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心理学与视觉理论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心理学研究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心理学研究在当今的视觉传达设计领域,色彩不仅仅是一种美学元素,更是一种能够引发情感、影响认知和引导行为的强大工具。
色彩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色彩与人类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学科,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色彩具有直接冲击人们视觉感受的力量。
比如,红色常常被视为充满激情和活力的颜色,能够迅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在商业广告中,红色常用于促销活动的宣传,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而蓝色则给人一种沉稳、可靠的感觉,许多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在品牌形象设计中偏爱蓝色,旨在传递专业和信任的信息。
不同的文化背景也会影响人们对色彩的认知和感受。
在中国,红色象征着吉祥、繁荣和喜庆,常用于春节等重要节日的装饰;而在西方,红色可能更多地与危险、警示相关联。
因此,在进行跨文化的视觉传达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色彩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和象征,以避免产生误解和负面效果。
从年龄层面来看,儿童通常对鲜艳、明亮的色彩更为敏感和喜爱,如黄色、粉色等,这些色彩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活力。
而对于成年人来说,色彩的选择可能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取决于个人的性格、经历和社会环境等因素。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的搭配至关重要。
对比强烈的色彩组合,如黑白搭配,能够产生鲜明的视觉效果,突出重点信息;而相似色调的搭配,如深浅不同的蓝色组合,则能够营造出和谐、统一的氛围。
此外,色彩的比例和分布也会影响整体的视觉平衡和效果。
例如,在一个海报设计中,如果主要目的是传达一个轻松愉快的活动信息,可能会选择以绿色为主色调,搭配少量的黄色和橙色作为点缀。
绿色给人带来生机和舒适的感觉,而黄色和橙色则增添了活力和热情,使得整个设计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网页设计中,色彩的运用也需要考虑用户的体验和阅读习惯。
一般来说,背景颜色应该选择柔和、不刺眼的色调,以减少视觉疲劳,而文字和关键元素的颜色则需要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便于用户清晰阅读和识别。
另外,色彩还能够影响人们对空间和形状的感知。
普通心理学颜色视觉实验报告

普通心理学颜色视觉实验报告普通心理学颜色视觉实验报告引言:颜色是人类视觉系统中的重要特征,它对于人类的认知和情绪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颜色对个体认知和情绪的影响,通过测量不同颜色条件下被试的注意力、情绪和记忆表现,来揭示颜色与心理状态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1. 受试者:选取了30名大一新生作为实验对象。
2. 实验材料:颜色块、问卷调查表。
3. 实验设计:采用随机分组设计,将受试者随机分为红色组、绿色组和蓝色组。
4. 实验过程:- 第一部分:测量注意力。
受试者需要观察屏幕上显示的颜色块,在一定时间内记录不同颜色块的频次。
- 第二部分:测量情绪。
受试者需要填写一份情绪问卷,根据问卷数据统计得出受试者在不同颜色条件下的情绪得分。
