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河南的中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探究

河南的中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探究河南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素有“中原”的美称。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本文将对河南中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行探究。
一、中原文化的起源与传承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在七千多年前,河南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朝建立,在河南形成了早期的中原文化。
商代的青铜器、甲骨文等文化遗产,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繁荣和文化水平。
随后的周、秦、汉等朝代,中原地区逐渐成为中央政权的中心,文化传承得到进一步巩固。
周代的礼乐制度、秦始皇统一文字的举措、汉代的科举制度等,都为中原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基础。
中原文化的具体内容包括礼制、音乐、文字、思想等多个方面,这些都在河南这片土地上得以延续与发展。
二、中原文化的创新与演变中原地区的文化传承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呈现与传统的延续,更重要的是在创新与演变中不断发展。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河南都积极吸收其他地区的文化因素,并加以融合、创新。
1. 唐宋文化的兴盛唐宋时期,中原文化经历了一个高峰期。
唐代的长安城(今西安)和宋代的开封城(今河南开封)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吸引了大批文人墨客的涌入。
这一时期,中原文化吸纳了西域文化、南方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唐代的诗词和宋代的绘画,都是中原文化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
2. 文化产业的繁荣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中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河南的豫剧、少林寺武术、郑州航空港等,都是中原文化在创新与演变中的重要代表。
这些文化产业的兴起,不仅为当地文化的传承打下了经济基础,还推动了中原文化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传播。
三、现代科技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在信息时代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下,中原文化正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
例如,河南博物院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古代文物以更生动的方式展示给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
此外,互联网的普及也为中原文化的推广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浅议中原文化和大学文化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

[ 作者简介 ] 范恪 劫(9 3 ) 男 , 16 一 , 河南南 阳人 ,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 文学硕士 , 研究方 向为 当代文学 与
文化 。
8 6
思潮涌动 、 外来文化 突进 、 历史 虚无 主义甚嚣尘 上 , 正视 中
才, 也体现在借 助其充 沛的文化知 识资源 , 为地方 整合 、 输
送精神文化产品 。当代社会 已经进入一个 “ 人才就是 生产
原文化 的历史地位及其价值功 能 , 有重要 的社会 现实意 具
重大 、 积极 的影响 , 于地域性 文化 的传承 、 富 、 对 丰 发展 和 弘扬具有引领性作用。当代大学 文化在构 建过程 中 , 也会 选择 、 汲取 、 纳 同一 时代异 域 、 接 异族 文化 的资 源与 营养 , 影响着大学所在地域传 统文化的传 承和整合 。 《 国务院关 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 中原经济 区的指导
地 区未 来发 展 的人 才 资源库 和 培训 基地 , 而且 是文 化理 念、 人文精 神的辐射极 和整合 平台 。河南 高校身处 中原 核
当代 大学 是传 承 历史 文化 、 导 时代 文明 的重 要载 引
体, 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 进步 中发挥 着重要作 用 。大学
文化 渗透 到大 学 的各个 层面 , 大学 的形成 、 展和 变革 对 发 起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 。大学 文化对 其所 在地 域能 够产 生
意见》 中指 出, 河南要成 为“ 夏历 史文明传 承创新 区” 强 华 , 凋应“ 传承弘扬 中原文化 , 充分 保护 和科 学利用 全球 华人
根亲文化资源 ; 培育具有 中原风貌 、 国特 色 、 中 时代特征 和 国际影 响力的文化 品牌 , 升文 化软 实力 , 提 增强 中华 民族 凝聚力 , 打造文化 创新 发展 区” 。河 南高 校在社 会转 型 中 要通过文化创新 发挥 其在 文化建设 中的支 撑 、 引领作 用 , 以培育具有鲜 明地域特色 、 时代特征并 具有 国际影响力 的 文化品牌 , 弘扬 中原文化传统 , 再造河南光辉形象 。 广义的文化是 指人类 后天 获得 的并 为一定 社会 群体 所共有的一切 事 物 , 它使 人 区别于动 物 , 是人类 对 生活环 境加 工改造的结 果 , 主要 包括精 神文 化 、 制度 文化 和物质
中原经济区的文化发展

中原经济区的文化发展首先,中原经济区的文化发展受到了中原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的影响。
中原地区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处农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黄河带来了丰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此,中原地区的农耕文化非常繁荣,如古代的农业生产技术、耕作方法、种植作物等都得到了相对完善的发展。
