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_3.3_身体的防卫(一)知识点

第5课时_3.3_身体的防卫(一)知识点
第5课时_3.3_身体的防卫(一)知识点

第5课时 3.3 身体的防卫(一)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识别免疫现象、类型;

2.了解抗体和抗原;

3.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教学设计

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了解我们的身体对传染病的三道防线,虽然传染病的知识已在前几节课中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仍然是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因而可在课前要求学生自主预习,在课堂中创设情景依次加强对三道防线的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化解难点、击破重点。同时课本中出现了“人身体中防止病原体侵入体内的结构”、“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作用”、“抗体如何对付病原体”等图解,这些图一方面是为了利于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这些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对形象材料的空间想象能力。

●知识精讲

防止病原体侵入体内

1.人体中有多种结构和方法来阻止微生物的侵入

抵抗已侵入体内的病原体

皮肤的屏障作用,防止病原体进入体内

2.人第呼吸道内的纤毛细胞能挡住或粘住病原体

体一消化道内的内壁细胞能防止病原体进入非

对道眼睑、眼睫毛的保护作用特(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

付防泪液中的溶菌酶能杀死致病物质异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

传线……性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染免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病第二道防线疫

的突破第一道防线

防病原体遭到吞噬细胞的抵抗

线(在组织内吞食和消化病原体)

(自特(只能针对某种特定的病

然第三道防线异原体或异物起防御作用

免病原体大量涌入——吞噬细胞无法将它们性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疫)全部吞噬——病原体有可能进入血液免

——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疫

(1)进入人体后能和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都称抗原,如细菌、病毒、移植器官、花粉等。

(2)B淋巴细胞对在细胞外的体液中长出的细胞等加以识别,并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是一种蛋白质,因而抗体通常也称为免疫球蛋白。

(3)抗体与抗原具有特异对应性

●典型例题

[例1]下列免疫作用中没有淋巴细胞参与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B.特异性免疫

C.细胞免疫D.体液免疫

[解析] 本题考查人体抗传染免疫的内容,非特异性免疫是指对多种病原体产生免疫防御作用,如皮肤的屏障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体液的抗菌作用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其中细胞免疫是有T淋巴细胞参与的,而体液免疫是有B淋巴细胞参与的,所以特异性免疫都是有淋巴细胞参与的免疫,而本题中的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体抗病的第一道防线,是没有淋巴细胞参与的人体免疫功能,所以答案是A [例2]皮肤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发生感染,其原因是()

A.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

B.营养物质不能即使供应皮肤再生

C.主要是此时容易使某一种细菌入侵

D.大量体液流失,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

[解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人体对传染病的第一道防线。解题时应注意抓住该病人发生感染的原因首先是皮肤大面积烧伤,因而要考虑皮肤的防御功能。皮肤的角质层是一些排列紧密的死细胞,能有效地将环境中的病菌、化学物质等与里面的活细胞隔开,以阻挡病原体侵入体内;真皮内的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物能够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皮肤和黏膜的分泌物还能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而当皮肤大面积烧伤后,皮肤的这些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也就随即减退或消失了。所以,本题的答案为A。

[例3]某人对花粉过敏,因此她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就会出现过敏反应,其原因是()

A.花粉有毒,会危害人体健康

B.花粉会进入人体,会产生有毒物质

C.大量花粉进入人体内,吞噬细胞会争先吞食

D.花粉为抗原物质,体内会产生对应的抗体

[解析]本题考查对抗原和抗体这两个概念的认识。解题时应注意过敏反应是一种特异性免疫,因而应沿着这个思路解题。进入人体后能和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都称为抗原,题中的花粉就属于抗原;当

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侦察到抗原时,就会产生对其有对抗性的抗体,从而使人体发生相应的免疫反应,这就是花粉过敏的原因。所以,本题的答案为D。

[例4] 取1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了淋巴器官和不切除淋巴器官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了淋巴器官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主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

[解析] 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关于特异性免疫中的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分两种: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是由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来完成的免疫;细胞免疫是由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来完成的,主要识别侵入人体的寄生虫、外来细胞团块和被病毒感染的自身细胞等异物起作用。显然,题中的异体皮肤属于T淋巴细胞能够识别的异物,为什么同样情况下在切除了淋巴器官的小鼠上皮肤移植更易成功,是因为排除了T淋巴细胞对异体皮肤的排斥作用。所以,本题的答案为B。

●学习资源

1.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又叫做先天性免疫或天然免疫,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这种免疫的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非特异性免疫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皮肤和黏膜的屏障和防御作用人体表面覆盖着完整的皮肤,人体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道)表面也有完整的黏膜。健康和完整的皮肤和黏膜,鼻孔中的鼻毛,呼吸道表面的黏液和纤毛,都有阻挡和排除病原体的作用。

吞噬作用人体内有许多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统称为吞噬细胞。吞噬细胞主要有在血液中游走的中性粒细胞,和主要分布在淋巴结、脾、肝、骨、肺等脏器中的巨噬细胞。

