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国际汉语教学学会

合集下载

国际中文教育国内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国际中文教育国内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国际中文教育国内研究的问题与展望1. 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现状及问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中文教育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教育机构关注的焦点。

国际中文教育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现状是多元化的,在全球范围内,各国纷纷设立了专门的孔子学院和汉语教学中心,以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

许多国家还与中国高校开展了合作办学项目,为海外学生提供了学习汉语的机会。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际中文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

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是师资力量的不足。

虽然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但能够熟练掌握汉语并进行有效教学的教师仍然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一些地区的汉语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材和教学资源的不平衡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国际中文教育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汉字教学和语法讲解,缺乏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语言背景的学生的教学方法和资源。

这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重重,甚至对汉语产生抵触情绪。

国际中文教育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各国对于汉语教学的评价主要依靠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这使得许多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汉语知识后,却无法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有效地运用所学内容。

国际中文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各国政府和教育机构需要加强合作,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提高师资水平,丰富教材资源,完善评价体系,从而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国际中文教育。

1.1 国际中文教育的定义与范围国际中文教育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汉语考试、汉语培训、汉语教材编写、汉语教师培训等多个领域。

这些领域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国际中文教育的整体框架。

国际中文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非母语国家的人士,如海外华人、留学生、商务人士、旅游者等。

这些人在不同场合需要使用汉语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对汉语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需求。

219401631_国际中文教育“三大体系”构建:内涵意蕴、现实境遇与实践逻辑

219401631_国际中文教育“三大体系”构建:内涵意蕴、现实境遇与实践逻辑

2023年第2期No.22023华文教学与研究TCSOL Studies总第90期Sum No.90[收稿日期]2023-03-20[作者简介]李宝贵,男,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文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国际中文教育、中文国际传播、语言规划与政策等。

电子邮箱:********************。

魏禹擎,女,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中文教育。

电子邮箱:*********************。

李慧,女,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中文教育。

电子邮箱:*******************。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配合支持更多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理论建构与实现路径研究”(22BYY154);教育部语合中心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重大课题“新时代国际中文传播体系研究”(21YH03A );国家语委重点项目“中华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的挑战与对策研究”(ZDI145-37);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研究重点课题“新时代华文教育助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路径研究”(22GQB007)国际中文教育“三大体系”构建:内涵意蕴、现实境遇与实践逻辑李宝贵1.2,魏禹擎1,李慧2(1.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2.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关键词]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内涵意蕴;现实境遇;实践逻辑[摘要]为扎实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必要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通过分析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内涵意蕴以及现实境遇,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推进国际中文教育“三大体系”建设提供优化路径:国际中文教育要通过树立融通贯通的大学科观念、设置合理完备的专业领域来夯实学科体系建设的厚度;通过不断扩大学术体系论域、加大学术主体国际参与来抓牢学术体系建设的广度;通过建设具有学科特色的话语平台、加强话语内容的创新、不断推进话语媒介的推陈出新来丰富话语体系建设的新颖度,促进更加开放、包容、规范的现代国际中文教育体系构建。

汉语国际教育毕业论文

汉语国际教育毕业论文

汉语国际教育毕业论文汉语国际教育是面向海外母语为非汉语的广大学子的汉语及文化教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汉语国际教育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汉语国际教育毕业论文范文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情况调查研究摘要:本文通过调查2011~2014年间鞍山师范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124篇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情况,分析现阶段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提高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选题,即确定研究主题,是撰写学位论文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好的选题是确保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

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2011~2014年间鞍山师范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124篇本科毕业论文,总结现阶段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提高论文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选题情况统计我们以届别为单位,对124篇论文(2011届27篇,2012届31篇,2013届31篇,2014届35篇)的选题方向进行分析。

把选题初步分为四个模块:1.对外汉语基础研究,包括以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语义、语用为范畴的基础性研究;2.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包括对学习者习得与认知的研究,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学顺序、教材编写等研究;3.文化研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外文化比较研究;4.除上述三模块外,其他选题均归为这一模块。

选题为前三个模块的论文完全符合本专业方向,选题为第四模块的论文主要集中于语言应用研究。

从统计数据来看,对外汉语基础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和文化交流模块的论文共计100篇,比例为81%。

选题为其他论文共计24篇,比例为19%。

选题为对外汉语基础研究方向的论文篇数逐年增多,选题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方向的论文篇数逐年减少,选题为文化研究方向的论文篇数每年变化不大。

