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管理分享】:以胸痛中心建设为导向缩短STEMI病人DTB时间,嘉兴市第二医院实践

合集下载

胸痛中心的时钟统一及时间节点管理要求

胸痛中心的时钟统一及时间节点管理要求
1.54 急性胸痛患者的首次医疗接触的人员应及时在数据库中建档,若不能及时进 行在线填报,应有纸质版的时间记录表格伴随患者诊疗的全过程,进行时间节点的前 瞻性记录,尽可能避免回顾性记录,以提高记录的准确性。
1.57 STEMI 患者的录入必须达到100%,且各项关键时间节点的填报应齐全,关键 时间节点的缺失率不能高于10%,其中院内时间节点记录的有效率应达到 100%。
到达医院进门时间 首次医学接触时间 心电图完成时间 专科会诊时间 影像学检查时间 检验时间 进入导管室时间 导管进针时间 球囊打开时间
时间要求是胸痛中心建设的关oB﹤120min
直接PCI
FMC-toB﹤90min
时间管理是发现缺陷的手段
患者时 段
转运时 段
医院 时段
胸痛救治的时段
时间统一方案及管理的要求
时 钟
已建立时钟统一方案,以确保各关键诊疗环节的时间节
统 点记录的准确性

方 已制订了时钟统一管理制度,确保关键时间节点所涉及 案
及 的各类时钟、诊疗设备内置系统时间、各类医疗文书记
管 理
录时间的高度统一

15 能提供落实时钟统一管理制度的客观记录,如时钟校对
各胸痛中心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采用各自的时钟统一方案,也鼓 励各单位自主创新
没有时钟统一方案的胸痛中心是不可能通过认证的
Thankyou !
重要时间节点的定义
发病时间:患者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的时间 首次医疗接触(FMC)时间:患者发病后呼救急救车到达由急救医生接诊病人或患者 自行或家属随同到达医院后接触医护人员的时间
进门时间:指进入医院大门的时间 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时间:专科医生确诊的时间或由医师使用远程心电系统确诊的时间 启动导管室时间:医疗人员决定行PCI 并启动导管室的时间 导管室就位时间:全体到达并可以开始手术的时间 血管开通时间:第一次球囊扩张或血栓抽吸等开通IRA的时间

胸痛中心建设推进情况汇报

胸痛中心建设推进情况汇报

胸痛中心建设推进情况汇报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胸痛中心的建设成为了医疗卫生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胸痛中心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重要平台,对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效率和质量,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我院胸痛中心建设的推进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院胸痛中心建设的基本情况。

自胸痛中心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我们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建立了以心内科、心电图室、心导管室、急诊科、影像科、实验室等为核心的多学科协作团队,为胸痛中心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胸痛中心的人员培训情况。

为了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水平,我院积极组织医护人员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他们的急诊抢救技能和诊疗水平,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急救和诊断。

此外,胸痛中心的设备和技术水平。

我院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了先进的心电监护设备、心电图机、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设备等,确保了胸痛中心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再者,胸痛中心的规范化建设。

我们建立了一整套规范的胸痛中心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包括急诊科、心内科、心电图室、心导管室等各个环节的急诊抢救流程、急诊诊断流程、急诊治疗流程等,确保了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中能够做到科学、规范、高效。

最后,胸痛中心的建设成效。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院胸痛中心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中,我们的门诊急诊、诊断和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得到了有效控制,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总之,我院胸痛中心建设的推进情况良好,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胸痛中心的建设,提高救治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希望相关部门和同仁们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共同推动胸痛中心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

xx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推进方案

xx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推进方案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推动方案为了规范胸痛病人的诊治流程,提升初期诊断和治疗 ACS 、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致死性疾病的能力,减少误诊、漏诊,防备过分治疗以及改良临床预后的目的。

联合医院专科发展规划和胸痛中心认证工作,以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为依照,以 ACS 疾病为主的胸痛中心建设为基础,促使以胸痛症状为单位的临床路径诊断行为规范化。

