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生物: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

生物: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

生物: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生物: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一、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方程式:有氧呼吸:c6h12o66h2o6o212h2o6co2吸:酶c6h12o62c2h5oh2co2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

二、方法步骤: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ml)和锥形瓶b(500ml)中,再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 质量分数为5%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2.检测co2的产生用锥形瓶和其他材料用具组装好实验装置(如图),并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0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约50min)。

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到25-35c的环境中培养8-10h。

3.检测洒精的产生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2支干净的试管中。

向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97%)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三、考点:1、co2检测方法: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溶液中的ph。

2、酒精检测方法: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3、葡萄糖煮沸后冷却的原因:排除其中的氧气。

4、酵母菌兼性厌氧呼吸情况分析:(1)不消耗o2,释放co2——仅无氧呼吸(2)o2吸收量=co2释放量——仅有氧呼吸(3)o2吸收量<co2释放量——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4)co2释放量=c2h5oh释放量——仅无氧呼吸(5)co2释放量>c2h5oh释放量——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XXX《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二、实验器材根据四个创新实验,分为四组材料用具:(1)第一组:集气瓶,分液漏斗,上嘴抽滤瓶,导管,具支试管,止水夹,20ml注射器,橡胶管,HO,FeCl,澄清石灰水,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等;223(2)第二组:20ml注射器,输液管,EP管,水浴锅,HO,FeCl,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液:葡萄糖溶液=1:1),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3)第三组:锥形瓶,CO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电脑(电子白板),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液:葡萄糖溶液=1:1),植物油;(4)第四组:血糖仪,注射器,输液管,葡萄糖,酵母菌,HO,FeCl。

三、教材尝试分析2232223(图1教材中的有氧装置)(图2教材中的无氧装置)教材方案设计合理、科学完整。

图3和图4为学生参考教材中操作的有氧装置和无氧装置。

(图3学生操作的有氧装置)(图4学生操作的无氧装置)学生经过操作发现尝试时间较长,难以在一节课上完成,分析缘故原由有如下几点:2.反应物量比较多,在500mL锥形瓶中加入240mL酵母菌培养液。

3.无氧条件不好控制,图2的B瓶中放置一段时间消耗瓶中的氧气来制造无氧条件。

4.不能定量比较有氧和无氧条件下二氧化碳产生的多少,酒精不太方便检测。

5.尝试时间比较长,要培养8到10小时,课堂上难以完成尝试。

4、尝试道理和立异设计思绪(一)实验原理酵母菌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呼吸,有氧条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用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会变成灰绿色;用CO传感器和电脑采集和绘制二氧化碳变化曲线;用血糖仪测定葡萄糖(稀释10倍)。

(二)立异尝试设计思绪利用HO和FeCl₃快速制氧,缩短回响反映时间;利用注射器作为回响反映器,有效发明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有氧和无氧前提,削减回响反映物的量,缩短回响反映时间;利用CO数字传感器,能够实时定量检测产品CO的变革量,定量比较酵母菌有氧前提和无氧前提下产生CO的量;用血糖仪测定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前提下分解葡萄糖的量,计算呼吸速度。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教案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教案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一课时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教学目标
1.进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方案设计
2.通过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掌握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为后面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打下基础
3.学会小组合作、共享实验方案,学会合作学习,培养科学严谨的实验设计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进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方案设计
教学过程
26CO 2C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第3节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概念
二.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1、提出问题: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什么? (多样)
2、作出假设:如果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那么它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3、设计实验:注意实验设计中应用对照原则。

4、进行实验:
5、得出结论: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最后呈现) 三.细胞呼吸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1、方程式
C 6H 12O 6 + 6O 2 → 6CO 2+6H 2O+能量
C 6H 12O 6 2C 2H 5OH (酒精)+2CO 2+能量
C 6H 12O 6 2C 3H 6O 3(乳酸)+能量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单位:银川高级中学
姓名:白雪梅
时间:2013-10-21。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教学设计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教学设计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教学设计实验目的: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并对其进行观察和分析。

