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关注民生问题 共建和谐社会

专题六关注民生问题共建和谐社会

命题角度一脱贫攻坚全面小康

【热点聚焦】

精准扶贫,成效显著——2013 年至 2016 年,农村贫困人口每年都减少超过 1000 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4.5%,下降5.7 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

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2017年7月22日《中安在线》报道:近年来,安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打好专项整治、重点督办和巡视巡察等“组合拳”,对动扶贫“奶酪”和精准扶贫不力者严肃查处、不留情面。今年上半年,全省共查处扶贫领域突出问题594起,处理722人,给予党政纪处分530人,移送司法机关16人。

“7.26”讲话精神2017 年 7 月 2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

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他特别指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直击考点:①基本国情;②共同富裕;③全面小康;④科学发展观;⑤和谐社会;⑥党的宗旨

(二)精确设问

1.我国贫困人口减少、贫困发生率下降说明了什么?

①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党始终代表并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我国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2.为什么我国贫困人口减少、贫困发生率下降?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减贫作为国家重要发展目标,正式列入国家发展规划;

③经济持续高增长,成为大幅度减少贫困人口的决定性因素;

④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

⑤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⑥实行多种农业补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我国贫困人口减少、贫困发生率下降有何现实意义?

①维护了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②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③增强了贫困人口拥护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信念;

④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奠定了基础;

⑤为世界扶贫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帮助,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4.为什么要精准扶贫?

①当前的扶贫方式粗放,难以充分发挥出扶贫的效果;

②有利于帮助真正贫穷的人脱贫,维护社会公平;

③有利于节约国家资源,实现共同富裕;

④有利于遏制扶贫上的腐败;

⑤有利于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5.如何做到精准扶贫?

①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切实做到精确识别贫困户;

②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扶贫中的违法犯罪行为;

③为精准扶贫提供制度保障;

④鼓励公民行使监督举报权。

6.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有何现实意义?

①有利于维护贫困人口的合法权利;

②有利于确保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③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⑤有利于实现全面小康。

(三)综合设问

1.确保到 2020 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说明了什么?

①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党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我国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④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

2.如何才能打赢扶贫工作攻坚战?

(1)国家: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为开展扶贫开发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制度保障和物质保障;

③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④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帮扶力度,为其脱贫致富提供各种支持;

⑤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⑥大力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

⑦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⑧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2)贫困人口: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依靠科技致富;

②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③依靠聪明才智致富。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开展了县以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居住证制度、城乡住户收支调查一体化制度等专项改革。2013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年平均增长7.4%,实现与GDP增长基本同步;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基尼系数从2013年的0.473下降到2016年的0.465。发展成果在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维护教育公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改革推公平、以改革提质量成为共识。改革贯穿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个领域,着力建立起现代教育体系。改革把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中央财政投入1032亿元,全国“入园难”正在逐步得到缓解。

到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实现了免试就近入学、划片规范入学、阳光监督入学。“择校热”正在逐步得到缓解,全国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2016年共录取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9.1万人,比2015年增长21.3%。取消和规范高考加分、自主招生、分类考试、异地高考等一系列热点领域的改革初见成效。全国92%的中职学生都免除了学费,近40%中职学生、25%高职学生享受到国家助学金。就业是民生之

本2013年到2016年,我国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258万人,连续四年保持在每年1300万人以上。就业大局的稳定为保障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和谐安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直击考点:①生命健康②民生问题;③共同富裕;④基本国情;⑤公平正

义(二)精确设问

1.“提升老年人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增进老年人福祉”有何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促进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②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③有利于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等。

2.实行“租售同权”说明了什么?

①我国维护社会公平;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我国坚持共同富裕。

3.为什么要完善城乡社区治理?

①有利于解决基层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②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③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

④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4.作为社区居民,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①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②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③关心社区发展、服务社区;

④和社区居民建立和谐关系。

5.如何才能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

①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切实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②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鼓励先富者帮带后富者;

③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低收入者增加收入提供制度保障;

⑤加大对中低收入者的培训力度,使他们依靠科技增加收入。

6.全国 92%的中职学生都免除了学费,近 40%中职学生、25%高职学生享受到国家助学金有何现实意义?

①为职业学校学生提供了物质保障;

②维护了职业学校学生的受教育权;

③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④有利于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职业技能人才。

7.为什么要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

①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②有利于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③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秩序,确保社会生产的顺利进行;

④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综合设问

1.如何使人民享有更多的获得感?

①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②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③维护教育公平;

④促进就业创业;

⑤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2.作为青少年,如何才能为提高民生指数作出贡献?

①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无私奉献社会;

②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③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④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实现自身价值;

⑤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敢于并善于同破坏民生指数的行为作斗争。

(五)新题预测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1)人民的“八个更”说明了什么?

【答案】说明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如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这些需求?

【答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维护教育公平;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小华通过调查了解到当地政府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采取了以下举措:

举措一:为了提高就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引进了一家高科技企业和高污染企业。

举措二:实施“雨露助学计划”,对当地贫困学生给予多种形式的救助。

举措三:落实大众创业,鼓励当地一些黑作坊生产、销售不合质量标准的食品。

请你对上述举措进行评析。

【答案】在举措一中,引进高科技企业能够为当地的发展提供机遇,增加就业和财政收入,是可行的;引进高污染企业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们健康,进而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可取。

在举措二中,实施“雨露助学计划”有利于维护贫困学生的受教育权,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是维护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

在举措三中,生产、销售不合质量标准的食品危害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公平交易权、真实情况知悉权等合法权利,违背了诚信原则,破坏了经济秩序,最终会影响经济发展。相关责任人也触犯了法律,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道德的谴责,最终会影响自身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