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的繁殖技术

合集下载

家禽繁殖技术

家禽繁殖技术
第二节 家禽繁殖技术
❖ 一、家禽主要生产性能 ❖ (一)产蛋性能 ❖ 1、产蛋数 ❖ (1)母禽饲养日产蛋数(个)=统计期内的总产
蛋数÷平均日饲养母禽只数 ❖ (2)入舍母禽产蛋蛋数(个)=统计期内的总产
蛋数÷入舍母禽数 ❖ 2、蛋 3、蛋的品质 ❖ (1)蛋形指数 ❖ 正常的蛋为椭圆形,蛋形指数为1.30-1.35 ❖ (2)蛋壳强度 ❖ (3)蛋壳的厚度 ❖ 理想的鸡蛋蛋壳厚度0.33-0.35mm。 ❖ (4)蛋壳的色泽 ❖ (5)蛋壳的颜色 ❖ (6)蛋白的浓度 ❖ (7)血斑和肉斑率 ❖ 通常为1%-2%。
❖ (三)繁殖力 ❖ 1、种蛋合格率=合格种蛋数÷产蛋总数×100% ❖ 2、受精率=受精蛋数÷入孵蛋数×100% ❖ 3、孵化率 ❖ 受精蛋孵化率=出雏数÷受精蛋数 ❖ 入孵蛋数=出雏数÷入孵蛋数×100% ❖ 4、种母禽产蛋数 ❖ 5、种母禽提供健雏数
❖ (四)存活率
❖ 1、育雏率=育雏期末合格雏禽数÷入舍雏禽数 ×100%
❖ (二)产肉性能
❖ 1、生长速度 ❖ 早期生长速度是肉用家禽在育种和生产上极为重
要的指标。
❖ 2、体重 ❖ 蛋用鸡主要称开产、300日龄、500日龄体重。
肉用型鸡主要称测8周龄或10周龄体重。 ❖ 3、屠宰率=屠体重÷宰前体重×100% ❖ 4、屠体品质 ❖ 主要指标有胸肌宽度、肉质嫩度、屠体个观。
❖ 2、育成期成活率= 育成期末合格育成禽数÷育 雏期末入舍雏禽数
❖ 3、母禽存活率= 入舍母禽数-(死亡数+淘汰 数) ÷入舍母禽数×100%
❖ (五)饲料利用率
❖ 1、平均日耗料量(g)=全期耗料÷饲养只日数 ❖ 2、饲料转化率=生产期消耗饲料总量÷产品总量
二、家禽配种技术

家禽杂交繁育体系

家禽杂交繁育体系

家禽杂交繁育体系家禽杂交繁育体系是指通过不同种类的家禽进行交配,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

这种繁育体系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下面将从杂交的原理、杂交选配的方法和杂交后代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家禽杂交的原理是利用不同品种或不同亚种的家禽进行交配,通过基因的重新组合和优势的互补作用,产生具有更优良性状的后代。

杂交可以有效地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如生长速度、体重、肉质品质、产蛋量等。

同时,杂交还可以增强家禽的抗病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家禽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家禽杂交选配的方法主要包括纯系杂交、亲本选择和杂交组合选择等。

纯系杂交是指从不同纯系品种中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交配,以产生杂交后代。

亲本选择是指通过对不同品种的家禽进行综合评价和选择,选取具有亲和力和优异性状的个体进行配对。

杂交组合选择是指根据遗传背景和性状表现,选择适合的杂交组合进行交配。

通过合理的选配方法,可以提高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和遗传效果。

家禽杂交后代的表现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亲本品种、遗传背景、环境条件等。

一般情况下,杂交后代表现出优异的性状,如生长速度快、体重大、肉质好、产蛋量高等。

这是因为杂交后代具有优势互补和遗传多样性的特点,能够充分利用亲本品种的优势和互补性状。

但是,杂交后代也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和不稳定性,因此在杂交后代的选育和繁殖中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管理。

家禽杂交繁育体系是一种重要的繁育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通过合理的杂交选配和管理,可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杂交后代。

