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合集下载

幼儿园课程概述 PPT课件

幼儿园课程概述 PPT课件

五、幼儿园课程的流派:
从儿童发展理论看幼儿园课程,存在三 种不同的流派:
• 浪漫主义理念 • 文化传递理念 • 进步主义理念
浪漫主义理念:
代表人物:卢梭、福禄贝尔、格赛尔、弗洛伊德。 主要思想:发展是成熟,教育是内在的美德和能力
的自然展开。幼儿园课程应反映“准备 状态”的概念,通过一种发展性的测验, 鉴定儿童的“准备状态”,当儿童尚未 成熟时,应耐心等待。
我国幼教先驱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
张雪门的观点 张宗麟的观点 陈鹤琴的观点
张雪门在《幼儿园的课程》一书中指出:
课程是经验,是将人类经验用最经济 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利用各种方法 以引起孩子反应和活动。
幼儿园课程是什么?
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 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
张雪门采用经验活动的观点界定幼 儿园课程。
教师教学 决定内容
或儿童根 据较广专 题的学习 经验发起 活动
单元教学 整合概念
教师教学 决定内容 根据狭窄 的专题, 统一探索 几个方面 的内容
教师教学 决定内容 整合技能 和概念
单一概念
教师教学 决定内容 单一技能 或概念
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组成的连续体
六、幼儿园课程的基础:
• 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指的对幼儿园课程所持有的 理念、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课程实施和课 程评价等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 影响幼儿园课程的基础学科是心理学、哲学和社 会学,幼儿园课程与作为其基础的这些学科都存 在着复杂的关系。
成熟理论:
• 代表人物:格塞尔 • 理论思想:人类发展过程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
人类的基因以系统的方式按一定的规 律发展,虽然环境会影响自然的发展, 但是不可能根本改变这些发展模式。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 1. 课程是在学校中所传授的东西; • 2. 课程是一系列的学科;
3. 课程是教材内容; • 4. 课程是学习计划; • 5 课程是一系列的材料; • 6 课程是科目顺序; • 7 课程是一系列的行为目标; • 8 课程是学习进程;
• 9 课程是在学校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 10 课程是在学校指导下,在校内外所传授的东西;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Curriculum Theory Network, Winter, 1970-1971,No.6,p.25)
• 奥利瓦:“对课程意味着达到什么目的的阐述,对于我们 精确地确定课程是什么的定义没有什么帮助。”(Peter F.
Oliva, Developing the Curriculum, Little, Brown & Company (Canada) Limited, 1982,p.8.)
育科学出版社,1991.65
• 利威主编的《国际课程百科全书》对不同的课程定义进行 了总结,也列举了9种代表性的解释。

——Arieh Lewy,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 , Pergamon Press, 1991,p.1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奥利瓦对五花八门的课程定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列举了 13种有代表性的课程解释:
• 据美国学者鲁尔统计,课程这一术语至少有119种定义。

——见乔治.A.比彻姆著:《课程理论》,人民教育
出版社,1989,P169
• 课程定义越多,使得“课程概念扑朔迷离,越来越难以把 握”。

——陈桂生:《“课程”辨》,《课程 教材 教法》

幼儿园课程概述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第一节课程的概念与类型1.课程的经典界定:①课程即学习的科目:六艺e。

g。

其实质是强调学校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只关注教学的科目,不评价学生的情感陶冶、个性培养;只关注学科知识的体系、结构、逻辑,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动机及所学知识对于学生个人的意义。

②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所有教学活动为目标服务e.g.③课程即教学计划:课程目标、内容、评价e.g。

④课程即儿童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杜威e。

g。

以儿童为中心这种课程观将课程的重心由学科和教师转移到了学习者身上,实现了课程本质由客体到主体的转变.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⑤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做中学e.g.活动产生经验,经验依赖于活动,儿童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者在活动中的各种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做中学”是儿童获得经验的主要方式.⑥hh2.课程组织形态视角下的课程的类型:2种分类①主体与客体(学科与儿童)②分与合3.学科与儿童关系视角中的课程类型: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活动课程)①学科课程(知识为核心):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

