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der_Willi_Angelman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及其基因诊断
Prader-Willi综合征

家系筛查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基因突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问题,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遗传异质性等。
06
研究进展与展望
新药研发
01 针对PWS的病因,寻找能够激活或补充缺失基因 功能的药物,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02 开发针对PWRK1基因表达调控的药物,以调节食 欲和体重。
03 探索能够改善PWS患者认知和行为症状的药物。
遗传学诊断
基因检测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父源染色体15q11-q13的缺失或异常,从而确诊Prader-Willi综合征。
遗传咨询
对于已经确诊的Prader-Willi综合征患者,医生会提供遗传咨询服务,帮助患者了解疾病遗传风险,指导生育决 策。
04
治疗与康复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针对Prader-Willi综合征的症状,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 等,以缓解患者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03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Prader-Willi综合征患者通常表现为食欲亢进、生长发育迟缓、肥胖、智力低下、行为 异常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可能包括生长激素分泌功能、甲状腺功能、肾上腺功能等方面的检查,以排 除其他类似疾病。
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是确诊Prader-Willi综合征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是否存在父源染色体15q11q13的缺失或异常,可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 2
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也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 症状,但通常不会出现食欲亢进和肥胖。
甲状腺功能低下
甲状腺功能低下也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智力 低下等症状,但通常会伴随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
PraderWilli综合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药物治疗:寻找有效的药物,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基因治疗: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但仍处于研究阶段
临床试验:正在进行针对PraderWilli综合征的多种治疗方法的研究
挑战:该病症的复杂性,需要多学科合作和长期研究
PraderWilli综合征的案例分享
PART FIVE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这些新药在改善患者的食欲、体重和代谢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以确定这些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
基因治疗:通过修改基因来纠正缺陷基因的表达,从而治疗PraderWilli综合征
干细胞治疗:利用干细胞的分化能力,将健康的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以替代受损的细胞
预防措施和早期干预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如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等,以改善患儿的生长发育和代谢异常。
饮食控制:对于患儿的饮食要进行适当的控制和管理,保证营养均衡和充足,避免过度进食和肥胖的发生。
预防措施:加强孕期保健,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早发现并处理孕期并发症和合并症,预防宫内感染。
