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机理

合集下载

二氧化硅气凝胶阻燃机理

二氧化硅气凝胶阻燃机理

二氧化硅气凝胶阻燃机理
阻燃材料在减少火灾发生和火灾蔓延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二氧化硅气凝胶作为一种常用的阻燃材料,其阻燃机理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人类视角出发,以生动的叙述方式,描述二氧化硅气凝胶的阻燃机理。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二氧化硅气凝胶。

它是由二氧化硅分子组成的一种多孔材料,通常呈现出高度吸附性和低密度的特点。

在火灾中,二氧化硅气凝胶可以发挥出其卓越的阻燃性能。

当火源接触到二氧化硅气凝胶时,首先会发生物理吸附作用。

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多孔结构能够吸附住燃烧产物中的气体和液体,同时将其迅速转化为固体相,从而减少了燃烧产物的释放。

二氧化硅气凝胶还能够通过促进燃烧过程中的负氧离子反应来实现阻燃。

当火焰接触到二氧化硅气凝胶时,二氧化硅分子中的负氧离子会与火焰中的燃烧产物发生反应,从而抑制燃烧过程。

这种反应可以迅速降低火焰温度,并减少有害气体的生成。

二氧化硅气凝胶还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

其多孔结构能够阻断热传导的路径,减少热量的传递速度。

这样,当火焰接触到二氧化硅气凝胶时,火焰温度不会迅速升高,从而延缓了火势的蔓延。

总结起来,二氧化硅气凝胶的阻燃机理主要包括物理吸附作用、负
氧离子反应和隔热性能。

通过这些机制的协同作用,二氧化硅气凝胶能够有效地减少火灾发生和火势蔓延的风险。

通过本文的叙述,我们从人类的视角出发,生动地描述了二氧化硅气凝胶的阻燃机理。

这种表达方式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二氧化硅气凝胶的阻燃性能。

同时,文章的结构合理、段落明晰,使用了丰富多样的词汇,增强了阅读的流畅性和吸引力。

十溴二苯乙烷阻燃机理

十溴二苯乙烷阻燃机理

十溴二苯乙烷阻燃机理十溴二苯乙烷(Decabromodiphenyl ethane,DBDPE)是一种常见的溴系阻燃剂,广泛应用于各种聚合物材料中,如塑料、橡胶、涂料等。

它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能有效提高材料的燃烧性能,延长其自熄时间,降低燃烧速率,减少烟雾和有毒气体的释放。

十溴二苯乙烷的阻燃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由基捕获:在高温下,聚合物材料中的氢原子容易脱离,形成自由基。

这些自由基具有很高的活性,能够与氧气反应生成火焰。

十溴二苯乙烷具有很强的自由基捕获能力,能够与自由基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稳定的化合物,从而抑制火焰的蔓延。

2. 隔离作用:十溴二苯乙烷在聚合物材料中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分散性,能够均匀地分布在材料中。

当材料受到热源的作用时,十溴二苯乙烷能够迅速迁移到材料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这层保护膜能够阻止热量和氧气向材料内部传递,从而延缓材料的燃烧过程。

3. 隔热作用:十溴二苯乙烷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能够在高温下保持固态。

当材料受到热源的作用时,十溴二苯乙烷能够迅速熔化,形成一层隔热层。

这层隔热层能够有效地阻止热量向材料内部传递,降低材料的燃烧速率。

4. 气体稀释作用:十溴二苯乙烷在受热分解过程中,能够释放出大量的惰性气体,如溴化氢、溴气等。

这些惰性气体能够稀释材料周围的氧气浓度,降低火焰的燃烧速率。

同时,这些惰性气体还能够吸收大量的热量,降低火焰的温度,从而抑制火焰的蔓延。

5. 炭层形成作用:在十溴二苯乙烷的阻燃过程中,聚合物材料表面的炭层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炭层能够有效地阻止热量和氧气向材料内部传递,降低材料的燃烧速率。

同时,炭层还能够吸收大量的热量,降低火焰的温度,从而抑制火焰的蔓延。

十溴二苯乙烷能够促进炭层的形成,提高炭层的质量和厚度,从而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

