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队伍的灵魂与血性》观后感
关于《队伍的灵魂与血性》的观感想大全

关于《队伍的灵魂与血性》的观感想大全_3本学期开股东民主生活会,有幸观看金一南教授演讲《队伍的灵魂与血性》,给我感触特别深刻,一个多小时的视频回来又从头看了一遍,每次看完都热血沸腾,真正意义的体会到团队凝聚力与团队战斗力的重要性,不是一天两天所练成。
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第一、想不想干大事,能不能干大事,是不是干大事,不看宣言,而看队伍。
中快发展至今,从小到大,从无到有。
从小做起,从集团第一批元老开始创业,到现在几百位股东,不是宣言或誓言能走到今天,而是经过长期艰苦奋斗,敢于冒险的崇高精神,让中快人在祖国的强大中不断创新发展。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相对性,在发展其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大家有钱了,就纸醉金迷,腐败堕落,追求物质,个人享受,满足肉体暂时的欲望,而丢掉了很多传统的美好。
第二、军队建设从古至今的衰胜靠的是信仰。
毛主席说:“多数人因看到而相信,惟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
就像当初相信师傅的人一样觉得中快有发展,觉得团餐事业是一件伟大的事情,把团餐当成一件神圣伟大的事情在做,现在的他们一定很自豪,也成为了别人眼中的牛人。
第三、中国革命的独特现象:“在最发达的城市获取最先进的思想,在最落后的山村获得最勇敢的战士”。
我们现在的状况就和中国革命非常相似。
我们的管理者和员工都来自农村,都是农民的儿子。
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敢于拼搏,敢于冒险;在城市里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书写不一样的人生篇章。
有一句话特别深刻:“有信仰的书生和逼上梁山的农民结合造就了中国的强大和崛起。
”在中快同样也有一批又一批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团餐事业上造就了他们的辉煌。
第四、团队队伍建设中会出现很多问题,这是必然。
在红军创建初期:存在很浓的乡土观念、宗族观念、排外观念、享乐观念、自由散漫、无组织无纪律,严重影响了党对红军队伍领导,产生了诸多有悖于革命宗旨的倾向。
相比我们而言,同样存在以上问题,但明显感觉,这两年,集团的决心和力度。
不管是法务部还是审计,对干部的约束和对干部心灵的净化在行动,让观念转变,思维转变,工作方式方法改变。
胜利的刀锋——论军人的灵魂与血性【最新】

胜利的刀锋——论军人的灵魂与血性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给人至深印象。
“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不是相互独立的板块。
这里我主要从军事文化的视角,谈谈关于军人的灵魂与血性。
一流的军人人格是如何凝聚和传递的德国著名政治学家马克斯·韦伯说:“以政治为业有两种方式,一是为政治而生存,二是靠政治而生存。
前者是以政治目标为追求的政治家;后者则是以政治为饭碗的食客。
”以军事为业的军人也一样。
有些人是为军事而生活,有些人靠军事而生活。
前者是真正的军人,后者不过是军队的“食客”。
你是真正的军人还是军队的一个“食客”?真军人与假军人的区别不仅是部队里是否有你的编制,而是你的灵魂是否驻留在军营。
被美国军事史列为“西点三巨头”之一的丹尼斯·马汉,1820年进入西点军校,28岁成为军事工程学及战争艺术教授。
鉴于他在西点军校的杰出贡献,被评为终身教授。
再“终身”也有退休的一天,但他不愿退休。
1871年9月,西点军校监察委员会对丹尼斯·马汉实施强制性退休。
岁数太大了,快70了,早就功成名就、早就该颐养天年了。
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得知这个消息后,丹尼斯·马汉扑向一艘航行在哈德逊河的轮船推进器,以自杀结束了生命。
他觉得离开这所军校,离开军事教学,生活便毫无意义,生命也毫无意义。
丹尼斯·马汉被人们称为“老马汉”,因为他有一个更加出名的儿子阿尔弗雷德·马汉——“小马汉”。
小马汉后来成为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官、成为著名的“海权论”创立者。
老马汉的生命消失在哈德逊河里面了,小马汉的理论使美国从地区走向世界。
西方有这么一句话:有一流的军队之前,先有一流的教官。
有一流的教官之前,先有一流的人格。
老马汉、小马汉尽管没有拥抱战场军功的辉煌机遇,却让他们的学员张开了双翼——潘兴、麦克阿瑟、巴顿、史迪威、布莱德雷、艾森豪威尔等都是他们的学生。
