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机检定操作程序
心电图机检定(JJG_543-2008)

5.14 基线宽度: 不大于1mm
10s内不大于1mm。
5.15 基线漂移: 60s内不大于5mm
基线漂移是指心电图机确定等电位线后出现基线缓慢变化。基线 的稳定性是衡量心电图机稳定性和对电源电压波动适应能力的重 要指标。
5.16 输入阻抗: 不小于2.5MΩ
心电图机的输入阻抗即为第-级放大器(前置放大器)的输入电 阻,一般要求大于2.5MΩ,这样可减少本身就很弱的心电信号的 损失,以及因电极接触电阻不同而引起的波形失真等。
5.8 共模抑制比: 各导联不小于2.8×104(89dB)
放大器对差模信号的电压放大倍数与对共模信号的电压放大倍数 之比,称为共模抑制比,英文全称是Common Mode Rejection Ratio,因此一般用简写CMRR来表示。共模抑制比是衡量差动放 大电路抑制共模信号(干扰)能力的指标,CMRR越大,抑制共 模信号的能力越强,放大器的性能越好。
a) 周围不能有强烈的辐射电磁波,否则可能会受 到干扰。检定环境要远离强电磁环境,如放射 线机、高频电疗机、电梯等。 电源应在220(1±10%)V(即198V~242V)、 50(1±2%)Hz范围内,如不能满足要求,应 采用稳压电源供电,否则会造成检测异常。
b)
c)
必须有良好的接地线。不接地线或地线接触不 良,不但易使心电图机产生干扰,甚至在心电 图机机壳泄露电流过大时,还会造成对电击的 危险。若无正规地线,按正规地线→水管→暖 气管的顺序选择替代,但连接处必须接触良好 而牢固。
c)
将阻尼调节合适。用心电图机内标压调整好阻尼 和幅度,检定期间不能再调。在标准记录条件下, 以2~3次/s的频率按定标键,调节“DAMP”阻 尼电位器,使描记波形如图(a)所示。为了便于 幅频特性的检定,可欠阻尼,过冲不超过5%。
心电图操作规程

心电图操作规程一、引言心电图是一种无创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匡助医生判断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
为了保证心电图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制定了本操作规程。
二、设备准备1. 心电图机:确保心电图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仪器是否校准准确。
2. 电极:准备好标准的心电图电极,确保电极表面清洁、无损坏。
3. 电极粘贴剂:使用适当的电极粘贴剂,确保电极与患者皮肤密切接触。
三、患者准备1. 问询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过敏史等。
2. 患者脱衣:要求患者脱去上身衣物,确保电极与皮肤直接接触。
3. 皮肤准备:清洁患者胸部皮肤,去除汗水、油脂等,保持皮肤干燥。
四、操作步骤1. 电极粘贴:根据心电图导联的要求,在患者胸部粘贴电极。
普通情况下,使用标准的12导联心电图,电极粘贴位置包括右肩、左肩、右腹肋、左腹肋、右腹部、左腹部、右髂前上、左髂前上、右髂前下、左髂前下、右髂后上、左髂后上。
2. 电极连接:将电极线与心电图机连接,确保连接坚固。
3. 心电图记录:启动心电图机,根据机器指示进行心电图记录。
记录时间普通为10秒至3分钟不等,视患者情况而定。
4. 检查结束:记录完成后,关闭心电图机,拆除电极。
五、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心电图操作知识和技能,了解心电图仪器的使用方法。
2. 患者应保持肃静,避免说话和活动,以免干扰心电图记录。
3. 电极粘贴应坚固,确保电极与皮肤密切接触,避免松动或者脱落。
4. 患者应配合操作,按照医生要求进行深呼吸或者屏气,以便记录到更准确的心电图数据。
5. 心电图记录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状况,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记录在心电图报告中。
六、心电图报告1. 心电图报告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心电图记录时间、记录导联、心率、心律、ST段、QRS波群、T波等相关数据。
2. 报告应由专业医生进行解读,根据心电图的变化进行分析和诊断。
3. 报告应及时归档,确保患者的心电图记录得到妥善保存。
心电图机的操作流程

