扫描、血液检查等,以评 估整体健康状况。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大脑或脊髓的 恶性肿瘤,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
这种疾病相对少见,但其发病率在免疫抑制患者 中显著增加。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定义与背景
谁会受到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可以影响任何年龄段的人群 ,但在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中更为常见。
例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者及接受化疗的患 者风何时发病?
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与免疫抑制、 某些病毒感染(如EB病毒)相关。
发病的临床表现通常包括头痛、癫痫、认知障碍 等神经系统症状。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护理查房PPT课件

为何需要针对性护理?
为何需要针对性护理?
疾病复杂性
疾病的治疗过程复杂,患者常需要多学科协 作。
护理人员需要了解药物副作用和并发症管理 。
为何需要针对性护理?
心理支持
诊断和治疗过程可能对患者心理造成影响, 需要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小组的接入是护理的重 要组成部分。
为何需要针对性护理?
营养支持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方 案。
营养支持能够改善患者的总体健康和治疗效 果。
如何实施护理干预? 康复护理
提供物理治疗和职业治疗支持,帮助患者恢 复功能。
康复护理是患者恢复生活质量的重要部分。
护理质量评估与持续改进
护理质量评估与持续改进 数据收集
定期收集护理质量相关数据,分析护理效果。
患者教育
患者及其家属需要了解疾病和治疗过程,以 提高依从性。
通过教育患者识别并发症和副作用,促进早 期干预。
何时进行护理评估?
何时进行护理评估? 入院时评估
入院时需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检和实验 室检查。
及时了解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和治疗需求。
何时进行护理评估? 治疗期间评估
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和心理状态 。
通常与免疫系统相关,且多见于免疫抑制患者。
什么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流行病学
此病在免疫功能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较低,但在 HIV阳性患者中较为常见。
男性患者的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
什么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症状
患者常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认知障碍等神经 系统症状。
早期识别症状有助于及时治疗。
根据治疗反应和副作用调整护理计划。
何时进行护理评估?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PT课件

43
新治疗组合的探索
• HD MTX+VCR+PCB+美罗华500 mg/m2,7疗程。 • CR的患者将全颅放疗剂量降低为23.4 Gy,非CR患者放疗剂量为 45 Gy。
• 共入组患者30例,中位随访37个月。
• 化疗7疗程较小于等于5疗程后达CR患者比例增高:78%比44% • 患者2年总生存率67%,PFS 57%。 • 主要治疗相关毒性为血液学毒性,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 达43%,未发生治疗相关神经毒性。
– 替莫唑胺
– 异环
– 塞替哌 – 亚硝脲类
– 甲基卞肼
38
MSKCC单中心研究
• 52例PCNSL患者 • 治疗方案
– – – – – – MTX 3.5g/m2,每2周1次共5次,CF解救 VCR 1.4mg/m2, 每2周1次共5次 PCB 100mg/m2 d1-7, c1,3,5 MTX 12mg intra-Ommaya 每2周一次 全颅放疗(45Gy) Ara-c 3g/m2 d1-2, 2疗程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诊断和治疗
1
概 述
•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
– 占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恶性肿瘤的3%。 – 对放疗和化疗均有一定敏感性. – 长期生存率明显低于大部分原发于结外的恶性淋巴瘤。
• 免疫功能缺陷伴发PCNSL:HIV感染
• 免疫功能正常的PCNSL
2
临床特点
• PCNSL包括原发于脑、眼球、软脑膜和脊髓的恶性
– 全组发生率 30%(17/57)
– 年龄大于60岁+全颅放疗:75%(9/12 )
• 年龄小于60岁+大剂量MTX+全颅放疗:随访10年生存率 74% • 年龄大于60岁患者:无论是否接受全颅放疗,中位生存时间29 个月。
新治疗组合的探索
• HD MTX+VCR+PCB+美罗华500 mg/m2,7疗程。 • CR的患者将全颅放疗剂量降低为23.4 Gy,非CR患者放疗剂量为 45 Gy。
• 共入组患者30例,中位随访37个月。
• 化疗7疗程较小于等于5疗程后达CR患者比例增高:78%比44% • 患者2年总生存率67%,PFS 57%。 • 主要治疗相关毒性为血液学毒性,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 达43%,未发生治疗相关神经毒性。