- 第三部分:测量记忆力。
受试者需要观看一系列呈现不同颜色的图片,并在一定时间后回答关于这些图片的问题,根据正确率对记忆能力进行评估。
结果与讨论:1. 注意力方面研究结果显示,在观察红色颜色块时,被试的注意力显著增强,而在观察绿色和蓝色颜色块时,被试的注意力呈现较弱的状态。
这可能与红色极具引人注意的特性以及大脑对其信号传递的相应机制有关。
2. 情绪方面研究结果显示,红色条件下的平均情绪得分最高,说明观看红色能够引发更强烈的情绪激活,而观看绿色和蓝色则相对平静。
这与以往相关研究结果一致,一般认为红色与愉悦、激动的情绪相关联。
3. 记忆方面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不同颜色的聚焦记忆能力存在差异。
被试在红色条件下的记忆表现最好,而在绿色和蓝色条件下的记忆表现相对较差。
这可能与不同颜色在大脑中引起的神经活动的不同有关,不同颜色对记忆加工的影响可能涉及不同的认知和情绪机制。
结论:综上所述,不同颜色对于个体的注意力、情绪和记忆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红色能够增强注意力、引发较强的情绪反应并促进记忆的提取,而绿色和蓝色则相对较为平静,并对记忆表现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些研究结果为我们理解颜色对人类心理状态的影响提供了实证依据,也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例如在设计荧屏显示界面、广告宣传以及教育教学中可以融入相关颜色元素,调节人们的情绪和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和信息传递的效率。
色彩视觉的生理与心理学机制

色彩视觉的生理与心理学机制色彩是人类视觉系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色彩对于我们的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色彩视觉的生理与心理学机制。
一、色彩的生理机制1.1 色觉细胞人类视网膜中有三种类型的色觉细胞,即红、绿、蓝三种类型的锥状细胞。
每一种类型的细胞都会对特定波长的光有最强烈的反应。
1.2 色觉的三色理论色觉的三色理论也称为杨-巴斯滕理论,是由杨德中和巴斯滕两位科学家在19世纪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人类视网膜中的三种锥状细胞对于特定波长的光有最强烈的反应,这三种细胞分别对应着红、绿、蓝三种原色,且这三种原色可以组合成各种其他的颜色。
1.3 色觉的对比增强色彩的对比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增强:一种是颜色的互补色(即在色轮上相对的颜色)之间的对比,例如红色和绿色的对比;另一种是亮度的对比,例如黑色和白色之间的对比。
通过对比增强,人类视觉系统可以更好地分辨颜色和形状等信息。
二、色彩的心理机制2.1 色彩的情感意义不同的颜色对人类的情感和行为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红色和黄色被认为是兴奋、活力和乐观的颜色,而蓝色和绿色则被认为是平静、平和和舒适的颜色。
2.2 颜色的文化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下,颜色的情感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白色代表纯洁和新鲜;而在中国文化中,白色则被视为是哀悼和丧事的颜色。
2.3 色彩的认知与记忆色彩对于我们的认知和记忆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我们往往可以通过颜色区分不同的物体或标记重要的信息。
此外,一些研究表明,颜色还可以促进我们的记忆力和注意力。
结论色彩视觉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感知过程,其中既涉及到我们的生理机制,也涉及到我们的心理过程。
通过了解色彩视觉的生理与心理学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色彩的影响,并从中受益。
