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GIS的数据库设计
GIS数据库设计

GIS数据库的概念设计
一、GIS数据库的概念设计 1、几个概念 (1) 实体类型(对象类型)
表示一类相似的对象。是对实体(对象)的 抽象,而不是具体的某一个实体(对象)。 实体类型间通常具有某些相互关系。 (1:1;1:n;n:n) (2) 实体类型的实例 是指具体的某一个实体。
城镇(实体类型)≠九江镇
GIS数据库的概念设计
一、GIS数据库的概念设计 5、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建立GIS概念模型
注意:空间信息的处理方法:(P87) ①可以将空间信息作为实体的属性考虑 ②也可以设计为实体类型,特别是设计空间信息 的复杂结构时,应建立各类空间实体。
GIS数据库的概念设计
一、GIS数据库的概念设计 6、空间数据分层
GIS数据库的概念设计
一、GIS数据库的概念设计 4、概念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5) 对象类型的调整 对象类型较多时,对象类型的划分及其定义难免会有矛盾 和冲突,需进行协调。
注意:对象类型调整后,相应的属性也要进行调整。
(6) 几何表示 确定对象的几何表示类型,以及使用哪些基本几何要素。
原则上:应用领域决定了对象的几何如何表示。成本和更 新等因素对几何表示也有影响。 实践中常用的: 矢量表示:点、线、面 栅格表示
基于GeoDatabase的数据库设计
二、 GeoDatabase 模型
3、 Geodatabase中的信息类型:
(4) 表:同纯关系数据库中的表。 (5) 子类(subtype):在要素类内部可以划分若干个次一级的 组,每个组是一个子类。每个子类有其自己的完整性规 则和GIS行为。 (6) 关系(relationship):是一种表(或要素类)与表(或要素类) 之间的联系机制。关系类建立在对象(或要素)类之间,由 •通过建立这些关系类,可以改善数据库查询机制,提高 一个对象(或要素)类指向另一个对象(或要素)类。使用关 数据查询检索效率。 系可以使两个表(或要素类)关联起来,操作一个表中的数 据可以改变另一个表中的数据。
arcgis中数据库的构建技巧

Arcgis中数据库的构建技巧一、引言在当今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中,Arcgis作为业界标准的软件,为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其中,数据库是Arcgis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存储、查询和组织地理数据提供了框架。
本文将重点探讨在Arcgis中构建数据库的技巧,涉及数据库设计、数据导入与转换、空间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库维护与管理等方面。
二、数据库设计技巧1.数据模型选择:根据项目需求选择适当的数据模型(如要素模型、关系模型或网络模型),确保数据结构和查询效率。
2.主键与外键设计:合理设置主键和外键,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和关联性。
3.数据分层与组织:将数据按照逻辑关系分层,如矢量层、栅格层、属性表等,方便管理和查询。
4.索引优化:根据查询需求创建合适的索引,提高数据检索速度。
三、数据导入与转换技巧1.数据格式兼容性:确保数据源格式与Arcgis兼容,如Shapefile、GeoDatabase或SQL数据库。
2.坐标系转换:在导入数据前,进行坐标系转换,确保数据位置的准确性。
3.数据清洗与整理: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重复、错误或不完整的数据。
4.属性数据整理:合理调整属性字段类型和长度,以提高数据存储效率和查询性能。
四、空间数据处理技巧1.空间查询优化:利用空间索引进行高效的空间查询。
2.空间分析工具应用:利用Arcgis提供的空间分析工具(如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等)进行数据处理。
3.地图代数操作:利用地图代数进行复杂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
4.矢量与栅格数据处理: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式,如矢量转栅格、栅格重采样等。
五、数据库维护与管理技巧1.备份与恢复策略:制定定期备份策略,确保数据安全;在必要时进行数据恢复。