– 替莫唑胺
– 异环
– 塞替哌 – 亚硝脲类
– 甲基卞肼
38
MSKCC单中心研究
• 52例PCNSL患者 • 治疗方案
– – – – – – MTX 3.5g/m2,每2周1次共5次,CF解救 VCR 1.4mg/m2, 每2周1次共5次 PCB 100mg/m2 d1-7, c1,3,5 MTX 12mg intra-Ommaya 每2周一次 全颅放疗(45Gy) Ara-c 3g/m2 d1-2, 2疗程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诊断和治疗
1
概 述
•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
– 占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恶性肿瘤的3%。 – 对放疗和化疗均有一定敏感性. – 长期生存率明显低于大部分原发于结外的恶性淋巴瘤。
• 免疫功能缺陷伴发PCNSL:HIV感染
• 免疫功能正常的PCNSL
2
临床特点
• PCNSL包括原发于脑、眼球、软脑膜和脊髓的恶性
– 全组发生率 30%(17/57)
– 年龄大于60岁+全颅放疗:75%(9/12 )
• 年龄小于60岁+大剂量MTX+全颅放疗:随访10年生存率 74% • 年龄大于60岁患者:无论是否接受全颅放疗,中位生存时间29 个月。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护理业务学习PPT

需关注患者的副作用管理和心理支持。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康复阶段
治疗后的康复阶段同样需要护理干预,以帮助患 者恢复功能。
包括物理治疗、心理咨询和营养指导等。
如何进行有效护理?
如何进行有效护理? 个体化护理计划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
应考虑患者的症状、心理状态和家庭支持情况。
如何进行有效护理? 多学科团队合作
提高生命质量
有效的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 率。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面对多种挑战,良好的护 理支持至关重要。
为什么关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护理? 减少并发症
通过及时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治疗相关的并发 症发生率。
这包括感染、营养不良及心理问题等。
为什么关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护理?
促进康复
谁会受到影响? 影响因素
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及某些病毒感染可能增加患 病风险。
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与该病有一定关联。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疾病诊断
在确诊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后,患者需要立即进 行护理干预。
早期干预有助于缓解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治疗期
在化疗、放疗或其他治疗期间,患者的护理需求 会增加。
护理工作有助于患者在治疗后更快地恢复功能与 健康。
康复过程中的支持与指导可以帮助患者重返社会 。
谢谢观看
症状的严重程度通常与肿瘤的位置和大小有关。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高风险人群
免疫受抑制患者、老年人及某些遗传性疾病患者 更易患此病。
例如,接受化疗或放疗的癌症患者,其发病风险 较高。
谁会受到影响? 性别与年龄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诊断治疗重要性
1 2
早期诊断
由于PCNSL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因此, 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 要。
治疗方案选择
PCNSL对放化疗敏感,但易复发。选择合适的治 疗方案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减少不良反应。
3
随访与监测
治疗后的随访和监测对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和 转移病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评估内容
生活质量评估通常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以及 总体健康状况等多个维度。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 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08
总结与未来展望
本次共识主要成果回顾
明确了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定义、分类及诊断标准 通过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检查,制定了详细的诊断流程, 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更新了治疗策略与方案 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临床经验,优化了治疗策略,包括手术、放疗、化 疗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 本次共识强调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病理科、放射科等多个学科的紧密合 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诊疗服务。