队伍的灵魂和血性

关于队伍的灵魂和血性---金一南教授华为讲座观后感今天有幸看了金一南教授的关于在华为题目为队伍的灵魂和血性的视频,本来以为金一南教授是一个军人会流露出某种的军人的死板,但是今天确是看到了金一南教授的幽默及具有才华的一面。
对于缺乏国防知识及缺乏关于对中国军队灵魂和血性的我起到了教育的作用。
金一南教授对于华为的精神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并且从华为企业的崛起,看出中国的综合国力的提升,严重流露出自豪的目光。
金教授同过今天中美两军的对比,对中美之间的二战以来建国史进行了对比,从中国近年来对于军队的裁军及对军费的削减,美国确认为中国依然是在世界上拥有军队人数最多的,并且引发了一系列对于中国威胁论新闻的发表,并且在对于美国外长对于美国国家极具争议的人权的认识,金一南教授正确阐释了枪杆里得出政权,并且对美国建国50星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使得美国外长极其尴尬的同意金教授的看法。
中国从1919年9.18事变的发生,到抗日战争的胜利凭借的是什么,是一个部队的精神,是一个队伍的灵魂和血性,从八路军新四军的坚持不懈的在敌后的抗战,到国军在正面战场的英勇作战,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精神的体现。
在抗美援朝时期中中国军人黄继光,邱少云的英勇赴死的民族精神,这些恰恰是美国军人所不具有的,并且在越南战争,及中印边境战争的胜利,体现的是一个的队伍精神。
当时中国从国民党的手中接过来的是一个烂摊子,国民党转移时将中国的财力人力大部分都带到了台湾,解放军是以什么样的精神战胜了强大的美国,这是我们民族精神,是中国军队对于国家的忠诚,队伍灵魂的体现,军人血性的体现。
现在的中国作为世界GDP世界第二地位,在美国看来这可是一个不小的威胁,所以金教授提出我们应该加强对军队的建设,加强对军校的建设,并且加强对全民国防教育。
所以对于解放军的纪律加强,显得尤为重要,并且他提出没有不称职军官,没有不称职的部队,我们对于美军的差距是有,但是不能以死板的目光看待问题,小平同志说:不能换脑筋,就要换脑袋。
《队伍的灵魂和血性》观后感

《队伍的灵魂和血性》观后感观后感,就是看了1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第1文档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队伍的灵魂和血性》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队伍的灵魂和血性》观后感为提高团队凝聚力,提升公司管理水平,洁能发电分公司综合科组织我们在2楼会议室观看了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教授金1南作的《关于队伍的灵魂与血性》视频讲座。
金1南教授从中国近现代军队的灵魏与血性切入,谈到了8旗军、绿营军、湘淮军、小站新军、北洋军阀、新军阀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等诸多军制。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之前,军制数次改变均以失败告终,其根本缘由就是队伍缺少灵魂与血性。
最后,金1南论述了____新时期强军思想,就是要改革创新,不断铸造军队的灵魂与血性。
通过观看视频讲座,我内心的震动10分强烈,感遭到了好的团队对成功的重要性。
好的口号不如好的团队,再好的决策都要靠好的团队来履行才能落地且不会走样,1个团队有灵魏和血性了,才能战无不胜、战无不胜。
1个优秀的团队,可用以下几个关键记总结。
1、沟通。
沟通是团队建设的最基本方式,领导之间、领导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内部都要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
这类沟通,内容不但包括工作上的事情,也包括生活和学习上的事情,非正式沟通的作用有时比正式沟通效果还显者。
沟通的情势也是多种多样的,开会、座谈、出游、竟赛、活动等,都是沟通的情势和载体,同时也能够通过沟通认识更多的朋友,通过互动,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
2、意识。
团队意识不是1朝1夕能构成的,是长时间积淀的产物,它蕴藏于1切小细节。
1个公司、1个班组、1个工作小组,在工作当中都有团队意识培养的进程,每一个进程都要分工协作,实现1个共同的目标。
红军长征是1个团队意识构成进程的典型例子,他不但考验人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磨练人的心志,体现对党的绝对虔诚。