正常体液的抗菌作用正常人的体液中,含有一些特殊物质,如溶菌酶、补体等,这些物质具有抑菌、杀菌以及协助加强吞噬等作用。

2.T淋巴细胞

意大利科学家鲁杰罗·德马里亚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最近发现,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分为两种,一种能杀死细胞,而另一种能保护细胞。这一发现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体免疫系统有时将有用细胞杀死,反而放过那些诸如癌细胞等对机体有害的细胞。德马里亚教授解释说,人体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他们发现,T淋巴细胞分为两种,一种是"TH1"淋巴细胞,一种是"TH2" 淋巴细胞。TH1刺激产生"神风"蛋白("神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使用的一种飞机,它装满炸弹,撞击轰炸目标后与之同归于尽),这种蛋白促使细胞"自杀";而TH2则保护细胞,使之生存下去。这一发现对于了解肿瘤和一些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病原理意义重大,有可能为治疗这些疾病开辟新道路。

●分层练习

层次一

1.人体对某种传染病的不感染性,称为(D)

A.杀菌 B.抗体 C.抗原 D.免疫

2.人体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A)

A.非特异性免疫B.细胞免疫C.体液免疫D.特异性免疫

3.凡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C)

A.免疫B.病毒C.抗原D.病原体

4.抗体与相应抗原的反应属于(C)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免疫反应D.中和反应

5.病毒、病菌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能自行产生一种抵抗某种病原体的物质。这种物质叫做(A)A.抗体B.抗菌素C.抗原D.抗毒素

6.抗体是一类(B)

A.外来异物B.蛋白质C.病毒D.淋巴因子

7.以下各项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D)

A.泪液的杀菌作用B.人体皮肤的屏障作用

C.呼吸道纤毛的保护作用D.抗体中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

8.下列属于细胞免疫的是(D)

A.抗体使病原菌凝集

B.识别进入体液的病原体

C.中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

D.释放淋巴因子清除消灭异物

9.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A.两者都是先天就有的

B.特异性免疫具有专一性

C.非特异性免疫不具有专一性

D.特异性免疫主要通过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来完成

10.当病毒、病菌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能产生一种抵抗某中病原体的物质,这种物质叫(B)

A.抗原B.抗体C.B淋巴细胞D.T淋巴细胞

11.皮肤的屏障作用和体液的杀菌作用均属于(A)

A.非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

C.特异性免疫

D.细胞免疫

12.人体有多种结构和方法保护我们免受病患,这些构造和方法可分为以下两类:(1)防止病原体侵入体内;(2)抵抗已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13.抗原物质是指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或人体本身产生的衰老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

层次二

1.下列免疫作用中没有B淋巴细胞参与的是(B)

A.自然免疫B.非特异性免疫C.体液免疫D.特异性免疫

2.下列免疫作用中没有淋巴细胞参与的是(A)

A.非特异性免疫B.自然免疫

C.特异性免疫D.体液免疫

3.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

A.抗体是一类蛋白质B.抗体能引起人体产生抗原

C.抗体也称为免疫球蛋白D.抗体可中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

4.当一个人的免疫功能异常时,会出现病变。如有些人对青霉素过敏,原因在于当青霉素注射入人体时引起了免疫反应。从免疫的角度看,青霉素属于( C)

A.抗体B.传染源C.抗原D.病原体

5.人体免疫有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皮肤和粘膜的屏障作用;第二道是吞噬细胞和体液的杀菌作用;第三道是淋巴细胞和淋巴因子的清除病原体作用。这三道防线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C)

A.第一道B.第二道C.第三道D.第一和第二道

6.下列关于B淋巴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

A.它能对接触过的抗原产生记忆

B.它能释放淋巴因子使病原菌凝集

C.它能对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加以识别

D.它能防御细胞外体液中生长的病原菌

7.以下关于抗体消灭病原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

A.抗体通过附着并溶解病原体并消灭它

B.抗体通过粘结病原体导致其不能进入细胞或繁殖

C.抗体通过进入病原体大量繁殖而导致病原体死亡

D.抗体附着在病原体表面,使其更易被吞噬细胞吞食

8.通过外科手段将他人具有活力的器官移植给病人以代替其病损器官的方式叫做器官移植。器官移植的难题之一是排斥反应。究其原因,主要是移植器官引起了免疫反应。移植的器官其作用相当于(D)A.淋巴因子B.抗体C.病原体D.抗原

9.人体有多种结构和方法保护我们免受来自环境中微生物的威胁,如人体皮肤的屏障作用,泪液的杀菌作用等,它们不是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这种保护性生理功能称为非特异性免疫。唾液不仅是消化液,而且还含有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所以唾液的杀菌作用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10.诺贝尔奖获得者贝林,曾做过以下研究实验:首先给老鼠注射白喉杆菌,使它们得上白喉病,然后注射不同的药物,给病鼠进行治疗。试验结果,数百只老鼠死掉了,但也有两只侥幸活了下来。贝林十分高兴,赶紧把比上次剂量更大的白喉杆菌注射给这两只老鼠,它们仍安然无恙,贝林连续实验,收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实验表明,注射白喉杆菌的老鼠体内,确实产生了一种能“中和“毒素的抗毒素,使其心脏有抵抗毒素的能力。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白喉的病原体是白喉杆菌;白喉是呼吸道传染病。

(2)从免疫学上看,注射白喉杆菌后两只侥幸存活的老鼠体内产生了抗体。

(3)为什么两只老鼠第二次注射白喉杆菌,仍安然无恙?

