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课件
实验心理学幻灯课件(2024)

26
情绪类
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与 自身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可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 情绪。
2024/1/30
动机概念及作用
动机是推动个体从事某种 活动的内在原因,是行为 的直接动力。
情绪与动机关系
情绪可以激发和维持动机 ,动机也可以影响情绪的 产生和变化。
27
情绪与动机对行为影响理论模型介绍
米勒魔法数字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米勒通过一系列实验发 现,人类短时记忆的容量约为7±2个 组块。这一发现被称为米勒的魔法数 字,它揭示了短时记忆容量的有限性 及其对项目组织和加工的影响。该实 验对于理解短时记忆的存储和提取机 制具有重要意义。
2024/1/30
25
06 情绪与动机对行 为影响实验研究
2024/1/30
2024/1/30
测量单个刺激呈现后被试作出 反应的时间。
测量多个不同刺激呈现后被试 作出相应反应的时间。
测量被试对两个或多个相似刺 激进行辨别并作出反应的时间 。
12
反应时法在认知过程研究中应用
01
02
03
04
知觉研究
通过测量被试对不同刺激的反 应时间,研究知觉的辨别、识
别和再认过程。
注意研究
利用反应时法研究注意的分配 、转移和选择性等特性。
2024/1/30
21
05 记忆过程实验研 究范式与案例分 析
2024/1/30
22
记忆过程分类及特点概述
2024/1/30
记忆过程的分类
根据信息在大脑中存储和提取的方式,记忆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 阶段。
各阶段特点
感觉记忆具有短暂的保持时间和有限的容量;短时记忆具有较短的保持时间和有限的容 量,但可通过复述转化为长时记忆;长时记忆具有相对持久的保持时间和巨大的容量,
《舒华实验心理学》课件

学习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学会设计有效的实验方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步骤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易于理解 实验操作视频演示,直观生动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明确,避免错误操作 实验操作练习题,巩固操作技能
培养科学思维方式
图表与插图
思维导图:总结实验要点和 结论
实验图片:展示实验设备和 实验过程
流程图:展示实验步骤和流 程
示意图:解释实验原理和结 果
动画与视频
动画:用于展示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等 视频:用于展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等 动画与视频的结合:增强课件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动画与视频的制作技巧: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易于理解
课件设计:采 用简洁明了的 课件设计,易 于阅读和记忆
实验心理学概述
实验心理学的定义: 研究心理现象和行 为的科学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 方法:实验法、观 察法、问卷法等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 领域:认知、情绪 、人格、社会等
实验心理学的应用 :教育、医疗、企 业管理等
实验设计方法
单因素设计: 只有一个自变 量,其他条件
,
汇报人:
目录
课件背景
舒华实验心理学PPT课件是针对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和教师设计的 课件内容涵盖了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课件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心理学的知识 课件还提供了一些实验案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课件目的
提供实验心理学的案例分析和实践 操作
变量
控制变量:指 在实验中需要 保持不变的变
量
自变量:指实 验者主动操纵
的变量
因变量:指实 验者观察和测
有趣的心理学实验ppt课件

工操作性质,有些明显需要智能运用。繁 简不一,完成每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大体 相等。
• IC比率 • (I对未完成任务的回忆量,C对已完成任
务的回忆量)
• 儿童IC均值≈2.1 成人IC均值≈1.9
• 原因:这种效应由完成任务的需要引起的 紧张状态而造成的
• 应用:
• ①正向使用
• ②逆向使用:“留面子效应”
谢谢大家!
