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结算案例集word版
国际结算老师讲的案例

(1) 请开立跟单汇票。
(2) 请画出该托收流程图
5. 某公司出售一批货物给香港商人,成交条件为CIF香港,付款条件是付款交单,见票后30天付款(D/P at 30 days after sight) 出口商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限内将货物装船后,开立远期汇票,连同商业发票和已装船海运提单委托中国银行通过港商指定的某代收行收取货款。5天以后,出口商所交货物安全运抵香港,由于当时该商品行情看好,港商凭信托收据(Trust Receipt)向代收行借出提单,提取货物并将部分货物出售。不料,由于同类商品大量抵港,致使货价迅速下跌,港商随即以出口商所交货物有质量问题为由,在汇票到期时拒绝付款。你认为出口商应如何处理并请说明理由。
出口方议付行经检查,发票上确未注明信用证上规定的内容。
你认为开证行的拒付合理吗?
9. 我出口企业收到国外开来的不可撤消信用证一份,由设在我国境内的某外资银行通知并保兑。我出口企业在装运货物后,正拟将有关单据交银行议付时,忽接该外资银行通知,由于开证行已宣布破产,该行不承担对信用证的议付或付款责任,但可接受我出口公司委托向买方直接收取货款。
7. 某年我出口公司对新加坡出口红枣。新加坡开证行开来的信用证规定为“三级品”红枣。当时因“三级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货,经研究为及时供应开证人的需求,用“二级品”装船,在发票上注明二级红枣,价格按三级货计收。
《国际结算》案例集锦

1.2003年3月8日,CHINA NAT。
METALS & MINERALS I/E CORP.向中国农业银行广州分行提交汇款申请书,请制作汇出汇款申请书。
2.介绍代收行的处理流程以及代收业务中的拒付处理。
本案例进行进口代收项下来单的登记,打印《单到通知书》、《付款委托书》,调阅、修改、查询所有业务。
3.进行出口托收的操作。
4.2003年5月22日中国进出口公司广州分公司向中国银行广州分行提交一张光票托收委托书,请根据所给条件制作委托书,并且指出开证行应该审核开证申请书的那些问题。
1)委托日期:2003-05-222)出票人:AAA Trading Company , New York。
付款人:Bank of America N.T. & S.A.。
3)受益人:China National Imp.& Exp. Corp., Guangzhou。
5.2005年5月1日,CHINA IMP. & EXP. CORP. GUANGDONG向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提交下面这张开证申请书申请开证,开证行应该审核开证申请书的那些问题并进行信用证开立的操作。
APPLICATION FOR IRREVOCABLE DOCUMENTARY CREDIT 致: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LC NO230BS-453222TO:BANK OF CHINA,GUANGDONG BRANCH日期:DATE:MAY 1,20056.2003年中国建设银行根据收到的信用证缮制出口信用证通知书,未加保兑。
进行出口信用证通知操作。
7.根据受益人GUANGZHOU FEI YUE SEWING MACHINE MANUFACTORY6月20日提交的议付申请书,议付行BANK OF CHINA ,GUANGZHOU 审单相符议付后,于6月23日据此缮制并寄送出口寄单议付通知书向开证行索偿,开证行于6月30日据此缮制进口单到通知书。
国际结算案例

托收案例一国内某出口商向韩国出口一万吨水泥,价值40万美元,FOB成交,由韩国买方租用越南籍货轮从青岛港运至韩国某港口,支付方式为议付信用证。
后因我国货源紧张,请求韩国延迟装船,买方同意,但信用证不展期,付款方式按“随证托收”办理。
我方对此并未表示异议。
买方船到,我方发货后取得船长签发的提单交中国银行办理“随证托收”,单据交韩国开证行,因提单日期晚于信用证有效期,单证不符,韩国开证行向进口商按D/P方式代收货款,但此时,韩国进口商拒付,并称货物已失踪。
经调查,韩国进口商在无提单的情况下已从买方手中提走了货物,而该船从此也再未到过中国港口,造成中方钱货两失。
试分析此教训。
教训FOB下,进口商负责租船订仓,支付运费和保险费。
存在进口商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船只或容易违规的船只,给进口商不提单就取货埋下伏笔。
在这种情况下,进口商很可能不投保运输保险,出口商不能获得保险赔偿。
信用证不展期,改为“随证托收”,使银行信用转为商业信用,不仅付款责任得不到保证,还不易得到银行融资机会。
案例二我某出口公司在广交会上与一外商签订一笔出口合同,并凭外商在广交会上递交的以国外银行为付款人的金额为5万美元的支票在2天后将合同货物装运出口。