从整体来看,四届论文的选题角度正向多元化发展。

关于对外汉语基础研究的选题分布不均衡:语用研究最多,共计16篇,占该模块的45%;其次是语法和词汇研究,分别为9篇和8篇,占该模块的25%和22%;再次是语义和汉字研究,分别为2篇和1篇,占该模块的5%和3%;语音研究四届为0篇,占该模块的0%。

加强教学资源研究,助力国际中文教育体系和我国国际传播体系建设(代主持人语)

加强教学资源研究,助力国际中文教育体系和我国国际传播体系建设(代主持人语)
2021 年 7 月 第 19 卷 第 4 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与 研 究 版 )
Jul,2021 Vol.19No.4
加强教学资源研究,助力国际中文教育体系和 我国国际传播体系建学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华文教育研究院,北京 100083 )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指 出 ,讲 好 中 国 故 事 ,传 播 好 中 国 声 音 ,展 示 真 实 、立 体 、全 面 的 中 国 ,是 加 强 我 国 国 际 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 工 作 的 重 要 性 和 必 要 性,下 大 气 力 加 强 国 际 传 播 能 力 建 设 ,形 成 同 我 国 综 合 国 力 和 国 际 地 位 相 匹 配 的 国 际 话 语 权 ,为 我 国 改 革 发 展 稳 定 营 造 有 利 外 部 舆 论 环 境 ,为 推 动 构 建 人 类 命 运 共 同 体 作 出 积 极 贡 献 。
[责 任 编 辑 :张 黎 玲 ]
* 主持人简介:吴应辉,男,云南宣威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 士 生 导 师,研 究 方 向 为 汉 语 国 际 传 播 与 管 理、汉 语 国 际 教 育 教 师 、教 材 和 教 学 法 。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社 科 重 大 招 标 项 目 “汉 语 国 际 传 播 动 态 数 据 库 建 设 及 发 展 监 测 研 究 ”(17ZDA306)。
2019 年 12 月 ,我 国 首 次 举 办 的 国 际 中 文 教 育 大 会 提 出 ,要 构 建 更 加 开 放 、更 加 包 容 、更 加 规 范 的 国 际 中 文 教 育 体 系 。 教 学 资 源 是 国 际 中 文 教 育 体 系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由 于 全 球 国 家 众 多 ,国 情 各 异 ,教 育 体 制 和 中 文 教 育 情 况 各 不 相 同 ,全 球 中 文 教 育 教 学 资 源 体 系 建 设 必 须 充 分 体 现 国 别 针 对 性 ,才 能 精 准 对 接社会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各国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及使用状况 开 展 深 入 研 究,为 后 续 研 发 建 设 提 供 科 学 依 据 。 基 于 此 认 识 ,结 合 教 育 部 中 外 语 言 合 作 交 流 中 心 委 托 的 重 大 项 目 “国 际 中 文 教 育 教 学 资 源 白 皮 书 ”的 课 题 研 究 ,我 们 组 织 研 究 团 队 开 展 了 国 别/区 域/专 题 中 文 教 育 教 学 资 源 系 列 研 究 。 本 期 推 出6篇国别研究成果,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美国、日本、菲律宾、缅甸、埃 及 和 匈 牙 利 的 中 文 教 学 资 源 及 其 使 用 现 状 ,可 为 后 续 中 文 教 学 资 源 研 发 和 学 术 研 究 提 供 详 实 的 数 据 参 考 ,为 国 际 中 文 教 育 体 系 建 设 顶 层 设 计 提 供 决 策 依 据 ,最 终 助 力 我 国 国 际 传 播 体 系 建 设 。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

为了应对新形势下对外汉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04年8月23日颁布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办法》,该办法设立了初、中、高三个等级的《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证书》,申请该证书的中国和外国公民,经认定后,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工作委员会授予相应等级的证书,作为其具备该等级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及专业知识的凭证。《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办法》面向社会、面向世界实施,具备该办法申请条件者可以申请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能力认定。
编辑本段国际汉语教师协会ICA简介
国际汉语教师协会,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简称ICA,成立于1995年,是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授权的国际性团体组织,在中国,国际汉语教师协会获得国家人事部、教育部、劳动部等政府部门的权威认证认可,协会宗旨是促进汉语全球推广和推动国际文化交流。 协会下设国际汉语教师考试委员会、国际汉语教师认证委员会、国际汉语教师就业指导委员会,北美(纽约)、欧洲(巴黎)、亚太(香港)三个分支秘书处,大陆地区常务秘书处办公室在中国北京。 国际汉语教师协会(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简称ICA)是专业从事国际汉语教师培训、考核和外派的国际权威认证机构,ICA推出的“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唯一得到153个WTO成员国教育部门的共同认可.在国内经过中国外交部、国家人事部等认证认可;欧美,是唯一经过英国大使馆、美国大使馆等100多个国家的领事馆认证认可的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书。
编辑本段证书样本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样本(2张)
编辑本段IPA国际认证协会

