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 第十二章化妆品微生物

合集下载

第十三章 化妆品微生物

第十三章  化妆品微生物

铜绿假单胞菌检测
-6,7
6. 硝酸盐还原产气试验:挑取被检的纯培养物, 接种在硝酸盐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置37℃培 养24h,观察结果。凡在硝酸盐胨水培养基 内的小倒管中有气体者,即为阳性,表明该 菌能还原硝酸盐,并将亚硝酸盐分解产生氮 气。
铜绿假单胞菌检测
-8
7. 明胶液化试验,取绿脓杆菌可疑菌落的纯培 养物,穿刺接种在明胶培养基内,置37℃培 养24h,取出放冰箱10~30min,如仍呈溶解 状时即为明胶液化试验阳性,如凝固不溶者 为阴性。 8. 42℃生长试验:挑取纯培养物,接种在普通 琼脂斜面培养基上,放在41~42℃培养箱中, 培养24~48h,绿脓杆菌能生长,为阳性,而 近似的荧光假单胞菌则不能生长。
第十三章
化妆品微生物
化妆品生境特性 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来源、种类及意义 化妆品微生物检测与卫生标准 化妆品微生物污染及预防 化妆品微生物研究前景
化妆品生境特征
1. 水 2. 蛋白质、淀粉等 3. pH值 (4~7) 4. 油、石蜡等无水的脂类不支持微生物生长。 5. 脂肪酸、醇、酯等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 6. 防腐剂
4. 化妆品检验的特点
• 样品的前处理:对于一些油性样品,要先加入 液体石蜡混匀,再加入Tween-80使之均质化, 然后加生理盐水稀释;亲水性的样品可以直接 用生理盐水稀释 • 中和防腐剂的抑菌作用:需要加入相应的中和 剂,如使用含酚类防腐剂的化妆品,可在培养 基中加入卵磷脂和Tween-80以消除抑菌作用。 • 培养基的高营养成分:目前推荐的菌落总数测 定和增菌用培养基是卵磷脂、Tween-80、大豆、 及酪蛋白消化培养基(SCDLP)或卵磷脂、 Tween-80营养琼脂培养基。
可将皮肤微生物带入化妆品中。

化妆品中的微生物ppt课件

化妆品中的微生物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15
3.氧气:作为了解
化妆品中检测的全部为有氧环境下测试。偶尔会出现鼓包极有可能 是存在厌氧菌。
专性好氧菌:
好氧菌
微好氧菌:
微 生
兼性厌氧菌

耐氧厌氧菌:
厌氧菌
(专性)厌氧菌:
最新版整理ppt
16
4.光及射线
太阳光除可见光线外,还有长光波的红外 线和短光波的紫外线以及更短的电磁波包 括X—射线和γ(Co60电子流辐照)—射线。
和兼性厌氧菌落总数。
厌氧菌可能会导
致面膜袋鼓包面 膜原液腐败。
最新版整理ppt
33
2.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真菌):化妆品检 样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1g或1mL化妆品中 所污染的活的霉菌和酵母菌数量,藉以判
明化妆品被霉菌和酵母菌污染程度及其一
般卫生状况。本方法根据霉菌和酵母菌特
有的形态和培养特性,在虎红培养基上, 置28℃±2℃培养5d,计算所生长的霉菌和 酵母菌数(ATCC10231、ATCC16404)
最新版整理ppt
20
6.化学物质(防腐剂研发部门比较熟悉)
很多化学药物对微生物有杀菌作用和抑制生长 作用。 低剂量的化学药物对微生物起抑制或防腐 作用,
高剂量的化学药物对微生物起杀菌作用。
化学药物杀菌剂种类很多,现分如下几大类 进行讨论。
最新版整理ppt
21
6.1重金属盐类
有无机和有机的重金属盐类,如汞、银、铅、 锌、铜等重金属元素的化合物都有很强的毒性 杀菌作用很强。
28
6.6毒性物质
二氧化硫(SO2)、硫化氢(H2S)、一氧化碳
(CO)和氰化物(HCN)。O3
杀菌原理:对原生质中的一些活性基团或辅酶成 分能发生专性结合,使其失活,降低代谢活动或 使代谢不能进行,达到杀菌作用。

《化妆品微生物》(2024)