家禽杂交繁育体系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提高家禽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家禽杂交繁育的研究和推广,为家禽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家禽的繁育导学案-畜禽生产》

《家禽的繁育导学案-畜禽生产》

《家禽的繁育》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导学案,学生能够了解家禽的繁育方法、技术和注意事项,掌握家禽繁殖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家禽养殖的兴趣。

一、导入家禽是人类长期以来驯化的动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还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你知道家禽的繁育方法吗?今天我们就来进修《家禽的繁育》这一话题。

二、进修内容1. 家禽的繁殖方式家禽的繁殖方式主要有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两种。

自然繁殖是指家禽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交配、孵化和育雏的过程;人工繁殖则是指人工干预,通过人为控制交配、孵化和育雏过程来提高繁殖效率。

2. 家禽的繁殖技术家禽的繁殖技术包括选种、配种、孵化和育雏等环节。

选种是指选择优良的家禽种源进行繁殖;配种是指根据家禽的遗传特点进行合理的交配;孵化是指通过孵化设备或母鸡自然孵化来孵化蛋;育雏是指孵化后对幼禽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

3. 家禽繁殖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家禽繁殖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保证家禽的发展发育;合理饲料配给,保证家禽的营养需求;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疾病防治,保证家禽的健康状况;定期清理饲舍,保持家禽的发展环境清洁卫生。

三、进修方法1. 阅读相关教材和资料,了解家禽的繁殖知识;2. 观看相关视频,进修家禽繁殖的实际操作;3. 参与实践活动,亲自体验家禽的繁殖过程。

四、进修评估1. 请回答以下问题:(1)家禽的繁殖方式有哪两种?(2)家禽的繁殖技术包括哪些环节?(3)在进行家禽繁殖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2. 完成一份关于家禽繁殖的小结报告。

五、拓展延伸1. 请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一份家禽繁殖计划;2. 调查当地家禽养殖现状,了解家禽繁殖的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六、总结反思通过本次进修,你对家禽的繁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你觉得家禽的繁殖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你对未来的家禽繁殖有什么等候和计划?希望你能够在以后的进修和实践中不息探索和提高,为家禽养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畜牧业中的繁殖技术与遗传改良

畜牧业中的繁殖技术与遗传改良

畜牧业中的繁殖技术与遗传改良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育和繁殖优良的品种,可以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和耐病力,从而增加畜禽产量和质量。

繁殖技术和遗传改良在畜牧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畜牧业中常用的繁殖技术和遗传改良方法,并探讨它们在畜牧业发展中的价值和应用。

一、繁殖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1. 自然交配自然交配是最简单、最基本的繁殖方式,通过雄性动物直接与雌性动物交配,实现生殖过程。

这种方式广泛应用于家禽和家畜的繁殖中,如鸡、鸭、猪、牛等。

2. 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是将雄性动物的精液收集后,通过人工方式将其注入到雌性动物的生殖道内,实现受精过程。

与自然交配相比,人工授精可以控制配种时间和配种对象,提高种畜的遗传质量。

尤其在种猪、种牛、种马等高级品种的繁殖中,人工授精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3. 利用人工控制生殖周期的技术通过控制雌性动物的生殖周期和排卵时间,可以实现一年多次的繁殖,提高种畜的繁殖效益。

这种技术常用于羊、猪等畜禽的繁殖中,能够增加出生率和产仔数,提高种畜的产值。

二、遗传改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1. 基因选择与育种基因选择与育种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方法,对种畜禽进行基因评价和选择,以提高其遗传性状和品质。

通过对种畜禽进行基因分析和评价,筛选出优良的表型和遗传特性,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育种和繁殖。

这种方法可以加快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

2.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利用不同品种或群体之间的遗传优势来进行人工杂交繁殖,提高后代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

通过与优良品种进行杂交,可以获得更好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

例如,通过杂交产生的杂种鸡常常比纯种鸡更耐病、更快速生长和更高产蛋。

3.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特定物种的基因组中,以改变其遗传构成和性状表现。

在畜牧业中,基因工程被广泛应用于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

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猪的基因组中,可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瘦肉率。

