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中国法制史之元朝
2023年自考专业(法律)《中国法制史》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32

2023年自考专业(法律)《中国法制史》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45题)1.【单选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最高政权是()A.人民委员会B.人民代表会议C.农民代表大会D.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正确答案:D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导致注册商标专用权终止的情形是A.注册商标到了第l0年仍未续展B.由于地震灾害注册商标连续3年没有使用C.商标注册人使用注册商标时同时使用了未注册商标D.因擅自改变注册商标的构成要素而被商标局依法撤销正确答案:D3.【单选题】以下各选项中,属于工农民主政权时期的土地立法是()A.《中国土地法大纲》B.《五四指示》C.《兴国县土地法》D.《陕甘宁边区土地条例》正确答案:C4.【单选题】唐律12篇中关于打击违犯牲畜和仓库管理等方面犯罪的法律是()A.《贼盗律》B.《斗讼律》C.《杂律》D.《厩库律》正确答案:D5.【单选题】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注释水平明显提高,律学家张斐对《晋律》中的二十个法律概念进行了解释,其中对“不敬”罪的解释是()A.亏礼废节B.逆节绝理C.违忠欺上D.陵上僭贵正确答案:A6.【单选题】为加强皇权,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一种在中国实行了一千多年的政治制度,使中央行政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该制度是A.宰相制度B.分封制度C.宗法制度D.世卿世禄制度正确答案:A7.【单选题】为提高审判质量,宋朝实行“窜”与“判”分离的制度,该制度称为()A.理雪B.鞫谳分司C.翻异别推D.务限制正确答案:B8.【单选题】凌迟刑作为一种刑罚,最早出现于()A.唐朝B.五代十国C.北宋D.南宋正确答案:B9.【单选题】最终收回领事裁判权的政权是()A.南京临时政府B.北洋政府C.广州武汉国民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正确答案:D10.【单选题】《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两”是()A.行政单位B.军事单位C.司法机关D.基础群众组织正确答案:B11.【单选题】太平天国婚姻家庭法制的基本原则是()A.男女平等B.一夫多妻C.买卖婚姻D.一夫一妻多妾正确答案:A12.【单选题】《大清律例》颁行于()A.乾隆年间B.嘉庆年间C.道光年间D.同治年问正确答案:A13.【单选题】《元史·刑法志》载:“诸老废笃疾,事须争诉,止令同居亲属深知本末者代之。
中国法制史_在线作业_A-F100分

中国法制史_在线作业_A一单项选择题1. 西周时,贵族的权位及财产均由()继承。
(5.0 分)a 父母b 所有儿子c 兄弟姐妹d 嫡长子2. “顾山”是()朝的刑罚制度。
(5.0 分)a 汉b 秦c 西周d 东晋3. 充分反映儒家的“礼治”思想,主张礼律合一,堪称中国古代社会中第一部儒家法典的封建法律是()。
(5.0 分)a 大律b 北魏律c 开皇律d 晋律4. 婚姻六礼作为中国古代婚姻成立的形式要件始于哪个朝代?()(5.0 分)a 西汉b 唐代c 晋代d 西周5. 《法经》六篇中类似于近代法典中的总则篇的是()。
(5.0 分)a 贼法b 杂法c 囚法d 具法6. 中国古代确立以身高为标准承担刑事责任的这一刑罚原则的是哪个朝代?()。
(5.0 分)a 秦代b 汉代c 西周d 隋代7. 唐律确立的五刑为:()。
(5.0 分)a 死、流、宫、徒、鞭b 死、髡、赎、杂抵罪、罚金c 死、流、徒、鞭、杖d 死、流、徒、杖、笞8. 宋代京畿地区集司法、行政合一的机构是:()。
(5.0 分)a 大理寺b 刑部c 审刑院d 开封府9. 古代蒙古部落首领对众发布的命令称为:()。
(5.0 分)a 命令b 札撒c 法令d 刑统10. 每年霜降后,明朝三法司会同公、侯、伯审理重囚的制度称:()。
(5.0 分)a 九卿圆审b 秋审c 热审d 朝审二多项选择题1. 唐律规定的贵族、官员犯罪减免刑罚的方式有()。
(5.0 分)八议当减请赎2. ()四大部族,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他们之间的不断融合才逐渐形成了炎黄子孙和华夏民族。
