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

合集下载

如何正确认识药品的不良反应和药品利弊

如何正确认识药品的不良反应和药品利弊

16. 0
中国医学创新
20 09年 3月 第 6卷第 8期
Mei ln oao f hn , ac .0 9 V 1 o8 dc nvt no ia M rh2 0 , o 6N . aI i C .

学 术 讲 座

如何 正 确认 识药 品 的不 良反应 和药 品利 弊
黄善 芹
多人认为 , 只有使用 了假药 、 劣药 , 用药不 当, 或 才会 引起不 良反应。事 实上 , 多经 过严格 审批 、 许 检验 合格 的药 品在正
常 用 法 用量 的情 况 下 , 可 能 在 一 部 分 人 身 上 出 现 不 良反 也 应 。为 什 么还 会 出现 药 品 的 不 良反 应 呢 ?
如 “ 二 药 ” 件 , 成 了 不 少 用 药 者 的 严 重 毒 副 作 用 , 致 齐 事 造 导
1 人 中毒死亡 。“ 二药 ” 件 , 1 齐 事 虽依法 定 为假 药 、 药 , 劣 究 其实质都是药品质量 问题 。此类人 为风 险成 因极其 复杂 , 其
中重 要 的 原 因 是 成 本 控 制 的 动 因 。药 品 不 良反 应 是 药 品 研
的 或 意 外 的反 应 。药 物 有 两 重 性 : 药 可 改 善 人 体 状 况 或 抵 用
抗病原体 , 这是治疗作用 ; 用药产生 的毒 副作用危 害人 体 , 这
是 不 良反应 。药 物 的 不 良反 应 是 药 物 负 面 作 用 的统 称 , 括 包
交待 , 嘱咐患者用药期 间一旦 发生严 重不 良反应 时 , 除立 即
1 医学 发 展 水 平 的 限 制
服用 , 因为其副作用也是会 累加 的。尽 管副作用是一种较轻 的不 良反应 , 一般危害不大 , 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3 2 毒性反应 . 药物引起人体各系统 的变化而有害于机体 称毒性反应 , 如药物对 肝脏 、 肾脏 、 造血 系统 、 神经 系统等 的 损害即为毒性反应 , 毒性反应 的轻重程度 与药物剂量及用药

如何看待药品不良反应

如何看待药品不良反应

如何看待药品不良反应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也不包括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所以药品不良反应不是药品质量问题和医疗事故。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我国有神农偿百草一日遇七十毒之说,最早的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根据药的毒性将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这说明我国从用中草药治病时起就发现了药物有既能治病也能致病的二重性,因此使用中药要区别对待,比如有的要经过炮制才能服用,有的只可短时期服用,有些要与解毒药同时服用。

不难看出,药品不良反应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是维生素、钙补充剂、补益类中药也不例外。

诱发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很多,大致有非药品因素和药品因素。

非药品因素包括病人的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缺陷、机体的敏感性、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血型、疾病等,药品因素包括药理作用、并用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药品中的辅加剂、用药方法等,并且新药上市前临床试验的病人数量有限(一般为500~3000人)、病种单一、多数情况下排除特殊人群(如老人、孕妇和儿童),一些罕见的不良反应一般难以发现。

因此,药品在上市问题上更为复杂,这也使得药品不良反应难以预测。

同一药品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种族、不同敏感性、不同疾病的病人中表现不尽相同,有些不良反应必须在大面积使用后方能发现。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是我国对上市药品继续加强安全监管的重要措施,针对的是国家批准生产使用的合格药品,目的在于提醒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及医疗机构注意被通报品种的安全隐患,提高医务工作者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避免一些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对已确认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视情况采取如下处理措施:修改说明书(包括限制适应症、疗程、剂量)、在药品包装上和说明书中增加警示语等,限制用药的适用人群,由非处方药改为处方药,停止生产、销售、使用等。

在临床上,许多药品虽有严重不良反应,因其在防病治病方面有特殊作用,还是被广泛使用,比如青霉素;有的药品不良反应(风险)虽大,但其与疗效(效益)相比,利大于弊,如抗肿瘤药虽然有脱发、降低免疫力等诸多不良反应,但可以有效杀死肿瘤细胞,对肿瘤患者的治疗有利,所以还是作为抗肿瘤治疗的常规药使用。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合理用药范围内,由于特殊生理机制、身体状况或不可预测的个体差异等因素导致的药物使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是药物治疗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治疗效果。

