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层建筑风洞测压试验分析
风洞试验结果分析

风洞试验结果分析风洞试验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实验方法,可以模拟大气中不同速度的风场环境,以评估飞行器、建筑物等在真实风场中的性能。
风洞试验结果分析是对试验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和解释的过程,旨在揭示物体在不同风速下的气动特性。
在进行风洞试验时,通常会选择不同尺度的模型代替真实对象,通过模型在风场中的表现来推断真实对象的行为。
试验中,测量和记录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气动力、风速、温度、压力等参数。
这些数据需要经过整理和分析,才能提取有用的信息。
下面将从气动力分析、数据处理和结果解读三个方面进行风洞试验结果分析的探讨。
首先,气动力分析是风洞试验结果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风洞试验中,测量到的气动力包括升力、阻力和力矩等因素。
升力是垂直于气流方向的力,其大小取决于模型形状和气流速度。
阻力是平行于气流方向的力,一般与模型表面积和气流速度成正比。
力矩则是绕模型某一点产生的扭转力。
通过对这些气动力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模型在不同风速下的受力情况,为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其次,数据处理是风洞试验结果分析的重要环节。
经过实验得到的数据通常以原始数据的形式呈现,需要进行筛选、修正和校准,以消除误差和噪音的影响,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峰值检测、平滑处理、滤波、插值和归一化等。
通过合理的数据处理,可以获得更准确和可靠的试验结果。
最后,结果解读是风洞试验结果分析的重要目标。
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整合和综合分析,可以得到物体在不同风速下的气动特性曲线、流场结构、气动性能参数等信息。
根据这些结果,可以评估模型的飞行稳定性、气动性能和结构强度等重要指标。
结果解读需要结合工程应用背景和设计要求,注重结果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风洞试验结果分析是对试验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包括气动力分析、数据处理和结果解读三个方面。
通过分析风洞试验结果,可以揭示物体在不同风速下的气动特性,为工程应用和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在进行风洞试验结果分析时,需要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质量,合理选择数据处理方法,并结合具体应用背景进行结果解读。
风洞试验超高层建筑

风洞试验超高层建筑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风荷载对于该类高柔建筑起控制作用,因此准确分析超高层建筑结构表面风荷载的分布机理就显得极为重要[1-4]。
本文依托于重庆某超高层项目,该项目由一栋超高层酒店办公综合楼、一栋超高层办公楼及一座多层商业裙房组成。
其中,1号塔楼为酒店办公综合楼,结构计算高度为270m,最高层数为60层;2号塔楼为办公楼,其结构计算高度达到150m,商业裙房地上5层地下4层,整个商业中心属于超高层建筑群。
由于风场的复杂性,建筑物整体和局部位置风荷载的取值缺乏规范依据。
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其在考虑周边建筑群影响下的局部体型系数分布[5-7]。
1风洞试验简介1.1试验设备与方法本次试验风洞为一座串联双试验段回/直流边界层风洞,其低速试验段宽 4.0m,高3.0m,长24.0m,最大风速大于30.0m/秒,高速试验段宽2.2m,高2m,长5.0m,最大风速大于80.0m/s,低速验段流场达到优秀边界层风洞流场标准[8-9]。
1.1.1测量系统及工作原理进行风洞试验之前需要对风洞的来流风进行调试,调试中需要测量参考风速。
本次试验流场的风速通过皮托管和微压计进行参考点风速和参考点静压的测量与监控。
参考点位置一般选在不易受到模型干扰的位置,通常可以设置在模型结构顶部高度处或者梯度风高度处。
本次风洞试验的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作用于建筑模型表面的风压力通过测压孔以及测压导管达到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被记录下来,可以通过PC进行数据处理。
每个测点的测得的压力值与参考静压值之差即为该测点的实际风压值。
1.1.2边界层模拟该项目所处地面粗糙度类别为C类,即可知其大气边界层风剖面指数α为0.22,底部湍流度约为26%。
试验中采用粗糙元和尖塔等模拟大气边界层,并使用热线风速仪系统,测量了大气边界层在模型附近的速度剖面和湍流度。
1.2试验模型本次试验所用模型比例为1:300,总高度约0.9m,采用工业合成塑料板制作。
高层建筑风洞实验及安全研究

高层建筑风洞实验及安全研究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但是高层建筑所处的环境复杂,可能受到影响的因素较多。