2.权限管理:根据用户需求设置适当的权限级别,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性能监控与优化:定期监控数据库性能,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4.日志记录与审计:记录数据库操作日志,进行审计以确保数据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GIS的数据库及其应用+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7

知识点:GIS的数据库及其应用 考点精讲
二、GIS数据库建立的方法之一——地图数字化 利用GIS软件进行地图数字化是建立GIS数据库的一种常 用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2. 准备要数字化的地图:将要进行数字化的地图上的图 形描绘清晰。在图上选择已知精确坐标的点位作为控制 点(至少4个点),把地图贴在数字化仪平台上。 3. 设置数字化参数:在GIS软件中设置数字化地图的比 例尺和控制点的理论坐标值等。
知识点:GIS的数据库及其应用 考点精讲
二、GIS数据库建立的方法之一——地图数字化 利用GIS软件进行地图数字化是建立GIS数据库的一种常 用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 安装、连结与设置数字化仪:数字化仪是一种专用的 矢量数据输入设备。将数字化仪通过数据线与计算机连 接,选择数字化仪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分辨率等。
b 将区域按图幅 划分为单元
c 单元编码
d 按图幅 存储
知识点:GIS的数据库及其应用 考点精讲
一、GIS数据库的数据组织方法 4. GIS数据库中的两种数据组织方法: (2)按图层的数据组织方法:按图层的数据组织方法是 在上述每个图幅存储单元里,将地理数据按照属性类别 划分为不同的图层,分层组织,存储数据。
知识点:GIS的数据库及其应用 重点归纳
1. GIS数据库是在一般事物数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是GIS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储在GIS数据库的数据量很大, 有人比喻为海量数据。 2. GIS数据库是按特定的数据组织方法,通过地图数字 化建立起来的。 3. 利用GIS软件进行地图数字化是建立GIS数据库的一 种常用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进行安装、连结与设置数字化仪; (2)准备要数字化的地图;
知识点:GIS的数据库及其应用 考点精讲
GIS数据库的建立(教学课件)

相似变换(m=n)
y = b0 + b1x’ + b2y’
仿射变换(m=n) 多项式变换
x = a0 + a1x’ + a2y’+ a4x’2 + a5y ’2 + a6x’y’
+…… y = b0 +
b1x’
+
b2y’
+
b4x’2
+
b5y
’2
+
b6x’y’
+……
4.物理坐标与用户坐标的转换(续)
地球坐标 经度、纬度
地图投影变换
用户 坐标
地图投影变换
地图坐标 直角坐标
数字化仪、 扫描仪坐标
物
理 坐
屏幕显示坐标
标
二、数字化中的物理坐标、用户坐标 1. 物理坐标
①数字化仪坐标:以其分辨率为坐标单位
设某A0幅面数字化仪分辨率为0.025mm,则 Y
Ymax=900mm/0.025mm=36000
• MapInfo图像配准方法 ①从底图上采控制点 ②从数字地图上采控制点
关于配准
• 配准的目的:建立物理坐标与用户坐标的转换关系 • 配准的方法:采集一定数量的控制点 • 方法一与方法二只是输入用户坐标的方法不同 • 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4.物理坐标与用户坐标的转换
设物理坐标系为x’o ’ y’,用户坐标系为XOY,则
y’’ y’’’
Y y’
●P
x’
θ O’ (a0,b0)
O
x’’ x’’’
X
X = x’’’ + a0 Y = y’’’ + b0
x’’’ = y’’* cos (θ) - x’’ * sin (θ)
GIS数据库设计

RSGIS
三、GIS数据库概念设计
版权所有•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
RSGIS
三、GIS数据库概念设计
②对数据表进行规范化
一般性检查和规范处理 形成数据表结构设计文档
版权所有•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SGIS
三、GIS数据库概念设计
③定义主关键项和外部关键项;
版权所有•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
三、GIS数据库概念设计
自底向上
逐步扩张
混合模式
版权所有•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
RSGIS
三、GIS数据库概念设计
