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信息系统发展经验及启示20100106
05发达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城市车辆582009-4城市车辆1 客运枢纽1.1 发展趋势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受私人小轿车、高度发达的航空运输、人们的生活水平及消费理念等诸多因素影响,城际间公路交通中的公共旅客运输所占比例较小,服务对象的范围也很窄,所以公用型的公路客运站不是很发达,现有的公路客运车站一般为客运公司所有并独立经营,规模不大,主要为本企业服务。
但是发达国家的综合客运枢纽却非常发达,便捷、快速、安全的换乘方式,舒适、宽敞的候车环境,不同交通方式换乘系统的建设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非常值得我国公路运输枢纽学习与借鉴。
在发达国家,随着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各种交通方式的多式联运、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港站内各种运输设备的匹配与布置日益呈一体化发展趋势,综合交通换乘系统呈立体化和整体性协调发展的趋势。
交通换乘系统建设有以下发展特征:(1)最短的换乘距离(包括换乘站的形态与空间组织、垂直与水平自动步行道的设置等);(2)一目了然的诱导标识;(3)舒适的换乘条件与充分的空间容量;(4)安全保障与高品质的服务;(5)各种运输方式的联运(包括票价、运行时刻表等);(6)智能化趋势。
1.2 典型客运枢纽实例美国纽约港务局公共汽车站位于纽约曼哈顿的心脏地区,占据了第8、9大道和40、42街之间的街区。
总计投资4.7亿美元。
2003年车站到发车辆220万余班次,旅客5600万人次,周末大约7200辆巴士、20万人使用车站。
自从1950年投入运营以来,超过30亿人次旅客使用车站,是世界最繁忙的车站。
车站提供的服务包括:每天早7点至晚11点免费的出租车调度;车站上的三层停车楼可停放超过1000辆小汽车;在车站周边有多路市内公共汽车换乘;通过地下旅客通道可直接换乘纽约地铁,并可通过地铁方便的换乘全美铁路(Amtrak)、长岛铁路、港务局轨道交通系统、纽约北部地区的metro-north铁路;从车站始发的郊区巴士可抵达新泽西州的大部分地方;旅游巴士可到达大西洋城、泽西城、琼斯海滩等旅游、娱乐城市及景点;乘坐机场巴士可直达拉瓜迪亚机场、肯尼迪机场和纽瓦克国际机场;城际客运班车可抵达新泽西州、纽约州北部和宾夕法尼亚州;在站内还配备美国邮政、自动提款机、商场、餐饮店等服务设施。
铁路运输信息化的研究与应用发展

铁路运输信息化的研究与应用发展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铁路运输也逐渐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铁路运输信息化应用体系建设已成为铁路运输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着重探讨铁路运输信息化的研究与应用发展。
一、铁路运输信息化的发展历程随着中国铁路的不断发展,铁路运输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不断地被推广和提高。
在铁路运输信息化的初期,铁路公司使用的是传统的电话、传真、电报等方式进行通讯信息的传递,整个信息的系统化程度较低,无法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
进入21世纪后,铁路运输信息化应用技术开始快速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信息应用系统陆续被引进和改造,如12306网站、高速铁路WiFi、报关单等系统的出现大大方便了铁路运输的信息化管理和流程。
2017年,全国铁路正式启动CTCS-3自动驾驶列车的测试,标志着铁路运输信息化技术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铁路运输信息化的研究现状当前,国内外对铁路运输信息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 铁路运输物流信息化系统的研究铁路运输物流信息化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物流信息化模型、分析、优化、设计以及系统开发和集成等方面。
随着物流行业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铁路运输物流信息化系统研究的内容也日新月异,商业化物流、第三方物流、物流装备、物流业务处理等领域不断涌现。
2. 铁路运输智能化控制系统的研究铁路运输智能化控制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列车自动驾驶控制、线路智能化设备、智能化维护保养等方面。
其中,列车自动驾驶控制是当前研究的重头戏,中国铁路自主研发的CTCS-3自动驾驶列车在实现高速铁路智能化新标准的同时,也为世界高铁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
3. 铁路运输大数据应用的研究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铁路运输大数据的应用研究也日益重要。
铁路运输大数据应用主要体现在列车运行管理、控制指挥、装备维护等方面。
