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气压与风

合集下载

气压与风

气压与风
气旋反气旋分别绘制下列图中abcd四点的风向用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实线箭头表示风向低压气流自外围向中心移动辐合像江河中的漩涡故称之为高压气流由中心向外围运动辐散与气旋运动方向相反故称之为
Part 1
常天见的系统气 气旋、反气旋和锋面气旋
学习目标
1.掌握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天气系统及其 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2.掌握锋面气旋天气系统及其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解释生活中的天气现象
D
3、甲地目前在 暖 (冷或暖)气团控制下 不久将经历 冷锋 天气过程。
4、在A、B、C、D四个区域中,目前以 A、C 区域出现降水为主
读“某月3~7日四种天气系统经过不同地区时气压变 化过程曲线图”,完成1~2题。
1.天气系统过境时,可能会出现阴雨天气的曲线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南半球

C

画A
B 900
1010
D
顺时针
南半球
C
A
B
D 1010 900
逆时针
自己填填
气流状况 气压状况
气旋 低压
反气旋 高压
气 垂直方向
上升
下沉

水平方向 辐合(北逆南顺) 辐散(北顺南逆)
天气状况 典型天气举例
多阴雨天气 台风
多晴朗天气
长江中下游伏旱、 北方秋高气爽
Part

2
低压槽
低压槽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天气系统过境时会带来大风、雨雪天气 B.②天气系统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以上升为主 C.③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天气转晴 D.④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晴朗

《气压与风》 讲义

《气压与风》 讲义

《气压与风》讲义一、气压的基本概念气压,简单来说,就是大气施加在单位面积上的力。

想象一下,大气就像一个巨大的海洋,而气压就如同海水的压力。

我们生活在这个大气海洋的底部,时刻受到气压的影响。

在地球上,气压并不是处处相等的。

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海拔高度、温度、空气的湿度等等。

一般来说,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温度越高,气压越低;空气湿度越大,气压越低。

二、气压的测量与单位为了测量气压,科学家们发明了气压计。

常见的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水银气压计是利用水银柱的高度来测量气压,而无液气压计则是通过弹性金属片的变形来反映气压的变化。

在国际单位制中,气压的单位是帕斯卡(Pa)。

但在气象学中,常用的单位还有百帕(hPa)和毫米汞柱(mmHg)。

比如,一个标准大气压大约相当于 101325 百帕或者 760 毫米汞柱。

三、风的形成风的形成与气压的差异密切相关。

当不同地区存在气压差时,空气就会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从而形成了风。

打个比方,如果把大气看作是一个巨大的气球,气压高的地方就像是气球被吹得鼓鼓的部分,而气压低的地方则像是气球瘪下去的部分。

为了让气球恢复平衡,空气就会从鼓起来的地方流向瘪下去的地方,这就类似于风的流动。

四、影响风的因素除了气压差,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风的大小和方向。

首先是地形。

山脉、峡谷、平原等地形会改变风的流动路径和速度。

比如,当风遇到山脉时,可能会被迫上升,在山顶风速可能会增大,而翻过山脉后,风速又可能会减小。

其次是海陆分布。

由于陆地和海洋的比热容不同,在同一时间,陆地和海洋的温度可能不同,从而导致气压差异,形成海陆风。

白天,陆地升温快,气压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陆地降温快,气压高,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再者是季节变化。

不同的季节,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同,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气压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季风。

比如,在亚洲地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

五、风的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风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气压和风PPT课件(初中科学)