第一次有记载的心理学实验
• 法老的设想 • 2600多年前 古埃及第二十六王朝创立者 • 萨姆提克一世 • 设想:埃及人是全人类最古老的民族 • 假设: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会说话,被
隔离的婴儿出于本能说出的话就是最古老 的语言,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语言。
• 虽然失败,但有着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 • 问题→假设→方法→结果→结论
身教重于言传
• 勒温(揭示集体约束力,说服) • 20世纪40年代(二战期间) • 课题:说服家庭主妇购买一些不受人欢迎
的动物内脏做菜。 • 方案一:讲解与劝说,烹饪食谱 • 方案二:讲解+现场演示做法+讨论 • 结果:3%、32%
• ①“守门人”
• ②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公约、规 则会帮助人们态度的改变。
• 所罗门。 阿什 • 实验过程 • 实验结论: • ①有些性格特征扮演着核心特征的角色。 • ②在个体思维过程中,这些性格特征彼此
相互关联。
• 拓展: • 我们如何去描述一个人? • 这对心理咨询师又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社会促进实验
•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 弗劳德·亨利·奥尔波特 • 任务完成效率测试
• 实验结果和结论
• ①并没有产生明确意识,而是其实客观刺 激。
实验心理学《知觉》课件

二 视知觉
三 听知觉
❖ 听觉量表
▪ a. 音高量表 ▪ 音高是听觉的属性,单位是美(mel)。纯音的音高依
赖于声音震动的频率。可用二分法在可听范围内把音 高从低到高地分成等级,制成一种音高量表。 ▪ b. 等响曲线 ▪ 响度是声波振幅的一种主观属性,由声波的振幅引起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但是它也和声音的频率有关 。等响曲线表示的是响度、音强和音频之间的关系, 即响度水平相同的各种频率纯音的声压级连成的曲线 。
一 知觉研究的基本争论
❖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在知觉过程中并存。
一 知觉研究的基本争论
❖ 直接知觉实验
▪ Gibson等(1960):视崖 实验
▪ 证明排除经验的条件下知觉 正常运作,知觉具有先天性
▪ 被试:6个月的婴儿,一天大 的鸡雏、山羊,小老鼠,小 猫
▪ 自变量:视崖、浅滩 ▪ 因变量:被试爬向视崖边缘
二 视知觉
❖ 视错觉
▪ 是指单凭眼睛所见而形成的失真或扭曲的知觉经验。 ▪ a. 运动错觉 ▪ 这里主要指似动现象,是指我们对实际上没有空间位
移的物体所产生的运动知觉现象。 ▪ b. 线条错觉 ▪ 属于一种几何错觉。如缪勒-莱尔错觉。 ▪ c. 自然错觉 ▪ 是自然界里的错觉现象,如月亮错觉。月亮在水平线
▪ 线索间的互动
线索综合;线索优势;线索分离;线索互补
五 时间知觉
❖ 个体对客观事件的顺序性和持续性的反映 ❖ 对时间顺序和时间间隔的知觉
▪ 时序知觉 ▪ 时距知觉
五 时间知觉
❖ 时序知觉
▪ “同时”与不同时 ▪ 来自双耳的声觉信息融合成了来自一个“中央耳”的
信息,这种现象叫做促声融合。但是这个中央耳有些 偏左。 ▪ 听觉通道的“不同时”知觉阈限为2~5毫秒,人的年 龄越大,阈限值就越大,阈限值与声音的强弱有关系 ,但是它不会因为练习而缩短。 ▪ 改用短暂的刺激来刺激皮肤,“不同时”的知觉阈限 扩大到10毫秒;而视觉刺激为20毫秒。
《实验心理学教案》课件

《实验心理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述1.1 实验心理学的定义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2 实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回顾实验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介绍重要实验心理学家的贡献和实验研究1.3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类型介绍实验控制和实验变量的概念第二章:感知实验2.1 视觉感知实验介绍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视觉感知实验的结果和解释2.2 听觉感知实验介绍听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听觉感知实验的结果和解释2.3 触觉感知实验介绍触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触觉感知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三章:学习与记忆实验3.1 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介绍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的结果和解释3.2 工具性条件反射实验介绍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工具性条件反射实验的结果和解释3.3 记忆实验介绍记忆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记忆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四章:情绪与情感实验4.1 情绪理论概述介绍情绪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观点分析情绪理论的实验研究和证据4.2 情绪实验介绍情绪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情绪实验的结果和解释4.3 