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
第1课 古代埃及(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课题第1课古代埃及课型新授时间周课时 1课标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代埃及文明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和地图,分析埃及的地理环境,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
2.通过阅读教材,填写古埃及发展时间轴,知道其形成、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了解法老的统治地位、王权的衰落。
掌握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3.通过阅读分析教材和材料,知道王权和金字塔的关系以及修建金字塔的双重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难点:分析尼罗河在古埃及的重要地位;理解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1.类比中国史分期,对世界史进行阶段划分——引出古代亚非文明2.结合地图引领学生找出亚非四大文明的地理位置,并思考何为文明?文明有何特征?——过渡到埃及1.从学习中国史的经验出发,类比世界史的学习2.通过地图,准确说出不同地区的不同文明,思考文明的特征。
亚非文明:同:大河流域——大河文明适宜农耕国家、文字、金属工具异:各自特色学生在学习中国史时有了对世界史零碎的认识,但还不够充分。
首先在学生脑海中架构起时空观点,从而宏观整体把握其学习。
文明起源——地理环境【出示学习目标】1.图中探史——观察古代埃地图,分析为何古埃及文明诞生于此?1.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看图思考并发言,学生相互补充。
针对核心问题,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出示歌颂尼罗河的诗歌,体会尼罗河对古埃及的重大作用。
2.阅读诗歌,加深印象。
文明基石——国家兴衰【过渡】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为古代埃及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埃及人就是在与尼罗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打交道中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古埃及文明。
1.古埃及的发展历程是什么?自主阅读教材,完成时间轴。
2.从古王国时期进入法老时代——出示材料,讲解法老统治明确学习目标,可学生齐读、领读等方式完成。
*初步识记重要的知识点,在书上把重难点标记出来。
2024年秋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第1课 古代埃及

第1课古代埃及一、课标要求:初步了解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通过金字塔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二、素养目标1.时空观念:了解埃及文明时间序列;2.史料实证: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等史料信息梳理;3.历史解释: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4.唯物史观:让学生通过了解金字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围绕金字塔之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重难点1.重点: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2.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四、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国吗?一提到埃及这个古老的国度,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生:金字塔。
师:播放视频《金字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国度,感受其伟大的文明。
五、新课(一)尼罗河与古代埃及(1)出示材料:古埃及国王奥西里斯被自己的恶兄弟杀害,碎尸后被扔到了尼罗河里。
王后伊西丝悲痛欲绝,她找到遗体,伏尸痛哭,这感动了太阳神。
于是天神帮助她把尸块还原成尸体,做成干尸,即木乃伊。
奥西里斯于是再生,成为冥界的主宰。
从此以后,每个法老死后,都要把奥西里斯神话表演一次,制成木乃伊后装入石棺,再送进“永久的住所”——金字塔中。
古埃及人认为,这样,法老们的灵魂就能永生,并在3000年后的极乐世界里复活。
思考:金字塔建在哪里?生答:埃及。
(2)思考: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归纳: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
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为古代埃及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埃及人就是在与尼罗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打交道中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古埃及文明。
(3)合作探究一:材料一: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材料二:古代诗歌《尼罗河颂》中写道:“光荣啊,起源于大地的尼罗河……你灌溉土地,使一切生物欣欣向荣。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代埃及》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古埃及的历史、文明、社会、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古代埃及的历史和文化,认识古代埃及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有一定的认识。
但古埃及的历史和文化距离学生生活较远,需要通过具体、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埃及的历史、文明、社会、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埃及文明的尊重和认识,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埃及的历史、文明、社会、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古埃及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古埃及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2.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古埃及的历史、文明等方面的问题。
3.情景教学:通过图片、视频、模型等直观教学手段,生动展示古埃及的历史和文化。
4.讲解法:教师对古埃及的历史、文明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资料:古埃及的历史、文明、社会、宗教、艺术等方面的相关资料。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图片、视频、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埃及的图片、视频等,引发学生对古埃及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古埃及的历史、文明、社会、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1课《古代埃及》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1课《古代埃及》一. 教材分析《古代埃及》是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古代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包括古埃及的地理环境、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化成就等方面。
本节课内容丰富,涉及历史、地理、文化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了解古代埃及的途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古埃及文明的基本特点,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文明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古埃及的一些具体历史事件和文化特点把握不准,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多媒体教学资源感兴趣,喜欢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地了解历史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埃及的地理环境、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化成就等基本内容,掌握古埃及文明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发展规律。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代埃及的地理环境、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化成就等基本内容。
