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新生儿与早产儿的特点及其护理

合集下载

儿科学之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课件

儿科学之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课件

03
早产儿护理的方法与技巧
日常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菌和 过敏原对早产儿的危害。
定期清洁和消毒
对婴儿的衣物、尿布、奶瓶等物品 进行定期清洗和消毒,以预防感染 。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早产儿的体温、呼吸、心 率等指标,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情况。
喂养护理
母乳喂养
对于早产儿,母乳喂养是最理想的选择,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和 免疫保护。
儿科学之早产儿的特点及护 理课件
目 录
• 早产儿的特点 • 早产儿护理的重要性 • 早产儿护理的方法与技巧 • 早产儿常见问题及处理 • 特殊情况下的早产儿护理 • 早产儿护理的未来展望
01
早产儿的特点
生理特点
01
02
03
呼吸系统
早产儿呼吸中枢和呼吸道 相对不成熟,容易出现呼 吸急促、呼吸暂停等现象 。
良好的护理习惯可以帮助早产儿建立健康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降低相关疾病的 发生风险。
对家庭的影响
早产儿的出生对家庭来说是一 种挑战,但正确的护理知识和 支持可以帮助家庭更好地应对 。
家长需要学习如何正确喂养、 日常照顾和与早产儿互动,这 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庭的支持和关爱对早产儿的 心理发展至关重要,有助于减 轻宝宝的焦虑和恐惧,促进其 健康成长。
监测体温
定期监测早产儿的体温,以确保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
定期为早产儿洗澡、更换尿布,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注意红臀预防
选用合适的尿布,及时更换,并 涂抹护臀霜预防红臀。
注意指甲护理
定期修剪宝宝的指甲,以防抓伤 自己。
04
早产儿常见问题及处理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儿科护理学课件)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儿科护理学课件)

7.免疫系统
胎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IgG,但数月后逐渐消 失。IgA和IgM则不能通过胎盘,故新生儿易患呼 吸道、消化道感染。
人的初乳中含较高IgA,可增强新生儿的机体抵抗 力。 早产儿抵抗力弱,易发生严重感染,死亡率高
• 8.体温调节 • 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表面积大散热较快 • 产热主要靠棕色脂肪氧化代谢 • 所以体温不稳定 • 随外界环境变化而改变
早产儿
低弱 低下,四肢伸直 红嫩、皮下脂肪少 胎毛多、头发细而乱 软、紧贴颞部,耳舟不清楚 乳晕不清、无结节或<4mm 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全降 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
足底纹少
未达指、趾端
1.呼吸系统 呼吸中枢不成熟,腹式呼吸为主 频率快,40-45次/分,节律不规则 早产儿易呼吸暂停现象 咳嗽反射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而引起梗阻 易发生肺透明膜病 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秒,或虽不到 15秒,但伴有心率减慢(低于100次/分)并出现 紫绀及四肢肌张力的下降。
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生理性黄疸
生后2-3d出现,4-5d最明显,7-14d达高峰 原因: 自主呼吸建立氧分压升高,过多红细胞破坏,非 结核胆红素生成较多 肝细胞摄取未结合胆红素能力差 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不足 肠道菌群未建立
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马牙”、螳螂嘴
马牙(上皮珠):新生儿上腭中线和齿龈切缘 上的黄白色小斑点;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分 泌物积留所致
• 早产儿皮下脂肪少,棕色脂肪组织发育不成熟产 热,产热不足
• 易出现体温不升 • 汗腺功能差,高温环境中易发热
• 9.能量及体液代谢
• 新生儿生后第一周需能量251~335kJ/(kg·d), 第2~3周约为418kJ/(kg·d),。