定期复查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影像 学、血液学等相关检查 ,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 复发或转移病灶。
康复治疗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 案,包括物理治疗、心 理治疗等,以提高患者 生活质量。
生活指导
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 包括合理饮食、规律作 息、适当运动等,以增 强患者体质,预防疾病 复发。
07
CT扫描
可发现较大的规则团块影或不规则形高密度影,强化明显,周围 水肿带显著。
MRI检查
是诊断PCNSL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 部位、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幽灵瘤”之称。 单纯手术易复发,手术治疗的价值不大
THANKS
谢谢大家! 2016
图3 冠状位T1WI增强扫描示右小脑半球不规则团块状强化 病灶,有分叶,硬膜明显强化。(分叶征) 图4 矢状位T1WI增强扫描示左额叶半圆形强化病灶,边缘 强化更明显,缺口指向硬膜面。(半月征)
典型征象
图5 轴位T1WI增强扫描示胼胝体压部病灶呈蝶翼状明显强 化,边缘强化更明显。(蝶翼征) 图6 CT增强扫描示额叶病变呈握拳样强化。(握拳征)
临床表现、诊断
首发症状常见的是认知和行为改变。 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颅内压升高、癫痫、眼部症状。 免疫正常患者发病高峰是60-70岁,而免疫缺陷者为40岁。
无统一诊断标准,最终诊断靠病理
病理特征
细胞排列密集,核质比高-----CT为高或稍高信号 肿瘤含水少------T2WI为等低信号 PCNSL肿瘤实质DWI高信号,主要是由于淋巴瘤具有较高的细胞密度,肿
MRI:鉴别诊断
神经胶质瘤多为长T1、长T2信号,表现为囊变坏死或出血,病灶多见不规 则环状强化,环壁厚薄不均。
颅内转移瘤多位于大脑灰白质交界处,病灶周围占位效应明显(小病灶、 大水肿),坏死出血多见,DWI呈等或稍低信号。
Company Logo
MRI:鉴别诊断
脑膜瘤:密度和信号特点与PCNSL相似,而靠近脑膜的PCNSL因肿瘤浸 润也可以形成脑膜尾征。脑膜瘤属于脑外肿瘤,有白质挤压征。
Question
! 1.您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 2.本病一般有何特点? ! 3.如何鉴别呢? ! 4.DWI上呈高信号的颅内病变有哪些?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女,71岁,言语迟缓3天
请回答以下问题
! 1. 请描述主要征象及最可能之诊断 ! 2. 主要的鉴别病变有哪些?
(左额叶)恶性非霍奇 金B细胞淋巴瘤(弥漫性 大B细胞淋巴瘤)
病因
PCNSL在眼内的表现称为原发性眼内淋巴瘤(PIOL),两者可先后或同时发生,眼、中 枢神经系统属于免疫盲区,无淋巴循环和淋巴组织聚集
炎症、病毒等引起淋巴细胞聚集 外周淋巴细胞被激活并转化成肿瘤细胞,随血流转移并集结于中枢神经系统,但原发部位的
病灶仍很微小而无法检测到 血管周围间隙
好发部位:多位于幕上,额叶白质最常见,其次受累部位依次为颞叶、顶叶、枕叶。 常表现为单发分叶状肿块 CT为稍高或高密度,MRI上与脑白质信号相似,为等低信号,DWI为明显高信号; 其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淋巴瘤表现为高密度或周边高密度,中央低密度(坏死所
致); 病灶出血少见,钙化罕见,有不同程度占位效应和水肿; 增强为明显强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因中央坏死可出现环形强化),不强化少见,
MRS
Cho升高与肿瘤细胞增殖时细胞膜上的磷酸胆 碱酯酶升高密切相关。
NAA中度降低,与肿瘤细胞沿组织间隙浸润 性生长,单位体积内神经元细胞减少密切相 关。
Lac升高与肿瘤组织的无氧代谢有关。肿瘤局 部低灌注以及局部微循环障碍也是造成Lac升 高的原因。
Lip升高可能与PCNSL富含脂质及局部有小的 坏死有关。
淋巴瘤:MRS表现
PCNSL在MRS中,Cho峰升高,高耸的Lip脂质峰,NAA 峰中度降低,Cr轻度降低。
出现巨大的Lac/Lip复合峰 与胶质瘤鉴别:脂质峰Lip只有在高级别胶质母细胞瘤坏
死时才出现。 与转移瘤鉴别:Lip升高,但NAA明显降低,Cr也明显降
低。
MRS
PWI
MRI:尖角征、脐凹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MRI:肿瘤累及胼胝体形成蝴蝶征
病灶沿脑脊液播散
MRI:环形强化
MRS:磁共振波谱
检测肿瘤组织中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 Cho )、肌酸(Cr)、 脂质(Lip)、乳酸(Lac)等化合物含量(波峰)的变化。
最大信号来源于NAA,存在神经元中,不存在胶质细胞中。
瘤组织细胞外间隙明显减少。 PCNSL强化机制是肿瘤细胞围绕正常血管周围呈袖套样浸润,致血脑屏
障破坏,其肿瘤本身无明显血供,肿瘤新生血管较少,故MR灌注成像 (PWI)呈低灌注,与胶质瘤高灌注明显不同。
影像诊断
原发性 继发性(多发多见;脑膜、室管膜下、硬脑膜、颅神经和脑表面病灶强化)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定义、分类
原发性:为中枢神经系统生长的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 继发性:累及全身的系统性淋巴瘤继发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ps:二者在病理及影像学上表现是大致相似.但继发者以脑膜转移为多见.