(5.0 分)黄帝族炎帝族赤帝族苗蛮族东夷族3. 西周时期的借贷契约采用()的形式。
(5.0 分)质剂别傅4. 下列哪些篇目是《法经》六篇的篇目:()。
(5.0 分)昏杂盗捕贼5. 秦代的郡设:()。
(5.0 分)郡监郡守郡长郡尉6. 汉律九章是在《法经》六篇增加三篇而成,这三篇包括:()。
(5.0 分)具兴户厩7. 宋朝时期的()是《刑统》、编敕以外最主要的三种法律形式。
中国法制史第九章 元朝的法律制度

二 元朝的立法活动 ( 一 ) 元朝建立前的立法活动 1. 《 大札撒 》——— 蒙古游牧社会的立法 以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为标志 , 蒙古民族实现 了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 。 其采用畏兀儿 字母作为本民族的文字 , 并开始将其训 令写 成法 规 , 并在过去习 惯的基础上制定出一部简单的成 文法 , 称 《 大札撒 》 。
15
( 二 ) 官吏管理与选任 元朝对官吏的管理吸收了唐宋行政法律中的一 些内 容 , 并带有自己的特征 。 元朝强调无论任 用中 央或地方政府的长官 , 都由 蒙古贵族担任 , 副 职则尽先任用色目 人 , 汉人只能充当中下 级官吏或属吏 。 蒙古贵族牢固地控制了政权 、 兵 权和赋税权 。
第九章
元朝的法律制度
“ 蒙古 ” 一词早先仅指蒙古草原中的一个部落 。自1205年前后铁木真统一各部,大漠南北概 为蒙古地区,所辖各个部的居民统称为蒙古人,“ 蒙古 ” 一词始成为各部的共同名称。
1
第一节
元朝的立法概况
一 元朝法制的指导思想 ( 1 ) 继承崇奉儒家思想 , 维护封建的伦 理纲常 。 大蒙古国在建立元朝的过程中 , 随着政治中 心不断南移 , 儒家的 思想对其影响就日 益 加 强 。 1261 年 , 儒臣许衡建议忽必烈 “ 从 《 大 学 》 之 道 , 以 修 身 为本 ”, 并称 “ 修德 、 用贤 、 爱民三者 , …… 此谓 治本 , 本立 , 则纪纲可布 , 法度可行 , 治功可必 ”。
6
3. 《 泰和律 》——— 循用 《 金律 》 的 过渡性法律 至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前 , 蒙古国已经灭 掉了 西夏和 金 , 占据了 中 原大片领土 , 疆域 迅速扩大 , 加速了蒙古自身的封建化进程 。 在新 的历史条件下 , 蒙古统治者注意汲取金国汉化的 经验 , 宣布使用金律即 《 泰和 律 》, 所谓 “ 百 司 裁决 , 率依金律 ”。
高分通关讲义7月直播刷题课-法制史

《高分通关讲义·中国法制史》7月直播刷题课微博:@龚成思律师公号:龚成思法硕课堂第三章行政法律制度第一节中央官制1.元朝统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中央国家机构是()。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宣政院2.元朝在中央设立的最高行政机关为()。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行省3.中国历史上废除丞相制度的皇帝是()。
A.元世祖B.明太祖C.明成祖D.清世祖4.清末为“预备立宪”,仿照近代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设立了中央咨询机关。
该机关是()。
A.参议会B.参政院C.咨议局D.资政院5.清末修律的主要主持者是()。
A.康有为B.伍廷芳C.沈家本D.袁世凯第二节地方政权1.清末设立的以“指陈通省利病,筹计地方治安”为宗旨的地方机构是()。
A.参议会B.资政院C.咨议局D.都督府第三节监察制度1.汉武帝时期颁布的“六条问事”,就其性质而言属于()。
A.民事法律B.监察法律C.经济法律D.诉讼法律2.唐朝“掌持邦国刑宪典章,以肃正朝廷”“纠正百官之罪恶”的国家机构是()。
A.大理寺B.中书省C.刑部D.御史台3.下列有关唐代御史台的表述,正确的是()。
A.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B.御史台是三省的重要组成部分C.御史台职能仅限于监察中央官吏D.御史台负责传承皇帝的命令,草拟诏书4.明代负责全国行政监察工作、参与重大或疑难案件审理的中央机关是()。
A.御史台B.大理寺C.都察院D.锦衣卫5.明清时期被称为“风宪衙门”的中央机构是()。
A.都察院B.大理寺C.尚书省D.刑部6.以都察院为全国最高监察机关的朝代有()。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第四节官吏管理制度1.下列选项中,属于汉代选拔和任用官吏方法的有()。