心理学霓虹灯的原理

心理学霓虹灯的原理
心理学霓虹灯是一种心理学工具,通过使用不同的颜色、形状、字体、图案等视觉元素来诱发人们的情绪和心理体验。
心理学霓虹灯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学科和理论:
1. 色彩心理学:不同的颜色对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具有不同的影响。
红色可以激发兴奋和活力,蓝色可以带来平静和放松,绿色可以提升注意力和专注力,黄色可以增强快乐和幸福感等。
2. 图案和形状感知:人们对不同形状和图案的感知也会产生心理上的影响。
例如,圆形和弧形可以带来安抚和和谐的感觉,直线和尖锐的角可以产生紧张和压力感。
3. 字体和排版心理学:不同的字体和排版风格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例如,粗体字可以增加强调和力量的感觉,花体字可以给人浪漫和柔和的印象。
通过将这些心理学原理应用到霓虹灯设计中,可以创造出符合特定需求的心理效果,例如在商业广告中使用霓虹灯来吸引消费者、在医疗机构中使用柔和的颜色和形状来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等。
这些心理学灯光设计可以通过触发人们的感知和情感体验,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情绪状态。
视觉艺术与心理学的关联性

视觉艺术与心理学的关联性视觉艺术是一门追求通过视觉形象来表达情感与思想的艺术形式,而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尽管这两个领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人类的内心世界,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视觉艺术与心理学之间的关联性。
一、艺术的表达与观者的感知艺术作品通过视觉元素和构图方式来传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而观者在欣赏艺术时会产生情感和体验,这些体验与心理学中的感知、情绪和认知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在观赏一幅具有明暗对比的画作时,观者可能会感受到对比带来的强烈情感,这与心理学中对对比效应的研究相呼应。
二、颜色与情绪的关系颜色是视觉艺术中一个重要的元素,不同的颜色会引起观者不同的情绪体验。
心理学家对颜色与情绪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艺术家也常常运用颜色来表达特定的情感。
例如,红色往往与激动、愤怒和爱情相关联,而蓝色则与平静、冷静和宁静联系在一起。
艺术家可以通过选用不同的颜色来调整观者的情绪。
在绘画作品《星空》中,艺术家运用了深蓝色的背景,以营造出宁静和浩瀚的情感。
三、艺术治疗与心理康复视觉艺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康复和艺术治疗领域。
根据心理学研究,艺术创作可以帮助个体表达情感、缓解压力和恢复心理平衡。
艺术治疗的过程可以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来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有助于促进个体的心理康复。
视觉艺术作为一种非语言表达方式,可以提供给有话无言之需的人们一个安全的沟通平台。
四、艺术中的心理暗示与潜意识艺术作品中常常存在着各种隐喻、象征和暗示,这些元素可以引起观者潜意识层面的共鸣。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对于符号和象征的解读有着先天的倾向,而艺术作品正是通过运用这些符号和象征来表达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例如,溪流在艺术作品中经常被用来象征宁静和流动,而镜子可以暗示自我反思和潜意识的表达。
