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体生物钟的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人体生物钟的研究与调节

人体生物钟的研究与调节

人体生物钟的研究与调节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强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感到了身体的疲惫和精神的压力。

睡眠障碍、身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也在不断增多。

原来,这些问题并非简单的生活习惯或个人身体状况造成的,而是涉及到人体内部复杂的生物钟调节问题。

1. 人体生物钟的基础知识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人体自然就形成了一种以24小时为周期的生物钟节律。

人体生物钟又称为“内在生物节律”,它是人体内部调节生理功能和行为的时间序列。

人体生物钟的节律与24小时自然昼夜的周期有关,而在地球极地地区,在极昼期和极夜期,生物钟节律会被打乱,短期内可能产生失眠、精神紧张等现象。

人体生物钟节律的调节是通过人体内部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睡眠、饮食、行为规律等因素都可以影响人体生物钟的调节。

人体内部生物钟主要位于脑内,是由3组神经元组成的趋化神经网络。

其中SCN(Suprachiasmatic nucleus,超视交叉核)是人体内部生物钟最重要的调节中心。

SCN的功能与超视交叉体(optic chiasm)有关,前者得到人眼视网膜透过后者传来的光的刺激信息,在过程中产生生物化学反应并将信息转化为刺激下丘脑释放相应激素,控制人体的生理节律。

2. 生物钟调节的实际问题与应对方法生物钟失调关系到人体健康和精神状态的好坏。

睡眠障碍、睡眠质量差、精神紧张等问题都与生物钟失调有关。

这对于经常长途旅行的人、在夜班工作的人、跨时区飞行的人以及需要长时间进行精神自我控制的人等影响最为明显。

针对这些问题,人们通常会采用以下措施来调节生物钟:1.规律有序的生活方式。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规律的饮食习惯和减轻生活压力等都能帮助人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长期性适度运动。

长期性、适度的运动能帮助人体身体和心理健康,并有助于调节人体生物钟。

3.控制光照环境。

控制室内光照的亮度,尽量使室内光线充足和柔和,可以有助于调节生物钟。

4.药物辅助治疗。

生物人体小实验报告

生物人体小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人体生物钟,又称生物节律,是指生物体内的一种内在的、周期性的时间结构,它调节着生物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

睡眠是人体生物钟调节的重要环节,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

本实验旨在探究人体生物钟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为提高人们的睡眠质量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生物钟对睡眠质量的影响;2. 分析不同睡眠时间对生物钟的影响;3. 探讨如何调整生物钟以提高睡眠质量。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20名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2. 实验工具:睡眠监测仪、闹钟、记录表;3. 实验环境:安静、舒适的卧室。

四、实验方法1. 将20名志愿者分为两组,每组10人;2. 第一组为实验组,第二组为对照组;3. 实验组志愿者在实验期间保持原有的睡眠时间,对照组志愿者调整睡眠时间;4. 实验组志愿者在睡前使用睡眠监测仪记录睡眠质量,对照组志愿者在睡前使用闹钟设定闹钟时间,第二天记录睡眠质量;5. 实验持续7天,每天记录睡眠质量;6.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五、实验结果1. 实验组志愿者在实验期间睡眠质量良好,平均睡眠时间为7.5小时;2. 对照组志愿者在调整睡眠时间后,睡眠质量有所提高,平均睡眠时间为7.0小时;3. 对比两组志愿者在实验期间的情绪、注意力、记忆力等方面,实验组志愿者表现更佳。

六、实验分析1. 人体生物钟对睡眠质量有显著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保持原有的睡眠时间对提高睡眠质量有积极作用;2. 调整睡眠时间对提高睡眠质量有一定帮助,但需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适当调整;3.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如规律作息、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等,有助于维持生物钟的稳定性,提高睡眠质量。

七、实验结论人体生物钟对睡眠质量有显著影响。

保持原有的睡眠时间、调整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等,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八、实验建议1. 重视生物钟的调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2. 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3.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如适当运动、避免熬夜等;4. 关注睡眠质量,如出现睡眠问题,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生物钟对健康的影响研究

生物钟对健康的影响研究

生物钟对人类健康和免疫调节机制的影响研究人体拥有自身的生物钟,它可以调节我们的生理和行为活动,帮助我们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对我们的健康和免疫调节机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生物钟对人类健康和免疫调节机制的影响研究备受关注。

一、什么是生物钟生物钟是指人体自然的日周节律,它由内生节律和外生节律两部分组成。

内生节律是指人体内部自我调节的节律,比如我们的体温、心率、血压和激素水平等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规律的变化。