气压和风PPT课件(初中科学)
高压中心区为暖区,四周为冷区,等压 线和等温线基本平行中心与高压中心 基本重合的系统。特点:高压强度随 着高度的增加而加大
一、气压及 其变化
二、气压场
B、冷性低压
B、冷性低压 低压中心区为冷区,四周为暖区,等压
线和等温线基本平行,冷中心与低压中心 基本重合的系统。
特点:低压强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加大
实验证实了在北半球摆面会慢慢向右旋转。由于傅科第一提出 并完成了这一实验,因而实验被命名为傅科摆实验。
一、风的概 念
二、作用于 空气质 点上的 力
三、自由大 气中空 气的水 平运动
证明科里奥利力存在的事例
2、科里奥利力不仅仅对风产生影响,任何 一个环绕地表的远距离运动都会受到它的捉 弄。在一战期间,德军用他们引以自豪的射 程为113千米的大炮轰击巴黎时,懊恼地发 现炮弹总是向右偏离目标。直到那时为止, 他们从没担心过科里奥利力的影响,因为他 们从没有这样远距离的开火。
二、作用于 空气质 点上的 力
三、自由大 气中空 气的水 平运动
2、科里奥利力(水平地转偏向力)
大小:
A:科里奥利力 V:空气运动的速度 ω :地球自转速度 φ :当地的纬度 大小与空气运动的速度成正比,与地球自
转的垂直分量成正比 高纬度地方大,低纬度小,而赤道没有
方向: 在北半球,科里奥利力方向与空气运
一、气压及 其变化
二、气压场
2、气压场的基本情势
③、高气压(反气旋) 由闭合等压线构成,中心气压高,向四 周逐渐降低
④、高压脊 由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在脊中各 等压线曲折最大处的连线叫脊线
一、气压及 其变化
二、气压场
2、气压场的基本情势
⑤、鞍形气压场 由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交错散布的中间 区域

《气压和风》课件2

《气压和风》课件2

气压计:
1、水银计 2、空盒气压计
3、管式弹簧气压计
风的两个基本要素:
风向:风向是指风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方向。
风向和符号
风速: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 度量单位: 米/秒、千米/时 思考:你知道气象观测站是用什么仪器测量的?
实验:借助纸飞机判断 风向。
讨论:1、在气象观测中,风向是由风向标的箭头 还是箭尾指向的。 2、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判定风向?
气压和风
空气和液体一样。空气内部各个方向也都 存在压强。这种压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 压或气压。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1、“小球顶水”
2、“瓶子吃鸡蛋”
3、“拉吸盘”
4、“吸饮料”
大气压强
1.概念: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
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 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产生原因: 空气由于受到重力 的作用,而且能够流动,因而空气 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压强. 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且空气中某一点向各个方向的 压强大小相等.
3.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
大气压确实存在,而且还很大。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例:
1.纸片覆杯实验
2.热瓶吞蛋
3.皮碗相吸
4.小试管在大试内上升
1、注射器吸药液 2、自来水笔吸墨水 3、用吸管吸饮料 4、抽水机抽水 5、挂衣服的塑料挂衣钩
既然大气也存在着压强,那
么大气压强到底有多大呢?
大气压的测定
托里拆利实验的思考:
在同一地点,同一时刻做托里拆利 实验,因为大气压一定,大气压支持 的水银柱高度就是一定的,所以托 里拆利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跟 玻璃管的粗细,水银槽内水银的多 少,玻璃管是否竖直以及管内水银 面与管顶的距离等无关。

气压与风

气压与风

电脑 课堂
word2000
第一篇 农业气象要素
第五章 风与乱流 三、自由大气中的风 : (一)、地转风(高空风) :地转风是由水平气 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达到平衡形成的。形成 过程:在平直等压线的气压场中,原来静止的空气 因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由高压流向低压,空 气一有运动,立即产生地转偏向力,空气不断运动, 偏向的程度越来越大,最后偏向力与梯度力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高空风就形成了。 高空风压定律: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 低压在左。 应用举例:看到云往东走,用高空风 压定律判断,高压应在南面,低压应在北面。
word2000
一、气压及其单位 (一)气压的概念 :单位横截面上铅直大气柱的重 量,称气压。单位常用百帕表示1hPa=10 2牛顿/米2 (N/m 2),1mb=1hPa 1mb=3/4mmHg≈0.75 mmHg , 1 mmHg=4/3hpa≈1.333 hpa 。 (二)气压的变化 : 1.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随高度增高,气压降低,气 柱平均温度为0℃时,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海拔高度(Km) 0.0 1.5 3.0 5.5 11.0 16.0 30.0 气压值(hPa) 1000 850 700 500 250 100 12 从这个关系可以看出,在5500m的高度上,气压减小 为海平面的1/2;在1100m高度上气压降低为海平面 的1/4;而在16000m的高度上则减少为海平面的1/10 等等。这个关系说明了高度增高与气压递减快慢的 总趋势。
第五章 气压与风 六、近地面层空气的乱流: (一)、层流与乱流: (二)、乱流交换过程: (三)、影响乱流强度的因素: 1、地面粗糙度。 2、风速。 3、大气稳定度。 (四)、地形对气流的影响: 七、风与作物:小于5级风,风对作物是有利的,起 到输送水热和二氧化碳作用,大于5级风,对作物不 利。有利:一风对作物起到输送水、热和CO2作用; 二风能转花授粉;三风能发电。不利:一引起作物倒 伏机械损伤,病虫害易入侵,二风蚀;三昆虫长距离 迁飞。 (一)、有利影响:行向、通风。 (二)、 不利影响:1、传播花粉。2、传播病原、害虫。3、 机械创伤。4、病原入侵通道。

