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的研究的资料分析讲解资料
质性研究方法与资料分析

采用归纳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和解 释,形成对研究问题的深入理解。
Part
02
质性研究的主要方法
访谈法
总结词
深入了解研究对象内心世界和经验
详细描述
访谈法是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观点、感受和经验。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取 研究对象的主观感受和深层次的想法,从而更全面地理解研究主题。
案例研究法
总结词
深入研究特定个案的详细过程和背景
VS
详细描述
案例研究法是对个别研究对象进行深入、 全面的研究,包括其背景、过程、结果等 方面。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特定 情境下的研究对象,并从中提炼出一般性 结论。
文本分析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文本内容理解其意义和主题
详细描述
文本分析法是对书面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包 括文章、日记、信件等。这种方法可以帮助 研究者理解文本的主题、意义和作者的意图, 从而更全面地理解研究主题。
主观性强
质性研究依赖于研究者对资料的主观解读和分析, 因此其结果可能受到研究者个人观点、经验和背 景的影响。
耗时耗力
质性研究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资料收集、 整理和分析,对研究者要求较高,且研究成果产 出较慢。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获取方式
研究者应以明确、易懂的语言获取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确保其充分理解并自愿参与。
特殊情况处理
对于某些特殊群体,如未成年人、智力障碍者等,研究者应特别关注其知情同意的能力, 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其权益。
保密原则
数据保护
研究者应对收集到的个人信息进 行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给无关第
三方。
存储和传输安全
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质性研究资料搜集与分析

❖在觀察時,觀察者的體驗、感受、想法、與 他人互動、對事的反應,將列入實地觀察資 料外的其他來源資料中。
❖觀察法特別適用於探索性及描述性的研究目
的。
7
觀察法進行步驟
❖問題界定 ❖取樣(抽樣)方式 ❖決定以何種角色切入觀察場域 ❖蒐集及紀錄資料:以書面資料呈現,應包括
紀錄日期、時間、地點、重要參與者地位、 角色、行為,或以流水帳方式將觀察的內容 、談話、行為舉止及相關事物以日誌方式紀 錄。 ❖整理觀察結果及建立檔案。 ❖分析資料及解釋資料:請見5.6資料分析。 8
;發問的歷程從較廣泛性問題提問,再逐漸縮小
的特定核心主題上;由訪問者設定事件發生經歷
的二個時點,由受訪者談這段時間發生的活動、
感覺的描述。
16
對c.以行為語言來暗示受訪者該段訪談該結束了。
深度集體訪談法
❖這種做法是強調團體成員間的互動與即興方式作答, 是多向交流的方式與(個人式)的深度焦點訪談,是以 一問一答方式不同。
譯碼和分類的歷程。
22
內容分析的模式5W1H
23
執行內容分析的做法
❖對每一頁編上頁碼的內容,將文字資料中的 每一句、每一段、每一篇,或觀察到的場景 所得到的「關鍵字」或「關鍵認知」,予以 特定概念化表示並加以命名。
❖將確定的概念、名稱及其簡單意思,寫在標 籤上,貼在該頁(出處)的固定處,以方便查閱 。
標準化開放訪談:事先已確定訪談中統一使用的 詢問問題、字句組合、順序,適合質性研究。
封閉式固定反應的訪談:適合量化研究。
其中引導訪談、標準化開放訪談稱之為(個人 式)「焦點訪談」。
11
深度焦點訪談(續)
❖深度焦點訪談:
「深度」指超越人們普通常識解釋及對其他文化 形成的理解,而更進一步去探索「潛藏」於表層 觀點下所隱含的意義,捕捉及表達對人們活動、 事件、文化的多元觀點。
质的研究的资料分析

03
第一节 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
第一节 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
