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言学名词解释之令狐文艳创作

现代语言学名词解释之令狐文艳创作
现代语言学名词解释之令狐文艳创作

现代语言学名词解释

令狐文艳

现代语言学名词解释

现代语言学

一绪论

1 Linguisitics :Linguistics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tic study of language

2 Phonetics : The study of sounds which are used in linguistics communication is called phonetics.For example,vowels and consonants

3Phonology” : The study of how sounds are put together and used in communication is called phonology.For example,phone,phoneme,and allophone.

4 Morphology :The study of the way in which morphemes are arranged to form words is called morphology.For exampl e,boy and “ish”---boyish,teach---teacher.

5 Syntax : The study of how morphemes and words are combined to form sentences is called syntax.For esample,”John like linguistics.”

6 Semantics: The study of meaning in language is called semantics. For example,:The seal

could not be found.The zoo keeper became worried.” The seal could not be found,The king became worried.” Here the word seal means different things.

7 Pragmatics: The study of meaning in context of use

is called pragmatics.For example, “I do” The word do means different context.

8 Sociolinguistics: The study of language with reference to society is called sociolinguistics.For example,regional dialects,social variation in language. 9Psycholinguistics: The study of language with reference to workings of mind is called psycholinguistics.

二音系学

1 Phonetics: The study of sounds that are used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is called phonetics.

2 Phonology: The study of how sounds are put together and used in communication is called phonology.

3 Phone: Phone can be simply defined as the speech sounds we use when speaking a language. A phone is a phonetic unit or segement. It does not necessarily distinguish meaning; some do,some don’t.

4 Phoneme: Phonology is concerned with the speech sounds which distinguish meaning. The basic unit in

phonology is called phoneme;it is a unit that is of distinctive value.

5 allophone: The different phones which can represent

a phoneme in different phonetic environment are called the allophones of that phoneme.

6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These two allophones of the same phoneme are said to be in compkenebtary distribution.

7 Minimal pair: When two different forms are identical in every way except for one sound segement which

occurs in the same place in the stings, the two words are said to form a minimal pair.

8 Stress: When a certain syllable of a word is stressed, it means that the syllable is prounced with great force than the other or others.

9 tones: Tones are pitch variation, which are caused

by the different rates of vibration of the vocal cords. Pitch variations can distinguish meaning just like phoneme; therefore, the tone is a suprasegemental feature.

10 intonation: When pitch, stress and sound length are tied to the sentence rather than the word in isolation, they are collectively known as intonation. Inton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veying meaning in almost every language,especially in a language like English

三形态学

1 morphology: Morphology is a branch of grammer which studies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words and the rules by which words are formed.

2 inflectional morphology: Inflectional morphology studies the inflections of word-formation.

3 derivational morphology: Derivational morphology is the study of word-formation.

4 morpheme: Morpheme is the smallest meaningful unit of language.

5 free morpheme: Free morpheme are the morphemes which are independent units of meaning and can be used

freely all by themselces or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morphemes.

6 bound morpheme: Bound morphemes are the morphemes which cannot be used independently but have to be combined with other morphemes, either free or bound, to form a word.

7 root: A root is often seen as part of a word; it can never stand by itself although it bears clear,definite meaning; it must be combined with another root or an

affix to form a word.

8 affix: Affixes are of two types: inflectional and derivational.

9 prefix: Prefix occur at the beginning of a word.

10 suffix: Suffixes are added to the end of the stems; they modify the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word and in many cases change its part of speech.

11 derivation: Derivation affixes are added to an existing form to creat a word.Derivation can be viewed as the adding of affixes to stem to form nes words.

12 compounding: Like derivation, compounding is another popular and important way of forming new words in English. Compounding can be viewed as the combination of two or sometimes more than two words to creat new words.

四句法学

1 linguistic competence: Comsky defines competence as the ideal user’s knowledge of the rules of his language,and performance the actual realization of this knowledge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2 sentence : A sentence is a structurally independent unit that usually comprises a number of words to form a complete statement question or command.

3 transformation rules: Syntactic movement is governed by transformational rules. The opera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al rules may change the syntactic representation of a sentence.

4 D-structure : A sentence may have two levels of syntactic representation. One exists before movement take place, the other occurs after movement take place. In formal linguistic exploration, these two syntactic representation are commonly termed as D-structure.

5 Move а : Just as there is a general rule for all phrase structure rules,i,e. the X-bar schema, there is a general movement rule accounting for the syntactic behavior of any constituent movement. This movement rule is called Move а

五语义学

1 semantics: Semantics can be simply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meaning in language.

2 sense : Sense is concerned with the inherent meaning of the linguistic form. It is the collection of all the features of the linguistic form; it is abstract and decontextualized.

3 reference : Reference means what a linguistic form refers to in the real, physical world; it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nguistic element and the non-linguistic world of experience.

4 synonymy : Synonymy refers to the sameness or close similarity of meaning. Words that are close in meaning are called synonymy.

5 polysemy : Polysemy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the same one word may have more than one meaning.A word having more than one meaning is called a polysemic word.

6 antonymy : Antonymy refers to the oppositeness of meaning. Words that are opposite in meaning are called antonyms.

7 homonymy : Homonymy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that words having different meanings have the same form,i.e. different words are identical in sound or spelling, or in both.

8 hyponymy : Hyponymy refers to the sense relation between a more general, more inclusive word and a more specific word.

9 componential analysis : Componential analysis is a way to analyze wprd meaning. It was proposed by structural semanticists.

10 grammatical meaning : The grammatical meaning of a sentence refers to its grammaticality,i.e. its grammatical well-formedness. The grammaticality of asentence is governed by the grammatical rules of the language.