6. 协同作用:在实际的阻燃过程中,十溴二苯乙烷往往与其他阻燃剂一起使用,以发挥协同效应。

这些阻燃剂之间可以相互促进,提高阻燃效果。

塑料的阻燃机理

塑料的阻燃机理

聚合物阻燃技术:实用阻燃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接枝和交联改性在聚合物分子链中引入阻燃元素,如卤素、Si、B和硫等,或者使聚合物交联,可以提供聚合物的阻燃性能。

2)阻燃涂层将一些不燃的无机物作为外层,如陶瓷涂层,金属涂层或者SiC 涂层等。

或者在聚合物的加工过程中加入Si、B、SiC、某些硼酸盐和低熔点玻璃等物质,可以在高聚物燃烧时形成一层无机涂层而阻燃。

3)添加阻燃剂这是主要的阻燃技术。

阻燃效应:1)吸热效应:使聚合物材料的温度上升发生困难。

o硼砂具有10个分子的结晶水,由于释放出结晶水要夺取141.8kJ/mol热量,因其吸热而使材料的温度上升受到了抑制,从而产生阻燃效果。

o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的阻燃作用也是因其受热脱水产生吸热效应的缘故,其中氢氧化铝吸热量为470cal/g;氢氧化镁吸热量为320cal/g。

o一些热塑性聚合物裂解时常产生的熔滴,因能离开燃烧区带走反应热,也能发挥一定的阻燃效果。

如PA6和PA66树脂。

2)覆盖效应:在较高温度下生成稳定的覆盖层,或分解生成泡沫状物质,覆盖于聚合物材料的表面,使燃烧产生的热量难以传入材料内部,使热分解产生的可燃性气体难于逸出,并对材料起隔绝空气的作用,从而抑制材料裂解,起到阻燃的效果。

o磷酸酯类化合物和防火发泡涂料等按此效应发挥作用。

3)稀释效应:受热分解时能够产生大量的不燃性气体,使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被稀释而达不到可燃的浓度范围,从而阻止聚合物材料的燃烧。

o磷酸胺、氯化胺、碳酸胺等加热时就能产生这种不燃性气体。

4)转移效应:改变聚合物材料热分解的模式,从而抑制可燃性气体的产生。

o利用酸或碱使纤维素产生脱水反应而分解成为炭和水,因为不产生可燃性气体,也就不能着火燃烧。

氯化胺、磷酸胺、磷酸酯等能分解产生这类物质,催化材料稠环炭化,达到阻燃目的。

5)抑制效应(捕捉自由基):聚合物的燃烧主要是自由基链式反应,有些物质能捕捉燃烧反应的活性中间体HO·、H·、O·、HOO·等,抑制自由基链式反应,使燃烧速度降低直至火焰熄灭。

含铂硅橡胶的阻燃机理

含铂硅橡胶的阻燃机理

含铂硅橡胶的阻燃机理
含铂硅橡胶是一种具有阻燃性能的橡胶材料。

其阻燃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铂络合物的作用:含铂硅橡胶中添加了铂络合物作为阻燃剂,铂络合物在高温下可以分解产生氧化铂,氧化铂能吸收和抑制燃烧反应中产生的自由基,从而熄灭火焰。

此外,氧化铂还能吸收热量,降低材料的温度,进一步抑制燃烧反应。

2. 硅氧链的作用:含铂硅橡胶中的硅氧链结构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能够抵御高温下的氧化反应,从而阻止火焰的蔓延。

3. 化学惰性:含铂硅橡胶通常具有较低的化学活性,因此在燃烧过程中很难与氧气反应,减少了火焰的能量来源,从而降低了燃烧速度。

4. 炭层的形成:含铂硅橡胶在燃烧过程中会生成炭层,该炭层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难燃性,能够隔离氧气和热量的进一步传导,阻止火焰的蔓延。

综上所述,含铂硅橡胶的阻燃机理主要包括铂络合物的氧化铂作用、硅氧链的热稳定性、化学惰性和炭层的形成。

这些机理的共同作用使得含铂硅橡胶具有较高的阻燃性能。

阻燃有机玻璃机理

阻燃有机玻璃机理

阻燃有机玻璃机理
阻燃有机玻璃是一种常见的阻燃性能材料,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和透明度,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航空、汽车等领域。