其中,强风是高层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高层建筑在受到强风影响时,会产生较大的震动和变形,甚至可能出现结构损坏的情况。
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需要对其进行风洞实验和安全研究。
1. 风洞实验的概念和意义风洞实验是一种将真实环境中的风场模拟到尺度模型上的实验方法。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由于其尺寸较大,现场试验成本昂贵,因此风洞实验成为了高层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通过风洞实验,可以获取高层建筑在不同风速下的响应,包括力学响应和风振响应。
力学响应是指建筑在受到风力作用下的结构力学响应,包括位移和内力,而风振响应是指由于结构振动产生的建筑物的加速度响应。
通过对高层建筑的力学响应和风振响应进行分析,可以估计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进一步优化结构设计。
2. 风洞实验的方法和过程一般而言,风洞实验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步。
首先,需要确定高层建筑的设计及其所处的城市环境,包括地形、建筑密度和气象条件等。
然后,需要设计建筑的尺度模型,并根据模型确定实验室中的风洞尺寸和实验条件。
在确定实验条件之后,需要进行实验前的仪器校准和实验设计。
风洞的设计要求风洞流场的速度分布为均匀,稳定,无旋涡。
实验室内的风道和测量设备需要根据精度和精确的实验要求严格进行检查和校准。
同时,对于高层建筑的密封、外观、质量等方面的硬件条件也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确定。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将设计好的尺度模型放置于风道中,并逐渐增加风速来模拟风场的影响。
在不同的风速下,需要对建筑的响应进行测量,包括位移、内力和风振响应。
根据测量数据,可以进一步分析出建筑的结构响应和风振响应,从而优化建筑的设计。
3. 高层建筑安全研究的方法和意义高层建筑在受到风力影响时,可能出现结构稳定性和结构安全性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并不一定是由于设计不良或材料质量不合格导致的。
基于风洞实验的高层建筑风荷载特性分析与计算

基于风洞实验的高层建筑风荷载特性分析与计算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的地标性建筑物,其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外部荷载,其中风荷载是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和稳定性,基于风洞实验的风荷载特性分析与计算成为必要的工作。
一、绪论高层建筑的风荷载特性分析与计算是为了确定结构所受风荷载的大小和作用形式,以及其对结构产生的影响。
通过风洞实验可以模拟真实的气候条件和风场,准确测量和分析风对建筑物的作用。
二、风荷载计算方法1. 风洞实验的意义和必要性风洞实验可以提供真实的风荷载数据,是研究高层建筑风荷载特性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风洞实验,可以模拟不同风速、风向和风场条件,并对结构产生的风压力、扭矩和横向力进行测量和分析。
2. 风洞模型的设计与制备风洞模型的设计与制备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几何形状、比例尺和材料特性等因素。
模型的设计应尽可能接近真实建筑物的几何形状和尺寸,以及结构特点。
材料的选择应具备与真实建筑物相似的性能和力学特性。
3. 风洞实验数据采集与分析风洞实验过程中需要采集和记录模型所受的风荷载数据。
通过合适的传感器和测量设备,可以准确测量和记录模型所受的风压力和结构响应。
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风对建筑物产生的扭矩、横向力和变形等信息。
三、风荷载特性分析1. 风荷载的作用形式风荷载主要表现为风压力、扭矩和横向力。
风压力是主要的作用形式,会引起结构的变形和应力集中。
扭矩和横向力会对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产生影响。
2. 风对结构的影响风荷载会引起建筑物产生震动和变形,对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挑战。
通过风动力学分析,可以确定结构所受风压力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为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同时,通过调整结构形式和风阻系数等参数,可以减小风荷载对结构的影响。
四、风荷载计算结果与结构设计基于风洞实验得到的风荷载数据可以作为结构设计的依据。
结构设计应考虑风荷载对结构的影响,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和设计优化,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某大跨屋盖结构风洞试验及分析