这些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中原地区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中原经济区的文化发展得益于其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积淀。
中原地区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名人,如中原地区的首府开封,是中国古代的六朝古都,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开封府署、开封府衙、大相国寺、岳飞庙等历史建筑均是独具特色的中原文化的代表。
另外,在中原经济区还有众多的文化名人,如文化名城古代大儒孔子的故乡曲阜、中国的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等,都为中原经济区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内涵。
再次,中原经济区的文化发展得益于其多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中原地区地处中国的中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北方与南方交流的重要区域。
不仅有汉族的居民,还有回族、满族、藏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人口聚居于此。
这种多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促进了中原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
例如,河南的曲艺、山西的晋剧、安徽的皖剧等都是典型的文化艺术形式,展示了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艺术才华。
最后,中原经济区的文化发展也得益于现代化进程的推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原地区的文化发展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和现代化。
农村的手工艺制作逐渐被工厂化代替,传统的农耕文化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现代化的文化形式。
音乐、电影、电视等媒体的普及,使得中原地区的文化发展更加多样化和富有创新性。
同时,中原地区还大力发展旅游业,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利益,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繁荣。
总之,中原经济区的文化发展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环境、历史遗产、多民族交流和现代化进程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中原地区丰富多样的文化发展。
中原文化传承现状与问题分析

中原文化传承现状与问题分析摘要:我国的综合国力虽已大大增强,但中华文化,尤其是中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仍没有太多的感召力。
中原文化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还不够强,这与厚重悠久的中原文化自身的丰富资源和巨大魅力是不相称的。
努力使中原文化真正为国际和国内民众认同和接受,是每一个中原人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关键词:中原文化;传承;文化价值观;多元化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6-0146-03一、中原文化传承的现状中原文化以河南省为核心,以广大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逐层向外辐射,影响延及海外。
近些年来,为了加强中原文化的国内外宣传,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河南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搭建文化传播平台中原文化厚重,历史悠久,日益浓厚的“中原情结”凭借一系列的举措正在为中原文化的对外传播开辟新的路径,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日新月异的现代传播技术为中原文化在国际文化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发挥后发优势提供了新的条件。
最近这些年河南在文化的对外交流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改革,取得了惊人的效果。
本世纪初开始的“中原文化行”系列活动把中原文化推广到了港澳台、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郑州歌舞剧院联合社会力量成功打造了歌舞剧《风中少林》,其波澜壮阔的演出阵容出现在“澳亚艺术节”上,引起当地民众对中原文化的浓厚兴趣。
在各界高呼“戏曲辉煌不再”之时,《梨园春》逆势而上,在悉尼歌剧院的演出中的道具、服装、音乐和布景无不彰显着中原文化的魅力与特色,令观众心驰神往。
由河南省豫剧二团打造的文艺精品《程婴救孤》于2013年春节首次登上百老汇舞台,成为中原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对传播中华文化,展现东方戏剧魅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
在拓宽对外交流渠道的同时,河南省还精心组织“国际媒体河南行”“国际旅游小姐巡游”等文化活动,主动把游客及各界媒体“请进来”,让他们了解和宣传中原文化。
浅谈中原文化

浅谈中原文化一、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中原地区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原文化,比如思想文化、汉字文化、饮食文化、姓氏文化等。
1、思想文化中原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也是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儒家大师孔子为今河南夏邑人,儒家文化的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
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几千年,根深蒂固,对中国文化思想始终发挥着强大深刻悠久的影响,它的根是在中原。
道家鼻祖老子,为今河南鹿邑人,他是道家的创始人,在河南灵宝函谷关写下《道德经》五千言经典,其理论学说和学术思想都是在中原的河洛地区形成。