因为经第一次注射白喉杆菌的老鼠体内淋巴细胞产生了抗体,淋巴细胞具有记忆功能,当第二次细菌进入时,就大量产生抗体,所以,老鼠能不致病。

●教师寄语

教师寄语:由于本节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实施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读图”内容,并适当地使用一些比喻、类比使抽象知识具体化、感性化。另外,注意留部分时间让学生理解消化。

2020年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

2020年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耘(yún) 稚(zhì) 漪(yī) 倭(wō) 逛(guàng) 篝(g ōu) 旖(yǐ) 旎(nǐ) 顷(qǐng) 玷(diàn) 秉(bǐng) 眷(juàn) (2)难写的字 昼:中间部分是“日”,不要错写成“目”,注意不要丢掉最下面的一横。 耘:左半边是“耒”,不要错写成“丰”。 晓:右半边是“尧”,注意不要多加一点。 拔:右半边是“犮”,不要错写成“发”。 割:左半边中间部分是“丰”,不要少写一横。 承:中间共有三横,不要多写或少写。 逛:半包围结构,不要将“犭”错写为部首。 (3)多音字 供横 晃壳 燕斗

分折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蝴蝶蜻蜓蚂蚱樱桃榆树锄头承认 水瓢阴凉冷艳幽芳郑重宝贵眷恋 圆滚滚明晃晃孤零零山高月小三潭印月不可胜数顶天立地恍然大悟乐此不疲 清光四溢相映成趣离乡背井美妙绝伦 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良辰美景能书善画 颇负盛名万里长城风欺雪压低头折节(2)近义词 四时~四季童孙~儿童信口~随口 漂亮~美丽瞎闹~胡闹闪烁~闪耀 存心~故意随意~任意圆滚滚~圆溜溜 不可胜数~不计其数大概~大致 乐此不疲~乐在其中盼望~渴望威风~威严 徘徊~踌躇气派~气势澄澈~清澈 闪耀~闪烁幽芳~幽香玷污~侮辱 稀罕~稀奇郑重~慎重秉性~性格 眷恋~依恋 (3)反义词

昼?夜晓?晚寒?暖新鲜?陈腐 承认?否认自由?禁锢黑暗?光明 阴凉?燥热不可胜数?屈指可数 广阔?狭窄夸大?缩小平凡?出众 冰凉?火热爱惜?糟蹋训斥?赞扬 清白?污浊秀气?粗笨衰老?年轻 (4)词语归类 ①量词 一个大花园一朵花一个小毛球一个果园 一棵樱桃树一顶大草帽一个黄瓜一只大蜻蜓一朵倭瓜花一个绿蚂蚱一条腿一只白蝴蝶 一个月亮一轮明月一颗泪珠一幅墨梅图 一枝画梅一只金鸡一块手绢一颗心 ②修饰词 圆而粗的柱子风光旖旎的莱蒙湖 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碧波万顷的大海 巍峨雄奇的高山心爱的小月亮 冰凉的泪珠慈祥的外祖父最宝贵的画 雪白的细亚麻布血色的梅花眷恋祖国的心 长长地叹一口气早早地起了床郑重地递给 ③动词 摘黄瓜追蜻蜓捉蚂蚱点起篝火刮去污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词语过关(会写)。 1.白昼耘田桑叶春晓 2.蝴蝶蜻蜓蚂蚱圆滚滚明晃晃樱桃瞎闹锄头承认随意 割草铲地拔草拴着水瓢闲逛倭瓜 3.孤零零山高月小三潭印月不可胜数顶天立地好不威风恍然大悟烟波浩渺清光四溢相映成趣萌动晶莹澄澈离乡背井漂泊天涯风光旖旎平沙无垠碧波万顷巍峨雄奇美妙绝伦燕园胜地茂林修竹良辰美景无边无垠 4.玷污玷污稀罕郑重秉性手绢华侨 眷恋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漂泊他乡葬身异国颇负盛名唐诗宋词不甚在意风欺雪压眷恋祖国不厌其烦老干虬枝 二、词语过关(会读)。 供ɡònɡ耕织提供ɡōnɡ银钲zhēnɡ玉磬qìnɡ水满陂bēi浸寒漪yī 明晃晃huǎnɡ摇晃huànɡ燕yān园燕yàn子旖yǐ旎nǐ撩liáo乱 低头折zhé节折shē本折zhē腾蚌壳ké地壳qiào 郑zhènɡ重 三、古诗句过关。(默写古诗和注释) 1.《四十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 2.稚子弄冰【宋】杨万里 2.村晚【宋】雷震 4.游子吟【唐】孟郊 四、课文内容(抄到语文书上)。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表现了乡村儿童天真可爱,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2.《稚子弄冰》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孩子们们取冰时的欣喜,穿丝时的小心,敲冰时的得意已经冰碎时的失落都一一呈现,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3.《村晚》展示了一幅牧童骑牛晚归的画面,生动地表现出牧童的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 4.《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园中的景物,讲述了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平静、自由的乐园,表达了“我”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对童年园中生活的深深怀念。 5.《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的一篇散文,作者以“月”为线索,回忆了在故乡的童年生活,抒发了离乡后的思念之情。 6.《梅花魂》一文的作者陈慧瑛回忆了童年的经历,表现了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深情。题目的“梅花魂”的“魂”,不仅是梅花不畏冰雪,凌寒怒放的精神,也是外祖父漂泊海外,坚守爱国之情的体现,更是中国人坚毅不屈的民族

新同步九年级科学浙教版第二册第三章第3节 身体的防卫(重点要点)