IB理念与汉语教学的培训课程研究——以香港教育大学为例

IB理念与汉语教学的培训课程研究——以香港教育大学为例
IB 理念与汉语教学的培训课程研究
——以香港教育大学为例
施仲谋 王婵娟 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学系
提 要 IB 课程中的汉语教学是国际汉语教学多样化类别中的一个分支。在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评估考核等方面,IB 汉语教学均体现了 IB 的核心理念和特质,这 对 IB 汉语师资的培训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本文结合 IB 课程理念及汉语 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以香港教育大学汉语师资培训课程作为个案,探索 IB 汉语师资培训课程的任务和发展方向,为国际汉语教学的课程发展和师资培训 提供参考。
4.2 积极探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 随着国际汉语教学的全球化,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在引进第二语言 习得理论之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逐步由“教”向“学”的方向转变(王建勤,1997)。早期重 视语法及翻译的教学,后来发展为注重互动交流、提倡“沉浸式”的教学。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技 术辅助教学更成为语言教学的必然趋势和关注热点。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第二语言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给予他们充分的探究机会。教师通过引导学 生自主探究,使其养成探究习惯和能力,从“学习语言”(learning language)到“通过语言学习”(learning through language)(Halliday,2004),为日后的持久学习、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港教大的国际汉语师资培训将 IB 理念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相结合,使其互为促进。IB 课程的 十项培养目标包括“积极探究、勤于思考、勇于尝试”,强调探究式学习(enquiry-based learning),使学生 通过掌握探究式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IB 课程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强调语言是学习的工具而不是目的, 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语言这一工具理解多元文化,建立更开放包容的世界观。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IB 汉 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从学习者角度考虑教学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各种课堂活动,师生之 间和学生之间都要有高质量的互动。探究式学习应由学生自己决定探究的问题并主动推进探究(Hutchings, 2007)。 探究式学习是从促进学习者学习的角度,帮助学生发展思考能力,使学生能自主发现问题,再通过搜集 资料分析问题,最终理解新事物。这一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有比较大的差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在初期都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去适应。IB 汉语师资培训课程鼓励准教师对汉语知识和教学方法都进行积极的 探究,在职前便完成这一适应过程,使自己首先成为探究式学习者,再去引导和协助学生顺利成为探究式学 习者。

2014年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简介

2014年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简介

2014年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简介一、协会概述国际汉语教师协会,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简称ICA,成立于1995年,是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授权的国际性团体组织,是专业从事国际汉语教师培训、考核和外派的国际权威认证机构。

在中国,国际汉语教师协会获得国家人事部、教育部、劳动部等政府部门的权威认证认可,协会宗旨是促进汉语全球推广和推动国际文化交流。

协会下设国际汉语教师考试委员会、国际汉语教师认证委员会、国际汉语教师就业指导委员会,北美(纽约)、欧洲(巴黎)、亚太(香港)三个分支秘书处,大陆地区常务秘书处办公室在中国北京。

二、证书简介“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是国际汉语教师协会(ICA)和各成员国教育研究机构共同联合推出的资格认证,ICA证书是唯一经过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比利时、日本、新加坡、韩国等近110多个成员国教育部的共同认可的证书。

“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代表了当今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认证的较高水平,具有国际权威性和代表性;“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各国政府机构和教育机构的权威认可和欢迎。

“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旨在提高汉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培养、培训合格的专业国际汉语教师,国际汉语教师协会(ICA)为满足世界各地日益增长的汉语学习需求,建立了一套完善、科学、规范的国际汉语教师认证标准体系,为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培训、能力评价和资格认证提供依据;证明证书持有者已经具备了国际对外汉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

三、合格标准按照国家汉办2007年颁布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汉语及外语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和世界文化知识及其异同,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规则,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规律和学习者特点,能够帮助学习者成功学习汉语,具备教学组织和实施能力。

“一带一路”“中文+”教育发展探析

“一带一路”“中文+”教育发展探析

2021年第1期(总第120期)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MINN A 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s)No.1.2021General.No.120“一带一路”“中文+”教育发展探析耿虎,马晨(厦门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福建厦门36110)摘要:“一带一路”建设和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使“中文+”教育日益兴起。