通过分析和处理铁路运输大数据,可以建立一套高效、精确的运输管理与指挥系统,从而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国外铁路货运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

国外铁路货运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张鹏【摘要】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国外铁路将最新的信息技术应用于铁路的生产与管理,铁路货运正向系统化、智能化和准时化的方向发展.通过介绍国外铁路货运信息化发展现状,针对欧洲、北美等国铁路货运信息化的发展特点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经验.【期刊名称】《铁道货运》【年(卷),期】2010(000)001【总页数】3页(P50-52)【关键词】国外铁路;货运信息化;信息系统【作者】张鹏【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94.1在国外,计算机于20世纪50年代初应用于铁路运输,60年代以后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在各国铁路上的应用已深入铁路运输的各个方面,铁路的自动化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铁路运输系统更加完善。
国外陆续完成的铁路运营管理自动化系统有:货车运用和管理、空车分配和管理、机车车辆维修计划和管理、货物运输管理、集装箱运输管理、货物运输核算、客票或座席的预订、旅客列车时刻表问询、枢纽和编组站作业管理、货运站作业管理、行车调度指挥等系统。
至60年代末,一些欧美国家把注意力由铁路运营单向管理自动化转移到综合管理自动化上。
1 国外铁路货运信息化发展现状大多数西方国家幅员较小,其运输组织方式与我国存在较大差异。
相对而言,俄罗斯、法国、北美洲幅员比较辽阔,在铁路运输组织上与我国有一定的相似性。
多年来,他们在铁路运输组织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1 俄罗斯优质运输服务系统优质运输服务系统(CΦTO) 是俄罗斯铁路创建的交通部下属市场营销公司化企业。
该机构主要负责解决在制定和执行货物运输合同过程中与用户相关的所有问题。
CΦTO由优质运输服务总中心和17个铁路局运输服务中心组成。
它们与货主之间的联系,通过车站及办事机构完成,目前已经设置了400多个货运代办处。
国内外客运一体化枢纽发展概述

国内外客运一体化枢纽发展概述城市交通的目的是实现人和物的移动,现代化的城市客运交通体系,是要使人流快速、安全、舒适、有序地移动,其关键技术之一,是干线交通、环流交通与集散交通三者之间的有效换乘。
大城市中,由于地铁换乘车站不但可以实现干线与环流交通间的换乘,而且也为与其他交通方式所构成的集散交通之间的换乘提供了据点,所以地铁换乘站往往构成了城市中的换乘枢纽。
以地铁车站为依托,建设客运一体化交通枢纽,已成为国际上地铁建设乃至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总趋势。
国外客运一体化的发展理论和工程实践在实践中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交通枢纽综合体的构建与发展。
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类运输方式竞争与协作意识的推进,以轨道交通车站为节点的客运一体化枢纽成为国外大城市的发展重点与特征。
巴黎、伦敦、莫斯科、纽约、东京等大城市都已建成较为完善的轨道交通系统,形成了地面交通、地下交通和地上交通人车分离的立体交通网络。
在数条轨道交通线路交汇处形成了大型轨道交通枢纽,这些大型轨道交通枢纽站,不仅有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线路,同时与地面布设的常规公交车站、出租车站、停车场等构成城市内部交通网;又与郊区快速铁路、长途汽车站、机场等构成城市外部交通网,旅客换乘十分方便。
枢纽在完成快速交通和一般交通的转换,对外交通和对内交通的转换,道路交通、停车场和步行交通转换的同时,通过枢纽功能的延续性开发,建立商业中心,服务中心和娱乐中心等公共场所,提高了枢纽的开发强度,不仅能在高峰时间满足大量的换乘需求,而且能使相当一部分乘客在换乘等候时间完成购物和娱乐,减少了乘客的单纯候车时间和单纯购物出行次数,促进了客运服务的多样化,从而增加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和客运量。
目前国外一些大城市交通综合换乘枢纽有许多典型实例。
1.1 国外客运一体化枢纽发展概况1.1.1 国外客运一体化枢纽现状分析1、法国巴黎法国巴黎拥有一个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网络,许多地铁站与公共汽电车站、商业中心、娱乐中心等组成了巨大的交通综合体,较有代表性的有巴黎德方斯新城东区。
国内外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信息系统发展经验及启示20100106

国内外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信息系统发展经验及启示0前言综合客运枢纽是实现各种旅客运输方式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的关键环节,对于开展综合运输系统建设实现资源节约和集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形势下,我国铁路客运发展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铁路的全面建设为促进综合客运内枢纽创造了重要的机遇,至2012年,全国将新建804个铁路客运站。