情感实验介绍情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情感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五章:认知实验5.1 注意实验介绍注意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注意实验的结果和解释5.2 记忆与决策实验介绍记忆与决策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记忆与决策实验的结果和解释5.3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实验介绍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六章:发展心理学实验6.1 发展心理学概述介绍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6.2 认知发展实验介绍认知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认知发展实验的结果和解释6.3 情感与社会发展实验介绍情感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情感与社会发展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七章:心理测量学实验7.1 心理测量学概述介绍心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心理测量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7.2 心理测量工具与实验介绍常用心理测量工具及其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测量实验的结果和解释7.3 心理测量学实验设计与分析介绍心理测量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讲解心理测量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方法第八章:心理病理学实验8.1 心理病理学概述介绍心理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心理病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8.2 心理疾病实验介绍心理疾病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疾病实验的结果和解释8.3 心理治疗方法与实验介绍心理治疗方法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治疗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九章:社会心理学实验9.1 社会心理学概述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社会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9.2 社会影响与行为实验介绍社会影响与行为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社会影响与行为实验的结果和解释9.3 人际关系与群体动力实验介绍人际关系与群体动力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人际关系与群体动力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十章:应用心理学实验10.1 应用心理学概述介绍应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应用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0.2 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验介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验的结果和解释10.3 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验介绍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学在生活应用实验的结果和解释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述: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是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特别是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类型,实验控制和实验变量的概念。
实验心理学教案PPT课件

实验设计的核心在于实验控制,但是,在人为控 制创设的实验情景下得出的规律,其推论也往 往有相当的局限性。
与外部效度类似的另外一个概念: 生 态效度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问题——实验中的效度
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 1. 测验的反作用
教材上没有提到的其他影响实验内部效度 或外部效度的重要因素:
1. 实验处理的“传染”
假如实验组与控制组有机会相互沟通,实验组的被试 就可能把一些实验刺激的因素传递给控制组的被试。 例如,某学校在进行一项教师是否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对学生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 生可能会私下交流学习经验,得到学习方法指导的实 验班学生会把好的学习方法传播给对照班的学生。这 时候我们就说对照班受到了“污染”,已经不是真正的对 照班了。