早期干预:对于新生儿和婴儿进行早期筛查,及早发现PraderWilli综合征的早期症状,并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以改善患儿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康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THANK
性发育障碍
行为问题和智力障碍
语言障碍:发音、语言理解或表达方面的困难
运动障碍:如肌张力不全、动作协调性差等
行为问题:如贪食、偷窃、攻击行为等
智力障碍: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通常在正常范围的下限
PraderWilli综合征的治疗和管理
PART THREE
小胖威利疾病介绍

Prader-Willi综合征(俗称“小胖威利综合征”)一、Prader-Willi综合征概述Prader-Willi综合征,正式医学名为普拉德-威利综合征(英文Prader-Willi Syndrome,简称PWS,俗称小胖威利),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因第15号染色体长臂(位置15q11-q13)异常导致的终身性非孟德尔遗传的表观遗传性疾病,是多系统化异常的复杂综合征。
此疾病会造成低肌张力、性腺功能减退、智力障碍、言行举止异常及长期的强烈饥饿感导致过度摄食造成威胁生命的肥胖。
目前尚无办法根治,需终身在监管下生活。
发病无种族和性别差异,国内发病率不明,预计中国5-10万患者,每年新增1500-4500例(按照国外发病率1/12000至1/15000估算)。
二、临床症状及特征(临床症状复杂,不同年龄段表现不同,症状和严重程度个体差异大)温馨提醒:PWS易诊断为脑瘫、脊髓性肌萎缩症(SMA)、重症肌无力、软骨病、发育迟缓、单纯性肥胖症等,如有肥胖或以下症状请及时就医做基因检测,早发现早控制早干预!1、新生儿及婴儿期:孕期胎动少、出生时体重偏低、肌张力低下(身体软)、喂养困难(不吃、吸吮和吞咽困难,常需鼻胃管灌食)、哭声微弱(不哭)、四肢活动力差(不动)、生长缓慢、嗜睡、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换气不足、肺炎、睡眠窒息、喉头软化症、心脏问题(卵圆孔未闭合)。
2、特殊外观(伴或不伴):窄脸、前额窄凸、长颅、单眼皮、杏仁眼、斜视、窄鼻梁、薄上唇、嘴角下垂、小嘴、身材矮小、皮肤白、发色较淡偏淡棕色、颌小畸形、耳畸形、小手小脚、手狭窄且尺侧边缘较直、隐睾。
3、食欲问题:因下视丘功能障碍,导致患者无饱腹感并于1岁至6岁出现食欲亢进且无法自控,加之患者的新陈代谢率低,热量消耗慢(PWS患者的热量需求约为同龄正常人的2/3),造成体重急速增长。
过度肥胖将导致各种并发症:代谢紊乱、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非酒精脂肪肝、睡眠紊乱、睡眠呼吸暂停(嗜睡/打鼾)、呼吸道梗阻等,会有猝死之虞。
表观遗传与人类疾病

表观遗传与人类疾病辛阳阳 2010458136 10护本2班摘要没有DNA序列变化的基础上,基因表达的可遗传性的改变。
关键词表观遗传学DNA甲基化表观基因异常上个世纪50年代初,Watson和Crick建立了DNA分子结构模型,极大程度地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
自此遗传学便成为现代医学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
人类已经认识到基因突变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慢性进行性舞蹈病(Huntington's chorea, Hc)和囊性纤维化等。
近年来在遗传学中还兴起了一个新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前沿学科——表观遗传学,主要研究在没有DNA序列变化的基础上,基因表达的可遗传性的改变。
这一迅速发展的学科在分子水平揭示了复杂的临床现象,为解开生命奥秘及征服疾病带来希望。
表观遗传学的基本原理:DNA甲基化和组蛋白的修饰人类基因组大约含有23000个功能基因,细胞的生长需要这些功能基因在特定的时间条件下准确表达。
真核细胞基因组和组蛋白紧密地包装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核小体,核小体是构成染色质的基本单位。
基因的表达需要改变染色质的状态:染色质压缩程度高时基因沉默(即无转录活性),染色质压缩程度较低时基因表达(即有转录活性)。
染色质这种动态的转换是靠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可逆的调节的。
这个表观遗传修饰过程涉到及几个酶,包括:DNA甲基转移酶(DNMTs)、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组蛋白乙酰化酶、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和甲基结构域结合蛋白MECP2。
DNA和组蛋白正常表型的改变调节着功能基因的转录,最终导致临床出现相应的表现。
