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沉淀池工作原理--正本

合集下载

沉淀池_精品文档

沉淀池_精品文档

6.沉淀池的个数n
n = b / b'
7.污泥区容积
对于生活污水,污泥区的 容积V:
式中: b′——每个沉淀池宽度。
SNT V=
1000
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一般为 30~50m,为了保证污水在池内 分布均匀,池长与池宽比不小于 4,以4~5为宜。
式中: S ——每人每日的污泥量 L/(d·人) ;
N ——设计人口数,人 T ——污泥贮存时间,
平流式沉砂池
平流式沉砂池是一种最传统的沉砂池, 它构造 简单, 工作稳定。
结构特点:
平流式沉砂池的水流部分,实际上是 一个加深加宽的明渠,两端设有闸板, 以控制水流。
在池底部设1-2个贮砂斗,下设排砂 管。开启贮砂斗的闸阀,即能将沉砂排 出。还可利用射流泵和螺旋泵排除泥砂 ,或利用高地或将沉砂池筑于高地,也 利于排砂。
1.沉淀池的表面积A
3.沉淀区有效容积V1
A = qvmax ×3600 q
式中:qvmax ——最大设计流量, 或
m3/s;
q ——表面水力负荷, m3/(m2·h),
V1 = A h2 V1 = qvmax ×t ×3600
初沉池一般取1.5~3 m3/(m2·h), 4.沉淀池长度L 二沉池一般取1~2m3/(m2·h)。
2. 排泥设备已有定型 产品
2. 机械排泥设备复杂,对 施工质量要求较高
1. 适用于地下水位较 高的地区;
2. 适用于大、中型污 水处理厂
沉淀池由五部分组成
沉淀池由五部分组成: 进水区、出水区的功能是使水流的进入与流出保持平 稳,以提高沉淀效率。 沉淀区是沉淀进行的主要场所。 贮泥区贮存、浓缩与排放污泥。 缓冲区避免水流带走沉在池底的污泥。

沉淀池工作原理

沉淀池工作原理

沉淀池工作原理
沉淀池是一种在水处理过程中广泛应用的污水处理设备,工作原理如下:
1. 污水流入:污水通过管道流入沉淀池,进入池内。

2. 污水静置:沉淀池是一个封闭的容器,污水在进入池内后会停止流动,通过静置来实现固体颗粒和液体的分离。

3. 固体分离: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由于重力作用逐渐沉淀到池底形成污泥,而水平面上方的液体相对较清澈。

4. 污泥处理:沉淀池的污泥区通常设置有一个专门的出口,可以将沉淀下来的污泥定期或连续排出,并送往后续的污泥处理设备进行处理或处理。

5. 澄清水排放:经过固液分离后的澄清水会自动从沉淀池的上方或侧边排出,进入下一步的处理环节或直接排放。

总结来说,沉淀池通过静置的方式,利用重力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沉淀到池底,从而实现对污水中固液分离的作用。

沉淀池的形式

沉淀池的形式

沉淀池的形式沉淀池是一种用于处理污水或废水的设备,它起到沉淀和分离悬浮物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沉淀池的定义、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领域。

一、沉淀池的定义沉淀池是一种用于处理污水或废水的设备,它通过重力作用,使悬浮物沉淀到池底,从而实现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沉淀池通常由一个长方形或圆形的容器构成,其底部设有排污口,以便清除沉淀物。

二、沉淀池的结构沉淀池通常由进水口、出水口、污泥排出口和排污口组成。

进水口用于引入待处理的污水或废水,出水口则从上部或侧面排出已经经过处理的清水。

污泥排出口用于排出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排污口则用于定期清除沉淀物。

三、沉淀池的工作原理当污水或废水进入沉淀池后,由于减速流动和受重力作用,其中的悬浮物会逐渐沉淀到池底。

相对较轻的悬浮物会较快地沉淀下来,而较重的悬浮物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沉淀物会逐渐积累在池底,而清水则从上部或侧面流出。

四、沉淀池的应用领域沉淀池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农田灌溉等领域。

在污水处理厂中,沉淀池通常是处理过程的第一步,用于去除大颗粒的悬浮物和沉淀物,以减轻后续处理单元的负担。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沉淀池可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在农田灌溉中,沉淀池能够有效去除灌溉水中的悬浮物,提高灌溉水质量。

总结:沉淀池是一种用于处理污水或废水的设备,通过重力作用实现固液分离。

它由进水口、出水口、污泥排出口和排污口组成,结构简单。

工作原理是利用重力使悬浮物沉淀到池底,清水从上部或侧面流出。

沉淀池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和农田灌溉等领域,用于去除悬浮物和污染物,提高水质。

沉淀池在水处理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沉淀池?沉淀池的原理是什么?