新生儿护理与早产儿护理特点

新生儿护理与早产儿护理特点

03
回应宝宝的情感需求,安抚宝宝的情绪波动。
05
新生儿护理常见问题与解答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新生儿黄疸
总结词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通常表现为皮肤、巩 膜和黏膜黄染。
详细描述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持 续约2周,程度较轻,不需特殊处理。病理性黄疸则需要及时就医,可能伴随贫 血、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宝宝神经系统发育。
湿度在50%-60%之间。
03
早产儿护理特点与难点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早产儿生理特点
发育未成熟
早产儿身体各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尤其是呼吸系 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需要特别护理。
体温调节能力差
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容易受到外界环 境影响,需要特别注意保暖。
免疫力低下
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较弱,容易 感染。
早产儿生长发育特点
生长速度快
早产儿生长速度较快,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支持。
对外界刺激敏感
早产儿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需要避免过度刺激和噪音。
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护理
由于早产儿身体各系统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护理,以 确保其健康成长。
早产儿营养需求与喂养难点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新生儿生理特点
01
02
03
体温调节能力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 完全发育,需要注意保暖 ,避免体温过高或过低。

儿科学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特点与护理课件

儿科学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特点与护理课件

消化
足月儿吞咽和消化功能逐渐成熟,能 够较好地吸收母乳或配方奶中的营养。
05
04
体温
足月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完善,体温 相对稳定,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早产儿生理特点
身长
早产儿身长较短,头相对较大。
体温
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 完善,体温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容易出现低体温或发热。
体重
早产儿体重多低于2500克,甚 至低于1500克。
理课
目录
• 新生儿与早产儿的生理特点 • 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防治 • 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
新生儿与早产儿的生理特点
足月儿生理特点
体重
正常足月儿体重在2500-4000克之间, 平均3000克。
02
身长
正常足月儿身长在47-53厘米之间, 平均50厘米。
01
03
呼吸
足月儿呼吸频率为每分钟40-60次, 呼吸幅度较浅。
治疗。
喂养不耐受
早产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 易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情况,表现 为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需 要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
逐渐增加奶量等。
感染性疾病
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 易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导 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需要根据 感染的具体病原体进行针对性治
疗。
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
足月儿免疫系统相对完善,抵抗力较强,而早产 03 儿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疾病。
新环境
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 热影响宝宝的舒适度。
皮肤护理
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尿布, 避免红臀和尿布疹。
喂养护理
遵循规律喂养时间和量,确保宝宝获得足 够的营养。