某大跨屋盖结构风洞试验及分析摘要:通过某大跨屋盖结构的风洞试验分析,得到了大跨度屋盖的风压变化规律。
考虑36种风向角作用,找出4种最不利荷载工况,得到结构的风荷载分区及取值建议,为设计提供风压数据参考。
分析表明,1#~4#馆整体屋盖中间区域风压系数较小,边缘区域风压系数较大,连廊部分风压系数均较大,维护结构风压系数最大。
故对屋面结构进行抗风设计时,应对屋盖进行合理的分区,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抗风措施;由于维护结构局部风压系数很大,故在维护结构设计中应予以加强。
关键词:大跨屋盖;风洞试验;平均风压;极值风压0 引言近年,由于建筑造型多样化、复杂化以及建筑空间的大跨度要求,轻型大跨空间结构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体育馆、大型展览馆、机场航站楼和火车站等建筑领域尤为突出。
但是由于其具有跨度大、质量轻、结构柔等特点,使其风敏感程度大幅度增加。
国内建筑荷载设计标准对风荷载的分布以及风振系数的计算仍然不够完善,因此对大跨屋盖结构进行风洞试验,获取其风压分布特性以及进行更加合理的风振响应分析,显得尤为重要[1]。
风洞试验[2],是实验研究工程问题的一种方法。
它是依据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将试验原型同比缩小的模型固定在风洞中,人为制造气流流过,获取各测试点的试验数据,并以此寻找出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建筑风洞试验是对于外形比较复杂的风致敏感建筑,现行荷载规范中没有可供借鉴的体型系数,采用一定比例缩小的刚性模型,研究风荷载对于建筑的荷载作用。
本文以临朐国际会展中心项目为工程背景,通过风洞试验分析,得到了大跨度屋盖的风压变化规律。
考虑4种最不利荷载工况及4种风向角作用,得到结构的风荷载分区及取值建议,为设计提供风压数据参考,并对特殊部位提供设计加强建议。
1 工程概况临朐国际会展中心坐落于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东城街道。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0.17万平方米。
展馆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支撑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屋盖,建筑总高度32.2m,展厅屋盖横向跨度72.0m,呈南高北低的弧形造型,横向主受力构件采用了倒三角形空间管桁架。
高层建筑风洞实验与流体力学设计技术应用

高层建筑风洞实验与流体力学设计技术应用引言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的数量与高度也不断增加。
而在设计和建造高层建筑时,风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高层建筑不仅要能够承受自身的重量,还要能够抵御风力的作用。
因此,高层建筑的风洞实验与流体力学设计技术应用变得至关重要。
高层建筑风洞实验风洞实验是研究流体力学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凭借其可控的实验环境,能够模拟真实世界中的风场情况。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风洞实验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建筑物在不同风速和风向下的力学响应。
通过风洞实验,工程师可以获得以下信息:•高层建筑在不同风速下的风压分布情况•高层建筑的气动力特性,如升力、阻力等•高层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高层建筑的结构响应,如位移、振动等通过风洞实验获得的这些信息可以为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确保建筑的结构安全性。
高层建筑流体力学设计技术应用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流体力学的理论和技术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流体力学的设计原理,工程师可以优化高层建筑的结构和形状,使其在风场中表现出更好的气动性能。
以下是一些流体力学设计技术的应用:空气动力学分析空气动力学分析是指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和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对高层建筑在风场中的运动进行预测和分析。
通过空气动力学分析,工程师可以调整建筑的形状、角度和细节设计,以减小风阻和气动力,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抵御风力的能力。
风洞模型测试风洞模型测试是指将高层建筑的缩比模型放置在风洞中进行实验,通过观测模型在不同风速下的力学响应,来预测实际建筑的行为。
风洞模型测试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建筑在风场中的振动、变形等情况,为工程师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
结构优化设计结构优化设计是指通过调整和优化建筑的内部结构,使其在风场中具有更好的抵御风力的能力。