《道德经》传于后世,对中国人影响也是极大的。
到战国时庄子继承老子的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形成一个强大的学术派别,世称老庄学派或道家学派。
老庄学派与儒家思想并行,影响中国几千年。
道家学派的根在中原。
墨家学派鼻祖墨子是河南鲁山人。
墨子主张“兼爱”,维护和平,反对战争,任用贤人治理天下,节省民力,反对厚葬,身体力行,劳己仁民。
其文章中心突出,逻辑性强,对中国人民思想及学术界影响都很大。
墨子被毛泽东称为平民圣人。
墨家学派的根在中原。
法家的前期代表人物李悝、商鞅都是河南人,法家集大成人物韩非是韩国(今河南新郑)人。
上述几大著名学派,根都在中原。
在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原地区又涌现出“红旗渠”精神,中原人民勇于挑战自然,改变自然在巍巍太行山上修成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中原思想文化传达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中庸尚和的生活哲学,不仅隐含着“日新”的变革进取精神,而且也体现了友好共处、向往和平的精神境界,这些思想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形态和性格,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宝库,并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2、汉字文化汉字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识,也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并对朝鲜、韩国、日本等国的文字文化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连续4000多年的汉字文化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原汉字史,汉字的产生极其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几乎都发生中原大地上。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文10篇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文10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文10篇在历史长河中始终遵循这么一个定律,一个民族的兴盛,必定是从文化的繁荣开始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文篇1驼铃悠悠,丝路漫漫,一曲唱尽千年事。
这尊昂首挺拔的骆驼,伫立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展厅中。
这里灯光幽暗,静谧无声,透过展窗的玻璃我仿佛来到了唐朝,看到了大唐文化与西域文化别具匠心的融合。
一曲始自千年前盛唐时期的舞乐仿佛悠然响起,穿越时空,震撼人心。
记得我第一次见到唐三彩,就是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里。
博物馆里那座惟妙惟肖的三彩载乐驼它一下子打动了我,将我的目光牢牢地锁住。
一个以驼代步、歌唱而来的巡回乐团正在那里即兴表演:骆驼四足挺立在长方形踏板上,引颈张口作嘶鸣状,仿佛在合着乐声引吭高歌。
毯上:奏排箫者盘坐,指按萧孔,摇头晃脑;弹琵琶者,长着一副胡人面孔,然服饰右衽,五指翻飞。
一人环乐器,半眯眼,手打节拍;一人抱箜篌,回顾那被簇拥的歌女。
只见她旋舞翻飞,长袖飘飘,嘴里的胡歌富有节奏感,定格在含蓄的屈肘——兼具聘婷与豪放。
人物形象与骆驼造型相得益彰,上下跳跃震动,“手舞足蹈”.......好一曲唐俑之歌,好一副西域之画,此刻这件文物仿佛在向我诉说着千百年前的大唐文化之兴盛,更仿佛在向我诉说着中西文化交流的盛况。
这座造型新颖,人物形象生动鲜活,骆驼踏着乐步徐徐行进的载乐驼俑,体现了唐代工匠的浪漫之作,可谓别具匠心。
当我再次看到它时,竟是在万里之外的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在那里我竟然真正体会到了唐三彩别具匠心的艺术精神。
神完气足、轻松自然的三彩宝马带着唐朝华美富丽的审美,一旁的三彩马夫胡面着翻领胡衣;三彩壶竟然创造性地模仿了古代波斯金属壶特有的弧线造型,其工艺难度可想而知.......让我有些恍惚而又欣喜,更有了复杂的感慨和领悟:这一件件唐三彩宛如一幅幅靓丽的画卷,真实呈现了唐朝对外的频繁交流和海纳百川的包容情怀,展示了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民族的蓬勃朝气和文化自信,更传达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文化风貌。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文10篇范文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文10篇范文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文(篇1)今年暑假,妈妈带我去神往已久的敦煌。
敦煌市位于甘肃省的西北部,妈妈告诉我,敦煌是中华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希腊文化交汇的地方,是古代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也是中国佛教文化的圣地。
敦煌有一座鸣沙山。
因为山上风吹沙子发出沙沙的声音,所以人们叫这座沙山为鸣沙山。
鸣沙山脚下有一湾清澈的泉水,叫月牙泉。
它的样子像弯弯的月亮。
月牙泉很神奇,它的水从不干涸,也不会被沙子掩埋。
我骑着一匹骆驼爬山鸣沙山,从山顶上滑着沙子下来,好玩极了。
鸣沙山附近有莫高窟。
她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
我们参观了很多洞窟,里面有很多精美的壁画和佛像。
这些大多都是唐代的作品。
我们还沿着古代丝绸之路的方向游览了阳关和玉门关。
祖国辽阔的土地和悠久的历史真让我感动骄傲。
我喜欢敦煌,我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文(篇2)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的文化。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给我们留下一座巨大的宝库,宝库里有着许多的“宝藏”。
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等;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等;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闹花灯等……但是,我对民族艺术国画情有独钟。