艺术家在创作中巧妙地利用心理学中的这些概念,以传递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思想。
综上所述,视觉艺术与心理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色彩理论知识:色彩心理学中的配色规则,打造和谐的视觉效果

色彩理论知识:色彩心理学中的配色规则,打造和谐的视觉效果配色规则是指通过选择不同的颜色和颜色的组合方式,来打造出和谐、美观、舒适、有趣的视觉效果。
色彩心理学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多有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配色规则。
据色彩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不同的颜色产生的情绪和感受不尽相同,在进行配色时,要考虑到受众特点、主题、场景等因素,从而选取出最合适的配色方案。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配色规则。
1、比例配色法比例配色法是最基本也是最普遍的配色方案。
它是指将颜色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以求达到一种和谐、均衡、稳定的效果。
比如,经典的三原色—黄、蓝、红,在按照特定的比例组合后,会产生明快、张扬的效果,适用于生动、儿童向的情境中使用。
而在设计成熟、高贵等场合中,由黑、白及其它中性色构成的灰阶配色,能更好地传达平衡、稳重的情感。
2、互补配色法互补配色法是指选择处于彩轮相对两侧、互相补充的颜色进行组合,例如红色和绿色、蓝色和黄色等。
这种配色方案有利于产生强烈、明亮、对比、活泼的效果。
但是过分的互补会造成视觉疲劳、不适,因此在使用中要注意适量,搭配适当的中性颜色,以达到视觉平衡的效果。
3、类似色配色法类似色配色法是指选取彩轮上相邻的两种或三种颜色进行组合。
这种配色方式主要体现在颜色的明暗和饱和度上,比如将紫色和蓝色搭配,可以营造出安静、神秘、优雅的气质。
这种配色方式适用于要表现出某种情感调性或氛围的设计,因为相邻色彩会给人以温和、柔和、低调的感受,这种感受也能使人保持警觉与平衡。
4、单一鲜艳色调配色法单一鲜艳色调配色法一般指单一纯色作为主色调。
例如,将红色作为主色调,搭配适当的黑色或白色,会产生欢快、兴奋、活力的效果。
这种配色方式适用于需要强烈、醒目的效果,但要注意避免视觉疲劳或单调乏味,适量运用中性色是一种好的选择。
总之,配色规则在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合理的配色方案可以让设计更具辨识度、更具情感表现力,更为有吸引力。
色彩心理学与生理学

色彩生理理论:三色论与四色论扬?赫姆霍尔兹的三色理论1807年,英国医学物理学家扬(T.Young)和德国生理物理学家赫姆霍尔兹(H.LFvonHelmholtz)根据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可以产生各种色的色光混合规律,假设在视网膜上有三种神经纤维,每种神经纤维的兴奋都会引起一种原色的感觉。
如当一种神经纤维处于兴奋状态,而另外两种相对处于抑制状态,那么就产生一种原色觉,如果两种或三种神经纤维都处于兴奋状态,那么就产生综合色觉。
如:当“红”神经纤维受到红光刺激而兴奋时,“绿”“蓝”两种神经纤维相对处于抑制状态,则产生红色觉;当“绿”或“蓝”神经纤维受到绿光或蓝光的刺激而兴奋时,则产生绿或蓝色觉。
又如:当“红”“绿”两种神经纤维同时受到红光和绿光的刺激而兴奋,而“蓝”神经纤维相对处于抑制状态时,则产生黄色觉;当“红”“蓝”两种神经纤维同时受到红光和蓝光的刺激而兴奋,而“绿”神经纤维相对处于抑制状态时,则产生晶红色觉;当“蓝”,“绿”两种神经纤维同时受到蓝光和绿光的刺激而兴奋,而“红”神经纤维相对处于抑制状态时,则产生青色觉;当“红”、“绿”、“蓝”三种神经纤维同时受到红、绿、蓝三种色光的刺激而兴奋时,则产生白色觉。
如果三种神经纤维受三原色光等量刺激程度逐渐减小,又会产生不同明度的灰。
如果三原色光的刺激量等于零,也就是不存在任何色光刺激,那么就产生黑色觉。
以上是由三原色光等量的刺激引起的色感,如果改变三原色光的光量和混合比例,必然引起三种神经纤维兴奋与抑制程度的差别,从而产生千变万化的色彩感觉。