特拟订胸痛中心建设推动方案。

一、组织机构及制度建设(一)成立胸痛中心建设领导小组胸痛中心的建设波及到多部门、多学科,为配合我院胸痛中心认证和管理,促使各部门、科室间协调,优化诊断流程,成立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朱夫(负责胸痛中心全面工作)副组长:蒋鹏程(辅助组长负责胸痛中心平时详细工作)贺春金(辅助组长负责胸痛中心市场拓展及宣传报导工作)贡浩凌(辅助组长负责胸痛中心护理工作)丁旭辉(辅助组长负责胸痛中心财务管理工作)毛镇伟(负责胸痛中心临床各科室协调工作)组员:高燕(负责胸痛中心护理管理详细工作)张国辉(负责胸痛中心心血管科详细工作)王鹏(负责胸痛中心急诊科详细工作)邵秋萍(负责胸痛中心急诊内科详细工作)陈锁成(负责胸痛中气度外科详细工作)王剑(负责胸痛中心呼吸科详细工作)王胜军(负责胸痛中心查验诊断工作)汪健飞(负责胸痛中心心脏超声诊断工作)王亚非(负责胸痛中心影像诊断工作)杨剑锋(负责胸痛中心心电诊断工作)秘书:姜大鹏(详细负责胸痛中心平时事务协调工作)(二)拟订胸痛中心有关制度(附件1)1.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2.胸痛中心质量解析会和典型病例议论会制度3.胸痛中心培训制度4.胸痛中心一键启动和值班制度5.急诊绿色通道规定6.住院管理制度7.转院、转诊制度8.胸痛中心时间管理制度9.胸痛中心辅助检查紧迫联系规定10.胸痛中心协作医院合作和转诊制度11.胸痛中心导管室使用规定二、院外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无缝连接1.无成本形式成立了镇江胸痛中心微信群(当前已有70 余名群成员)。

“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

“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

“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作者:丁荣晶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 “胸痛中心”的建立与发展“急性胸痛”是急诊科常见的就诊症状,涉及到多个器官系统,与之相关的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张力性气胸等,快速、准确鉴别诊断是急诊处理的难点和重点。

由于ACS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改善远期预后,成为急性胸痛患者需要鉴别诊断的主要疾病。

目前临床急性胸痛和ACS的诊断治疗中存在如下问题:(1)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缺乏规范流程。

“胸痛”涉及多个器官疾病,除ACS外,临床相对少见的疾病如肺栓塞等易被漏诊,或诊断不及时,导致致命性后果。

临床医生对胸痛的鉴别诊断常感觉无从下手。

(2)ACS治疗过度和治疗不足现象并存,医疗资源应用不合理。

由于ACS症状具有多样性,很多医生为了减少误诊和漏诊,选择将胸痛患者收入院观察。

临床实际情况是,收入院的胸痛患者中,只有10%∼15%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1,2],约70%的患者最终除外ACS或未发现任何疾病。

尽管如此,仍有5%的ACS 患者因症状不典型而从急诊出院,其中16%的患者因不适当出院导致失去救治机会而死亡[3-6]。

(3)各种原因导致ACS治疗延误,急性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远未达到ACC/AHA指南推荐的标准。

早期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成功的关键,1小时内成功再灌注患者,死亡率只有1.6%,甚至可以阻止心肌梗死的发生,而6小时内接受再灌注治疗患者死亡率增加到6%[7]。

很多患者对STEMI症状认识不足,或因症状不典型,延误了就诊时间;已经就诊患者因症状不典型没有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明确诊断的心肌梗死患者因救治流程不通畅,导致再灌注时间延误。

(4)心脏监护病房的建立和早期再灌注治疗极大改善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但治疗已处于心肌缺血的终末环节,很多心肌梗死患者最终仍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恶性心律失常。

“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胸痛中心”的建立与发展

“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胸痛中心”的建立与发展

“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1 “胸痛中心”的建立与发展“急性胸痛”是急诊科常见的就诊症状,涉及到多个器官系统,与之相关的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张力性气胸等,快速、准确鉴别诊断是急诊处理的难点和重点。

由于ACS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改善远期预后,成为急性胸痛患者需要鉴别诊断的主要疾病。

目前临床急性胸痛和ACS的诊断治疗中存在如下问题:(1)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缺乏规范流程。

“胸痛”涉及多个器官疾病,除ACS外,临床相对少见的疾病如肺栓塞等易被漏诊,或诊断不及时,导致致命性后果。

临床医生对胸痛的鉴别诊断常感觉无从下手。

(2)ACS治疗过度和治疗不足现象并存,医疗资源应用不合理。

由于ACS症状具有多样性,很多医生为了减少误诊和漏诊,选择将胸痛患者收入院观察。

临床实际情况是,收入院的胸痛患者中,只有10%-15%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1,2],约70%的患者最终除外ACS或未发现任何疾病。