3、规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的规章制度1定要认真履行,每一个人都要遵照,这样才能保证1切事情有序推动,不会出乱子,才能保障政令畅通、信息畅通,从而将好的制度贯彻履行落实下去。
队伍的灵魂与血性观后感

队伍的灵魂与血性观后感作为一名观众,看完《队伍的灵魂与血性》这部电影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军旅主题电影,它展现了一支军人队伍在困境中的坚强和拼搏,它让人对军人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电影以“我军永不言败”为主题,描述了一支南京军区某部在反恐演习中的表现。
在演习过程中,由于恶劣的天气和无情的敌情,队伍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然而,面对困难和危险,队伍的每一个战士都表现出了高度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坚定的信念。
他们用行动证明了“永不言败”的信念,最终顺利完成了任务。
这部电影让我深思,一个优秀的队伍,需要的不仅仅是单个战士的英勇,更重要的是队伍的一致性和集体协作力。
只有在集体的力量下,个人的力量才能得到最大发挥。
而集体协作的背后,则需要一个强大的灵魂来推动,这个灵魂就是集体主义精神。
随着观影过程的深入,我逐渐感到,这部电影所表现的不仅仅是军人的职业素养,还体现了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
在电影中,每一个画面都让人感到非常震撼。
比如,当队伍在暴雨中奋力前行的画面,以及那些获得胜利时的场景,都让观众不由自主地为战士们的英勇表现而打了热烈的掌声。
不仅画面令我叹为观止,电影中的音乐也别具匠心。
例如,在危险时刻响起的紧张音乐,让人感到紧张和振奋;而在获得胜利时,欢快的乐曲则让观众感到释放和愉悦。
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更加了解军人的职业素养和集体协作的力量。
也让我感到和放松,、体验到团队的凝聚力与内部组织的完整性。
同时,电影中的故事也引发了我对内心动荡时内心的应对策略的思考。
当领导者能激发每个人的努力并为自己的目标而服务时,当每个人都有共同的目标时,这个团队的目标可以得到最大的实现。
渐渐地,我发现一支队伍的力量非常宝贵,它是可以超越个人的力量的。
总之,这部电影展现的是一种走向胜利的永不言败精神。
它让人们领略到了集体主义的力量,以及军人职业精神的涵义。
从电影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队伍的灵魂和血性,也可以看到每一个战士的拼搏和奉献。
“亮剑”精神,一个团队的灵魂——电视剧《亮剑》观后感

“亮剑”精神,⼀个团队的灵魂——电视剧《亮剑》观后感这⼏天,夜以继⽇地在看电视剧《亮剑》,⼀种感动与思考⼀直萦绕着,真正感动我的不是电视剧本⾝,⽽是那段荡⽓回肠的历史,以及在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所铸就的亮剑精神。
全⽚回荡着英雄之⽓,男⼈的⾎性与阳刚之⽓,⽓贯长虹的⽓魄和胆识,这种英雄主义情结令⼈久久回味,使精神振奋起来。
战场上军⼈需要亮剑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竞争需要我们亮剑,时代需要我们亮剑,社会需要我们亮剑。
看《亮剑》,“⼈间⼀股英雄⽓在驰骋纵横”。
什么是亮剑精神?李云龙说:“古代剑客和⾼⼿狭路相逢,假定这个对⼿是天下第⼀剑客,你明知不敌该怎么办?是转⾝逃⾛还是求饶?当然不能退缩,要不你凭什么当剑客?这就对了,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这叫亮剑,没这个勇⽓你就别当剑客。
倒在对⼿剑下算不上丢脸,那叫虽败犹荣,要是不敢亮剑你以后就别在江湖上混啦。
这就是亮剑精神,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独⽴团的战⼠的确不同于别的部队,他们⾝上有⼀种共同的⽓质,就是出⼿凶狠果断,有种敢和敌⼈拼命的劲头,⼀出刺⼑就痛下杀⼿,很少使⽤格挡等以求⾃保的⽅式,招招都是要和对⼿同归于尽的意思。
任何⼀⽀团队都要有⾃⼰的传统。
传统是什么?传统是⼀种性格,是⼀种⽓质。
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团队组建时⾸任长官的性格和⽓质决定的。
他给这⽀团队注⼊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流失,⼈员更迭这⽀团队灵魂永在。
这就是魂。
只要有魂在,有精神的召唤,就如⼀⾯旗帜在猎猎飘扬,指引着前进的⽅向。