A.征召B.察举C.辟举D.科举2.下列关于察举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察举制度首创于魏晋时期B.察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员选拔制度C.察举在科举制度产生以后,退居次要地位D.察举的科目包括贤良方正、孝廉、明经、明法等3.汉代的《三互法》规定的主要制度是()。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3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3(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西周初期统治者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对夏商的“天罚”思想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立法思想是( )(2015年非法学综合课单选第30题)(分数:2.00)A.天命天罚B.明刑弼教C.明德慎罚√D.德主刑辅解析:解析:周初统治者注重从商朝败亡的历史经验中汲取前车之鉴,认为天命是会改变的,天命总是归于有德者,天意总是通过民意表达出来。
从夏商时代的神权法思想,发展到对人的关注,提出“以德配天”的民本思想,并将“德”这一抽象的伦理道德准则落实到现实统治之中,形成了“敬天保民”的政治思想和“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C项正确。
A项是夏商的指导思想,B项是明朝的指导思想,D项是汉朝的指导思想。
3.中国古代婚姻法律中的“三不去”制度是对丈夫休妻权的限制,其中“与更三年丧”是指妻子在夫家守过三年孝。
妻子为之守孝的对象是( )(2009年综合课单选第35题)(分数:2.00)A.丈夫B.公婆√C.自己的父母D.夫家的祖辈解析:解析:按照周代礼制,已婚妇女若有下列三种情形可以不被夫家休弃,即所谓“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与更三年丧”是指女子人夫家后与丈夫一起为公婆守过三年之孝,已尽子媳之道,不能休妻。
因此本题应当选B。
4.《法经》中规定“六禁”的篇目是( )(2010年非法学综合课单选第43题)(分数:2.00)A.贼法B.盗法C.具法D.杂法√解析:解析:《法经》中的《杂法》是关于“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与刑罚的规定,主要规定了“六禁”,即淫禁、狡禁、城禁、嬉禁、徙禁、金禁等。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16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16(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单项选择题1.元朝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是______。
SSS_SINGLE_SELA 中书省B 枢密院C 审刑院D 宣政院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B[解析] 元朝仿照宋制,以枢密院作为中央最高军事机关。
与宋朝不同的是,宋朝的枢密院与中书省是平级的,而元朝枢密院的地位低于中书省。
可见,选B 项。
中书省是元朝中央最高行政机关,而不是军事机关。
审刑院是宋朝元丰变法前设置的牵制三法司的皇帝御用司法机关,元朝没有此机构。
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及西藏地区的军民政教事务的机构,也是元朝中央最高**审判机构。
2.下列有关清末法制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______。
SSS_SINGLE_SELA 清末修律改变了“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和程序法之间的差别B 清末修律过程中,无论是商事法律的修订,还是民事法律的修订,都有日本法学家参与C 清末司法改革使得刑部成为中央最高司法行政机关D 清末制定的《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诉讼法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D[解析] 清末修律改变了“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分别制定了刑事法律、民事法律、商事法律及程序法律,从而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和程序法之间的差别。
故A项表述正确。
清末对民事和商事法律的修订过程中,邀请了日本法学家松岗义正、志田钾太郎、冈田朝太郎、小河滋次郎等人参与制定工作。