《气压和风》地理教案:认识地球因旋转而产生的科氏力

《气压和风》地理教案:认识地球因旋转而产生的科氏力

《气压和风》地理教案:认识地球因旋转而产生的科氏力一、教学目标1.了解气压形成的原因和作用。

2.了解风的形成原因和分类。

3.掌握科氏力的概念和作用。

4.掌握气压、风和科氏力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气压的形成气压是由大气质量分布不均引起的。

当同一地区上空大气质量增加,会使该地区气压增加;反之,减少则会使气压降低。

2.风的形成风是由气压差引起的。

当同一地区两侧的气压不同,形成气压差,此时就会形成风,从高压向低压方向吹。

3.科氏力的概念和作用科氏力是自然界中一种基础的物理力,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离心力所引起的。

它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和地球自转的角度有关,方向垂直于运动方向。

科氏力的作用是改变风向,使风偏离原来的路线。

4.气压、风和科氏力之间的关系气压和风是密切相关的,气压差会引起风的产生,风的形成会改变气压分布。

而科氏力则会改变风的方向,使风偏离原来的路线。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给学生讲解气压、风和科氏力的概念和作用,介绍它们之间的关系。

2.实验法:进行实际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到气压、风和科氏力的作用。

3.讨论法: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自己发现气压、风和科氏力之间的联系。

4.练习法:通过对题目的训练来巩固对气压、风和科氏力的认识。

四、教学步骤1.引入新课,介绍教学目标和内容。

2.讲解气压和风的形成及作用。

3.介绍科氏力的概念和作用。

4.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实验,让学生体验气压、风和科氏力的作用。

5.讨论气压、风和科氏力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我发现。

6.练习题目,巩固知识点。

7.课堂总结,评价本次教学效果。

五、教学手段1.幻灯片。

2.实际实验器材。

3.练习题。

4.教学笔记。

五、课外拓展1.了解台风的形成和发展。

2.了解中国气象局的工作职责。

3.了解气象科学家的工作内容。

4.观察天空和云彩,了解天气变化的征兆。

六、教学效果1.学生掌握了气压、风、科氏力的概念和作用。

2.学生了解了气压、风、科氏力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气压与风

第五章  气压与风
2)在等压线为曲线的气压场中,梯度风是平行于 等压线作等速运动。
3)北半球,梯度风与水平气压场之间的关系仍为: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南半 球则相反。即遵循白贝罗风压定律。
(二)摩擦层中空气的水平运动
在摩擦层里,运动着的空气质点除受水平气压梯 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外,还受 摩擦力的作用。
直于等压线方向),单 位距当离空内气气质压点的作改曲变线量。 运其动数时值,为受到惯性离心 力的作用。其大小为:
惯性离心力 摩擦力
其中Δp为Δn距离
动动力度方速内梯;;向度摩气度Vr式相成擦为压力为中反正力运的 的空C, 比(动R改 数气为其 :)轨的变 值质惯大迹R方量 为点性=小的向。 :的离-和曲K和气线心V运率运压速 半径式。中K是摩擦系数,V
暖空气到来 P↓;当冷空气来临,P ↑这和天气系统活动有关。
(二)气压随高度变化 大气主要集中在低层,因此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急剧递
减,如果海平面为1013hpa,那么在5.5km 为500hpa ,在 20km 为50hpa以下。
气压阶 表示气压随高度变化快慢的程度。指在垂直方向
上气压改变1hpa时,高度变化的数值,也就是单位气压高度差。 公式:h=8000×(1+αt)÷P
气柱厚度 所取两点的
为气柱中空 气的平均密度
高度 Z1与Z2 之差
两点之间气 柱的平均温 度
气体膨胀系数, 等于1/273
例:已知某山脚处海拔高度为130米,在山脚下 测得气压为1006hpa.气温为17.8℃;同时, 在山顶测得气压为873hpa,气温为11.2℃。 求该山顶的海拔高度是多少米?
(二)极地环流圈
由极地流向低纬度的冷空气在纬度60度,与副热 带高压流来的暖空气相遇,冷空气居于暖空气下面形 成极锋面,暖空气沿锋面上升到高空,分别向低纬和 极地处流出,由于空气从高空流出所以地面形成低压 带,即副极地低压带。