足月新生儿和早产儿护理课件

足月新生儿和早产儿护理课件
新生儿黄疸
鼓励母乳喂养,增加喂养次数,促进胎便排出, 减少黄疸发生。
新生儿肺炎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与患病者接触,定期接 种肺炎球菌疫苗。
新生儿腹泻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度喂养,保持适宜的室内 温度和湿度。
疫苗接种计划
足月新生儿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 。
足月新生儿和早产儿护理课件
• 新生儿基础知识 • 足月新生儿护理 • 早产儿护理特点 • 新生儿疾病筛查与预防
• 新生儿心理发展与安抚技巧 • 新生儿家庭支持与教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 新生儿基础知识
新生儿定义与特点
新生儿定义
新生儿是指自娩出脐带结扎到28 天之内的婴儿。
新生儿特点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免 疫力较弱,需要特别护理。
密切观察早产儿的心率、呼吸、血压和体温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 情况并处理。
定期评估生长和发育
与足月新生儿相比,早产儿生长和发育速度较快,需要定期评估并 根据需要进行干预。
喂养建议
尽早开奶
在早产儿出生后2小时内开始喂 奶,以促进早产儿肠道功能成熟
和母乳分泌。
适量增加喂奶次数
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和需要,适当 增加喂奶次数,以维持营养需求
红疹和皮肤感染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出现红疹或感 染时及时就医。
哭闹与安抚
了解新生儿哭闹的原因,采取适当 的安抚措施,如轻拍、摇晃或使用 安抚巾等。
03 早产儿护理特点
护理要点
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
确保室内温度稳定在24-26℃,湿度在55%-65%,以维持早产儿 体温正常和舒适。
定期监测生命体征
06 新生儿家庭支持与教育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生理特点 儿科护理课件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生理特点 儿科护理课件
次/分,并出现发绀 • 早产儿:呼吸浅快不规则,频及率肌较张足力月减儿低快等。易发生周
期性呼吸及呼吸暂停。 胎龄小于35周易发生呼吸窘迫
综合征。
(6)神经系统
(2)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儿科护理
➢ 出生后血液循环改变,脐胎循环终止。心率较快, 波动大。
• 足月儿:心率平均120-140次/分。血压平均 70/50mmHg(9.3/6.7kPa)
• 早产儿:心率较足月儿快、血压较足月儿低。部 分可伴有动脉导管未闭。
(7)免疫系统
神经系统
儿科护理
足月儿: • 脑相对大,脊髓相对长,末端达3~4腰椎下缘,腰穿位
置应在4~5腰椎间隙进针。 • 大脑皮层兴奋性低 睡眠时间长; • 大脑对下级中枢抑制较弱常出现不自主和不协调动作; • 具有原始反射;克氏征、巴氏征阳性,腹壁反射、提睾
(3)消化系统 (4)泌尿系统 (5)血液系统
消化系统
儿科护理
足月儿: • 食管下部及贲门括约肌松弛,胃水平位,贲门括约肌松
弛 溢乳、呕吐; • 消化道(大、薄、高) 营养易吸收,中毒; • 缺乏淀粉酶 不宜早喂淀粉类食物; • 肝功能发育不成熟 生理性黄疸及药物中毒;VitK缺
乏 生后常规注射VitK1 • 正常生后10~12小时开始排胎粪,2~3天排完,>24h未
早产儿:
• 更容易出现上述病理性反应。 ➢ 适中温度又名中性温度,是指机体保持体温正常所需的,
代谢率和耗氧最低时的最适环境温度。与胎龄、体重及出 生日龄有关。中性温度生后第1天一般为33~35℃。 ➢ 一般室温:正常足月儿为22~24℃,早产儿24~26℃。
足月儿:
• 代谢旺盛,能量和水分需要多。基础热量50Kcal/kg.d, 总能量100-120Kcal/kg.d。液体量与体重、日龄有关;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PPT课件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PPT课件
7
分娩和出生时有异常:出生窒息,产伤、早产、极低出生体 重儿、过期产儿、大于或小于胎龄儿、巨大儿;脐带绕颈、 各种畸形、双胎或多胎、有疾病的新生儿等;
8
足月新生儿与 早产新生儿的 特点
9
足月儿 呼吸 系统 生理 特点 循环 系统 生理 特点 节律不规则
早产儿 易呼吸暂停
频率快40-50次/分 以腹式呼吸为主
产儿理想的体重增长每天为10~15g/kg。胎龄愈小, 出生体重愈低,每次哺乳量愈少,喂奶间隔时间也 愈短。哺乳量不能满足所需热量者应辅以静脉营 养。
14
足月儿:保持呼吸道通畅。
早产儿:早产儿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软垫,避免颈部弯曲、 呼吸道梗阻。出现发绀时应查找原因,同时予以吸 氧,吸氧流量或浓度以维持动脉血氧分压6.7~ 9.3kPa(50~70mmHg)或经皮血氧饱和度90%~95 %为宜。切忌给早产儿常规吸氧。如出现呼吸暂停 (apnea),轻者经弹、拍打足底或刺激皮肤等可恢复 呼吸;重者需经面罩或气管插管抱球复苏,同时应 去除原因并转入NICU进行监护和治疗。反复发作者 可给予氨茶碱静脉注入,负荷量为4~6mg/kg,8~ 12小时后给予维持量1.5~3mg/kg,以后每8~12 小时1次。也可予以茶碱或咖啡因口服,或给予鼻塞 CPAP治疗。
16
17
体温 调节 功能
12
足月儿:生后应将足月儿置于预热的自控式开放式抢救台上,或自
控式温箱中,设定腹壁温度为36.5℃,抢救台或温箱可自 动调节内部环境温度,保持新生儿皮温36.5℃。4~6小时 后,移至普通婴儿床中(室温24~26℃、空气湿度50%~60 %)。如体温升高,可打开包被散热,并补充水分,体温则 可下降。一般不用退热药。
脐带结扎 肺血管阻力下降 卵圆孔和动脉导管关闭

