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月面在电场作用下的传热特性
高等传热学知识点总结2024

引言概述:在高等传热学中,掌握各种传热方式以及其基本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分析五个大点,其中包括传热方式的分类、传热边界条件、传热传导、传热对流以及传热辐射。
每个大点都将进一步分解为五到九个小点,详细阐述相关知识。
通过本文的学习和理解,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高等传热学的知识点。
正文内容:一、传热方式的分类1.传热方式的基本分类2.对流传热与传导传热的区别3.辐射传热的特点及其应用4.相变传热的机理及其实例5.传热方式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二、传热边界条件1.传热边界条件的定义及分类2.壁面传热通量的计算方法3.壁面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4.壁面传热条件的实验测定方法5.边界条件的选择与优化三、传热传导1.传热传导的基本原理2.导热系数的计算方法3.等效导热系数的定义及其应用4.传热传导方程的推导和求解方法5.传热传导的数值模拟方法及其应用四、传热对流1.对流传热的基本原理2.传热换热系数的计算方法3.流体流动与传热的耦合关系4.对流传热的实验测定方法5.传热对流的同非稳态传热问题五、传热辐射1.辐射传热的基本原理2.黑体辐射的特性和计算方法3.辐射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4.辐射系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方法5.传热辐射的应用案例和工程实例总结:通过对高等传热学知识点的总结,我们深入了解了传热方式的分类、传热边界条件、传热传导、传热对流以及传热辐射等重要知识点。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热现象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同时,对于热传导与辐射换热和传热对流以及其边界条件的掌握,有助于我们解决工程中的传热问题,优化设计和提高热能利用效率。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应不断巩固和拓展这些知识,以更好地应对传热学的挑战,并为实际工程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
不同管径毛细管的毛细蒸发特性实验

不同管径毛细管的毛细蒸发特性实验李鸿如;陈岩;程旭;杜文静;衣宝葵;辛公明【摘要】以无水乙醇为工质,采用3种不同管径的圆形毛细管进行毛细蒸发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毛细管毛细蒸发过程中,蒸发界面移动后会延展形成一层液膜,这层液膜可以大幅提高液体蒸发速率.这是因为液膜蒸发引起的温度变化会通过Marangoni 效应转化为表面张力差,使液膜在蒸发的同时得到不断补充,形成高效的蒸发-补充机制.随管径增大,液膜厚度增加,蒸发稳定性变好,速率变化幅度减小.工质整体蒸发速率随管径变大呈递减趋势.【期刊名称】《化工学报》【年(卷),期】2018(069)0z1【总页数】5页(P43-47)【关键词】相变;毛细蒸发;毛细管;界面;液膜;微尺度【作者】李鸿如;陈岩;程旭;杜文静;衣宝葵;辛公明【作者单位】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061;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061;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061;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061;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101;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124毛细蒸发是发生在微小空间内的汽液相变,其广泛存在于生活及工业领域,如石油、化工、能源等[1-3]。
电子系统冷却的热管技术[4]、微泵系统[5]、多孔介质中的蒸发[6]与流动和蒸发耦合[7]等,都是毛细蒸发的具体应用。
根据蒸发机制的不同,毛细蒸发薄液膜可以分为3个子区域[8]:不发生蒸发的平衡区、蒸发效率最高的过渡区和蒸发效率较低的固有弯月面区,过渡区的蒸发效率对整个毛细蒸发特性具有很大影响[9-10]。
基于脱离压力概念发展起来的薄膜蒸发传热模型被视为这一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11-14],为验证这一理论的正确性,Dasgupta等[15]、Cook等[16]、Wayner[17]采用光学测量方法对过渡区的延展弯液面的轮廓进行实测,实验结果与理论保持良好的一致性。
传热学中的传热特性和传热方式

传热学中的传热特性和传热方式传热学是力学、物理学、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主要研究物质内部的能量转移和传递。
在传热学中,传热特性和传热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下面将详细介绍它们的含义和应用。
一、传热特性传热特性是指物质进行传热时的基本特点,包括传热介质的导热性、传热面积、传热速度和传热温差等。
在传热学中,我们常用传热特性来描述和分析物质内部能量转移的过程和规律。
1.导热性导热性是介质传递热量的性质和能力,是介质传递热量的关键特性之一。
导热性的大小与介质的热传导能力相关,通常用导热系数来表示,导热系数越大,介质传递热量的能力越强。
在不同介质中,导热系数存在差异,例如金属的导热系数很大,热传导能力强;空气的导热系数较小,热传导能力较弱。
导热性是介质进行传热的基础,它的大小对于物质内部能量转移的过程和速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2.传热面积传热面积是指热量传递的面积,通常用传热面积来表示。
传热面积的大小对物质内部能量转移的速率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传热面积越大,热量的传递速率就越快,传热效率也就越高。
3.传热速度传热速度是指热量传递的速率,通常用传热速度来描述。
传热速度的大小对于传热特性的分析和计算至关重要。
在物质内部能量转移的过程中,传热速度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决定了物质内部能量的转移速率。
4.传热温差传热温差是介质传递热量的一个关键参数,它是指传热介质的两个温度之差。
传热温差的大小对于介质内部能量转移的速率和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传热温差越大,热量的传递速率就越快,传热效率也就越高。
二、传热方式传热方式是指介质内部能量转移的方式和方法,它通常根据传递介质的性质和传递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
1.导热传递导热传递是通过介质内部分子热振动产生的热传导现象进行能量转移的。
导热传递是介质内传递热量的一个基本方式,它的传递速率与介质的导热系数和传热温差有关。
在导热传递的过程中,介质内部的分子不断地进行热振动和能量传递,最终整个介质内部的热量被传递出去。
《传热学》第五版名词解释总结(沈阳建筑大学09级考试重点)

u 0, v 0, u f (r )径向分速度为零 x
2)层流紊流判别 Re=2300,Re 中的 u 为断面平均流速,定性尺寸为管径 3)管内流体平均温度:管断面流体平均温度;全管长流体平均温度(常热 流: (t1+t2)/2,t (t ' t ' ' ) / 2 常壁温:
传热学概念总结 ————————————第一章———————————————— 1)热量传递的动力:温差 2)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传递方式:导热,热对流,热辐射 3)导热:单纯的导热发生在密实的固体中 4)对流换热:导热+热对流 5)辐射换热:概念:物体间靠热辐射进行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辐射换热; 特点:伴随能量形式的转换(内能-电磁波能-内能) ,不需 要直接接触, 不需要介质, 只要大于 0k 就会不停的发射电 磁波能进行能量传递(温度高的大) 。 6)温度场:是指某一时刻空间所有各点的温度的总称 7)等温面:同一时刻,温度场中所有温度相同的点连接所构成的面 等温线: 不同的等温线与同一平面相交, 则在此平面上构成一簇曲线称 (注:不会相交不会中断) 8)温度梯度:自等温面上一点到另一个等温面,以该点的法线温度变化率 最大。以该点的法线方向为方向,数值也正好等于这个最 大温度变化率的矢量称为温度梯度 gradt(正方向朝着温度 增加的方向) 9)热流密度: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传递的热量称为热流密度 10)热流矢量:等温面上某点,已通过该点最大的热流密度的方向为方向, 数值上也正好等于沿该方向热流密度的矢量称为热流密度 矢量(正方向高温指向低温)
4
3)
边界层:当具有粘性且能润湿壁面的流体流过壁面时粘滞力将制动 流体运动形成边界层
1.5MW风力发电机传热特性分析

0 引 言
随着 全球能 源 问 题和 环 境 问题 的 日益 突 出 , 开发 利用 清洁 能源 、 再生 资 源 成 为 世界 各 国 研 可
18区域模 型 进 行 求 解 , 出 电机 内 流体 场 和 温 / 得
度场的分布 , 并对 电机在径向的温升分布和转子
a d tmp rtr — s it b to a a eo ti e y fnt ou t o n e e au er e d sr u in lw ban d b ie v l memeh d i i r i
.