在《亮剑》中,⼏⼗万华野官兵建制被打乱,团长找不到营长,营长找不到连长,部队在哪⾥谁也不知道。
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为什么?因为在每个⼠兵⼼⾥,都有⼀⾯不倒的旗帜在召唤着他们取得胜利。
他们不畏艰险,不惧孤独,因为在他们⼼⾥永远有着“亮剑”的旗帜在猎猎作响,这就是作为团队精神的象征——亮剑的意义。
有这种精神的召唤,团队的每个成员都会百折不挠,只为达到⼀个⽬标——成功,这就是优秀团队的精神⽀柱,这就是⼀个团队傲视群雄的⼒量源泉。
观看《团队的灵魂与血性》有感

《团队的灵魂与血性》观后感9月2日下午三点,杨总裁亲自带领我们观看金一南教授的讲座《团队的灵魂与血性》,感受很深。
分享以下几点:1、不看宣言看队伍。
宣言好说,队伍难带。
在工作中不仅要制定工作目标,分解目标,还要检查,落实。
不能只听汇报,还有听其言观其行,了解真正事实。
不能被美好的汇报掩盖了真实情况。
2、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心态。
公司各部门每一个团队都应该为实现公司整体目标而努力。
个人只有在团队中发挥作用出色完成任务提供满意结果,自己才能出彩,实现自身抱负和价值。
始终要保持正确的思想充满正能量,与公司与团队始终保持一致,才能跟上公司发展步伐。
3、打造团队是一个长期并持续不断改进的过程。
电视剧看的红军队伍各个训练有素,思想和技能都很高超。
听了金一南教授的讲座,原来红军队伍的打造也是经过了各种血的教训,通过一件件事例的影响训练出来的。
所以,我们一定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有耐心,有恒心,要找方法,要身先士卒做出表率,通过一件事一件事的影响感召,不断发现解决问题,推动团队成长。
4、团队一定要严明纪律,赏罚分明。
俗话说“兵不斩不齐”,说的就是要严格执行制度。
公司管理离不开规章制度,建立规章制度一定要认真执行,每个人都要遵守,才能保证工作有序推进,才能保证政令畅通。
严明纪律,赏罚分明,严格执行。
也是对遵守制度人的尊重和保护、认可,更是对违规者工作的促进。
5、韩先楚海南岛战役积极主战,有血性,有灵魂,有本事的故事。
对我的启发:我们对待工作要坚持原则,要有主见敢讲真话,也要创造敢于直言的氛围。
6、韩先楚从大别山放牛娃通过无数战役历练,最终战功显赫成为共和国著名将领。
再次说明学习的重要。
只有时刻保持空杯心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但在工作中学习总结经验教训,不但历练自己增长本事。
才能不被公司淘汰。
2019年9月5日。
队伍的灵魂与血性心得

队伍的灵魂与血性心得
队伍的灵魂与血性心得篇5
心得体会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队伍的灵魂与血性是队伍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队伍战斗力的关键。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队伍的灵魂与血性,以提高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首先,我们需要注重培养队伍的灵魂。
灵魂是指队伍成员的思想、信仰、价值观等方面的共同认知。
只有拥有共同的思想和价值观,才能形成紧密的团队,激发出更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我们需要加强团队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我们需要注重培养队伍的血性。
血性是指队伍成员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气和毅力。
只有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才能克服困难,战胜挑战。
我们需要加强团队成员的体能训练和心理调适,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最后,我们需要注重培养队伍的凝聚力。
凝聚力是指队伍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支持和协作能力。
只有拥有紧密的团队关系,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我们需要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建立相互信任和支持的关系,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总之,队伍的灵魂与血性是队伍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队伍战斗力的关键。