新生儿总论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ppt课件

新生儿总论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ppt课件

新生儿肺炎
总结词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严重呼吸道疾病, 主要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咳嗽、气 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详细描述
新生儿肺炎分为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两类。吸入 性肺炎通常由于新生儿吸入胎粪、羊水、乳汁等异物 引起。感染性肺炎可由母体感染时细菌或病毒通过胎 盘传给胎儿,或在新生儿出生时、出生后接触感染者 引起。治疗新生儿肺炎需根据病原体选用适当的抗生 素,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等对症治疗。预防新 生儿肺炎需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宫内感染和分娩时 感染。
睡眠时间
新生儿每天需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来说,足月儿每天需要睡16-20 小时,早产儿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家长要创造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 让宝宝能够安心入睡。
日常护理技巧
洗澡和清洁
新生儿皮肤娇嫩,需要定期洗澡和清洁。在洗澡时要注意水温适中,不要使用刺激性强的 沐浴露,洗完澡后要立即擦干皮肤。同时要定期清洁宝宝的口腔、耳朵和指甲等部位。
舒适的睡眠环境。
清洁卫生
定期给宝宝洗澡、更换尿布,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抚触和交流
多抚触宝宝,与宝宝进行眼神 和语言交流,促进宝宝情感和
智力发展。
足月儿常见疾病及预防
新生儿黄疸
生理性黄疸一般在一周内自行消退,病理性 黄疸需及时就医。预防措施包括尽早开奶、 多吃多排。
新生儿脐炎
保持宝宝脐部清洁干燥,定期消毒,避免感 染。如出现红肿、渗液等异常症状,及时就 医。
06
新生儿疫苗接种计划
疫苗种类与接种时间
乙肝疫苗
出生时、1个月、6个月分 别接种一次。
脊灰疫苗
2个月、3个月、4个月分 别接种一次。
A群流脑疫苗
6个月、9个月分别接种一 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
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娩出后,开始呼吸前,迅速清除口、咽、 鼻部的黏液及羊水。 ‫۝‬保持舒适体位。 ‫۝‬保持鼻腔通畅。避免包被、奶瓶、母亲的 乳房等遮盖新生儿口鼻,或压迫其胸部。 ‫۝‬喂乳后竖抱拍背,右侧卧位,头偏向一侧, 防止溢乳或呕吐引起窒息。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
7.足月女婴,母乳喂养,吸吮好,哺后 安睡,生后4天体重下降7%,查体反应 好,面色红润,心肺(-),此婴可能 的原因是 A.进乳量多,进水少 B.进水多,进乳量少 C.败血症 D.呆小病 E.生理性体重下降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
使用湿法进行日常清洁;每 护理措施 晚紫外线照射30分钟;入室 口腔黏膜不宜擦洗,每 需更衣、换鞋;护理每个新 ①每天沐浴 1次,沐浴时 次喂奶后喂少许温开水 3.预防感染 生儿前后均要洗手;做好隔 室温维持在 26~28℃,水 洗净口腔即可。所有哺 离措施,以免交叉感染。 39~41℃; 喂用具用后煮沸消毒。 ★消毒隔离 温 ★黏膜的护理 ②臀部护理; 生后24小时内注射第 ③衣服柔软宽松; ★皮肤的护理 一针乙肝疫苗,生后 2 ~ 3 ④脐部护理。 ★预防接种 天内接种卡介苗。
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 4.马牙和“螳螂嘴”
马牙
脂肪垫
“螳螂 嘴”
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 5.新生儿粟粒疹
新生儿粟粒疹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
护理诊断
1.有体温失调的危险 与新 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有 关。 2.有窒息的危险 与羊水吸 入、溢乳、呕吐等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功 能发育不成熟有关。
