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改革与探索

合集下载

高职发动机电控系统原理与检修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职发动机电控系统原理与检修教学探索与实践

教学 的方式 , 通过理论 知识 的讲解 , 使学 生掌握 发动机
电控 系统基本 的构造 原理 , 掌握 故障诊 断的方法 , 学会 各种诊 断仪器及设备 的使用方法 。 利用大量 的实训操作
使学生对理论 知识 有个感性 的认识 , 采用 以工作过程 为 导向、 项 目驱动 、 工 学结合 的实验 实训方 法 , 锻炼 、 培养
教学设备简 陋 , 不能及时更新 , 导致在教学 过程 中, 教师 只能是按 照课本进 行非常枯燥 的讲解 ,教 学方法单一 , 学生 的学 习积 极性差 , 对课 程不感 兴趣 , 不能充 分地体 现 出高职高 专工学结合 的特点 , 达不 到高 职汽车专业人
好 的团 队协 作能力 、 认真 负责 的工作态 度 、 严 谨 的工作 作风 。 本文将结合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及汽车相关专业
[ 摘 要] 为 了提 高学生的综合 能力 , 对发动机电控 系统原理与检修进行 了教 学 内容、 方法等方面的改革 。 对汽车专业进行 工作 发动机电控 系统 原理 与检修 实践
岗位 需求调研 , 针 对汽车专业人 才培养 目 标要求 , 对该课程的教 学改革进行 了教 学内容 、 方法、 评价等方面的探 索与实践。
的人才培养 目标及汽车类 岗位需 求分析 , 对 发动机 电控
系统原理 与检修课 程 的教学 与实践进行探讨 , 使 之适合
汽车类专业 的教学要求 。


课程教学 改革 的背景和开发思路
( 一) 课 程教 学改革的 背景 1 . 课 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教 育部 在 《 国家 中长期 教育 改革 和发展 规划 纲要
廖 菊
到学 生毕业后上手快 、 能力强 , 满足企业对员 工的需要 。

《电机控制技术》课程诊改报告

《电机控制技术》课程诊改报告

《电机控制技术》课程诊改报告一、课程建设调研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主要面向许昌现代制造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素质,了解现代加工制造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和工艺要求,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技能,具有从事自动化生产线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及技术管理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电机控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注重训练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技术改造及管理等专业技能,对完成自动化生产设备中的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安装系统运行与维护等工作任务起到支撑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中国制造2025”,核心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智能融合。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基于信息技术的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的巨大变革,智能制造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新增长点。

根据服务《中国制造2025》战略思想,本课程的突出特征是“教、学、做”一体化“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推行任务驱动,强调技术应用,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教学团队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并结合历届毕业生的追踪反馈信息及全校各专业对教学的要求,通过对许继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森源电气有限公司、中意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我院校企合作单位的人才需求调查,邀请来自企业的专家高工等参与制定本课程的课程标准,确定了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必需、够用”为度,跟随现代先进实用控制技术的教学改革思想,实现校企“双元渗透、协同育人”和“基础学中做、专业做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开发与设计,对本课程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环节、考试方法、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充分体现本课程在教学中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应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建设体系。