心电图机的操作流程心电图机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医疗设备,用于检测心脏的电活动,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疾病。
正确的操作流程对于获取准确的心电图结果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心电图机的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心电图检测之前,首先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操作人员应该确认心电图机的电源连接是否正常,机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心电图贴片、导联线等相关设备,确保设备的完整性和清洁度。
2. 患者准备。
在进行心电图检测之前,需要让患者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要告知患者心电图检测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整个检测过程。
然后,需要让患者脱掉上身衣物,清洁胸部皮肤,以保证心电图贴片的贴合度和信号的清晰度。
3. 导联贴附。
接下来是导联的贴附工作。
根据心电图机的要求,将相应数量的心电图贴片贴在患者的胸部和四肢位置。
在贴片贴附的过程中,要确保贴片与皮肤的贴合度良好,避免空气隔离导致信号不清晰。
4. 机器设置。
在导联贴附完成后,需要进行心电图机的设置工作。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心电图检测模式,并设置相应的参数,如增益、滤波器等。
在设置过程中,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获取准确的心电图结果。
5. 开始检测。
一切准备就绪后,即可开始进行心电图检测。
操作人员应按照心电图机的操作手册进行操作,启动设备并开始记录心电信号。
在检测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信号的采集和记录正常。
6. 检测结束。
心电图检测完成后,需要做好相应的收尾工作。
首先,要关闭心电图机并断开相关设备,将导联贴片和导联线等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
同时,还需要将心电图结果进行保存和整理,以备医生查阅和分析。
以上就是心电图机的操作流程。
正确的操作流程可以确保心电图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希望操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心电图检测的质量和准确性。
心电图机的操作流程

心电图机的操作流程心电图机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用于记录心脏电活动的仪器。
它通过测量心脏电信号的变化,并将这些信号转化为可视化的波形图,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疾病。
下面将介绍心电图机的操作流程,帮助您更好地使用这一设备。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心电图检查之前,首先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确保心电图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连接好必要的电源和电缆。
同时,也要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位置,放松身体,以便获得准确的心电图数据。
2. 安装电极。
接下来是安装心电图机的电极。
通常情况下,心电图机需要使用12个电极来记录心脏电活动。
这些电极需要粘贴在患者的胸部、手臂和腿部,确保它们与皮肤接触良好。
安装电极时要注意电极的位置和连接方式,确保其准确无误。
3. 设置参数。
在安装完电极后,需要对心电图机进行参数设置。
包括选择心电图的导联方式、设置增益和滤波器等。
这些参数的设置会影响到心电图的记录效果,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 开始记录。
当准备工作完成并且参数设置好之后,就可以开始记录心电图了。
通过心电图机的操作界面,启动记录功能,并等待心电图机完成数据采集。
在记录过程中,要确保患者保持安静,以免外界干扰影响心电图的准确性。
5. 分析结果。
心电图记录完成后,需要对结果进行分析。
可以通过心电图机自带的分析软件,也可以将数据导入到计算机进行进一步分析。
在分析结果时,需要注意观察心电图的波形、节律和振幅等信息,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6. 结束操作。
最后,当心电图记录和分析工作都完成后,需要做好结束操作。
包括关闭心电图机、清理电极和设备,保存记录数据等。
同时,也要及时向患者说明检查结果,并妥善保存心电图数据,以备日后参考。
总结。
心电图机的操作流程并不复杂,但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步骤进行。
只有在正确操作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心电图数据,为医生的诊断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您能更好地掌握心电图机的操作流程,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好的帮助。
心电图操作规程

心电图操作规程一、目的为了确保心电图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规范心电图操作流程,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进行心电图检查的医护人员及患者。
三、操作前准备1. 确保心电图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检查电源、导联线、电极等是否完好无损。
2. 检查室内环境,确保安静、温度适宜,避免强光直射和电磁干扰。
3. 准备好一次性使用的电极贴片、导电凝胶等耗材。
4. 核对患者身份信息,了解患者的病史和检查目的。
四、操作步骤1. 让患者平躺在检查床上,放松身体,保持安静。
2. 根据检查需要选择合适的导联类型(如常规12导联、18导联等)。
3. 清洁患者皮肤,确保电极贴片附着部位的皮肤干燥、清洁、无油脂。
4. 按照规定的顺序和位置粘贴电极贴片,并确保良好的导电接触。
5. 连接导联线,根据患者体型调整电极位置,确保信号的清晰和准确。
6. 启动心电图机,进行数据采集,期间指导患者保持呼吸平稳。
7. 完成检查后,关闭心电图机,断开导联线,小心移除电极贴片。
8. 立即对患者进行检查区域的皮肤护理,如有需要,涂抹适量的护肤品。
9. 保存心电图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并及时报告给主治医师。
五、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应遵循无菌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2. 对于装有心脏起搏器、植入式心脏除颤器等医疗设备的患者,应事先通知心电图室,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3. 遇到紧急情况,如患者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4. 保持心电图机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校准,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六、记录与报告1. 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检查日期、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
2. 心电图结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并出具书面报告。
3. 将心电图报告及时归入患者的病历档案。
七、附录心电图操作指南图解、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处理指南。
通过遵循以上规程,可以确保心电图检查的质量和患者安全,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心电图操作规程