Ke r s W id p we e eao ; nt ou t o h a r n fr c aa trsis y wo d n o rg n rtr f i v l me meh d; e tta se h rce tc ; i e i
爆'机 龟
(P sN R FL Tc A I ) 第 善 期 E L 1 — o E R cN 4 薯 ) x o0 P 0 E c IM H E 7
15 W 风 力发 电机 传 热 特 性 分 析 .M
葛 云 中 于 兴 林 ,
1中 国人 民解放 军 92 5部 队 , 61 广西柳 州 (4 66 55 1 )
An l ss o a a s e a a t r si s o . W i d Po r Ge e a o a y i n He tTr n f r Ch r c e itc f1 5 M W n we n r t r
Ge Y n h n a d Y n ln u z o g n u gi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trsis h h e - i n in ovn d l i sa ls e . T e f i o c aa trsis ceitc ,t e t re d me so a sl ig mo e s e tbih d l h u d f w h r ce tc l l i
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专题18电场的力学性质含解析

专题18 电场的力学性质【专题导航】目录热点题型一 库仑定律的理解及其相关平衡问题 (1)库仑定律与电荷守恒定律的结合问题 ...................................................... 2 三个孤立共线点电荷平衡问题 ............................................................ 3 库仑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 ................................................................ 4 热点题型二 电场强度的理解与计算 . (5)点电荷电场中场强的计算 ................................................................ 6 补偿法求电场强度 ...................................................................... 7 等效法求电场强度 ...................................................................... 9 微元法求电场强度 ...................................................................... 9 热点题型三 电场线的理解和应用 .. (10)等量异(同)种电荷电场线的分布 ......................................................... 11 电场线中带电粒子的运动分析 ........................................................... 12 根据粒子运动情况判断电场线分布 ....................................................... 13 【题型演练】 . (14)【题型归纳】热点题型一 库仑定律的理解及其相关平衡问题 1.对库仑定律的理解 (1)F =kq 1q 2r 2,r 指两点电荷间的距离.对可视为点电荷的两个均匀带电球,r 为两球的球心间距. (2)当两个电荷间的距离r →0时,电荷不能视为点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不能认为趋于无限大. 2.“三个自由点电荷平衡”的问题(1)平衡的条件:每个点电荷受到另外两个点电荷的合力为零,或每个点电荷处于另外两个点电荷产生的合电场强度为零的位置. (2)3.求解涉及库仑力的平衡问题的解题思路涉及库仑力的平衡问题与纯力学平衡问题分析方法一样,受力分析是基础,应用平衡条件是关键,都可以通过解析法、图示法或两种方法相结合解决问题,但要注意库仑力的大小随着电荷间距变化的特点.具体步骤如下:库仑定律与电荷守恒定律的结合问题【例1】.三个相同的金属小球1、2、3分别置于绝缘支架上,各球之间的距离远大于小球的直径.球1的电荷量为q ,球2的电荷量为nq ,球3不带电且离球1和球2很远,此时球1、2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为F .现使球3先与球2接触,再与球1接触,然后将球3移至远处,此时1、2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仍为F ,方向不变.由此可知( )A .n =3B .n =4C .n =5D .n =6 【答案】D.【解析】由于各球之间距离远大于小球的直径,小球带电时可视为点电荷.由库仑定律F =kQ 1Q 2r 2知两点电荷间距离不变时,相互间静电力大小与两球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又由于三小球相同,则接触时平分总电荷量,故有q ×nq =nq 2×⎝⎛⎭⎪⎫q +nq 22,解得n =6,D 正确.【变式】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Q 和+5Q 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r 的两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 ,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r2,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 )A .5F 16B .F 5C .4F 5D .16F 5 【答案】D.【解析】两球相距r 时,根据库仑定律F =kQ ·5Q r 2,两球接触后,带电荷量均为2Q ,则F ′=k 2Q ·2Q⎝ ⎛⎭⎪⎫r 22,由以上两式可解得F ′=16F5,D 正确.三个孤立共线点电荷平衡问题 (1)条件:每个点电荷所受合力为零. (2)平衡规律“两同夹异”——正、负电荷相互间隔;“三点共线”——三个点电荷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两大夹小”——中间电荷的电荷量最小;“近小远大”——中间电荷靠近电荷量较小的电荷.