其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还可分为有免疫缺陷和无免疫缺陷两类。 二者影像表现不同。 在免疫缺陷综合征成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排第二位,儿童排第一位。
强化为均匀渐进性强化,接受过激素治疗可不强化 脑室周围强化提示病变沿室管膜传播
延时1分钟
MRI:与灰质信号相似
典型征象
图1 轴位T1WI增强扫描示右枕叶不规则团块状强化病灶, 有切迹及棘状突起。(棘征) 图2 矢状位T1WI增强扫描示右豆状核团块状强化病灶,脐 凹征象明显。(脐凹征)
典型征象
多发性硬化好发成年女性,症状常缓解、复发交替出现。患者大脑内病灶 长T1、长T2 ,急性期病灶可强化,病灶周围水肿和占位效应不明显等, 矢状面病灶垂直侧脑室,即”直角脱髓鞘征“。
Company Logo
治疗
激素、放疗、化疗 对激素高度敏感,48小时内可检测到病变缩小,撤去激素后疾病迅速复发。
THANKS
谢谢大家! 2016
图3 冠状位T1WI增强扫描示右小脑半球不规则团块状强化 病灶,有分叶,硬膜明显强化。(分叶征) 图4 矢状位T1WI增强扫描示左额叶半圆形强化病灶,边缘 强化更明显,缺口指向硬膜面。(半月征)
典型征象
图5 轴位T1WI增强扫描示胼胝体压部病灶呈蝶翼状明显强 化,边缘强化更明显。(蝶翼征) 图6 CT增强扫描示额叶病变呈握拳样强化。(握拳征)
临床表现、诊断
首发症状常见的是认知和行为改变。 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颅内压升高、癫痫、眼部症状。 免疫正常患者发病高峰是60-70岁,而免疫缺陷者为40岁。
无统一诊断标准,最终诊断靠病理
病理特征
细胞排列密集,核质比高-----CT为高或稍高信号 肿瘤含水少------T2WI为等低信号 PCNSL肿瘤实质DWI高信号,主要是由于淋巴瘤具有较高的细胞密度,肿
MRI:鉴别诊断
神经胶质瘤多为长T1、长T2信号,表现为囊变坏死或出血,病灶多见不规 则环状强化,环壁厚薄不均。
颅内转移瘤多位于大脑灰白质交界处,病灶周围占位效应明显(小病灶、 大水肿),坏死出血多见,DWI呈等或稍低信号。
Company Logo
MRI:鉴别诊断
脑膜瘤:密度和信号特点与PCNSL相似,而靠近脑膜的PCNSL因肿瘤浸 润也可以形成脑膜尾征。脑膜瘤属于脑外肿瘤,有白质挤压征。
Question
! 1.您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 2.本病一般有何特点? ! 3.如何鉴别呢? ! 4.DWI上呈高信号的颅内病变有哪些?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女,71岁,言语迟缓3天
请回答以下问题
! 1. 请描述主要征象及最可能之诊断 ! 2. 主要的鉴别病变有哪些?