(如语文、算术、历史、音乐等)②经验课程(儿童为核心):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主题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经验课程的特点/优点:[1]以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基点[2]学习者是能动的、创造性的[3]经验课程中,学习者的需要、动机、情感、态度的发展与其智力的发展同等重要,学习者是整体的存在[4]重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③hh4.分与合关系视角中的课程类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①分科课程: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

②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

5.课程功能视角下的课程的类型:艾斯纳教授:从课程的功能出发,提出三种课程类型:①显性课程:(正式课程/官方课程):即官方规定的外显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意图的教育影响。

幼儿园课程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幼儿园课程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本章学习目标1.描述课程的内涵和定义;2.理解课程的类型;3.解释幼儿园课程的内涵、特征与要素;4.能分析现实中幼儿园课程的类型主要有哪些,具有初步地分析实际中幼儿园课程的意识与能力。

第一节课程概念与类型本节学习目标:1.描述课程的内涵和定义;描述课程的内涵和定义;2.理解课程的类型;2.理解课程的类型;3.能分析案例中课程的各种类型。

对知识、学习、幼儿发展秉承的观念不同,对课程的认识也不同。

一、课程的定义(一)课程是教学科目我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西方: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文法、修辞、辩证法(七艺)基本观点:是具体的学习科目的总和,或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

(如:课程是科目,是教材,是系列学习材料)解决的问题:教学内容问题。

强调知识体系的严密性、逻辑性、完整性。

评价:1.关注系统知识学习,割裂知识之间的联系。

2.关注认知学习,不关注发展。

3.关注关注间接经验,不关注直接经验和体验。

4.关注教师的教,不关注学生的学。

(二)课程是教与学的计划基本观点:课程是教学计划20世纪50年代流行。

课程是教育的蓝图和方案。

表现形式有: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包含课程的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解决问题:力图纠正经验说的过于宽泛。

教材矢之过窄。

优点:强调了教育目的性、计划性,便于课程的组织与评价,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不足:忽视了课程的灵活性。

强调静态设计,忽视动态设计及实施。

(三)课程是学习者的经验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所获得的一系列经验。

由“学科”和“教师”转到“学习者”身上。

20世纪20年代受杜威影响。

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课程是经验的改造”“做中学”“教育是经验中,由于经验,为着经验的一种复杂发展过程。

”“把各门学科的教材或者知识各个部分恢复到原来的经验。

00394《幼儿园课程》核心知识点

00394《幼儿园课程》核心知识点

00394《幼儿园课程》核心知识点《幼儿园课程》知识汇点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第一节对课程的理解一、课程的内涵1、课程的四大类定义①课程即知识:认为课程是按照学习者的实际水平,依照学科的知识体系等编排的教与学的内容,课程简述教学科目或教学科目的总和②课程即计划:课程是一种行动计划或一种书面文献,是教学要达到的预期目标③课程即活动:认为课程不仅仅是教学科目,还包括学校活动及其进程和安排④课程即经验:认为课程简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和体验二、课程的分类①以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性质为标准,分为:德育课程、智育课程、美育课程、体育课程和劳动技术教育课程②以教育内容的性质和组织方式为标准,分为:分科课程、广域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③以学习经验的性质或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指向为标准,分为:认知性课程、情意性课程④古德莱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实习的课程、经验的课程⑤以课程影响学生的方式为标准,分为:显性课程(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的教育影响,又称正规和形式课程)隐性课程(没有列入教育计划,甚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没有意识到但却实际存在的影响)第二节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一、幼儿园课程的内涵1、幼儿园课程是幼儿通过活动来获得经验的过程2、幼儿所获得的经验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幼儿获得的有益经验3、经验的获得的主要途径是活动或做事,包括正规和非正规,也包括计划和非计划4、幼儿园的课程内容要根据各地各园的实际情况来选择5、幼儿园课程强调整体结构简言之:幼儿园课程是为了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教师充分利用各地各园所拥有的课程资源。