什么是沉淀池?沉淀池的原理是什么?

什么是沉淀池?沉淀池的原理是什么?一、什么是沉淀池?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

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

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牛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足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二、沉淀池的原理是什么?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

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卜-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

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

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沉淀池工作原理

沉淀池工作原理

沉淀池工作原理沉淀池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设备,它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沉淀池通过特定的工作原理,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泥沙,使污水得到初步的净化。

下面将详细介绍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首先,沉淀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重力沉降的原理。

当污水进入沉淀池后,由于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泥沙密度较大,它们会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沉降到水底,形成沉淀物。

而清水则会从沉淀池的上部流出,经过这样的处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泥沙得到了有效的去除。

其次,沉淀池还利用了水流的缓慢流动来增加沉降效果。

通常,沉淀池内设置有一定的水流槽或者水流板,它们能够使污水在沉淀池内缓慢地流动,这样可以增加悬浮物和泥沙与水的接触时间,使它们更容易沉降到水底。

同时,水流的缓慢流动也有利于减少污水的搅动,防止已经沉淀的物质再次搅浑水体。

另外,沉淀池还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结构来提高沉降效果。

沉淀池通常采用长形或者圆形的结构,这样能够使污水在进入沉淀池后能够充分地与沉降物质接触,增加沉降效果。

同时,沉淀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设置也经过精心设计,使得污水能够在沉淀池内均匀地流动,达到更好的净化效果。

最后,沉淀池的工作原理还包括对沉淀物质的处理和清理。

沉淀池内沉淀的物质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后,会形成一层较厚的污泥,需要定期清理。

通常,沉淀池内设置有污泥清理装置,可以定期将沉淀的物质清理出去,以保证沉淀池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沉淀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重力沉降、水流的缓慢流动和合理的设计结构来实现污水的净化。

沉淀池在污水处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的运行和维护,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泥沙,为后续的处理工艺提供清洁的水质。

二沉池工作原理

二沉池工作原理

二沉池工作原理
二沉池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设备,它主要通过重力沉降的原理来实现固液分离。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二沉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二沉池的工作原理。

首先,污水进入二沉池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停留,固体颗粒在重力作用下开始
向下沉降。

这是因为固体颗粒的密度大于水,所以它们会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向下沉降。

而液体部分则会向上浮升,这样固液分离就得以实现。

其次,为了提高固液分离的效果,二沉池内通常会设置一些板块或者填料。


些板块或填料可以增加污水的流动路径,延长固体颗粒在污水中停留的时间,从而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

此外,板块或填料的设置还可以减小液体部分的流速,有利于固体颗粒的沉降。

最后,经过二沉池的处理,固体颗粒会沉积在底部形成污泥层,而清水则会从
上部流出。

这样就实现了固液分离,清水可以继续被送入下一道工艺进行进一步处理,而污泥则可以经过相应的处理再利用。

总的来说,二沉池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重力沉降的原理来实现固液分离。

通过
合理的设计和操作,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提高水质,保护环境。

在实际应用中,二沉池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进和优化,以适应不同的污水处
理工艺和要求。

比如可以根据污水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板块或填料,调整水流速度等,以提高固液分离的效果。

总之,二沉池作为污水处理中重要的设备,其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是非常重
要的。

只有深入了解二沉池的工作原理,才能更好地进行污水处理工作,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沉淀池的原理解析

沉淀池的原理解析

沉淀池的原理解析标题:深入解析沉淀池的原理及应用摘要:本文将深入探讨沉淀池的原理和应用。

我们将从基本概念入手,逐步介绍沉淀池的工作原理、设计要点和应用案例。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沉淀池在水处理和废水处理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引言:沉淀池是一种常用于水处理和废水处理的设备,能够有效去除悬浮颗粒物和污染物,使水体变得清澈透明。