《上河图》是一幅水墨画,也是一幅名扬中外的国画,是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画的。
这幅画很长,有528厘米呢!它宽24。
8厘米。
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清明上河图》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安然无恙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呢!张择端画这幅画下了很大的功夫,光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撑着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摆小摊的摊贩,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每一行的人都画上了。
那里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各样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里面热闹极了。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赶着小毛驴,有的小孩在欢快地放风筝,有的挑着担子,有的推着那时的独轮车,有的悠闲地街头溜达……画面上的人有的还不到一寸,但我们能看清楚人们都在干什么。
中原经济区背景下河南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 一) 华夏历史文 明传承创 新 区成 为 河南新 兴文化 产
通讯技术等现代高新科技与文化产业相融合而衍生出来 的新的文化产业形态, 如网络游戏 、 动漫、 多媒体手机、 流
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近年来 , 河南积极推进文化与科
《 指导意见》 明确提出要“ 传承弘扬中原文化, 充分保
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 培育具有 中原风 貌、 中国特色、 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提升文
河南文化的产业发展有其 自身的优势 : 独特的地理区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0 1 1年 河 南 省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规 划 项 目 : “ 中 原 经 济 区背 景 下 河 南 文 化 产 业 发 展 现 状 及 对 策 研 究” , 编
刘 锐
( 河南理 工大 学 马 克思主 义 学院 , 河 南 焦作 4 5 4 0 0 0 )
摘 要 :中原 经 济 区建 设 一 方 面 给 河 南新 兴 文 化 产 业 的 发 展 提 供 了新 的 平 台 、 助力、 雄厚的
物质基 础 、 巨大 的 内需市场 以及 前 所末有 的技 术空 间和条件 , 使 河南新 兴文化 产业发 展具 有后发 优势 ; 另一 方 面也使 河南新 兴文化 产业 面临 着严峻挑 战—— 优 秀传统 文化 资源 的利 用 、 开发和 创
关 键 词 :中原 经 济 区 ; 新兴 文化产 业 ; 发展 ; 机遇; 挑 战 中 图分类号 : G 1 2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1 — 9 8 2 4 ( 2 0 1 3 ) 0 4— 0 1 l 6— 0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3期(总第117期)J删l瑚l of t I l e P姐y Sc h∞l of C Pc功engz hou M uI l i c i pal C伽而t tee N o.3,2012(S啪,117)市情省情研究浅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洪卫中(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所,河南许昌461000)摘要:中原经济区建设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栽体和平台,是河南省在新时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的今天,中原经济区建设不再是单纯的经济建设,而要以全局的思维把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作为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点核心来建设。
关键词:河南省;中原经济区;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中图分类号:A8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l一670l(2012)03一0090—03中原经济区建设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全局战略决策,也是河南省在坚持传统和创新中改变自身、发展自身、迅速崛起、探索全新区域发展模式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因而中原经济区建设不仅要在经济上走出不同于全国其他地区的发展模式,还要在管理、创新发展思维和理念上展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
目前“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把发展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今后建设的一个重要核心。
这就要求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在借鉴国内外其他地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在重点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以经济带动文化、以文化支撑经济,从而走出一条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路子。
而在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中,其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尤为不可忽视。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河南省的省情决定了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必须重视传统文化建设。