第3节身体的防卫 对微生物的抵抗 1.人体抵抗病原体的结构和方法 人体有许多保护自己免受病患的结构和方法,这些构造和方法可分为以下两类:一是防止________侵入体内;二是抵抗已侵入体内的病原体。 2.人体的三道防线 例1(湖州中考)皮肤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这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 A.第一道防线B.第二道防线 C.特异性免疫D.人工免疫 免疫 1.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传染性的和非传染性的)、维持机体平衡和稳定的能力。 2.非特异性免疫 (1)特点:对多种病原体产生免疫防御作用,具有________。 (2)类型:皮肤、吞噬细胞、呼吸道纤毛、溶菌酶、胃液等。 (3)人体的第一道、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特异性免疫

(1)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具有________,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________(B淋巴细胞、抗体)和________(T淋巴细胞)。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点 4.抗原和抗体 (1)抗原是指能和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包括来自体外的________、________、移植器官、花粉等以及来自体内的癌细胞等。 (2)抗体是指抗原入侵机体后,刺激B淋巴细胞,使B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的特殊________,通常称作______________。抗体能与特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消除。 例2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相关内容,正确的是() 特殊的防病措施 1.自然免疫 通过感染,在机体里产生抗体,对病原体能产生抵抗作用,是一种自然的抵御能力。如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 2.人工免疫 (1)为了防止传染病的流行,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验,发现了一种通过给人体接种疫苗,使人体获得免疫能力的方法,叫做________。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拼一拼,写词语。 jīròu pífūdào suìbái hóu géng zhòng júzi hèsè肌肉皮肤稻穗白喉耕种橘子褐色huòshìw?n jiùchén diàn diàn l?n dài l?n duòmáo dùn 祸事挽救沉甸甸懒怠懒惰矛盾 cítáng suìyuàn wéi qún duōsuōk?o équán tu? 祠堂遂愿围裙哆嗦烤鹅蜷腿 quán suōdòng jiāng hu?yàn li?ng sāi tōng hóng hu?ng 蜷缩冻僵火焰两腮通红明晃晃 qīn qi chàyìgào jiè 亲戚诧异告诫 二、常见词语 德高望重冷嘲热讽悉心照料熊熊燃烧兴高采烈喜出望外不屑一顾蹑手蹑脚不辞辛苦尽力而为以礼相待言而无信出其不意干瘪 无声无息 三、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刻舟求剑:比喻拘泥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 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守株待兔:比喻希图不努力而成功的侥幸心理。现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把事情办糟。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囫囵吞枣: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词语盘点 1、读读写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 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 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 天涯、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 新疆、陷入、热乎乎、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襟飘带舞、浑黄一体 2、读读记记:古朴、典雅、矗立、戎装、 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妖娆、 机械、开凿、巍峨、媒体、狰狞、逞凶、 撕扯、效率、贯通、下马威、精神饱满、 美轮美奂、银装素裹、严阵以待、始料不及、杯水车薪、废寝忘食 3、词语积累:赏心悦目、栩栩如生、浩浩荡荡、 不计其数、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丰富多彩、高大挺秀、七零八落、 不翼而飞、劈头盖脸、夜以继日 二、形近字组词 吟(低吟)疆(新疆)狰(狰狞)涯(天涯) 戎(戎装)效(效果)拨(拨转)媒(媒体)

冷(冰冷)僵(僵硬)挣(挣扎)崖(山崖) 戒(戒备)郊(郊外)拔(拔牙)谋(计谋) 娆(妖娆)遐(遐想)蹄(马蹄)晰(清晰) 浇(浇水)暇(闲暇)啼(啼叫)淅(淅沥) 三、近义词 盼望(渴望)沉思(深思)巍峨(高大) 狰狞(凶恶)惊叹(惊讶)表白(表明) 控制(掌握)融化(溶化)热闹(喧闹) 高昂(昂扬)提供(供应)迅速(敏捷) 飞驰(飞奔)天涯(天际)舒服(舒坦) 实验(试验)威胁(要挟)高傲(骄傲) 确实(确凿)矗立(耸立)欢腾(欢跃) 庆祝(祝贺)勾勒(勾画)乐趣(情趣) 疾驰(飞驰)繁华(繁荣)凝望(凝视) 清晰(清楚)沉思(凝思)洒脱(潇洒) 软弱(柔弱、脆弱)响亮(洪亮)关键(关节)分辨(争论)精神饱满(精神焕发)精彩(出色) 四、反义词 舒服(难受)洒脱(拘束)冷清(热闹) 大方(拘束)复杂(简单)坚硬(柔软)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生物与环境》 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一) 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要相同。 3.研究“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实验中,如果推测“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那么, 实验中让种子有水的这组就叫实验组,另一组(得不到水的)就是对照组。(说一说:研究“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实验计划。) 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二) 4.在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中,我研究的是“种子发芽与的关系。” 5.绿豆种子发芽必需条件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说一说:研究“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实验计划。) 6.绿豆芽生长需要的条件有:水分、温度、空气、阳光、土壤。 7.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第四课:蚯蚓的选择 8.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 9.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 10.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11.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 生物叫做消费者。 1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3.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第六课:做一个生态瓶 14.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 可分的整体,我们把它们看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15.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第七课:改变生态瓶 16.减少生态瓶里的水,会减小动植物的生存空间。 17.改变生态瓶中其中一种生物,会影响其他生物。 18.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但生态瓶里的植物不是越多 越好。第八课:维护生态平衡 19.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了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20.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动植物遭到灭绝或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1.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不乱砍乱伐、不过度捕杀、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建立自然保护区。 22.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生存 下来。 本单元重点实验的实验计划(要求会说,而且尽可能地说完整): 1、 实验计划 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等。 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水的有无。 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 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 具体过程:在两个烧杯中垫上纸巾,分别放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给其中的一个烧杯适时适量地浇水,作为实验组;另一个烧杯不浇水,保持干燥,作为对照组,将两个烧杯放在同一个地方,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情况。 2、 实验计划 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土壤吗? 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土壤。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水等。 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土壤的有无。 实验的方法:在一个容器里加土,并用勺子弄平,在另一个容器里加纸巾,分别放上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适时适量地往两个容器内洒等量的水,并将两个容器放在同一个地方,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情况。 3、 实验计划 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吗? 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