外生节律是指环境因素对人体生理和行为活动的影响,比如光线、温度和食物等。

我们通常以天亮天黑来判断时间,这是外生节律对我们生物钟的影响。

二、生物钟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生物钟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人内在的生物钟可以帮助我们在不同时间段充分发挥身体的各种功能,从而更好地完成各项日常生活。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早上是最为活跃的时期,人的注意力、思维能力和反应速度都最佳。

随着一天的进程,人的身体逐渐疲劳,晚上则是休息、放松和准备入睡的时间。

生物钟如果被打破,会导致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举个例子,如果晚上熬夜,睡眠时间被打乱,我们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都会受到影响。

三、生物钟和免疫调节机制的关系生物钟调节着我们的免疫调节机制,影响我们的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系统是我们身体的第一道防线,它对抗和预防各类疾病的入侵。

免疫细胞对于某些细菌或病毒是有昼夜节律差异的,例如,白细胞、神经元和抗病毒蛋白等都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表现出不同的活性。

这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细胞、激素和细胞介素会随着时间而有规律的变化。

研究发现,破坏人体生物钟的环境因素,如长时间的轮班工作、夜班和慢性睡眠剥夺,可以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易感染疾病以及癌症等发病率增加。

免疫细胞的昼夜节律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不仅影响了体内抗感染和抗肿瘤的免疫应答,还影响了人体的免疫耐受性和自身免疫病。

四、生物钟调节方法为了保持一个健康的生物钟节律,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规律的睡眠时间:每天保持相同的睡眠时间和起床时间,努力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人体生物钟

人体生物钟

人体生物钟人体的生理节律是指人体的生理状态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呈现出规律性变化的现象。

而控制这些生理节律的机制被称为“生物钟”。

生物钟的发现与研究对于人类健康、疾病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钟的历史关于生物钟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萨克森王国时期,当时的农民就已经发现早上醒来的时间比平常更早,晚上睡觉的时间也比平常更晚,这就是人体生物钟的一种表现。

20世纪初,一位德国生理学家哈巴德(Karl von Frisch)研究了蜜蜂的生物钟,发现蜜蜂在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改变时,会出现重复性的行为模式,如飞回蜂巢、进食、休息等。

这是生物钟的一项重要发现,也为后来对生物钟的研究提供了启示。

生物钟的分类生物钟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按照周期长度,可以将生物钟分为长周期节律和短周期节律两种类型。

长周期节律的周期通常为24小时以上,如季节性变化;短周期节律的周期通常为24小时以内,如每天的夜间睡眠和白天的清醒状态。

生物钟还可以根据其独立性分为内在生物钟和外在生物钟两种类型。

内在生物钟是指不受外部环境影响,而能够自我产生和维持的生物钟;外在生物钟是指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能够调节和影响生物钟节律的钟。

人体生物钟人体生物钟是人体内部的生理节律,它掌管着我们每天的生理活动,如食欲、睡眠、能量水平等。

人类的生物钟通常是以24小时的周期循环的。

人体生物钟受靠近眼睛的视交叉上核和下丘脑松果体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主要是通过眼睛感受光照的变化,从而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等,以实现人体的生物节律。

睡眠不足、时差综合征等现象都与人体生物钟有关。

研究表明,人体生物钟长期不规律可以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身体机能下降、身体免疫力下降、心理状态不稳定等一系列不良后果,而保持规律的生物节律可以维护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生物钟的应用生物钟的研究已经推广到多个领域,如航天、医学、体育等。

在航天领域,研究员需要根据宇航员的生物钟,精确制定飞行计划,以避免宇航员的生理变化影响任务的完成。

探索人体生物钟之谜

探索人体生物钟之谜

探索人体生物钟之谜人体是个奇妙的生物体,在没有时间的日子里,我们体内有一个自然的生物钟在工作。

人体的很多疾病发生发展,心理变化等都与之相关,那么到底人体的生物钟是什么?它是如何工作的?科学家在不断的探索。

最新的《科学》(sciances)《自然》(nature)杂志刊登两篇报道对我们理解生物钟会有新的思路。

人类早已知道,某些生物的活动是按照时间的变化(昼夜交替、四季变更或潮汐涨落等)来进行的,具有周期性的节律,这种规律被称为生物钟(Circadian Clock)。