11 semantic meaning : The semantic meaning of a sentence is governed by rules called selectional restrictions.

12 predication : In semantic analysis of a sentence, the basic unit is called predication. The predication is the abstraction of 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七历史语言学

1 historical linguistics: Historical linguistics is the subfield of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language change.

2 apocope: Another well-documented sound loss is the deletion of a word-final vowel segement, a phenomenon called apocope.

3 epenthesis: A change that involves the insertion of a consonant or vowel sound to the middle of a word is known as epenthesis.

4 metathesis: Sound change as a result of sound movement is known as metathesis.

5 compounding: Compounding is a process of combining two or more words into one lexical unit.

6 derivation: Derivation refers to the process by which new words are formed by the addition of affixes to the roots.

7 blending: Blending is a process of forming a new word by combining parts of other words.

8 back-formation: Back-formation is a process by which new words are formed by taking away the suffix of an existing word.

9 semantic broadening: Semantic broadening refers to the process in which the meaning of a word becomes general or inclusive than its historically earlier denotation..

10 semantic narrowing: Semantic narrowing is a process in which the meaning of a word becomes less general or inclusive than its historically earlier meaning.

11 semantic shift: Semantic shift is a process of semantic change in which a word loses its former meaning and acquire a new, sometimes related, meaning.

12 protolanguage: It refers to a family of a language.

13 sound shift: It refers to the systematic modification of

a series of phonemes.

absee

管理员UID 5

精华 0

积分 3990帖子 1111阅读权限200

注册 2007-6-4

状态离线#8

使用道具发表于 2007-7-26

21:20 资料个人空间短消息加为好友

八社会语言学

1 sociolinguistics: Sociolinguistics is the study of language in social context.

2 speech community: A speech community is thus defined as a group of people who form a community and share the same language or a particular variety of language.

3 speech variety: Speech variety, also known as language variety, refers to any distinguishable form of speech used by a speaker or group of speakers.

4 language planning: One way out of the communication dilemma is language standardization known as language planning. This means that certain authorities, such as the government or government agency of a country, choose a particular speech variety and spread the use of it, including its pronunciation and spelling system, across regional boundaries.

5 idiolect: Such a personal dialect is refered to as idiolect.

6 standard language: The standard language is a superposed, socially prestigious dialect of language. It is the language employ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judiciary system,used by the mass media.

7 nonstandard language: Language varieties other than the standard are called nonstandard, or vernacular, languages.

8 lingua franca: A lingua franca is a variety of language that serves as a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among groups of people for diverse linguistic backgrounds.

9 pidgin: A pidgin is a variety of language that is generally used by native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as a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10 Creole: A Creole language is originally a pidgin that has become established as a native language in some speech communication.

11 diglossia: Diglossia usually describes a situation in which two very different varieties of language co-exist in a speech communication, each with a distinct range of purely social function and appropriate for certain

situations.

12 bilingualism: Bilingualism refers to a linguistic situation in which two standard languages are used either by an individual or by a group of speakers, such as the inhabitants of a particular region or a nation.

13 ethic dialect: An ethnic language variety is a social dialect of a language ,often cutting across regional differences.

14 sociolect: Social dialect, or sociolects, are varieties of language used by people belonging to particular social classes.

15 register: Registers are language varieties which are appropriate for use in particular speech situations, in contrast to language varieti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social or regional grouping of their customary users. For that reason, registers are also known as situational dialects.

16 slang: Slang is a causal use of language that consists of expressive but nonstandard vocabulary, typically of arbitrary, flashy and often ephemeral coinage and figure of speech characterized by spontaneity and sometimes by raciness.

17 tabo A linguistic taboo refers to a word or expression that is prohibited by the “polite” society from general use.

18 euphemism: Euphemism comes from the Greek word euphemismos, meaning “to speak with good words”. A euphemism, then ,is mild, indirect or less offensive word or expression substitute when the speaker or writer fears more direct wording might be harsh, unpleasantly direct, or offensive.

absee

管理员UID 5

精华 0

积分 3990帖子 1111阅读权限200

注册 2007-6-4

状态离线#9

使用道具发表于 2007-7-26

21:20 资料个人空间短消息加为好友

九心理语言学

1 psycholinguistics:Psycholinguistics is the study of language in relation to the mind. As the suggests, psycholinguistics is viewed as the intersection of psychology and linguistics, drawing equally upon the language we acquire, produce and comprehend.

2 cerebral cortex: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brain is the outside surface of the brain, called the cerebral cortex.

3 brain lateralization: The localization of cognitive of cognitive and percpetual functions in a particular hemisphere of the brain is called lateralization.

4 linguistic lateralization: In their research of brain lateralization, psycholinguistics are particulary interested in linguistic lateralization, which is the brain’s neurological specialization for language.

5 dichotic listening: Evidence in support of lateralization for language in the left hemisphere comes from researches in dichotic listening tasks

6 right ear advantage: Stimuli heard in the left ear are reported less accurately than those heard in the right car. This phenomenon is knowas the right ear advantage.

7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refers to a period in one’s life extending from about age two to puberty during which the human brain is most ready to acquire a particular 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 can proceed easily, swiftly and without explicit instruction.

8 linguistic determinism: Whorf proposed first that all higher levels of thinking are dependent on language. That is, language determines thought, hence the strong notion of linguistic determinism.

9 linguistic relativism: Whorf also believed that speakers of different language perceive and experience the world differently, that is, relative to their linguistic background, hence the notion

10 subvocal speech: When language and thought are identical or closely parallel to each other, we may regard thought as “subvocal speech”.

of linguistic relativism.

absee

管理员UID 5

精华 0

积分 3990帖子 1111阅读权限200

注册 2007-6-4

状态离线#10

使用道具发表于 2007-7-26

21:20 资料个人空间短消息加为好友

十语言习得

1 language acquisition: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concerned with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humans. In general, language acquisition refers to children’s development of their first language, that is, the native language of the community in which a child has been brought up.