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二、幼儿园课程的要素(四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1、课程目标:指幼儿园课程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选择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及评价课程的主要依据2、课程内容:指可以达成课程目标的教育经验3、课程实施:是帮助幼儿获得经验、达成课程目标的过程4、课程评价:既要判断课程目标是否完成,同时也要监控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及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课程,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三、幼儿园课程的特质p331、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启蒙性2、课程内容的生活性、浅显性3、课程结构的整体性、综合性4、课程实施的活动性、经验性第二章幼儿园课程设计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理念的确立一、幼儿园课程理念的含义1、课程理念:就是课程设计者蕴含于课程之中,需要课程实施者付诸实践的教育教学信念,是课程的灵魂与支点2、幼儿园课程理念:指在设计幼儿园课程时需要实施者付诸实践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信念二、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1、确立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2、构建以生活为基点的课程内容3、凸显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①做中学、②玩中学、③生活中学)4、实施以发展为导向的课程评价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一、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过程1、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三个来源①对幼儿的研究②对社会的研究③对学科知识的研究2、筛选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两个依据①教育哲学②学习心理学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与结构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①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与课程领域目标②年龄阶段目标③单元目标④教育活动目标2、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p43-45①以内容为框架建构的课程目标体系:五大领域分别确定的目标②以身心发展为框架建构的课程目标体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三、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原则p45-461、整体性原则2、连续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时代性原则四、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1、幼儿园课程目标表述的类型①行为目标:以具体的、可观察或可操作的行为来表达的课程目标,用来表明学习课程之后儿童所发生的诸多行为变化,因而其特点就是具体、精确与可操作②表现性目标:指儿童在具体教育情境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追求的是儿童反应的多元化,而不是一致性2、幼儿园课程目标表述的角度①从教师的角度进行表述,指明教师应该做的工作或应该努力达到的教育效果(如,培养、鼓励、帮助)②从幼儿的角度进行表述,指明幼儿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发展目标(如,增进、注意、能理解)3、幼儿园课程目标表述的主要事项①对于总目标:不用表述太具体,原则性地指出目标涵盖的范围和方向②对于单元目标:1.与上层目标的关系要密切2.目标的涵盖面要广,应包括五大领域的目标以及认知、情感态度、动作技能方面的目标3.单元目标虽要兼顾全面,但可有重点4.目标要有代表性,每一条均是单独的内容,不要有交叉重复③对于具体教育活动目标:1.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2.不必面面俱到第三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和类型1、课程内容的范围①有助于幼儿获得基础知识的内容②有助于幼儿获得基本情感态度的内容③有助于幼儿获得基本行为方式的内容2、课程内容的类型(1)按学科结构分类:体育、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2)按活动对象的性质划分:健康、自然、社会、语言、艺术(3)按课题或问题领域划分: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现与表达(4)按幼儿心理发展领域划分:自我意识、社会能力、文化意识、交际能力、动作与感知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美感与创造意识(5)按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划分:游戏、工作、唱歌、律动、感觉训练、故事、实物观察、烹饪二、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p50-p531、目的性原则2、适宜性原则3、生活化原则、4、兴趣性原则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1、幼儿园课程内容有效组织的标准①连续性:指主要课程经验的直线式重复②顺序性:强调要将每一后续经验都建立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且必须更广泛、更深入地探究所涉及的事物③整合性:课程经验之间的横向联系,整合性强调课程应加强幼儿所获得的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幼儿逐渐获得统一观点,并逐渐增强经验对行为的指导作用④平衡性:考虑各领域课程内容的比重2、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和方法p54①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②圆周法、直进法和混合法3、不同组织方式下的幼儿园课程类型①学科课程:强调按照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组织课程内容(分科课程、广域课程、综合课程)②经验课程:亦称活动课程,强调根据儿童已有经验、发展水平、兴趣、需要组织课程内容最关注的是儿童自身③核心课程:强调围绕社会问题组织活动内容第四节幼儿园课程实施途径的选择1、游戏活动(主导活动)2、日常生活活动3、教学活动4、环境创设5、家园合作第五节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内涵及类型1、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内涵是幼儿园教育由构想变成现实的条件保障,也是蕴含各种教育目标的园内外的有形和无形的各种因素2、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类型(1)按课程资源的性质分类①自然课程资源:指自然世界中存在的各种事物及其构成的生态环境②社会课程资源:指人类创造出来的社会事物、社会现象及所有社会活动资源(2)按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分类①园内课程资源:指幼儿园范围内的人、物以及幼儿园的管理制度和精神文化②园外课程资源:指存在于幼儿园之外的家庭、社区及整个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3)按课程资源的功能分类①素材性课程资源:指作用于课程,并能成为课程的素材或者来源的资源②条件性课程资源:指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课程内容的直接来源的资源,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实施的途径和组织方式二、各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开发利用社会资源2、开发利用自然资源3、开发利用家长资源三、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1、深度开发本园所拥有的优势课程资源2、定向开发本园欠缺的课程资源3、做好课程资源的整体规划第六节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订一、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内涵1、幼儿园课程计划是整合课程资源、加强课程的目的性、计划性的必要手段;也是组织有效教育教学活动、加强课程监控的重要依据二、各类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订1、总体计划(纲要)p612、年龄阶段计划:从幼儿年龄的角度出发,分别制订小、中、大班级教育活动计划3、学期计划①一般在开学之初幼儿来园之前制订②从方向上和整体上把握主要工作,内容不必过于详细③须基于本班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同一年龄段各班级年度计划可以有所不同4、单元计划①一般应在活动组织之前一周的周四或周五完成。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幼儿园课程与其他各级各类课程相比: 相同点:关注社会文化和知识性质; 不同点:更为注重儿童发展。
一、幼儿园课程的特点(2/2)
在儿童早期更多采用的是具体的材料和活动, 课程较多地是采用活动而不是上课的形式加以组织。
二、幼儿园课程的要素(1/3)
内容 目标
形式
方法 评价
二、幼儿园课程的要素(2/3)
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和其它要素组成的连续体:
课程理念:
儿童的自然发展
教师预定的教育任务
儿童一般能力的获得 学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
对儿童自然发展和一般能力的强调 对教师教学的学业知识、技能的强调
二、幼儿园课程的要素(3/3)
课程目标: 过程取向←—→结果取向 课程内容:儿童经验←—→知识逻辑 教育方法:启发、诱导←—→传递、灌输 教育形式:个别、小组←—→小组、集体 课程评价:过程评价←—→目标评价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节 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定义
(一)课程的词源 (二)课程本质内涵的多元限定 (三)课程定义的几个维度
(一)课程的词源
中文:始见于唐代,宋代朱熹《朱子全书·论学》 中课程一词含义已接近现代(如,宽着期限,紧着 课程)。
英文:课程(curriculum)
名词:“跑道”,即 “学程”,为儿童设计 的学习轨道。
动词:“奔跑”,即“学 习的过程”,儿童对自己 学习经验的认识。
(二)课程本质内涵的多元限定
在探讨课程本质内涵时,学者们所持的哲学观、 社会学观等各不相同,对课程本质的理解自然各异, 从而导致对课程本质内涵的限定出现诸多歧义的现 象。
(三)课程定义的维度
学科(领域) 维度
经验维度
课程 定义
经验维度

