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劝诗中的做人为官之道
诗经里当官的句子

诗经里当官的句子1、为官戒不清,掌权戒不廉,办事戒不公,做人戒不检。
2、声誉重于生命的从政者,定能严于律己名垂青史;私欲高于道德的掌权人,必将疏于约束滑入陷阱。
3、以权交友权倾则情绝;以利交友利尽则人散。
4、贤士殉名贪夫死利;宁可清贫不可浊富。
1、为官戒不清,掌权戒不廉,办事戒不公,做人戒不检。
2、声誉重于生命的从政者,定能严于律己名垂青史;私欲高于道德的掌权人,必将疏于约束滑入陷阱。
3、以权交友权倾则情绝;以利交友利尽则人散。
4、贤士殉名贪夫死利;宁可清贫不可浊富。
5、一身正气,踏实育人,公正廉洁,一生为师。
6、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心系中华,为万世开太平!7、革命风云变,夜沉沉,刀光剑影,奸徒背叛。
革命航船何处去,党把乾坤扭转。
听八一,南昌天半,一片枪声惊广宇。
看城头,风卷红旗遍。
喜此日,我军建。
8、我坚信,我们就是沃土里的一颗种子,阳光下的一朵葵花,在党和领导的关怀下,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们将会茁壮成长,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富强。
9、王是为他人而存在的,为了正义与理想,拯救人民,是公正廉洁的圣者!10、贝祖诒于1946年3月1日出任中央银行总裁,虽身居要职,但公正廉洁。
11、他为官一尘不染,所以至今仍是两袖清风。
12、汉末有一位太守陆绩,据闻是唐代陆龟蒙的远祖。
罢官之后泛舟回家乡,两袖清风,身无长物,恐舟翻覆,于是载了一块巨石镇重。
13、郑板桥为官,一生两袖清风。
14、施公在百姓心目中是廉洁奉公、明察秋毫的青天大老爷。
15、他大公无私的行动,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从“三句诗词”中悟为官之道

从“三句诗词”中悟为官之道中华民族是一个诗词的国度,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词章,唐诗灿烂华美、宋词饱满安静。
诗歌之中,有美丽的画面,有丰富的情调;诗歌之中,有温柔与缱绻,有家国与天下。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青年干部要善于从诗词中汲取“营养”,学习诗词中的大智慧。
“学道须当猛烈,始终确守初心,纤毫物欲不相侵”。
出自北宋王惟一的《西江月·学道须当猛烈》,指的是学习道理应当具有强烈的决心,而且要从始至终保留好当初的那份心意,不让分毫的物欲侵入我们的内心。
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面对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和多种欲望的诱惑,年轻干部更容易在坚守初心上产生困惑,因此青年干部要不断掸去思想尘埃,常补精神之钙,常开思想之源,把人民群众摆在自己内心的最高位置,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牢记自己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
出自宋代苏舜钦的《水调歌头·沧浪亭》,指的是大丈夫应有远大抱负,就像那正午的太阳,光芒照人间,令人羞耻的是一事无成,疏放轻闲。
无论干事还是创业,当先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青年干部要志存高远,牢固树立想干事、干大事,持之以恒创大业的远大志向,坚决避免“看摊守店”的不良思想,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起而行之,勇挑重担,努力开创新时代干事创业的新境界。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出自出自清代郑燮的《墨竹图题诗》,说的是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青年干部要俯下身子到群众中去,时刻坚持“人民至上”的工作原则,“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万事民为先”的行为准则,始终以百姓心为心,以百姓事为事,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县委组织部徐善杰。
官员古代造福一方的诗句

官员古代造福一方的诗句1.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这句诗就像一把温暖的火,烧在那些为官者的心头。
就像古时的范仲淹,他在地方为官时,看到百姓受冻挨饿,就积极推动各种利民政策。
他心里肯定想啊,自己就如同那遮风挡雨的大厦,得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才行。
这难道不是官员造福一方该有的胸怀吗?2.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虽然这诗带着几分惆怅,但里面也有为官者的影子。
我听说啊,古代有个叫苏轼的官员,到一个地方任职。
当地的百姓就像那苏溪亭边的小草,看似平凡却生机无限。
苏轼呢,就像一阵春风,所到之处,为百姓疏浚河道、改善农田。
他就想着,这些百姓就如同自己的亲人,怎能让他们过得不好呢?这才是好官啊,不是吗?3.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这如画的诗句背后,有着为官者的担当。
像白居易,他当官的时候,看到百姓辛苦劳作却生活困苦,就如同看到这美好的田园里有了瑕疵。
他积极为百姓减轻赋税,鼓励农桑。
他心里肯定想,我这个官要是当不好,就像这田园里的害虫,百姓可咋活哟。
这就是在造福一方呀,你说呢?4.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于谦的这句诗,多像那些刚正不阿、造福百姓的官员啊。
就说海瑞吧,他在官场中,就像那经过千锤万凿的石头,不怕任何艰难险阻。
他打击豪强,为百姓申冤。
在他眼里,那些欺压百姓的恶霸就如同要把石头粉碎的烈火,可他一点都不怕,就是要给百姓一个清平世界。
这难道不是造福一方的好官吗?5.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的这句诗,恰如那些默默造福百姓的官员。
古代有个官员,我忘了他叫啥名儿了,他到一个偏远地方当官。
那里的百姓生活得很穷苦,他就像那梅花一样,默默地散发着自己的“清气”。
他努力改善当地的教育,让孩子们有书可读。
他想着,我做这些好事,又不是为了别人夸我,只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就成。
这就是真正的造福一方呀!6.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这诗写得畅快,而古代也有这样行事爽快的好官。
关于为官清廉的古诗

