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第二课杠杠科学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2《杠杆的科学 》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2《杠杆的科学》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杠杆的科学》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二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周围的物体和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他们对杠杆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的科学术语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2.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杠杆实验器材、图片、实例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组杠杆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杠杆实例,如撬棍、剪刀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杠杆吗?”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同时,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知识汇总

第一单元工具与机械第一课使用工具1. 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1. 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4. 杠杆尺平衡的条件是:左边(格子数)×左边(钩码数)=右边(格子数)×右边(钩码数)。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杠杆举例: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2.增加小杆秤的称量范围,可以(增大)秤砣,也可以让提绳(靠近)称重处。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1. 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
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举例:(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1.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第六课滑轮组1. 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它的作用是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杠杆的科学》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杠杆的科学》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杠杆的科学》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力臂和力的关系。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杠杆的科学原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简单的物理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杠杆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杠杆的科学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力臂和力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力臂和力的关系。
2.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力臂的测量和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杠杆的科学原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讨论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3.讲解:教师讲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解释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力臂和力的关系。
4.实践:学生进行力臂的测量和计算,巩固对杠杆的理解。
5.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杠杆的平衡条件:F1 * L1 = F2 * L23.力臂的测量和计算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工具与机械第一课:使用工具1、怎样选用工具?①考虑工具的用途;②考虑实际情况。
2、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3、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4、简单机械有杠杆、轮轴、滑轮、滑轮组、斜面等。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判断一种工具是否是杠杆要看它是否具备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研究杠杆尺的秘密:杠杆尺是我们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我们把杠杆尺当做“撬棍”,把挂在杠杆尺左边的钩码看作是要被撬起的重物,把挂在杠杆尺右边的钩码看作是我们用的力。
当杠杆尺静止不动时,把钩码的数量和位置记录下来。
6、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有:钳子、筷子、起钉锤、开瓶器、指甲剪、镊子等。
7、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铁片:支点在阻力点和用力点之间;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省力夹子:用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之间;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费力开瓶器:阻力点在支点和用力点之间;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省力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开瓶器的支点在瓶盖的凹痕处。
3、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资料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使用工具机械是一种能够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简单机械如螺丝刀、钉锤、剪刀等构造很简单。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杠杆尺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在杠杆尺上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可以更好地理解杠杆原理。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来称重。
四、轮轴的秘密轮轴是一种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如水龙头、螺丝刀等。
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轮轴,整个扳手是轮,螺帽部分是轴。
生活中的轮轴有水龙头、门锁把手、汽车方向盘、扳手、辘轳等。
五、定滑轮和动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动滑轮可以使用力变小,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2.动滑轮是一种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它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来测量,单位为XXX(N)。
3.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滑轮组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并且省力,而组数越多,省力的效果越好。
起重机就是一种运用了滑轮组的机械设备。
4.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它可以省力。
斜面的坡度越小,省力的效果越好。
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斜面的地方,如盘山公路、斜坡、刀刃、螺丝钉的螺纹和高架桥的引桥。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杠杆的科学》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杠杆的科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杠杆的科学》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杠杆的基本原理。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杠杆现象也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杠杆平衡条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验和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科学概念的掌握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基本原理,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2.教学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2.教学手段: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状态,探讨杠杆平衡条件。
3.讲解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杠杆平衡条件,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4.应用与拓展:学生进行一些拓展活动,如设计一个杠杆装置,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在实验和活动中的表现。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杠杆的平衡条件:F1 * L1 = F2 * L22.杠杆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评价。
2.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评价。
3.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的评价。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等,以便于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新编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杠杆都有三个点:杠杆上用力的点叫用力点;克服杠杆阻力的的点叫阻力点;使杠杆围绕着转动的的点叫支点。
2、杠杆的特点:(1)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
(如:修枝剪、撬棍、开啤酒瓶的启子)。
(2)、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费力。
(如:钓鱼竿、火钳等)。
(3)、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跷跷板、天平等)。
3、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如:汽车方向盘、门把手、水龙头开关、辘轳等)。
要点:大的为轮,小的为轴,轴提起重物。
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轴不变时,轮越大越省力;轮不变时,轴越小越省力。
4、像旗杆顶部的轮子一样,固定在支架上转动而不随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叫做滑轮组。
特点: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力(省力二分之一);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在滑轮组中连系动滑轮的绳子有几段,则拉力就为原拉力的几分之一。
7、像斜坡、斜搭的木板、引桥等一端在高处另一端在低处的装置就叫做斜面。
特点: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且斜面越长坡度越平缓就越省力;斜面越短坡度越陡省力就越少。
一、填空(23分)1、像开瓶器那样能绕着一个固定的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_________。
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做_________;克服杠杆阻力的点叫做_________;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点叫做_________。
杠杆省力与否与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有关,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______________;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_______________。
2、像水龙头那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_________,我们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应用了轮轴的原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杠杆的科学

关于银河系,你知道多少呢?