幼儿园课程概论(第四版)第1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幼儿园课程概论(第四版)第1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幼儿园课程概论 (第四版)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1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2
幼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程的性质
3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4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一、幼儿园课程的由来
“幼儿园课程”一词,早在七十年前就已经为我国幼教界 所使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教育界就曾经出现了一些对 课程和幼儿园课程的解释
对幼儿的研究(理想发展要求与现实发展状况) 对社会的研究 (期望和要求)
对人类知识的研究(知识本身的教育价值)
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特点
(一)要立足于培养“完整人格” (二)是一种动态的、具有教育性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
1.幼儿园课程是有教育意识的活动 2.幼儿园课程内容是动态的,但其中有相对静态的形式 3.幼儿园课程是学习者、教育者、教育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4.幼儿园课程是实际发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二、幼儿园课程的定义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 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一)幼儿园课程是“活动”; (二)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活动; (三)幼儿园课程是“各种活动的总和”。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的性质
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
二是从幼儿的角度表述,指明幼儿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目标。例如:知道 简单的安全和保健知识,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 动,在活动中快乐、自信;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和问题;注意倾听对 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生活用语。
目前,多数人主张从幼儿的角度表述,以促使教师的注意力向幼儿转移, 克服以往教育中教师过多注意自己“教”的行为,而忽略幼儿的“学”和“学 的效果”的倾向