2 telegraphic speech: The early multiword utterance of children have a special characteristic. They typically lack inflectional morphemes and most minor lexical categories. Because of their resemblance to the styly of language found in telegrams, utterance at this acquisition stage are often called telegraphic speech.

3 holophrastic sentence: Children’s one-word utterance are also called holophrastic sentences.

4 acquisition: According to Krashen,acquisition refers to the gradual and subconscious development of ability in the first language by using it naturally in daily communicative situations.

5 learning: Learning, however, is defined as a conscious process of accumulating knowledge of a second language usually obtained in school settings.

6 language transfer: Learners will subconsciously use their L1 knowledge in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This is known as language transfer.

7 positive transfer: Presumably, positive transfer occurs when an L1 pattern is identical with, or similar to, a target-language pattern.

8 negative transfer: Conversely, negative transfer occurs when an L1 pattern is different from the counterpart pattern of the target language.

9 contrastive analysis: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approach was founded on the belief that, by establishing the linguist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ative and target language system, it was possible to predict what problems learners of a particular second language would face and the types of errors they would make.

10 interlanguage: SLA is viewed as a process of creative

construction, in which a learner constructs a series of internal representations that comprises the learner’s interim knowledge of the target language, known as interlanguage.

11 formal instruction: Formal instruction occurs in classrooms when attempts are made to raise learner’s consciousness about the nature of target language rules in order to aid learning.

12 instrumental motivation: Thus, instrumental motivation occurs when the learner’s goal is functional.

13 integrative motivation: Integrative motivation occurs when the learner’s goal is social.

14 acculturation: A related issue with integrative motivation has been the extent to which learners differ in the process of adapting to the new culture of the

12community. This adaptation process is called acculturation.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完整版)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完整版)郭庆光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l 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l 信息:看作是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获得确知的讯息或关于事物的确定状态、l 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l 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等。l 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以及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间的隔阂等等。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是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这里的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l 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l 社会关系论:着重分析受众成负日常的社会关系对其媒介信息接收行为的影响(受众成员的种种社会关系,左右着他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从而制约着大众传播的效果。l 社会责任理论:传播媒介在享有充分自由的前提下,在社会为它提供自由保障的环境中,还应主动地积极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换句话说,在没有“他律”的情况下自觉地进行

“自律”,在没有外来约束、外来控制的条件下自觉地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l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l 意义: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l 象征行为: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这种行为一般是通过使用象征符来传达象征意义实现的。l 象征性社会互动: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它是一种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象征性社会互动具有价值性、动机性和行为取向性,对实际社会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l “5W”模式: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在1948 年提出。该模式首次将传播活动解释为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意义: 1、传播史上第一个关于传播过程的模式,开传播学模式研究的先河。 2、确定了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局限性:角色和关系固定化,认为传播过程是传播者有意图的劝服受传者的过程。单向直线传播模式缺乏互动性。l 香农>意见领袖 Step flowhyPothesis)。它使人们认识到大众媒介渠道和人际传播渠道在人们信息获取和决策(态度形成和转变以及具体的行

最常用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最常用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今天,XX给大家介绍的是最常用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公文的概念:公文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法定职权而制作的文件。它能够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有效地传递公务活动所需要的信息。因而行政公文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是应用文中的一个主要门类。 一、决定 决定的适用范围 决定记录和反映了各类机关的重要决策结果和内容,它是一种带有制约,规范,指导作用的下行文,对于下级机关的工作过程或者活动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是一种兼具领导性与规定性的公文。决定以机关名义发布,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例,按照有关法律,决定的发布机关是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县级以上(含县级)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也可以发布决定。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决定的写法 决定的格式主要由标题,正文,签署和日期组成。 1,标题决定的标题应当精炼地反映决定的主要内容,通常要求写全项标题,即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 2,正文决定的正文,应具体

表达决定原由及对具体事项或行动的意见,要求,方法,措施等内容。具体写法有两种:宣告性决定,因其内容相对简单,篇幅又较短小,所以,常按"决定原由","决定内容"的顺序作篇段合一的方法来进行表述。指挥性和表彰性决定,因其内容相对复杂,所以,常采用二部式结构表述:第一部分是开头,阐明决定的原由;第二部分是主体,阐明对有关事项或行动的意见,要求,方法,措施等内容,可按一定逻辑顺序分条列项进行表述;有时也可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来表述。 3,签署及日期决定的签署与其他行政公文一样,在正文的右下方签上发文机关及成文日期,其中,如果是需要明确通过决定的时间及会议,则可将二者写在标题的下方。撰写决定的注意事项: 第一,要注意决定的必要性。第二,要注意决定的正确性。 二、通知 通知的适用范围?? 在机关,团体和企事业中,作为通用公文的"通知"是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的一个文种。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相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通知的适用范围广,从公布国家的政策法令,到基层单位的事务告知,无论是党,政,军机关,群众团体,还是企事业单位,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单位无论大小都可以使用通知这种公文形式。由于通知的限定性小,机动性,灵活性大,所以处理各种事项用其他公文不好归类和使用时,常常考虑用通知来发