2.难点: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图片、视频、PPT等教学材料。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3.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古代埃及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埃及文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古代埃及的地理环境、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化成就等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古代埃及的框架。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古代埃及》是九年级上册历史新编教材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古埃及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以及古埃及的重要成就如金字塔、象形文字等。
本课内容是学生接触历史学科的开始,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以及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古埃及文明距离我们较远,学生对其了解不多。
此外,学生可能对历史学科有陌生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埃及文明的基本情况,掌握古埃及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以及重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埃及文明的基本情况,包括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以及重要成就。
2.难点:对古埃及文明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编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具:为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金字塔、木乃伊等古埃及文明的标志性产物,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是什么?它们与哪个古代文明有关?从而激发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古埃及文明的发展、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等内容,让学生对古埃及文明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本课内容提出问题,如:古埃及的社会结构是怎样的?他们的宗教信仰有哪些特点?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2.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3.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围绕金字塔之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2.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古代埃及法老及金字塔的关系。
课前准备查找本课相关史料,准备好本课相关知识链接。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它拥有绮丽的文化,尼罗河是孕育古埃及文明的摇篮,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成绩”。
让我们走进古代埃及,了解这段历史。
【新课讲授】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古埃及的位置【教师活动】出示材料与图片,并讲述。
材料万岁,尼罗河!你在这大地上出现,平安地到来,给埃及以生命,阿孟神啊,你将黑夜引到白天,你的引导使人高兴!繁殖拉神所创造的花园,给一切动物以生命,不歇地灌溉着大地,从天堂降下的行程,食物的爱惜者,五谷的给予者,普塔神啊!你给家家户户带来光明!【教师活动】提问:尼罗河在哪里?对于古埃及来说有什么意义?位置: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
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教师活动】讲述古埃及国家的兴亡。
(1)产生: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
(2)发展: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3)强大:在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赴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4)灭亡: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文明设有延续下去。
第1课古代埃及-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课古代埃及-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古代埃及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社会制度;2.掌握古埃及文明的主要特点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3.能够分析古埃及社会制度和文化特征之间的联系;4.提高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观。
二、教学内容1.古代埃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2.古埃及社会制度和文化特征;3.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和建筑艺术;4.古埃及的科技和经济发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介绍“古埃及”的概念和地理位置。
让学生了解古埃及由来已久,是东非、亚洲和欧洲在历史上的重要交汇点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和亚洲西南部。
2. 课堂讲解(1)古代埃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1.古埃及位于什么区域?2.古埃及的地理环境是什么样子的?3.古埃及的历史背景有哪些重要事件?(2)古埃及社会制度和文化特征1.古埃及的社会分为哪几个等级?各有什么重要特征?2.古埃及文明的主要特点有哪些?3.古埃及的文字和神话故事对后世有什么影响?(3)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和建筑艺术1.古埃及的宗教信仰有哪些特征?2.古埃及的神庙和金字塔建筑如何体现建筑艺术的发展?–讲解古埃及的金字塔有哪些特点、谁建造的、为什么建造等–讲解古埃及的神庙是如何讲究比例、构造等方面的(4)古埃及的科技和经济发展1.古埃及的科技和经济发展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2.古埃及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经济有哪些特点?3. 案例分析分析“古埃及社会制度和文化特征”的关系,可以给学生举例古埃及的奴隶制度、士兵制度、法律制度等。
4.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就“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和建筑艺术”进行讨论,让同学们深入理解古埃及文明和建筑。
并让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以增强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5. 总结和评价让学生回顾课堂内容,总结古埃及文化的特点和贡献。
让学生评价这节课的教学效果,鼓励学生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便改进教学质量。
四、教学评价本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古埃及的历史和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代埃及》是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古代埃及的历史、文明、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内容是学生接触历史学科的开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埃及的基本情况,为以后学习其他历史课程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对于古代埃及这一段历史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实例来帮助他们。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埃及的历史、文明、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埃及的历史、文明、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文明成就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获取相关信息。