随后,我出口公司将支票通过我国内银行向国外代收行办理支票托收时,被告知为空头支票,由此造成钱货两失,试分析出口商应接受的教训。
教训光票托收是指仅有金融单据的托收,由于出口商不能通过控制商业单据来约束进口商付款或承兑,存在钱货两失的风险,因此在国际贸易中仅用于小额交易、从属费用的收取。
为减少退票风险,出口商应待光票托收款项收款后再发货或改成跟单托收。
案例三我出口商向中东地区出口机电产品,付款条件为D/P 60天,付款金额为155万美元。
我出口商委托国内银行通过国外银行办理付款条件为D/P 60天的托收业务,并有“subject to Uniform Rules for Collection, ICC Publication No.522”字句。
国际结算案例(有删减)

国际结算案例案例1 D/P远期付款方式的掌握案情X月X日,我国公司同南美客商B公司签订合同,由A公司向B公司出口货物一批,双方商定采用跟单托收结算方式了结贸易项下款项的结算。
我方的托收行是A′银行,南美代收行是B′银行,具体付款方式是D/P 90天。
但是到了规定的付款日,对方毫无付款的动静。
更有甚者,全部单据已由B公司承兑汇票后,由当地代收行B′银行放单给B公司。
于是A公司在A′银行的配合下,聘请了当地较有声望的律师对代收行B′银行,因其将D/P 远期作为D/A方式承兑放单的责任,向法院提出起诉。
当地法院以惯例为依据,主动请求我方撤诉,以调解方式解决该案例。
经过双方多次谈判,该案终以双方互相让步而得以妥善解决。
分析托收方式是一种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结算方式,这种结算方式显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不利。
鉴于当今世界是个买方市场这一情况,作为出口商的我方想通过支付方式给予对方优惠来开拓市场。
增加出口,这一做法本无可厚非,问题是在采用此种结算方式时,我们除了要了解客户的资信以外,还应掌握当地的习惯做法。
在这一案例中托收统一规则《URC522》与南美习惯做法是有抵触的。
据《URC522》第7条a款:托收不应含有凭付款交付商业单据指示的远期汇票;b款:如果托收含有远期付款的汇票,托收指示书应注明商业单据是凭承兑交付款人(D/A)还是凭付款交付款人(D/P)如果无此项注明,商业单据仅能凭付款交单,代收行对因迟单据产生的任何后果不付责任;c款:如果托收含有远期付款汇票,且托收指示书注明凭付款交付商业单据,则单据只能凭付款交付,代收行对于因任何迟交单据引起的后果不负任何责任。
从中不难看出,国际商会托收统一规则,首先不主张使用D/P远期付款方式,但是没有把D/P远期从《URC522》中绝对排除。
倘若使用该方式,根据《URC522》规则,B′银行必须在B银行90天付款后,才能将全套单据交付给B公司。
故B′银行在B公司承兑汇票后即行放单的做法是违背《URC522》规则的。
进出口贸易第六章-国际结算案例

进出口贸易第六章-国际结算案例第六章国际结算[案例1]某笔进出口业务,约定分两批装运,支付方式为即期不可撤销信用证。
第一批货物发送后,买方办理了付款赎单手续,但收到货物后,发现货物品质与合同严重不符,便要求开证行通知议付行对第二批信用证项下的货运单据不要议付,银行不予理睬。
后来议付行对第二批信用证项下的货运单据仍予议付。
议付行议付后,付款行通知买方付款赎单,遭到买方的拒绝。
问:(1)银行处理方法是否合适?(2)买方应如何处理此事为宜?案例分析:答:(1)银行的处理方法是合适的。
本案凭即期不可撤销信用证支付方式结汇。
在信用证结算方式下,信用证是一种自足文件,银行在输信用证业务时,只根据信用证的有关规定审核出口商提交的单据,只要“单证一致,单单一致”,银行就承担第一性的付款责任。
因此,本案中的议付行对第二批货物的议付,是符合信用证业务的做法的。
[案例2]某纺织品进出口公司与国外按CFR条件签订一份棉织品出口合同,合同规定装运期为10月份,但未规定具体开证日期。
外商拖延开证,我方见装运期快到,从9月底开始,连续多次电催外商开证。
10月5日,收到开证的简电通知书(详情后告),我方因怕耽误装运期,即按简电办理装运。
10月28日,外商开来信用证正本,正本上对有关单据做了与合同不符的规定,我方审证时未予注意,交银行议付时,银行也未发现,开证行即以单证不符为由,拒付货款。
试分析:我方应从此事件中吸取哪些教训?案例分析:教训有:(1)在合同中一般应明确规定买方开到信用证的期限,而在本合同中却未做出此项规定,考虑欠周。
(2)装运期为10月份,而出口公司直到9月底才开始催证,为时过晚。
(3)10月5日收到简电通知后,即忙于装船,过于草率。
(4)以信用证付款的交易,即使合同中未规定开证期限,按惯例买方有义务不迟于装运期开始前一天将信用证送达卖方,而本案的信用证迟至装运期开始后第23天才送达,显然违反惯例。
我出口公司理应向外商提出异议,并保留以后提出索赔的权利,而我方对此却只字未提。
国际结算案例集