故B项表述正确。
清末改刑部为法部,作为全国最高司法行政机关。
故C项表述正确。
D项错在:清末制定的《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诉讼法。
3.清末修订的法律中,标志着实体法和程序法首次分离的诉讼法律是______。
SSS_SINGLE_SELA 《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B 《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C 《大理院审判编制法》D 《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D[解析] 1906年编纂完成的《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首次区分了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凡叛逆、谋杀、故杀、伪造货币、印信、抢劫并他项应遵刑律裁判之案为刑事案件。
中国法制史之封建社会的法律制度(三)

封建制后期法律制度 第⼀节法制指导思想 ⼀、元朝的法制指导思想 1、附会汉法。
其法律总的倾向是遵⽤汉法,但⼜保持了明显的民族⾊彩。
以附会汉法为⽴法的指导思想,在沿⽤蒙古习惯法的同时,⼤量参照唐宋之制,建⽴了具有特⾊的法律体系。
2、分⽽治之。
按民族及地域的不同,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各级僧侣都享有法律上的特权,使元朝法律的不平等性更加突出。
⼆、明朝的法制指导思想 1、刑乱国⽤重典。
2、重典治吏。
明朝重典治国包括治吏和治民两个⽅⾯,⽽侧重点⼜在治吏。
三、清朝的法制指导思想 1、详译明律,参以国制。
这⼀思想的内涵在于⾸先要全⾯理解、吸收以明律为代表的汉族法律⽂化、法律制度,然后再根据满族⾃⾝的特点及清朝社会的现实,制定出⼀套既能体系儒家传统⽂化的基本精神,⼜适合清朝政治统治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
2、尚德缓刑。
第⼆节⽴法活动 ⼀、元朝⽴法概况 1、元朝第⼀部成⽂法典《⾄元新格》 2、体例模仿唐宋旧律的法典《⼤元通制》元英宗⾄治三年(公元1323年)修订了⼀部较为完备的法典——⼤元通制。
这部法典共⼆千多条,分制诏、条格、断例、别类四部分;其篇⽬仿唐宋旧律分为名例、卫禁、职制、祭令等20篇。
较为全⾯地反映了元朝法制的基本情况。
3、地⽅政府纂辑的法令法规汇编:元典章 其全称为《⼤元圣政国朝典章》。
这是当时地⽅政府对⾄元以来到英宗⾄治时期约五⼗年时间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的圣旨条例的汇编。
⼆、明朝⽴法概况 1、⼤明律。
改唐宋旧律的传统,形成了以名例、吏、户、礼、兵、刑、⼯等七篇为构架的格局。
与明朝取消宰相制度,强化六部职能的体制变⾰相适应的。
表明了法律与政治制度戚戚相关的联系。
2、明《⼤诰》其主要内容为惩治⾂民各种典型犯罪的案例及朱元章发布的训词诫令,是明朝具有特别法性质的重刑法令和案例,充分体现了重典治世的思想。
3、编例。
明朝例分为两类,⼀种是作为判案依据的典型判例,⼀种是单⾏成例。
2024年中国法制史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5带答案

住在富人区的她2024年中国法制史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卷I一.综合检测题(共100题)1.明朝将犯人发至边远地区充当军户的刑罚是()。
A.发遣B.流刑C.充军D.刺配2.清末新政中设立的向国会过渡的权力机关是()。
A.资政院B.大理院C.谘议局D.修订法律馆3.清代雍正时期实行的重要赋税制度改革是()。
A.两税法B.一条鞭法C.租庸调法D.地丁合一4.1949年2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立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
试述该指示的主要内容并进行评价。
5.西周时期婚姻成立的程序是()。
住在富人区的她B.父母之命,媒妁之言C.同姓不婚D.六礼6.明朝后期实行的新赋税制度是()。
A.青苗法B.两税法C.租庸调制D.—条鞭法7.作为一种审判监督方式,录囚制度始于()。
A.西周B.西汉C.南北朝D.五代十国8.中国古代民商事及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9.西周将买卖契约称为()。
A.契约B.傅别C.合同D.质剂1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颁布于()。