十五种常用应用文格式

十五种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格式 一、书信 一般书信(包括请柬)包括五个部分: (1)称呼。信纸第一行顶格写,后面加冒号。 (2)正文。第二行空两格写起,转行顶格。可有若干段落。 (3)结尾。正文写完,如果正文最后一行空格比较多,可以接着写“此致”、“祝”等词语,否则,另起一行空两格或四格写“此致”、“祝”等词语。然后另起一行顶格写“敬礼”、“进步”等祝颂语。 (4)署名。一般写在祝颂词下行的后半行。 (5)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靠右边写上写作的年月日。 请柬除具有书信的特点外,还要特别写明出席的具体时间、地点。用语要客气有礼貌。另外,还要注意信封的写法。要写清收信方的邮政编码和详细地址。收信人的姓名、称呼位置居中。称呼是邮递员对收信人的称呼,不宜写“父母大人”、“姐姐”等称呼。发信人的详细地址及邮编要写清楚。如果是挂号信,还要写清发信人姓名。 二、通知 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或聘用干部。通知大多属下行公文。 1、印发、批转、转发性通知的写法 标题由发文机关、被印发、批转、转发的公文标题和文种组成,也可省去发文机关名称。正文须把握三点:对印发、批转、转发的文件提出意见,表明态度,如"同意"、"原则同意"、"要认真贯彻执行"、"望遵照执行"、"参照执行"等;写明所印发、批转、转发文件的目的和意义;提出希望和要求。最后写明发文日期。 2、批示性通知的写法 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组成,也可省去发文机关名称。正文由缘由、内容包括要求等部分组成。缘由要简洁明了,说理充分。内容要具体明确、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充分体现指示性通知的政策性、权威性、原则性。要求要切实可行,便于受文单位具体操作。 3、知照性通知的写法 这种通知使用广泛,体式多样,主要是根据通知的内容,交代清楚知照事项。 4、事务性通知的写法 通常由发文缘由、具体任务、执行要求等组成。会议通知也属事务性通知的一种,

《传播学教程》可能涉及的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1、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活动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 息,是指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2、传播:传播学结合社会学和信息科学视点将传播概念的定义为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 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3、系统:指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 体。 4、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之间、组织之间、世 代之间、文化之间等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便的隔阂,及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传播隔阂是社会信息系统运行不畅的结果之一。 5、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 的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等,传播障碍是社会信息系统运行不畅的结果之一。 6、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既是社会科学,也是应用科 学。 7、精神生产:即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形而上学等的语言的生产中,精 神交往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关系。与之相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 8、社区: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和发展 1、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是由人的感官或器官本身来执行功能 的媒介系统。 2、再现的媒介系统:包括文字、绘画、摄影等。这一系统对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来说需要 使用物质工具或机器,而对信息的接收者来说则不需要 3、机器媒介系统:包括、电视、广播、计算机通信系统等。这些媒介,要求传播者和接收 者都必须使用机器。 4、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 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1、人类传播:人类传播是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并由此发生社会联系和社会互动的行为。 2、符号化(编码):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换为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符 号的活动。 3、符号解读(解码):传播对象对接收到的符号加以阐释和理解,读取其意义的活动。 4、能指:也叫意符,指语言的声音形象。它通常表现为声音或图像,能够引发人们对特定 对象事物的概念联系 5、所指:也叫意指,指语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 6、符号:是指能够独立存在,并和另一事物有联系,而且可以被”解释“的事物。符号具 有的三个特征:一是代表事物的形式,而是被符号指涉的对象,三是对符号意义的解释 7、意义:是人对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 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容。人在与自然和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地认识和把握对象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并从中抽象出意义。 8、情景意义:是由一系列情景符号及其相互组合所形成的意义。 9、传播情境:指的是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总 称,它包括具体的传播活动进行的场景,广义上也包括传播行为的参与人多处的环境。 10、象征行为: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是通过象征符来

传播学教程考前复习名词解释等

名词解释: 1,传播: 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符号: 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3,符号化: 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换为语言,音声,文字或其它符号的活动。 4,符号解读: 传播对象对接收到的符号加以阐释和理解,读取其意义的活动。 5,意义: 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的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6,传播情境: 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总称。 7,讯息: 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8,反馈: 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9,人内传播: 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1 / 26 10,人际传播: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11,群体: 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12,群体压力: 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13,信息压力: 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其正确性概率会大于少数人,基于这种信念,个人对多数意见会持较为信任的态度。 14,趋同心理: 遵从性,个人希望与群体中的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15,下行传播: 有关组织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的信息,自上而下得到传达贯彻的过程。16,上行传播: 下级部门向上级部门或部下向上司汇报情况,提出建议愿望与要求的

信息传达活动。 17,大众传播: 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的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18,信息环境: 2 / 26 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19,拟态环境: 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20,热媒介: 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就能理解的媒介。 21,IPP指数: 既有政治倾向指数,是一个人从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区域和宗教信仰3个方面来显示受众在接触媒介宣传前已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的综合指数。 22,知晓权: 社会成员获得有关自身所处环境及其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

各种应用文写作格式集锦

常用应用文写作格式 一、“通知”的写作格式 通知的功能: 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这里主要介绍的是指示性通知和告知性通知两种。 通知的写法: 1、标题:第一行居中写明“通知”或“关于XX 的通知”。 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省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蔬菜产销工作的通知》; 事由+文种,如:《关于召开省属高校档案工作会议的通知》。 2、换行顶格写明被通知方的名称,后用冒号。 3、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通知内容,如会议通知包括会议内容、时间、地点、出席对象和有关准备事项等。 正文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对通知事项的总体概括,按照具体通知的需要应交代清楚通知事项的背景、原因、以及它所依据的政策和文件等,即写明为何要制发该通知。然后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的过渡语引出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是写明通知事项,包括具体的要求和安排。这部分的写作可采用条款形式,做到条理清晰。如需提出要求,要求的内容应根据制发的单位达到相应的高度。 第三部分是对通知接受单位的要求和希望。这部分通常采用“特此通知,望……认真执行”的形式,也可直接以“特此通知”作结语。 4、如有文件、图表类附件,应在正文后隔一行,按照所附文件的顺序写明文件的名称。 5、落款:在正文之后的右下角写明制发该通知的机关名称,如果在标题中已经标明制发机关名称的,此处可以省去。正文下一行的右下方写发出通知的单位或组织 6、日期:即在落款的下面写明制发此通知的年、月、日,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右边。