本文将从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分类、预防和处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药品不良反应,即药物的治疗期间或停药后使用遵循相关国家和地区标准的某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通常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根据其严重程度,可以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1. 药理性不良反应:即由于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如抗生素引起的肠胃不适。

2. 过敏反应:某些药物在人体内引起的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等。

3. 中毒反应:由于药物的剂量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导致中毒反应,如药物过量引起的中毒症状。

4. 交叉过敏反应:某些药物与已使用的药物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如某些抗生素与青霉素过敏者使用引起的过敏反应。

三、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1. 合理用药: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使用,并避免自行停药或随意增减药物剂量。

2. 病史及药物过敏史的告知:患者在就医时应详细告知自己的病史及药物过敏史,以便医生在开具处方时避免使用有潜在风险的药物。

3. 个体差异的考虑: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都可能存在差异,患者在初次使用药物时应关注身体的反应,如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四、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1. 及时停药: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应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所出现的不良症状。

2. 对症处理:针对不同的不良反应,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对症处理,如药物过敏引起的皮肤瘙痒,可以使用抗过敏药物进行缓解。

3. 转换药物:对于存在不良反应的患者,医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其他具有相同效果但不会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进行替代治疗。

总结:药品不良反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合理使用,及时告知医生有关病史和过敏史,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应对

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应对
用药史问卷
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包括药 物种类、剂量、用药时间等。
不良反应问卷
针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设计问卷 ,进行定期评估。
标准化评估工具
采用国际通用的药物不良反应评估 工具,如世界卫生组织(WHO)的 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估标准。
03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类型及案例分析
过敏反应
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
在调整剂量时,还需考虑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 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辅助治疗手段选择依据
症状缓解
根据药物不良反应的具体 症状,选择相应的辅助治 疗手段以缓解症状。
加速药物排泄
通过增加饮水量、使用利 尿剂等手段,加速药物在 体内的排泄,降低不良反 应的发生风险。
保护靶器官功能
针对药物可能损害的靶器 官,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如使用保肝药、护肾药 等。
神经毒性作用
药物对神经系统的直接损害, 如周围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等 。
预防措施
注意观察患者神经系统症状, 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
04
药物不良反应应对策略与措施
停药或换药指征掌握
识别严重不良反应
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
评估药物疗效与风险
对于疗效不确切或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应及时评估是否需要停药 或换药。
分类
根据不良反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致命性不良反应 。此外,还可根据不良反应与药物的关系,分为A型反应(量变型异常)和B型 反应(质变型异常)。
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发生率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药物种类、用法用量、患者群体等因素而异。一般来说 ,住院病人中约10%~20%会出现不良反应,其中5%的患者因严重的药物不良 反应而死亡。

有关药品不良反应方面

有关药品不良反应方面

药品不良反应知识一、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知识教育的目的: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药品及药品的不良反应,勒戒一些基本健康常识及安全用药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强防范意识。

随着医药技术的飞速发展,药品对于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和促进社会发展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但是,其主要的治疗作用和副作用往往相伴而生,因此药品有着不可预期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新药品种的不断增加,不合理用药现象和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也随之增加,给社会所带来的危害不可估量。

二、药品和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1、药品: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能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药品不良反应(简称ADR):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PS:定义排除了有意的或意外的过量用药或用药不当(配伍用药)所造成的反应,强调所要监测的ADR应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发生的。

明确理解ADR定义的几个要素:药品质量合格;用药方法、用药剂量正确;与用药目的无关;对人体造成不良结果。

那么,药品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简单的说,如常见的青霉素过敏反应,轻者会出现荨麻疹等各类皮疹及哮喘发作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过敏性休克;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引起的哮喘;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导致的耳聋;环丙沙星引起的腹疼、腹泻、恶心或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等等都属于药品不良反应。

3、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的固有属性。

药品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具有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存在不良反应,它的发生是受医药学研究技术和人们的认识水平的限制而导致的必然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任何药品,包括维生素、矿物质类、中药等都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只是随着个体不同,不良反应的表现或严重程度不尽相同而已。