依托铁路的发展,建设一批现代化的综合客运枢纽,不但是铁路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而信息化是综合客运枢纽不可缺少的内容,它不同于但方式场站的信息系统建设,在这方面尤其缺少相关的建设经验。
总结国内外综合客运枢纽信息系统建设的经验,对于开展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现代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特征综合客运枢纽是旅客运输网络中不同方式线路或通道衔接的重要节点,通过各种方式的设施装备、运输作业、组织管理、信息传输等方面的合理衔接、协调运转,为旅客出行提供便捷的服务。
与传统客运场站相比,综合客运枢纽由单纯的列车到发场所演变为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中心,其核心内容是实现多方式间的零距离换乘和一体化服务。
综合客运枢纽集中体现了技术设施的高度集约化、换乘的便捷高效化以及环境舒适的人文化特色。
如下表所示。
东京火车站衔接了铁路、轨道交通、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其占地面积不到北京西站的一半,而年发送旅客超过4亿人次,是北京西站的6倍多,每天到发客运列车超过4000列,是北京西站的12倍多,东京火车站也被誉为世界最高效、最先进智能化的火车站之一。
从国外成功的实践经验来看,现代化的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表现出了“基础设施一体化、信息建设一体化、交通运行一体化”的基本特征。
其中,交通运行一体化是综合客运枢纽的本质所在,而基础设施一体化与信息建设一体化是实现交通运行一体化基础条件。
这就要求在规划建设综合客运枢纽时,既要重视枢纽建筑和集疏散系统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尤其要重视枢纽软件的建设,达到运营管理与服务功能的衔接。
国内外城市职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状况与趋势及其启示共18页word资料

国内外城市职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状况与趋势及其启示国内外城市职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状况与趋势及其启示2010-12-28 18:02智能交通系统(ITs,lⅡtellig州l Trans-DonaIion svsicm)在20世纪90年代的迅速崛起为世人所瞩目,l'rS作为根本解决交通运输问题的先进技术,它是怎样广生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如何,国内外发展1Ts有哪些值得武汉市借燎的经验?这些是本文拟回答的问题,l智能交通系统兴起的背景ITs作为个慨念陀名词出现丁20世纪90年代初,但其技术雏形n,眦追朔到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美国的静态路往诱导、计算机交通控制等技术,不过当时其重要性并不明显。
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束,ITs突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许多发达国家竞相投以巨资进行lrs的研究Lj开发,目前世界上每年对于r『鼍的总投入超过200亿黄元,国际rrs领域已形成美国、欧洲和口木二三强鼎市的局面。
发达曰家为何不瞄投入巨资竞相发展ITs,主要有以下儿个方面的背景:1.1交通问题的日益严峻和寻求新的解决途径20世纪60~70年代是西方各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fu伴随经济高速发展的负产物之一即是交通状况的不断恶化,交通拥挤、事故、环境}亏染已成为最难消除的现代社会公害之一。
据统计和预测,在美国,1988年25个主要城市由于交通阻塞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20亿美元,到2020年,全国因交通问题if『i造成的损失每年将超过l 500亿美元;在R本,许多大城市和高速公路汽车速度不刘1 5km/h.全国每年冈交通阻塞而造成的时间损失达50亿人/时;1995年,美国、日本,德国、英囤和法国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已分别达到4l 798、12 670、9 454、3 621、9 169人=面临口益严重的交通问题.单靠增建、拓建道路交通设施的传统办法4;呵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况且发达罔家的公路网早已建成,特别是在城市建成区靠大量拆迁来增建、拓建道路交通设施是得不偿失的。
国内外智慧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早 征20 0I , q - H 姚 装备 了1 辆 导航 没 箭 从 而 能 够 他 1 :
息 和 通 讯 系统
‘ 体 化 评 能 向 下 提 " I 及时 的 道 路 信 息 的 1 0 l i J I _
经 超 过 了2 0 0 J 辆 。接 近 6 0 0 个 过 路 收 站 已 安 了 I 也 r收 装
以 F足 } 卜 i f t … 0 I f J 霄。
一
、
国外 智慧 交通 信息 服务 平 台的 发展现 状