通过流体力学的设计方法,工程师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建筑的动态响应和应力集中,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被动控制技术被动控制技术是指通过在建筑结构中加入一些被动元件,如阻尼器和减震器等,来减小建筑的振动和响应。
建行大厦风洞实验可行性分析

深圳建行大厦风洞实验可信性分析一、超高层建筑需进行风洞实验的原因说明超高层建筑外维护结构的幕墙体系,采光顶结构不宜或不建议采用均布风压荷载来进行静态计算评价幕墙系统的强度和刚度变形。
因为现行的JGJ-102-2003和GB50009-2012规范和标准已经不能完全做为设计依据,这两个规范限定的建筑幕墙高度150米以下,可以作为有效的设计依据,至于150米以上到500米的超高层建筑,建筑物除了结构力学特征的约束外,非线型动态风场作用在建筑物的动态变形计算,102规范是极不完善也函盖不了,这里进入整体弹性力学变位、振动等的力的特性将以新的科学理论来加以解释和重新证实。
在现有荷载规范不能用在超高层玻璃幕墙计算风荷载的情况下,应该考虑用风洞试验方法,找到建筑物及幕墙的静态受力体系和动态受力体系二者共同协调一起,来进行描述它的物理特性。
二、超高层建筑物进行风洞实验的经济可行性比较目前超高建筑物(一般在150-400米以上)的风荷载计算用现行GB50009-2012荷载规范和JGJ-102-2003规范来准确确定风荷载值是困难的,超高层建筑物幕墙外立面上风荷载,80%以上幕墙外立面上的真实的风压分布,比用上述两个规范中给出计算风荷载:(即MZ==βZμZμSWO)计算出的结果相差较大,后者偏高值右达15-30%以上,个别高出1倍以上。
(广州珠江新城西塔、深圳京基100的风洞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可以清楚看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利用风动试验结果对超高层的结构设计带来非常经济的效应,可以节约大量的结构材料,从某种角度来证明是一种最大节能设计,它的贡献远远大于做风洞试验的试验费用。
当然风洞试验有可能出现局部位置在150-100米以下,大于GB50009-2012规范计算的风荷载值,这部分占比例也不大,可以采用局部结构补强设计。
也证明在低于150米,可以利用上述二个规范来计算,但150-400米以上超高层,不管建筑的外型是什么类别,都应该做风洞试验,它将科学地给出比较准确的风荷载,它无可争议的大大提高了幕墙的性价比,节约大量幕墙结构材料。
风量压力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风量、压力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2. 熟悉使用风量计、压力计等测量仪器。
3. 分析风量、压力之间的关系,验证流体力学的基本规律。
二、实验原理风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的空气质量,通常用m³/h表示。
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通常用Pa(帕斯卡)表示。
本实验中,通过测量空气流过一定横截面的风速和压差,计算出风量,并通过测量空气流过某一管道的压差,计算出管道内的压力。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风量计:用于测量风速。
2. 压力计:用于测量压差。
3. 风洞:用于产生稳定的风流。
4. 横截面测量仪:用于测量横截面积。
5. 计算器:用于计算。
四、实验步骤1. 将风洞开启,调整风速至预定值。
2. 使用横截面测量仪测量风洞横截面积,并记录数据。
3. 将风量计放置在风洞出口处,测量风速,并记录数据。
4. 将压力计放置在风洞出口处,测量压差,并记录数据。
5. 关闭风洞,重复步骤2-4,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 计算风量:风量 = 风速× 横截面积。
7. 计算压力:压力 = 压差× 空气密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风量测量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风量为(单位:m³/h)。
2. 压力测量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压力为(单位:Pa)。
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观察到风量与风速、横截面积之间的关系。
当风速增大或横截面积减小时,风量也会相应增大。
同时,可以观察到压力与压差、空气密度之间的关系。
当压差增大或空气密度减小时,压力也会相应增大。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风量、压力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2. 熟悉了使用风量计、压力计等测量仪器。
3. 验证了流体力学中关于风量、压力的基本规律。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仪器损坏。
2. 测量数据时,确保仪器稳定,避免误差。