《化妆品微生物》(2024)
定制化化妆品
根据个体皮肤微生物组的特点,开发适合不同人群的定制 化化妆品。
27
当前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思路
化妆品微生物安全性评估
建立全面的化妆品微生物安全性评估体系,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微生物群落稳定性维护
研究如何保持皮肤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避免化妆品使用对皮肤微生态的破坏。
2024/1/26
消费者教育与市场规范
原料预处理
对原料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清洗、烘干、杀菌等,以降低微生 物负荷。
原料存储
确保原料在干燥、清洁的环境中存储,避免与污染物接触,减少 微生物滋生。
17
生产过程控制
设备清洁与消毒
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确保设备 表面无菌。
生产环境控制
维持生产环境的洁净度,定期对环境进行监测和 消毒,减少空气中的微生物含量。
设备清洗消毒不彻底
生产设备、管道、阀门等若清洗消毒 不彻底,容易残留微生物,进而污染 产品。
操作人员卫生习惯不良
操作人员若不注意个人卫生,如不洗 手、穿戴不洁净的工作服等,也可能 将微生物带入产品中。
生产环境不洁净
生产车间空气、地面、墙壁等若存在 微生物污染,也可能导致产品受到污 染。
2024/1/26
分子生物学方法
03
利用PCR、基因芯片等技术,对化妆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快速、
准确的检测和鉴定。
14
国内外相关法规与标准
中国
《化妆品卫生规范》、《化妆品 安全技术规范》等法规和标准, 对化妆品微生物检测方法和标准
进行了详细规定。
欧盟
EC法规、Cosmetics Regulation等法规和标准,对化 妆品微生物检测方法和标准有严 格要求,强调产品的安全性和卫

化妆品的微生物学检查 ppt课件

化妆品的微生物学检查  ppt课件

霉菌和酵母菌
• 霉菌和酵母菌数测定(Determination of molds and yeast count)是指化妆品检样在一定条件下培 养后,1g 或1mL 化妆品中所污染的活的霉菌和酵 母菌数量,藉以判明化妆品被霉菌和酵母菌污染 程度及其一般卫生状况。
,如甘油、山梨醇等,一年检查一次; • 3级 具有微生物污染风险。表面活性剂、增泡剂、水解蛋
白溶液、芦荟胶。需防腐体系。每批抽样检查 • 4级 极高微生物污染风险,去离子水。
化妆品微生物污染途径
• 一级污染
• 二级污染
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措施
• 3个操作因素:消毒、清洁措施、员工培训; • 5个工程因素:设备、厂房、仓库、水系统和空气系统的
36℃±1℃
倒置培养48h±1h
卵磷脂、吐 温80营养肉汤琼 脂
倒置培养72h±2h
28℃±2℃ 虎红琼脂
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的操作过程
23
稀 9.0ml
释 液
对照
对照 1.0ml
对照 对照
操作注意事项
• 1.尽量使菌细胞分散开,使每个菌细胞生成一个菌落,否 则将会导致重大的技术误差。
• 2.为防止细菌增殖及产生菌苔,制成供试液后,应尽快稀 释,注皿。一般稀释后应在1小时内操作完毕。
• (4)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 个,则应按稀 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 (5)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 ~300 个之间 ,其中一个稀释度大于300 个,而相邻的另一稀释度小于 30 个时,则以接近30 或300 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 告之;
• (6)若所有的稀释度均无菌生长,报告数为每g 或每mL 小于10CFU;

药品、化妆品微生物

药品、化妆品微生物

五、药品微生物的检验和卫生标准
• • • • • • • • (一)检验原则 1.无菌检查 (1)不含抗菌物质 (2)含抗菌物质 2.染菌限度检查 (1)染菌数量的检验 (2)特定菌检验 (3)活螨检验
(二)药品的卫生标准
六、药品微生物污染的预防
• • • • (一)加强卫生技术管理 热原质 (二)中药制剂微生物的污染去除 (三)原料保存与储藏
• • • (一)规定灭菌药物的染菌 1.注射剂和输液剂 2.眼药水及眼药膏
(二)非规定灭菌药物的染菌
• • • • • • 1.口服药剂 固形剂 液剂 2.外用制剂 3.消毒剂或洗涤剂 4.中药材
四、药品微生物的危害
• • • • • • • (一)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口服药 2.软膏类、乳剂或粉剂 3.外用冲洗剂或消毒剂 4.眼药水 5.注射剂
药品、化妆品微生物
–药品微生物
–化妆品微生物
药品微生物
• 药品微生物是卫生微生物学的角度阐明药 品生境的特点,微生物污染的来源、种类、 分布,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以达到 控制污染、安全用药的目的。
一、药品生境特性
• • 药品易被微生物污染,使其变质败坏。 有些药品则有抑制和杀菌作用,不利于 微生物生长。
三、种类与分布
四、危害
五、检测原则及卫生标准
• • • • • • • • (一)微生物学检查 1.菌落计数 2.霉菌总数 3.特定菌*** (二)注意事项 1.样品前处理 2.去除防腐剂抑菌作用 3.培养基的营养成分
六、卫生标准
七、污染与预防
• • • • (一)控制生产环境 (二)原料 (三)加防腐剂 (四)使用过程中
化妆品微生物