扬?赫姆霍尔兹认为三种神经纤维受到光的刺激后而产生的兴奋与抑制是相对而言的,实际上,当每一种神经纤维受到对应的原色光刺激而处于强烈兴奋状态时,另外两种神经纤维受到此光刺激后也同时兴奋,不过兴奋的程度比较低,所以每种颜色实际上都含有一定的白光成分,即有明度的感觉。
扬?赫姆霍尔兹解释色彩视觉的理论称为三色学说,它为现代色度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至今三色学说仍具有解释各种颜色混合现象的理论价值。
三色论的名词解释心理学

三色论的名词解释心理学三色论,又称三色理论,是心理学中一种关于颜色知觉的理论,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在19世纪中叶提出。
该理论认为,人类对颜色的感知主要依赖于三种基本色彩,即红、绿和蓝。
1. 色彩感知的起源色彩感知是人类视觉系统对不同波长的光线进行识别和解码的过程。
在视网膜存在着一种称为色素的感光物质,它可以对各种波长的光线产生反应。
对于波长在400至700纳米之间的光线,人类的视觉系统可以将其解读为各种颜色。
然而,冯·亥姆霍兹发现,我们所感知到的颜色并不是连续的,而是可以通过混合红、绿和蓝这三种基本色彩来得到。
2. 三色理论的基本原理根据三色理论,人类的视觉系统中存在三种特殊的受体细胞,它们各自对红、绿和蓝色光线敏感。
这三种基本色彩的光线与受体细胞的激活程度成正相关。
当红光线与红色受体细胞发生相互作用时,红色受体细胞会被激活,反之则不被激活。
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绿光线和蓝光线。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感知到各种不同的颜色。
3. 三原色与颜色混合三色理论进一步指出,通过混合不同比例的红、绿和蓝三原色,我们可以产生出所有其他的颜色。
这是因为我们的视觉系统中的三种受体细胞对于不同颜色的光线有不同的敏感度。
例如,当红色和蓝色的光线同时输入我们的视觉系统时,红色和蓝色的受体细胞都会被激活,而绿色受体细胞则不会被激活。
这种激活模式会被我们的大脑解读为紫色。
类似地,不同比例的红、绿和蓝光线的混合,可以产生出各种各样的颜色感觉。
4. 三色理论的应用三色理论不仅对理解颜色感知有重要意义,还被广泛应用于颜色的再现和合成。
比如在计算机图形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红、绿和蓝三种基本光线的强度来产生各种颜色的图像。
而在电视、摄影和印刷等领域,也需要根据三色理论来调整和控制颜色的再现,以使得观众或观察者能够准确地感知到所呈现的颜色。
总结起来,三色理论是解释人类对颜色感知的心理学理论,它认为人类的视觉系统对红、绿和蓝三种基本色彩的光线具有特殊的敏感性,通过调整和混合这三种光线,我们可以感知到无数种不同的颜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网 2001年2月14日 : 年 月 日 据关资料统计,每天在17~l9时发生的交 据关资料统计,每天在 ~ 时发生的交 通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1/4。因此, 通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 。因此,对于汽车 驾驶员来说, ~ 时是一个需要特别警惕的 驾驶员来说,17~19时是一个需要特别警惕的 时间段。 时间段。
• 绿色是大自然草本的颜色,所以意味着自然和生长, 绿色是大自然草本的颜色 所以意味着自然和生长, 是大自然草本的颜色, 同时也是未成熟人的象征。 同时也是未成熟人的象征。 • 在西方,绿色意味着嫉妒和恶魔。所谓“嫩手”是指 在西方,绿色意味着嫉妒和恶魔。所谓“嫩手” 工作缺乏经验的人。此外, 工作缺乏经验的人。此外,绿色一般还用来象征和平与 安全。 安全。
色触联想 清色 温暖 酥松 丰满 暖和 平滑 酥 弱 流动 绵绵 暗色 铿锵 牢固 厚 仿古 干枯 滑腻 垃圾 痒痒的 浊色 粗糙 坚硬 干燥 绒毛 沙土 不光滑 温暖 污粘 脏
色彩
红
橙
黄
感觉 纯色 辣 甜蜜 糖精味 酸辣 甜 胡椒 甘甜 甜腻
色味联想 清色 甜蜜 蜜 醇美 甘 甜美 蜂蜜 淡甘味 清甜 乳酪 暗色 焦 涩味 茶 苦涩 烟味 熏味 碱 醋苦 醋 浊色 巧克力 五香味 腐朽味 碱 杂味 反胃 涩 酸苦味 酵酸