心电图操作规程一、引言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评估心脏的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
为了保证心电图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设备准备1. 心电图机:确保心电图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电源连接稳定。
2. 导联线:检查前检查导联线是否完好,无损坏或松动的情况。
3. 电极贴片:检查电极贴片是否完好,无损坏或过期的情况。
三、患者准备1. 通知患者:告知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解答其相关问题。
2. 患者准备:患者需要脱去上身衣物,保持胸部干燥和清洁。
3. 体位选择:患者可以选择平卧位或半卧位,保持身体舒适。
4. 导联贴附:清洁患者皮肤,确保无油脂和污垢,按照正确的导联位置贴附电极贴片。
四、操作步骤1. 心电图机设置:打开心电图机电源,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心电图模式(常规心电图、运动心电图等)。
2. 导联连接:将导联线正确连接到心电图机上,确保连接紧固、无松动。
3. 导联贴附:根据标准的导联位置,将电极贴片贴附在患者身上,确保电极与皮肤充分贴合。
4. 心电图记录:操作员按下心电图机上的记录按钮,开始记录心电图信号。
5. 观察记录:观察心电图信号是否清晰、准确,如有干扰或异常情况,可以重新调整导联或重复记录。
6. 心电图保存:记录完毕后,将心电图保存在心电图机或计算机中,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五、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员要熟悉心电图机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确保操作正确、规范。
2. 导联贴附时要注意患者的隐私和舒适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尴尬或不适。
3. 心电图记录过程中,患者要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说话,以免干扰心电图信号的准确性。
4. 操作员要仔细观察心电图信号的波形和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记录。
5. 操作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心电图机和导联线,保持设备的整洁和良好状态。
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心电图信号不清晰:检查导联线是否连接紧固、电极贴片是否贴附牢固,重新调整导联或更换电极贴片。
心电图操作规程

心电图操作规程一、引言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记录心脏电活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评估心脏的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
本文旨在规范心电图操作流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设备准备1. 确保心电图机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电源是否接通。
2. 检查心电图仪器的电极和导线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3. 准备心电图纸和打印机纸,确保纸张质量良好。
4. 检查心电图仪器的设置参数,如增益、滤波器等,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三、患者准备1. 向患者解释心电图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获得患者的同意。
2. 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
3. 让患者脱掉上身衣物,将导联电极贴在患者的胸部和四肢上,确保电极与皮肤紧密贴合。
4. 提醒患者保持安静,避免说话和活动。
四、操作步骤1. 打开心电图机器,确保电源正常。
2.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导联方式,如三导联、十二导联等。
3. 检查导联电极的连接是否正确,确保导联电极与心电图仪器的插口连接牢固。
4. 点击心电图仪器上的开始记录按钮,开始记录心电图。
5. 在记录过程中,观察心电图仪器上的波形图,确保波形清晰可见。
6. 在记录过程中,注意患者的呼吸和心率变化,记录相关信息。
7. 心电图记录结束后,点击心电图仪器上的停止按钮,停止记录。
8. 检查记录的心电图是否完整,如有不完整的情况,可重新进行记录。
9. 将打印机纸上的心电图剪下,并在心电图上标注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记录时间。
10. 将记录的心电图归档,确保保存完整和有序。
五、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前应仔细检查心电图仪器的工作状态和电极导线的连接情况,确保准备充分。
2. 操作过程中应保持专注,注意观察心电图波形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操作时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尽量减少患者的紧张和不适。
4. 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心电图记录和相关信息,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心电图机操作流程(流程)