国际结算案例集2008年6月目录案例1:伪造支票的责任分析----------------------------------------------------1 案例2:忽视票据贴现功能导致的损失案------------------------------------------1 案例3:本票当事人责任分析----------------------------------------------------2 案例4:遗失票据被冒用导致的索赔案--------------------------------------------3 案例5:托收中的临时贷记------------------------------------------------------3 案例6:托受收取利息处理不当导致的损失案--------------------------------------3 案例7:托收行错寄单据导致的索赔案--------------------------------------------4 案例8:信用的独立性理解------------------------------------------------------5 案例9:保兑行的付款责任分析--------------------------------------------------6 案例10:寄单行表提不符点是否可作为开证行拒付依据-----------------------------7 案例11:L/C支付导致的损失案--------------------------------------------------8 案例12:分批装运失误导致的损失------------------------------------------------9 案例13:假远期信用证的理解----------------------------------------------------9 案例14:开证行破产后保兑行付款责任分析---------------------------------------10 案例15:空运单据实际装运时间的理解-------------------------------------------10 案例16:要求信用证修改导致的损失案-------------------------------------------11 案例17:对托收中进口商行为的分析---------------------------------------------11 案例18:信用证支付下遭遇不可抗力的理解---------------------------------------11 案例19:信用证电开文本与邮寄文本不符案---------------------------------------12 案例20:信托收据借单导致的损失案---------------------------------------------13 案例21:L/C下进口商倒闭的处理------------------------------------------------13 案例22:议付行索汇后的退款案-------------------------------------------------14 案例23:分批装运货物与合同不符案---------------------------------------------14 案例24:投保加成比例修改案---------------------------------------------------15 案例25:提单漏注“Freight Prepaid”的后果------------------------------------15 案例26:L/C数量规定为“约”的处理--------------------------------------------15 案例27:分公司提供认可样品的电抄导致的拒付-----------------------------------16 案例28:收款金额超L/C余额导致的拒付-----------------------------------------16 案例29:对开证行提出不符点的分析---------------------------------------------17 案例30:信托收据借单后的处理-------------------------------------------------17 案例31:代收行自行借单的处理-------------------------------------------------18 案例32:信用证修改函邮寄耽误引发的损失---------------------------------------19 案例33:即期付款交单下直接交货给用户案---------------------------------------20 案例34:进口商拒付理由分析---------------------------------------------------20 案例35:信用证装期与合同不符导致的争议案-------------------------------------20 案例36:押汇行向受益人追索案-------------------------------------------------21 案例37:交单截止时间为银行非营业日的分析-------------------------------------21 