关于为官清廉的古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关于为官清廉的古诗为官清廉,是每一个官员应该恪守的底线。
古代诗人们也常常以诗歌的形式来赞颂这种清廉的美德。
下面将列举一些古诗,以表达关于为官清廉的主题。
第一首诗是陆游的《秋夕》:繁霜横尽一树明,孤高仍是见青冥。
清风扫却尘埃往,官印犹如初照明。
这首诗是陆游通过描写秋夕的寒冷与清澈,来暗示清风扫尘,官印依旧光亮的意境,表达了为官清廉的态度。
第二首诗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发悬衫在芒宫,万树千山一桂风。
清风扫却权势尽,官印依然是明红。
这首诗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为官清廉的精神,即使岁月已经沉淀在白发中,权势已然消逝,但仍然能保持清廉的品格,官印仍然散发着光芒。
爷娘何事不休带,为官清廉久闻名。
纵使贫困不成家,秉烛夜读学无停。
这首诗强调了为官清廉的重要性,不管家境贫困与否,作为官员应该以清廉为准则,勤奋学习,不停地提升自己,以回报国家和人民的信任。
青山独立北风清,尘缘不上宠辱轻。
官印未啬随缘去,诗书方寄几年名。
这首诗表达了官员应该保持清廉的心态,不受名利之累,以官印为荣,以诗书为乐,志在为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
古代诗人们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为官清廉的推崇和赞美,希望每一位官员都能恪守清廉的底线,勤奋服务于人民,以实际行动诠释为官清廉的美德。
【2000字】第二篇示例:为官清廉,是每个官员都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
在中国古代,已经有很多诗人用诗歌来歌颂清廉为官的品德,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其中一些关于为官清廉的古诗。
清廉为政,乃是为官者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
清廉为政,首先是指官员不贪污受贿,以廉洁自守的态度行使自己的职责。
清廉为政,其次是指官员要公正廉洁,不偏袒不厚此人,不徇私情不私相亲。
只有清廉为政,方能有效地维护人民的权益,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
李白在《清廉行》中写道:“驰道日无杂,因泥词不迷。
从容事帝武,色笑唯颜羞。
蟹忧松斩股,僧息珠偷络。
冠军名唯適,金印匴台求。
慨然媾面交,谗者查虚牿。
为官的古诗文

以下是一些古诗文中关于为官的内容:
1.唐代韩愈的《永贞行》中提到:“郎官清要为世称”。
2.唐代张籍的《送杨少尹赴满城》中提到:“官为本府当身荣”。
3.唐代白居易的《重题》中提到:“司马仍为送老官”。
4.唐代施肩吾的《自述》中提到:“念我为官应易老”。
5.唐代姚合的《送文著上人游越》中提到:“为谢罗浮葛长官”。
6.唐代李谅的《苏州元日郡斋感怀,寄越州元相公、杭州白舍人》中提到:“当官补拙犹勤虑”。
7.唐代汪遵的《密县》中提到:“犹祝当时卓长官”。
8.唐代杜荀鹤的《贺顾云侍御府主与子弟奏官(敕下时,年七岁)》中提到:“官诰当从幕下迎”。
这些古诗文描绘了为官者的生活和经历,表达了作者对为官者的期望和看法。
入仕为官的诗句

入仕为官的诗句
1.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2.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3.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高明《琵琶记》
4.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高明《琵琶记》
5. 蹴踏青云寻入仕,萧条白发且飞归。
——刘禹锡《乐天以愚相访沽酒致欢,因成七言聊以奉答》
6. 身年三十未入仕,家贫床席生尘埃。
——白居易《劝酒》
7. 梅真入仕提雄笔,草圣遗风扫俗氛。
——方干《寄台州孙从事百篇(登第初授华亭尉)》
8. 老夫入朝仕易农,暂来不宿去匆匆。
——陆游《纵笔》
9. 青云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汪洙《神童诗》
10.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1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12.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北宋田锡关于清廉名句