联 1今 全 L 三绎 被 广 人 【 众 所 熟 知 “ f 《川 f l J 地l 半 九捉 … J H
反J 从 而 降 低 文越 崽 外 发 牛的 能 。 、 VI CS、I TC以 及 Al l S/ASV研 究 的 顶 点 就 足 口小
发 l i 要 是 J 提
在 睫 , 作为 ‘ 个没 仃 ‘ 发 腱经 验 的 城 l l , I 丸j 、 该 做 的 孰 址 参 圳 的 同 京 城域 l i 巾 息 服筹 ‘ t }
,
发全车枘【 \
乃 比较 先 的 … 宋 蛾 r 汀 n 。
经验 j ¨ r _
吱现 r 1 、力l l f I n 0
f . 为 了摊 , i J 久批 埘 的
能1 删 和 移动 暇 驽t ' 1 9 性. 恢 l 仃这 一 万【 f l I 世 J ’ 系统f ¨ 移- 王 』 J H K 纡 系统 , 做 J L 。 投 入 。总 体 来说 , 恢 f r 『 发 _ 7 J l 的 投 人退 刊 人 系统 的投 入帆 刊 厂4 3 O 0 J 迎 服 f n t I Ts 能 爻嗵 笊,
文 通 发 展 过 t { J 所 拥 有 的 符种 问题 , J r } { _ 能 够 连 续 不 断地 进 t 有 成 效 的 新 。 特 删 址 近 』 L 午求 , 以 尔 规划 取 得 r
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的应用及发展

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的应用及发展
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旅客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让旅客在购票、查询、退票、改签等方面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服务。
通过网络购票,旅客可以在家中或办公室就能完成购票,避免了排队等待的烦恼。
同时,旅客也可以通过系统查询车次、票价、余票等信息,避免了到车站后才发现车票已售罄的尴尬情况。
在退票、改签方面,系统也能够快速处理,让旅客更加方便快捷地完成操作。
除了以上的服务,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还可以提供旅客服务评价、旅游信息推荐等功能。
旅客可以通过系统对服务进行评价,让铁路部门更好地了解旅客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同时,系统也可以根据旅客的出行信息,推荐旅游景点、美食等信息,让旅客的旅行更加丰富多彩。
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推动着铁路服务的升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系统的功能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扩展。
未来,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还将加强与其他交通工具的联动,提供更加全面的出行服务。
同时,系统也将更加注重旅客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为旅客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也推动着铁路服务的升级。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将会更加完善,为旅客带来更加优质的出行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信息系统发展经验及启示0前言综合客运枢纽是实现各种旅客运输方式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的关键环节,对于开展综合运输系统建设实现资源节约和集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形势下,我国铁路客运发展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铁路的全面建设为促进综合客运内枢纽创造了重要的机遇,至2012年,全国将新建804个铁路客运站。
依托铁路的发展,建设一批现代化的综合客运枢纽,不但是铁路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而信息化是综合客运枢纽不可缺少的内容,它不同于但方式场站的信息系统建设,在这方面尤其缺少相关的建设经验。
总结国内外综合客运枢纽信息系统建设的经验,对于开展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现代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特征综合客运枢纽是旅客运输网络中不同方式线路或通道衔接的重要节点,通过各种方式的设施装备、运输作业、组织管理、信息传输等方面的合理衔接、协调运转,为旅客出行提供便捷的服务。
与传统客运场站相比,综合客运枢纽由单纯的列车到发场所演变为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中心,其核心内容是实现多方式间的零距离换乘和一体化服务。
综合客运枢纽集中体现了技术设施的高度集约化、换乘的便捷高效化以及环境舒适的人文化特色。
如下表所示。
东京火车站衔接了铁路、轨道交通、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其占地面积不到北京西站的一半,而年发送旅客超过4亿人次,是北京西站的6倍多,每天到发客运列车超过4000列,是北京西站的12倍多,东京火车站也被誉为世界最高效、最先进智能化的火车站之一。