【例2】(2019·浙江十校联盟测试)如图所示,a 、b 、c 为真空中三个带电小球,b 球带电荷量为+Q ,用绝 缘支架固定,a 、c 两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处于平衡状态时三小球球心等高,且a 、b 和b 、c 间距离相等, 悬挂a 小球的细线向左倾斜,悬挂c 小球的细线竖直,则( )A .a 、c 两小球带同种电荷B .a 、c 两小球带异种电荷C .a 小球带电荷量为-4QD .c 小球带电荷量为+4Q 【答案】 AC【解析】 已知b 球带正电,若c 球也带正电,为使悬挂c 球的细线竖直,则a 球应带负电,此时a 球受到b 、c 两球向右的库仑引力,故悬挂a 球的细线向右倾斜,与事实不符;若c 球带负电,为使悬挂c 球的细线竖直,则a 球也应带负电,此时若c 球给a 球的斥力大于b 球给a 球的引力,则悬挂a 球的细线向左倾斜,与事实相符,综上可知,a 、c 两球都带负电,A 正确,B 、D 错误.对c 球进行分析,由库仑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kQQ c r 2+k Q a Q c 2r2=0,解得Q a =-4Q ,C 正确. 【变式】.两个可自由移动的点电荷分别放在A 、B 两处,如图所示.A 处电荷带正电荷量Q 1,B 处电荷带负电荷量Q 2,且Q 2=4Q 1,另取一个可以自由移动的点电荷Q 3,放在AB 直线上,欲使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则( )A .Q 3为负电荷,且放于A 左方B .Q 3为负电荷,且放于B 右方C .Q 3为正电荷,且放于A 、B 之间D .Q 3为正电荷,且放于B 右方 【答案】A.【解析】因为每个电荷都受到其余两个电荷的库仑力作用,且已知Q 1和Q 2是异种电荷,对Q 3的作用力一为引力,一为斥力,所以Q 3要平衡就不能放在A 、B 之间.根据库仑定律知,由于B 处的电荷Q 2电荷量较大,Q 3应放在离Q 2较远而离Q 1较近的地方才有可能处于平衡,故应放在Q 1的左侧.要使Q 1和Q 2也处于平衡状态,Q 3必须带负电,故选项A 正确.库仑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例3】. (多选)(2019·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检测)如图所示,带电小球A 、B 的电荷分别为Q A 、Q B ,OA =OB ,都用长L 的丝线悬挂在O 点.静止时A 、B 相距为d .为使平衡时AB 间距离减为d 2,可采用的方法有( )A .将小球A 、B 的质量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 B .将小球B 的质量增加到原来的8倍C .将小球A 、B 的电荷量都减小到原来的一半D .将小球A 、B 的电荷量都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同时将小球B 的质量增加到原来的2倍 【答案】BD.【解析】如图所示,B 受重力、绳子的拉力及库仑力;将拉力及库仑力合成,其合力应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几何关系可知,m B g L =F d ,而库仑力F =kQ A Q B d 2;即m B g L =kQ A Q Bd 2d =k Q A Q B d 3,即m B gd 3=kQ A Q B L .要使d 变为d 2,可以使B 球质量增大到原来的8倍而保证上式成立,故A 错误,B 正确;或将小球A 、B 的电荷量都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同时小球B 的质量增加到原来的2倍,也可保证等式成立,故C 错误,D 正确.【变式】如图所示,在光滑定滑轮C 正下方与C 相距h 的A 处固定一电荷量为Q (Q >0)的点电荷,电荷量为q 的带正电小球B ,用绝缘细线拴着,细线跨过定滑轮,另一端用适当大小的力F 拉住,使B 处于静止状态,此时B 与A 点的距离为R ,B 和C 之间的细线与AB 垂直.若B 所受的重力为G ,缓慢拉动细线(始终保持B 平衡)直到B 接近定滑轮,静电力常量为k ,环境可视为真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F 逐渐增大B .F 逐渐减小C .B 受到的库仑力大小不变D .B 受到的库仑力逐渐增大 【答案】BC【解析】对B 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几何关系和三力平衡可得,G h =kQq R 3=F ′L (F 1=kQq R 2),F ′=LGh,且F =F ′,当L 逐渐减小时,F 逐渐减小,选项A 错误,B 正确;在B 缓慢移动过程中,设B 与A 点的距离为x ,在整个过程中,x 都满足G h =kQq x 3,对比G h =kQqR 3,得x =R ,即B 与点电荷间的距离不变,B 受到的库仑力大小不变,选项C 正确,D 错误.热点题型二 电场强度的理解与计算 1.电场强度的三个计算公式2.求解电场强度的非常规思维方法(1)等效法: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复杂的电场情景变换为简单的或熟悉的电场情景.例如:一个点电荷+q 与一个无限大薄金属板形成的电场,等效为两个异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如图甲、乙所示.(2)对称法:利用空间上对称分布的电荷形成的电场具有对称性的特点,使复杂电场的叠加计算问题大为简化.如图丙所示,均匀带电的34球壳在O 点产生的场强,等效为弧BC 产生的场强,弧BC 产生的场强方向,又等效为弧的中点M 在O 点产生的场强方向.(3)填补法:将有缺口的带电圆环补全为圆环,或将半球面补全为球面,从而化难为易、事半功倍. (4)微元法:将带电体分成许多元电荷,每个元电荷看成点电荷,先根据库仑定律求出每个元电荷的场强,再结合对称性和场强叠加原理求出合场强. 点电荷电场中场强的计算【例4】.(2018·高考北京卷)静电场可以用电场线和等势面形象描述.(1)请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和库仑定律推导出点电荷Q 的场强表达式;(2)点电荷的电场线和等势面分布如图所示,等势面S 1、S 2到点电荷的距离分别为r 1、r 2.我们知道,电场线的疏密反映了空间区域电场强度的大小.请计算S 1、S 2上单位面积通过的电场线条数之比N 1N 2. 【答案】见解析【解析】(1)在距Q 为r 的位置放一电荷量为q 的检验电荷. 根据库仑定律,检验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 =k Qq r2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E =F q得E =k Q r2.(2)穿过两等势面单位面积上的电场线条数之比N 1N 2=E 1E 2=r 22r 21. 【变式】如图所示,真空中xOy 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A 、B 、C 三点构成等边三角形,边长L =2.0 m .