围绕“五通中文+”教育不仅全面展开,而且大有可为。

应重视“中文+教育/翻译”人才培养、推进“中文+职业技能”培训、落实“中文+实习/就业”保障措施、坚持“中文+”教育“请进来”与“走出去”并行、探索“中文+”教育市场化道路,以推动“一带一路”“中文+”教育更大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文+”教育;汉语国际教育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7114(202丨)01-0117-08自2006年汉语国际推广开展以来,作为其主要支撑的汉语国际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进入国际 中文教育的新阶段。

新阶段的到来,既是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内涵建设的必然趋势。

其中,在既往 “汉语+”基础上做好“中文+”是今后国际中文教育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中文+”教育与“一带一路”紧 密相连,“一带一路”所昭示出的“中文+”教育的兴起背景、开展状况及加强措施等,对于总揽“中文+”教育 进程、进而建设好国际中文教育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中文+”教育总体还处在起步阶段,相关研宄 尚不充分,其建设、发展问题尤需着力加以探讨。

一、“中文+”教育的兴起伴随着汉语国际推广的实施、汉语国际教育的开展,在因应世界“汉语热”需求并想方设法满足这一 需求的同时,国际中文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新课题:一方面立足共同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一带一 路”的中国方案日益深入人心,中国语言文化如何更好地发挥其支撑和服务作用成为关键;另一方面作为 汉语国际教育龙头的孔子学院,如何不断满足世界人民对汉语学习的多样化需求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也 已突出摆在了面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太地区国际汉语教学学会
第二届研讨会(首尔)通知(1号)
2010年3月31日
一、会议宗旨:研讨亚太地区各国汉语教学的专业化发展方向;增进区域内的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

二、会议主题:凭借汉语进行的跨文化交际/以汉语为工具的跨文化交际
三、征文范围:
1.各国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及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的策略;
2.各国汉语语言要素(语音、词汇、语法等)的教学;
3.汉外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与各国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
4.各国汉语教学中汉语言文化教材的开发情况;
5.各国汉语教学中的师资培训及教学法;
四、会议时间、地点:
时间:2010年10月16、17日(10月15日报到,10月18日离会)
地点:韩国外国语大学(Hankuk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韩国首尔)
五、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韩国中国言语学会
韩国中国语教育学会
日本中国语教育学会
日本关西地区中国汉语教师交流协会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亚洲语言文化学部
越南河内国家大学中国语言文化系
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
协办单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国北京)
承办单位:韩国中国言语学会
韩国中国语教育学会
联络地址:韩国外国语大学校中国语大学
电话:0082-16-389-4810(孟柱亿手机)
传真:0082-2-2173-3473(孟柱亿办公室)
电子邮件:yatai1016@/mzy99@
六、会议形式
1.主题演讲:待定(请多提宝贵的意见!)
2.专题讨论:根据论文范畴分组进行。

七、会议规模:国外学者70人左右,韩国学者30人左右。

八、会议工作语言:汉语
九、会议费用:
与会者的往返旅费及住宿费用自理。

国外学者的晚餐费、10月17日旅行费由承办单位负担。

承办单位已预订饭店(学会优惠价):暂定为Holiday Inn Hotel(假日酒店,4星级)
十、会议注册费:70,000韩元
十一、与会方法:
拟与会者请于8月15日前将回执用附件方式发给各地负责人:
新加坡:吴英成yengseng.goh@.sg
越南:阮黄英habvn@
澳洲:洪历建lijian.hong@.au
日本:古川裕furukawa@lang.osaka-u.ac.jp
胡士云husy@jk2.so-net.ne.jp
泰国:谭国安mandarinthai@
菲律宾:黄端铭mail@
印尼:陈玉兰chenyulan1@
蔡昌杰caichangjie@,caichangjie163@ 美国:刘乐宁LL172@
韩国:孟柱亿yatai1016@/mzy99@
十二、论文:
·论文摘要(限A4纸一页;摘要上请写明作者姓名、所属单位、Email地址等信息),请于8月15日之前将摘要的Word版和PDF版发到yatai1016@(信箱)。

·论文全文:请于9月15日之前将Word版、PDF版和PPT发到yatai1016@(信箱)。

口头报告可以使用PPT。

·本次研讨会的论文集,将会后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编辑出版。

亚太地区国际汉语教学学会
第二届研讨会(首尔)回执
(务请于2010年8月15日之前,通过电子邮件寄给各地负责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