2019-2020学年度科学九年级下册第3章 人的健康第 3 节 身体的防卫浙教版练习题八十一

2019-2020学年度科学九年级下册第3章人的健康第3 节身体的防卫浙教版 练习题八十一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属于人工被动免疫的是( ) A、为预防甲肝,全校同学注射甲肝疫苗 B、小明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 C、小华被狗咬伤,医生给他注射了抗狂犬病血清 D、进入人体的致病细菌被白细胞吞噬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传染病和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引起传染病的传染源就是病原体 B、吞噬细胞等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抗体是在淋巴细胞刺激下由抗原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D、疫苗能杀死病原体,所以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传染病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结核病,接种的卡介苗和产生的免疫种类分别是:( ) A、抗原、特异性免疫 B、抗体、特异性免疫 C、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D、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能够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袭.接种的水痘疫苗和所属的免疫类型分别是( ) A、抗体、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病 C、抗体、非特异免疫 D、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以预防小儿麻痹症,这种免疫属于( ) ①特异性免疫②非特异性免疫③自然免疫④人工免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免疫类型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是( ) A、体液的杀菌作用 B、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C、皮肤的屏障作用 D、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科学家在研究结核病时,利用小白鼠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乙组小白鼠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 乙组中强毒结核菌在传染病中属于______。 该实验中强毒结核菌的营养方式是______。 该实验说明______。 【答案】:无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知识点点拨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 1、本学期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 2、搜集资料的途径有:看报刊、采访、上网、参观有关展览。 3、搜集资料常用的方法有:做摘抄笔记、拍照片、编辑剪报、制作资料卡片。 1、我们爱你啊,中国 1、《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全诗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 2、全诗分为三部分,开头歌颂祖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第二部分从从五个方面赞美了祖国,即(山河无比壮丽,物产闻名世界,民族风物迷人,文化古老灿烂,民族精神伟大)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学了课文,我想用这些成语来赞美祖国:地大物博、气壮山河、山清水秀、锦绣中华、万里河山。 2、郑成功 1、《郑成功》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2、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林则徐戚继光郑和 当代民族英雄:鲁迅钱学森邓稼先许海峰邓小平 3、郑成功是中国明清之际军事家、民族英雄。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 4、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 从祖国内地来到台湾的,有不少爱国的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办起了学校。他还规定高山族子弟读书可以免除徭役。这样一来,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融洽了。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两件实事是:发展生产,兴办教育。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句话在全文中起总结全文、深化中心作用。 5、载歌载舞:载:又、且。负隅顽抗:负,依仗;隅,角落。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爱。 2、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悲伤》。 3、中外爱国音乐家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聂耳。 4、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5、课后第4题:a、埃斯内尔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为的是让肖邦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b、“弥留之际”指病重快要死的时候,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强烈的爱国情感。 6、悲愤欲绝:欲,将要。绝,气息中止,死亡。与世长辞:辞,告别。 4、古诗两首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惊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 1古诗三首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南宋文学家。其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著有《石湖集》《吴船录》《吴郡志》等。 诗主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以朴实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乡村农人耘田绩麻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闹的劳动场面,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译文】 白天在田间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庄男男女女都在忙着干各自的事情。 小孩子还不懂得种田织布之事,但也在桑树荫下学着大人种瓜。【注解】 ①昼(zhòu):白天 ②耘(yún)田:在田间锄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⑤解:理解,懂得。

⑥供(gòng):从事。 ⑦傍:靠近。 ⑧阴:树荫。 【鉴赏】 ①这首诗描写农村初夏时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诗的前两句用昼和夜对比,生动地描绘了乡村里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②诗的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一个“学”字让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扬之情。 荷香芬芳,伴你成长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诗主题: 《稚子弄冰》从小孩幼稚贪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做戏”的场景,表现了儿童调皮、可爱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译文】