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要 推 进教 育 改革 、 发 展 教 育事 业 , 要培 养 有 理想 、 有 道 德、 有文 化 、 有纪 律 的一代 新人 , 教师 除 了学 习专业 知识 , 还 要加强 在教育 科学理 论方 面的学 习 。教 育 的内容很 丰富 , 教 育 的任 务很 复 杂 , 教 师 只有 通 过学 习 、 掌握 、 运 用 教育 科 学 的理论 , 按教 育规 律办 事 , 才 能承 担起 教育 赋予 的 重任 。所 以, 教 师要 加 强 教育 教 学理 论 的学 习 , 按 教育 规 律 办事 , 正 确把 握 学生 的身 心特 点 、 年龄特征 、 个 别 差异 , 自觉 地不 断 加深 对教 育原则 和规 律 的认 识 ,科学 地选 择 和运 用恰 当 的 手段 和方法 , 取 得理想 的教育 教学效 果 。
摘要: 基 于“ 卓越 工程 师教 育培养 计 划” 培 养 目标对 课程 的要 求 , 本 文将C D1 04 1 新 型 工程教 育理 念 引入 到汽 车发 动机 电 控 技 术 的教 学 改革探 索 中, 强调 课程 教 学 与企 业 和 市场对 接 , 注 重 学生创 新 和 工程 实践 能 力培 养 , 优化 课程 教 学 内容 , 改 革 教 学模 式 , 使 课 程教 学达到 “ 卓越 工程 师教 育培 养计 划” 对 学 生素质 和 能力培 养 的要 求。 关键词: 卓 越 计划 ; C D I O; 工程教 育 ; 教 学改革
授、 个 人素 质提 高和 能力 培养 并重 的更 高层 次 。为此 , 在课
加 强政 治学 习 , 可 以坚定 职业 道德 的正 确方 向 , 可 以深 刻认 识“ 立业德 为首 , 执教 品为 先 ” 的原 则 , 可 以在 市场 经 济背 景 下 自觉抵 制 各种 错误 思 潮 和不 正 之 风 , 可 以在追 求 真 、 善、 美的过程 中使 自己的职业道 德境界 不断得 到升华 。 二、 加 强科 学理论 学习 , 按教 育规律 办事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第一章: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3. 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定义。

2.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3.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应用实例。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相关案例资料。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讲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3. 案例分析:分析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应用实例。

4. 总结:强调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重要性。

第二章: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

2. 掌握发动机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3. 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

2. 发动机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3. 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相关示意图。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

2. 讲解:讲解发动机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3. 示意图分析:分析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4. 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5. 总结:强调发动机电控系统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第三章:燃油喷射控制技术一、教学目标1. 了解燃油喷射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

2. 掌握燃油喷射控制技术的类型。

3. 理解燃油喷射控制技术在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燃油喷射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

2. 燃油喷射控制技术的类型。

3. 燃油喷射控制技术在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应用。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学设计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学设计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学设计随着汽车电子化的发展,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已经成为汽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教学设计是培养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目标首先,教学设计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设计。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掌握汽车发动机概念和构造原理。

2.理解汽车电控技术在发动机控制中的应用。

3.学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4.掌握常见故障排除方法和维修技能。

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教学内容: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发动机的构造原理和工作原理。

3.发动机热力学循环。

4.汽车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第二章汽车电控技术1.汽车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2.汽车电控技术的应用。

3.汽车电控系统的分类和发展趋势。

4.汽车电控系统的特点和构成要素。

第三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1.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部分。

2.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

3.发动机传感器的种类和作用。

4.发动机执行器的种类和作用。

第四章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应用1.发动机参数检测与诊断技术。

2.发动机电控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3.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技术。

4.发动机性能优化技术。

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除了教学内容外,教学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听讲授课,学习发动机电控技术相关的知识,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2.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实现控制策略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掌握诊断与维修方法。

3.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掌握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了解实际应用环境和工作流程。

4.学习资料:提供相应的教材、视频、工具和软件,让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获得更深刻的知识理解。

总结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学设计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和管理。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网络课程教学研讨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网络课程教学研讨