资料分析的基本思路 资料分析的基本思路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原始资料进行浓缩,通过各种不同的分析手段,将资料整理为一个有一定结构、条理和内在联系的意义系统。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线性的、自下而上对资料进行抽象的模式,另一种是循环往返的、分析部分相互互动的模式。
在这个理论框架下对原始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后,我建立了两个扎根理论(1)文化对个体的自我和人我概念以及人际交往行为具有定向作用;(2)跨文化人际交往对 个体的自我文化身份具有重新建构的功能。
01
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
02
六个组成部分
03
与量的研究报告的比较
第四节质的研究成果的成文方式
B
A
C
写作研究报告时处理研究结果的成文方式
202X
质的研究的资料分析
单击添加副标题
市场工作计划
CONTENTS
本章学习内容
1
WORKREVIEW
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
2
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
UNDERWORK
3
质的研究中的理论建构
WORKHARVEST
4
质的研究成果的成文方式
FUTUREOUTLOOK
1
质的研究中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的特点
2
阅读原始资料
01
“投降”的态度 既包括对资料本身投降,也包括对自己在与资料互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感觉和体悟投降。
01
寻找意义 阅读资料的过程就是寻找意义的过程,可以从很多不同层面进行。
01
第一节 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
2
3
1
寻找意义的工作主要是通过登录来完成的。登录是一个将资料打散,赋予概念和意义,然后再用新的方式重新组合在一起的操作化过程。
第四部分:1、质的研究的资料分析

第四部分:质的研究的资料分析第一节: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整理和分析资料”指的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对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然后用逐步集中和浓缩的方式将资料反映出来,其最终目的时资料进行意义解释。
一、质的研究中资料整理和分析的特点(一)整理和分析同步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关系图(二)整理和分析要求及时→对资料获得比较系统的把握,而且可以为下一步的资料收集提供方向和聚集的依据。
(三)分析前的初步整理:如检查原始资料是否完整、准确,对各种资料的来源进行相关检验等。
资料的内容一字不漏记录下来,所有事情都是资料。
资料编号,建立编号系统:包括以下几方面信息1、资料类型(访谈、观察、实物);2、资料提供者的姓名、性别、职业等;3、收集资料的时间、地点和情景;4、研究者的姓名、性别和职业等;5、资料的排列序号(对某人的第一次访谈)。
为方便起见,可以给每一项赋予一个标号。
如J代表教师。
保存一份按时序的原始资料。
二、资料分析的基本思路(一)线性模式(自下而上)第一层次:对原始资料进行总结和重新包装两步骤:1、通过整理分析原始资料建立一个可供分析的文本;2、对文本进行登录,通过写分析型备忘录的方法对文本进行意义解释,寻找登录类属。
第二层次:对资料进行重新汇集和包装。
做法:通过写分析型备忘录寻找资料的各种意义联系,发现重点和空白点,确认资料主题和进步趋向。
第三层次:对建立起来的有关命题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和检验,构建一个可以解释资料整体内容的理论框架。
分两个子层次:1、对初步的研究结论进行相关检验,对主要命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浓缩资料,分析资料中呈现的基本趋势。
2、将资料整合为一个解释框架,描绘出资料的深层结构。
(二)互动模式三、资料分析的具体步骤(一)阅读原始资料1、投降的态度1)对自己“投降”:把研究者自己有关的前设和价值判断暂时“悬置”起来‘2)对研究者与资料的互动过程的感受和体悟“投降”:深切体会自己对资料的反应,了解自己是如何理解这些资料。
质性研究的资料分析

登录是资料分析中最基本的一项工作,是一
个将收集的资料打散,赋予概念和意义,然后
再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在一起的操作化过程。
(陈向明,2000:279)