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真菌,通过消耗有机物质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

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主要有两种:氧化呼吸和发酵。

在氧化呼吸中,酵母菌通过氧气的参与将有机物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而在发酵过程中,由于缺乏氧气,酵母菌只能将有机物进行部分氧化,产生乙醇、二氧化碳和一小部分能量。

实验材料:1.干糖2.热水3.酵母粉4.实验管5.水浴器6.水银漏斗实验步骤:1.准备酵母培养基:将适量的干糖溶解在适量的热水中,待其冷却后,加入适量的酵母粉,搅拌均匀。

2.取一个实验管,装入适量的酵母培养基。

3.水浴器开始加热。

4.在实验管的口上加上水银漏斗,一端连接水银漏斗的管子到实验管的口上,以便随时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

5.将连接在水银漏斗的管子的另一端浸入水中,产生一个氧气闭环系统。

6.观察:将实验管放入水浴器中,观察酵母菌是否会产生二氧化碳。

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水银漏斗的气泡产生情况来判断二氧化碳产生的情况。

如果酵母菌发酵,则会产生大量的气泡;而如果酵母菌进行氧化呼吸,则不会产生气泡。

7.记录观察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实验管的接口密封良好,以免漏气。

2.在观察结果时,要仔细观察气泡的产生情况,确定二氧化碳的产生量。

3.实验结束后,要彻底清洗实验器材,确保下次实验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观察水银漏斗中气泡的产生情况,我们可以判断酵母菌是通过氧化呼吸还是发酵来获得能量。

如果实验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气泡,则说明酵母菌进行了发酵。

而如果几乎没有产生气泡,则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氧化呼吸。

实验中,我们预期酵母菌进行发酵的情况会比氧化呼吸的情况更常见。

因为在实验中,我们通过保持实验管中氧气的密闭来模拟发酵条件,从而促使酵母菌进行发酵。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酵母菌可以通过发酵和氧化呼吸两种方式来进行呼吸。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1)学会小组合作、共享实验方案(2)形成探究实验思路,养成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四、重难点:【重点】:掌握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与差别【难点】:设计、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做出分析与判断。

五、器材准备:酵母菌培养液、锥形瓶五个、橡皮球、玻璃导管数根、澄清石灰水、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重铬酸钾溶液、浓硫酸(95%-97%)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活动一、复习导入张: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描述:家庭如何蒸学生甲、乙分别阐述家庭蒸馒头?如何酿酒?蒸熟的馒头为什么比较松软?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它是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的?让学生做出假设,教师对其进行归纳。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的疑问,在这些问题中,我们选择一两个问题来进行探究。

1、酵母菌能使糖馒头和酿酒的过程。

学生根据初中生物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作出各种假设:学生甲:CO2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酒精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学生乙:CO2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二、新课讲解活动一:设计实验方案类发酵产生酒精,但是不清楚是在有氧条件下还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那我们可以提出问题,酒精是酵母菌什么条件下产生的?2、酵母菌的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但不同条件下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否一样多呢?在提出问题之后,我们要根据问题做出假设,我们应该作什么样的假设呢?(学生回答)酒精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学生丙:CO2和酒精都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学生丁:CO2和酒精都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

活动二:实施方案,做实验孙:假设:酵母菌在有氧呼吸时产生CO2、在无氧呼吸时产生CO2和酒精。

接下来,我们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

我们可将上面的两个假设合成一个假设,即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进行细胞呼吸。

因为只有这个假设成立,其呼吸产物有差别的假设成立。

那如何设计实验呢?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有氧和无氧下能否进行呼吸的问题。

生物: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

生物: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

生物: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一、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方程式:有氧呼吸:c6h12o66h2o6o212h2o6co2吸:酶c6h12o62c2h5oh2co2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