《气压与风》幻灯片

《气压与风》幻灯片
大气静力学方程 dP=﹣gdz ﹣——=gdP dz
dP ﹣—— 铅直气压梯度
(d单z位高度气压差)
大气上界
z2 P2
G
z1
P1
单位截面
铅直气压梯度
﹣——d=Pg
dz
z P
高度
海拔高度 气压
(m) (hPa)
30000
12
16000
100
11000
250
5500
500
3000
700
1500
850
C
四、摩擦力 〔R〕
摩擦力的方向: 与运动方向相反
摩擦力 R R=-K V K 摩擦系数
摩擦层 R≠0 自由大气层 R=0
第三节 风
一、自由大气层中的风 〔 R=0 〕
平直等压线的气压场中的风 C=0
空气所受的力:G、A 地转风: A=G G
低压
568
G
572
G
576
V
580
A
584
V
A
A
高压
V 北 半 球
摩擦层顶:风速接近地转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997.5 1000.0
低压
G V
1002.5
R
1005.0
A
高压
摩擦层中的白贝罗 风压定律:
北半球: 背风而立,低
压在左前方,高 压在右前方。 南半球相反。
在摩擦层中,风穿越等压线,向低压偏转。
弯曲等压线的气压场中的风 C≠0
空气所受的力:G、A、C、 R
G
D
V
A
G
R
C R
A
风逆时针旋转,向中心辐合。 绝热上升,多阴雨天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0、_____ 为地方性风。 、 为地方性风。 ①地转风 ⑤海陆风 ②梯度风 ⑥峡谷风 ③摩擦风 ⑦山谷风 ④焚风
261、海拔越高,则 _____。 、海拔越高, 。 ①气压越高 ④空气密度越小 ②气压越低 ⑤风速越小 ③空气密度越大 ⑥风速越大
262、水平气压梯度大,则_____。 、水平气压梯度大, 。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④等压线稀疏 ②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⑤空气密度大 ③等压线密
252、梯度风未考虑_____ 的作用。 、梯度风未考虑 的作用。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 ③惯性离心力 ②水平地转偏向力 ④摩擦力
253、在三圈环流中,南、北半球各形成 _____ 个气压带。 、在三圈环流中, 个气压带。 ①2 ②3 ③4 ④5
254、由于季风影响.在 _____ 季 ,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从大 、由于季风影响. 陆吹向梅洋。 陆吹向梅洋。 ①春 ②夏 ③ (五)简答 285、气象学上用来表示气压的单位有哪几种?其换算关系怎样 、气象学上用来表示气压的单位有哪几种 其换算关系怎样? 其换算关系怎样 286、为什么气压随高度的增高而降低? 、为什么气压随高度的增高而降低 287、水平气压梯度力是怎样产生的?它对空气的运动起何作用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怎样产生的 它对空气的运动起何作用 它对空气的运动起何作用? 288、在三圈环流中,气压带和行星风带有哪些? 、在三圈环流中,气压带和行星风带有哪些 289、作用于运动空气的力有哪几种? 、作用于运动空气的力有哪几种 290、根据白贝罗风压定律,说明风向与气压分布的关系。 、根据白贝罗风压定律,说明风向与气压分布的关系。 291、外摩擦力对风有何影响? 、外摩擦力对风有何影响 292、焚风是怎样形成的? 、焚风是怎样形成的 279、水平气压梯度力 、 280、大气环流 、 281、地转风 282、季风 283、焚风 284、大气活动中心 、 、 、 、
244、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_____ 百帕。 、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 百帕。 ①4/3 / ②760 ③1000 ④1013
245、在5500米的高度上,气压减小到约海平面的 、 米的高度上, 米的高度上 气压减小到约海平面的_____ 。
1 ① 2
1 ② 4
1 ③ 3
1 ④ 16
246、在陆地上,_____气压高。 、在陆地上, 气压高。 气压高 ①春季 ②夏季 ③秋季 ④冬季 247、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_____增大。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 增大。 增大 ①大气质量 ②大气压力 ③单位气压高度差 ④大气柱 248、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____ 的作用。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的作用。 ①水平地转偏向力 ③摩擦力 ②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惯性离心力