例子: 通知 各班班主任和政治老师: 兹定于X月X日(星期X)下午三时在党支部办公室召开班主任和政治老师会议,讨论研究怎样加强学校政治思想工作问题。请充分准备意见,准时参加。 党支部办公室(盖章) X年X月X日 【示例】 通知 为进一步做好复习迎考工作,学校定于12月16日(星期五)下午4点30分,在综合楼五楼第一会议室召开高三年级教师会,请全体高三任课教师准时出席。 校长室 2005.12.12 公告、通告 写法与通知类似,都由标题、正文、单位署名和日期构成。标题可以单写“公告”或“通告”;也可注明单位,如“新华社公告”;也可以写明内容,如“关于查禁赌博的通告”。正文应中心突出,要求明确。标题中已写明单位的可不署名。 【示例】 新华社公告 新华社授权公告:我国将进行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80年5月12日,由中国本土向太平洋南纬7°0′、东经171°33′为中心,半径

传播学几个重点名词解释

传播学重点名词 一、拟态环境(李普曼《公众舆论》)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就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论及拟态环境问题。并首次使用“Pseudo-environment”一词。拟态环境有如下特点:一方面,拟态环境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摹写,不是“真”的客观环境,或多或少与现实环境存在偏离。另一方面,拟态环境并非与现实环境完全割裂,而是以现实环境为原始蓝本。李普曼认为,在大众传播极为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一是实际存在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二是传播媒介经过有选择地加工后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境),三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人们的“主观现实”是在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这种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经过媒体搭建的“象征性现实”的中介。经过这种中介后形成的“主观现实”,已经不可能是对客观现实“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产生了一定的偏移,成为了一种“拟态”的现实。 二、把关人(库尔特·卢因) “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率先提出的。他在《群体生活的渠道》(1947年)一文中,首先提出“把关”(gate keeping)一词。他指出:“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信息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式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发现在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中的"把关人",由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决定哪些内容最后与受众见面。从此,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从人们的不自觉行为成为大众传媒组织的有意操作,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或明或暗的影响新闻实践。经怀特、麦克内利等众多学者的深入挖掘研究,最终成为传播学控制分析领域最具科学性的理论之一。 三、传播效果的魔弹论和皮下注射论 媒介本身被认为是根据媒介和媒介内容的控制者的意志,以强大的力量去形成舆论和信念、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并指导人们的行为(Bauer and Bauer,1960)。核心观点,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饿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心理战的效果研究则进一步促成了这样一种观点:媒介是万能的,可以随心所欲地影响受众,从而产生巨大的传播效果。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几十年内,大众传媒如报刊、电影、广播等迅速发展并普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人们普遍认为大众传播具有惊人的强大效果,传播研究者认为大众媒介具有"魔弹式"的威力。代表这种观点的理论被称为"枪弹论"、"魔弹论"或"皮下注射论"。这种观点产生的理论背景是当时西方盛行的本能心理学和大众社会理论。本能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正如动物的遗传本能反应一样,是受"刺激—反应"机制主导的,施以某种特定的刺激就必然会引起某种特定的反应。大众社会理论是在孔德、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和韦伯等有关工业化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们认为,大众社会中的个人,在心理上陷于孤立,对媒介的依赖性很强,因而导致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力很大。 有关这一理论的研究大都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上的结论,并未经过严密的科学调查与验证。这种理论过分夸大了大众媒介的影响力,同时也忽视了受众对大众传播的自主权的前提。受众是具有高度自觉的主人,他们对信息不仅有所选择,而且还会自行决定取舍。此外,这一理论还忽视了影响传播效果的各种社会因素。传播效果与当时当地的社会环境、媒介环境、群体心态、政治军事经济及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不能把传播效果放到"真空"中去考察。 除此之外,欧洲国家的广告客户、内战时期的独裁国家以及俄国新革命制度对媒介的利用都证实了媒介万能这样一种观点。人们已经倾向于认为媒介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同时期盛行的本能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也从另一个角度支持了媒介万能的说法。实际上,这种效果观是很片面的,是“不分时间和地点,不讲环境条件和对象,将传播效果绝对化和神化的错误观点…”