尽管如此,仍有5%的ACS患者因症状不典型而从急诊出院,其中16%的患者因不适当出院导致失去救治机会而死亡[3-6]。

(3)各种原因导致ACS治疗延误,急性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远未达到ACC/AHA指南推荐的标准。

早期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成功的关键,1小时内成功再灌注患者,死亡率只有1.6%,甚至可以阻止心肌梗死的发生,而6小时内接受再灌注治疗患者死亡率增加到6%[7]。

很多患者对STEMI症状认识不足,或因症状不典型,延误了就诊时间;已经就诊患者因症状不典型没有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明确诊断的心肌梗死患者因救治流程不通畅,导致再灌注时间延误。

(4)心脏监护病房的建立和早期再灌注治疗极大改善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但治疗已处于心肌缺血的终末环节,很多心肌梗死患者最终仍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恶性心律失常。

“胸痛中心”是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出的概念,通过多学科(包括急救医疗系统(EMS)、急诊科、心内科、影像学科)合作,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对胸痛患者进行有效的分类治疗,从而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ACS的能力,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性或者避免心肌梗死发生,并准确筛查出心肌缺血低危患者,达到减少误诊和漏诊及过度治疗,以及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目的。

基层医院标准版胸痛中心建设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

基层医院标准版胸痛中心建设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

基层医院标准版胸痛中心建设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发布时间:2023-02-17T07:43:24.314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1期作者:祁跃[导读] 目的:本文阐述了基层医院在胸痛中心建设过程中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的具体举措,并通过对睢宁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的胸痛患者救治效果进行回顾,探讨基层医院标准版胸痛中心在胸痛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祁跃睢宁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徐州 221200[摘要]目的:本文阐述了基层医院在胸痛中心建设过程中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的具体举措,并通过对睢宁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的胸痛患者救治效果进行回顾,探讨基层医院标准版胸痛中心在胸痛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睢宁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和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的具体方法进行分析,选取改进前后三个月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观察质量控制前后关键指标的变化。

结果:经过胸痛中心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急诊PCI的STEMI患者的首份心电图时间、12小时以内的STEMI患者实施再灌注比例、D2W时间、经救护车入院绕行急诊直接送入导管室比例、绕行CCU从急诊科直接送入导管室比例、肌钙蛋白获得时间均得到优化。

结论:在基层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和管理中,通过质量控制和持续质量改进,明显改善了STEMI患者的救治流程,提高了时间管理意识,提升了STEMI患者救治效率。

[关键词]胸痛中心;质量控制;持续改进;质控指标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仍在上升,现患人数已达3.3亿。

继2012年以来,冠心病死亡率持续上升,农村地区心血管病死亡率已超城市平均水平[1]。

说明基层医院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率和救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胸痛中心是一个旨在通过跨学科合作以整合医院内部资源,优化诊疗流程、规范诊治行为而达到最短时内开通闭塞血管,以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

胸痛中心时间节点管理

胸痛中心时间节点管理
• 早期再灌注率低——预后差
胸痛中心建设已经纳入国家政策
2015年卫计委发文
主要目标:
1. 提高早期再灌注治疗率 2. 缩短早期救治时间 3. 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和医疗
费用
实施方案:
1. 加强急诊急救体系建设 2. 加强网络医院胸痛中心或卒
中中心建设 3. 加强公众教育和专业人员培
训 4. 建立急性心脑血管病救治规
时钟统一管理制度的客观记录 时间节点的记录要贯穿诊治的全过程 人工记录时间要统一,设备时间要统一 时间轴不能有逻辑错误
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时间小于10分钟。 对于STEMI患者,缩短了从首份心电图完成至
首份心电图确诊时间,且要求月平均小于10分 钟。
经救护车(包括呼叫本地120入院及由非PCI医 院转诊患者)入院的STEMI患者,从急救现场 或救护车远程传输心电图至胸痛中心(实时传 输或微信等形式传输,但必须在云平台有客观 记录)的比例不低于30%且在过去6个月内呈现 增加趋势。
健康教育、保健、社区医疗 医疗保障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不健全 资源未整合、治疗理念落后 交通、停车、路面标识不清 流程、布局不合理、设备不足 针对性培训不足,受训范围不够 院内相关科室协调性差,壁垒难以打破
时间统一及管理的要求
胸痛中心数据库的灵魂是时间管理数据 已建立时钟统一方案和时钟统一管理制度,并能提供落实
建立了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方法,从抽 血到获取报告时间20分钟。
THANK YOU
胸痛中心时间节点管理
胸痛中心建设的目的或者宗旨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是ST段抬 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最有效的救治手段, 但是我国现解读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很多地 方尚不具备开展PPCI治疗的条件。对于不具备 PPCI条件的基层医院(包括已经开展PCI医院 认证标准的医院),建立规范化胸痛中心对及 时明确诊断,减少发病后早起延误,及时实施 转运PCI或者溶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 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