(2024年)化妆品卫生规范微生物ppt课件

(2024年)化妆品卫生规范微生物ppt课件
生产环境监控
定期对生产车间空气、 设备表面、操作台面等 进行微生物检测,确保 生产环境符合卫生要求 。
2024/3/26
操作人员卫生管理
加强操作人员个人卫生 管理,如穿戴整洁的工 作服、定期洗手消毒等 ,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 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设备清洗消毒
建立设备清洗消毒制度 ,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 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 确保设备清洁卫生。
度都会影响其生长。
pH值
不同微生物对pH值的适 应性不同,过酸或过碱 的环境会抑制其生长。
9
营养物质
微生物生长需要碳源、 氮源、无机盐等营养物
质。
常见污染微生物及其危害
01
化妆品中常见的污染微 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 病毒等。
2024/3/26
02
污染微生物会破坏化妆 品的成分和稳定性,降 低其使用效果。
方法差异
国内外化妆品微生物检测方法在具体操作和步骤上可能存 在差异,如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条件、计数方法等。
限量标准差异
国内外化妆品微生物限量标准也存在差异,如总菌落数、 致病菌的种类和限量等。
20
05
化妆品卫生规范中微生物指标解读
2024/3/26
21
微生物指标设定原则及意义
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通过设定微生物指标,控制化妆品中的微生物污染,确保产品质量 安全。
维护消费者健康
微生物污染可能导致皮肤感染等健康问题,设定微生物指标有助于 维护消费者健康。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规范的微生物指标有助于推动化妆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行业整体 水平。
2024/3/26
22
各类化妆品微生物指标要求
眼部化妆品
如眼影、眼线笔等,要求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0CFU/g或 1000CFU/ml。

《化妆品微生物》课件

《化妆品微生物》课件
《化妆品微生物》ppt 课件
目录
• 化妆品微生物概述 • 化妆品微生物的检测与控制 • 常见化妆品微生物及其防治 • 化妆品微生物污染案例分析 • 化妆品微生物安全使用建议
化妆品微生物概述
01
化妆品中微生物的种类
01
02
03
细菌
常见的有痤疮丙酸杆菌、 棒状杆菌、葡萄球菌等, 可能引发皮肤感染和炎症 。
长繁殖速度。
化妆品微生物的卫生标准
国家标准
各国政府制定相应的化妆品微生 物卫生标准,对化妆品中的微生
物指标进行限制。
企业标准
企业根据自身生产条件和产品质量 要求,制定更为严格的微生物卫生 标准。
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制定国际 标准,促进各国在化妆品微生物卫 生标准方面的统一和协调。
常见化妆品微生物
污染来源
生产环境湿度过高、包装容器污染、产品原材料污染
防治措施
控制生产环境湿度、定期对化妆品进行霉菌检测、选择无霉菌的包 装容器、加强产品原材料的卫生管理
酵母菌性化妆品污染及其防治
常见酵母菌
酿酒酵母、毕赤酵母等
污染来源
生产环境湿度过高、化妆品原材料污染、使用过程中污染
防治措施
控制生产环境湿度、加强化妆品原材料的卫生管理、定期对化妆 品进行酵母菌检测、避免使用过程中交叉污染
化妆品微生物安全
05
使用建议
注意化妆品的储存和使用方式
避免将化妆品放在潮 湿或阳光直射的地方 ,以免滋生细菌。
不要将不同种类的化 妆品混合使用,以免 产生化学反应或交叉 污染。
使用化妆品前要洗手 ,避免将细菌带入化 妆品中。
选择正规品牌和渠道购买化妆品
选择知名品牌的化妆品,避免 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化妆品中的微生物