护理措施 2.维持体温稳定
♣环境:室内干净、清洁,分娩室室温应在
26~28℃;母婴同室时,保持室温22~24℃,相对 湿度55%~65%。中性温度 ♣保暖:出生后立即擦干身体,用温暖的包被包 裹。检查和护理时避免不必要的暴露,接触新生 儿的物品保暖。 ♣密切观察:保持体温在(36.5~37.5℃)。
肌张力差
皮 肤
足月儿 早产儿
红润,皮下脂 肪丰富,毳毛少
绛红,水肿,发 亮,毳毛多
耳 壳
足月儿 早产儿
耳软骨发育好 耳舟成形、直挺
耳软骨发育不良 耳舟不清
乳 腺
足月儿 早产儿
乳腺结节约3cm
乳腺无结节
外生殖器 (男)
足月儿 早产儿
睾丸已降,阴囊多皱摺
睾丸未降、阴囊少皱摺
外生殖器 (女)
足月儿
生“脱水热”。
腰穿进针应在第4、5腰椎间隙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
【新生儿解剖生理特点】 新生儿出生时皮肤上覆盖 一层灰白色胎脂,有保护皮 9.皮肤特点 肤和保暖的作用。新生儿皮 肤薄嫩,而且血管丰富,易 10.代谢特点 新生儿患病时特别容易发 于擦伤而致细菌感染,严重 生代谢性酸中毒,需要及时 者可导致败血症。 纠正。
早产儿
大阴唇遮盖小阴唇
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
足月儿
跖 纹
早产儿
跖纹遍及整个足底
跖纹少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
【正常新生儿与早产儿外观特点】 正常新生儿
哭声 响亮
早产儿
低弱
肌张力 皮肤
头发 耳壳
良好,四肢屈曲 红润、胎脂多、胎 毛少
分条清楚 软骨发育良好 轮廓清楚
低下,四肢伸直 薄嫩、胎毛多、胎脂 少
呈细绒状 软骨发育不成熟,轮 廓不清、紧贴颞骨
2.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不超过 A.5% B.10% C.15% D.20% E.30%
3.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不包括 A.皮下脂肪少,易散热 B.体温调节功能差 C.体表面积小,散热少 D.棕色脂肪产热 E.能通过出汗散热
4.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现象不包括哪项 A.生理性贫血 B.乳房肿块 C.生理性黄疸 D.生理性体重下降 E.假月经
4.母婴同室室温为______________ ,新生 22~24℃ 儿沐浴时室温为______________ 。 26~28℃
6.何谓适中温度?
又称“中性温度”,系指能维 持正常体温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 在此温度下,身体耗氧量最少, 新陈代谢最低.
1.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发生在出生后 A.第1周 B.第2周 C.第3周 D.第4周 E.第5周
1.新生儿开始排便的时间在出 生____________ 后为异常。 A.12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48小时 E.32小时
2.关于足月新生儿的特点正确的是 A.皮肤红润,胎毛多 B.呼吸不规则,常发生呼吸暂停 C.足纹少,耳廓软 D.生后48h开始排便 E.生后24h内开始排尿
3.正常新生儿是指出生时胎龄满_________ 37~42周 2500~4000g ,无任何疾病、 周,体重在 ____________ 畸形的活产婴儿。
【正常新生பைடு நூலகம்的特点】
【新生儿解剖生理特点】 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 新生儿心率波动范围较 呼吸浅表,节律不规则, 大,平均 120~140 次/分,血 约 40~50 次 /分。以腹式呼 胃容量小、呈水平位,贲 出生时 红细胞 数和血红蛋 压平均 70/50 mmHg 。血流分 吸为主,因为胸廓呈圆桶 门松弛,幽门较发达 ,易发 白量高,以后逐渐下降;白 布于躯干和内脏多,四肢少, 状,肋间肌薄弱,呼吸时 生溢乳和呕吐。 细胞计数生后第一天可达 使其四肢易发凉。 主要靠膈肌运动,呈 腹式 胎粪呈 墨绿色 糊状,一般 15 ~20 ×109/L , 3天 后明显下 呼吸 。 生后 12 小时内开始排泄。若 降。分类以中性粒为主, 4~6 超过24小时无胎粪排出,有 天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相 消化道畸形的可能。 近, 6天后淋巴细胞占优势。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
健康指导
1.合理喂养