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自然条件优越,自古即为人类繁衍生活的栖息之地,更是后来中国古代诸多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谓“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据统计,从夏到金3500多年里,约有26个王朝或政权在河南定都。
因此,在河南大地上不但留有中华民族先祖的生活足迹,也回荡着过往历史的种种回声。
其墓葬文化、佛教文化、武术文化、姓氏寻根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都非常丰富,特别是河南地区保留有大量的历史遗存和名胜古迹。
可以说,河南的传统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正如河南前省委书记徐光春所总结,它包含有史前文化、神龙文化、政治文化、圣贤文化、思想文化、名流文化、英雄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科技文化等十个方面心】。
这些不仅是河南和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也是河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潜在重大支撑。
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应当很好地利用这些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在文化上加以弘扬使之成为当代人们的精神财富,并在经济上大力开发文化产业使之转化为巨大的经济财富。
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既定国策。
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
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
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州引。
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弘扬已被纳入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决策之收稿日期:2012一04一循.基金项目:加11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项目垴号:20l l髓99)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洪卫中(1967一),男,安徽池州人,博士,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洪卫中:浅论中愿经济区的发展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市情省情研究中,并成为国家今后乃至长时期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核心层面和支点,因此中原经济区建设必须把优秀发展传统文化作为一个重要部分来构建。
3.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弊端和现象迫切要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产生了诸多和我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度极不相称的不良社会现象和行为。
如,一些人为了赚取钱财,以次充好、以假当真,甚至昧着良心或造假、或销售变质和有毒的食品以赚取高额利润。
再如,偷盗、抢劫等违法犯罪现象也屡有发生,以至不少青少年在这诸多不良现象诱引下走向不健康甚至犯罪的道路,越来越多的人把诚信、孝道、知书达礼等这些中国自古以来所尊崇的人文传统和优秀道德品质置于脑后。
这一切不仅表明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道德水平趋向下滑,也显露出人们的思想对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的逐渐淡薄和偏离。
所以,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刻不容缓。
二、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1.高校学术研究、社会文化普及和民间传承等多层次相结合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文献、资料的记载。
因而发展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对历史文献、资料进行整理、研究,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保存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研究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展现我们民族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以及精神风貌。
同时我们还要进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实现学术研究成果的通俗转化,出版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物,使之成为社会大众共享的文化食粮,并让一大批基层的传播者来言传身教。
对于潜藏于民问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一方面组织专家学者通过研究的方式来记录传承。
另一方面可以开发利用成为文化产业。
这样既能让民间传统文化继续发挥其应有的影响,又可以借此发展经济,活跃群众文化,提高民众素质,同时又能使它以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下去。
2.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文化产业的大力开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既要不忘本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道德,坚持民族文化本质和特色,也要使之为当代市场经济服务。
因而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我们要立足中原地区传统文化优势,在积极拓展对本地区富有特色和代表性传统文化发掘利用、发挥其社会教化功能的同时,也要让它转化为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除了继续发展以名胜古迹为主的旅游业以外,还有以下几种途径:第一,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产品开发。