例三:想知道一个人估计时间的准确性,设计 如下:一只绿色小灯泡和电子记时器相连,主 试按键让灯亮5秒、10秒、30秒、60秒,然后 让被试相应复制出按键时间。
效度反映的是对因变量的测量是否测 得到的是因变量自身真正代表的属性。
实例
在一项研究解题方法(自变量)对解题 能力影响的研究中,若以被试在一定时间内 解答出来的问题的多少为因变量的指标,当 要解答的问题足够多,而且按困难程度排列 时,以解答问题的数目作为因变量指标是有 效的。但是,如果问题很多但又都非常容易, 那么解答问题的数目作为因变量的指标就 不能说是有效的。因为它可能是由阅读速 度和书写速度造成的,而并不能准确地反映 出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问题——实验中的效度
教材上没有提到的其他实验内部效度和外部效 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2. 实验者或实验助理人员的偏向
实验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丨含课件

04
究成果展示
认知心理学领域研究成果
华东师范大学认知心理学团队在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 成果。例如,他们揭示了视觉搜索中注意分配的认知神经机制,提出了基于特征整合的视觉 工作记忆模型,为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语言认知方面,该团队研究了汉语语言理解的神经机制,发现了汉语阅读中词汇通达和句 法加工的脑机制,为揭示人类语言理解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提供了重要证据。
评估教学效果
通过心理实验来评估不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如传统讲授与互动教 学的比较,从而优化教学方式。
个体差异与特殊教育
研究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为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定制化的教育 方案。
企业领域应用案例分析
1 2
消费者行为研究
通过实验心理学方法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 ,了解产品设计、包装、广告等因素如何影响购 买意愿。
实验心理学华东师范 大学丨含课件
目录
• 实验心理学概述 • 华东师范大学实验心理学课程设置 • 实验心理学基础知识 • 华东师范大学实验心理学研究成果
展示 • 实验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 实验心理学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01
实验心理学概述
实验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
定义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通过严格的实验设计和控制条件来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科 学。
02
在社会认知方面,该团队研究了刻板印象和偏见的形成机 制及干预策略,揭示了刻板印象威胁对个体表现的负面影 响及其心理机制,为减少社会不平等和促进社会公正提供 了科学依据。
03
此外,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团队还关注网络环境下的 社会心理现象,研究了网络群体行为、网络舆情传播等问 题,为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实验心理学.PPT课件

游标卡尺(带有两脚规与毫米刻度的尺)式的触觉计,遮眼罩,记录纸。
实验程序
1、主试选定被试的左手背与前臂背面为测量区,前臂分为两区,自手背至肘的三个区域依次为A、B与C区。测量前,盖上蓝印,刺激在印内进行。 2、在实验之前,主试先发出指导语:“注意,当你感觉为两点时报告说“二”,感觉为一点时就说:“一”,如果不能确定是一点或两点时就说“不知道”。主试对第一种回答记为“+”,第二种回答记作“-”,第三种怀疑的回答记作“?”。主试不管被试作何种回答,都要按原定计划将一个系列实验做完。然后再重复这一系列实验,以取得确定的判断。 3、使用游标卡尺时,必须垂直地降落,并使两个尖点同时重力均匀地接触皮肤,接触时不超过两秒钟。主试先进事迹在自己手上练习数次,然后再在被试者的非测验区练习几次。 4、正式实验时采用常定刺激法测定肤觉两点阈。实验序列的长度与起点,可以按照预备测验中的实际测定结果来确定,一般定为从7至15毫米的长度为起点,随后每步变化为一毫米。每种间距可做20次,按随机表排列顺序。 5、让被试每做完100次试验休息5分钟。根据已有实验报导,被试有时会产生一种持久的两点后象(即尽管只有一点),或距离很近的两点刺激,被试也感到有两点的印象。在这种情况下,要给予被试以充分的休息,使他恢复两点的标准。为了验证这种现象是否存在,主试可以每隔数十次,可插进一次一点刺激,以证实两点后象。 1、进一步选定被试的面颊与前额为测量区,按上述程序进行试验。 2、再选定被试腹部、肩部、大腿等被掩盖处为测量区,进行试验的程序同上。
讨论
1、双眼与单眼在分辨远近深度知觉中有无显著差异,其原因何在? 2、深度知觉阈值的个体差异是否明显? 3、双眼视角差是否有极限值,超过此值时深度知觉是否也会受到影响? 4、研究深度知觉有什么理论与实践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音高
(一)音高量表
感觉比例法(分段法)制作音 高量表:①选取标准刺激频率 为125~12000赫兹之间的乐音 共10个频率。②调节变异刺激 的频率,使其为标准刺激的一 半,画出减半图。③规定 1000赫兹40分贝的乐音的音 高为1000美(Mel)。④以美 为纵坐标,以频率为横坐标即 可得到音高量表。