10 2 ) 3 0 2
【 关键词】 网络教学; 汽车发动机; 电控技术
引 言
随着教 育技术 改革 的不断深入 , 多媒体技 术 、 网络技术 已进入教育的各个领域 , 并被广泛应用 。 汽车 发动栅庖控技 《 术》 课程 是实施理实—体化教学 。它 是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 教学相结合 ,使学生掌握 汽车发动机 电控系统的结构特 点、 基本原理 以及 使用 、 护和检修的方法 , 维 较全面 了解 目前汽 车发动机 电子 控制技术的发展 。这是 ~门实践性 很强的课 程 。是汽车专业的一 门主要专业课 。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课程特点 , 发出适应教学需要 开 的《 汽车 发动机 电控技术》 课程 网络 , 它上载到长春大学 并把 的服务器中。 实践证明, 该课件的应用改善了教育效果, 提高 了教学 质量 。
《 学问・ 科教探索》 第 24卷第 程教学研讨
孙 冰 寒
( 长春 大学生物科 学技 术学院 长春
【 摘 要】 网络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结合《 汽
车发动机 电控技术》 门课程 的特 点 , 这 利用网络 教学的先进 性, 作者开发 出相应的 网络课件 并应用在 实际教 学中。在 实 践中总结经验, 并不断改进 , 学效果反 映良好。 教
1实现网络教学的基础 . 11 . 理论基础
主要是为 了检测学生学 习效果而开发的 。 在线测试系统 主要由前台应用管理系统和后台管理 系统组成。其中前台应 用管理系统采用B S浏览器 / /( 服务器) 体系结构, 具有高度 的可扩展性 ;后台管理系统结合了 A P S 与网络数据库技术 , 基于 A C S 数 据库平台 , C ES 构建架构采用 BS / 体系 , 全可 安 靠。该系统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缩短考试周期, 增强反馈 能力 。在线测试系统高速、 准确 、 信息量大使测验更加科学 、 合理。在 线测试系统由不同的模块紧密构建而成 。 2 .3在线答疑系统 .2 该 系统采用 De e e设计 , r mw a r a v 具有安 全度高 , 能强 功 大 , 简洁 , 速度快的特点 。其 中后台控制 系统采用 界面 运行 MD5 加密写入数 据库 ,可以对帐号进行管理 ,对 I P进行限 制 。通过在线答疑系统教师可 以在课下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 行解答。学生们也可 以对某些问题进行网上讨论 。 这样就可 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 行更深入理解 , 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 学生 提 出的问题 , 变授课 的内容 、 式 , 改 方 以适应 学生 的学

《车辆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研究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车辆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研究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车辆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研究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摘要:研究型教学是现代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必然要求。

作者在长期的电子控制技术教学实践中,针对其学科特性,建立了研究型教学模式。

该模式将预备学习、讨论学习、思考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动自学、独立思考、团队研讨、实验设计和课后总结等学习能力。

实践证明,研究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提高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但因其尚在试验阶段,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关键词:车辆电子控制技术;研究型教学;互动;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071-03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其关键是如何实施研究型教学与研究型学习。

为此,我国各高校纷纷提出采用研究型教学的方式来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

何谓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

只有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型”教学过程中,学生才可能学会“研究型”学习的能力,经过这样反反复复的教学和学习实践,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和提高。

因此,研究型教育是创新型教育的前提,二者实质上是辩证统一的。

一、《车辆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车辆电子控制技术》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其他工科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该课程重点介绍发动机、底盘、车身的电子控制设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组成、工作过程和控制原理。

随着汽车、拖拉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车辆为提高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以及减少尾气排放污染而广泛采用了电子控制技术。

电子控制技术是现代车辆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与标志,从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点火控制、进气控制、排放控制、故障自诊断到底盘的传动系统、转向与制动系统,以及车身、辅助装置等都普遍采用了电子控制技术。

所以,该课程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为此,国内许多院校将该课程列为车辆工程专业的必修课。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3. 学习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提高汽车性能和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汽车维修和研发领域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1.1 电控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电控技术在汽车发动机中的应用2.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2.1 传感器2.2 执行器2.3 控制单元3.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工作原理3.1 燃油喷射控制3.2 点火控制3.3 排放控制4.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应用案例4.1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4.2 电控点火系统4.3 电控排放控制系统5.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5.1 智能控制5.2 电动汽车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工作原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具体应用案例。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2. 课件: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相关图片、图表和动画3. 实验设备: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实验台架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及其各部分功能。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提高汽车性能和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

2. 教学难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中各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单元的具体工作原理。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化和调整。