胸痛中心在流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胸痛中心在流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73·医学综合论坛·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8月第21卷第23期作者简介:石军(1978.06-),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卫生管理.△通讯作者:王惠芳(1981.10-),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卫生管理,邮箱*****************胸痛中心在流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石军 王惠芳△(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科,甘肃 天水 741000)【摘要】目的:近几年来,心血管病症已占我国疾病死亡率的第一位,而胸痛中心(Chest pain center,CPC )的建立,就是通过多学科合作,以此来实现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的救治体系,我院根据CPC 的特点以及急诊科的实际工作,制定了符合来我院接受诊治的胸痛患者的急诊处理流程,畅通了急性胸痛患者的就诊通道,也缩短了患者接受诊治的时间,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早期救治能力,从而降低了患者的医疗延误率、病死率,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但经过相关研究可知,目前我院CPC 的流程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现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旨在为日后的CPC 流程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与指导。

【关键词】胸痛中心;流程管理;问题;对策;分析【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3)23-0173-04在临床上,胸痛是一种既常见且能够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而造成胸痛的病因有很多[1]。

医院成立胸痛中心(CPC )是目前救治胸痛的先进模式,凭借着规范化的CPC 流程管理,能够实现早期快速、准确诊断、危险评估分层、正确分流、科学救治以及改善预后,能够充分缩短患者救治时间,降低其发生不良并发症以及病死率[2]。

近年来,临床诸多学者在CPC 流程管理方面有了很多的临床研究,且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研究成果[3]。

现将近几年来关于CPC 流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策略方面的进展进行了如下综述。

1 CPC 的相关概述1.1 设施建设通过CPC 的相关流程设置要求,可以在医院的内外设置CPC 较为醒目的指示牌,或者在急诊科的入口处设置一些比较醒目的路标指示牌,同时,在急诊室的入口地面处设置一些标识指引线,这样可以让急性胸痛患者通过相关指示快速进入急诊科进行救治[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至急诊后确诊时间 长或谈话时间长
2
症状不典型(不 典型胸痛)
1
导管室人员到位时 救护车服务技术
间长或等待手术
欠到位
3
4
患者不知如 何得到救助
原因 分析
5 6
年龄大, 夜间发病
我院STEMI病人DTB时间长原因案例背景
症状不 典型
首次 ECG获 得时间长
手术知情 同意时间 长
转运不 急诊滞留时间长
够及时
落实院外各种培训,提高认知与急救能力
实施过程
开展院内分层培训,提高各种流程落实力
针对4个不同层次的院内培训
院领导、行政人员
核心科室人员(急诊、心内科、ICU)
全院医、药、护、技
医疗辅助、后勤人员
实施过程
院外指引
设醒目地标、墙标,增添灯箱标识,引导胸痛病人准确就诊
实施过程
微信传输心电图,增加绕行急诊比例
流程改进中后期月平均诊治胸痛病人数及STEMI人数比改进早期月平均诊治人数明显上升,绿色通 道和优化后的流程惠及了近900例胸痛病人的诊治,同时使5例主动脉夹层病人得到迅速诊断和救治。
改进成效
部分指标改进情况
由于首份心电图获得时间、肌钙蛋白获取时间等的缩短促进了诊断的快速明确,缩短了急诊滞留时间。
拥有国内三甲综合医院中规模最大、
设施最齐全的康复中心。
医院介绍
急诊科与心内科
科室介绍
案例背景
冠心病、AMI死亡率逐年上升 案例背景
冠心病总体死亡率
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
2002~2014年城乡地区冠心病、AMI死亡率变化趋势
案例背景
时间就是心肌,就是生命
——尽早疏通闭塞血管(首选直接PCI)
write down your idea
实施过程
制订ACS、STEMI诊治流程,门急诊多次演练
实施过程
急诊科、救护车备心梗药 箱,缩短患者服药时间
制作急性胸痛问诊卡, 规范分诊
实施过程
胸痛诊治管理表追踪流程执行,便于分析改进
时间统一管理
胸痛诊治管理表
实施过程
加强应知应会考核,提高各种流程落实力
小结
改进成效
现场评审获专家一致好评
4.嘉兴市第二医院胸痛中心于2016年10月 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
门急诊预 检分诊流 程不合理
绿色通道 不通畅
肌钙蛋白 获得时间