登录
资料分析的步骤
登录 思考单位 登录可以从不同的思考单位入手(即从资料的意义内容入手)
阅读原始资料
寻找本土概念
登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建立编码
资料分析的步骤
资料分析的步骤
一、阅读原始资料
1. “投降”的态度 向原始资料“投降” ①暂时悬置研究者的前设和价值判断 ②让资料自己说话 向阅读资料时的感觉和体悟“投降” 在阅读材料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思想上和情绪上的反应,而这些反应是理解资料的一个有效的来源。我们只有深切体会自己对材料的分析,才有可能了解自己是如何理解资料的。 陈向明例子
波格丹和比克兰(1982:157-162)
1)场景/情景 2)被研究者对事情的定义 3)被研究者看问题的角度 4)被研究者看待人和事的方式 5)有关事情的过程 6)活动 7)事件 8)策略 9.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 10)研究者使用的方法 11)研究者事先设定的编码系统
思考单位(J.罗夫兰和 L.罗夫兰的9类思考单位)
登录
人际交往、社会系统中的人机关系、社会成员之间的邂逅相遇; 群体及其适应社会环境的功能; 居住地、居住地的边界领域及其维持生命的功能; 社会世界;⑨生活方式
资料分析的步骤
登录 设码 码号(code):资料分析中最基础的意义单位,是资料分析大厦中最小的砖瓦。 寻找码号:一个标准是有关词语或内容出现的频率。在资料中反复出现的某些现象,形成了一定的模式,那么这些现象往往是资料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被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需要进行重点登录。 用数字或符号表示码号
第5章 质性研究 资料分析的方法

第五章资料分析的方法资料收集是运用社交技巧,资料整理/分析是孤独的知性探索。
面临的主要困惑:如何从资料中发掘意义?研究者如何可能理解被研究者?被研究者文化主位的意义如何通过研究者文化客位的解释获得意义?主体间性的解释性理解具体是如何发生的?如何在创造性与严谨性上维持一个平衡?呈现质性资料整理与分析的基本原则、基本过程、基本的理论取向。
第一节质性研究中资料的整理与初步分析“整理与分析资料”,指根据研究目的对原始资料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然后用逐步集中与浓缩的方式将资料反映出来,其最终目的是对资料进行意义解释。
不少研究者怀念实地访问/现场调查的时光(田园诗),但在资料组织、整理及分析中,面对庞大的资料茫然失措。
提供一些整理/初步分析资料指导方针,保持批判精神(弹性)。
一、质性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的层级●资料分析的层级-最低层是原始资料,包括录音带、田野笔记、文件等原始资料;-第二层是经过部分处理的资料,比如研究者的笔记与评论;●-再高一层级的资料为译码或类别,即从原始资料与部分处理过的资料中摘要出有意义部分,同时,在这一层级工作中要呈现分析的备忘录,以解释为什么作此译码的决定。
●用什么方法来呈现类别或主题:在质性研究中有不同的选择。
-用一些图表、矩阵图与地图来呈现社会网络关系、自然环境、地面区划、译码之间的关系或研究的概念;-用个案研究或以故事描述个案的状况来说明类别或主题。
●资料处理及分析的技术以归纳为主的,并且是有系统的。
量化研究在资料收集前简化资料,质性研究在资料收集后简化资料,也使质性研究报告变得易读、生动。
二、质性资料的处理研究者实地调查后积累了成箱的资料夹、录音带、笔记、电脑磁片,但资料组织与分析需要较实地调查多六倍的时间。
许多质性研究者常常会怀疑甚至会迷惑于这个问题,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全部结束所有的工作。
●资料收集:撰写稿、对话、感觉和想法、事件与个人行为描述、概要讨论、多方面的资料收集;笔记、译码、分类、计算值,深度访谈的录音及相关的报纸、书籍、学术文章等。
第四部分:3、质的研究的资料分析—研究结果的成文方式

第四部分:质的研究的资料分析研究结果的成文方式第一节:质的研究中的“写作”一、写作是思考(对思维内容和方式进行挖掘和澄清;求知的方式,发现自我;是作者不断做出决策的动态过程。
)二、写作是对现实(研究现象)的建构。
(注意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对社会现实进行勾勒和透视,在不同时间、对不同读者、用不同方式对其结晶化。
)三、写作是权力和特权。
(借助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概念体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被研究者的生活和意义,要有意识的控制和调整。