若将电荷量均为q =+2.0×10-6C 的两点电荷分别固定在A 、B 点,已知静电力常量k =9.0×109N·m 2/C 2,求:(1)两点电荷间的库仑力大小; (2)C 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答案】(1)9.0×10-3N (2)7.8×103N/C 方向沿y 轴正方向 【解析】(1)根据库仑定律,A 、B 两点处的点电荷间的库仑力大小为F =k q 2L2①代入数据得F =9.0×10-3N ②(2)A 、B 两点处的点电荷在C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相等,均为E 1=k q L2③A 、B 两点处的点电荷形成的电场在C 点的合场强大小为 E =2E 1cos 30°④由③④式并代入数据得E ≈7.8×103N/C 场强E 的方向沿y 轴正方向. 补偿法求电场强度【例5】.均匀带电的球壳在球外空间产生的电场等效于电荷集中于球心处产生的电场.如图所示,在半球面AB 上均匀分布正电荷,总电荷量为q ,球面半径为R ,CD 为通过半球面顶点与球心O 的轴线,在轴线上有M 、N 两点,OM =ON =2R .已知M 点的场强大小为E ,则N 点的场强大小为( )A .kq 2R 2-EB .kq 4R 2C .kq 4R 2-ED .kq4R 2+E 【答案】A.【解析】左半球面AB 上的正电荷产生的电场等效为带正电荷为2q 的整个球面的电场和带电荷-q 的右半球面的电场的合电场,则E =2kq (2R )2-E ′,E ′为带电荷-q 的右半球面在M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带电荷-q 的右半球面在M 点的场强大小与带正电荷为q 的左半球面AB 在N 点的场强大小相等,则E N =E ′=2kq (2R )2-E =kq2R2-E ,则A 正确. 对称法求电场强度【例6】.(2019·陕西渭南教学质量检测)如图所示,在x 轴上放置两正点电荷Q 1、Q 2,当空间存在沿y 轴负向的匀强电场时,y 轴上A 点的场强等于零,已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 ,两点电荷到A 的距离分别 为r 1、r 2,则在y 轴上与A 点对称的B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A .E B.12E C .2E D .4E【答案】C【解析】A 点场强为零,说明两点电荷在A 点的合场强与匀强电场的场强等大反向,即竖直向上,大小为E ,根据对称性,两点电荷在B 处产生的合场强竖直向下,大小为E ,所以B 点的场强大小为2E ,方向竖直向下,C 正确.【变式】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 的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 的电荷,在垂直于圆盘且过圆心c 的轴线上有a 、b 、d 三个点,a 和b 、b 和c 、c 和d 间的距离均为R ,在a 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 (q >0)的固定点电荷.已知b 点处的场强为零,则d 点处场强的大小为(k 为静电力常量)( )A .k 3q R 2B .k 10q 9R 2C .k Q +q R 2D .k 9Q +q 9R2【答案】B.【解析】由b 点处的合场强为零可得圆盘在b 点处的场强与点电荷q 在b 点处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圆盘在b 点处的场强大小为E b =k qR2,再根据圆盘场强的对称性和电场强度叠加即可得出d 点处的场强大小为E d =E b +kq (3R )2=k 10q9R2,B 正确. 等效法求电场强度【例7】.如图所示,xOy 平面是无穷大导体的表面,该导体充满z <0的空间,z >0的空间为真空.将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置于z 轴上z =h 处,则在xOy 平面上会产生感应电荷.空间任意一点处的电场皆是由点电荷q 和导体表面上的感应电荷共同激发的.已知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则在z 轴上z =h2处的场强大小为(k 为静电力常量) ( )A .k 4q h 2B .k 4q 9h 2C .k 32q 9h 2D .k 40q 9h 2【答案】D.【解析】点电荷q 和感应电荷所形成的电场在z >0的区域可等效成关于O 点对称的电偶极子形成的电场.所以z 轴上z =h 2处的场强E =k q ⎝ ⎛⎭⎪⎫h 22+k q ⎝ ⎛⎭⎪⎫32h 2=k 40q 9h2,选项D 正确.微元法求电场强度【例8】.一半径为R 的圆环上,均匀地带有电荷量为Q 的电荷,在垂直于圆环平面的对称轴上有一点P ,它与环心O 的距离OP =L .设静电力常量为k ,关于P 点的场强E ,下列四个表达式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一定的分析,判断正确的表达式是( ) A .kQR 2+L2B .kQL R 2+L 2C .kQR (R 2+L 2)3D .kQL(R 2+L 2)3【答案】D【解析】.设想将圆环等分为n 个小段,当n 相当大时,每一小段都可以看成点电荷,其所带电荷量为q =Q n①由点电荷场强公式可求得每一点电荷在P 处的场强E P =k Q nr 2=k Q n (R 2+L 2)②由对称性可知,各小段电环在P 处的场强垂直于轴向的分量E y 相互抵消,而轴向分量E x 之和即为带电环在P 处的场强E ,故E =nE x =n ·kQ n (L 2+R 2)·cos θ=kQL r (L 2+R 2)③ 而r =L 2+R 2④联立①②③④式,可得E =kQL(R 2+L 2)3,D 正确. 【变式】下列选项中的各14圆环大小相同,所带电荷量已在图中标出,且电荷均匀分布,各14圆环间彼此绝缘.坐标原点O 处电场强度最大的是( )【答案】B【解析】将圆环分割成微元,根据对称性和矢量性叠加,选项D 图中O 点的场强为零,选项C 图中等效为第二象限内电荷在O 点产生的电场,大小与选项A 中的相等,选项B 中正、负电荷在O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互相垂直,合场强是其中一个的2倍,也是选项A 、C 场强的2倍,因此选项B 正确.热点题型三 电场线的理解和应用 1.电场线的用途(1)判断电场力的方向——正电荷的受力方向和电场线在该点切线方向相同,负电荷的受力方向和电场线在该点切线方向相反.(2)判断电场强度的大小(定性)——电场线密处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疏处电场强度小,进而可判断电荷受力大小和加速度的大小.(3)判断电势的高低与电势降低的快慢——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渐降低,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4)判断等势面的疏密——电场线越密的地方,等差等势面越密集;电场线越疏的地方,等差等势面越稀疏.2.两种等量点电荷的电场等量异(同)种电荷电场线的分布【例9】.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有两个固定的等量异种点电荷+Q和-Q.