20种常用应用文格式

一、书信的写作格式 一般书信(包括请柬)包括五个部分: (1)称呼。信纸第一行顶格写,后面加冒号。 (2)正文。第二行空两格写起,转行顶格。可有若干段落。 (3)结尾。正文写完,如果正文最后一行空格比较多,可以接着写“此致”、“祝”等词语,否则,另起一行空两格或四格写“此致”、“祝”等词语。然后另起一行顶格写“敬礼”、“进步”等祝颂语。 (4)署名。一般写在祝颂词下行的后半行。 (5)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靠右边写上写作的年月日。 请柬除具有书信的特点外,还要特别写明出席的具体时间、地点。用语要客气有礼貌。 另外,还要注意信封的写法。要写清收信方的邮政编码和详细地址。收信人的姓名、称呼位置居中。称呼是邮递员对收信人的称呼,不宜写“父母大人”、“姐姐”等称呼。发信人的详细地址及邮编要写清楚。如果是挂号信,还要写清发信人姓名。 二、通知的写作格式 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或聘用干部。通知大多属下行公文。 1、印发、批转、转发性通知的写法 标题由发文机关、被印发、批转、转发的公文标题和文种组成,也可省去发文机关名称。正文须把握三点:对印发、批转、转发的文件提出意见,表明态度,如"同意"、"原则同意"、"要认真贯彻执行"、"望遵照执行"、"参照执行"等;写明所印发、批转、转发文件的目的和意义;提出希望和要求。最后写明发文日期。 2、批示性通知的写法 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组成,也可省去发文机关名称。正文由缘由、内容包括要求等部分组成。缘由要简洁明了,说理充分。内容要具体明确、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充分体现指示性通知的政策性、权威性、原则性。要求要切实可行,便于受文单位具体操作。 3、知照性通知的写法 这种通知使用广泛,体式多样,主要是根据通知的内容,交代清楚知照事项。 4、事务性通知的写法 通常由发文缘由、具体任务、执行要求等组成。会议通知也属事务性通知的一种,

传播学期末考试复习and简答题集合名词解释等

传播学攻略 一般来说,传播研究的重点是符号学传播媒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书上其余的就不用看了, 符号学:两个人物索绪尔巴尔特 1、媒介主要是麦克卢汉的一些理论,如: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地球村 2、人内传播:象征性社会互动(米德主我客我、库利“镜中我”) 3、人际 4、群体: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只知道大众社会理论是什么就行了) 5、组织传播集群行为 6、大众公众群体区别 7、大众传播,主要是效果,如效果研究的几个阶段、主要理论和人物 名词解释: 第三章: 1.符号:任何事物主要它独立存在,并和另一事物有联系,而且可以被“解释”,那么它的功能就是符号。符号分为信号和象征符。 2.意义: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3.语境:又叫传播情境,指的是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务、条件或因素的总称。 4.象征行为: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 5.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米德“主我客我”,库利“镜中我”) 6.文化:人类为了传达关于生活的知识和态度,使之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使用的、以象征符形式来表现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 第七章: 1.大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2.电子乌托邦思想:认为网络可以解决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的倾向。 3.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第八章: 1.媒介技术:也称传播技术,指的是人类为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效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知识和操作技艺的总称。 2.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 3.冷媒介: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 4.传播者: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发起人,是借助某种手段或工具、通过发出信息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5.大众传媒、大众传播者: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介机构是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复制和传播的专业组织,其生产规模巨大,受传者广泛。 6.技术:技术即达到实践目标为目的的知识体系,其中包括操作手段和工具。 7.把关人:传媒组织的一道关口,是一个取舍的标尺,使到达受众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

常用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之情况报告

常用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之情况报告 常用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之情况报告 (一)报告的概念与适用范围 报告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的上行文。其适用范围主要包括: (1)正常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使上级及时了解情况,指导工作。 (2)工作中遇到特殊情况或重大问题,需及时报告上级。 (3)完成上级布置的某项工作需要报告结果。 (4)对上级询问或催办的事项作专门答复。 (5)某些工作建议,需报上级机关批转其他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共同执行。 (6)向上级机关报送文件、递送材料时使用。 (二)报告的种类 1、按作用分有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呈报性报告的主要内容是汇报工 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答复询问等,不要求上级批复或批转;呈转性报告是针对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报并提出处理意见,向上级机关汇报并请求批转有关部门参照执行。 2、按性质分有综合报告、专题报告。 3、按内容分有工作报告、情况报告、建议报告、答复报告、报送报告等。 (三)报告的写法 1、标题由发文机关(可省略)+事由+报告组成。 2、正文开头写明报告的目的或缘由,然后多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的过渡语引出下文。主体部分写明报告的具体内容,不同种类的报告正文的写法各有不同,如工作报告,一般写基本情况、主要成绩、经验 教训、今后意见等;情况报告,要叙述情况、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答复报告,围绕上级的询问问题来写;建议报告,就某个问题向上级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并请求上级机关认可;报送报告,说明呈报的材料和文件即可。结尾通常使用“特此报告”、“请审核(审示、审阅、审查)”、“请查收”、“以上报告如无不当,请批转有关单位执行”等惯用语结束。 (四)报告的写作要求

20种常用应用文格式

常用应用文格式 ★基础写作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正确理解应用文写作知识,并会具体运用写作知识进行写作实践,具体掌握:书信、通知、通告、请假条、感谢信、慰问信、倡议书、总结、调查报告、广告、合同、申请书、产品说明书13种形式。 2、所给题目或材料,撰写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楚,文字通顺,标点正确,书写整洁,不少于800字。 ★应用文写作过程: 撰写: 第一步,列提纲。 提纲是文章的基本思路和写作纲要,没有特定的样式,一般要求搭出文章的框架,写清每部分各个层次的安排和内容要点。 第二步,拟稿。拟稿是文章的正式写作过程,它不是提纲的再现和扩展,而是思想观点的继续深化,表达逐步完善的过程。 1、标题--------应用文的标题要求准确、醒目、简洁、规范。 标题是文章的命题,是文章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好比人的眼睛。好的标题要画龙点睛,既能显示应用文的内容,又能有提示作用,引发读者的兴趣。 应用文的标题有以下三种形式: (1)公文式标题由发文单位、事由、文种三部分组成。如《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的通知》 (2)新闻式标题:包括三行、双行标题和单行标题三种形式,由正题、副题组成。如: 《一人富了不算富共同富裕才是富——(山西)壶关县大胆起用德才兼备的能人当支书的启示》 《诚信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关于诚信问题的讨论》 (3)基本标题式,指一般标题的拟订方式,或直陈,或引用,