案例38:信用证简电的处理-----------------------------------------------------22 案例39:L/C修改渠道的分析----------------------------------------------------23 案例40:最迟交单日和交货数量的分析-------------------------------------------23 案例41:出口商面对银行拒付的教训---------------------------------------------24 案例42:更改支付方式导致的损失案---------------------------------------------24 案例43:单据对货物描述的理解-------------------------------------------------25案例1:伪造支票的责任分析ROBINSON偷窃了BROWN的支票簿,并伪造BROWN的签字签发了一张1000英镑的支票交给JOANS,得到1000英镑的现金。
国际结算经典案例

案例四原告:某服务公司被告:中国农业银行甲支行被告:中国农业银行乙支行被告:某饲料厂1996年7月5日,服务公司为偿付A公司货款,签发金额为人民币3800元的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的账转支票一张(号码为IXIII0547631),未记载收款人名称就将支票交给了A公司。
7月7日,有人持该支票到被告B企业购买材料,此时,该转账支票的大小写金额均为人民币73800元,并且未有任何背书。
被告B企业收下支票当日,在背书人与被背书人栏内盖下自己的印章作为背书,再以持票人身份将支票交给中国农业银行甲支行某营业部,由该营业部于当日通过中国农业银行乙支行某营业部从原告服务公司银行账户上划走人民币73800元,转入被告B企业账户。
同年8月初,原告服务公司与开户银行对账时,发现账上存款短缺70000元,经双方核查,发现该转账支票金额与存根不同,已被更改。
经协商无果,原告服务公司向法院起诉,称转账支票金额已被涂改,请求确定该票据无效,并判令被告B企业承担原告经济损失73800元;支票金额有明显涂改痕迹,农业银行两被告未按规定严格审查,错划款项,造成原告经济损失,也应承担责任。
被告B企业辩称:收下支票后经财务人员审核,没有发现有涂改或可疑之处,又是通过银行按正常途径收款的,自己无责任。
被告中国农业银行甲支行辩称:银行对转账支票的审核手续为印鉴是否相符、日期是否有效以及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经审核,该三要素符合。
而发生存根与原件不一致的情况,责任不在银行。
被告中国农业银行乙支行辩称:收票时经手人仔细审阅,支票大小写金额均无涂改痕迹,故自己无责任。
分析:本案中应由谁承担责任?案例介绍:案例要点分析:一、票据背书不连续的法律后果◆背书:是指以转让票据权利或者将一定的票据权利授予他人行使为目的,在票据背面或者粘单上记载有关事项并鉴章的票据行为。
◆根据《票据法》的规定,《票据法》关于汇票背书的规定,也适用于支票。
《票据法》对票据背书转让作出了严格规定。
财务知识——国际结算案例

一价定律: 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两个国家生产和消费的同一种商品,其价格上的差异不会超过运输成本,汇率将移动到使两个国家同一种商品的价格相同的水平上(当以此汇率转换时)。 下表列示了1995年8月“巨无霸”在美国和8个国家的价格(第2栏), 表中同时列出了1995年8月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以1美元外国货币的数量表示(第3栏)。
-15%
加拿大(CAD)
C$2.27
1.36
$1.67
1.19
+14%
法国(FRF)
Fr15.4
5.06
$3.04
8.10
-38%
德国(DEM)
DM3.9
1.48
$2.64
2.05
-28%
意大利(ITL)
L3700
1623
$2.28
1947
-17%
日本(JPY)
¥322
96.9
$3.32
169.5
-43%
一.国际结算案例
案例 1 假设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向美国史密斯公司出口机器设备(一台),价值2万美元。
1
分析:
结论:通过上述业务活动,国际间由于贸易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得到顺利清偿。由此可见,动态的外汇定义概括了外汇原理的基本特征
2
案例 2
11
德国
美国
避免汇率下跌损失
避免汇率上涨损失
出口10万$商品
进口10万$商品
$1∶1.20€ 10万$=120,000 €
$1∶1.15€ 10万$=115,000 €
$1∶1.25€ 10万$=125,000 €
+5000收入
- 5000收入