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转移酶(DNMTs)的作用下,以S-腺苷甲硫氨酸(SAM)为甲基供体,将甲基基团转移到胞嘧啶和鸟嘌呤(CpG)二核苷酸的胞嘧啶。
CpG相对集中的区域称为CpG岛。
CpG岛存在于组织特异基因或者管家基因。
生理情况下,CpG 岛是非甲基化的。
当CpGs异常甲基化会导致所在基因沉默,阻遏甲基化敏感蛋白与基因的结合,使基因很容易发生变异。
分子生物学笔记:表观遗传

表观遗传学表观遗传(epigenetics)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
这种改变是细胞内除了遗传信息以外的其他可遗传物质发生的改变,且这种改变在发育和细胞增殖过程中能稳定传递。
概述在表观遗传中,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
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转移酶的作用下,在基因组CpG二核苷酸的胞嘧啶5'碳位以共价键结合一个甲基基团。
正常情况下,人类基因组中的“垃圾”序列的CpG二核苷酸相对稀少,并且总是处于甲基化状态;与之相反,人类基因组中大小为100-1000 bp左右且富含CpG二核苷酸的CpG岛则总是处于未甲基化状态,并且与56%的人类基因组编码基因相关。
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分析结果表明,人类基因组CpG岛约为28890个,大部分染色体每1 Mb就有5-15个CpG岛,平均值为每Mb 含10.5个CpG岛,CpG岛的数目与基因密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由于DNA甲基化与人类发育和肿瘤疾病的密切关系,特别是CpG岛甲基化所致抑癌基因转录失活问题,DNA甲基化已经成为表观遗传学和表观基因组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特点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重组DNA技术、PCR技术的产生促进了分子遗传学的发展。
几十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基因决定着生命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决定着生命体的表型。
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研人员也发现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马、驴正反交的后代差别较大;同卵双生的两人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组,在同样的环境中长大后,他们在性格、健康等方面却会有较大的差异。
这些现象并不符合经典遗传学理论预期的结果,提示在某些情况下,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发生改变,但生物体的一些表型却可以发生了变化。
此外,研究还发现有些特征只是由一个亲本的基因来决定,而源自另一亲本的基因却保持“沉默”。
人们对于这样一些现象都无法用经典的遗传学理论去阐明。
遗传学中的一个前沿领域: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为人们提供了解答这类问题的新思路。
【精选资料】小胖威利普拉德 威利综合征

㈠、饮食行为与营养管理
早期的饮食治疗和长期的营养监测可以改善预后。对于肌张力低下伴进食困难的婴幼儿期患儿,应尽力保证足够的热量摄人。对于吸吮无力者,可给予鼻饲管或特殊奶嘴喂养。对于年长儿,需严格管理食物,包括严格控制饮食规律,甚至将食物储存处上锁。制定三餐计划,在下一餐时间未到之前,不允许给孩子计划外的食物。尽早的饮食治疗和坚持长期的营养监测能改善预后。对饮食行为,至今尚无一种药物可以帮助控制食欲。曾有研究应用奥曲肽(生长抑素类似物)试图降低胃饥饿素水平,结果未能改变饮食行为。胃减容手术能否用于小胖威利尚存争议,有报道该手术后既不能改变患儿的饱腹感,也不能改善过度摄食行为,而且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不推荐该手术用于常规治疗。仅限于个别临床综合技术能力强的中心,在常规保守干预疗法失效的情况下,为挽救患儿极重度肥胖可能产生的致死性危险,谨慎开展探索性手术治疗。
二、临床症状及特征(临床症状复杂,不同年龄段表现不同,症状和严重程度个体差异大)
温馨提醒:小胖威利易误诊为脑瘫、脊髓性肌萎缩症(SMA)、重症肌无力、软骨病、发育迟缓、单纯性肥胖症等,如有肥胖或以下症状请及时就医做基因检测,早发现早控制早干预!
1、新生儿及婴儿期:孕期胎动少、出生时体重偏低、肌张力低下(身体软)、喂养困难(不吃、吸吮和吞咽困难,常需鼻胃管灌食)、哭声微弱(不哭)、四肢活动力差(不动)、生长缓慢、嗜睡、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换气不足、肺炎、睡眠窒息、喉头软化症、心脏问题(卵圆孔未闭合)。