它通过重力作用和时间延长,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颗粒物沉降至底部,从而实现污水的净化和回收利用。

本文将对沉淀池的工作原理进行深入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关键水处理设备。

1. 沉淀池的工作原理1.1 重力沉降原理1.2 水力条件和设计要点1.3 悬浮颗粒物种类和沉降机理2. 沉淀池的设计要点2.1 沉淀区域和污水进流方式2.2 沉淀速度和高度的计算2.3 污泥收集和处理3. 沉淀池的应用案例3.1 水处理厂中的沉淀池应用3.2 工业废水处理中的沉淀池应用3.3 建筑施工中的暂时性沉淀池结论:沉淀池作为一种重要的水处理设备,在水处理和废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对沉淀池的工作原理、设计要点和应用案例进行了深入解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关键设备。

深入了解沉淀池的原理和应用,有助于提高水处理效率,保护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观点和理解:沉淀池作为一种常见的水处理设备,在各个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能够有效去除悬浮颗粒物和污染物,净化水体,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在设计沉淀池时,需要考虑到水流速度、沉淀区域的尺寸以及污泥的处理方式等因素。

同时,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沉淀池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制设计。

通过深入研究沉淀池的原理和应用案例,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实现高效的水处理。

在未来,沉淀池还有望进一步优化,提高其处理效率和节能性能,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结构:1. 引言2. 沉淀池的工作原理2.1 重力沉降原理2.2 水力条件和设计要点2.3 悬浮颗粒物种类和沉降机理3. 沉淀池的设计要点3.1 沉淀区域和污水进流方式3.2 沉淀速度和高度的计算3.3 污泥收集和处理4. 沉淀池的应用案例4.1 水处理厂中的沉淀池应用4.2 工业废水处理中的沉淀池应用4.3 建筑施工中的暂时性沉淀池5. 结论6. 观点和理解总结:本文深入解析了沉淀池的原理和应用。

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沉淀池精品PPT课件

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沉淀池精品PPT课件
31
向心辐流式沉淀池图
32
出水堰
出水堰前 挡板
出水槽
进水槽, 底部有孔
进水挡板, 深入水下约
3/4水深
33
污水 入口
沉降 区
2、预曝气辐流式沉淀池 预曝 气室
污泥悬 浮层
污泥排 出管
34
3、斜板式沉淀池
斜流式沉淀池是在沉淀池的沉淀区加斜板或斜管 而构成。它由斜板(管)沉淀区、进水配水区、清水 出水区、缓冲区和污泥区组成。
按斜板或斜管间水流域污泥的相对运动方向来区 分,斜流式沉淀池有同向流和异向流两种。污水处理 中常采用升流式异向流斜流沉淀池。
异向斜流式沉淀池中,斜板(管)于水平面呈 60º角,长度通常为1.0m左右,斜板净距(或斜管孔 径)一般为80~100mm。斜板(管)区上部清水区水 深为0.7~1.0m,底部缓冲层高度为1.0m。
流入装置:
流出装置
沉淀区 污泥区
缓冲层
14
1、平流式沉淀池进水结构
15
16
1、平流式沉淀池出水结构
17
目前多采用如下图所示的锯齿形溢流堰, 这种溢流堰易于加工,也比较容易保证出 水均匀。水面应位于齿高度的1/2处。
18
浮渣槽 挡板
出流堰
19
锯齿形出水堰
浮渣槽
20
21
平流式沉淀池的构造及工作特点
28
(四)新型沉淀池
(1)传统沉淀池的缺点: ❖ 一、去除率不高,常用的沉淀时间为1.5h,
悬浮物的去除率一般在40%-60%之间, 很少超过80%; ❖ 二、这些沉淀池都体积庞大,占地面积较 大采取措施,
改变水中悬浮物质的状态,使其易于与 水分离沉降。混凝就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 二、从沉淀池的结构方面着手,创造更 适宜于颗粒沉降分离的条件。 ❖ 其中较为成熟的有预曝气和各种类型 的新型沉淀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沉淀池的沉降效率只与设定的截流沉速和 悬浮颗粒的粒度分布dP有关,设定的截流沉速越 小、悬浮颗粒粒径越大,则沉降效率越高;
(2)沉淀池容积一定时,降低池深,则可增大 表面积,进而可降低表面水力负荷,提高沉淀池 的沉降效率,这就是“浅池理论”,也是斜板(管) 沉淀池的理论基础。
13
设沉速为u <u0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dP(%),其中的 (h/H).dP(%)的颗粒将会从水中沉淀到池底而去除。
又h/H= u/u0, 所以 (u/u0).dP (%)的颗粒能被去除。
故沉淀池对悬浮颗粒的去除率为:
(1
P0 )
1 u0
P0 udP
0
P0 — 沉速u < u0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数;
• 又根据沉淀池容积:V=Q·t=H·A,推出 Q=V/t=(H·A)/t,又因为颗粒在池内的沉淀 时间t=L/v=H/u0,将此式代入上面Q的表达式 ,推出u0=Q/A
• 比较表面水力负荷q和截流沉速u0公式, u0=Q/A=q,可见二者数值相等,但意义不同, 量纲也不同, q的量纲 m3/(m2.s), u0的 量纲 m/s。
2.3 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1.理想沉淀池的理论分析
理想沉淀池的分区
进水区
A Q进
水 区
出水区
沉淀区
B
缓冲区
污泥区
沉淀区 缓冲区 污泥区
沉淀区长度L
C