$1∶1.20€ 10万$=120,00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结算案例集2008年6月目录案例1:伪造支票的责任分析----------------------------------------------------1案例2:忽视票据贴现功能导致的损失案------------------------------------------1案例3:本票当事人责任分析----------------------------------------------------2案例4:遗失票据被冒用导致的索赔案--------------------------------------------3案例5:托收中的临时贷记------------------------------------------------------3案例6:托受收取利息处理不当导致的损失案--------------------------------------3案例7:托收行错寄单据导致的索赔案--------------------------------------------4案例8:信用的独立性理解------------------------------------------------------5案例9:保兑行的付款责任分析--------------------------------------------------6案例10:寄单行表提不符点是否可作为开证行拒付依据-----------------------------7案例11:L/C支付导致的损失案--------------------------------------------------8案例12:分批装运失误导致的损失------------------------------------------------9案例13:假远期信用证的理解----------------------------------------------------9案例14:开证行破产后保兑行付款责任分析---------------------------------------10案例15:空运单据实际装运时间的理解-------------------------------------------10案例16:要求信用证修改导致的损失案-------------------------------------------11案例17:对托收中进口商行为的分析---------------------------------------------11案例18:信用证支付下遭遇不可抗力的理解---------------------------------------11案例19:信用证电开文本与邮寄文本不符案---------------------------------------12案例20:信托收据借单导致的损失案---------------------------------------------13案例21:L/C下进口商倒闭的处理------------------------------------------------13案例22:议付行索汇后的退款案-------------------------------------------------14案例23:分批装运货物与合同不符案---------------------------------------------14案例24:投保加成比例修改案---------------------------------------------------15案例25:提单漏注“Freight Prepaid”的后果------------------------------------15案例26:L/C数量规定为“约”的处理--------------------------------------------15案例27:分公司提供认可样品的电抄导致的拒付-----------------------------------16案例28:收款金额超L/C余额导致的拒付-----------------------------------------16案例29:对开证行提出不符点的分析---------------------------------------------17案例30:信托收据借单后的处理-------------------------------------------------17案例31:代收行自行借单的处理-------------------------------------------------18案例32:信用证修改函邮寄耽误引发的损失---------------------------------------19案例33:即期付款交单下直接交货给用户案---------------------------------------20案例34:进口商拒付理由分析---------------------------------------------------20案例35:信用证装期与合同不符导致的争议案-------------------------------------20案例36:押汇行向受益人追索案-------------------------------------