4.1.1 颜色的适应性
(2) 颜色适应
日光( 日光(6000K)下观察一张白纸,颜色感觉? )下观察一张白纸,颜色感觉? 拿到白炽灯(2800K)下呢? 拿到白炽灯(2800K)下呢? 再拿到日光下,又如何? 再拿到日光下,又如何? 颜色适应:通常人眼适应于一定的色刺激后, 颜色适应:通常人眼适应于一定的色刺激后, 在观察另一种颜色时,后者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在观察另一种颜色时,后者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而带有原适应色光的补色成份, 而带有原适应色光的补色成份,我们将先看到 的色光对后看到的色彩的影响所造成的颜色视 觉的变化, 觉的变化,叫~
洁白,纯洁 洁白 纯洁 忧郁,阴森 忧郁 阴森 悲哀,坚实 悲哀 坚实 热情,危险 热情 危险 低级,温情 低级 温情 雅致,沉静 雅致 沉静 明快,希望 明快 希望 青春,新鲜 青春 新鲜 和平,理想 和平 理想 永恒,理智 永恒 理智 优雅,高尚 优雅 高尚
共感联想
由色彩感觉所引起其他领域的感觉或反向的色彩心 理联想形式。 理联想形式。
小学生 男 女
Hale Waihona Puke 青 年 男 女雪,砂糖 砂糖 阴云,冬天 阴云 冬天 墨,套服 套服 口红,红鞋 口红 红鞋 桔,砖 砖 栗,鞋 鞋 柠檬,月 柠檬 月 嫩叶,衬里 嫩叶 衬里 草,毛衣 毛衣 大海,湖水 大海 湖水 茄子,藤 茄子 藤
白 雪,白纸 雪,白兔 白纸 白兔 雪,白云 白云 灰 鼠,灰 灰 鼠,阴天 灰,混凝土 阴天 混凝土 毛发,炭 黑 炭,夜 夜 毛发 炭 夜,洋伞 洋伞 红 苹果,太阳 郁金香,洋服 红旗,血 苹果 太阳 郁金香 洋服 红旗 血 橙 桔,柿 柿 桔,胡萝卜 橙子 肉汁 胡萝卜 橙子,肉汁 褐 土,树干 土,巧克力 皮包 土 树干 巧克力 皮包,土 香蕉,向日葵 菜花,蒲公英 雏鸡 黄 香蕉 向日葵 菜花 蒲公英 月,雏鸡 嫩草,春 黄绿 草,竹 竹 草,叶 叶 嫩草 春 绿 树叶,山 树叶 山 草,草坪 树叶,蚊帐 草坪 树叶 蚊帐 天空,海洋 天空,水 蓝 天空 海洋 天空 水 海,秋空 秋空 葡萄,紫菜 葡萄,桔梗 裙子,礼服 紫 葡萄 紫菜 葡萄 桔梗 裙子 礼服
4.1.1 颜色的适应性
明适应
定义: 定义: 光线由暗变明, 光线由暗变明,视网膜对光刺激的感受性逐 步降低的过程。 步降低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虹膜收缩使瞳孔缩小, 在这一过程中:虹膜收缩使瞳孔缩小,控制 进入眼睛的入射光量; 进入眼睛的入射光量;同时由杆体细胞视觉转换 为锥体细胞视觉,即由暗视觉转换为明视觉。 为锥体细胞视觉,即由暗视觉转换为明视觉。 人眼感光灵敏度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感光灵敏度 人眼感光灵敏度变化的一般规律是: 降低时快, 明适应所需时间短; 降低时快,即明适应所需时间短;感光灵敏度提 高时慢, 暗适应所需时间长。 高时慢,即暗适应所需时间长。
感觉 纯色 吼叫 热闹 呐喊 高音 嘹亮声 轰隆声 明快 响亮 尖锐 清色
色听联想 暗色 低沉 嘶哑声 浑厚 悲壮 础础声 回声 沉闷 喃喃声 浊色 噪音 苦闷 嗡嗡声 呜咽 沉重 哄哄声 昏沉 沙哑
色彩
红
震动 情语 轻快旋律 悠扬 明朗声 呱呱声 悦耳 悠扬 哈哈声
橙
黄
感觉 纯色 烫 热 温热 发烧 有弹性 光滑 光亮
4.1.1 颜色的适应性
(3) 色觉恒常性
颜色适应性的后果就是产生了颜色的恒 常性,也就是说, 常性,也就是说,在照明和观察条件发生一 定的变化时, 定的变化时,人们对物体的颜色感觉保持相 对稳定的特性。 对稳定的特性。 这表明,物体的颜色不仅取决于光、 这表明,物体的颜色不仅取决于光、彩色物 体、人眼的特性,也受到人的知识经验的影响, 人眼的特性,也受到人的知识经验的影响, 即大脑的心理作用
我国大部分地区在17~ 时正值傍晚 时正值傍晚, 我国大部分地区在 ~19时正值傍晚,光线由明 转暗。在人眼的视网膜中,有两种细胞, 转暗。在人眼的视网膜中,有两种细胞,一种是 锥体细胞,一种是杆体细胞。当光线由明转暗时, 锥体细胞,一种是杆体细胞。当光线由明转暗时, 锥体细胞逐渐失去作用, 锥体细胞逐渐失去作用,叫暗适应过程。暗适应 比明适应时间要长,如我们在白昼进入暗室, 比明适应时间要长,如我们在白昼进入暗室,大 约需15分钟才能开始适应。 约需 分钟才能开始适应。而明适应一般只需几 分钟才能开始适应 秒钟,至多一分钟左右。 秒钟,至多一分钟左右。