5、GIS数据库的划分
基础数据库
空间数据库
专题数据库
影像数据库
属性数据库
基础属性库 编码属性库
专题属性库 多媒体属性库
模型库 历史数据库
知识库 数据仓库
版权所有•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
RSGIS
版权所有•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
RSGIS
三、GIS数据库概念设计
关系模型表设计过程
①设计相互关联的表格; ②对数据表进行规范化; ③定义主关键项和外部关键项; ④使用实体关系模型来定义关系; ⑤关系表的再规范化。
版权所有•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
RSGIS
三、GIS数据库概念设计
①设计相互关联的表格
●唯一性:在每个表中,每个记录的关键项均必须是唯一的; ●不变性:不含有其他方面的信息; ●纯粹性:不含有其他方面的信息; ●不重复性:不会被重复使用,即某一个值被删除后,不会再被使用; ●可获得性:需要时便可以拿来到此信息。
三、GIS数据库概念设计
➢关系模型
数据的逻辑结构为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表。二维表是同类实体的各种属 性的集合,每个实体对应于表中的一行,在关系中称为元组,相当于通 常的一个记录;表中的列表示属性,称为域,相当于通常记录中的一个 数据项。
地理信息数据库的设计.docx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设计与实现学院: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地理信息科学姓名:乔婷婷学号:201301181122摘要:目前,各种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兴未艾,它们的建设都需要有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作为其基础。
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把基础地理数据获取、处理、管理、维护等各个环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文以平原区某市数字城市建设项目为例进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设计与实现的研究。
该数字城市建设项目中的地形数据库建设涉及1:500、1:1000、1:10000、1:50000等多种比例尺;图形信息以点状、线状以及面状地物等形式存在;数据的属性信息以扩展属性和文字描述等方式存在,形成多尺度、多数据格式的数据源。
关键词: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概念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实现其输入、编辑、浏览、查询、统计、分析、表达、输出、更新等管理、维护与分发功能的软件和支撑环境的总称。
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组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和支撑环境三部分组成,一般包括现势库和历史库。
其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核心,按类型分为大地测量数据、数字线划图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和数字正射影像数据五个分库,分库又根据比例尺和分辨率的变化细化为子库,子库也可根据要素分成若干层;管理系统和支撑环境是数据存储、管理和运行维护的软硬件及网络条件。
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总体流程:总体流程如下:基础地理数据收集、数据检查分析、数据库结构设计、数据库编辑整理、质量检测、数据入库。
(一)基础地理数据收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核心,按类型分为大地测量数据、数字线划图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和数字正射影像数据五个分库,分库又根据比例尺和分辨率的变化细化为子库,子库也可根据要素分成若干层;研究数据为2012年野外实测,由南方CASS软件编辑成的数字线划图;图层依据《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编码》按八大类进行分层;要素编码采用国际码+图形代码组成,地形图数据中点状地物的编码在要素的Z比例属性中;线状地物的编码在要素的厚度属性中;要素的扩展属性为地物的实体名称。