其阻燃机理主要涉及物理和化学两个方面。

一、物理阻燃机理
物理阻燃机理主要是通过物理方式来阻止火焰的扩散。

首先,在阻燃有机玻璃中加入了一些阻燃剂,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这些阻燃剂具有很高的吸热能力,在高温下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使材料的温度升高变慢。

其次,阻燃有机玻璃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能够抵御高温的熔融和燃烧,从而防止火焰的扩散。

此外,阻燃玻璃的厚度也能够影响其防火性能,较厚的有机玻璃表面可能会出现一层炭化层,这层炭化层能够很好地隔绝空气和热量的接触,从而保护内部的有机物质不被燃烧。

化学阻燃机理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来消除或阻止火源的形成。

阻燃有机玻璃中的阻燃剂在高温下会分解,产生各种气体,如CO2、H2O、磷酸酯等,这些气体与火源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非燃性气体,从而防止火源的形成和蔓延。

此外,阻燃有机玻璃还可能含有一些具有反应性的无机物质,如硅酸铝、钾钙硅酸盐等,这些无机物在高温下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一些非燃性物质,从而防止火焰的蔓延。

总之,阻燃有机玻璃的阻燃机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物理和化学两个方面。

阻燃有机玻璃通过加入阻燃剂和具有反应性无机物质等方式,从物理和化学两个方面来防止火源的形成和蔓延,提高其防火性能。

阻燃机理吸热效应名词解释

阻燃机理吸热效应名词解释

阻燃机理吸热效应名词解释
阻燃机理是指一种材料或化合物抑制、延缓或阻止火焰传播的机制。

阻燃材料
在遇到火源时能够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减缓火势蔓延,并减少火灾的破坏性。

阻燃机理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吸热效应。

首先,阻燃材料可以在遇到高温时释放水分。

当材料受热时,内部的水分会蒸
发并释放出大量的水蒸气。

水蒸气需要消耗热量来转化为气态,从而吸收大量的热量,减缓了燃烧过程。

其次,阻燃材料可以通过形成惰性层来防止火焰蔓延。

这些材料含有化学物质,当受到火源加热时,这些化学物质会分解并释放出惰性气体。

惰性气体会包围燃烧区域,阻碍氧气进入并限制火势扩散,从而有效地阻止火焰蔓延。

此外,阻燃材料还可以通过形成炭化层来防止火势蔓延。

当材料受热时,表面
的有机物会分解并产生碳化物。

碳化物形成了一层密实的炭化层,能够隔绝氧气和热量,并且在高温下保持稳定性,从而减缓火势的发展。

总而言之,阻燃机理的吸热效应是通过释放水分、形成惰性层和炭化层来减缓
火势蔓延的过程。

这些机理使阻燃材料能够有效地抵御火焰传播,起到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作用。

阻燃机理及技术方案

阻燃机理及技术方案

阻燃机理及技术方案阻燃机理及技术方案阻燃是指通过各种手段,使物质在空气中不易燃烧或不易被燃烧,从而发挥保护作用的一种技术。

阻燃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材料和产品的生产中,如建筑材料、电子设备、家居用品、汽车等。

本文将介绍阻燃的机理以及阻燃技术方案。

一、阻燃机理材料起火时,原因通常有三种:热源、可燃物和氧气。

防火的方法常常是采用消除这三个因素中的一个或几个。

阻燃是在保证材料性能的前提下,通过化学和物理手段,使材料本身不易被燃烧,或者在火灾中释放出一些特殊的物质,将火势扩散的速度和范围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降低火灾造成的伤害。

阻燃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亚细胞阻燃机理亚细胞阻燃机理是阻燃材料释放一些物质,通过在火灾中形成卟啉亚胺等活性化合物来抑制火灾发展。

亚细胞阻燃是将一些不可燃物或难燃物添加到可燃材料中,生成亚细胞阻燃剂,使可燃材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和自由基经亚细胞作用转化为不易燃烧的物质,从而防止燃烧过程进行。

2. 化学阻燃机理化学阻燃机理是指在可燃材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化学阻燃剂,防止可燃物质在火灾中燃烧爆炸。