由于生物钟在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及治疗学等方面占据了独特的位置,因此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们研究的一个重点,本期《科学》和《自然》有两个独立的研究小组分别在这一方面获得了重要的研究结果。

第一篇文章来自英国剑桥大学植物学系以及英国约克大学生物系,这里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植物应答环境改变的一个关键生物钟分子。

植物和动物的细胞生物钟都包含了基因表达的许多反馈环,其中一系列的基因能相互激活或者相互抑制,从而形成生物钟模式,然而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惊讶的发现,不是一个蛋白或者基因,而是一个称为环腺苷二磷酸核糖(cyclic adenosine diphosphate ribose,cADPR)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这一发现改变了我们目前对于生物钟构架的概念——认为仅仅只需要细胞核中基因表达loops,实际上这个过程需要整个细胞中的组分形成的信号网络。

研究人员发现干扰cADPR信号会导致生物钟的时间紊乱,比如说,消除cADPR会让生物钟失准,走慢,因此研究人员认为cADPR信号是帮助优化植物生长的时间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在遇到譬如旱灾,盐胁迫等环境胁迫,植物细胞中的cADPR分子也会参与对抗过程,这些信号引发细胞的一些应答,用于帮助细胞度过难关。

这个分子整合进生物钟过程为生物时间时序的改变或稳定提供了一个系统,从而确保细胞能在环境改变中存活。

研究性学习——关于人体生物钟的调查研究

研究性学习——关于人体生物钟的调查研究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关于人体生物钟的调查研究课题小组成员:班级:辅导老师:结题时间:年月日关于人体生物钟的调查研究1、摘要:人的生命过程是复杂的,又是奇妙的,它无时无刻不在演奏着迷人的“生物节律交响乐”。

生物钟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

研究生物钟,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起着促进作用。

2、关键词:生物钟节律运行四点功能调节生物钟3、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1)、根据生物钟原理安排醒睡节律及工作学习(2)、调节生物钟(3)、用体24小时生物钟来调节生活4、研究过程(1)、观察了解自己的生物钟(2)、上网查询有关人体生物钟的知识(3)、了解我们每天所可以应用生物钟知识的地方5、结果与讨论人类体内有一个生物钟。

人体生物大致分三类:昼型、夜型、中间型。

昼型表现为凌晨和清晨体力充沛,精神焕发,记忆力理解力最为出色;夜型是一到夜晚脑细胞特别兴奋,精力高度集中;中间型介乎前二者之间,清晨和上午学习工作效果特别好。

学好生物钟、利用好生物钟,可以适当的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

让我们来发现人体生物钟的奥秘吧!一、什么是人体生物钟?人体生物钟,简称"生物钟" 为什么没有闹钟的铃声,你却每天按时醒来?为什么雄鸡啼晨,蜘蛛总在半夜结网?为什么大雁成群结队深秋南飞,燕子迎春归来?为什么夜合欢叶总是迎朝阳而展放?生物体的生命过程复杂而又奇妙,生物节律时时都在奏着迷人的“节律交响曲”。

二、生物钟的四点功能有四点功能:提示时间、提示事件、维持状态和禁止功能。

三、节律运行为何成绩一般的学生考上了名牌大学,而名列前茅的学生却名落孙山?为何一贯行为文明的青年人突然与人吵架?原来人体存在智力、情绪、体力周期分别为33天、28天和23天的生物钟,这3种“钟”存在明显的盛衰起伏,在各自的运转中都有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期。

如人体三节律运行在高潮时,则表现出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情绪乐观,记忆力、理解力强,这样的时机是学习、工作、锻炼的大好时机。

生物钟调节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生物钟调节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生物钟调节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人类生活在一个工作、学习和娱乐都高度规律化的世界里。

白天工作、晚上休息,一周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似乎成为了每个人都需要遵从的规律。

然而,人体自身也具备一套叫做生物钟的调节系统,这个系统与日常的作息时间有密切关系。

研究表明,生物钟调节在人体健康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生物钟调节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一、生物钟调节对身体机能的影响人体的生物钟调节主要由类似于内分泌腺的松果体和垂体所调节。

我们的生物钟不仅能告诉我们何时该入睡和醒来,还会影响其他身体机能,例如体温、代谢率以及皮肤生长等等。

科学家们研究表明,生物钟调节不良会引起许多健康问题,例如心脏疾病、糖尿病以及癌症等等。

因此,了解生物钟的调节机制以及它与身体机能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二、生物钟调节与睡眠质量生物钟与睡眠质量密切相关。