也可以这么理解:只要是药品,就有可能存在不良反应;只要使用药品,就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

三、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后的处理措施我们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如果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首先要停止服用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可疑药品,并向医生、药师咨询,可疑症状如确属不良反应,今后应慎重服用该种药品;如果不良反应十分严重应该去医院就诊。

护理学药物不良反应应对

护理学药物不良反应应对

护理学药物不良反应应对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与药物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作为护理学的学生或从业者,了解和应对药物不良反应是至关重要的。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应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几个关键步骤以及如何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药物不良反应可分为两大类型:预测可预防型不良反应和无法预测不良反应。

1. 预测可预防型不良反应预测可预防型不良反应是指那些通过认真评估患者的病历和身体状况,可以提前预测并采取措施预防的不良反应。

例如,一些药物具有肝脏毒性,而患者存在肝功能异常的情况下,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其他治疗方案。

2. 无法预测不良反应无法预测不良反应是指那些无法提前预测或避免的不良反应。

这些反应通常是由于个体差异、药物相互作用或药物的特殊机制引起的。

无法预测不良反应的例子包括过敏反应和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等。

二、应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几个关键步骤应对药物不良反应需要一套系统的方法和策略。

以下是几个关键步骤:1. 监测和评估及时监测和评估患者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是应对的关键步骤。

护理人员应在药物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呼吸困难、皮疹、恶心和腹泻等。

同时,还需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便及早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2. 停药或调整剂量在监测和评估的基础上,如果确实发现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护理人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

一种常见策略是停止使用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

在停药后,护理人员可以观察患者是否症状消失或减轻。

另一种策略是调整药物剂量,以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 提供支持性护理在应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提供全面的支持性护理。

这包括给予必要的饮食指导,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提供舒适的环境和情感支持等。

护理人员还可以为患者提供相关的教育,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药物不良反应。

三、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为了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以下几点能力:1. 熟悉药物信息护理人员需要了解药物的属性、剂量、给药途径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信息。

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与看法

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与看法

目录摘要 (3)第一章绪论 (4)第二章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 (5)2.1过敏反应 (5)2.2毒性反应 (5)2.3特异性反应 (5)2.4二重感染 (6)第三章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7)3.1.1掌握不同抗生素的抗生谱 (7)3.2.2对抗生素使用计量和间隔时间进行控制 (7)3.2.3剧至病菌的敏感度选择抗生素 (7)3.2.4合理控制抗生素的应用剂量和给药时间 (8)3.2.5科学合理联合使用抗生素 (8)第四章结论 (9)致谢 (10)参考文献 (11)摘要抗生素关于感染性疾病具有抑菌杀菌的作用,因此在临床医学上的运用非常广泛,尤其是临床医学的预防性运用。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是运用抗生素最多的国家。

可是,在抗生素运用过程中很简单发作不良反应。

这就请求必需要对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进行有效操控,以削减运用抗生素对人体带来的危害。

这篇文章着重讨论通过对抗生素的合理运用,下降抗生素运用病人发作不良反应的机率,增强抗生素在感染性疾病方面的医治作用,进而推进我国医学水平的提升以及开展。

关键词:抗生素;不良反应;合理用药AbstractsThesafetyofpost-marketingdrugisofgreatimportancetoeveryone.Thepharmaceutica lindustryhasbeenflourishinginthemarketeconomyofthereformandopening-up,prov idinganumberofdifferentsortsmedicinesforclinicaluse.Multinationaldragmanufactu ringenterpriseshavebeenfloodingintoChina,andbringinvariousinnovativemedicines thatclinicisinurgentneedof.ThesemedicinesareindispensibletoChina'shealthundert aking,providingimportantmaterialsupportforthesafeguardofpeople'shealth.Howev er,everydrughassideeffects.Thesafetyisrelativeeventhoughthatdrugisapprovedtobe onmarket.Atthesametimeoftreatingdiseases,drug第一章绪论抗生素在各类疾病的治疗中应用比较广泛,在细菌感染和传染病扩散的控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在医疗保健领域,药品的使用是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常见手段。

然而,随着药物的广泛应用,不良反应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剂量下使用药物后出现的不良的生理或者心理反应。

这些不良反应可能对患者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对生命造成威胁。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分类、预防和处理方法。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药品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理学因素: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身体对药物的不良反应。