或对举,或提问,形式活泼,巧妙新颖。如:《加快发展是富民强国的第一要务》、《呼唤“平常心”》、《凭本事吃饭,靠政绩晋升》、《战士业余生活有哪些新要求》 以业务流程为核心,侧重于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物流通用业务流程。 直观,简洁,容易理解。 ★开头: 常用有如下方式: (1)概述式----即用叙述的方法,概括地写出基本情况、问题,或写出基本的过程。这种写法多用于报告、总结、决定、决议等。 (2)目的式----这种开头通常以简明的语言说明公文的目的,或开头概述情况,而后引出主旨。这种写法多用于通知、通告、决定、条例、规则等。 (3)缘由式----即以上级文件、领导指示或有关法规、规定作为行文的依据和出发点,多用于通知、通告等。 (4)直述式----即开宗明义,直接切入正题,这种形式大都用于批复(答复)。 (5)结论式----先对情况或工作进行总结,做出评价,提出看法,然后再分别加以论述。这种开头多见于总结、报告等。 (6)提问式----先提出问题,然后引起下文。这种开头方式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常见于调查报告的写作。 (7)寒暄式----开头问候,祝贺,传情达意,然后再转入正题。这种开头常见于信函和祝酒词。 ★主体部分: 这是文章的中心部分,是写作的重点。开头提出问题,在此要依照科学的方法,运用材料对所提出的问题和观点进行阐述和分析。主体部分的写作要注意层次段落的安排以及文章各个部分的过渡与照应。 过渡与照应是使文章承前启后,前后呼应,脉络清晰,文气贯通的一种手段。过渡指的是层次之间、段落之间的转换、衔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一般过渡方式有,用关联过渡词、过渡句、过渡段和序列自然过渡等。

传播学 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 模式 59 所谓模式,是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双重性质:1.模式与现实事物具有对应关系,但又不是对现实事物的单纯描述,而具有某种程度的抽象化和定 理化性质。 2.模式与一定的理论相适应,又不等于理论本身,而是对理论的一种解释或素描,因此,一种理论 可以有多种模式与之相对应。 模式虽然具有不完全性,但它是人们理解事物、探讨理论的一种有效方法。 抽样 280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选出部分样本,以这部分样本作为对象实施的调查,其结果可用于推论对象总体。抽样方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意抽样,另一种是随机抽样。随机抽样又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以及多级抽样。由于各种原因,抽样调查在部分与总体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误差。大众传播 111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如现代社会中的电视、报纸、广播等。 传播媒介 59 传播媒介大致有两种含义: 第一,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 第二,它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 信息 42 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而意义则是信息的精神内容。 《塔罗瓦尔宣言》 247 该宣言是1981年由代表西方国家垄断大媒介利益的国际性院外活动集团——“世界自由出版委员会”在法国的塔罗瓦尔召集的“自由之声”集会上所发表的。该宣言认为,教科文组织决议将会导致各国政府对新闻出版自由的控制,关于新世界流通秩序的“论争本身对报道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基本原则就是有害的”,西方国家在这个问题上付出了过于昂贵的代价,必须坚决予以抵制和反对。 容器人 151 “容器人”是日本学者中野收所提出的观点。他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容器人”为 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容 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现代社会中忽起忽落、变幻不定的各种流行和大众现象正是“容器人”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具体写照。受众参与理论139 即民主参与理论,该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媒介集中垄断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在美国和欧洲、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介规范理论。该理论是在一般民众要求自主利用媒介的意识不断提高,而现实中又缺乏可以利用的传播资源的矛盾状态下出现的。民主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体的自主参与,其核心价值是多元性、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性或平等性。 “上限效果”假说232 该假说由艾蒂玛和克莱因与1977年提出,其观点是:个人对特定知识的追求并不是无止境的,达到 某一“上限”后,知识量的增加就会减速乃至停止下来。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获得知识的速度快,其“上限”到来的也就早;那些经济地位低者虽然知识增加的速度慢,但随着时间推移最终能够在“上限”上赶上前者。这个假说意味着,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的结果并不是带来社会“知沟”的扩大,而是它的缩小。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学——名词解释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食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地的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吉登斯提出) 2、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3、新新闻主义——主张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指运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4、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 5、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是国家的公仆,任何时候它的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 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的主体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7、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是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一种新的解释。它摒弃了“自由是一种自认权利”的先验论观点,强调自由的后验性或社会性,并主张新闻从业者所享有的自由即新闻自由既是一种道德权利,又是一种法律权利。 9、新闻理论范畴——它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 10、“陆氏定义”(01、04考)——它是陆定一于1943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所提出来的新闻观念,即认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此观念在清除新闻理论中诸如“性质说”等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科学回答了“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11、新闻——新闻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12、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条件和动因,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13、新闻事实(00、01考)——指被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 14、新闻真实——新闻完全符合现实中相对应的客观事实,也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所报道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那件对应着的事实完全一致。 15、新闻真实性(98、00、05考)——指新闻具有的最基本的特性,即与现实中对应着的事实相符合的那种本质特性。 16、现象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外部形态上完全相符。 本质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内在本质上完全一致。 现实真实——指新闻事实真是再现了现实中新近发生的事实。 历史真实——指新闻事实的真实性为历史所肯定。 17、客观报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偏不倚、公正平衡地报道新闻事实,而不发表任何意见。 18、新闻客观性——指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一种打上了传播者思想烙印的客观事实,但它不