-幼儿园课程课程标准可修改全文

-幼儿园课程课程标准可修改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幼儿园课程》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幼儿园课程课程编号:17001357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目标:本课程以幼儿教师岗位需求能力为导向,以活动设计能力和指导策略的运用为目标,以真实幼儿园情境为载体。

培养学生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实际工作能力,更新传统教育理念,提升保教质量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实现教育培养的目标。

通过对幼儿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理论及指导策略,设计与开发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活动类型,对幼儿活动水平给予有效支持。

课程内容: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本章教学主要内容:课程的概念、课程的类型、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幼儿园课程的类型、幼儿园课程的要素、幼儿园课程的结构化程度、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课程的概念知识拓展要求:理解幼儿园课程的概念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本章教学主要内容: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实际过程教学重点:目标模式教学难点与关键:目标模式知识拓展要求:掌握目标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第三章幼儿园课程目标本章教学主要内容: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来源与依据、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体系与层次结构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知识拓展要求:知道如何建构幼儿园课程目标第四章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本章教学主要内容:幼儿园课程内容概述、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知识拓展要求:掌握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方法第五章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本章教学主要内容:课程实施的概述、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与常见问题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知识拓展要求:掌握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第六章幼儿园课程评价本章教学主要内容:幼儿园课程评价概述、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基本要素、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方法及过程、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方法及过程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方法及过程知识拓展要求:掌握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方法第七章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本章教学主要内容: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概述、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教学重点: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知识拓展要求:知道如何组织幼儿园主题活动第八章西当代早期教育课程及其发展趋势本章教学主要内容:西方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西方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向教学重点:西方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教学难点与关键:西方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知识拓展要求:掌握西方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特点第九章我国幼儿园课程方案及课程改革动向本章教学主要内容:我国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当今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主要动向教学重点: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张雪门的“行为课程”教学难点与关键: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张雪门的“行为课程”知识拓展要求:了解并识记我国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教学要求:一、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1、要在课前下功夫认真备课,因为备好课是上好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一、选择题单选2、以下课程类型中个,不属于学科课程的是( B )。

A、分科课程B、核心课程C、相关课程D、融合课程3、依据课程决策的层次标准来分析,任课教师实际理解领会的课程属于( A )。

A、学校层次的课程B、教学层次的课程C、观念层次的课程D、体验层次课程4、( C )是根据儿童经验或团体生活统整起来的课程,它的理论基础是“经验主义”课程哲学观,所以又称对称经验课程。

A、核心课程B、广域课程C、活动课程D、融合课程5、( B )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是生成课程,当受教师水平、物质环境条件、幼儿人数等制约时,容易使幼儿的自主、探索、实践流于表面。

A、隐性课程B、经验课程C、学科课程D、分科课程6、美国斯坦福大学的( A )从课程的功能出发提出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和悬缺课程三种类型的课程。

A、艾斯纳B、古德莱德C、普洛佛斯D、费尼克斯7、以下哪种课程是存在于“理想的课程”和“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的课程。

( C )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悬缺课程D、经验课程8、以下哪种课程是属于社会本位的课程类型。

( A )A、核心课程B、分科课程C、融合课程D、广域课程9、除了活动课程外,以下哪种课程也是属于经验课程。

( C )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核心课程D、广域课程10、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主导的定义是( B )。

A、经验论B、活动论C、过程论D、体验论多选1、以下哪些是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ABCD )。