⑤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266、夏季,影响我国的大气活动中心主要有____。 、夏季,影响我国的大气活动中心主要有 。 ①冰岛低压 ④亚速尔高压 ②阿留申低压 ③印度低压
⑤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三)填空 三 填空 267、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等于_____ hPa,_____ mmHg。 、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等于 , 。 268、海拔越高,气压越_____ 。 、海拔越高,气压越 269、气压的非周期变化是由_____ 引起的。 、气压的非周期变化是由 引起的。 270、季风主要是因_____ 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的。 、季风主要是因 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的。 271、等压线愈密,则气压梯度力愈_____ 。 、等压线愈密,则气压梯度力愈 272、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主要盛行_____ 风。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主要盛行 273、北半球由南向北的四个气压带是_____ 。 、北半球由南向北的四个气压带是 274、梯度风是自由大气中 _____达到平衡时的风。 、 达到平衡时的风。 达到平衡时的风 275、在摩擦层中,风向与水平气压场的关系是____。 、在摩擦层中,风向与水平气压场的关系是 。 276、风可调节补充空气中的 ____,有利于光合作用。 、 ,有利于光合作用。 277、对我国天气、气候影响最大的四个大气活动中心是____。 、对我国天气、气候影响最大的四个大气活动中心是 。
(九)论述 305、分析北半球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分析北半球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306、试述副热带高压对中、低纬度地区风带形成的作用。 、试述副热带高压对中、低纬度地区风带形成的作用。 307、试述季风与海陆风的异、同点。 、试述季风与海陆风的异、同点。 308、试述地转风的形成过程。 、试述地转风的形成过程。 309、阐明地球表面的实际环流特点及成因。 、阐明地球表面的实际环流特点及成因。 310、说明易出现焚风的地理特征及焚风的作用。 、说明易出现焚风的地理特征及焚风的作用。
249、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_____ 。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 ①高压指向低压 ③中间指向四周 ②低压指向高压 ④四周指向中间
250、在北半球,水平地转偏向力指向物体运动方向的____ 。 、在北半球,水平地转偏向力指向物体运动方向的 ①左前方 ②右后方 ③左方 ④右方
251、___ 越大,地转风的风速越大。 、 越大,地转风的风速越大。 ①纬度 ③气压梯度 ②大气密度 ④地球自转角速度
(六)判断正误。若误,请更正。 判断正误。若误,请更正。 293、压高公式可表示海拔高度和大气压力之间的定量关系。 、压高公式可表示海拔高度和大气压力之间的定量关系。 294、北半球的近地气层中, 高压区的风是沿等压线按顺时针 、北半球的近地气层中, 方向吹。 方向吹。 295、赤道地区由于气温很高,因而气压也较高。 、赤道地区由于气温很高,因而气压也较高。 296、我国处于中纬度地区,冬季地面盛行西风。 、我国处于中纬度地区,冬季地面盛行西风。 297、空气的密度越大,则气压梯度力也越大。 、空气的密度越大,则气压梯度力也越大。 298、我国冬季天气受蒙古高压、阿留申低压控制;而夏季则 、我国冬季天气受蒙古高压、阿留申低压控制; 受印度低压、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 受印度低压、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 (七)绘图 299、画出摩擦层中低压和高压里的气流流向。 、画出摩擦层中低压和高压里的气流流向。 300、画出谷风和陆风环流的空气流向。 、画出谷风和陆风环流的空气流向。
第五章
气压与风