)第二节:质的研究报告的特点由四方面组成:组成部分、呈现方式、行文风格、读者对象一、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1、问题的提出;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背景知识;4、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5、研究的结果;6、对研究结果的检验。
灵活性:1.上述部分不一定在所有质的研究报告要出现;2.各部分不一定严格按照上述秩序排列;3.把原始资料作为附录全部附在论文的结尾;4.在所有的研究设计中提到的部分都应该在研究报告中有所交代。
二、研究报告的呈现方式(一)类属型:主要使用分类的方法,将研究结果按照一定的主题进行归类,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报道。
(二)情景型:注重研究的情景和过程,注意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序列或时间之间的逻辑关联对研究结果进行描述。
(三)结合型:两者结合,例如分类为主,辅以个案举例说明;叙事为主,辅以类属分析。
三、行文要求(一)“深描”1、对研究现象进行整体性的、情景化的、动态的“深描”,在研究报告中十分注意事情的具体细节、有关事件之间的联系、当时当地的具体情景已经事情发生和变化的过程。
2、在“深描”中,研究者大都使用当事人自己的原话,提供较多未经研究者分析过的原始资料,注意当事人语言和研究者分析语使用的比例。
3、注意引言的格式,尽量保持保留和标准的折中,在尽量保持原话的同时,对一些重复的语气词、谈话之间长久的沉默等进行编辑。
(二)注意作者自己的态度和语言1、研究者的描述型语言和分析型语言两者不要混淆;2、不使用价值评价的语言;3、谨慎使用前人的理论,可以事都昂使用对自己的研究结果或理论假设进行补充或对照;4、用反思的态度详细报道研究的过程。
质性研究资料

质性研究在科学研究领域中,研究方法的选择对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
质性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强调对现象和意义的深入理解,而不是定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质性研究概述质性研究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在于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内在特征、行为动机、社会交往以及各种背后的含义和现象。
质性研究不侧重于量化数据,而是通过观察、访谈、文本分析等手段来获取和分析研究对象的经验、感受和态度。
质性研究的特点1.主观性强:在质性研究中,研究者的主观感受和理解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受到研究者的主观判断和解释的影响。
2.深度理解:质性研究注重对研究对象的深度理解,通过深入交流和观察获得细致详尽的研究数据。
3.灵活性:质性研究的研究设计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较为灵活,可以根据研究需要进行调整和拓展。
质性研究方法与应用质性研究方法包括访谈、观察、文本分析、焦点小组讨论等。
这些方法通常适用于社会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能够为研究者提供对研究对象更加深入和细致的了解。
质性研究在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探索社会现象、人类行为和社会交往规律。
通过质性研究,研究者可以获取到更加真实和生动的研究数据,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支持。
质性研究的局限性尽管质性研究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质性研究结果的普适性较低,很难对广泛群体进行推广。
其次,质性研究在研究者主观感受和观点的影响下,可能存在研究结果的主观性和偏见。
结语质性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使其在社会科学领域备受重视。
通过深入理解和剖析研究对象的内在特征和背后的含义,质性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加深刻的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部分:质的研究的资料分析