1、银河系的主要居民是谁? 2、银星是什么? 3、银河系的结构是怎样的?
(武藏):既然你诚心诚意的发问了, (小次郎):我们就大发慈悲的告诉你! (武藏):为了防止世界被破坏, (小次郎):为了守护世界的和平; (武藏):贯彻爱与真实的邪恶, (小次郎):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武藏):武藏! (小次郎):小次郎! (合):我们是穿梭在银河的火箭队!白洞, 白色的明天在等着我们!! (喵喵):就是这样~喵~~~~
费力
趣 味 科 学
我们来自星辰 终将归于星辰
(19422033)
前言
宇宙是怎么产生的?银河系里有什么?看了这本书,你就会明白。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关于地球的知识包罗万象而趣味十足。 科学领域是一个新奇而又充满诱惑力的世界。
斯 蒂 芬 威 廉 霍 金
出生于英国牛津,英国剑桥 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 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0世纪享 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
2018年3月14日,霍金逝世,享年76岁。霍金逝世后,引发全 球各界悼念。
1.当你面临着夭折的可能性,你就会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
2.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3.宇宙有开端吗?如果有的话在此之前发生过什么?
4.宇宙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
5.活着就有希望。 6.时间有没有尽头。
霍金语录:
重300千克
用力点
用力点
阻力点
支点
重阻点 力点
支点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支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 用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
阻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
阻力点 支点
用力点
图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力点
阻力点
支点
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 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用力点 阻力点
支点 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用力点
重阻点 力点 支点
阻力点 用力点 支点
用力点
支点
阻力点
下面的工具是不是杠杆呢?说说我们的理由。
下面的工具是不是杠杆?支点
阻 力 点
我们把杠杆尺当“撬棍”,把挂在杠杆 尺左边的钩码看作被撬起的重物,把挂 在杠杆尺右边的钩码看作是我们的力。
?
实验现象
我们的发现
用力点离支点的距离 大于
阻力点离支点的距离
用力点离支点的距离 小于
阻力点离支点的距离
用力点离支点的距离 等于
阻力点离支点的距离
我来命名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既不省力也 不费力杠杆
重 点
用力点理发剪
支点
费力
重 点
支点
用力点 铁皮剪 省力
通过对力点、重点、支点的分析,我们知道理 发剪是不省力杠杆,铁皮剪是省力杠杆。
阻力点
支点
阻力 点
支点
用力点
理发剪
用力点
铁皮剪
讨论:
1、为什么理发剪要用费力杠杆来做,用 省力杠杆做理发剪好吗?
不好。费力杠杆虽然费力但省距离,手指稍微一动, 就可以剪比较大的范围。
省力杠杆: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费力杠杆: 。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下面三种杠杆,能省力的是( )
A
B
C
比较下面两件工具它们是省力杠杆还是不省力杠杆?
支点 用力点
阻力点 支点
用力点
阻力点 用力点 支点
用撬棍撬起重物一定能省力吗? 怎样做才能省力,怎样做就不能省力?
用
力
点
如果用力点在这里,
撬石块还能省力吗?
挂在杠杆尺 左边的钩码 看作是重物, 钩码挂的格 数就是阻力 点的位置。
挂在杠杆尺右 边的钩码的重 量就是提起重 物所用的力。 钩码挂的格数 就是用力点的 位置。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 球。”
——阿基米德
第二课 杠杆的科学
• 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 它撬起重物了。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
一、认识杠杆
• 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像撬棒这样的简单 机械叫做杠杆
杠杆上有三个重 要的位置:支撑 着杠杆,使杠杆 能围绕着转动的 位置叫支点;
2、生活中有哪些费力杠杆?费力杠杆 为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镊子, 理发用的剪刀,筷子,火钳,划桨。节省了距离。
课堂评价:
学完这节课,你掌握了什 么科学知识?你有什么感想? 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