心电图机操作流程
注意事项
1.确认各导联与肢体连接正确及到电性能良好。
2.做心电图时,如出现振幅超出心电图纸范围和心率过慢过快时及时调整电压和走纸速度至合理范围。
3.躁动患者做心电图时,由家属协助进行,改用手动模式分步进行逐个导联描记。
4.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发现特殊心电图异常改变(急性改变)应及时同临床医生联系,并限制病人活动,做完心电图后应及时记录患者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时间)并粘贴。
5. 描记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后,如II导联有异常Q波(即Q波大于1/ 4R波),应加做吸气描记。
如V1、 V2导联R波较高,或可疑后壁心肌梗死,应加做V7-V9导联;可疑右室梗死者,应加做V3一V6R导联。
6.突发情况下不能处理时,应及时联系主班医师,确保医疗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图机检定操作程序
文件编号:JCX003-2010 1、范围
本操作程序适用于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临床医用的模拟式单道及多道心电图机和八道以上脑电图机的检定。
不适用于信息处理、数字化及特殊用途的心电图机和脑电图机的检定。
2、依据
JJG543-1996《心脑电图机检定规程》。
3、检定条件
3.1环境温度:(20±10)℃。
3.2相对湿度:≤80%。
3.3大气压:96 kPa~104kPa.
3.4供电电源:220(1±2%)V,50(1±2%)Hz.
3.5周围环境无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强磁场干扰及振动。
4、检定设备
(1)智能化心脑电图及心电监护仪检定仪:
A.平衡衰减器:衰减比 1/1000 衰减比最大误差±0.3%
B.方波信号:
幅值范围(峰峰值):8.0uV~30.0V(心脑电图检定使用范围说明)
幅值最大允许误差(峰峰值): 80.0 uV~30.0V ±0.5%(心脑电图检定使用范围)
50.0 uV~80.0V ±1% 、 8.00 uV~50.0V ±10%、
周期范围:2ms~50s 、周期最大允许误差:±1%+2us
C.正弦信号:
幅值范围(峰峰值):8.0uV~30.0V(心脑电图检定使用范围说明)
幅值最大允许误差(峰峰值):(频率在20H
Z ~200H
Z
)
80.0 uV~30.0V ±0.5%(心脑电图检定使用范围) 50.0 uV~80.0V ±1% 、 8.00 uV~50.0V ±10%。
失真度: 500H
Z 以下 < 1% 500H
Z
以上 < 2%
频率范围:20H
Z ~1000H
Z
频率最大允许误差:±0.1%+2us
D.三角波:周期范围:2ms~50s 周期最大允许误差:±0.1%+2us
E.标准心率信号:
心率范围:(10.0~500)次/分钟
心率最大允许误差:±0.1%+2ms
幅值范围(峰峰值):4.00uV~15.0V
幅值最大允许误差(峰峰值):40.0 uV~15.0V ±1%、25.0 uV~40.0 uV ±5% 、4.00 uV~
25.0 uV ±10%
F.极化电压:直流:±300mV 、电压最大允许误差:±5%
G.微分信号:频率 1H
、频率最大允许误差:±0.1%
Z
(2)万用表: A.型号:VC3266A∕C;B.测量范围:交流0~600V;C. 不确定度:±(1.2%+3d)。
(3)数显温湿表: A.型号:WSB-1;B.测量范围:-20℃~ +60℃10%RH~99%RH;
C. 精度:±0.1℃±5%RH。
(4)气压计:
5、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
5.1检定项目:见规程表3.
5.2检定方法
5.2.1外观检查:用手感与目测的方法检查。
5.2.2检定前准备:将被检仪器导联线与心、脑电图机检定仪正确连接。
5.2.3被检仪器必须接地良好。
5.2.4开机,按产品说明书规定时间预热,各道描笔描迹清晰;调节各道描笔的阻尼应符合规程图2所示。
5.2.5内定标电压
5.2.6电压测量
5.2.7灵敏度(增益)
5.2.8时间间隔
5.2.9走纸速度
5.2.10时标
5.2.11过冲
5.2.12时间常数
5.2.13幅频特性
5.2.14基线漂移
5.2.15噪声
5.2.16共模抑制比
5.2.17耐极化电压
5.2.18输入阻抗
6、检定结果的处理和检定周期
6.1经检定合格的发给检定证书;不合格者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并指明不合格项目。
6.2心电图机的检定周期不得超过1年。
7注意事项
7.1使用后标准器做完清洁工作后存放箱内;
7.2移动、运输应轻拿轻放避免剧烈撞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