(左额叶)恶性非霍奇 金B细胞淋巴瘤(弥漫性 大B细胞淋巴瘤)
病因
PCNSL在眼内的表现称为原发性眼内淋巴瘤(PIOL),两者可先后或同时发生,眼、中 枢神经系统属于免疫盲区,无淋巴循环和淋巴组织聚集
炎症、病毒等引起淋巴细胞聚集 外周淋巴细胞被激活并转化成肿瘤细胞,随血流转移并集结于中枢神经系统,但原发部位的
病灶仍很微小而无法检测到 血管周围间隙
好发部位:多位于幕上,额叶白质最常见,其次受累部位依次为颞叶、顶叶、枕叶。 常表现为单发分叶状肿块 CT为稍高或高密度,MRI上与脑白质信号相似,为等低信号,DWI为明显高信号; 其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淋巴瘤表现为高密度或周边高密度,中央低密度(坏死所
致); 病灶出血少见,钙化罕见,有不同程度占位效应和水肿; 增强为明显强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因中央坏死可出现环形强化),不强化少见,
MRS
Cho升高与肿瘤细胞增殖时细胞膜上的磷酸胆 碱酯酶升高密切相关。
NAA中度降低,与肿瘤细胞沿组织间隙浸润 性生长,单位体积内神经元细胞减少密切相 关。
Lac升高与肿瘤组织的无氧代谢有关。肿瘤局 部低灌注以及局部微循环障碍也是造成Lac升 高的原因。
Lip升高可能与PCNSL富含脂质及局部有小的 坏死有关。
淋巴瘤:MRS表现
PCNSL在MRS中,Cho峰升高,高耸的Lip脂质峰,NAA 峰中度降低,Cr轻度降低。
出现巨大的Lac/Lip复合峰 与胶质瘤鉴别:脂质峰Lip只有在高级别胶质母细胞瘤坏
死时才出现。 与转移瘤鉴别:Lip升高,但NAA明显降低,Cr也明显降
低。
MRS
PWI
MRI:尖角征、脐凹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MRI:肿瘤累及胼胝体形成蝴蝶征
病灶沿脑脊液播散
MRI:环形强化
MRS:磁共振波谱
检测肿瘤组织中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 Cho )、肌酸(Cr)、 脂质(Lip)、乳酸(Lac)等化合物含量(波峰)的变化。
最大信号来源于NAA,存在神经元中,不存在胶质细胞中。
瘤组织细胞外间隙明显减少。 PCNSL强化机制是肿瘤细胞围绕正常血管周围呈袖套样浸润,致血脑屏
障破坏,其肿瘤本身无明显血供,肿瘤新生血管较少,故MR灌注成像 (PWI)呈低灌注,与胶质瘤高灌注明显不同。
影像诊断
原发性 继发性(多发多见;脑膜、室管膜下、硬脑膜、颅神经和脑表面病灶强化)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定义、分类
原发性:为中枢神经系统生长的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 继发性:累及全身的系统性淋巴瘤继发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ps:二者在病理及影像学上表现是大致相似.但继发者以脑膜转移为多见.
其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还可分为有免疫缺陷和无免疫缺陷两类。 二者影像表现不同。 在免疫缺陷综合征成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排第二位,儿童排第一位。
强化为均匀渐进性强化,接受过激素治疗可不强化 脑室周围强化提示病变沿室管膜传播
延时1分钟
MRI:与灰质信号相似
典型征象
图1 轴位T1WI增强扫描示右枕叶不规则团块状强化病灶, 有切迹及棘状突起。(棘征) 图2 矢状位T1WI增强扫描示右豆状核团块状强化病灶,脐 凹征象明显。(脐凹征)
典型征象
多发性硬化好发成年女性,症状常缓解、复发交替出现。患者大脑内病灶 长T1、长T2 ,急性期病灶可强化,病灶周围水肿和占位效应不明显等, 矢状面病灶垂直侧脑室,即”直角脱髓鞘征“。
Company Logo
治疗
激素、放疗、化疗 对激素高度敏感,48小时内可检测到病变缩小,撤去激素后疾病迅速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