第二节 听觉现象
一、听觉感受性:声音要达到一定的声级才能被听到,这种最 小可听声级称为听觉的绝对阈限,是听觉绝对感受性的的表征 量;按测验方法和条件不同,听阈可分为最小可听声压 (minimum audible pressure, MAP)(耳机)和最小可听 声场(minimum audible field, MAF)(自由声场)。
第七章 听觉
第一节 听觉刺激
一、声波的特征
频率(frequence) 音高或音调(pitch)
声 波 的 特 征
振幅(amplitude)
响度和音强(loudness) 音色(timbre)
听 觉 的 属 性
波形(waveform)
视觉和听觉比较
感觉通道 视 觉 彩 色 亮 度 饱和度 听 觉 音 高 响 度 音 色
特征产生的原因 波频率的作用 波振幅的作用 波混合的作用
二、声波的测量
1. 评价值的测量:响度和响度级,感觉噪音级, 清晰度指标,语言干扰级,噪音评价数。 2. 声源的测量:频谱的时间变化,声功率,指 向性,效率,共振峰的跟踪,频谱特征和比 较,平均和积分,求极大谱,幅值分布,相 关性。 3. 音质的测量:混响时间,隔音量。吸音量。 4. 其他的测量:计权声级等。
20dB △E/E
1024
2048 4096 8192
1.0
0.9 1.0 1.7
0.4
0.35 0.4 0.5
0.12
0.10 0.14 0.18
(三)响度与频率的关系
等响曲线的制作:①测量并计算出 被试对1000Hz乐音的响度绝对阈限, 依次为0方,再分别确定20,40,60, 80方的音强。②测量响度水平为0方 时下列各频率乐音的绝对阈限:20, 100,500,1000,5000,10000Hz。 ③测量响度水平为20方时各频率乐 音与1000Hz乐音同样响的音强。如 先呈现1000Hz乐音5s,间隔2s后呈 现500Hz乐音,连续增加其强度,直 到觉得二者响度相同为止。④分表 测量40,60,80方时各频率乐音与 1000Hz同样响的音强。⑤以频率为 横坐标,以音强为纵坐标,即可画 出五种相度水平的等响曲线。
特点:在低强度时,强度增加很多 才能是响度有所增加。在高强度时, 强度增加很少就使响度增加很大。
(二)声强的差别阈限
各种频率的声音在不同的感觉水平时的强度差别阈限
频 率 (赫兹) 64 128 256 512
感 5dB △E/E 3.6 2.3 2.3 1.4
觉 1.1 0.7 0.6 0.5
水
平 60dB △E/E 0.20 0.18 0.16 0.14
( X 200) 200
④以强度为横坐标,以频率改变的百分数为纵坐标,画出的 曲线极为等高曲线。
等高曲线
equal pitch contour
当声音刺激低于1000Hz时,音高随 强度的增加而减弱;当声音刺激 高于3000Hz时,音高知觉随声强 的增加而增加;当声音刺激在 1000~3000Hz之间时,音高知觉的 变化与刺激强度的变化同步。许 多音乐的声音刺激是在1000美音 高知觉以下的,即1000Hz以下, 且随着强度的减弱,音高才是增 加的。
(一)响度量表
三、响度
分段法制作响度量表的方法:
①选定几个强度的乐音作为标准刺 激。②给被试一个具有某种响度的 固定的乐音,让其调整另一个乐音, 直到后者的响度是前者的一半为止, 并记录下此时的强度。绘出减半图。 ③规定1000赫兹40分贝的乐音的响 度为1宋。④以宋为纵坐标,以强度 (分贝)为横坐标,画出的曲线即 为响度量表。
equal-loudness contour
从等响曲线上可以看出
①响度级受声强的制约,它随声强而改变,声强提高, 响度级也相应增加。 ②声强不是制约响度的唯一因素,声音的强度尽管相同, 但如果频率不同,它们的响度级也不同即响度不同。 ③不同频率的声音有不同的响度级增长率。当响度级不 大时,等响曲线形状近似于听觉阈限的曲线;当响度 级越高时,曲线变得平直。在低响度水平,听觉器官 大大消弱了高频和低频音的相对响度——高保真放大 技术响度控制的基础,当音乐信号值较低时,响度补 偿装置不仅应增大高频,同时也应增大低频的强度。
(二)音高和音强的关系
等高曲线的制作:①选定五种频率的乐音如200、500、2000、 5000、10000赫兹等;确定每个频率的5种强度如A、B、C、D、 E,各频率的5种强度不尽相同,但5种强度都应在该频率的响 度绝对阈限以上。从最低强度开始,依次增加到所需的最大 强度为止。②如200赫兹的乐音,呈现A强度5s,间隔3s后再 呈现B强度乐音2s。如果觉得第二个乐音比第一个乐音低,就 增加第二乐音的频率,直到觉得两个乐音音高相等为止,记 下此时第二个乐音的频率。③分别计算各频率乐音两次反应 的平均值,计算这个平均值与标准声音频率的差别的百分数, 如
人耳对声音的某一参变量变化的最小可觉差被 称为听觉的差别阈限,是听觉差别感受性的表 征量。强度:噪音和纯音的辨别不同,噪音的 差别阈限符合韦伯定律,纯音的差别阈限不符 合韦伯定律。频率:频率的差别阈值是频率和 强度两者的函数,随频率的升高而变大;差别 阈值在1000赫兹以上变化特别显著,随声级的 提高而变小。最小的差别阈值(1赫兹)出现 在低频和较高声级的条件下。时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听觉的敏 锐度,人耳对时间的分辩可短到2ms,且和声 音的频率和强度无关。时间差别阈限随声长的 变短而变小。
在等响曲线图中,每条曲线上的各点,虽然代表不同频率和声 压级的声音,但是人耳主观感觉到的声音响度却是一样的,即 响度级是相等的,所以称为等响曲线。由等响曲线可知: (1)最下面的曲线(虚线)表示听力阈值(hearing threshold), 称为零响度级线。痛阈线是120方响度级线。对应每个频率都有 各自的闻阈声压级与痛阈声压级。在闻阈曲线与痛阈曲线之间 是人耳所能听到的全部声音。 (2)人耳对低频声较迟钝,频率很低时,即使有较高的声压级 也不一定能听到。 (3)声压级愈小和频率愈低的声音,其声压级与响度级之值相 差也愈大。 (4)人耳对高频声较敏感,特别是对于2000~5000Hz频率范围的 声音尤为敏感。正由于这种原因,在噪声控制中,应当首先将 中、高频的刺耳声降低。 响度与响度级是一一对应的,规定响度级为40方时响度为1宋, 经实验得出每当响度级增加10方则响度增加一倍,如50方时为2 宋,60方时为4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