化学阻燃剂可分为无机化学阻燃剂和有机化学阻燃剂两类。

无机化学阻燃剂主要是氧化铝、三聚磷酸盐、硅酸铝钾等。

有机化学阻燃剂可以分类为卤素阻燃剂、氮磷阻燃剂等。

3. 物理阻燃机理物理阻燃机理是指通过改变可燃材料的物理状态,使材料不易燃烧。

其中的方法主要包括涂层表面阻燃、增强阻燃木材、降低导热阻燃等。

在材料燃烧发生时,物理阻燃增加了燃烧的过程,消耗了燃料的热能,减缓了燃烧的速度。

4. 高分子链断裂阻燃机理高分子链断裂阻燃机理是指通过防止燃烧产生的脱氢反应和氧化反应,降低高分子的热稳定性,从而实现阻燃的效果。

高分子材料的链断裂、链极化和链酸化等反应机制是链机理阻燃。

阻燃剂的作用是改变高分子材料分子结构和热分解性质,实现阻燃目的。

二、阻燃技术方案根据防火效果和材料特点,阻燃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涂层表面阻燃这种阻燃技术是利用阻燃剂在涂层表面上的作用,使之达到防火效果。

石墨烯 阻燃机理

石墨烯 阻燃机理

石墨烯阻燃机理
石墨烯(Graphene)在阻燃领域的应用主要基于其出色的导电、导热性质以及高比表面积。

阻燃机理涉及到石墨烯在高温条件下对材料燃烧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机理:
* 热导性:石墨烯的出色热导性质使其能够有效地传导热量。

在燃烧过程中,石墨烯可以帮助分散热量,阻止火焰传播。

这有助于防止材料的过热,减缓火势。

* 导电性:石墨烯的高导电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静电积聚,减少因静电引起的火花,从而减小着火风险。

* 形成屏障:石墨烯的单层结构可以形成一种有效的屏障,阻止气体和液体的扩散。

这有助于防止气体燃烧,减缓火势。

* 反应性:石墨烯在高温下可能参与一些化学反应,产生阻燃效应。

例如,它可以在燃烧过程中吸收自由基,降低火焰温度,从而减缓火势。

需要注意的是,石墨烯阻燃的具体机理可能取决于其在特定应用中的形式和配方,以及与其他阻燃剂的相互作用。

此外,石墨烯阻燃材料的设计和应用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成本、可持续性以及实际阻燃效果。

科学家和工程师正在不断研究和开发更有效的石墨烯阻燃技术。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料阻燃综述之三:阻燃剂的分类及其阻燃机理
阻燃剂是一种能阻止有机物燃烧、减低燃烧速度或提高着火点的一种物质.用以提高材料抗燃性,即阻止材料被引燃及抑制火焰传播的助剂。

阻燃剂主要用于阻燃合成和天然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橡胶,纤维,木材,纸张,涂料等,但主要是塑料)。