家禽饲养中的繁殖技术与选种原则

家禽饲养中的繁殖技术与选种原则

家禽饲养中的繁殖技术与选种原则家禽饲养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繁殖技术和选种原则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和生产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家禽饲养中的繁殖技术和选种原则,以帮助养禽人员更好地进行养殖管理。

一、繁殖技术1. 自然繁殖自然繁殖是指通过家禽自身的交配行为进行繁殖的方式。

家禽的交配行为包括交配前的觅食、追逐、排斥等行为,以及交配过程中的交配行为。

在进行自然繁殖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健康的种禽。

种禽的健康状况对于繁殖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选择健康的种禽进行繁殖。

(2)控制种禽数量。

种禽的数量应适中,既能保证繁殖的进行,又能避免过度的竞争导致繁殖效果下降。

(3)提供合适的环境。

为种禽提供合适的饲养环境,包括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等因素的控制,以确保种禽的生理状态良好。

2. 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将精子引入母禽体内,以实现繁殖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控制种禽的繁殖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繁殖的成功率。

在进行人工授精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优良的种禽。

为了提高后代的品质,选取优良的种禽是至关重要的。

(2)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

进行人工授精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包括掌握精液的采集方法、精子的储存和保存、引入母禽体内的技巧等。

(3)确保卫生安全。

在进行人工授精时,必须保证操作环境的卫生安全,以防止病原菌的传播,影响繁殖的效果。

二、选种原则1. 优质品种选择从繁殖效果和产品质量的角度出发,我们在选种时应选择具有优质品种。

优质品种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繁殖力强。

选择具有良好繁殖力的品种,可以保证后代的数量和质量。

(2)生长快。

选择生长速度快的品种,可以缩短养殖的周期,提高投资回报率。

(3)抗病性强。

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降低养殖成本。

2. 个体选择在选种时,我们需要对个体进行全面的评估,并选择具有优良特征的个体作为种禽。

个体选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外貌特征。

家畜繁殖中的配种技术与管理

家畜繁殖中的配种技术与管理

家畜繁殖中的配种技术与管理在家畜繁殖中,配种技术和管理是确保畜禽繁殖效益和品种改良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配种技术,可以提高繁殖效益、优化品种结构,进一步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家畜繁殖中的配种技术与管理。

【引言】家畜繁殖是现代畜牧业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配种技术与管理的成功实施对于提高畜禽繁殖效率、改良品种、保障畜禽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家畜繁殖中的配种技术与管理。

【1. 配种技术】配种技术是在畜禽繁殖过程中对种公、种母进行合适的组合,以达到优化品种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配种技术。

【1.1 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是通过人为手段将优质种公的精液采集、存储,再通过人工方式注入到优质种母的体内,从而实现繁殖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保证种公和种母的遗传质量,提高品种的纯度和优良性状的遗传。

此外,人工授精还可以帮助克服种公、种母之间的距离限制,有效降低繁殖风险。

【1.2 选择配种对象】在配种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配种对象是至关重要的。

优秀的种公选育是繁殖成功的基础,种公的良好遗传性状将被传递给下一代。

选择种公时,需要注意其外貌特征、遗传背景、繁殖力等方面的指标。

而对于种母的选择,则需要考虑其生长发育情况、生殖能力、遗传背景等方面的因素。

【1.3 配种方法】常见的配种方法有自然配种和人工授精。

自然配种是指将种公和种母放在一起,自由交配的方式进行配种。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家禽家畜,但无法保障遗传质量。

相比之下,人工授精更加可控,可以确保选种公和选种母的遗传质量。

【2. 配种管理】除了配种技术,配种管理也是家畜繁殖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良好的管理措施可以提高配种成功率,保证繁殖效益。

【2.1 繁殖环境的营造】为了提高畜禽的繁殖效益,需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这包括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为畜禽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保证其生理和心理的健康。

【2.2 营养管理】合理的营养管理对于畜禽的繁殖效果至关重要。

鸡的育种与选种技术

鸡的育种与选种技术

鸡的育种与选种技术一、引言鸡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禽之一,对人类的农业生产和食物供应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鸡的产蛋率、肉质品质以及抗病能力,人们通过育种和选种技术对鸡进行改良。