从国外成功的实践经验来看,现代化的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表现出了“基础设施一体化、信息建设一体化、交通运行一体化”的基本特征。
其中,交通运行一体化是综合客运枢纽的本质所在,而基础设施一体化与信息建设一体化是实现交通运行一体化基础条件。
这就要求在规划建设综合客运枢纽时,既要重视枢纽建筑和集疏散系统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尤其要重视枢纽软件的建设,达到运营管理与服务功能的衔接。
一体化的枢纽信息在提高枢纽在旅客服务、站务管理和计划调度等方面的协调与联动,为旅客营造便捷安全的换乘环境,发挥综合客运枢纽的综合效益和和提高枢纽服务水平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国内外综合客运枢纽信息系统发展2.1国内典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纵观我国铁路发展,客运车站建设经过了三个不同阶段。
上世纪90年代以前,以北京站为代表,主要定位于单一的铁路运输作业场所。
90年代以后,以北京西站为代表,开始建设综合性站房楼,客运站整体规模更加庞大,其它衔接交通方式、主要配套设施功能则集中在铁路线两侧,相对独立。
进入21世纪以来,以新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等为代表的铁路客运站的设计更加注重大交通的概念,强调多方式的空间立体化布置、功能一体化衔接理念,注重人性化服务,实现旅客快速通过、高效便捷的换乘,这种现代化的综合性客运枢纽是我国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铁路客运场站建设的方向与重点。
2.1.1北京南站枢纽北京南站根据最新的《铁路旅客车站客运信息系统设计规范》以及“铁路客运专线旅客服务系统总体技术方案”的要求,建成车站信息服务系统,由以下系统构成:①旅客服务信息系统,包括综合显示系统、客运广播系统、信息查询系统、视频监视系统、旅客安检设施等;②售票及检票;③行包管理及服务信息系统;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⑤静态标志,等。
但在枢纽规划、建设前期,铁路系统与其他交通方式在信息系统互联和共享统筹安排未能充分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而从当前枢纽的运营管理来看,已经投入使用的铁路、地铁、公交相对独立运营,也未能构建起信息共享方案和协商机制。
因而,目前北京南站枢纽内,铁路车站信息系统与其他交通方式信息系统独立建设、各自运营,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所有交通方式的信息共享和一体化服务。
铁路旅客信息服务方面一定程度上考虑了换乘信息的需求,包括北京市内常规公交线路、长途汽车班次、租车、天气等信息,但都是静态的,并且通过人工方式采集和输入的。
2.1.2上海南站枢纽从上海南站枢纽的信息系统来看,铁路旅客车站、汽车客运站、南北城市广场、公交场站、出租车停车场等分别建设了配套的客运信息系统。
相对于北京南站,上海南站在枢纽规划、建设的前期,开展了各种交通方式信息系统的协调机制,为各种交通方式信息系统的统一规划创造了条件,各信息系统之间按照相关标准预留互联接口,具备互联通、信息共享的条件。
不过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一方面,未能在枢纽统一管理机构下形成各种交通方式在信息交换的协调机制和授权;另外一方面,在各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中没有提出面向信息共享的枢纽信息系统平台方案。
因此,上海南站枢纽内各种交通方式的信息系统的并没有达到枢纽信息共享和一体化服务的规划目标。
上海南站枢纽静态引导标志系统是枢纽信息服务的一大亮点,在前期较好的协调下,以及运营过程中的多次完善和补充,目前枢纽内各方式之间静态标志信息衔接较好。
枢纽标志系统在版面形式、信息表达、安装方式等,很好符合了旅客换乘过程中的视认习惯,例如:借鉴了国外枢纽习惯做法,采用颜色来区分各种旅客出行模式和各种功能分区,具有比较好的视认性,其代表了我国铁路综合客运枢纽静态标志系统的新水平。
2.1.3上海虹桥枢纽在枢纽建设前期,就由枢纽建设指挥部委托相关科研单位按照总体建设目标的要求对枢纽的信息系统进行研究,提出了由一个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数据网络与多个单项信息系统组成的总体架构,明确枢纽信息系统与各交通方式信息系统之间的各种关系,初步拟定枢纽信息系统的运营管理模式。
而后,在枢纽建设指挥部的统一协调下,遵照“投资建设主体和运营管理主体一体化”的原则,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数据网络及公共区域内的信息基础设施由枢纽建设指挥部指定的主体建设,组成枢纽信息系统的各个单项信息系统及分布在各主体建筑内的信息基础设施由各投资主体负责建设和运营。
2.2国外典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综合性换乘枢纽源于发达国家综合运输发展的长期实践。
综合客运枢纽的概念提出于20世纪40-60年代,快速发展于20世纪70-80年代,成熟于90年代。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逐步建成了由一系列风格各异但布局合理、功能适用的综合客运枢纽,如:德国的柏林中央车站枢纽、法兰克福中央火车站枢纽、日本东京车站枢纽、法国巴黎里昂站等等,都是典型现代铁路综合客运枢纽。