五年级上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词汇 1.father(对应词)mother grandfather(对应词)grandmother sister(对 应词)brother uncle(对应词)aunt daughter(对应词)son tall(反义词) short big(反义词)small fat(反义词)thin long(反义词)short black(反义词)white have(单三)has go(单三)goes like(单三)likes do(单三)does I(宾格)me he(宾格)him we(宾格)us too(同音词)to/two have(现 在分词)having work(名词)worker farm(名词)farmer child(复数)children family(复数)families parent 指父母一方parents指父母双方 2.职业 teacher doctor nurse worker bus driver farmer 3.动词短语 go for a walk 去散步 plant flowers种花 water flowers浇花 go shopping 去购物 read books 读书 work on the computer在电脑上工作 have fun玩的 开心 watch a film看电影 watch TV看电视 watch the animal看动物 fly kites放风筝live in住在…… look at 看 listen to 听 二、句型 1.Li Ming’s family. 李明的家人。人名后+’s 表示所有格意思是……的 2.I don’t have brothers or sister. 我没有兄弟和姐妹。 {and用于肯定句 or用于疑问句和否定句} 3.My parents have one child. They have two children. My mother has a sister. 4.Look at Jing and me.I have short hair,but Jing has long hair. but意 为“但是”表转折 5.She has white hair,too. too用于肯定句中,表示也,前面有逗号隔开 5.What colour……用来询问颜色 How old……用来询问年龄 6.问外貌 What do they look like? 他们长什么样子? 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她/他长什么样子? 7.问职业 What do they do ? 他们是干什么的? What does he/she do? 他/她是干什么的? 8.问交通方式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你怎么去学校? How does he/she go to work? 他/她怎么去上班? 9.问爱好 What do they like to do? 他们喜欢干什么? What does he/she like to do? 他/她喜欢干什么? What does your family like to do? 你的家人喜欢干什么? 10.My sister likes to sit and cry.

第3章第3节《身体的防卫》导学案(第1课时)

身体的防卫(一) 学习目标 1、认识免疫现象。 2、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了解抗原和抗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2、难点:区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抗原和抗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课前准备 1. .如图中一只蚊子在吸食了甲的血液后,又叮咬乙,若甲的血液中含有丝虫病的幼虫—— 微丝蚴,乙被蚊子叮咬后患上了丝虫病,请回答: (1)甲是传染源;乙在患病前是易感人 群,微丝蚴是传播途径。 (2)针对丝虫病,要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 搞好环境卫生,并及时防蚊灭 蚊。 拓展与提高 1. 据调查,患有流感的人在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 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而周围抵抗能力不强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可能引起流行感冒。据此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流行性感冒病原体是流感病毒,传染源是患有流感的人,传播途径是空中飞沫,易感染群是周围抵抗能力不强的人。 (2)患者症状轻微时,一般可不用药物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痊愈,这是因为人体具有免疫能力。患者痊愈后,一般不会再感染同样的流感病毒,是因为体内已存在这种病毒的抗体。 (3)在教室中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是通风透气,消毒。 新课预习 一、对微生物的抵抗 1. 对微生物的抵抗:一是防止病原体侵入体内;二是抵抗已侵入体 内的病原体。 2. 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是防止病原体侵入人体,皮肤、呼吸道、口腔、胃 等保护屏障能抵挡和杀死与人接触的大多数病菌;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对突破屏障侵入人体的微生物进行吞食和消化;第三道防线是对吞噬细胞不能吞噬的

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复习资料(2014.09.24晚20.57)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 (1)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小数和的简便运算.如:2.5X3表示3个2 .5的和是多少. (2)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为整数,再按照猫画虎整数乘法算出乘积,最后看小数中有几 位,点上小数点.(注意:小数点末尾有0要把0去掉.) (3)小数倍:一个整数的小数倍,可以化成一个小数的整数倍.如:3X2.5表示3的2 .5倍,可 以化成2.5X3表示2.5的3倍是多少. 2小数乘小数 (1)意义:就是求一个小数的几分之几.如1.5X0.7表示1.5的十分之七是多少. (2)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 位,点上小数点.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以小于1的数时,积要比原来的数小. 3积的近似数 方法: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先明确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再看保留的小数位数下一位数字,如果大于或者等于5,身前进一并舍去后面的小数;如果小于5,就直接舍去后面的小数. 4小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如乘法交换律AXB=BXA;乘法结合律(AXB)XC=AX(BXC);乘法分配律AX(B+C)=ZXB+AXC 5常见题型 (1)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按照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小数加法算式可以与小数乘法算 式互换灵活运用.如:1.2+1.2+1.2=1.2X3. (2)数小数位.给一个小数乘法算式,数出积的小数位.如:3.6X2.4的积有几位小数. (3)小数乘法的计算.分为小数乘整数和小数乘小数两类.计算方法一样,先按整数乘法算 出积,再点小数点. (4)保留小数位.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乘法积的几位小数.如:2.35X4.56(保留两位小 数). (5)运算定律的应用.给一个算式计算过程,判断运用了什么定律。如:1.2X3=3X1.2运用 小数什么定律(乘法交换律)或者运用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如 2 .3X1.8+2.3X8.2进行简便计算.__(运用了乘法分配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题考试要点: 1.小数乘法应先按照( 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 小数点),点小数点时,看( 两 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 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一个数(0除外)乘以大于1的数时,积要比原来的数( 大). 一个数(0除外)乘以小于1的数时, 积要比原来的数( 小). 3小数乘法积的近似数应按( "四舍五入法")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4整数乘法的( 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50.4+0.4+0.4改用乘法算式表示是(0.4X3) 63.57X3+7X3.57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0.25X(8.6X8)可以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7 2.5X(7X4)=7X(2.5X4),这是根据乘法结合律. 85个2.4的和,乘法算式是(2.4X5 ),36的2.8倍是( 36X2.8) . 90.37X0.05的积有(四)位小数.