我们需要注重培养队伍的灵魂与血性,以提高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只有这样,才能让队伍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队伍的灵魂与血性》观后感
今天与部门的伙伴们重温了一遍金一南教授的讲座《关于队伍的灵魂与血性》,这次讲座涉及国家历史比较多,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沉淀,真不太容易懂;得益于早年对近代历史的积累,讲座中几乎所有的例子都能体会当时的历史背景,现在此分享:
(1)北洋军阀
创始人袁世凯在小站练兵之前,清朝的陆军就是一盘散沙。
其建立中国近代第一支新式新军,本人并无出色的军事才能,但是非常重视人才引进,比如留洋军校出身的冯国璋、王士珍、段祺瑞,还有街上的市井无赖,比如来自市井贩布的曹琨和妓院差役的孟恩远;这两拨人本来压根不是一条道上的,因为袁世凯的笼络,纷纷不分贵贱、连同一心,为先进人物提供才能发挥的机会,改造并影响落后人群,最终组成北洋集团主导了中国历史舞台近30年。
北洋早期,纪律严明,袁世凯暴雨训练,带头成标榜。
袁世凯最终经受不住胜利的诱惑,得意忘形,露出封建地主阶级的本性,逐渐将北洋新军变成了北洋军阀,并逐步走上了帝制这条逆时代潮流的不归路。
此前一向对袁世凯马首是瞻的北洋核心将领都联名反对帝制,没有趋炎附势,随波逐流。
就连左右手的徐世昌和冯国璋都袖手旁观,显示了北洋集团内部还有一部分是有灵魂的队伍。
但是此时的北洋已经四分五裂,首领与队伍已经离心离德,貌合神离。
此时很多北洋将领深受共和思想熏陶,明白走向共和是顺应时代潮流,封建帝制是历史倒退,必将灭亡。
但是北洋军阀各派并没有把共和作为信仰,而是作为实现自己名望和笼络人才的旗帜,最终经不起更先进的国民革命军的进攻,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2)国民党军
创始人蒋介石早年受孙中山委托创建黄埔军校,提出了“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以国家统一,民族独立为己任,以“三民主义”为信仰。
聚集了一批救国救民,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其中有很多学员家境还比较优越,放弃封建时期所谓的高尚生活“纸醉金迷、灯红酒绿”,而选择了“奋发向上,苦于冒险”;最初组织黄埔学生军,进行东征后再北伐,从国民党的发祥地广州,一直打到华北,最终东北易帜,实现全国名义上的统一。
国民党军队一直以来亲疏厚薄,导致非嫡系部队忠诚度不高,凝聚力不足,小到一个地区,大到整个省和平解放,投诚甚多,例如:北平、绥远和平解放,湖南、四川、新疆等全省拱手让给解放军。
如果不是这些投诚部队,恐怕全国的解放还得推后几年。
国民党军队,为了各自保存实力,阳奉阴违,谎报军情,遇见友军陷入困境时,见死不救,淮海战役中,近在咫尺的几个兵团,做视黄百韬兵团全军覆没。
一心想着壮烈牺牲的解放军,没有失败,反而是总是想着保护自己的,被消灭掉了,唇亡齿寒,最后所有兵团都被解放军消灭,指挥官被俘。
真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国民党最失败的是不仅仅打不过装配精炼,训练有素的日本军队,竟然还输给了小米加步枪的共产党军队。
蒋介石晚年总结国民党的失败,第一败在战后接收,第二败在派系之争。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部队忙于抢占城市,掠夺物资,以为被日本人打压了这么久,该贪图享乐的时候了,以至军纪涣散,渐失民心。
国民党军队里还有派系,队伍里还有小队伍,拉帮结派,互不买帐,给了解放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3)共产党军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四军就1千人还办学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任何时候都不忘教育,以少数先进的人去改造大多数人。
古田会议,确立了红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营连有指导员,团级以上设政委,师级以上设政治部主任。
甲午战败,洋务运动的最大成果北洋水师灰飞烟灭,日本人把所有的赔款都用在教
育,以至于影响后面50年,中国在军事上从过去“孙子兵法”上的师傅顿时变成了日本的学生。
共产党与其他团体一样,也存在叛逆,而且叛变的级别绝对是其他团体无法比拟的,高级到直至最高领导,比如张国焘、向忠发叛变,还有非常高级别的陈公博、周佛海投靠国民党,但是叛变的只是个人,队伍还在,因为信仰和灵魂。
战争年代的共产党人只服从信仰,不搞个人崇拜!