第一节: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
“整理和分析资料”指的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对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然后用逐步集中和浓缩的方式将资料反映出来,其最终目的时资料进行意义解释。
一、质的研究中资料整理和分析的特点
(一)整理和分析同步进行
整理与分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整理建立在一定分析基础之上,但也受制于一定的分析体系。
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二)整理和分析要求及时:对资料获得比较系统的把握,而且可以为下一步的资料收集提供方向和聚集的依据。
(防止资料堆积)
(三)分析前的初步整理:如检查原始资料是否完整、准确,对各种资料的来源进行相关检验等。
资料的内容一字不漏记录下来,所有事情都是资料。
二、资料分析的基本思路
(一)线性模式(自下而上):这种模式将资料分析看成一个阶梯,自下而上不断地对资料进行抽象
第一层次:对原始资料进行总结和重新包装
两步骤:1、通过整理分析原始资料建立一个可供分析的文本;
2、对文本进行登录,通过写分析型备忘录的方法对文本进行意义解释,
寻找登录类属。
第二层次:对资料进行重新汇集和包装。
做法:通过写分析型备忘录寻找资料的各种意义联系,发现重点和空白点,确认资料主题和基本趋向。
第三层次:对建立起来的有关命题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和检验,构建一个可以解释资料整体内容的理论框架。
分两个子层次:
1、对初步的研究结论进行相关检验,对主要命题进行分析,对假设进行验证,
进一步浓缩资料,分析资料中呈现的基本趋势。
2、将资料整合为一个解释框架,描绘出资料的深层结构。
(二)互动模式:各部分相互循环关联。
资料浓缩是资料分析的实质(步骤:提取核心概念-用概念/主题统领内容-有具体事务体现),资料收集之后进行浓缩和展示,导致结论的产生,结论又返过来为浓缩和展示提供线索,结论经论证后可能需要重新收集资料再论证,直到最后资料饱和,结论充实为止。
三、资料分析的具体步骤
(一)阅读原始资料:分析的第一步,阅读熟悉资料的内容,仔细琢磨其中的意义和相关关系(建议通读两遍)
1、投降的态度
1)对自己“投降”:把研究者自己有关的前设和价值判断暂时“悬置”起来,让资料自己说话。
资料成了文本之后是有生命的,要注意它的声音。
2)对研究者与资料的互动过程的感受和体悟“投降”:深切体会自己对资料的反应,了解自己是如何理解这些资料。
2、寻找意义:可以从不同层面寻找意义,具体选择什么层面捕捉意义取决于研
究的问题、目的、个人的思维方式等,尽可能多层次理解。
语言层面、话语层面、语境层面、语用层面、主题层面、内容层面、符号层面(二)登录:寻找意义的工作主要是通过登录来完成的。
登录是资料分析中最基本的一项工作,是一个将收集的资料打散,赋予概念和意义,然后再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在一起的操作化过程。
选择哪些进行登录,整体思路是:很大程度取决于研究的问题,两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对研究问题的思考有助于我们选择资料,对资料的分析选择有助于理清研究问题。
登录可以从不同的思考单位入手,也就是根据资料的具体特征进行选择。
1、思考单位:从资料的意义(特性)或资料的语言单位入手;(应该根据研究的要求决定最基础的单位是什么?如果资料很多,研究问题比较宏观,可以从段落大意开始;如果研究的是被研究者的本土概念,那就需要从每一个词语着手。
首次开放型登录的建议从最基础层面开始,对每个词语都认真思考,慢慢扩大到句子、段落等)
2、设码:登录中一个十分重要、具体的工作是找到对本研究问题有意义的登录
码号。
(比如在做一个课堂互动研究的观察时,有这样一个现象:学生问了很多问题老师都没有回答,那么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未回答学生问题”这个一个码号来表示这类现象)
1)寻找码号标准:词语或内容出现的频率例如寻找本土概念等;
2)设立码号:考虑码号之间的关系,注意他们所代表的不同现象之间的联系。
(可以进行资料的浓缩,登录的码号也会更加集中,类似于归类)
3)每一个码号都应该有相应的数字或符号(例语言符号)表示。
4)在原始资料的复印件的空白处进行,圈重要词语和短语、利用计算机。
ETHNO、TAP、QUALPRO、The Ethnograph、HyperQual等。
(三)寻找“本土概念”
只要这个概念对被研究者来说具有一定的意义,就可以被认为是他们的本土概念。
有时候被研究者使用同一个词语也可能根据不同的语境而表达不同的意思。