本文将探讨鸡的育种与选种技术。

二、育种方法1.自然交配法自然交配法是最基本也是最传统的育种方法之一。

通过让公鸡和母鸡在鸡舍内自由交配,使得各种遗传特征通过后代传递,实现优良品种的选育。

2.人工授精法人工授精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育种方法。

通过人为干预的方式,将优良公鸡的精液采集并注入母鸡体内,实现精确选育。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公鸡与母鸡间的随意交配,有利于提高选育效果。

3.胚胎移植法胚胎移植法是一种近年来兴起的育种方法。

通过将已受精的胚胎移植到优良母鸡体内孵化,可以提高繁殖效果、增加遗传多样性,以及克服不良繁殖因素的影响。

三、选种技术1.外在性状选种外在性状选种是通过对鸡的外观特征进行评估,选择与理想标准最接近的个体进行繁殖。

例如,对毛色、体型、骨架结构等进行辨别,选取具有良好外观特征的鸡进行繁殖,以提高鸡的外貌品质。

2.抗病性选种抗病性选种是为了提高鸡对疾病的抵抗力。

通过评估个体鸡的抗病能力、感染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以及忍受疫苗接种等,选取抵抗力强的个体进行繁殖,以提高整个群体的抗病能力。

3.产蛋量和肉质品质选种产蛋量和肉质品质选种是为了提高鸡的经济效益。

通过评估个体鸡的产蛋量、蛋质质量以及肉质品质等指标,选取优良品种进行繁殖,以实现高产高效的养殖。

四、育种与选种技术的应用与发展1.应用领域育种和选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肉鸡养殖、蛋鸡养殖以及观赏鸡的繁殖中。

通过选育出产蛋量高、肉质优良、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可以提高农业产出、保障食品安全,满足人们对鸡肉和鸡蛋的需求。

2.技术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育种和选种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进步。

例如,在基因编辑和基因改造技术的应用下,人们可以精确调控鸡的遗传信息,以实现更精准的选育。

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鸡的性状和遗传特征,提高选育效果。

家禽饲养中的良种选配与繁殖技术

家禽饲养中的良种选配与繁殖技术

家禽饲养中的良种选配与繁殖技术家禽饲养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种禽选配和繁殖技术对提高养殖效益和增强家禽品种的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家禽饲养中的良种选配与繁殖技术,以及相关的实施方案和注意事项。

一、良种选配良种选配是家禽饲养中获取优良品种的关键步骤。

合理选配可以帮助提高养殖效益、增加产量,同时还能提高家禽的抗病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品质。

1. 基础信息收集在进行良种选配前,离不开充分的基础信息收集。

这包括各品种的性状特点、血缘背景、历史数据等。

通过了解不同品种的优点和缺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配。

2. 选取良种鸟选配良种鸟是良种选配的核心。

饲养者应选择那些具有良好生长发育、疾病抗性强、繁殖力高的鸟种。

在选取鸟时,要注意避免近亲繁殖,以避免遗传问题。

3. 繁殖期的管理良种选配不仅仅是选取优秀的鸟种,还需要在繁殖期间进行科学的管理。

这包括提供合适的饲养环境、定期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合理调控饲料、保证饮水量和质量等。

二、良种繁殖技术1. 人工授精技术在家禽饲养中,人工授精技术常用于提高繁殖效益和优化家禽的品质。

通过人工授精,可以精确控制种鸟的配对,最大限度地提高后代质量。

2. 优生优育技术良种繁殖过程中的优生优育技术对于提高家禽品质和产量也至关重要。

这包括优化饲养环境、科学调控饲料配方、提高卵的孵化率、加强幼鸟的管理等。

3. 高效孵化技术高效孵化技术是良种繁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科学的孵化方法可以提高孵化率,减少孵化时间,提高幼鸟的存活率。

三、实施方案与注意事项1. 制定详细的饲养计划在家禽饲养中,制定详细的饲养计划是必不可少的。

饲养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饲养方案,包括饲料配方、饲喂时间和方式、环境调控等。