阻燃剂分为反应型与添加型。

目前常用的阻燃剂产品均为添加型阻燃剂,其分类是按阻燃剂自身的化学组成来进行。

一.分类及机理
1.卤系阻燃剂
卤系阻燃剂也称含卤素阻燃剂,顾名思义卤系阻燃剂均含有卤族元素,主要是氯和溴。

卤系阻燃剂有着良好的阻燃效果,但其生产过程污染大,燃烧时发烟量大、有毒,产生腐蚀性气体,且使阻燃基材的抗紫外线稳定性下降,现基本属于禁止使用的淘汰产品。

含氯阻燃剂的代表是氯化石蜡,品种有42型、52型氯化石蜡,还有少量的70型氯化石蜡,其产量占我国阻燃剂总产量的69%。

含溴阻燃剂的代表是十溴二苯
醚 (DBDPO),还有六溴醚、八溴醚、聚2,6-二溴苯醚、四溴双酚A等。

卤系阻燃剂主要是通过气相阻燃发挥作用的。

气相阻燃是指在气相中进行的阻燃作用。

众所周知,材料热裂解时产生可与大气中的氧反应的物质,形成H2-O2系统,并可通过下述链支化反应使燃烧传播。

·H + O2→·OH+O·
·O + H2→·OH+H·
但主要的放热反应为:
·OH + CO→CO2+H·
为了减弱或终止燃烧,应阻止上述链支化反应。

卤素阻燃剂的阻燃效应,首先就是通过在气相中抑制链支化反应实现的。

如果卤素阻燃剂中不含氢,通常是先在受热时分解出卤原子;如果含有氢,则通常是先分解出卤化氢。

MX→M·+X·
MX→HX+M′·
上述两反应式中的M·或M′·表示阻燃分子释放出X或HX后的剩余部分。

另外,反应生成的卤原子可与可燃物反应,生成卤化氢。

RH+X·→HX+R·
真正影响链支化的阻燃剂是卤化氢,它能捕获高性能的H·及OH·,而生成活性较低的X·,致使燃烧减慢或终止。

H·+HX→H2+X·
·OH+HX→H2O+X·
卤系阻燃剂的气相阻燃作用包括化学的及物理的两方面,前述的气相中捕获自由基的的作用是属于化学方面的,而热分解产物的稀释降温作用和覆盖作用则是属于物理方面的。

另外,由于含氯阻燃剂结合能比溴化物大,与OH反应速度慢,所以氯系阻燃剂阻燃效果不如溴系阻燃剂好。

卤素阻燃剂的使用还受温度的限制,温度升高阻燃效率下降,在1200-1300℃范围内,溴具有氧化性,且能催化气相中链式反应。

Sb2O3归属无机阻燃剂,其单独使用无阻燃效果,但与卤系阻燃剂组成溴—锑复合体系阻燃时,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245℃-565℃)生成SbX3,能有效地捕捉材料燃烧反应时产生的自由基,明显地提高卤系阻燃剂的阻燃效果。

2.磷系阻燃剂
磷系阻燃剂主要分为磷酸酯系、聚合型有机磷系、红磷系。

磷酸酯系如磷酸三丁酯(TBP)、磷酸三辛酯(TOP)、磷酸三苯酯(TPP)等,可用作塑料增塑剂,也可用作阻燃剂,不仅使有机物具有阻燃性,而且具有增塑性。

但其挥发性大、耐热性低。

目前的大多数磷系阻燃剂系在凝聚相挥发阻燃功效,其中包括抑制火焰,溶流耗热,含磷酸形成的表面屏障,酸催化成炭,炭层的隔热隔氧等。

但也有很多磷系阻燃剂同时在凝聚相及气相阻燃。

凝聚相阻燃模式包括成炭作用模式,涂层阻燃模式,凝聚相抑制自由基作用模式,基于填料表面效应的凝聚相作用模式。

气相阻燃模式包括化学作用模式,物理作用模式。

聚磷酸铵分为两种。

一:线形,晶体表面不平,分解温度低,水溶性较大,仅适用于涂料纸张织物等。

二:交联型,P-O-P交联表面规则,起始分解温度300摄氏度,水溶性小,适用于塑料橡胶纤维等高聚物。

聚磷酸铵分解时释放出氨和水,并生成磷酸。

红磷在400—500°C解聚形成白磷,后者再在水汽催在下被氧化为黏性的磷的含氧酸。

而这类酸既可覆盖于被阻燃材料的表面,又可在材料表面加速脱水炭化,形成的液膜和炭层则可将外部的氧,挥发性可燃物和热与内部的高聚物基质隔开而有助于燃
烧的中断。

红磷的阻燃效果稍优于聚磷酸铵,其阻燃作用分为气相机制和凝聚相机制,气相机制是说红磷燃烧时的火焰中含有氧化磷,能戏剧性地降低火焰的强度,凝聚相机制则表明红磷的加入使聚乙烯的热稳定性大大提高。

3.无机阻燃剂
无机阻燃剂主要指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是一种无毒、清洁型阻燃剂,当其填充量大于30%时,有明显的阻燃消烟作用。

他们的阻燃机理包括对高聚物的稀释,蓄热,导热,降温,表面效应等多方面作用。

它们的特点在于高填充量,当需要增加有机物硬度时它是优点,当要求有机物韧性时它就是缺点。

AL(OH)3、Mg(OH)2当前公认的具有阻燃、抑烟、填充三大功能于一身的阻燃剂,它具有无毒、无腐蚀、稳定性好、不挥发、高温下不产生有毒的气体的优点,且价格低廉,来源广泛,但作为阻燃剂,它也有填充量大,力学性能下降、加工性变差的缺点。