区别于国民党军各自为阵,解放军同仇敌忾,团结一心,以大局为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淮海战役期间,面对强大的黄维兵团,明知实力不足以包围全歼,邓小平政委毅然提出“就算二野的部队拼光了,别的部队打过江去,照样解放全中国!”这是一种怎样的全局胸怀和视死如归的决心。
共产党在任何危机时候,都是处变不惊,信心不灭,在最困难的井冈山时期,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强敌入侵,面临亡国灭种时,提出了“论持久战”。
(4)太平天国和水泊梁山
太平天国从创立时起,其纲领和信仰就不符合历史潮流,但是由于当时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八旗军队士气涣散,汉军不受信任与重用,让本来不具备先进团队特征的天平军一路高歌,加上太平军大部分是贫苦农民出身,吃苦耐劳,作战勇敢,服从尊长,所以从荒蛮的广西深山一直打到大清粮仓的江南水乡,连续攻克杭州、苏州、南京,最后定都建朝,封官进爵,一副骄傲自满,不可一世的心态,有点类似于现代暴发户的感觉,把精力都用在了争权夺利、贪图享乐上,导致内讧四起,最终东王杨秀青被处决,并连根拔起,牵连甚重,加上各派相互倾扎,以至动摇了太平军的军事根底,同时为了掩人耳目,装模作样似的派出林凤祥、李开芳等率仅仅几万人北伐,孤军深入,全军覆没。
从此一蹶不振,最终消失在历史尘埃中。
当年看完这套书籍后,随心写下了一首打油诗“金田起义撼妖清,咸丰江山半边倾;无奈天朝内讧起,留下血训到如今!”
很多人喜欢《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认为他们是一群有情有义、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
而本人则认为,水泊梁山的好汉,单兵作战比较英勇,一旦组成团队,就是一盘散沙,各自为阵。
有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感觉,没有统一的思想和明确的团队愿景。
大家聚集在一起,没有统一目标,当时仅仅是混不下去,无处藏身,才来到梁山落草为寇,有官场失意(林冲)、有杀人越货(鲁智深)、有被逼无奈(卢俊义)、有战败被俘(关胜)等等,所以才有“逼上梁山”一说。
角色更是五花八门,有偷鸡摸狗的时迁,卜卦算命的公孙胜,市井无赖的史进,也有正当职业的医生、商贾,官宦,可谓人才济济。
好不容易凑齐了108人,但是在朝庭招安的问题上思想从来没有统一过,各自打着自己的算盘,结果被朝庭利用,自取灭亡。
所有能登上历史舞台的军事政治集团都有其血性的一面,也就造就了开始的成功,但是,随着血性和灵魂的慢慢丧失,最终走向败亡,被先进团体所取代!拥有血性和灵魂难,坚持血性和灵魂更难!个人没有梦想没关系,只要跟着有梦想的队伍走。
昨天在群里看到有伙伴分享谈到,共产党的胜利不在于本党的纪律性和先进性,和拥有一支有血性和灵魂的军队,而在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即二战日本侵华带来的历史性挑战和机遇,本人认为,无论是得利于国民党内部腐败内斗,还是日本侵华,如果自身条件不足,就是再好的国际环境,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只会错失良机!
这次讲座,开头以一段“想不想干大事,能不能干大事,是不是干大事,不看宣言,而看队伍!”。
结尾以一段“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这两段都是非常值得回味的。
一、有灵魂有血性的队伍应具备的:
重视人才引进、不分贵贱、连同一心、为先进人物提供才能发挥的机会,改造并影响落后人群、纪律严明、带
头成标榜、顺应时代潮流、意气风发、奋发向上,苦于冒险、不忘教育,以少数先进的人去改造大多数人、绝对领导、不搞个人崇拜、同仇敌忾,团结一心,以大局为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全局胸怀、视死如归的决心、处变不惊,信心不灭、吃苦耐劳,作战勇敢,服从尊长、有情有义、疾恶如仇
二、有灵魂有血性的队伍不应具备的:
一盘散沙、经受不住胜利的诱惑,得意忘形、逆时代潮流、趋炎附势,随波逐流、离心离德,貌合神离、升官发财、贪生怕死、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忠诚度不高,凝聚力不足、亲疏厚薄、见死不救、阳奉阴违、拉帮结派、军纪涣散、贪图享乐、争权夺利、掩人耳目,装模作样、各派相互倾扎、没有统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