(完整版)2019高考常用应用文写作格式及范例

2019高考新考点之常用应用文写作格式及范例 1、感谢信。是为表示感谢而写的一种专用书 信。 ①标题:第一行正中写“感谢信”三字。 ②称谓:顶格写被感谢的单位名称或个人 姓名、称呼,后加冒号。 ③正文:写感谢的内容,叙述先进事迹, 赞扬好的品德作风以及产生的效果。 ④结尾:写表示感谢、敬意的话。 ⑤署名:写提出感谢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姓 名。 ⑥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右边。 例: 感谢信 ××农科所: 在今年五月我乡玉米发生大面积虫害,严 重影响生长的紧急时刻,贵所派出全部农业技 术人员来我乡根治病虫害,避免了上千亩玉米 绝收目前作物长势良好,丰收在望谨向你们表 示衷心感谢!我们决心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

引下,继续努力生产,以实际行动答谢你们的 帮助和关怀。 此致 敬礼 ××乡人民政府 ×年×月×日 2、留言条。是指找人没有找到,又没有时间等候,只能留给对方一个简短而明了的条据。 ①称谓:称谓要顶格写,条子留给谁就称呼谁。 ②正文:转行空两格写正文,简单明了的把你要给对方说的事情写清楚。 ③署名和日期:在正文右下方写清楚谁留的条子,并在署名的下一行写清年、月、日。 例: 刘磊同学: 由于气象台预报星期日有中雨,所以原定星期日的春游改在星期六上午八时在校门口集合,请你准时参加。 同学:王明 ×年×月×日3、请假条。 ①标题:第一行正中写“请假条”三字。 ②称谓:顶格写称谓,即向谁请假,注意应加上其职务,以示尊重。 ③请假原因:空两格,说明请假事由,如病假、事假等。 ④请假起止时间:Ⅹ月Ⅹ日至Ⅹ月Ⅹ日,共Ⅹ天。

⑤祝颂语:如“此致敬礼”(注:可要可不要)。 ⑥请假人签名:右侧对齐。 ⑦请假时间:在签名下面,写上请假条书写的日期。 例:请假条 尊敬的李老师: 因我的生活费所剩无几,需回家去取,特②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启事内容,交代向您请假两天(3月16、17日),请您批准。有关事情的原委和目的,提出要求和希望,说学生:张小光明有关注意事项及办理程序等。 ③署名:正文下一行的右下方写提出启事的2014年3月15日 4、通知 ①标题:第一行居中写明“通知”或“关于XX 的通知”。 ②称呼:换行顶格写明被通知方的名称,后 用冒号。 ③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通知内容,如会 议通知包括会议内容、时间、地点、出席对象 和有关准备事项等。 ④署名:正文下一行的右下方写发出通知的 单位或组织。 ⑤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右边。 例: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学——名词解释 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食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地的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吉登斯提出) 2、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3、新新闻主义——主张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指运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4、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 5、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是国家的公仆,任何时候它的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 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的主体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7、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是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一种新的解释。它摒弃了“自由是一种自认权利”的先验论观点,强调自由的后验性或社会性,并主张新闻从业者所享有的自由即新闻自由既是一种道德权利,又是一种法律权利。 9、新闻理论范畴——它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 10、“陆氏定义”(01、04考)——它是陆定一于1943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所提出来的新闻观念,即认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此观念在清除新闻理论中诸如“性质说”等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科学回答了“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11、新闻——新闻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12、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条件和动因,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13、新闻事实(00、01考)——指被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 14、新闻真实——新闻完全符合现实中相对应的客观事实,也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所报道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那件对应着的事实完全一致。 15、新闻真实性(98、00、05考)——指新闻具有的最基本的特性,即与现实中对应着的事实相符合的那种本质特性。 16、现象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外部形态上完全相符。 本质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内在本质上完全一致。 现实真实——指新闻事实真是再现了现实中新近发生的事实。 历史真实——指新闻事实的真实性为历史所肯定。 17、客观报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偏不倚、公正平衡地报道新闻事实,而不发表任何意见。 18、新闻客观性——指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一种打上了传播者思想烙印的客观事实,但它不

传播学考研必背---110个传播学名词解释

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4、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5、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欢迎来到**网www.** 6、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大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 7、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8、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互之间的关系。美国学者戴维?伯洛透彻分析了传播过程,主要论点是:①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②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③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相互影响和变化。他提出“S-M-C-R”(讯息来源-讯息-渠道-受者)的传播过程模式,强调了“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9、“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R、布雷多克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它变成7W模式。传播学上的三大类基本模式:①线性模式,②控制论模式, ③社会系统模式。 10、拉斯韦尔模式(传播过程中的5W):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11、申农-韦弗模式:线性模式之一,把媒介分为三种,把讯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增加了噪音的因素。 12、传统线性模式:以拉斯韦尔和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忽视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 13、控制论模式: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引入了“反馈”机制。 14、反馈: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15、“传播单位”:每一个传播的参加者,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可看做是“传播单位”,都兼有传者、受者这两种身份。 16、编码和译码(或解码):编码:认知-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译码:表述-理解过程,就是把符号还原成意思。 17、基本群体:也叫初级群众、首属群体,指家庭、邻里、亲密伙伴等。 18、参照群体:个人未必置身于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群体。 19、马莱茨克的传播模式:传播结构的四大要素并没有变,但各个要素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被勾画出来了,社会与传播之间的关系展开了。 传者方面,记者编辑都有主动性,反过来又承受着“讯息的压力”,媒介的压力。有三个层面的制约和影响:个人层面、组织层面、社会层面。 受者方面,与传者对应,也不能不对大量信息进行“内容选择”,受者同样受到“媒介压力”。“感觉和效果”是双向互动的过程。讯息作用于受者,受者也反作用于讯息。与传者一样,受者也有复杂的背景:个人层面、组织组织层面、社会层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