PraderWilli与Angelman综合征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CHINA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1999年 第16卷 第5期 vol.16 No.5 1999Prader-Willi/Angelman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及其基因诊断傅俊江 李麓芸 Prader-Willi综合征(Prader-Willi syndrome,PWS)和Angelman综合征(Angelman syndrome,AS)是两种临床上明显不同的神经遗传性疾病。
PWS(MIM176270)的特点为:胎动减少,肥胖,婴儿期肌张力减退,智力障碍,身材短小,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的性腺机能减退和手足异常。
AS(MIM105830)的特点是严重运动、智力障碍,共济失调,肌张力低下,癫痫,语言障碍和以巨大下颌及张口吐舌为特征的特殊面容。
Bower 和Jeavons于1967年创造了名为愉快木偶综合征(AS)的疾病,称“安琪儿”(Angelman)。
PWS和AS均为染色体15q11-13缺陷,其发病率约为1/15 000。
现对PWS、AS的分子缺陷类别与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及其基因诊断综述如下。
1 PWS和AS的分子缺陷类别1.1 缺失 约70%的PWS及AS患者均发现有染色体15q11-13的缺失。
PWS为父源染色体15q11-13的缺失、母源基因不表达,而AS为其母源染色体15q11-13的缺失、父源基因不表达。
1.2 单亲二体(uniparental disomy, UPD) PWS和AS患者的两条15号染色体均正常,但PWS患者的两条15号染色体均来自母亲,即母亲单亲二体(UPD);而AS患者的两条15号染色体均来自父亲,即父亲单亲二体(UPD)。
PWS的UPD发生率较普遍(25%),而AS 的较低(2%)。
1.3 印迹突变 印迹,也叫基因组印迹或遗传印迹,指源自双亲的子代等位基因的差异表达。
印迹突变是在世代传递过程中,由于控制印迹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在配子形成中发生重新设定和转换失败。
缩宫素在Prader-Willi综合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缩宫素在Prader-Willi综合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张梦奇;马明圣【摘要】缩宫素(OXT)是一种神经肽,在情绪控制、食欲和社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缩宫素缺乏与Prader-Willi综合征(PWS)中吮吸困难、食欲亢进、社交困难等多种症状相关.短期鼻腔内滴入OXT可明显缓解PWS患儿新生儿期严重的吮吸困难,此外,也可改善年幼患儿社交困难,但对于年长PWS患儿无效并出现脾气暴躁的不良反应.【期刊名称】《基础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8(038)008【总页数】5页(P1178-1182)【关键词】Prader-Willi综合征;缩宫素;肌张力低下【作者】张梦奇;马明圣【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0.5Prader-Willi综合征(Prader-Willi syndrome, PWS)是一种罕见的、涉及基因印记的遗传性疾病。
PWS由父源染色体15q11-q13区域印记基因缺陷所致,主要的遗传类型包括父源染色体15q11-q13片段缺失、母源同源二倍体或者印记中心微缺失及突变。
该病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严重的新生儿期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随后出现的食欲亢进、病态肥胖、内分泌紊乱、固执和脾气暴躁等性格特点、学习障碍及行为、社会和心理障碍。
该病治疗需多科协作,根据不同年龄患儿的特点,进行营养运动管理、性激素替代以及生长激素等治疗[1]。
缩宫素(oxytocin, OXT)是一种神经肽,主要由下丘脑室旁核合成、分泌,储存在垂体后叶,由垂体后叶释放入血,或可扩散入脑脊液,作用于神经细胞或者外周器官[2]。
既往认为,OXT主要的生理作用是促进子宫、乳腺肌上皮细胞及精曲小管平滑肌收缩。
临床中应用于第三产程及产后预防子宫收缩乏力和产后出血。
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OXT在情绪控制、食欲、社会交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 Prader2Willi/Angelman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及其基因诊断傅俊江李麓芸Prader2Willi综合征(P rader2Willi syn2 drome,P WS)和Angelman综合征(Angel2 man syndr ome,AS)是两种临床上明显不同的神经遗传性疾病。