水 区
区 高 度
H
D
理想沉淀池的假定
(1)水流水平等速流动, 流速为v; (2)悬浮颗粒等速下沉,
A Q进
水 区
C
v



沉速为u;
u
沉淀区
(3)进口区颗粒均匀分
第二点沉淀效率公式的延伸意义
(1
P0 )
1 u0
P0 udP
0
由上式可见,理想沉淀池的沉淀效率取决于颗粒沉速u
与截流沉速u0 ,又因为u0=Q/A=q,所以理想沉淀池的 沉淀效率取决于表面水力负荷q与颗粒沉速u,与池的
水面面积A有关,与池深、沉淀时间、池的体积等无关。
基于以上,我们得出结论
缓冲区 污泥区
C
出 水 区
H
D
L
从沉淀区顶部A点进入的颗粒中,必存在某一粒径的颗粒,其 沉速为u0,水平到达沉淀区末端时,刚好能沉至池底(沉降 高度H)。此颗粒的沉降速度u0,称为截流沉速 。
A
Q



沉淀区
B
缓冲区
污泥区
u >u0
u =u0
C
出 水 区
H
D
L
当颗粒的沉速u≥u0 时,这种颗粒能全部被去除。
B
缓冲区
D
污泥区
布;
L
(4)颗粒一经沉到缓冲
区后,即认为已被去除。
3
理想沉淀池的沉降分析
A
Q



v
u
u
沉淀区
B
缓冲区
污泥区

C
出 水 区
H
D
L
颗粒水平流速等于水流速度v; 颗粒沉速为其自由沉降速度u。 颗粒运动轨迹为水平流速v和沉速u的矢量和,为一倾斜直线。
A
Q



B
v
u0
u0 u =u0
沉淀区
A
Q



h
沉淀区
B
缓冲区
污泥区
u <u0
u <u0
u =u0
C
出 水 区
H
D
L
当颗粒的沉速 u< u0 ,这类颗粒只有一部分(h/H) 被去除。
沉淀池能去除的颗粒包括u≥u0 及u <u0两部分。 沉速u≥u0 的颗粒全部被去除。 沉速 u< u0的颗粒部分被去除。
2. 沉淀池对悬浮颗粒的去除率η
(1-P0 )— 沉速u ≥ u0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数。
3.理想沉淀池原理的外推结论
第一点,沉淀池的表面水力负荷q和截流沉速u0 的关系 设处理水量为Q(m3/s),沉淀池宽度为B,已知沉淀 池长度为L,故水面面积A=B·L。 沉淀池的表面水力负荷q,表示单位时间内沉淀 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即q=Q/A,其量纲 m3/ (m2.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