五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复习提纲 1、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还是浮的。 2、大小相同的物体,越(重)越容易(沉),越(轻)越容易(浮);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小)越容易(沉),体积越(大)越容易(浮)。 3、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 4、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5、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6、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7、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8、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当物体静止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9、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0、马铃薯在浓盐水、浓糖水等液体里都能浮起来。因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上浮。 1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有关。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水重,下沉;比相同体积的水轻,上浮。 12、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液体重,下沉;比相同体积的液体轻,上浮。 13、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14、测量液体轻重的仪器叫作(比重计)。 问答题: 1、把橡皮和萝卜切成大小不同的块,做在水中的沉浮试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课本P3) 答: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大小,沉浮状况不会改变。 2、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有什么规律?(课本P4) 答: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大小,沉浮状况不会改变。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课本P6) 答: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4、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5、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课本P7) 答:能。把物体做成实心的物体,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把物体做成空心形状、船形或盒形,物体在水中是浮的。 6、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改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是什么原因呢?(课本P7) 答:是橡皮泥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和受到的浮力大小发生了变化。 7、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这如何解释呢?(课本P8) 答:铁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排开的水量就小,它受到的浮力就小。造成大轮船后浸入水中的体积大,排开的水量就大,它受到的浮力就大。所以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载货物。 8、我们用什么方法保持船的平稳?(课本P9) 答:①在小船底部粘上一些橡皮泥;②将小船的底部做成斜锥体;③可以在小船的四周加上船沿,心量使小船的四周重量相等;④可以通过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来保持船的平稳。

五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五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1、主要单词和短语: dg ex晨练,做早操 eat breakfast 吃早饭 have English class 上英语课 eat dinner 吃晚饭 pla进行体育活动 eat lunch 吃午饭 climb mountains 爬山 gg 购物,买东西 plaano 弹钢琴 visit grandparents 看望(外)祖父母 go hiking 去远足 二、主要句子: When do you eat dinner? 你什么时候吃晚饭? I eat dinner at 7:00vening. 我晚上七点吃晚饭。 When do you get up? 你什么时候起床? I usually get up at 12:00 a我通常在中午12点起床。 What do you dweekend? 你在周末干什么? Usually I watch TV and gg. 我通常看电视和购物。

I vgrandparents. 有时候我去看望我的外祖父母。 Ilay football. 我经常踢足球。 I go hiking. 有时候我去远足。 三、重要知识点 同义词: eat breakfast-have breakfast , eat lunch-have lunch, eat dinner-have dinner pla-dusually- 复数形式:policeman-pollicewoman-policew 现在分词:tell-telling 第三人称单数:say-says 同义句:What do you do ? ---What are you? 你是干什么的? 表示频度的副词:always 总是,一直;usually 通常,常常;often 经常;有时候 以复数形式出现的词组:visit grandpala 介词后跟表示时间的词语时,表示在某年、某月、某个季节,某个时候(在上午,在下午,在晚上)用in;表示在某一天,在星期几用on,在具体的几点几分用at. too 和either的用法区别:too和either都是“也”的意思,但too用于肯定句,either用于否定句。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1]

其中只是改变原图形位置的变换是、。 一、图形的平移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和。 2、平移的三要素:原图形的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平移的方向一般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两种。 平移的距离:一般为几个单位长度(也即几个方格)。 3、平移是整个图形的移动,图形的每个关键点都需要按要求移动。 4、图形平移的步骤:(1)确定原图形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2)找出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根据题目要求将各个点依次平移。 (4)顺次连接平移后的各点,标明各点名称。 二、轴对称 1、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的图形能够重合,就说这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图形的。 2、轴对称图形一定有对称轴,而且至少有条对称轴,常见的例如:、、、 、线段、角;有两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有三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 正方形有条对称轴;五角星和正五边形有条对称轴;正六变形有条对称轴。 三、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1)对称轴两边的图形一定完全相同 (2)对应点也关于对称轴对称 (3)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4)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轴对称图形的画法:(1)根据题意确定已知图形以及对称轴位置 (2)找出已知图形的关键点 (3)一次过每个点作垂直于对称轴的虚线(根据性质3) (4)在对称轴另一侧确定各对应点位置(根据性质4) (5)标明各点对应名称,顺次连接各对应点得到轴对称图形。 四、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沿某条直线对折之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叠,这条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五、轴对称和成轴对称 六、图形旋转的特点 1、旋转前后图形形状和大小都不变。 2、每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角的度数都等于旋转角度。 3、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也相等。 七、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可以在已知图形上也可以在已知图形外。 2、旋转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