PWS (MIM176270)的特点为:胎动减少,肥胖,婴儿期肌张力减退,智力障碍,身材短小,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的性腺机能减退和手足异常。
AS(MIM105830)的特点是严重运动、智力障碍,共济失调,肌张力低下,癫痫,语言障碍和以巨大下颌及张口吐舌为特征的特殊面容。
Bower和Jeav2 ons于1967年创造了名为愉快木偶综合征(AS)的疾病,称/安琪儿0(Angelman)。
PWS和AS均为染色体15q11213缺陷,其发病率约为1/15000。
现对PWS、AS的分子缺陷类别与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及其基因诊断综述如下。
1PWS和AS的分子缺陷类别1.1缺失约70%的PWS及AS患者均发现有染色体15q11213的缺失。
P WS为父源染色体15q11213的缺失、母源基因不表达,而AS为其母源染色体15q11213的缺失、父源基因不表达。
1.2单亲二体(uniparental disomy,UPD) P WS和AS患者的两条15号染色体均正常,但PWS患者的两条15号染色体均来自母亲,即母亲单亲二体(UPD);而AS 患者的两条15号染色体均来自父亲,即父亲单亲二体(UPD)。
PWS的UP D发生率较普遍(25%),而AS的较低(2%)。
1.3印迹突变印迹,也叫基因组印迹或遗传印迹,指源自双亲的子代等位基因的差异表达。
印迹突变是在世代传递过程中,由于控制印迹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在配子形成中发生重新设定和转换失败。
约5%的PW S和AS患者虽然从双亲各遗传作者单位:410078长沙,湖南医科大学生殖工程研究室了1条15号染色体,但是它们在印迹的染色体15q11213区域呈现异常DNA的甲基化和基因表达,提示这类患者在自身的印迹过程中发生了突变。
其中的一半(包括家族性的)为微缺失,P WS缺失的共同最小区域在SNRPN基因的第1外显子(4kb),而AS在SNRPN基因的第1外显子的上游(2kb),从而确定这类患者为印迹中心(impr inting center,IC)发生突变)))印迹突变引起。
PWS的共同缺失区与AS的并不重叠,因此认为IC具有双重结构[1,2]。
为何印迹突变导致沿15q11213区域呈现异常DNA的甲基化和基因表达,目前并不清楚。
但有人提出顺式作用的父母一方基因组的/遗传外标记0(epi2genetic mark)被甲基化,从而调节增强子与哪一个启动子结合的/增强子2竞争0(enhancer competition)模型[123]。
也可能在配子形成中,IC和SNRP N基因的启动子元件对于在控制双亲印迹在15q11213的重新设定和启动印迹转换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遗传印迹与DNA的甲基化有关。
探讨PWS和AS在印迹转换过程中突变,不仅对于了解15q11213区域印迹的分子机理,而且对于了解染色体其它区域,如各种肿瘤及Beckwith2Wiedeman syndrome(BWS)的印迹突变的分子机理都是有帮助的。
在生命世代的循环过程中,印迹在每一代都必须进行转换和在发育的生殖细胞中进行重新设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同性别的个体特异地发生父系或母系印迹。
当母源印迹突变通过男性传递,母源表基因型(epigenotype)如果不能在男性精子中重新设定为正常父源表基因型,则阻碍了从母源到父源(mat y pat)的印迹转换,因而将母源印迹传递给他的半数配子,所生的后代基因型除了遗传正常的母源表基因型外还从父亲那儿遗传了异常配子的表基因型。
这样所生的后代是母源表基因型的纯合子,因而产生了PWS;同样,当父源印迹突变通过其女儿传递时发生印迹转换失败,从而患者从母亲那儿遗传了异常的父源表基因型,导致其后代是父源印迹的纯合子,因而产生了AS。
对于这些PWS和AS,突变并不会直接影响其本人,而是突变阻碍了双亲配子发生祖辈印迹转换,其后果是半数后代致病。
这是家族性PWS和AS的印迹突变为何能在同性后代中默默传递不致病、而在异性后代中传递就发病的根本原因。
这是一种全新的遗传疾病发病机理[124]。
1.4基因突变过去认为P WS和AS均是由于染色体微缺失而引起的邻近基因综合征,而不是单个基因异常引起的。
但发现有20%的AS患者既无15号染色体的缺失,也无UP D和印迹突变,而是基因突变。
Ki shno和Matsuura等在4例AS患者中检测到UBE3A基因突变,其中包括一个新生的5bp的重复,一个2bp的缺失,导致框架移动;一个由母亲遗传的剪切突变,导致转译提前终止和一个错义突变[5,6]。
UBE3A基因定位在P WS及AS所在的15q11213区域,它至少含有16个外显子,覆盖的基因组约120kb,转录方向是从端粒至着丝粒,其mRNA大小为528kb,由于选择剪切作用而至少有5个以上的转录本,编码区约2.6kb[7]。
人和小鼠的研究表明,UBE3A基因仅在脑中发生特异性印迹[8],至于为何在脑中缺乏UBE3A蛋白就出现AS的临床症状目前还不清楚。