化妆品中的微生物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可导致 化妆品出现异味、变色、 分层等现象,破坏产品质 量。
降低产品性能
微生物可影响化妆品的质 地、稠度、稳定性等性能 指标,降低产品的使用效 果。
缩短产品保质期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可缩短 化妆品的保质期,给消费 者带来经济损失和安全隐 患。
04 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控制方法
生产过程中的控制
03 化妆品中微生物的危害
对皮肤的危害
01
02
03
引起皮肤感染
化妆品中的有害微生物在 皮肤上繁殖,可引发各种 皮肤感染,如痤疮、皮炎 、湿疹等。
引发皮肤过敏
某些微生物产生的毒素或 过敏原可引发皮肤过敏反 应,如红肿、瘙痒、刺痛 等。
破坏皮肤屏障
微生物可破坏皮肤的天然 屏障,使皮肤变得脆弱, 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损伤 。
检测标准与法规
国际标准
如ISO、欧盟化妆品法规等,规定了化妆品中微生物的限量要求和 检测方法。
国内标准
如国家化妆品卫生标准、行业标准等,也规定了相应的微生物检测 要求和标准。
法规要求
各国政府对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检测和监管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以 确保化妆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未来研究方
微生物种类的深入研究
未知微生物探索
发掘和鉴定化妆品中未知的微生物种类,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功能,为化妆品的微 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更多基础数据。
微生物互作机制
研究化妆品中不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机制,揭示其在化妆品中的生态平衡和稳 定性中的作用。
微生物与化妆品成分的关系
探讨化妆品中微生物与各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为化妆品的配方设计和安全性评 估提供科学依据。
0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xamples of this were the prevalent use of ceruse (white lead), to cover the face during the Renaissance, and blindness caused by the mascara Lash Lure during the early 1900s.
The worldwide annual expenditures for cosmetics today is estimated at U.S. $19 billion.
化妆品的种类及主要成分

霜膏类:雪花膏、营养霜、香脂、润肤乳剂、 冷霜及各种蜜类等
含油脂、胶质、蛋白质、多元醇等 多种营养物质
洗护类:洗发香波、护发素、浴液、 液体香皂(洗面奶)等
含水解蛋白、多元醇、维生素等
化妆品的种类及主要成分
粉类:香粉、痱子粉、爽身粉、粉饼等 原料为滑石粉、高岭土、皂土等
美容类:唇膏、胭脂、眉笔、眼影膏、 睫毛油等 原料中大多含有香精、香料,大多经过 高温熔化
第一节 化妆品生境特性

含营养物质:化妆品中含油脂、蛋白质、多元醇、
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水分 理化性质:pH 4-7
温度:20-30℃
含有防腐剂:皮肤过敏、蓄积中毒
第二节 化妆品微生物来源、种类及卫生学意义
一、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来源

●化妆品的一次污染
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料到产品的污染,原料、
生产设备、生产环境、包装材料、水、生产人员
●化妆品的二次污染
化妆品在运输、贮藏和销售以及使用过 程中造成的污染
常见的霉菌: 青霉属、曲霉属
常见的酵母菌: 红酵母属、圆酵母属
特定菌:特定菌是指化妆品中不得检出的
特定细菌