2.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究,深入理解历史事件。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3.教学资源:收集与古代埃及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代埃及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埃及的文明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古代埃及的历史、文明、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任务一:梳理古代埃及的历史发展脉络。
任务二:分析古代埃及的文明成就。
任务三:描述古代埃及的社会生活特点。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古代埃及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进行巩固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2-1-4 比较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希腊的地理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早期区域文明的影响。
课标解读:通过分析古代埃及等的地理环境特征,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这种地理环境对于早期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以理解早期区域文明的产生都深深刻上了自然环境的烙印。
二、【教材简析】:
古埃及作为大河文明的典型代表之一,尼罗河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还没有那个民族,像埃及那样,与一条河有着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果说黄河与黄河文明的关系像是母亲与子女,那么,尼罗河就像古埃及文明体内的血脉。
本课先通过文字和图片等介绍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尼罗河的航运条件等,建立起古代埃及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以及了解尼罗河的优越性。
再通过一系列文明成就的展示,使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如何影响文明产生。
在本课教材最后,概述了古埃及的盛衰史。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2.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人类文明的产生有多个源头,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
2.通过了解金字塔建造及特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五、【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展示丰富资料,吸引学生兴趣。
2.加入生活化元素,使课堂接近学生,学生融入课堂。
3.采用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在遇到难题时互相讨论,取长补短,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短片:《埃及——无可比拟》学生欣赏。
教师课前导入: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
”
设问:四大文明古国。
设计意图: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节课,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接续七年级最后的单元“文明探源”,有必要对几个大河流域的早期区域文明做知识回顾。
2.教学环节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
出示:赞美尼罗河诗歌、尼罗河图片。
设问: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
教学预设: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
设问: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
教学预设: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
设问: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
教学预设:便于航行。
片段小结: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而其平缓的河水以及盛行风又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这些有利条件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3.教学环节二:几何学和太阳历
活动:分组采访官员和农民,自己设计采访的问题,小组成员分角色表演。
活动设计意图:学生在采访和回答的过程中理解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对古埃及的、天文学和几何学的产生的重要意义。
出示:几何图形和太阳历中的三个季节。
设问:太阳历发明的意义
片段小结:正是因为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人们才需要每年丈量土地,几何学得以产生发展;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生长规律,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古代埃及的几何学和天文学也取得了辉煌成就。
4.教学环节三:象形文字
出示:几个象形文字,要求学生猜测其含义。
设问:象形文字有怎样的特点?
教学预设:与事物形状相似。
补充:象形文字一般书写在纸草上,而纸草是生长于尼罗河河边的一种植物。
片段小结:象形文字是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古埃及人民创造的文明成就。
5.教学环节四:医学技术
出示:木乃伊制作过程的图片以及希罗多德关于木乃伊制作的一般方法的介绍。
设问1:在这个过程中,懂得了哪些医学方面的知识?
教学预设:解剖、心脏、消毒、防腐、缝合技术等等。
设问2:古埃及人为什么要制作木乃伊呢?
教学预设:“灵魂不死”……
片段小结:古埃及人民深信“灵魂不死”,热衷于制作木乃伊,因此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埃及的医学也在不断的进步。
6.教学环节五:法老与君主专制制度
出示:见闻和法老的图片。
设问:法老为何会拥有如此权威?说说法老是个怎样的人物?
出示:太阳神的图片,希罗多德《历史》中的记载。
片段小结:古埃及统一后,逐步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法老拥有无上权威。
7.教学环节六:金字塔
出示: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图片
设问1: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金字塔。
教学预设:胡夫金字塔等
出示:金字塔建造想象图1和教材P3资料1、2,想象如何搬运、建造金字塔的?
教学预设:利用滚木等
出示:金字塔建造想象图2、3
设问2:金字塔主要是由谁来建造的?你从中能够悟出什么道理?
教学预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片段小结:金字塔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它的建造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历史是由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
8.教学环节七:做文明游客
出示:材料2013年5月24日,某网友发微博,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了“丁锦昊到此一游”几个字,“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
”
9.课堂小结:
(1)回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列举古埃及的文明成就。
(提示:从文字、建筑、医学、数学、天文学、政治等方面)
(2)举例说说古埃及的文明成就与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3)从古埃及文明成就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你获得什么感悟?
10.拓展运用:
制作古埃及兴衰的年代尺
11.作业布置:自编作业本
七、
自然环境文明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