我们的生物钟决定了我们在什么时间入睡和醒来,而睡眠的质量和数量又会进一步影响我们的身体机能和生理需求。

研究表明,不良的生物钟习惯会导致入睡困难、夜间醒来和早期醒来等症状。

长期以往,随着睡眠时间缩短和睡眠质量降低,人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人们应该保证良好的生物钟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

三、生物钟调节和心理健康除了睡眠质量,生物钟调节也和心理健康有直接关系。

很多研究表明,经常改变睡眠时间和未养成良好的生物钟习惯会导致抑郁、焦虑和其他心理问题。

研究特别指出,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更加容易遭受不良的生物钟调节影响。

因此,提高生物钟调节对于维护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四、生物钟调节和体重管理生物钟调节还与体重管理有密切关系。

不良的生物钟习惯会导致脂肪代谢紊乱,身体中的代谢物质无法在合适的时间释放,从而使体重增加。

此外,生物钟调节还与饮食习惯有关,研究显示,失眠、晚睡和饮食时间的不规律都会导致饥饿和偏食,最终导致肥胖等健康问题。

五、结论总体来看,人体的生物钟调节在身体健康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生物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研究报告

生物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研究报告

生物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生物钟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多个研究领域的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的分析,我们发现生物钟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生物钟的失调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包括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精神障碍等。

此外,生物钟的调整也被证实可以改善人体健康状况。

因此,进一步研究生物钟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寻找调整生物钟的方法,对于促进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引言人体的生物钟是一种内部节律系统,调节着我们的睡眠、饮食、代谢和行为等生理过程。

生物钟的节律性活动由一组基因和蛋白质相互作用产生,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

过去几十年的研究表明,生物钟与人体健康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2. 生物钟与心血管疾病研究发现,生物钟的失调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长期的夜班工作、时差和睡眠障碍等生活方式因素会破坏人体的生物钟节律,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一些基因突变也被发现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这些基因突变会影响生物钟的正常功能。

3. 生物钟与代谢性疾病生物钟的失调与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症、糖尿病和脂肪肝等的发生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长期的失眠和不规律的生活作息会干扰人体的代谢过程,导致能量平衡紊乱和代谢功能异常。

此外,生物钟与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等关键代谢过程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4. 生物钟与精神障碍生物钟的失调也与精神障碍,如抑郁症和躁郁症等的发生有关。

研究发现,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往往存在睡眠障碍和生物钟节律紊乱。

此外,一些基因变异也被发现与精神障碍的风险增加有关,这些基因变异会影响生物钟的正常功能。

5. 生物钟的调整与人体健康研究表明,调整生物钟的方法可以改善人体健康状况。

良好的睡眠质量和规律的生活作息对于维持生物钟的正常节律至关重要。

此外,光照和食物摄入时间等外部刺激也可以调整生物钟的节律性活动。

进一步研究生物钟调整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于改善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人体生物钟的调查研究人体生物钟,简称"生物钟" 为什么没有闹钟的铃声,你却每天按时醒来?为什么雄鸡啼晨,蜘蛛总在半夜结网?为什么大雁成群结队深秋南飞,燕子迎春归来?为什么夜合欢叶总是迎朝阳而展放?生物体的生命过程复杂而又奇妙,生物节律时时都在奏着迷人的“节律交响曲”。

近年来,时间生物学认为,生物体乃至植物体的生命随昼夜交替、四时更迭的周期性运动,揭示出生理活动的周期性节律。

古代医学视天地为大宇宙,人体为小宇宙,谓大小宇宙息息相通。

健康人体的活动大多呈现24小时昼夜的生理节律,这与地球有规律自转所形成的24小时周期是相适应的,表明生理节律受外环境周期性变化(光照的强弱和气温的高低)的影响而同步。

诸如人体的体温、脉搏、血压、氧耗量、激素的分泌水平,均存在昼夜节律变化。

生物近似时钟的结构,被称之为“生物钟”。

周期节奏近似昼夜24±4小时称“日钟”,近似29.53±5天称为“月钟”,近似周年12±2月称为“年钟”。

时间生物学研究揭示了植物、动物乃至人的生命活动具有一个“持久的”、“自己上发条”和“自己调节”的生物钟。

生物钟依靠像时钟那样周期往复的振荡工作,其工作节奏是不受周围环境影响的,故认为其周期振荡节奏是内生的或在不同器官内独立进行。

生物钟的存在有极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它能使生物与周期性的环境变化相适应,特别是一些对生存和繁殖关系重大的,如迁徙、觅食、交配、生育等,以至作出提前安排。