A.晚清政府时期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C.北洋政府时期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1.简述中国古代婚姻解除制度中“七出”的内容。
12.五代时期后周制定的法典是()。
A.《同光刑律统类》D.《显德刑统》13.按照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行政法的分类,《工会法》属于()。
A.行政组织法B.行政行为法中的人事类C.行政行为法中的内政类D.行政行为法中的经济类14.清朝中期以后典权制度完备的主要表现有()。
A.明确“典”的定义B.区分典与卖C.明确出典人的回赎年限D.明确房屋出典后的风险责任E.没有明确规定出典人的回赎年限15.依照《唐律疏议》,“同居相为隐”原则在适用中的例外情况有()。
A.犯谋反罪者B.犯谋叛罪者C.犯杀人罪者D.犯盗窃罪者E.犯谋大逆罪者16.折杖法17.《左传》引《夏书》说:“昏、墨、贼,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未设大理寺,刑部集司法行政、司法审判于一身
(3)在地方。省、路、府、州、县的长官都可以审判案件。在路还设置“推官”掌刑狱。
二、特殊司法
主要有民族宗教、军事两个系统
宣政院(曾在杭州、西藏设行宣政院),作为中央民族宗教事务机构,亦兼司法,负责西部佛教地区案件复审,及全国僧侣奸盗诈伪人命重案复审。
三、《元典章》
元英宗时期江西地方官府编印的法规汇编
行政法律制度
一、官吏管理
(1)中央
设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宣政院,分管行政、军事、监察、民族宗教事务。中书省下设六部,各设尚书、侍郎主之。
(2)地方
省、路、州(府)、县
行省设置丞相或者平章政事
路设置总管府,以总管为长官
州县设置知州、知县
各路、州(府)、县均设“达鲁花赤”
二、监察制度
重视监察
颁布法规:元仁宗《风宪宏纲》
设立两个行台监督地方
对监察官监督
民族歧视:如御史大夫“非国姓不以授”,蒙古人专任
刑事法律制度
一、蒙汉异法,同罪异罚。
法律上把境内居民分为四等:蒙古族人、色目人、汉人(原金国治下的汉人和契丹、女真人)、南人(原南宋治下的汉人及西南各族人民)。在刑罚的适用上实行同罪异罚的原则。法律待遇不同,如汉人禁止养马、持有弓箭等。僧人有法律特殊待遇,除奸盗、杀伤人的等犯罪,不受法律制裁。
二、刑罚制度
死刑分为凌迟和斩,没有绞刑。
笞杖刑改为以七为尾数,共十一等。
徒刑即全面恢复,并附加杖刑(宋代用折杖法)。
元还公开允许私刑的合法存在。
三、罪名
元朝增加了唐宋律典所不载的“强奸幼女(十岁)”罪名。
元对于犯罪的定罪量刑,总的趋势是比较轻,如“诸父谋反,子异籍不坐。”显然比汉唐和明清都轻。只是,由于吏治的败坏,法外酷刑比较普遍。
案件审理和定罪量刑偏袒蒙古人。审理:蒙古人案件必须由蒙古人审理;量刑:蒙古人侵犯汉人、南人减刑处罚,蒙古人犯盗窃罪不受刺字刑罚。
严格保护僧侣地主人身、财产安全
四、高压控制与刑罚严酷
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根据不同情况因俗而治:如藏区采取政教合一的统治形式,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则采取土司制
元朝一直坚持蒙古习惯法的约会制度,即在涉及不同民族、宗教、户籍、军民之间的诉讼案件,一般由本管长官与僧儒道管官,哈的大师、奥鲁军官等约会联合审理。
三、身份不平等和僧侣特权
重要官职由蒙古人、色目人担任
四、烧埋银
烧埋银,是元朝法律规定在对犯罪人处刑的同时,并科对被害人予以赔偿财产的制度。烧埋银主要适用于杀人或伤人致死犯罪。
司法制度
一、普通司法
(1)大宗正府
大宗正府,以亲王主之,起初负责所有蒙古、色目上层人案件及汉人奸盗诈伪诱掠案件审理,后来只负责两京(大都、上都)蒙古人、色目人与汉人相犯案件。设“断事官”(札鲁花赤)负责审判。
枢密院(含行枢密院)作为中央军事管理机构,亦兼司法。在各地军府设有奥鲁,兼理军民婚姻、债负、斗殴、私奸、杂犯等不系官军捕捉的较轻诉讼案件。
法律特点
一、民族融合与法制汉化
“用夏变夷”,部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二、因俗而治与保留习惯法
对不同民族采取不同的统治方式,不追求法制的统一
内地以汉制、汉法为基本统治方式
立法活动
一、《大元通制》
包括诏制、条格、断例、别类。诏制是指皇帝断罪敕条;条格相当于唐宋的令、格、式;断例相当于唐宋的律,分为名例、卫禁、职制、祭令、学规、军律、户婚、食货、大恶、奸非、盗贼、诈伪、诉、斗殴、杀伤、禁令、杂犯、捕亡、恤刑、平反等20篇,大体沿袭唐宋律。
二、《至正条格》
包括诏制、条格、断例。其中条格部分对《大元通制》进行了补充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