------------21案例37:交单截止时间为银行非营业日的分析-------------------------------------21案例38:信用证简电的处理-----------------------------------------------------22案例39:L/C修改渠道的分析----------------------------------------------------23案例40:最迟交单日和交货数量的分析-------------------------------------------23案例41:出口商面对银行拒付的教训---------------------------------------------24案例42:更改支付方式导致的损失案---------------------------------------------24案例43:单据对货物描述的理解-------------------------------------------------25案例1:伪造支票的责任分析ROBINSON偷窃了BROWN的支票簿,并伪造BROWN的签字签发了一张1000英镑的支票交给JOANS,得到1000英镑的现金。
问题一,如果JOANS向银行提示支票被发现票据是伪造而被拒付,其可采取什么补救办法?问题二,如果JOANS在支票上签字转让给JIM,JIM向银行提示支票被发现票据是伪造而被拒付,此笔损失由哪一方承担, JIM,JOANS, BROWN,银行或其他?分析:1、JOANS如果不获付款,只能向ROBINSON索赔。
2、JIM可以向JOANS索赔,因为支票是文义证券,JOANS签字是真实的,对支票文义负责,JOANS赔偿后,向ROBINSON索赔。
案例2:忽视票据贴现功能导致的损失案2007年 1月,某市A公司与新加坡B商签订了一份进口胶合板的合同,总金额为760万美元,支付方式为付款交单,允许分批装运。
按合同规定,第一批60万美元的胶合板准时到货,经检验A公司认为质量良好。
就在第二批交货期来临之际,B商向A提出:鉴于贵公司资金周转困难,为帮助贵方,我方允许贵公司采取远期付款。
贵公司作为买方,给我方开出一张见票后一年付款700万美元的汇票,请x银行某市分行承兑。
承兑后,我方保证将700万美元的胶合板在一年内交货。
贵方全部收货后,再付给我方700万美元的货款。
A公司认为现在不付款,只开张远期票据就可得到货物在国内市场销售,利用这一年的时间,还可以将货款再投资,这是一笔无本生意,于是欣然接受了B商的建议,给B商签发了一张见票后一年付款 700万美元的汇票。
但A公司始料不及的是,B商将这张承兑了的远期票据在新加坡的美国银行贴现600万美元。
从此却一张胶合板都不交给A公司了。
事实上,B商将这笔巨款骗到手后便无影无踪了。
一年后,新加坡的美国银行持这张承兑了的远期票据请XXX银行某市分行付款。
尽管B商没有交货,某市分行却不得以此为理由拒绝向善意持票人美国银行支付票据金额。
最后,由于本案金额巨大,报请上级批准,由该行某市分行付给美国银行600万美元而结案。
分析:远期票据可以通过贴现市场得以兑现,另外,票据的重要性质之一为票据的无因性,对于善意的持票人必须承担付款责任,本案例A公司对相关的票据性质缺乏了解,导致了损失的产生。
案例3:本票当事人责任分析2003年12月24日,A公司从香港商人陈某用400万港元从陈某手中购买香港B 银行开出的050760号和050767号本票两张,金额分别为260万和240万港元。
陈某在上述两张本票的收款人空白栏内填入A公司后,A公司当日即持票到C工商银行办理兑付。
由于该行与香港B银行无直接业务关系,便建议A公司到D 中国银行办理兑付。
同月25日,C工商银行与A公司一起到D中国银行办理兑付业务。
D中国银行(是香港B银行在海外的联行)审查后,认为该两张本票票面要件相符,密押相符,便在本票上盖了“印押相符”章,A公司与C工商银行分别在两张本票后背书鉴章。
D中国银行即将500万元港币划入C工商银行帐内,C工商银行又将此款划入A公司帐户。
A公司见款已入帐,将400万元港元划到陈某帐户。
D中国银行工作人员在划出500万元港币汇帐后,便把两张本票留作存根归档,至2004年8月22日,有关人员在检查中发现后,方从档案中取出这两张本票,并向香港B银行提示付款。
同月30日,D中国银行接到香港B银行的退票通知书称此两张本票系伪造,拒绝付款。
D中国银行即日向C工商银行退回本票并说明理由,要求其将500万元港币归还。
C工商银行接票后当日即函复D中国银行请求控制A公司在D中国银行的港币帐户。
此时陈某已不知去向。
D中国银行以C工商银行与A公司为共同被告提起诉讼。
分析:本案涉诉票据系伪造,无伪造人签名、无陈某签名、出票人香港B银行的Q签章系伪造,因此,伪造人陈某、香港B银行均不负票据上的责任,香港B银行可以拒绝承担付款义务;C工商银行与A公司在支票上背书签章,应对票据上的债务负连带责任;持票人D中国银行未在有效付款提示期限内向香港B银行提示付款,丧失了对其前手C工商银行和A公司的追索权,但其仍然有权请求民事赔偿,C工商银行和A公司应根据过错大小承担民事赔偿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