2. 定期进行环境检测和疫病防控定期进行环境检测和疫病防控是保证良种选配和繁殖成功的关键。

饲养者应经常检查饲养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饲养环境中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禽繁殖技术家禽繁殖技术是家禽饲养管理中的一项基本技术。

本章重点介绍家禽的采精技术、输精技术以及与此有关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鸡的人工授精技术鸡的人工授精技术包括采精、精液处理和输精等三个基本环节。

一、鸡的采精(一)采精适龄种公鸡发育到20周龄时,性腺基本发育成熟,但仍不能进行采精,否则,就会影响种公鸡的使用寿命和精液品质,影响种蛋的受精率。

一般情况下,种公鸡应发育到22---26周龄时进行采精。

(二)种公鸡群的建立与比例建立一个优良的种公鸡群是保证种蛋具有较高受精率的重要基础,必须按要求做好种公鸡的选择,并按比例决定选留和淘汰。

1、第一次选择第一次选择在6—8W龄进行,选留个体发育良好、冠髯大而鲜红的公鸡,有缺陷者应淘汰,且选留比例应稍大。

2、第二次选择第二次选择在17—18W龄进行,选留发育良好、符合标准体重、腹部柔软、按摩时有性反应的公鸡,这类公鸡可望日后有较高的生存力和繁殖力。

选留比例要大于最终计划选留数的30%。

3、第三次选择第三次选择在20W龄进行,选留主要根据体重和精液品质,按每百只母鸡选留3—5只公鸡的比例进行。

若全年实行人工授精的种鸡场,还应选取留15—20%的后备种公鸡或补充新的公鸡。

(三)采精训练种公鸡采精前必须对其进行人工采精训练,促使种公鸡尽快形成固定的性反射,以利于人工采精的顺利进行。

(1)将选择好的种公鸡在采精前1—2周投入单笼,按种公鸡的管理要求进行饲养,每天光照时间为14—15小时。

(2)种公鸡的采精方法有母鸡诱情法、电刺激采集法、按摩采精法三种,要选择适宜的采精方法,并按此法对种公鸡进行采精训练。

目前生产中较常用的采精方法是按摩采精法。

(3)种公鸡单笼饲养1周后,用选定的采精方法,按操作要求对种公鸡进行采精训练,每天1—2次,一般经过连续3—5天训练后,即可采到精液。

(4)在采精训练中,对性反应迟钝者应加强训练或淘汰处理。

(5)对采到的精液要适时进行品质鉴定。

对精液品质不符合要求的种公鸡或在排精同时有排粪的种公鸡,均应淘汰。

优秀种公鸡精液品质要求是:射精量不少于0.35ml,精子密度每亳升不少于15亿个,精子活力不低于0.7。

(四)采精前的准备1、种公鸡的准备(1)经调教后的种公鸡,应在采精前3—4小时断水断料,防止采精时排粪,污染精液。

(2)将种公鸡肛门周围的羽毛剪去,以利于采精操作。

(3)用70%酒精棉球对种鸡肛门周围皮肤擦拭消毒,再用蒸馏水擦洗,待微干后采精。

2、采精器具与物品准备(1)器具准备。

采精用具主要是采精杯,一般由优质棕色玻璃制成。

(2)消毒。

根据选定的采精方法,备足采精器及用品。

但采精、贮精器具必须经高压消毒后备用。

若用70%酒精消毒,则必须在消毒后用生理盐水或稀释液冲洗2—3次,并经干燥后备用。

集精瓶内水温应保持在30—35℃。

3、采精员准备按要求多人或一人操作。

凡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采精技术要领,操作娴熟,且配合默契。

(五)采精种公鸡的采精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母鸡诱情法用母鸡引诱公鸡,待公鸡踏上母鸡背部与其交配时,用集精杯挡住母鸡泄殖腔,同时挤压公鸡泄殖腔,而采得精液。