直线MN是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O是两点电荷连线与直线MN的交点.a、b是两点电荷连线上关于O的对称点,c、d是直线MN上的两个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点的场强大于b点的场强;将一检验电荷沿MN由c移动到d,所受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B.a点的场强小于b点的场强;将一检验电荷沿MN由c移动到d,所受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C.a点的场强等于b点的场强;将一检验电荷沿MN由c移动到d,所受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D.a点的场强等于b点的场强;将一检验电荷沿MN由c移动到d,所受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答案】C【解析】.在两电荷的连线上,由场强的叠加原理可知,中点O场强最小,从O点到a点或b点,场强逐渐增大,由于a、b是两点电荷连线上关于O的对称点,场强相等,选项A、B错误;在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中点O的场强最大,由O点到c点或d点,场强逐渐减小,所以沿MN从c点到d点场强先增大后减小,因此检验电荷所受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所以C正确、D错误.【变式】如图所示,在x轴上关于O点对称的A、B两点有等量正点电荷(带电荷量均为Q),在y轴上C点有负点电荷(带电荷量为Q),且CO=OD=r,∠ADO=6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O点电场强度小于D点的电场强度B.若两个正点电荷的电荷量同时等量地缓慢增大,则O点电场强度也增大C.若两个正点电荷的电荷量同时等量地缓慢增大,则D点电场强度也增大D.若负点电荷的电荷量缓慢减小,则D点电场强度将增大【答案】CD【解析】两个正点电荷在D点产生的合场强与负点电荷在D点产生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场强为零,两个正点电荷在O点产生的场强为零,但负点电荷在O点产生的场强为E=k Qr2,若两个正点电荷的电荷量同时等量地缓慢增大,则O点电场强度不变,选项A、B错误;若两个正点电荷的电荷量同时等量地缓慢增大,则D点电场强度将增大,若负点电荷的电荷量缓慢减小,则D点电场强度将增大,所以选项C、D 正确.电场线中带电粒子的运动分析(1)“运动与力两线法”——画出“速度线”(运动轨迹在初始位置的切线)与“力线”(在初始位置电场线的切线方向),从二者的夹角情况来分析曲线运动的情况.(2)“三不知时要假设”——电荷的正负、场强的方向(或等势面电势的高低)、电荷运动的方向,是题意中相互制约的三个方面.若已知其中的任一个,可顺次向下分析判定各待求量;若三个都不知(三不知),则要用“假设法”分别讨论各种情况.【例10】.如图所示,P是固定的点电荷,虚线是以P为圆心的两个圆.带电粒子Q在P的电场中运动,运动轨迹与两圆在同一平面内,a、b、c为轨迹上的三个点.若Q仅受P的电场力作用,其在a、b、c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a、a b、a c,速度大小分别为v a、v b、v c,则( )A.a a>a b>a c,v a>v c>v b B.a a>a b>a c,v b>v c>v aC.a b>a c>a a,v b>v c>v a D.a b>a c>a a,v a>v c>v b【答案】D.【解析】由点电荷电场强度公式E=k qr2可知,离场源点电荷P越近,电场强度越大,Q受到的电场力越大,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越大,由此可知,a b>a c>a a,A、B选项错误;由力与运动的关系可知,Q受到的库仑力指向运动轨迹凹的一侧,因此Q与P带同种电荷,Q从c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动能减少,从b到a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动能增加,因此Q在b点的速度最小,由于c、b两点的电势差的绝对值小于a、b两点的电势差的绝对值,因此Q从c到b的过程中,动能的减少量小于从b到a的过程中动能的增加量,Q在c点的动能小于在a点的动能,即有v a>v c>v 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变式】(多选)如图所示,实线为不知方向的三条电场线,从电场中M点以相同速度飞出a、b两个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则( )A.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 B.a的速度将减小,b的速度将增大C.a的加速度将减小,b的加速度将增大 D.两个粒子的电势能都减少【答案】CD【解析】因为电场线方向未知,不能确定a、b的电性,所以选项A错误;由于电场力对a、b都做正功,所以a、b的速度都增大,电势能都减少,选项B错误、D正确;粒子的加速度大小取决于电场力的大小,a 向电场线稀疏的方向运动,b向电场线密集的方向运动,所以选项C正确.根据粒子运动情况判断电场线分布【例11】.一负电荷从电场中A点由静止释放,只受电场力作用,沿电场线运动到B点,它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A、B两点所在区域的电场线分布情况可能是下图中的( )【答案】C.【解析】由v-t图象可知负电荷在电场中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加速运动,故电场线应由B指向A且A到B 的方向场强变大,电场线变密,选项C正确.【题型演练】1.(2019·四川自贡诊断)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所带电荷量多少不同,相距一定的距离时,两个金属球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库仑力,如果将两个金属球相互接触一下后,再放到原来的位置,则两球的作用力变化情况是( )A.如果相互接触前两球的库仑力是引力,则相互接触后的库仑力仍是引力B.如果相互接触前两球的库仑力是引力,则相互接触后的库仑力为零C.如果相互接触前两球的库仑力是斥力,则相互接触后的库仑力仍是斥力D.如果相互接触前两球的库仑力是斥力,则相互接触后的库仑力是引力【答案】C【解析】如果相互接触前两球的库仑力是引力,且两球带不等量的异种电荷,则相互接触后的库仑力是斥力,A、B错误.如果相互接触前两球的库仑力是斥力,则两球带同种电荷,则相互接触后带等量的同种电荷,相互间的库仑力仍是斥力,C正确,D错误.2.如图所示,实线为等量异种点电荷周围的电场线,虚线为以一点电荷为中心的圆,M点是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若将一正试探点电荷从虚线上N点移动到M点,则电荷所受电场力( )A.大小不变B.方向不变C.逐渐减小D.