我国:粪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
萄球菌
Endanger
Many people use cosmetics unaware of the potential dangers that can threaten their health while using them. From previous studies, researchers concluded that cosmetics such as lotions, shampoos and old facial and eye makeup have the ability to induce microbial growth and possibly cause infections.
三、化妆品微生物的卫生学意义 ※
微生物引起化妆品变质 使产品腐败、发臭、产生气泡或出现霉斑及变 稀、分层、变色等现象,使产品丧失其使用价值 ●变质化妆品的鉴别方法 √颜色变化 √气体产生 √膏霜稀薄 √浑浊不清
三、化妆品微生物的卫生学意义 ※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导致感染、皮肤过敏,毒性作用
化妆品微生物污染危害实例
问题
化妆品为什么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 从对化妆品微生物检测结果中能得到什么
启示?
主要内容
化妆品生境特性 化妆品微生物来源、种类及其卫生学意义 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预防
Cosmetics
in the United States defines cosmetics as: "intended to be applied to the human body for cleansing, beautifying, promoting attractiveness, or altering the appearance without affecting the body's structure or functions."
1967年Morse等报道,在美国某医院因护 士使用的擦手霜污染了肺炎克雷氏菌,在给 病人输液时引起13人感染,致使6人得了败 血症,其中1名60多岁的老人因败血症死亡, 病人的血培养与护士使用的擦手油培养出相 同的细菌。
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睫毛膏被假单胞 菌污染,出现了数起导致失明的事件。
5.生产环境 空气、天棚、地面、墙壁 6.生产人员:
一、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来源
(二)化妆品的二次污染
化妆品在运输、贮藏和销售以及使用过 程中造成的污染
√包装设计不科学 √使用方法不当:不洁的手沾取 √海绵、粉扑、刷子反复使用: 将微生物带入化妆品
二、化妆品污染微生物的种类 ◇
化妆品中常见的细菌: 埃希菌属、假单胞菌属、变形杆菌属、 克雷伯菌属和肠杆菌属
In the western world, the advent of cosmetics was in the Middle Ages, although typically restricted to use within the upper classes.
By the middle of the 20th century, cosmetics were in widespread use by women in nearly all industrial societies around the world.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of cosmetics has been studied since the 1960’s. It is known that eye cosmetics have the ability to harbor numerous microorganisms.
卫生微生物学 Sanitary microbiology
卫生微生物学教研室 应长青
二O一四年六月
第十二章 化妆品微生物 Cosmetic microorganisms
案例
某市CDC对该市化妆品生产企业和销售商随 机抽检部分送检样品共3290份,包括清洁 类、护肤类、美容修饰类和特殊用途类四类 产品,微生物污染状况检测显示菌落总数超 标70 份,超标率为2.13%。霉菌和酵母菌超 标81份, 超标率为2.46%。检出8份样品被 粪大肠菌群污染,这8份样品细菌、霉菌和酵 母菌菌落总数均超标。
一次污染的预防 二次污染的预防 √涂抹前洗净手,用后盖好盖 √化妆品用具清洁干燥,避免交叉污染 √产品包装上使用难以混入微生物的容器
化妆品案例问题
1.化妆品原材料及外环境特点使其容易受到微生 物污染,生产化妆品的原材料种类繁多,许多原料, 如天然的动物脏器、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 均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某些成分为微生物的生长 和繁殖提供了必须的碳源、氮源、矿物质和维生素, 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同时化妆 品中的水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必需条件。化妆品 的内部环境如pH值,适宜的贮藏和使用温度适宜 微生物生长。
2.化妆品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为保证化妆品 质量,应对化妆品微生物实施规范检测。
•Thank you !
Makeup can get contaminated by in use contamination, poor handling procedures during manufacturing and defects in preservative capacities of makeup.
一、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来源 (一)化妆品的一次污染
1.原料 (1)最易被微生物污染的原料:天然动植物成分
及其提取物 √动物成分如明胶、骨胶原、多肽水解物、胎盘提
取液,蜂王浆等 √植物成分如芦荟、红花、甘草、人参提取液等
一、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来源 (一)化妆品的一次污染
(2) 较易被微生物污染的原料: 增稠剂、成膜剂(天然胶质、高分子胶乳)、粉体 (滑石粉和高岭土等)、色素(有机无机染料、颜 料)和表面活性剂等
化妆品引起的严重皮肤病病例!
美容院多次使用 换肤霜后引起的化妆 品刺激性皮炎色素沉 着。
使用XXX换肤霜后引起 的化妆品刺激性皮炎
使用XX去痘洗面奶后 引起的化妆品刺激性皮炎
使用润肤霜后,因 化妆品刺激性接触 性皮炎引起的痤疮
使用XXX速效美容 祛斑霜后引起的色素 沉着。
第四节 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预防 ◇
Cosmetics have been in us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absence of regulation of the manufacture and use of cosmetics has led to negative side effects, deformities, blindness, and even death through the ages.
(3)微生物污染较少的原料: 油脂、高级脂肪酸、醇、香料、酸和碱等
一、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来源 (一)化妆品的一次污染
2.水 离子交换水:去除活性氯
3.容器、用具 玻璃容器、塑料容器、瓷制品及纸制品 刷子、海绵和内塞等
一、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来源 (一)化妆品的一次污染
4.生产设备: 生产用储存锅、搅拌锅、研磨机、输送泵、 罐装机等
化妆品(cosmetic)散布 于人体表面(皮肤、毛发、指甲、口唇 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 美容和修饰目的的化学工业品。
History
The first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of cosmetics usage is found in Egypt around 3500 BC.The Ancient Greeks and Romans also used cosmetics. The Romans and Ancient Egyptians used cosmetics containing poisonous mercury and often lea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