它既可以挖掘本地区优良的古代手工技艺,也可以产生新的文化产品。
如周口的宋河粮液、开封糕点等即是对传统酒文化、食品技术的很好开发利用。
今后还可在服装、药品等更大的范围内作研究开发,选择其中富有底蕴和长远开发价值的文化技术予以利用,推出产品,并将它们打造成河南的品牌。
第二,进行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和主题,服务于民众教育的绘画、摄影、雕刻、雕塑等创作。
以绘画、雕甥、雕刻这样的方式来传播传统文化能体现出文化的高雅和价值。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应大力倡导能体现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的雕塑、雕刻、绘画和摄影,以此来引导民众、教育民众,从而在社会上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向世界展现我们民族高尚的文化风貌。
第三,进行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和主题的电影电视、动漫、游戏、戏曲的创作和传播。
电影、电视、游戏、动漫和戏曲是社会各个层次大多数人所喜欢和频繁接触的传播方式,因而在这方面加大对传统文化产品的开发,推出有特色的文化专栏和一批文化精品,无疑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开发要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友爱助人、厚德诚信、守法循规、担当社会责任、捍卫民族尊严、保卫国家利益等这些中华民族最基本的道德和文化精神以及主流意识为主题。
另一方面,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对豫剧的开发也是一个重要途径。
在对豫剧的开发上,既要做好对传统优秀曲目的继承,又要研究和编导出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新戏剧。
第四,进行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音乐发掘。
中国自古以来就极为注重“乐”的作用,所渭“移风易俗.莫善于乐”HJ,“凡人之从上教也,皆始於音,音正贝U行正。
故闻宫声则使人温雅而广大。
闻商声则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声则使人恻隐而好仁,闻微声则使人整齐而好礼,闻羽声则使人乐养而好施,所以感荡血脉、通流精神、存宁正性,故乐从中出,礼从外作也”"】。
我国古代的音乐资源非常丰富,除_r正规的雅乐外.还有佛、道教爵乐和民间音乐。
我们可以对此很好地开发,如。
许昌市可组织当地高校、商家联合对汉末曹魏、魏晋9l洪卫中:浅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市情省情研究时期的音乐予以研发,形成以“汉风古韵”、“魏晋风情”等为主题的原味古典乐曲、新创古乐曲、音乐剧的系列组合,使之既可以单独演奏,也可以结合传统文化戏剧等来表演,从而为广大民众奉上畅心冶情的文化精神盛宴。
第五,以嵌入式方式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所谓嵌入式,即精选富有教育意义和体现传统文化精髓的诗词、图画、文字等,将其印刷在挂历、台历、茶杯、画报等日常生活用品上,以增加生活用品的文化品味。
同时还可以传统文化为素材研发出一些工艺品,使之富有纪念意义。
如此既传播了优秀传统文化,对人们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又能创造出较好的经济价值。
利用嵌入式方式另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建筑。
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结合当地的历史进行仿古式家居、办公建筑,形成有古代文化特色建筑商业街。
另一方面,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打造一批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公园、游乐园等,让人置身其中、游走其间,不仅能感受到历史传统文化,也能达到心灵的净化。
第六,发挥和利用民间保留下来的传统文化资源。
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开发,既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引导和教育民众,又可以活跃当地经济和人文景观。
中原大地民间宝藏异常丰富,许多文化如庙会、铁艺、捏糖人和面人、宫灯、传统的迎亲、说书、豫西打鼓、河南坠子等,都是民众所欢迎的非物质文化遗存,对这些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发掘或深入开发与推广,不但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是将传统文化转变为巨大经济效能的有力措施。
3.利用网络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网络是目前信息传播最为迅速、覆盖面最大、影响深度和范围较广的媒体。
因此。
利用网络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对河南传统文化开发、传播和利用必不可少的途径。
做好网络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其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这就需要一方面河南省政府对所辖和所能影响的网站要求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心理念或主题来设计、编排网站内容;一方面网站的政府管理部门应对涉及色情、暴力等的游戏、电影、电视剧、动漫、广告等予以禁止,加大监管力度和法律的惩治力度。
三、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应注意的问题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真抓实干。
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中,要让地方政府各级领导干部明白建设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真耐心长久地坚持做下去,一件件去抓,一件件去落实,不能搞表面化的“政绩”工程,真正达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民众服务的目的。
2.在文化产业开发时,不能只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人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