北宋田锡关于清廉名句1.“清廉如镜,照见人心之善恶。
”——田锡《镜鉴篇》——此句表达了清廉如明镜,能映照出人心的善恶,强调了清廉对于洞察人心的重要性。
2.“贪如火,不遏则燎原;廉如水,不积则干涸。
”——田锡《水火论》——以水火为喻,警示贪腐之害,强调清廉之需。
3.“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清廉自守,民之福祉。
”——田锡《为官之道》——阐述了为官者的责任与清廉自守的重要性。
4.“清廉之心,如明月之洁;贪腐之行,如暗夜之黑。
”——田锡《明暗篇》——以明月与暗夜为比,突显清廉与贪腐的鲜明对比。
5.“贪念一起,万劫不复;清廉自持,终身无悔。
”——田锡《悔悟篇》——告诫人们贪念的危害,强调清廉自持的价值。
6.“清廉为官,方能立身于不败之地;贪腐自毁,终将遗臭万年。
”——田锡《立身篇》——阐述了清廉为官与贪腐自毁的截然不同结果。
7.“为官者,当以清廉为本,以公正为尺。
”——田锡《公正篇》——强调了为官者清廉与公正的重要性。
8.“清廉如松,岁寒而后知其坚;贪腐如草,春风吹又生。
”——田锡《坚贞篇》——以松与草为喻,突显清廉的坚贞与贪腐的易生。
9.“清廉之心,胜似千金之宝;贪腐之行,不如粪土之贱。
”——田锡《贵贱篇》——强调了清廉之心的宝贵与贪腐之行的卑贱。
10.“清廉为官,民之所望;贪腐自毁,国之所忧。
”——田锡《民望篇》——阐述了清廉为官与贪腐自毁对民与国的影响。
11.“清廉如泉,源远流长;贪腐如泥,愈积愈深。
”——田锡《源泉篇》——以泉与泥为喻,警示清廉与贪腐的不同后果。
12.“为官者,当以清廉自律,以公正服人。
”——田锡《自律篇》——强调了为官者清廉自律与公正服人的重要性。
13.“清廉之心,如日中天;贪腐之行,如夜之黑。
”——田锡《光明篇》——以日与夜为比,突显清廉与贪腐的明暗对比。
14.“清廉为官,方能彰显公仆本色;贪腐自毁,终将沦为千古笑柄。
”——田锡《本色篇》——阐述了清廉为官与贪腐自毁的不同结果。
15.“清廉之心,如磐石之坚;贪腐之行,如浮萍之轻。
形容为官清廉的诗句

形容为官清廉的诗句
形容为官清廉的诗句:
1.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2.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白居易《三年为刺史·其二》
3.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咏史》
4.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郑板桥《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5.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碍阎罗话短长。
——于谦《入京诗》
6.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包拯《乞不用赃吏疏》
7.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8.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
9.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包拯《书端州郡齐壁》
10. 罢郡轻舟回江南,不带关中一点棉。
——蔡信芳《罢郡》
这些诗句都以清廉为主题,描绘了清廉官员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清廉官员的崇敬和期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浩瀚的中国诗歌文化中,有一种规劝诗,深含哲理,教人处世为人,促廉戒贪,发人深省。
安徽省桐城县六尺巷就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史载,桐城张英,字郭复,号乐圃,清朝康熙年间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他的家人与邻居叶家因宅基地纠纷,写信给他,请求他帮忙,不要让叶家占到便宜。
张英接信后,给家人写了这样一首劝解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接到这首规劝诗后,打消了争强好胜的念头,让出了三尺宅基。
叶家见状,也让出了三尺。
于是便开成了这条闻名遐迩的六尺巷。
以诗歌的形式规劝他人,大都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有着鲜明的思想,写法通俗易懂。
明朝宗室朱载曾做过一首劝人不要贪得无厌的规劝诗:“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
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缺乏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无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
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量要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想与神仙下象棋。
玉皇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
规劝诗中的做人为官之道
文/江魁梓愉
梯子未做好,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
到,到了天上还嫌低。
”这首诗被人们称为“十不足”,广为流传,发人深省。
《全宋词》中有一首辛弃疾规劝儿子的词这样写道:“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
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了亭儿名亦好。
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休休休,更说甚,是和非。
”据考证,这首词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辛弃疾要退休,其子不想其权力过期作废,望其置田产后再退,辛弃疾做此词责
骂规劝儿子。
类似这样教人处世为人的规劝诗,在我国文坛上屡见不鲜。
如《三字经》、《增广贤
文》、《菜根谭》、《幼学琼林》、《朱子治家格言》等,从某种意义上说都属规劝诗。
《增广贤文》中这样写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斜而有余。
”应该说,前人留
下的许多规劝诗,有着一定的积极进步意义,值得借鉴。
规劝诗大都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巨大的教育作用,是其他文学形式无法替代的。
某些戒烟、禁赌、戒贪的歌谣,流传广泛,收到了鼓舞人民、教育人民、团结人民的社会效果。
老一辈革命家也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规劝诗,如毛泽东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说:“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陈毅的《感事书怀》言:“手摸伸,伸手必被捉。
”“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廖仲恺的“人生最重是精神,精神日新德日新”。
朱德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远是真言”。
这些都已成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规劝诗名句。
(责任编辑 羿南)
SPECIAL REPORT
辛弃疾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