《GIS数据库设计》PPT课件

➢ 数据库概念化设计主要任务
• 概念数据库模式设计和事务设计。
• 模式设计✓ 以需求分析来自段所提出的数据要求为基础,对用户需求描述的
现实世界通过对其中信息的分类、聚集和概括,建立抽象的高
级数据模型(如E-R模型),形成概念数据库模式。
• 事务设计
✓ 考察需求分析阶段提出的数据库操作任务,形成数据库事务的
• 以比较自然的方式描述现实世h界。
12
第2节 GIS数据库设计
|1.概念模型设计——E-R模型设计| ➢ 实体(Entity)
• 客观事物的抽象,可以被唯一地标识。
• 这些客观事物可以是任何一类的人、物或概念,是信息系统管理、操
作的对象。
➢ 属性(Attributes)
• 实体的特征。
• 一个实体总是通过其属性来描述的,对实体的管理和分析的操作是通
体,包括一般实体和空间实体。
• 确定实体属性
✓ 对提取和抽象出来的实体通过定制其属性来进行界定,即确定各
也是衡量GIS系统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设计数据库时应遵 循以下原则:
• 组织有序、层次分明 • 最小冗余度原则 • 具有足够的数据吞吐量 • 数据独立性原则 • 标准化、规范化原则 • 可扩展原则 • 系统可靠性、安全性与完整性原则
h
5
第1节 GIS数据库设计概述
5.1.4 GIS数据库设计过程 ➢ 以用户的需求为先,兼顾数据的特点,才会设计出成功的数
第5章 GIS数据库设计
5.1 GIS数据库设计概述 5.2 GIS数据库设计 5.3 空间数据组织和管理 5.4 栅格数据存储和管理 5.5 MapGIS 7.0 地理数据库设计
h
1
第1节 GIS数据库设计概述
ArcGIS地理数据库建模设计及实现

尽可能使用通用地理数据库类型
将通用数据结构与丰富的 GIS 工具结合使用,可获得最佳的可扩展解决方案, 能够支持多用户和多应用程序。在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利用 ArcGIS 的软件 逻辑。除非必需,否则尽量不要使用自定义的 GIS 数据结构。
要素类
要素类是一些地理要素的集合,这些地理要素在公共区域共享相 同的几何类型(例如,点、线或多边形)和相同的属性字段。街 道、井点、宗地、土壤类型和人口普查区域都是要素类。 要素的集合 几何类型相同 (点,线,面) 属性字段相同 空间参考 (投影)相同 Shapefiles
现实世界
Valves(阀门) Water laterals(流向) Water mains(主管道) Water samples (采样点)
Geodatabase
数据集
要素数据集是共用一个通用坐标系的相关要素类的集合。要素数据集用于按 空间或主题整合相关要素类。它们的主要用途是,将相关要素类编排成一个公用 数据集,用以构建拓扑、网络数据集、地形数据集或几何网络。
ArcGIS Case Tool
从Esri基础对象类扩展
数据模型
关联(几何网络,关系类等)
抽象(要素合并 形成要素类) 抽象(要素合并 形成要素类)
ArcGIS Case Tool
ArcGIS Case Tool DEMO
ArcGIS Case Tool 建模流程
3rd Party CASE Tool
亮点一:存储方式(非托管) 亮点二:发布影像服务 亮点三:丰富函数动态处理 亮点四:动态镶嵌、实施处理
数据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空间数据层的设计
1)属性数据类型的设计 2)编码标准的设计
.
数据字典
1)数据字典的内容 2)数据文件的命名方法 3)数据字典的元数据内容。
.
数据字典
1)数据字典的内容 ① 数据库的总体组织结构; ② 数据库总体设计的框架; ③ 数据层的详细内容定义及结构; ④ 数据命名的定义; ⑤ 元数据内容等。
.
用户需求分析
GIS数据库开发应该主要了解下面的内容: 1)明白即将开发的GIS所支持的各种功
能; 2)了解系统要求的数据内容和行为; 3)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和优先次序;这
些信息有利于制定数据库的开发实施计 划。 4)了解数据库和GIS的整体要求和蓝图。
.
现状调查
1)在访谈以前将各种问题以表格、问卷或其他书面形式 写出来。
④数据的原始性;有些数据是由其他更原始的数据推导、综合而 来。
⑤数据的可替代性:常常对一种所需要的数据来说,会有多种来 源,有些容易获得,有些则较难在决定使用哪一种时,应该将各 种可能来源的数据均加以收集并仔细比较,再做定论。
⑥数据与其他数据一致性:覆盖的地区是否一致比例尺是否相同, 数据的地理控制点是否符合数据库的要求,在整个地区是否一致, 投影是否与要求符合等
数据。
.
分享式数据库
分享式数据库的优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来概括:
1)灵活性增强。 2)用户应用程序的共同开发。 3)维护的分享。 4)减少数据的冗余度。
.
GIS数据库设计的概念
.