应用: 应用:
红光只对锥体细胞起作用, 红光只对锥体细胞起作用,对杆体细胞不起作 用,所以,红光不会阻碍杆体细胞的暗适应过程。 所以,红光不会阻碍杆体细胞的暗适应过程。 如果暗室工作人眼在进出暗室时,戴上红色眼镜, 如果暗室工作人眼在进出暗室时,戴上红色眼镜, 从明亮的地方再会到暗室的时候, 从明亮的地方再会到暗室的时候,就不需要重新暗 节约工作时间、保护眼睛。 适应 节约工作时间、保护眼睛。 车辆的尾灯采用红灯 夜间飞机驾驶舱采用红光照明
抽象联想
由色彩感觉所引起的情感和意象的联想。 由色彩感觉所引起的情感和意象的联想。
青 年 男
清洁,神圣 白 清洁 神圣 忧郁,绝望 灰 忧郁 绝望 死亡,刚健 黑 死亡 刚健 热情,革命 红 热情 革命 焦躁,可怜 橙 焦躁 可怜 雅致,古朴 褐 雅致 古朴 明快,泼辣 黄 明快 泼辣 青春,和平 黄绿 青春 和平 永远,新鲜 绿 永远 新鲜 无限,理想 蓝 无限 理想 高贵,古雅 紫 高贵 古雅
色彩
红
橙
黄
感觉 纯色 浓香 酸鼻 野香 浓郁的 奇香 芳香 纯香 甜香
色嗅联想 清色 艳香 幽香 温香 淡香 酪香 清香 飘香 橄榄 暗色 脆味 浓郁 烧焦 腐臭 酸味 氨味 腐臭 焦味 烤味 浊色 恶臭 霉味 腥味 泥土味 郁香 腐臭 异味
色彩
红
橙
黄
色彩的象征
色彩的象征既是历史积淀的特殊文化的结晶, 也是约定俗成的文化现象,并且在社会行为中 起到了标示和传播的双重作用。同时又是生存 于同一时空氛围的人们共同遵循的色彩尺度。 自然界色彩的熏陶,人类对于色彩的认知、运 用,是人们形成色彩感情象征意义的最根本的 基础。
4.1.1 颜色的适应性
暗适应
定义: 定义: 光线由明变暗, 光线由明变暗,人眼在黑暗中视觉感受性逐 步增强的过程。 步增强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瞳孔自动放大, 在这一过程中:瞳孔自动放大,由2mm逐步 逐步 扩大到8mm,使进入眼睛的光线增加数倍;同 扩大到 ,使进入眼睛的光线增加数倍; 时由锥体细胞视觉转换为杆体细胞视觉, 时由锥体细胞视觉转换为杆体细胞视觉,即由明 视觉转换为暗视觉。 视觉转换为暗视觉。 经测定视觉感受性可比开始时提高数万倍。 经测定视觉感受性可比开始时提高数万倍。
4.1.2 颜色对比
明度对比
4.1.2 颜色对比
色相对比
4.1.2 颜色对比
4.1.2 颜色对比
彩度对比
4.2 色彩心理学
4.2.1 色彩的心理表现类型
(1) 色彩的联想
具体联想 抽象联想
(2) 色彩的象征
色彩的具体联想和抽象情感
色彩 红 橙 黄 绿 蓝 紫 黑 白 灰 具体联想 火、血、太阳 柳橙、秋叶 橙光、闪电 大地、草原 天空、大海 葡萄、菖蒲 夜晚、煤炭 云、雪 水泥、老鼠 抽象的情感 喜气、热忱、青春、警告 温暖、健康、喜欢、和谐 光明、希望、欢快、富贵 和平、安全、成长、新鲜 平静、科技、理智、速度 优雅、高贵、细腻、神秘 颜色、刚毅、法律、信仰 纯洁、神圣、安静、光明 平凡、谦和、失意、中庸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颜色适应性 颜色对比 色彩心理学 颜色视觉理论
4.1 颜色视觉
4.1.1 颜色的适应性 (1) 亮度适应 )
当照明条件改变时, 当照明条件改变时,眼睛通过一定的生理 调节过程对光的亮度进行适应, 调节过程对光的亮度进行适应,以获得相对清 晰的影像的过程。 晰的影像的过程。 暗适应 明适应
老 年 女 男
洁白,纯真 洁白 纯真 荒废,平凡 荒废 平凡 生命,严肃 生命 严肃 热烈,卑俗 热烈 卑俗 甘美,明朗 甘美 明朗 雅致,坚实 雅致 坚实 光明,明亮 光明 明亮 新鲜,跳动 新鲜 跳动 深远,和平 深远 和平 冷淡,薄情 冷淡 薄情 古风,优美 古风 优美
女
洁白,神秘 洁白 神秘 深沉,死灭 深沉 死灭 阴沉,冷淡 阴沉 冷淡 热烈,幼稚 热烈 幼稚 欢喜,华美 欢喜 华美 古雅,朴素 古雅 朴素 光明,明朗 光明 明朗 新鲜,希望 新鲜 希望 希望,公平 希望 公平 平静,悠久 平静 悠久 高贵,消极 高贵 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