UBE3A编码一种遍在蛋白2蛋白质连接酶,它的功能是识别遍在蛋白转移的底物的特异性并且直接催化遍在蛋白转移到底物上[9,10]。
目前,人们仍未在PWS患者中检测到某个基因的突变,不过在15q11213区域鉴定了仅父源染色体表达的基因至少7个(SNR PN,ZNF127,NDN,IC,PAR5,PAR1,I PW)和多个EST[4]。
印迹中心图1 Prader 2willi 和Angelman 综合征的分子类别P:父源性染色体;P(M):因IC 突变而具有固定母本表基因型的父源性染色体;M:母源性染色体;M (P):因IC突变而具有固定父本表基因型的母源性染色体图2 由胞嘧啶转换成尿嘧啶的亚硫酸氢基反应流程图第1步胞嘧啶硫化作用而成为硫化胞嘧啶;第2步硫化胞嘧啶水解脱氨而成为硫化尿嘧啶;第3步硫化尿嘧啶碱性脱硫而成为尿嘧啶(IC)突变的小鼠模型研究证明,SNRP N 基因内缺失鼠表型正常,表明SNR PN 基因突变并不能足以使鼠患PWS;而大片段缺失,包括SNR PN 基因和推定的鼠IC 缺失则表现出类似P WS 患儿的严重表型[11]。
因而认为P WS 与AS 不同,即可能不是单基因病,而是节段非二倍体综合征(segmental aneusomy syndrome,SAS)或俗称的邻近基因综合征[12]。
除此之外,还有极少数患者为染色体平衡易位等(图1)。
2 PWS 和AS 的基因诊断PWS 和AS 最常见的细胞遗传学异常为15q11213缺失,极少数为染色体易位、倒位、重复等。
当临床疑为PWS 或AS 时,则可做550条带以上的高分辨染色体检查,以辨别各种类别的染色体畸变。
而对于高分辨染色体检查也不能发现的染色体更微小的缺失及如上所述的各种分子缺陷类别的异常,则只有通过更加有效的技术:F ISH 和分子遗传学技术进行诊断和产前诊断。
2.1 15q11213缺失的检测 大约有70%的患者均发现有染色体15q11213的缺失,而覆盖该区域的各种DNA 克隆,如YACs 、PACs 、Cosmids 已经有了,因而应用这些染色体单一序列(USP )探针进行F ISH,能够快速有效地检测该区域的缺失,甚至高分辨染色体显带技术未能发现的微缺失。
同时具有在间期核中即可检测是否存在缺失的优点。
Ligon 等[13]成功地应用鉴定SNRPN 位点的Comsidsc102和c106及其它一些克隆子,作为探针进行M 2FI SH 来检测包括PWS 及AS和其它SAS 或微缺失综合征患者的缺失。
2.2 DNA 甲基化检测 对于缺失、UPD 和印迹突变,均导致相关染色体15q11213区域DNA 的异常甲基化,检测15q11213区域DNA 的异常甲基化是P WS 和AS 基因诊断检出率最高的一种方法。
2.2.1 Southern blotting 分析 SNR PN 基因是最早发现,并且被认为是PWS 的最佳候选基因。
也是最佳Southern blot 2ting 分析的基因[14]。
它包含有两个被DNA 甲基化印迹区域:外显子1,表达的父源等位基因非甲基化而沉默的母源等位基因甲基化;内含子7,父源等位基因甲基化而母源等位基因非甲基化。
具体方法是,用DNA 甲基化敏感的酶如Not I 及另外一种酶如XbaI 双酶完全消化基因组DNA,1.5%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South 2ern 转移到尼龙膜上,同位素标记的SNRP N 基因外显子A 片段与尼龙膜进行杂交,放射自显影,PWS 患者仅出现4.2kb 父源杂交带,AS 患者仅出现0.9kb 母源的杂交带,而正常人则4.2kb 和0.9kb 杂交带均出现,从而对PWS 及AS 进行准确的诊断和产前诊断[15]。
但是在使用该法的时候需要将基因组DNA 完全消化,否则会出现额外的杂交带,影响结果分析。
其解决办法是使用包含有载体多克隆位点上Not Ñ的DNA 作为内对照,以证实是否消化完全。
使用该法的优点是诊断结果可靠,可用于培养的羊水和绒毛的产前基因诊断[14]。
其缺点是需要DNA 量多、需要使用同位素、操作繁琐。
2.2.2 甲基化特异性PCR (methylation 2specific P CR,MS 2PCR )检测 在推定的SNRP N 基因启动子区含有CpG 岛,该区域上父源等位基因甲基化而母源等位基因非甲基化。
在P WS 患者中仅存在甲基化的等位基因,而AS 患者中仅存在非甲基化的等位基因,因而可以应用MS 2PCR来检测SNRP N基因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对PWS及AS进行快速诊断[15]。
其原理是:化学试剂如亚硫酸氢钠将所有未甲基化的胞嘧啶转变为尿嘧啶,而SNRPN基因CpG二核苷酸上的胞嘧啶因甲基化而不变(图2)[16]。
基于这种差异性,设计两对特异性的引物:一对甲基化特异性引物(MET)和一对非甲基化特异性引物(UNMET),就可将甲基化等位基因化学修饰的DNA序列与非甲基化等位基因区分。
化学修饰的PWS患者DNA 仅MET引物扩增,而化学修饰的AS患者仅UNMET引物扩增;化学修饰的正常人DNA则两对引物均扩增。
由此可对几乎全部PWS和大约80%AS患者进行快速有效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14]。
2.3基因点突变的检测[5,6,17]UBE3A 基因突变导致AS[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