导管室启 动时间长
成为影响DTB平均时间 最常见原因
案例背景
根据时间追踪管理表及病历进一步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我院急诊的发病时间窗内STEMI病 人共63例,DTB平均时间为131min。
院内急诊滞留时间长 二级医院及基层医院诊 断迟滞、转诊不及时
基层医院微信传输ECG,加快诊断,促进绕行,缩短急诊时间
改进挂号、检验检查开 单方式,畅通绿色通道
实施过程
增添急诊快速肌钙蛋白 检测仪
检验检查开单电子化 一卡式挂号,先诊治后付费
加快肌钙蛋白值获得时间 缩短确诊时间
实施过程
规范 医患 谈话 要点
设谈话室,制作心梗谈话挂图,缩短知情同意时间
实施过程
以胸痛中心建设目标为导向
缩短STEMI病人DTB时间
目录
医院介绍
医院介绍
创建于1895年,原美国基督教
福音医院。现为一所融医疗、教 学、科研、康复及预防保健于一 体的浙江省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科室设置 40个临床、医技科室 核定床位 1200床,开放1400床 门诊量 1134260人次(2016年度) 出院病人 60009 人次(2016年度)
改进成效
目标值: 90min
最快DTB时
间仅为
28min
主要指标改进情况
改进中后期开始DTB平均时间明显下降(PCI 80例DTB平均86min)
改进成效
2017年第一季度共诊治343例急性胸痛病例,其中STEMI病人行介入手术共39例,
DTB平均时间为86.0min,维持效果较好。
90min
改进成效
附加效益
绿色通道及预检分诊等流程改进 后,还惠及急性脑梗的救治, 2016年4月后入我院就诊的急 性脑梗病人的溶栓(DTN)时 间也明显随之缩短,救治质量明 显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小结
改进成效
1.初步构建了嘉兴地区心肌梗死患者区域协同救治体系。 2.院内多个流程优化和区域协同救治,使急性心梗救治质量明显提升,并惠及脑梗及 其他病种的救治,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探索形成了急诊护理亚专科建设模式,相关论文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待发表。
相关定义
案例背景
发病时间窗内患者
发病12小时以内的 ST段抬高急性心梗 (STEMI)患者。
DTB时间
STEMI患者入医院大 门时间至患者冠脉开 通时间。
案例背景
目前我国STEMI救治时间(DTB)过长 我院STEMI病人救治现况不乐观
90min
缩短 DTB 有效
STEMI病人
时间刻不容缓
循证急性心梗患者救治延误原因 案例背景
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
120急救中心
签约24家网络医院 形成区域救治体系
与急救中心签署合作协议 配置车载心电图机
实施过程
胸痛中心委员会 成


质 信 急心




I

特检

加 强

管 息 诊胸
管Hale Waihona Puke 内吸科 中 科外



化 内
C U
像 科
检验 科科











胸胸E
导C


痛痛I
管C

抢急C

U


救诊U 观门

C
超心
T
声电
科图

领 导
总设
务备
科科
察诊

实施过程
拍摄心梗救治宣传视频、媒 体宣传教育,扩大影响力
实施过程
提高公众知晓意识,有效减少家属决策时间
实施过程
•网络医院培训:胸痛中心的概念、急性胸痛快速转诊机制及联络方式、高危胸痛及 ACS早期症状识别、心电图识别、心肺复苏。 •120急救医生、调度员、司机培训:心电图识别、心肺复苏院前谈话技巧等。 •社区居民培训:健康教育和义诊。
改预检处布局,增加预检人员
降低预检台,醒目标示,减少漏诊
实施过程
改进门、急诊预检分诊流程
优化导管室启动流程
建立绕行急诊流程
实施过程
胸 痛 优先
门诊预检
急诊预检
挂号收费
Add your text here and
write down your idea
采血窗口
Add your text here and
医护人员口袋本 应知应会手册
考核测试现场
模拟现场
实施过程
高仿真场景重现,模拟各种危急状况救治
典型病例 讨论会
实施过程
联合 例会
质量分 析会
分析“超时”病例的具体原因
与各协作单位代表制定改进方案 讨论医院整体及各学科协作的问题及解决
改进成效
改进成效
流程改进早期
改进后诊治的胸痛病人数 流程改进中后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