GIS数据库设计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第六步
需求分析 原型概念化设计 GIS数据库的详细设计 自动化方案制定 试点项目实施 数据库总体实施
数据项
零件号
零件号=Pxxxxxxx
说明:零件号由字母P开头的8个字符组 成,后7个字符可以是字母或者数字
.
3、 文件条目
文件名[别名]
记录定义
[文件组织]
[存储介质描述]
1)比例尺 比例尺是指地图和地表上长度的对应关系,它是地图
或数据精度和详细程度的标志。 2)地图投影和地理坐标系统 设计数据库时可以有以下几种选择 1)将所有数据放入一个带。 2)将各带分别存放。 3)选择不同的地图投影。 4)选择使用地理坐标系统。
.
地图投影选择的几个原则:
1)任何地图投影均有变形。 2)等形投影保持小区域内不变,但任何一种
.
(3)硬件资源表
包括:硬件名称、操作系统、主要功能、 所属部门、运行状况等。
.
(4)软件资源表
包括:软件名称、所属单位、操作平台、 主要功能、参与的应用、运行状况等。
.
(5)专业人员清单
主要包括:人员名称、所属部门职务、 主要职责范围、技术优势、经验层次、 目前工资等。
.
(6)数据功能参照表
是否可以购买及免费提供。 6)样本数据:在数据评判过程,如果能够有机会获得该数据的样
本将会对数据的感性认识大大地提高。 7)自动化过程实施的考虑:通常现有的数字化数据并不完全符合
某一数据库设计的要求,可能需要做不同程度的加工才能入库。 8)数据的元数据信息是否完全:元数据是不关数的重要信息,它
第六讲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 与管理
夏建新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
GIS数据库
一般来说数据库的集合存放有下面几个要求: 1)最小冗余度原则;数据尽可能不重复。 2)应用程序对数据资源的共享原则:以最优
的方式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 3)数据独立性原则:数据的存放尽可能地独
立于使用它的应用程序。 统一管理原则:能够用一个软件统一管理这些
.
1)数据库数据的组织
GIS中数据组织结构的分析主要包括: ①数据分层; ②数据在各层次上表达的形式及其格式; ③数据属性信息的内容。
.
数据分层的考虑因素
①具有同样的特性,即数据有相同的属性信息。 ②比例尺的一致性。 ③该层数据会有同样的使用目的和方式。 ④不同部门的数据通常应该放入不同的层,便于维护。 ⑤数据库中需要不同级别安全处理的数据。 ⑥数据库中的各类数据的更新可能使用各种不同的数
.
数据流图
1、 数据源点和数据终点 2、 加工(数据处理/变换) 3、 数据流 4、 文件(数据存储)
.
具体步骤如下:
1) 确定系统边界,画出顶层数据流图。 2) 自项向下,对每个加工进行内部分解,画出分层数
据流图。 3) 对数据流图进行复查求精。 在分层数据流图求精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① 检查流入、流出加工的数据流的连续性。 ② 控制单张数据流图的复杂性 ③ 父图与子图的数据平衡 ④ 终止加工分解的条件 ⑤ 局部文件 ⑥ 分解层次的均匀性问题
.
.
.
.
分析结果报告
分析结果报告通常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机构运作的逻辑数据流程图; 2)对于整个数据流程的每步过程,数据
的输入是如何转换成数据的输出; 3)各主要处理均应当以任务的形式出现; 4)各主要处理的步骤应简单明地注明。
.
(2)建立GIS系统获得的各种产品
各类GIS产品通常可以包括地图、报表、 文件、应用软件包、屏幕查询或是更新 的数据库等。
.
(1)设计相互关联的表格
●唯一性:在每个表中,每个记录的关 键项均必须是唯一的;
●不变性:不含有其他方面的信息; ●纯粹性:不含有其他方面的信息; ●不重复性:不会被重复使用,即便可以拿来到此信
息。
.
.
.
(2)空间数据的均衡化
将数据库中各关系表进行分解,使其变 成更简单、更稳定的一套关系表的过程 叫数据库的均衡化。
.