二、方法步骤: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ml)和锥形瓶b(500ml)中,再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2.检测co2的产生用锥形瓶和其他材料用具组装好实验装置(如图),并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0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约50min)。

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到25-35c的环境中培养8-10h。

3.检测洒精的产生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2支干净的试管中。

向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97%)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三、考点:1、co2检测方法: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溶液中的ph。

2、酒精检测方法: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3、葡萄糖煮沸后冷却的原因:排除其中的氧气。

4、酵母菌兼性厌氧呼吸情况分析:(1)不消耗o2,释放co2——仅无氧呼吸(2)o2吸收量=co2释放量——仅有氧呼吸(3)o2吸收量<co2释放量——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4)co2释放量=c2h5oh释放量——仅无氧呼吸(5)co2释放量>c2h5oh释放量——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是普通高中生物教科书中的一个探究实验。

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从而真正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

但由于本实验用材多,耗时长,如何让学生设计科学、简便、可行的实验方案和装置,对教材参考资料中的实验材料、试剂、仪器装置的改进,使本实验能大大缩短实验时间,使本来认为难以开设的探究性实验,完全具备了在一般的中学课堂内就能完成的实验。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让学生在实验室提前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例如提前布置学生用酵母菌发面展示发面现象,添加酵母粉的比不加酵母粉的更松软,并且有蜂窝状的孔隙。

还让同学利用矿泉水瓶自制简易的酿酒装置、酸奶装置。

增加感性认识,体验生物实验乐趣,鼓励课外继续实验,为生活添色彩。

二、实验教学分析:1、实验内容分析:本实验如果按照教材中的仪器和试剂的使用量需8-10小时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经过多次实验改进,最终在6分钟内可观察到明显现象,实验改进如下:1、实验材料的选择:“安琪活性干酵母粉”含量高,吸水后可快速恢复活性。

2、实验仪器的装置:将课本中250ml的锥形瓶,改为50ml的锥形瓶,简化装置,缩短反应时间。

3、为了使实验更加严谨,对课本中的实验装置多加一瓶澄清石灰水检测二氧化碳是否除干净。

4、将实验放在38度水浴加热,加快反应速率。

2、学生基本情况分析:由于高中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自主探究、推理判断的能力。

因此,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然后引导学生开展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并得出相应结论。

3、教学条件:我校有专门的生物实验室,实验中所用到的材料,仪器,试剂,学校全都具备。

不过由于实验耗时长,不是每个老师都能按照探究的一般步骤在设计实验之后能进行实验,让学生分组亲自参与实验。

本人也是通过不断改进实验装置,经过多次课堂实施,最终可以开展一堂学生亲自参与的探究性实验课。

探索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

探索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简述细胞呼吸的概念;2.说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产物。

能力目标 1..学会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对实验结果的检测;2.学会对实验装置设计的改进和完善。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建立科学价值观;将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会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三.教学难点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学会控制实验条件和检测实验变量。

四.教学用时1课时五.教学用具有氧以及无氧条件下的面团、卡纸、磁片、多媒体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进行了呼吸作用2.有氧条件下产生了二氧化碳3.无氧条件下产生了二氧化碳和酒精4.有氧条件下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无氧条件下多过渡:验证假设最好的方法是什么?进行实验前先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提问:依据探究实验的流程我们已经作了探究实验的前两步。

接下来该如何设计实验呢?(三)分组设计实验装置图分析: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强调: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

总结:实验的整体思路。

展示自探提纲:(1)如何检测二氧化碳?(2)如何鉴定酒精?的多少?(3)如何比较CO2(4)如何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讨论、交流结束后,请其中一个小组上台展示,小组代表描述设计思路。