逐渐增大【答案】D【解析】由电场线的分布情况可知,N点电场线比M点电场线疏,则N点电场强度比M点电场强度小,由电场力公式F =qE 可知正点电荷从虚线上N 点移动到M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逐渐增大,电场力方向与点所在的电场线的切线方向一致,所以一直在变化,故D 正确.3.(2018·高考全国卷Ⅰ)如图,三个固定的带电小球a 、b 和c ,相互间的距离分别为ab =5 cm ,bc =3 cm ,ca =4 cm.小球c 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行于a 、b 的连线.设小球a 、b 所带电荷量的比值的绝对值为k ,则( )A .a 、b 的电荷同号,k =169B .a 、b 的电荷异号,k =169C .a 、b 的电荷同号,k =6427D .a 、b 的电荷异号,k =6427【答案】D【解析】对小球c 所受库仑力分析,画出a 对c 的库仑力和b 对c 的库仑力,若a 对c 的库仑力为排斥力,a 、c 的电荷同号,则b 对c 的库仑力为吸引力,b 、c 电荷为异号,a 、b 的电荷为异号;若a 对c 的库仑力为引力,a 、c 的电荷异号,则b 对c 的库仑力为斥力,b 、c 电荷为同号,a 、b 的电荷为异号,所以a 、b 的电荷为异号.设ac 与ab 的夹角为θ,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和几何关系、库仑定律可得,F ac =k 0q a q cca 2,F bc =k 0q c q b bc 2,tan θ=34,tan θ=F bc F ac ,a 、b 电荷量的比值k =q a q b ,联立解得k =6427,选项D 正确. 4.(多选)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的水平桌面上有四个小球,带电荷量分别为-q 、Q 、-q 、Q .四个小球构成一个菱形,-q 、-q 的连线与-q 、Q 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α.若此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则正确的关系式可能是( )A .cos 3α=q 8Q B .cos 3α=q 2Q 2 C .sin 3α=Q 8q D .sin 3α=Q 2q2【答案】AC【解析】设菱形边长为a ,则两个Q 之间距离为2a sin α,则两个-q 之间距离为2a cos α.选取-q 作为研究对象,由库仑定律和平衡条件得2k Qq a 2cos α=kq 22a cos α2,解得cos 3α=q8Q,故A 正确,B 错误;选取Q 作为研究对象,由库仑定律和平衡条件得2k Qq a 2sin α=kQ 22a sin α2,解得sin 3α=Q8q,故C 正确,D 错误.5.(2019·福建莆田二检)如图所示,边长为a 的正方体的顶点A 处有一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其他7个顶点各有一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体心O 处有一个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静电力常量为k ,则O 点处的点电荷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 )A .8kQq 3a 2B .4kQq 3a 2C .86kQq 9a 2D .83kQq 9a 2【答案】A【解析】.根据库仑定律可得电场力F =kQq r 2,O 点到正方体顶点的距离r =32a ,则正方体任一顶点上的点电荷对O 点处的点电荷的库仑力大小均为F =kQq⎝ ⎛⎭⎪⎫32a 2=4kQq3a2;库仑力方向沿两电荷连线方向,正方体体对角线两端的两个电荷电性相同时,两个库仑力等大反向;正方体体对角线两端的两个电荷电性相反时,两个库仑力等大同向.根据矢量叠加定理可知,O 点处的点电荷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2F =8kQq3a2,A 选项正确.6.将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球a 、b 用绝缘细线相连,竖直悬挂于O 点,其中球a 带正电、电荷量为q ,球b 不带电,现加一电场强度方向平行竖直平面的匀强电场(没画出),使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且绷紧的绝缘细线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30°,如图所示,则所加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可能为( )A .mg 4qB .mg qC .mg 2qD .3mg 4q【答案】B.【解析】取小球a 、b 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则整体受重力2mg 、悬线拉力F T 和电场力F 作用处于平衡,此三力满足如图所示的三角形关系,由图知F 的最小值为2mg sin 30°=mg ,由F =qE 知A 、C 、D 错,B 对.7.如图所示,把A 、B 两个相同的导电小球分别用长为0.10 m 的绝缘细线悬挂于O A 和O B 两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A 球接触,棒移开后将悬点O B 移到O A 点固定.两球接触后分开,平衡时距离为0.12 m .已测得每个小球质量是8.0×10-4kg ,带电小球可视为点电荷,重力加速度g =10 m/s 2,静电力常量k =9.0×109N·m 2/C 2,则( )A .两球所带电荷量相等B .A 球所受的静电力为1.0×10-2N C .B 球所带的电荷量为46×10-8C D .A 、B 两球连线中点处的电场强度为0 【答案】ACD【解析】.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与A 球接触后A 球也带正电荷,两球接触后分开,B 球也带正电荷,且两球所带电荷量相等,A 正确;两球相互排斥,稳定后A 球受力情况如图所示sin θ=0.060.10=0.60θ=37°F 库=mg tan 37°=6.0×10-3 N ,B 项错误; F 库=k Q A Q Br2Q A =Q B =Q ,r =0.12 m联立上式得Q =46×10-8C ,故C 项正确;由等量同种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的特点可知,A 、B 两球连线中点处的场强为0,故D 项正确.8.如图所示PO 为光滑绝缘竖直墙壁、OQ 为光滑绝缘水平地面,地面上方有一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E ,带正。
连铸初始凝固区域传热研究进展

匀性 。控 制初 始 凝 固坯 壳 的形 成 , 键 在 于形 成 关
的国 内外 研究 现 状作 一 综 述 , 寻找 更 有 效 的控 为 制 方法 提供一 些线索 .