数据字典中各数据层的详细内容 定义及结构:
●标题类信息:名称、类型、数据质量; ●各层的有关文件、表、各表的项及各项的定
义、有效值范围等; ●地理参考方面要求满足的情况; ●其它有便于说明和理解的文字或图表等; ●各层空间及属性的质量控制规范; ●各层编号系统与其它各标准编号系统的关系; ●各层数据的使用与各应用类型的关系等。
.
(3)使用实体—关系模型来帮助关 系表的规范化
①首先要识别实体。 ②决定实体间的关系。 ③决定各实体的关键项。 ④将其汇成连通的图表。
.
.
(4)逻辑数据图
.
(5)概念化设计的书面报告
文件内容应该将所有的数据内容加以详细的概 述。
对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和内容加以描述,即分层 和表格关系。
2)笛卡儿坐标系统对于小面积和一个固定的 坐标系最为适合。
3)根据研究区的形状来选择变形最小的投影。 4)如果有地区标准的话,应该使用地区标准。 5)如果研究区的面积很重要时,可以考虑使
用一种等面积的投影进行面积计算,而数据在 存储时可以使用另外一种投影。
.
.
.
.
数据库数据模型的确定
.
.
1)数据一般状况评价
①数据的目前状态:包括数据是否已有电子版,工是否有机构正 在生产数据电子版。
②数据是否是一种标准形式:主要指该类数据是否在各政府机构 式或商业团体生产的数据的标准化之列。
③数据是否可以直接GIS使用:常常某些数据需要经过一定的处 理以后才能与数据库中定义的数据相符合。
2)避免不必要的细节,着重了解预定的内容。 3)整个访谈应由GIS专业技术人员掌握,控制进度,保
持良好的访谈气氛。 4)尽可能在对方工作的地方进行,以便对方可以随时提
供必要的资料和过程。 5)让对方告知轻重次序,以便于在实施过程中决定执行
次序。 6)注意负面意见,但不要急于作答。 7)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可以使用录音机、录相、照相
等。
.
需要了解的内容
通常可以分成机构的模式、日常操作、 数据、专业人员、软件和硬件这六大类。
.
调查内容的组织的分析
.
(1)现有机构的组织结构图;
1)现有机构的功能示意图; 2)现有机构的人员组织及功能示意图; 3)现有数据内容及来源清单; 4)现有数据及其功能参照表; 5)现有软硬设备关系图。 除了以上6种内容以外,还应当包括下面三种; 6)人员培训计划; 7)GIS的输出产品; 8)实施的进度计划。
4)数据库总体设计的评定;根据数据库的应用目的和 数据内容及使用方式来评价前面三步的设计结果,进 行统筹的考量。
5)数据库概念模型的起草;将GIS数据库的概念设计 起草成正式的文件,作为后面详细设计时参考。
.
数据库的宏观地理定义
宏观地理定义通常包括以下三个内容:比例尺、地图 投影和坐标系统。
.
数据源的选择
来源:①地图;②航空象片;③GPS接收的数 据;④卫星象片;⑥现有的各种电子数据文件; ⑥照片;⑦各种记录性文件等。
1)国家各机构生产和维护的数据 2)省级政府生产和维护的数据 3)各级地方政府生产和维护的数据 4)商业团体的数据 5)非赢利性机构生产的数据
.
各种数据的评价
据源,在分层中,使用不同数据源更新的数据也应分 层进行存储,以便于更新。 ⑦即使是同一类型的数据,有时其属性特征也不相同, 所以也应该分层存储。
.
.
2)空间数据库属性表与属性关系设计
步骤:①设计相互关联的表格;②对数 据表进行规范化;③定义主关键项和外 部关键项;④使用实体关系模型来定义 关系;⑤关系表的再规范化。
.
.
.
.
.
.
数据词典
.
1、 数据流条目
数据流名称 [别名列表]
数据流组成
[来源][去向]
[处理特点(使用频率,数据量等)]
[其他注释(格式、位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