预期结果:提问:大家认可这个装置吗?有没有小组有其他更严谨方案?完善装置图提问:1.装置一中两只锥形瓶中的澄清的石灰水的作用相同吗?2.能不能利用现有条件,设计无氧条件下的实验装置图?预期结果:提问: 1.其他小组是否认可这个装置?如果借助外界条件,还能有怎样的设计方案确保无氧?2,酵母菌培养液为何不装满整个锥形瓶?3.利用你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想一想能不能将上述装置加以改进来缩短实验时间?(四)进行实验由于实验时间较长,不宜进行分组实验,因此播放演示实验视频。

(五)交流表达得出结论结论: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在无氧条件下,细胞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教学设计
田秋红
一.教材分析
“细胞呼吸”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为了学生能直接获得经验并提高探究能力,本节内容安排第一课时为探究活动。

通过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让学生亲身感受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细胞呼吸。

通过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及产物,为后面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
1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现在通过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从中获得直接经验。

2利用已学习过的简单的对照实验和相关的实验设计原则,使本节课的实验设计得以顺利进行。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简述细胞呼吸的概念;
2.说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产物。

实验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对比实验方案设计;
2.学会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对实验结果的检测;
3.对实验结果和实验装置做出合理的分析与判断。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建立科学价值观。

四.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设计。

难点:设计、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做出客观、科学的分析与判断。

五.实验准备:
1.兴趣小组的学生提前一天制作发酵的面团
2.因为按教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实验时间较长,提前让兴趣小组的学生按教材实验装置安装并实施实验。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实验装置,学案。

六.教学流程:
课堂小游戏,活跃气氛、引入新课
通过化学知识推测呼吸方式有两种
观察现象,对反应式在推测的基础上做以完善
分析检验的方法,展示演示小实验
通过评价面团实验,引入实验设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装置图,分析讨论实验观察的方法和检验方法。

展示兴趣小组的实验结果
利用学生的结论进一步完善有氧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学生尝试写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进一步分析实验装置的改进。

结束
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1.让学生自行选择实验材料。

协助学生分析所选材料是否
适合做实验对象。

利用市面销售的安琪酵母包装及进一步
的分析使学生知道酵母菌适合做实验对象的原因。

2.酵母菌在生活中常用来发面,由兴趣小组介绍制作发酵
的面团过程,并让非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看、闻的方式观察
现象。

提出问题:蜂窝状和酒味是什么物质造成的。

(将学生提出的假设在板书上逐一呈现)
提出选择的生物。

阅读包装
名称
学生观察现象:
有气泡(或蜂窝状)、有酒味。

提出假设:蜂窝状、酒味是二
氧化碳和酒精造成。

你的假设是否正确,要通过实验检验。

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CO2和酒精的产生?
教师提出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有气体的生
成?展示实验装
置:
教师提问:有什么化学方法检测出气体为二氧化碳?
教师补充检测方法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检测CO2,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检
测酒精。

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
蓝变绿再变黄,怎说明有CO2产生。

如果橙色的重铬酸钾变
灰绿色则说明有酒精产生。

3.看了发面的现象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利用what who where wh
ich
When 等单词帮助学生把握方向)
学生提出检验的方法:澄清
石灰水检测CO2
学生在学案中写出自己提出
的问题和做出的假设。

学生对面团实验进行评价。

板书:
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细胞内
有机物 CO2或其他物质+能量
氧化分解
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
八.问题探讨:
1.本节课的相关实验的实施中注意事项:发酵面团至少要提前一天进行,为了气孔和气味明显,和面时应尽量面团和硬些;直接观察二氧化碳气体产生过程的实验可选择集气瓶加入酵母菌溶液后放入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但因市售酵母菌都是面包酵母为主,所以为了现象快而明显,溶液因选择可溶性淀粉溶液。

此实验现象出现的快而明显所以应在上课前再安装装置。

2.本节课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注意适时引导。

比如学生在学案中写出自己提出的问题这一环节,一般学生不会提问。

我用英文单词where、 who、when 、why、what、which,辅助学生的理解,掌握提出问题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