(一)单项选择 241、风由东吹向西,则称为_____风。 、风由东吹向西,则称为 风 ①东 ②东南 ③西 ④西北
242、在北半球,吹地转风时,背风而立,低压在 、在北半球,吹地转风时 背风而立 低压在_____ 。 背风而立, ①右边 ②右前方 ③左边 ④左前方
243、随着海拔高度增高,气压会______。 、随着海拔高度增高,气压会 。 ①增大 ②降低 ③先增后降 ④先降后增
(二)多项选择 二 多项选择 255、我国是著名的季风区,夏季盛行 、我国是著名的季风区,夏季盛行_____。 。 ①东南风 ②东北风 ③西南风 ④西北风 ⑤东风 256、梯度风是自由大气中空气所受 相平衡时的运动。 、梯度风是自由大气中空气所受_____相平衡时的运动。 相平衡时的运动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水平地转偏向力 ③惯性离心力 ④重力 ⑤浮力 257、_____为自由大气中的风。 、 为自由大气中的风。 为自由大气中的风 ①季风 ②梯度风 ③海陆风 ④焚风 ⑤地转风 258、地转风是空气所受 相平衡时的运动。 、地转风是空气所受_____相平衡时的运动。 相平衡时的运动 ①重力 ②浮力 ③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水平地转偏向力 ⑤惯性离心力 ⑥摩擦力 259、北半球行星风带包括有 、北半球行星风带包括有_____。 。 ①西北信风带 ②东北信风带 ③盛行东风带 ④盛行西风带 ⑤极地东风带 ⑥极地西风带
⑥空气密度小
263、____以一天为周期,风向交替变化。 、 以一天为周期, 以一天为周期 风向交替变化。 ①季风 ②峡谷风 ③山谷风 ④焚风 ⑤海陆风
264、在摩擦层中,空气的流动_____。 、在摩擦层中,空气的流动 。 ①偏向高压 ④斜穿等压线 ②偏向低压 ⑤直穿等压线 ③不偏转
265、冬季,影响我国天气的大气活动中心主要有_____。 、冬季,影响我国天气的大气活动中心主要有 。 ①阿留申低压 ④蒙古高压 ②印度低压 ③赤道低压
(八)计算 301、在山顶和山脚同时观测得知山顶气压为 、在山顶和山脚同时观测得知山顶气压为850hPa,气温为 , 8. 0℃ , 山脚气压为 . ℃ 山脚气压为1000hPa, 气温为 . 0℃ , 问山顶与山 , 气温为20. ℃ 脚两地高度差为多少?(已知 已知lg8. 脚两地高度差为多少 已知 .5=0.9294) . 302、设有一山相对高度为 、设有一山相对高度为2000米,未饱和空气在迎风面山脚 米 时温度为30. ,按干绝热过程上升到800米处开始凝结,此 米处开始凝结, 时温度为 .0C,按干绝热过程上升到 米处开始凝结 时温度为多少?随后作湿绝热上升 出现云并产生降水(湿绝热 随后作湿绝热上升, 时温度为多少 随后作湿绝热上升,出现云并产生降水 湿绝热 直减率按0. ℃ 米计算), 直减率按 .5℃/100米计算 , 空气到达山顶时温度为多少 米计算 空气到达山顶时温度为多少? 空气越过山顶后在背风面下沉,假如按干绝热过程下降, 空气越过山顶后在背风面下沉,假如按干绝热过程下降,到达 山脚时温度是多少? 山脚时温度是多少 303、 设山脚处气压为 、 设山脚处气压为1000百帕 , 气温为 百帕, 百帕 气温为10.0℃, 山顶处气压 ℃ 百帕, 为700百帕,气温为 .0℃,求山高。 百帕 气温为0. ℃ 求山高。 304、有一团未饱和湿空气, 翻越高 、有一团未饱和湿空气,翻越高4000米的山脉,该团空气 米的山脉, 米的山脉 在山前地面时的温度为20.0℃,凝结高度为 在山前地面时的温度为 ℃ 凝结高度为1000米,假设在上 米 升过程中出现的水汽凝结物均降落在山前, 升过程中出现的水汽凝结物均降落在山前,求该团空气到达山 后地面时的温度(设 后地面时的温度 设rm=0.6℃/100米)。 . ℃ 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