3发电厂动力部分_第三章真题试题汇编

发电厂动力部分自考真题汇编【(2011-1)—(2006-1)】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2011-1)3.已知黑体的辐射力E0=56700W/m2,则黑体的温度是( C )A.567K B.727KC.1000K D.1100K(2010-10)3.采用给水回热循环的凝汽发电厂中,若蒸汽初参数、终参数保持不变,当汽轮机作功量为恒定值时,有限增加给水回热级数,则循环中降低的参量是(A)A.循环吸热量B.汽轮机进汽量C.给水温度D.回热循环热效率4.通过平壁的一维稳定导热中,若导热温压不变,则热流密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B)A.壁厚δ↓、导热系数λ↑B.壁厚δ↑、导热系数λ↓C.壁厚δ不变、导热系数λ↑D.壁厚δ↓、导热系数λ不变(2010-1)4.火力发电厂的表面式换热器中,气态工质都是受迫运动掠过固体壁面的,其换热的主要方式是( A )A.对流换热B.辐射换热C.复合换热D.热传导(2009-10)3.由三层不同材质的材料紧密贴合而成的平壁结构,若保持平壁最外侧的温度t1、t4(t1>t4)不变,只增加中间一层材料的壁厚时,其中间层两侧的温度t2、t3(t2>t3)将( C )A.t2下降、t3下降B.t2下降、t3上升C.t2上升、t3下降D.t2上升、t3上升4.火力发电厂下列设备中属于储热式换热器的是( C )A.高压加热器B.过热器的喷水减温器C.回转式空气预热器D.冷油器(2009-1)3.任何流体的流动状态都可由雷诺准则数来判断,当管内流体为层流流动时,雷诺数( A )A.Re≤2200B.2200<Re<8800C.Re=8800D.Re≥104(2008-10)4.计算已知条件下的对流放热系数时,需要用到的准则数中属于物性参数的是( A )A. 努谢尔准则B. 雷诺准则C. 葛拉晓夫准则D. 普朗特准则5.利用冷热流体交替流过同一固体传热面所形成的通道,依靠构成传热面的物体的热容作用,实现冷热流体之间热交换的换热器,称为( B )A. 混合式换热器B. 储热式换热器C. 表面式换热器D. 微波式换热器(2008-1)4.在已知流体种类的情况下,在物性表中查出流体普朗特数主要依据是(B)A.压力B.温度C.流速D.管道直径(2007-10)4.物体的导热系数是物体温度和物性的函数,通常按物体导热系数大小排列的顺序为( D )A.气体、固体、液体B.固体、气体、液体C.液体、气体、固体D.固体、液体、气体5.物体的辐射和吸收在整个容积中进行的物质是( B )A.水B.空气C.炉墙D.钢管(2007-1)4.牛顿的对流换热公式q=α(t s-t ar)主要是用来求取(A)A.对流放热系数αB.流体平均温度t arC.对流换热热流密度q D.壁面温度t s5.冬天的雪,其辐射黑度是处于(B)A.黑体附近B.白体附近C.透热体附近D.任意两者之间(2006-10)3.下列火力发电厂设备中属于混合式换热器的是( D )?A.闭式循环水系统的冷水塔B.润滑油冷却器C.发电机的水冷却器D.发电机的氢气冷却器4.通过两平壁的一维稳定导热中,若热流密度相同,导热温压也相同,则( C )A.平壁的材料也相同B.导热系数也相同C.导热热阻也相同D.平壁厚度也相同(2006-1)4.电厂蒸汽管道外依次敷设三层保温层,若管道内表面温度和保温后外表面温度不变,将第二层保温层换成等厚、导热系数更小的材料时,第二保温层与外保温层接触面上的温度将( B ) A.上升 B.下降C.不变D.不确定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011-1)17.具有热辐射能力的物体包括(ABC E)A.0℃的铁B.-200℃的液态氧C.35℃的空气D.-273.16℃的固态氦E.20℃的水(2010-10)17.物体的辐射黑度只取决于物体本身的(AC)A.温度B.波长C.物理性质D.反射率E.比重(2010-1)16.按照换热的物理特点不同,物体间换热的基本方式有( ACD )A.热传导B.复合换热C.对流换热D.辐射换热E.储热换热(2008-10)17.在火力发电厂的设备中,属于表面式换热器的部件有(ACD )A. 锅炉过热器B. 除氧器C. 高压加热器D. 凝汽器E.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2007-10)17.下列火力发电厂设备中属于混合式换热器的有(AC )A.除氧器B.低压加热器C.过热蒸汽的喷水减温器D.再热器E.冷凝器(2006-1)16.热辐射与导热、对流换热相比,其不同..的特点是(AB )A.不需要任何形式的中间介质B.不仅有能量交换,而且还有能量形式的转化C.热辐射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D.辐射力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E.在相同温差下,白体的辐射换热量比其导热热量、对流换热量都要大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细蒸发弯月面在电场作用下的传热特性摘要:基于电场增强蒸发薄液膜的传热性能,本文将电场力对液膜的作用形式转化为气液界面间的压差,并据此针对正辛烷在施加电场的硅质管道中的流动特性和传热特性建立电场强化薄液膜区换热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结合薄液膜所受毛细力、范德华力以及电场力,运用数值计算分析方法得出电场强化薄液膜区域换热的结论。
结果表明,电场能延长蒸发薄液膜区域,极大增强蒸发薄液膜的传热能力。
关键词:强化换热、电场、薄液膜、蒸发、弯月面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vaporating capillarymeniscus under the electric fieldAbstract :Based on the electric field enhance the thin liquid film evaporatio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This paper forms the function of the electric field force of liquid membrane into a pressure differential between the gas-liquid interface.According to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ctane in the siliceous pipe which applies an electric field,building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heat transfer in the thin liquid film zone applying an electric field.This model combined with the thin liquid film by capillary forces, van der Waals forces and electric field ing numerical analysis method of the electric field to strengthen the conclusion of thin liquid film zone hea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ctric field can extend the thin liquid film evaporation area and greatly enhance the thin liquid film evaporation heat transfer ability.Key words: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electric field, thin liquid film, evaporation, meniscus毛细通道内蒸发弯月面上的蒸发传热过程是热管、微槽热管和回路热管等毛细驱动两相热传输装置的关键传热环节。