3.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场地,保持实验室整洁。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风量、压力的测量,加深了对流体力学基本规律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2 2 3 2 4 2 5 2 7
" ”
1 2 ; l1
】 0
9
图 1 建 筑立 面
0 ~2 0 . 0 m/ s 内可调 。风洞 试 验 以主建 筑 物 为 中心 , 模 拟半 径 5 0 0 m 范 围 内的 主要 周 边 建 筑 , 置 于 风洞 试 验 段 转 盘 上 , 进 行 数 据 测
量。模型与实物在外形上保持几何相似 , 缩尺 比为 1: 2 0 0 , 高度为 6 0 . 2 7 5 C l T I 。周 边环 境模 型 比例 也 为 l: 2 0 0 。将 模 型 固定 在风 洞
s t r u c t u r e ,p h y s i c a l s i mu l a t i o n t e s t o f wi n d t u n n e l i s a p p l i e d f o r s p e c i f i c b u i l d i n g t o d e t e r n in f e i t s wi n d l o a d a s we l l a s i t s
4 8
建 材 世 界
2 0 1 3 年
第3 4卷
第 4期
测量 。该系统可以用来测量风洞流场的平均风速 、 风速剖面、 湍流度以及脉动风功率谱等数据 。
2 . 2 风 压测 量 、 记录及 数 据处 理 系统
风压 测量 、 记 录及 数据 采集 及处 理 系统 由 电子式 压 力 扫 描 阀 系统 、 P C机、 以及 自编 的信 号 采 集 及数 据
该项 目塔楼及钢结构造型在使用阶段 的抗风安全性 , 有必要对该高层
建筑在 设计 风速 作用下 结构 的风 荷载 及其 分 布 以及位 移 、 加 速度 响 应 进 行风 洞试 验研 究 。同时根 据风 洞试 验 的结 果 , 对 高层 建 筑 的抗 风 安
全性 以及 在设 计 风速 范 围 内结 构 三维 风 振 特性 及该 楼 居 住人 员 的舒
处理 软件 组成 风 压测量 、 记 录及 数 据采集 及 处理 系统 。
3 实验 工况
风 洞试 验 时 , 每 一个 风 向测量 一组 数据 。正 北 向设 为 0 。 , 风 向角 间隔 为 1 5 。 , 逆 时针旋 转 , 总共 有 2 4个 风
向。测 点分 布 图 , 见图 3 。
确 定 建 筑 结 构 的 风荷 载及 其 分 布 。
关键 词 : 风洞试验 ; 风压系数; 体形系数
Ana l y s i s o f Wi nd Tu nne l Ma no me t r i c Te s t o f S o me Hi g h r i s e Bui l d i n g
Ab s t r a c t : I n o r d e r t o f i g u r e o u t a c t u a l wi n d p r e s s u r e a n d i t s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f o r t h e h i g h — r i s e b u i l d i n g wi t h C O 1 ] l p l c x
适性进 行 详细 的研究 并供设 计使 用 。
1 风 洞 试 验 设 备
该 建筑 结构 模 型 风 洞 实 验 在 湖南 大 学 进 行 , 边 界 层 风 洞 的 截
面为 3 . 0 mX 2 . 5 I T I ( 宽 × 高 )的 矩 形 , 该 试 验 段 的 风 速 在
d i s t r i b o r ds : wi n d t u n n e l t e s t wi n d p r e s s u r e c o e f f i c i e n t ; s h a p e c o e f f i c i e n t
试验 室 的转盘 上 , 如 图 2所示 。
2 测 量 系统
图2 风 洞 实 验 模 型及 周 边 建 筑 分 布情 况
2 . 1 风 速测量 系统
大气边界层模拟风场 的调试和测定是用三维脉动风速测量仪 、 A / D板、 P C机和专用软件组成的系统来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6 — 1 3 . 作者 简介 : 贺宝林( 1 9 6 3 一 ) , 高级工程师. E - ma i l : J i a n c a i s j @c t i e c . n e t
蚌 埠豪 生 国际大酒 店项 目位 于安徽 省 蚌埠 市 , 为 五星 级标 准 涉 外 宾馆 , 酒 店屋 面设 计 标 高 近百 米 。在 主 体 结构 完 工 后 , 业 主 希 望 在酒
店 屋面 增加 高度 约 4 5 m 的钢结 构 塔 架造 型 , 如 图 1所 示 。为 了确保
H E Bc l o — l i n
( C h i n a Tr i u mp h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n g i n e e r i n g Gr o u p C o, Lt d, S h a n g h a i 2 0 0 0 6 3, Ch i n a )
建 材 世 界
2 0 1 3 年
第3 4卷
第 4期
某 高层 建 筑风 洞测 压 试 验 分 析
贺宝 林
( 中 国建 材 国际工程集 团有限公 司 , 上海 2 0 0 0 6 3 ) 摘 要 : 该文为了 得出复杂体型高层建筑的实际风压大小和分布, 针对特定的建筑, 采用风洞物理模拟试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