☻提倡母婴同室、母乳喂养; ☻出生后30分钟内开奶,按需哺乳; ☻母婴皮肤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定期测量体重,了解新生儿的营养状况。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
健康指导
2.宣传育儿、保健知识
指导家长在婴儿安静清醒时给婴儿以良 好的皮肤刺激,如抚摸头部、面部、额头和 四肢等,以及轻轻抱起和摇动,眼神和语言 的交流有利于婴儿身心发育。介绍保暖、皮 肤护理、消毒隔离、预防接种等知识。
5.为预防新生儿感染,下列护理措施哪 项不妥 A.入室前要穿清洁工作衣,戴帽子 B.每护理一个新生儿前后均应洗手 C.脐带未脱落者不得沐浴 D.带菌者及患感染性疾病者应戴口罩 E.工作时勿用手接触自己的鼻孔、面部 及口腔
6.新生儿,女,日龄5天,食欲及精神 较好,母亲在给其换尿布时发现其会阴 部有血性分泌物,你认为是 A.生理现象 B.肉眼血尿 C.尿道出血 D.回肠出血 E.直肠出血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
【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
生后2~3天出现黄疸, 4~5天达高峰, 10~14因进 天消 新生儿出生后 第一周 退。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 食少,水分丢失多,胎粪 2.生理性体重下降 生后 3~5天可出现乳腺肿大, 出现黄疸, 5~7天达高峰; 排出,而出现体重下降, 多于生后 210 ~3%( 周消退。 早产儿消退较慢,可延至 但不超过 一般 3.乳腺肿大、假月经 部分女婴生后 5~左右恢复到 7天可见阴 3~~ 49% 周。 3% ),10天 道少量血性分泌物,持续 1 出生时体重。 周。是因母体的雌激素所致, 不需要处理。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
【正常新生儿与早产儿外观特点】
正常新生儿
乳腺 外生 殖器 指、 趾甲 跖纹 乳晕清楚、 有结节约3cm 男婴睾丸已降至阴囊 女婴大阴唇盖小阴唇 达到或长过指、趾端 整个足底遍及足纹
早产儿
乳晕不清、结节小或无 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全降 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 未达指、趾端 足底光滑,足纹少
2.足月儿是指胎龄37周≤胎龄<42周 的新生儿。 3.足月小样儿是指胎龄 已足月 , 而体重在2500g以下的新生儿,根据胎 龄与体重关系来分,属于 小于胎龄儿 。
4.极低体重儿是指体重 不足1500g 的 新生儿;
超低体重儿是指体重 新生儿。 不足1000g 的
1.胎龄超过42周以上的新生儿是 A.足月儿 B.早产儿 C.过期产儿 D.适于胎龄儿 E.大于胎龄儿
•1.出生时应具备哪些条件可诊断 为正常新生儿?
♥胎龄满37~42周; ♥生理性黄疸 ♥体重在2500~4000g; •2.新生儿会出现哪些特殊的生理 ♥生理性体重下降 ♥无任何疾病和无畸形; 状态? ♥乳腺肿大和假月经 ♥活产新生儿。 ♥♥ 口腔内改变:马牙、螳螂嘴 保持呼吸道通畅 •3.正常新生儿应从哪些方面加强 ♥ 新生儿粟粒疹 ♥ 维持体温稳定 护理? ♥预防感染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
2.生理性黄疸
皮肤无黄染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 3.乳腺肿大和假月经
乳腺肿大
假月经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
【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 “上皮珠”,是上皮细胞 4.口腔改变 堆积或者粘液腺分泌物堆积 所致,俗称 “马牙”;两 5.新生儿粟粒疹 颊各有一隆起的脂肪垫,俗 称“螳螂嘴”,有利于吸吮 因皮脂腺堆积,在鼻 乳汁。两者均属正常现象, 尖、鼻翼两侧形成小米粒 不需处理,不可挑破。 大小、黄白色皮疹,称为 “新生儿粟粒疹”,几天 后便自然消失。
【新生儿分类 】 正常体重儿 出生体重在
根据出生体重分类
巨大儿
正常体重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新生儿分类 】
高危儿 指已经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重 情况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 母亲有高危妊娠史的新生儿 异常分娩的新生儿 出生时有异常的新生儿
1.早产儿的胎龄应是 A.>25周至<37足周 B.>26周至<37足周 C.>27周至<38足周 D.>28周至<37足周 E.>28周至<38足周
1.呼吸系统 2.循环系统 3.消化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