七、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alue Engineering 表1工作项目及工作任务分配表项目任务学时项目一:传感器的检测1空气流量传感器的检测2凸轮轴、曲轴位置传感器的检测3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检测4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检测5温度传感器检测6爆震传感器的检测7氧传感器检测26项目二:汽油喷射系统检修1油泵、喷油器的检修2电控燃油供给系统检修10项目三:进气控制系统检修1怠速控制阀的检修2进气控制系统检修10项目四:点火控制系统检修1点火线圈检测、点火控制器检测2点火系统检测10项目五:排放控制系统检修1曲轴箱强制通风、燃油蒸发控制检测2EGR 、AIR 系统的检测6项目六:电控柴油机燃油系统检修1高压油泵检修、喷油器检修2电控柴油机燃油系统检测10总计724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室已经在校园里广泛应用,在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

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直观生动,比如,在工程案例教学中,可以通过照片和视频来清晰展现工程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课堂上就能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运动学中三种运动的分析,可以利用动画技术,一步步分解,让学生更清晰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制作优质的多媒体课件是备课环节的重点之一。

目前互联网络发达,课件在学生中传阅方便,便于学生相互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然而,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节奏快,向学生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学生无暇消化知识,最终学习效果不佳。

传统的板书教学使学生更清楚理论的推导,知识的层次更清晰,让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思维一致,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老师亦可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掌控教学主次和快慢。

但是传统的教学,也有很多弊端,对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实例的描述,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费时费力,课堂气氛单调。

比如在讲空间力系时,一些空间图形,手绘起来时间长而且缺乏立体感,多媒体课件的空间图形立体形象,更有利于学生解题。

因此,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协调两者比重,扬长避短,合理把握课堂节奏,使学生轻松学习理论知识,扩充学生知识面。

5结语民办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大胆地对老一套的教育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实践活动和实验技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1]吴云芳等.理论力学·土木工程·现代科技[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5).[2]杨开云等.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8,24(3).[3]谢群丹.土木工程专业理论力学教学改革初步研究[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17(5).[4]杨亚平.土木工程理论力学教学改革刍议[J].高教论坛,2008,6(3).[5]哈工大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第7版.0引言《发动机电控技术》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电控发动机基本结构认识和检修能力。

这门课近几年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将课堂搬进工厂,将工厂变为课堂。

真实的教学环境,真实的教学任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

1课程改革的思路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将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训课程结合在一起,进行小班化授课,分组实施教学。

理论够用为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

学生通过各项目的学习,掌握维护保养现代电控发动机的技能;具有理论结合实际,检测、分析、判断和排除现代电控发动机常见故障的技能,从而真正体现出汽车运用技术高等职业人才的特点。

在课改过程中,首先精简教材内容,提炼典型工作项目。

其次,根据4S 站的工作模式,进行项目下的典型任务设计。

最后,编写学习工作卡。

2典型工作项目的确立在确定项目前,我们进行了广泛的专业调研,主要针对西安地区的大中型4S 站,充分了解4S 站工作方式后确定了6个典型的工作项目,每个项目下有不同的工作任务。

确定项目时,一定要注意实用性,可行性,具体项目如表1所示。

3工作任务设计每个项目,都是由几个典型的工作任务构成的,对于每一个工作任务都设计出了具体的执行方案,按照五步教学方法设计,分为任务目标、知识学习、方案设计、方案实施、考核评价。

例如:项目二中的任务2,电控燃油供给系统检修,对其进行了如表2设计。

4编写学习任务单本课程实施是结合学习任务单进行的,每一次课程都要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单,任务单上有本次课的任务与要求,要求学生在上课的同时完成相应的任务。

例如:电控柴油机燃油系统检测的任务单如表3所示。

———————————————————————作者简介:张莉莉(1975-),女,陕西西安人,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教育。