有效地利用这一区域的相变传热,对提高此类装置的热传输性能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实验和理论分析工作证实电场能够强化薄液膜区域换热。
电场强化换热是指在换热表面的流体中施加电场,利用电场、流场和温度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强化传热的效果[1]。
实验结果表明,电场对单相传热及有相变传热的强化效果显著[2-4]。
在薄液膜中,传热热阻主要来源于薄液膜本身液膜厚度,从而有液膜越薄,传热系数越高。
但以往的理论研究中,鉴于电场换热涉及到速度场、流场、和温度场常见的耦合作用,很难提出一个可以很好描述蒸发薄液膜蒸发的模型。
本文利用电场增强蒸发薄液膜的传热性能,将电场力对液膜的作用形式转化为气液界面间的压差,并据此提出电场强化薄液膜区换热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结合薄液膜所受毛细力、范德华力以及电场力,运用数值计算分析方法得出电场强化薄液膜区域换热的结论。
1弯月面薄膜区在电场作用下传热传质图3.1表示在电场作用下的薄液膜蒸发传热示意图,以气液固三相接触线即蒸发薄液膜与平衡薄液膜的交界处为y 轴,与流体流动方向平行选定为x 轴建立坐标系,坐标原点设定在延展弯月面中平衡薄液膜与蒸发薄液膜的交接点处。
为了得到电场力,我们首先要对电场进行求解。
由电水动力学可知电场是电势的梯度,即:φ-∇=E (2)对于一种电介质,其电势ϕ如下表示:20ϕ∇= (3)()y x ,ϕ为电势,边界条件为()()()x FH H x x Φ==,,00,ϕϕ。
本文取()1=Φx ,则求得电场力e p⎥⎥⎦⎤⎢⎢⎣⎡⎪⎭⎫ ⎝⎛∂∂+⎪⎪⎭⎫ ⎝⎛-=2118x p f e δεεπενν(4) 其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22y x E E E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v v f f E E εε=,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x E 是电场在x 轴方向的分量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x 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y E 是电场在y 轴方向的分量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y 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ε是介电常数,0γεε=,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是真空中的介电常数,12010852.8⨯=εF/m ,f ε,v ε分别是液体和气体中的介电常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f E ,v E 分别是在气液相中的场强,电场力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H V F /=。
2.理论模型2.1薄液膜区域文献[6-8]中对薄液膜区域的控制方程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由于液体中存在的分离压力和毛细力,导致了气液界面出现液相和气相的压力差,用拓展的Young –Laplace 方程[4]表示如下:l d c v p p p p ++= (1)式中v p 为蒸汽压力,l p 液体压力;c p 、d p 分别为毛细力和脱离压力。
本文利用电场增强蒸发薄液膜的传热性能,将电场力对液膜的作用形式转化为气液界面间的压差,并据此提出电场强化薄液膜区换热的数学模型。
由于考虑到薄液膜是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用拓展的Young –Laplace 方程必须加上一电场力项;则式(1)可以改写成如下形式:e l d c v p p p p p +++= (4)由于在微通道内,蒸汽压力梯度可以忽略,也即蒸汽压力不变。
基于以上简化,联立式(2)、(3)、(4)并对x 方向求导,可得(x)δ的控制方程:()0131135.12'4'1'''''''=+⎪⎪⎭⎫ ⎝⎛-∂∂+++-δδδσδδδδA x p dx dp e (5) 2.2薄液膜蒸发区域的热质传输模型基于本文选取的模型,以及微通道内薄液膜区域工质的流动特性,对模型进行合理的简化:1) 工质流体和蒸汽的热物性参数为常数;2) 蒸发薄液膜内液体的流动为稳态的、不可压的层流流动,液体流动的驱动力为脱离压力和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3) 蒸发薄液膜的传热为一维导热,忽略蒸发薄液膜内的对流换热;4) 蒸汽处于饱和状态,且其压力和温度保持不变;5) 在整个蒸发薄液膜区域,固液界面处的固壁温度保持不变;6) 不考虑液体工质极性的影响;7) 忽略热毛细力对蒸发薄液膜传热传质的影响。
由润滑理论和无滑移壁面理论可知,该模型的薄膜内工质的流动动量方程及边界条件为:221dy u d dx dp μ= (6) 0,;0,0====dydu y u y δ 对y 积分并整理得到在液膜中流体的速度分布 ⎪⎪⎭⎫ ⎝⎛-=y y dx dp u u δ2121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7)在x 处流体的质量流量()31031δδdxdp v pudx x -==Γ⎰ (8) 式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g /μν=为运动学粘度,根据质量守恒()⎰∞-=Γ0''dx m x (9) 由以上式子可得:⎰∞-=x dx m v dx dp ''313δ (10) 假设在壁面处没有边界滑移,在气-液界面没有剪切应力条件下,液体的压力梯度dxdp 1和质量流量()x m '有一定的联系。
在稳定状态下,在x 处的质量流量()x m ' 等于薄液膜净蒸发质量流率的积分,那么液体的压力梯度可以由式(10)表示。
将式(10)代入式(5)得: ()()''34'5.22'2''5.12''''33131m v A x p dx d e -=⎪⎭⎪⎬⎫⎪⎩⎪⎨⎧⎥⎥⎦⎤⎢⎢⎣⎡-∂∂++-+δδδδσδδδσδ (11) 关于界面上质量传输,Schrage [9]提出了一个关于界面质量传输的理论:界面上的净质量流量''m 是纯蒸发量''e m 和纯冷凝量''c m 之差。
当界面达到平衡时,蒸发速率等于冷凝速率[10]。
同时,Schrage 还指出公式(12)更合适对有较高的热流密度传热的界面进行热分。
()⎪⎪⎪⎭⎫ ⎝⎛-⎪⎪⎭⎫ ⎝⎛-=-212121''222lv v lv lv equ v T P T T P R M d d m π (12) ()()()()()⎥⎥⎥⎥⎦⎤⎢⎢⎢⎢⎣⎡++--=--M R T P P P T P T P T P T P lv l e c d lv sat lv equ v lv sat lv equ v ρexp (13) ()()⎥⎥⎦⎤⎢⎢⎣⎡⎪⎪⎭⎫ ⎝⎛-=---lv ref sat fg ref sat ref sat lv sat T T R Mh T P T P 11exp (14) 式中equ v P -是指蒸汽与液体相平衡时的压力,对于没有弯曲面的吸附区,由于没有毛细力和分离压力的作用,equ v P -等于界面温度为lv T 的饱和压力sat P [11]。
但是在薄液膜区,毛细力和分离压力的作用打破了吸附的平衡,使得equ v P -和sat P 不再相等,而是相对于平衡时要小一些[12];d 是分配系数;M 是液体分子质量;R 是通用气体常数;lv T 是气液界面温度。
到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lv T 还是不知道。
但是我们可以知道,气液界面的蒸发热流量和通过薄液膜传递的热量是相等的,用下面的公式表示这一关系:()δlv w T T k m -=1'' (15)联立式(12)-(15)便可以求解出''m 、lv T 、equ v P -、sa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