例如,某些药物可能会与机体内的特定受体结合,导致副作用的发生。

2. 药物代谢因素:药物在体内代谢产生的代谢物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有些人的体内酶系统活性较低,导致药物的代谢过慢,进而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3. 个体差异:不同人群对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

因为个人遗传背景、饮食习惯、药物使用史等因素的不同,导致对同一药物产生不同的反应。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药品不良反应可以根据其严重程度和发生方式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常见不良反应:这些反应在药物的临床试验中经常被观察到,并在使用药物时有明确的警示和提示。

例如,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可能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等。

2. 罕见不良反应:这些反应在正常使用剂量下很少出现,并且往往不容易被识别。

当药物开始在广大人群中使用时,才能发现这些罕见不良反应的发生。

例如,药物对特定人群的过敏反应。

3. 剂量相关不良反应:这种类型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的剂量有关。

在较高剂量下使用药物时,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也会增加。

例如,某些药物在高剂量下可能会导致肝损伤。

三、预防和处理为预防和处理药品不良反应,有以下几个有效的方法:1. 个体化用药:由于个人对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特点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以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

2. 药物监测: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和症状,及时发现可能的不良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正确认识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
“是药三分毒”,药能治病,但也可能产生有害反应,这类有害反应就叫作药品不良反应(英文Adverse Drug Reaction,缩写ADR)。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意料之外的反应。

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如何来正确认识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

首先我们要避免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假劣药品才会引起不良反应。

许多人认为,只有使用了假药、劣药,或用药不当,才会引起不良反应。

事实上,许多经过严格审批、检验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也可能在一部分人身上出现不良反应。

由于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药品的不良反应表现会有很大差别,有的人反应轻,有的人反应重;有的人是这种反应,有的人是那种反应。

误区二:药品使用说明书里列举不良反应少的就是好药。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目前,国际上对于药品使用说明书中描述不良反应的部分要详细到什么程度,还没有具体的规定。

但有的药品说明书中对药品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叙述很少,实际发生的不一定少。

一个负责任的生产企业,才会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把产品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尽可能详细地告诉用药者。

误区三:非处方药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非处方药本身也是药,总体来说其不良反应比较少、比较轻,但这不是绝对的。

有些非处方药在少数人身上也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能导致死亡。

因此,非处方药也要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服用,不能随便增加剂量或增加服用次数,改变用药方法或用药途径。

误区四: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现在许多中成药、中药新剂型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并不少。

使用中药讲究辨证施治、合理组方、一人一方、随证加减,还需要质量好的药材、科学的炮制方法。

在这样的情况下服用中药,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

但如果不遵守辨证施治的原则或辨证不当,组方不合理,或中药材质量有问题,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误区五:新药比老药的不良反应少。

总的来说,必须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国家才会批准一种药品成为新药。

但是,新药的优点不一定都表现为疗效高、不良反应少。

新药上市时间短,有时难以发现一些罕见不良反应、迟发性反应、发生于特殊人群的不良反应。

因此,新上市药品的不良反应更要警惕。

如何在选用药物时,尽可能地避免和防范药品不良反应和有害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患者在购买药品时不要在不清楚自己病情的情况下就到药店里自己买药,不能轻信药品广告。

二、使用药品时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

注意禁忌症、不良反应,服用剂量一定要遵守说明书的规定或医嘱规定。

三、服药前后不饮酒。

酒中含有乙醇。

乙醇除了加速某些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降低疗效外,也能诱发药品不良反应。

特别是服药时饮酒,可使消化道扩张,增加药物吸收,从而易引起不良反应。

四、老年人、小儿、孕妇、哺乳妇女、肝肾功不全者用药应慎重。

五、尽量减少联合用药,家庭用药最好单品种使用,最多两种联用,尽可能不合用多品种。

因为使用品种越多,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就越高。

六、防止药物过敏,凡有过敏体质的人,或曾有药物过敏史的人,服用药物应谨慎,尤其对
磺胺类药物、青霉素药物等更应警惕。

对某种药物有明确过敏史者,禁止再次使用。

七、家庭药物应有专人保管,最好放在抽屉里上锁,或者放到药箱(盒)里置高处,以免儿童误服、错服、服用过量,发生意外事故。

方维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