硅常用的硅酸盐有两种,一是喷雾干燥硅酸盐(IPS),另一是膨胀型硅酸盐(IPG),硅酸盐的阻燃作用除了来自稀释效应和脱水效应外,另一个则是它的膨胀效应。

膨胀后构成一连续的隔热隔氧屏障。

当硅酸盐在700°C加热时,形成白色的以硅酸盐为基的炭层,此炭层降低试样的燃烧速度和火焰的传播温度,并使火焰离开凝聚相。

如果高聚物中硅酸盐用量少时,硅酸盐四周被较多的高聚物包围效果不佳,一般添加量都在50%左右。

4.氮系阻燃剂及膨胀型阻燃剂
膨胀型阻燃剂主要是通过凝聚相阻燃发挥作用的。

凝聚相阻燃是指在凝聚相中延缓或中断燃烧的阻燃机理,重要的是成炭机理,下述几种情况的阻燃均属于凝聚相阻燃:①阻燃剂在固定相中延缓或阻止材料的热分解,减少或中断可燃物的来源;②阻燃材料燃烧时在其表面生成多孔炭层,此层隔热,隔氧,又可阻止可燃气进入气相,膨胀型阻燃剂即按此机理阻燃;③含大量无机填料的阻燃材料,填料既能稀释被阻燃的可燃材料,且热容较大,既可蓄热又可导电,因而被阻燃材料不易达到热分解温度;④阻燃剂受热分解吸热,阻止被阻燃材料温度升高。

膨胀型阻燃剂以磷氮为主要活性组分,不含卤素,含有这类阻燃剂的高聚物在受热时表面能生成一层均匀的炭质泡沫层,此层隔热,隔氧。

抑烟,并能防止熔滴,膨胀型阻燃体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1、酸源(脱水机)2、碳源(成炭剂)3、气源(氮源,发泡剂)。

实验表明阻燃剂必须与高聚物想匹配这种匹配性包括其热行为,受热条件下形成的物种及其它。

膨胀型阻燃剂的用量低于一定值时对材料的阻燃性基本上没贡献,用量超过一定值时阻燃性才会急剧提高。

前面说的聚磷酸铵就是膨胀性阻燃剂的一种。

还有一类就是三聚氰胺及其盐。

三聚
氰胺在250-450摄氏度时分解,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放出含NH3,N2及CN-的有毒烟雾,并形成多种缩聚物,三聚氰胺有助于高聚物成炭,并影响高聚物的熔化行为。

5.硼酸盐
硼酸盐的阻燃一是能形成玻璃态无机膨胀涂层,二是能促进成炭,三是能阻止挥发性可燃气的逸出,四是能在高温下脱水,具有吸热发泡及冲稀可燃物的功效。

作为重要阻燃剂和抑烟剂的硼酸锌系水合物,当其与卤系阻燃剂合用时,可同时在气相及凝聚相发挥作用。

6.阻燃剂的抑烟性能
有抑烟性能的主要是钼及其化合物,六价的钼的氧化态和配位数易于改变,这使得他们有可能作为阻燃剂及抑烟剂,且在固相起作用。

抑烟作用可能是通过lewis酸机理促进碳层的生成和减少烟量,钼在PVC中能以lewis酸机理催化PVC脱HCl形成反式多烯,使之不能环化生成芳香族环状结构,这正是烟的主要成份。

另外当硬质PVC 中加入2%的三氧化钼时,燃烧后保留在试料的炭量增加了一倍以上。

八钼酸蜜胺是由钼酸铵和三聚氰胺反应制得的,因此两者的性能互相补充,在起到抑烟作用的同时还具有一些膨胀型阻燃剂的一些性能,对高聚物的熔滴也也很好的抑制作用。

八钼酸蜜胺有两个失重过程:354--395℃,395--476℃,最后形成高达50%的耐热残余物,是发挥阻燃和抑烟的主要成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