完善的综合客运枢纽体系大大提高了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这是发达国家在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方面领先的重要标志之一。
2.2.1德国柏林中央火车站柏林中央火车站当今欧洲乃至世界上最具典型意义的现代化综合性换乘枢纽,充分体现了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的新理念: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心城区的交通区位优势;最大限度地综合多种运输方式的大规模换乘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零距离”垂直换乘,方便乘客;最大限度地减少与城市地面交通的矛盾与冲突。
为了实现枢纽如此高效运营组织,在运营管理上柏林中央车站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不同的信息系统犹如神经网络一样有序衔接,联系了各种交通运行系统,为枢纽的运营创造了良好的“软环境”,是各种交通方式场站和功能实现良好衔接不可缺少的部分。
柏林中央车站的枢纽信息服务模式是以由处于枢纽主体地位的德国铁路公司旅客信息系统为主体,接入了长途汽车、城市公交、城铁和地铁等其它交通方式的运营时刻表等相关信息。
在柏林中央火车站的中央计算机系统还通过数据网络连接为波茨坦广场站和前帕佩街站的信息系统服务等。
在枢纽管理方面,柏林中央车站不但做到了安全信息、视频数据的共享,实现枢纽综合管理。
而且在不同交通方式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各种交通方式特别是市内交通和城际交通之间,运营计划做到了协调衔接,例如,枢纽内公交车的末班车都在最后一班长途火车到达之后,免除了旅客下了火车找不到公交车的后顾之忧。
2.2.2英国伦敦换乘枢纽在交通信息服务方面,作为一个综合交通系统十分发达的城市,伦敦在城市层面就搭建起了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以交通署网站为主要门户,向公众提供全面的各种交通方式运营信息,无论旅客身在何处,只要登陆该网站,即可获取所需要的各种出行信息。
伦敦所有枢纽站都有旅客信息服务点,大型枢纽站内还设置旅客信息服务中心,向旅客提供动态的实时交通信息;枢纽站和火车上还设置了无线网络系统、免费咨询电话和触摸屏查询终端。
在静态诱导标志系统方面,英国伦敦交通委员会非常重视综合交通静态导乘标志体系的建设,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交通行业标志规范,涵盖了公交、地铁、轻轨、有轨电车、长途汽车、出租车和水上客运等各种交通方式,对于各种交通工具的站台标志、身份识别标志、站台确认标志、线路图、指向标志、电子显示标志、门头标志、安全标志等都进行了详细规定,并为每种交通工具赋予一种颜色,以区别于其它交通工具。
规范还对枢纽换乘引导标志的设置规则(包括信息内容、版面设计、设置位置等)进行了详细规范,为枢纽诱导标志的设置提供统一的标准。
a) 伦敦交通方式统一的识别标志b) 伦敦枢纽换乘标志设置示例图2-5 伦敦枢纽换乘标志系统2.2.3日本东京车站东京火车站占地面积不到北京西站的一半,但年旅客运输量超过4亿人次,是其近7倍。
在如此复杂的立体换乘枢纽和密集的人流,却能做到旅客组织密而不乱、忙而有序、流程简洁、衔接顺畅,从枢纽运营管理角度来看,主要归因于两点:一是采用采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售票、进出站和服务系统,与强大的接发列车能力相匹配;二是建立了完善的动态、静态信息系统,实时的交通信息和醒目清晰导乘标志使得旅客在枢纽内快速通过,将旅客不必要的滞留降到最低。
站内旅客通过设置在通往火车站进站口、售票厅、检票口和站台等的各类电子显示屏,实时获取向出发列车信息(车次、运行方向、列车等级、发车时间、停靠站台、经停车站等)和到达列车信息(车次、运行方向、正点到达时间、晚点时间、晚点原因)以及车站紧急通告等。
此外,站内还设置多处信息问询点和信息查询中心,供旅客问询相关信息。
此外,在东京站每个进站、出站闸口,还设有多部摄像机,密切监视着运营情况。
一旦发现异情,工作人员能立即出动,快速处置。
3国内外枢纽信息系统建设经验与启示3.1国外枢纽信息系统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建设综合性换乘枢纽源于发达国家综合运输发展的长期实践。
综合客运枢纽的概念提出于20世纪40-60年代,快速发展于20世纪70-80年代,成熟于90年代。
完善的综合客运枢纽体系大大提高了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这是发达国家在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方面领先的重要标志之一。
德国的柏林中央车站、法兰克福中央火车站、日本的东京车站枢纽等都是典型的代表,这些综合客运枢纽的成功,得益于信息系统所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3.1.1保障枢纽高效一体化运行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建设不是各种方式的场站在某个区域的简单排列与叠加,而是通过枢纽的纽带作用,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实现合理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