还有,语词和概念不要混淆。
如何寻找,如工科女生访谈中一直使用“哥们”,而且说这个的时候面带微笑。
(四)资料分析的系统化
1、建立编码系统
第一轮登录完成以后,可以将所有的码号都汇集起来,组成一个编码本。
按照一定分类标准组合起来的码号系统,反映的是资料浓缩以后的意义分布和相互关系。
作用:
1)将资料系统排列出来,了解现有情况(码号的数量、类型、代表意义和相互
之间的关系);
2)为今后查找码号(特别是码号所代表的意义)提供方便。
码号分类应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类,可参加波格丹和比克兰的分类标准或者斯伯莱德里的分类标准,同时也要考虑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目的。
比如我要研究生生互动,登录系统很可能包括:互动的类型、互动的时间、互动的效果等等。
编码系统是一个不断演化、调整。
检验现有编码系统是否合适的方法:登录时发现只有很小一部分资料“有意义”、“有用”且只有小部分资料被登录进来,或者登录的内容多、自己花费大量的时间登录,说明系统存在问题,需要调整。
建立编码系统不仅要检验是否反映了原始资料的“真实”面貌,还要考虑这个系统是否能够在今后自己要撰写研究报告时有效地为自己服务,与自己的写作风格相匹配。
(主题/叙事)
四、资料展示
1.建立图表:矩阵图(一张矩阵图基本上是两种清单交叉而成,以行列形式出现。
下面这个例子:是要帮助我们理解一份大事记,是依时间顺序排列的。
资料的背景是学校改革研究,列出了某学区在四年间实行一项阅读方案期间发生的大事。
先以概念定出了几个阶段,又依据真实事件做了调整。
另外,事件也依发生地点进行分类:包括Smithson学校、其他当地学校、该学区以及该州或宏观层级。
有些事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就被加了一个星号(称之为“气压计事件”),这张图浓缩了10-20页的资料,有助于了解事件的流程、发生地以及关联,可做探索性的解释。
网状图:是一些“点或结”的汇集,点是由线连在一起的,如果你要同时强调多个变量时,这种网状图就很有用。
图显示了某学区采用的一个改革案,其中的节点是事件,连结线则表示“一件事跟着另一件事”,这是一个排好顺序的,垂直线显示采用该改革案的规模,水平线显示事件,你可以清楚知道扩展的速度,看出哪一件事特别重要(如1977年8月第一次工作坊),更根本的是,你可以看出:历次的工作坊是深化改革的主要机制。
建议资料收集初期只要建立粗略的图表格式,更有经验性的时候再去把原图修改成较固定的样子,要有心理准备,需要经过好几轮的修改,如果要测试一张图表,就把资料录入其中,看是否能纳入所有相关的资料。
2.录入资料:可以采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注意不要过度简化资料,学者给了这样一个建议“要清晰,再加些细节”。
同时,要记得把你填写图表时使用的规则与做决定的原则记录下来:如你的等级和判断是怎么提出的;选择某引述的根据何在等。
3.引出研究结论:简而言之,图表不能自己发言,而分析性文字也不可能不参考图表,自己独撑局面。
4.写分析性文字:写分析性分析会促使你做下一轮的分析,书写开始是发现之旅,然后才是呈现之旅,后又再次带回发现。
书写本身就是分析,是思考。
资料展示可帮你做摘要,并看出主旨或主题。
分析性文字的撰写,可以将研究发展厘清并定型,为图表资料形塑意义,可能也提示你还可以做其他的比较。
这些新发现还会回过头来帮你发现新关系,进而提出新解释。
你所写出来的分析文字可能提醒你还需要整合或调整,从而再进行新分析,而这种再分析能深化原初的解释。
5.继续循环做修改/提出新图表
1)部分排序图表不需要详述变量,已有一些内部顺序,但不是完全井然有序,其目的是发掘并描述某地发生的事情。
脉络图:多数质性研究者相信:一个人的行为必须置于特定脉络中才能被理解,意义通常是在脉络之中。
此图是研究者就某高中正在执行的一项阅读改革方案的脉络图,图中显示了角色与群体,教育局人员在图的上方,学校人员在下方,这张图一部分是依角色排顺序,一部分是依权力层级排顺序,里面有名字、年龄、职称等,也有个人之间的关系。
并辅助分析性文字。
2)时间排序图表:依时间及顺序来排列。
事件清单:依照时间段安排一系列具体事件。
关键事件图:列出关键事件
活动记录图:需要描述的活动是具体、反复的,展示一些特定动作,展示过程,显示顺序或层级机构,也很容易让人检验活动的正确性。
决定模式树状图:可以将内在事件与外显事件结合起来呈现,展示当事人的思考与计划。
时间排序表:横栏是时间,纵行决定于研究主题。
3)角色排序图表:将资料依据角色填入图表,反映了这些角色的观点。
4)概念排序图表:概念汇集表(将多个研究问题汇集起来,这个表的背景依旧是对改革的态度,放进了所有回应者以及对四项研究问题的回应)。
主题概念图(研究问题有二:问题、策略,进行剖析分类,找到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