A、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B、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C、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D、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2、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艾斯纳教授从课程功能出发提出以下哪些课程类型( ABC )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悬缺课程D、经验课程3、关于课程的概念,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 ABCD )A、课程是教与学的内容B、课程是教与学的计划C、课程是学习者的经验D、课程是各种活动4、幼儿园课程由以下哪些要素组成( ABCD )A、幼儿园课程目标B、幼儿园课程内容C、幼儿园课程实施D、幼儿园课程评价5、以下哪些课程属于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划分的( AB )A、理想课程B、领悟课程C、隐性课程D、悬缺课程填空题1、按在不同层次上起作用对课程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观念层次的课程、社会层次的课程、学校层次的课程、教学层次的课程和体验层次的课程。

2、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类型主要是分领域课程,其实质是学科课程。

3、悬缺课程是存在于理想的课程和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课程。

4、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类型主要是分领域课程,其具体样式表现为分科课程和相关课程。

简答题1、幼儿园课程有哪些特点①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②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③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④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⑤幼儿园课程的潜在性4、艾斯纳教授提出的隐性课程在那些方面发挥作用一般来说,隐性课程会在三方面发挥作用:①是物质空间方面,校园的建筑、活动场地、绿化、设施设置等物质条件会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心理;②是组织制度方面,学校的管理制度、生活制度、评价制度、奖惩制度无形中与学生的发展紧紧相连;③文化心理方面,包括学校文化价值观、师生关系,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与行为表现。

学校文化、教师行为态度对学生发挥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大超过学校、教师向学生开设的正规课程。

第二章一、单选题2、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中,尝试性的一般目标制定出来后,还要经过哪些“筛子”的筛选:A、教育文化学和教育哲学。

B、教育社会学和教育哲学C、学习理论和教育哲学D、教育人类学和教育哲学 ( C )1、(A )——提出并系统确立了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

A 、斯坦豪斯B 1、编制学科课程所考虑的主要是:A、经典文献B、学生的兴趣C、社会生活D、学科内容( D )1、编制活动课程所考虑的主要是:A、经典文献B、学生的兴趣C、社会生活D、学科内容 ( B )1、编制核心课程所考虑的主要是:A、经典文献B、学生的兴趣C、社会生活D、学科内容 ( C )二、多选题1.课程开发的经典目标模式原理包括那些基本问题( ABCD )A、确定教育目标B、选择学习经验C、组织学习经验D、评价教育计划2.泰勒提出的课程组织的标准有:( ABD )A、连续性B、顺序性C、启蒙性D、整合性3、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ACD )A、过程原则B、过程设计C、内容的选择D、课程的内隐4、学科中心的课程设计强调以知识为中心设计课程,其最基本的形式包括( ABD )A、广域设计B、学术性学科设计C、核心设计D、科目设计5、学习者中心的课程设计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BCD )A、学术性学科设计B、人本主义设计C、开放教室设计D、经验中心设计三、填空题1、幼儿园课程开发的两种主要模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程开发的模式中的目标模式,其尝试性一般目标来源于__学生__,__社会_和学科专家。

2、泰勒提出了学习经验的两种组织,即_横向组织_____、__纵向组织____。

3、按照价值取向的不同,课程设计有三种基本的取向即学科中心取向、学习者中心取向、__问题中心取向__________。

4、福建省的“新省编”《领域活动指导》将幼儿园教育内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这种课程设计属于广域设计或学科中心设计。

四、简答题1、“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6分)泰勒原理包括以下四个基本问题: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分)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分)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分)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分)这一原理对后人的课程编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现在很多的课程都是按照这一原理来编制的。

3、课程设计的学习者中心取向的内涵是什么这种课程设计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课程设计的学习者中心取向强调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使课程适应学习者,进而使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够得到个体的充分自由发展。