《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改革与探索Engine Electronic Control Technology Curriculum Reform and Exploration张莉莉Zhang Lili(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西安710089)(Xi'an Aeronantical Polytechnic Institute ,Xi'an 710089,China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动机电控技术》这门课程也正经历着改革和创新的过程,文章主要阐述了以项目为载体,“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改革的思路、典型工作项目的确立、工作任务设计、编写学习任务单等内容。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eaching reform,Engine Electronic Control Technology course is also experiencing the reform and the innovation.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d the teaching method reform idea of integrating "teaching,learning,and doing",the establishment of typical project,the design of work design,and the compiling of learning task list based on project.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学习任务单Key words:integrating "teaching,learning,and doing";project ;task ;learning task list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243-02·243·价值工程0引言高校推行岗位设置管理是高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实现高校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重要转变,其实质就是要促进高校进一步搞活用人机制,优化高校的人员结构,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起有利于调动高校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事管理制,促进优秀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有利于人员合理使用。

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主要通过岗位结构比例调控、岗位类别管理、评聘分开管理和完善聘后考核管理等进行岗位的规范管理,客观上要求改变高校原来存在的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类别不合理等现象,实现人员的重新配置。

人员流动的合理和有效也成为直接影响高校岗位设置工作的关键因素。

1岗位设置工作中人员流动的主要原因1.1现有岗位和身份不一致由于历史原因,原来管理中存在岗位和身份不符,同一岗位多种身份等现象,如管理岗位上有按专业技术和工勤系列进行职级晋升的人员,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岗位上有走管理工资系列的人员等混岗现象,以及有的管理岗位的人员同时具有管理和专技,或管理和工勤两种身份。

岗位设置管理要求理顺岗位关系,专岗专用,以岗定薪,根据岗位职责要求进行管理和使用。

理顺岗位关系不可避免地要对原来的不规范现象进行调整,要允许根据个人工作经验和职业发展进行合理的流动。

在理顺岗位和身份关系中,既要考虑岗位规范的要求,同时要兼頋人员的实际情况,不能搞一刀切,要切实保证岗位设置工作的平稳过渡。

1.2结构调控指标压力的影响岗位设置对不同类别岗位的指———————————————————————作者简介:廖晓艳(1973-),女,四川广安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团队建设。

高校岗位设置工作中人员流动问题的研究On Turnover of Talents in University廖晓艳①Liao Xiaoyan ;刘刚②Liu Gang(①重庆理工大学,重庆400054;②中国汽车研究院,重庆400700)(①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4,China ;②China Automotiv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hongqing 400700,China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岗位设置工作中人员流动原因、类型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建立高校人员内部流动机制,人员退出机制和高校人才环境培育等方面措施,促进高校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满足高校人员自我发展的需求。

Abstract:Based on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in position set of university,the author sums up the causes,type,and problems in turnover of talents,and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on establishing inner turnover of talents,exist mechanism,and talent cultivation in university,for promoting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and meeting the requirement of self-development of talents in university.关键词:高校;岗位设置;人员流动;机制;环境;优化配置Key words:college and university ;set of positions ;mobility ;mechanism ;environment ;optimal allocation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244-02表2电控燃油供给系统检修学时6步骤工作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建议1任务目标汽油喷射系统检测1.汽油泵工作性能检测2.燃油滤清器检测3.燃油压力调节器工作性能检测4.喷油器工作性能检测5.燃油管路检查在车上设置故障,制造故障现象分析任务,说明要求2知识学习1.汽油喷射系统各组成的结构2.汽油喷射系统各部分的检测方法3.汽油喷射系统常见的故障及排除方法3方案设计小组讨论4方案实施小组协作5考核评价各组老师考核,各组与教师点评教学方式讲授、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学教学设备汽车试验台架、整车、喷油器、燃油压力调节器、燃油泵工具与仪器万用表、诊断仪、试灯教师配备理论老师一名、实验老师一名项目目标通过一体化教学,使学生掌握汽油喷射系统检测教学任务掌握汽油泵、燃油滤清器、燃油压力调节器、喷油器的检测,燃油管路的检查方法,训练学生制定检测方案、实际操作能力设计汽油喷射系统检测方案将上面设计的方案进行实施按照考核卡考核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价操作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表3电控柴油机燃油系统检测的任务单项目电控柴油机燃油系统检测要求认识各零部件,观察其工作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