2、电刺激采精法采用电刺激采精的公鸡,不经调教训练也可采到精液。

电刺激采精法的主要工作参数为:工作电压220V,输出频率20—50Hz,输出电压0—20V,输出波形为正弦波。

泄殖腔电极长度依公鸡大小而定,电极直径3mm,环间距3mm,电极宽2.5mm。

电刺激采精法一般由三人操作,一人保定种公鸡,一人拔动电刺激仪开关,一人采精。

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如下:(1)保定员用右手持种公鸡大腿基部,使两腿自然分开,左手压住两翅部分主翼羽,防止两翅扇动.使种公鸡腿朝后,尾向前,头尾保持水平或尾略高于头.保定员用力要适度,既要使种公鸡安静,又要防止公鸡挣脱.(2)采精员将备好的集精杯夹于右手中指与无名指之间(杯口向外),左手持正电极插入公鸡髂骨皮下,右手持负电极插入直肠4cm处.(3)由另一人打开采精仪开关通电刺激,同时采精员右手持负电极绕直肠壁做圆周运动.重复通电刺激3—5次,每次通电持续5秒,断电5秒,并根据公鸡反应,不断升高电压.(4)当公鸡交媾器外翻时,采精员右手迅速将负电极向外抽出,刺激交媾器基部,电压由3V开始,有节奏通电,每次5秒,间隔5秒,每档电压刺激6次,直至排精.(5)当公鸡有排精表现时,采精员右手迅速反转,立即将集精杯口移至交媾器下方,接取精液.电刺激采精法也适用于鸭、鹅,但输出电压为0—30V,其操作与鸡相同。

3、按摩采精法公鸡的按摩采精法有背腹式按摩采精法和背式按摩采精法两种。

既可两人操作,也可一人操作。

(1)种公鸡保定双人操作保定助手巴基斯坦以手握种公鸡大腿基部,并压住主翼羽防止扇动,使其双腿自然分开,尾部向前,头向后固定于助手右侧腰部,使头尾保持水平或尾稍高于头部。

单人操作保定采精员系上围裙坐于凳子上,用大腿夹住鸡双腿,使鸡头朝向左下侧,可空出双手。

(2)采精操作步骤背腹式按摩采精①采精员用右手中指与无名指夹住采精杯,杯口向外;②左手掌向下,沿公鸡背鞍部向尾羽方向滑动按摩数次,以降低公鸡的惊恐,并引起性感;③右手在左手按摩的同时,以掌心按摩公鸡腹部;④当种公鸡表现出性反射时,左手迅速将尾羽翻向背侧,并用左手拇指、示指挤捏泄殖腔上部两侧,右手拇指、示指挤捏泄殖腔下侧腹部柔软处,轻轻抖动触摸;⑤当公鸡翻出交媾器或右手感到公鸡尾部和泄殖腔有下压感时,左手拇指、示指即可在泄殖腔上部两侧适当挤压;⑥当精液流出时,右手迅速反转,使集精杯口上翻,并置于交媾器下方,接取精液。

背式按摩采精①采精员右手持集精杯置于泄殖腔下部的软腹处;②左手自公鸡的翅基部向尾根方向连续按摩3—5次。

按摩时手掌紧贴公鸡背部,稍施压力。

近尾部时,手指并拢紧贴尾根部向上滑动,施加压力可稍大;③公鸡泄殖腔外翻时,左手放于尾根下,用拇指、示指在泄殖腔上部两侧施加压力;④右手持集精杯置于交媾器下方接取精液。

(3)按摩采精法的操作注意事项。

鸡的按摩采精法在生产中使用比较普遍,在采精时就注意下列事项:①要保持采精场所的安静和卫生;②采精人员要固定,不能随意换人,采精日程要固定,以利排精反射的建立;③采精过程中要使公鸡保持舒适,不能粗暴惊吓公鸡,否则影响采精;④捏压泄殖腔力度要适中,过轻、过重均不利排精,甚至造成种公鸡损伤;⑤采精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操作,采精前和采精后均应进行消毒;⑥采出的精液要置于30—35℃的环境中妥善保管。