浙教2011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3章 人的健康 第3节 身体的防卫》_8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模式下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设计 ——身体的防卫(第二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一)前期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或者说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区分三道防线要抓住关键,有许多概念会出现,但不要挖掘太多、拓展太多。所以第二课时的圣体的防卫,仍然需要复习人体的三道防线。并且在复习过程中,也让学生理解接种疫苗的免疫学原理,是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本节设计以预防天花科学史为线索,说明人工免疫的2种方式的概念。让学生从免疫学原理去解释接种牛痘苗起到对天花免疫的作用,总结出注射病原体可以产生人工免疫。从而站在卫生免疫部门的角度,在制定计划时可以推行计划免疫,从国家层面有规划的进行传染病免疫。然后以天花疫苗改良的问题,引出另一种人工免疫的方式——注射含抗体的血清。 随后用女子被狗咬伤,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依然患病死亡的例子,基于这样问题进行班级性的探讨,引起学生思考。然后小组合作,用免疫学的内容去解释专家对于女士死亡的分析。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中对比总结2中人工免疫的区别。 通过自学阅读理解人体免疫功能,随后让学生完成判断人体免疫系统是否对列举的5项物质作出反应,学习并且检验学生的自学成果。然后邀请5名同学上台展示他们的判断并且说明人体免疫的功能,再由其他学生去评价学生的判断,做到共同学习。 对于列举物质中人体免疫系统不做反应的2项,再人体免疫系统失调时,人体会作出反应。面对无害的物质,比如天花、蛋白质,有些人会出现过敏反应;面对自身正常细胞,有的人会出现自身免疫病;有的人体面对病原体毫无办法,这是免疫缺陷病。需要重点介绍过敏和艾滋病。过敏反应介绍反应机理和预防措施。在介绍艾滋病时,先通过认识艾滋病的作用机理去判断艾滋病病人的死亡原因。然后通过传播途径去列举预防艾滋病的措施。最后用小A同学因为携带艾滋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易错点汇总 图形的变换包括:、、。其中只是改变原图形位置的变换是、。 一、图形的平移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和。 2、平移的三要素:原图形的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平移的方向一般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两种。 平移的距离:一般为几个单位长度(也即几个方格)。 3、平移是整个图形的移动,图形的每个关键点都需要按要求移动。 4、图形平移的步骤:(1)确定原图形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2)找出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根据题目要求将各个点依次平移。 (4)顺次连接平移后的各点,标明各点名称。 二、轴对称 1、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的图形能够重合,就说这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图形的。 2、轴对称图形一定有对称轴,而且至少有条对称轴,常见的例如:、、、、线段、角;有两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有三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 正方形有条对称轴;五角星和正五边形有条对称轴;正六变形有条对称轴。 三、轴对称图形的画法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1)对称轴两边的图形一定完全相同 (2)对应点也关于对称轴对称 (3)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4)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2、轴对称图形的画法:(1)根据题意确定已知图形以及对称轴位置 (2)找出已知图形的关键点 (3)一次过每个点作垂直于对称轴的虚线(根据性质3) (4)在对称轴另一侧确定各对应点位置(根据性质4) (5)标明各点对应名称,顺次连接各对应点得到轴对称图形。 四、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沿某条直线对折之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叠,这条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 六、图形旋转的特点 1、旋转前后图形形状和大小都不变。 2、每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角的度数都等于旋转角度。 3、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也相等。 七、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可以在已知图形上也可以在已知图形外。 2、旋转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 3、旋转角度:常见的有45°、90°180°等。 八、旋转图形的画法 1、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2、找去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依次将各关键点与旋转中心连接(用虚线) 4、将各连线按要求旋转一定角度后,确定各虚线的长度,标出对应点。 5、将个对应点连接并标出名称。 五、轴对称和成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成轴对称 区别 只有一个图形有两个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只有一条对称轴 联系1.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2.都有对称轴. 3.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扩大再生产,它的牢固存在,严重地阻碍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成为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①在丝织业中心的苏州和杭州,机户雇佣机工。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他们之间形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生产者成为资本家 ②在棉纺织业中心的松江,包买商雇佣居民生产暑袜。这些包买商直接支配生产,就实质而言,属于商业资本控制生产,商人成为资本家 ③广东罗定的冶铁和佛山铁器制造业也出现雇佣关系 :a、清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继续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提供了基础,特别是手工业分工更细,促进了区域分工和专业城镇的发展 b、清初统治者放宽了对手工业的限制 :手工工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分工更细;雇工数量更多;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 (机户雇佣机工、店主雇佣居民),这种雇佣关系的实质就是 其一是农民 。其 (资本少)

4、行会制度对手工业、商业竞争的限制 5、货币制度的落后与混乱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6、根本原因:明清社会生产力虽已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提供了历史前提,但还不 足以瓦解封建的自然经济和腐朽的封建制度 1、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中国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 地位影响 2、发展缓慢,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始终处于 萌芽状态,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使中国逐步落后于 世界发展 3、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在经济上的体现,为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完整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一、主要内容 1、《草原》一课记叙了(老舍)先生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内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描写了(草原秀美)的景色,又写了(远迎宾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的四个场景。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表达(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2、《丝绸之路》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3、《白杨》一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将(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交融在一起,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是(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建设者化身。赞扬了一代又一代(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记叙了西部建设者在(环境极其艰恶劣)的情况下,用(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歌颂了西部建设者(富有智慧和力量)、(勇于吃苦奉献)的精神。 二、重点句子 《草原》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这句话中,作者用上了比喻的手法,把小丘的线条比作一幅中国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句话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景色的美丽。 3、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像一阵风”写出了草原人民来的快,表现出草原人民迎接远客的急切心情,“像一条彩虹”表现出草原人民的热情。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蒙汉人民情深似海,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里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表现了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这句话在全文的结尾,起点明中心、总结全文的作用。 5、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作者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地刻画了戈壁上的白杨树。 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这段话介绍了白杨的外在特点1、高大挺秀2、适用性强3、生命力强。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也是以物喻人的连接点。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这是一个设问句。表白,解释说明。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就是说人。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