主要包括以下类型:经验中心设计——经验课程,如瑞吉欧洲方案课程,如“闻香计划”,螃蟹案例,人本主义设计——三种课程的整合,开放教室设计——活动课程,如多彩光谱4.学习者中心课程设计的主要特点如下目标:经验的丰富、能力的发展、兴趣的激发内容:以经验、兴趣为中心选择内容的组织:儿童的心理发展、儿童的兴趣评价:关注情意目标、重视自我评价第三章单选题1、行为目标在课程领域的确立始建立于()A 泰勒B 卢布姆C 博比特 D梅杰2、以下哪种目标是指教育的总体方向,并体现出普遍的、终极的教育价值追求的() A 教育目标 B 课程目标 C 教学目标D教育目的3、确立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除了学习者(幼儿)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还有()第二章有填空题A学科知识的需要 B国家的需要 C家长的要求 D园长的意愿4、以下哪位提出教育应当注重追求儿童反应的多元性()A 杜威 B艾斯纳 C舒伯特 D博比特5、杜威的“教育即生长”主张体现了哪种课程目标取向()A 表现性目标B 生成性目标C 行为目标 D表现性目标6、以下哪种目标的表述适宜于表达普遍的教育思想,而不涉及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A 表现性目标B 生成性目标C 行为目标D 普遍性目标8、幼儿园课程目标与中小学课程目标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是()A 学科性B 知识性C 整合性 D片面性9、以下哪个不是普遍性目标的特点的是( )A普遍性 B模糊性 C 规范性 D科学性、泰勒 C 、博比 D、查特斯10、以下哪个不是行为目标的特点()A具体化 B精确化 C可操作性 D随意性多项选择题1、课程目标的表达方式按性质分可以划分成哪几类()A生成性目标 B 表达性目标 C行为目标 D 一般性目标3、在将当代社会生活需要转化为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过程中,应考虑到以下哪些原则()A民主性原则 B独立性原则 C 民族性与国际性统一的原则 D教育先行的原则 E 科学性原则4、幼儿园的课程目标的价值性遴选的依据是()A教育哲学 B学习心理学 C 课程目标取向 D 社会价值导向5、以下哪个是以生成性目标为取向的早期儿童课程或教育方案是()A 瑞吉欧幼儿教育方案B 美国项目活动 C七田式教育 D多元智能课程填空题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目标主要有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2、在教育系统中,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3、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主要包括幼儿园课程总目标、年龄阶段(学年)目标、单元目标与具体教育活动目标。

4、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主要是以学习内容领域为结构框架的课程目标体系,而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则是以儿童发展领域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

如中国是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构建课程目标体系,美国是从知觉与动作发展、认知发展、社会与情绪发展以及语言发展四个方面来构建课程目标体系。

论述题1、行为目标的优点与缺点P392、举例谈谈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角度。

P613、社会生活的需求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可做填空题)第四章( A )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A游戏 B教学 C日常生活 D运动二、多选1、关于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的判断,哪些是正确(B、C、D)A只能采用心理组织法 B同时存在论理组织法和心理组织法C需重视幼儿的心理顺序 D也要关注知识的逻辑顺序1在冯晓霞《幼儿园课程》中阐述所谓基本知识包括(ABCDE)A生命活动必须的知识B有利于幼儿解决基本地生活、交往问题地知识C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生活环境地知识D为今后学习系统地科学知识打基础地知识E为成长为未来社会的高素质公民奠基地知识4 我国1980年代幼儿园所实施的分科课程内容组织的主要方式为( AC )P90A论理组织法B心理组织法C纵向组织法D横向组织法4 福建“新省编”《主题活动指导》课程内容组织的主要方式为( BD )A论理组织法B心理组织法C纵向组织法D横向组织法5 幼儿园常见的课程类型有(ABC)P91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核心课程D基础课程三、填空1、通常幼儿园课程内容是指依照幼儿园课程目标选定的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和组织的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

P66单元主题课程是通过论理组织法和横向组织法而获得的一种课程类型。

方案活动课程是通过心理组织法和横向组织法而获得的一种课程类型。

四、简答:1、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应遵循哪些原则]目的性原则、适宜性原则、生活化原则、兴趣性原则、基础性原则、逻辑性原则2、社会上出现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类口号,从课程内容的角度出发,幼教工作者应如何对此观念做出正确的回应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应遵循目的性、适宜性、生活化、兴趣性、基础性等原则,“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口号可能会造成如下不良后果:第一,片面重视孩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忽视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第二,对知识、技能的重视会造成课程内容的超载与脱离幼儿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