(六)采精频率种公鸡的射精量和精液品质会随着采精频率的升高而降低。

如自然交配的公鸡,每天射精达40余次,但在最初的3—4次后,其余精液中几乎找不到精子。

但经过43小时休息后,精液量和精液品质可恢复到最好水平。

因此,鸡的采精次数为每周3次或隔日1次。

若配种任务重,可连采2天(每天1次)休息1天,但必须是30周龄以上的种公鸡。

种公鸡的采精间隔时间也不能过久。

若每6天采精1次与每天采精1次所得精液品质相似。

若间隔两周再采精,则精液品质明显退化,因此,第一次采得的精液应弃之不用。

公鸡每天早上或下午的性欲最旺盛,是采精的最佳时间。

若采精用于保存,则早上、下午采精均可;若采精后安排输精,则应在下午采精较为适宜。

二、鸡的输精(一)输精时间与间隔1、输精时间母鸡子宫内有蛋时,会影响精子的运行,若这时输精,势必在影响受精率。

子宫内无蛋时,输精效果较为理想。

据研究,在开始光照4—5小时后,母鸡产蛋最集中,因此,母鸡应在下午四时以后输精较为适宜。

2、输精时间的间隔由于精子能在母鸡生殖道内存活相当一段时间,所以在一定时间内产出的蛋都能受精。

因此,适宜的输精间隔不仅可节约输精量,还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受精率。

根据精子在母鸡输卵管内的存活时间和母鸡受精规律,一般5—7天输精一次。

输精间隔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鸡的品种、年龄、季节、输精量和受精率及时调整。

(二)输精量根据精子的存活规律,经生产实践证明,每次输精量因精液品质和是否稀释而有所不同。

一般若用原精液,输精量应为0.025—0.05ml,若用稀释后的精液,每次输精量应保证有效精子数不少于0.5亿—1亿个为宜。

但也要根据受精率进行调整。

(三)输精方法与操作步骤1、输精前的准备(1)母鸡的选择。

输精母鸡应是营养中等、泄殖腔无炎症的母鸡。

输精前应对母鸡进行白痢检疫,检疫阳性者应淘汰。

开始输精的最佳时间就为产蛋率达到70%以后。

(2)器具及用品的准备。

2、输精方法与操作步骤鸡的输精方法有阴道输精法和子宫输精法两种。

阴道输精法适用于子宫无蛋母鸡,此法目前使用普遍;子宫输精法适用于子宫有蛋母鸡。

(1)阴道输精法阴道输精法需两人操作,其操作步骤如下:①助手左手握母鸡双翅并提起使鸡头朝上,尾向下,右手掌托于母鸡耻骨下,向头背侧稍施压力,使泄殖腔反转向上;②输精员用消毒过的输精器吸取备用精液,待用;③助手右手大拇指与示指分别跨于泄殖腔的柔软部施以适当压力,泄殖腔内的输卵管开口外翻,并使母鸡尾部转向输精员;④输精员将输精器插入泄殖腔外露的左侧口,即阴道口内1.5—3cm处;⑤输精员将精液注入阴道,同时助手要减轻对母鸡腹部的压迫;⑥抽出输精器,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晾干备用。

若对笼养鸡输精,助手一手紧握母鸡两腿基部,将鸡腿、尾部拉出笼门,鸡胸紧贴笼门下缘,右手拇指与示指跨于泄殖腔两侧柔软部施加压力,使泄殖腔外翻,输精员即可输精。

(2)子宫输精法。

①助手将母鸡保定,左侧向上;②助手以右手示指插入泄殖腔,隔直肠将子宫内硬壳蛋固定于靠近左侧腹壁;③输精员用5号针头接注射器,吸取备用精液;④输精员将注射器从蛋前1/3处的腹壁进针,一次刺入子宫直抵蛋壳,再向头部水平方向推进0.5—1cm,注入精液;⑤输精员抽出注射器,消毒针头即可。

(四)输精注意事项(1)首次输精应充分保证足够的有效精子数;(2)抓捕母鸡和输精动作要轻缓;(3)注入精液同时应放松对母鸡腹部的压迫;(4)遵守无菌操作,严防病原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