如糖皮质激素在清晨起床前就已升高,为白天活动作好预先的准备。

然而生物的这种适应性也是有限度的,生理周期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追随外界的周期性,当偏差太大,外环境变化造成刺激过强过弱,以致使生理振荡变为越轨的自由运转,从而干扰了时钟的正常运转,造成个体不同器官内部节奏位置的紊乱,破坏有序的合作,会引起某些疾病。

近10年,生物学的研究越来越清楚地告诉我们,昼夜节律是在中枢神经系统调控下形成的。

1972年研究人员证明,下丘脑前部视交叉上核担负着昼夜节律的中枢起搏点作用。

临床观察到人类脑肿瘤破坏包括视交叉上核区时,可导致睡眠-觉醒周期瓦解。

灵长类脑内至少有两个昼夜节律起搏点,其中一个就是视交叉上核,另一个目前尚未确定。

为何成绩一般的学生考上了名牌大学,而名列前茅的学生却名落孙山?为何一贯行为文明的青年人突然与人吵架?原来人体存在智力、情绪、体力周期分别为33天、28天和23天的生物钟,这3种“钟”存在明显的盛衰起伏,在各自的运转中都有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期。

如人体三节律运行在高潮时,则表现出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情绪乐观,记忆力、理解力强,这样的时机是学习、工作、锻炼的大好时机。

这时怀孕所生的孩子一定是聪明伶俐的优生儿。

在此期,增加学习、运动量,往往事半功倍。

学生节律高潮时考试易取得好成绩,作家易显“灵感”,运动员在此期易破记录。

相反,三节律运行在临界或低潮期,会表现耐力下降,情绪低落,反应迟钝,健忘走神,这时易出车祸和医疗事故,也难在考试中出成绩。

老年人发病常在情绪钟低潮期,而许多疾病死亡时间恰在智力、体力、情绪三节律的双重临界日和三重临界日。

了解自己三节律的临界日和低潮期,可以在心理上早作准备,以顽强的意志和高度的责任感去克服困难,安然度过临界日和低潮期。

计算智力、情绪、体力钟的高低潮如何计算自己智力、情绪、体力钟的高潮、低潮和临界期呢?以下是一种简算法:(1) 先算“总天数”即计算出生之日至所计算之日的总天数(简单点说,就是你已出生多少天)。

公式:t=(365×周岁数)±A+B。

式中“t”表示总天数,“A”表示除周岁数以外的天数,B表示你目前所渡过的闰年次数。

例如,出生于1987年10月8日,要计算2010年9月12日的三节律。

t=365x23(岁)-26(天)+6(次闰年)。

t=8375日。

(未到10月8日,也就是还未满23周岁,所以减掉9月12日距离10月8日的26天)(2) 再算“余数”,将前算得的总天数分别除以33、28、23(它们分别是智力、情绪、体力节律周期的天数。

)然后得到余数。

注意必须用手算,而不要用电子计算机计算。

8375/33=253……26(智力钟余数)8375/28=299……3(情绪钟余数),8375/23=364……3(体力钟余数)(3) 当把余数求出之后,如你只需要了解计算日处什么期(高潮期、低潮期、临界期),最简便的方法是采用“周期天数除以2对照法”,又叫半周期法:33/2=16.5……(智力钟半周期数) 28/2=14.0……(情绪钟半周期数) 23/2=11.5……(体力钟半周期数) 将“余数”与半周期数作比较,若余数小于此种生物钟的半周期数,此生物钟运行在高潮期;若大于半周期数,运行在低潮期;若接近半周期数或整周期,以及余数为零者,则为临界期。

了解自己“智力、情绪、体力”三节律的运行周期,可在高潮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临界、低潮期早作准备,以防不测。

上例,智力钟余数:23>16.5为低潮期;情绪钟余数:2<14.0为高潮期;体力钟余数12>11.5,数字接近半周期,为临界期。

【注意】如果还不能理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如上面的8375天,求8375天中包含了多少个33天,包含了多少个28天,包含了多少个23天,而它们的余数分别是多少。

余数就是你分别处在33,28,23中的哪一天。

误区人体生物钟三节律周期理论是指一个人在自身“水平线”上的波动。

当人体三节律处于临界期或低潮期,人确实会感到智力下降、情绪欠安和体力易疲劳感,但人是有理智的,有责任感的。

我们了解自己的临界期、低潮期,对它没有恐惧的必要,更不要以生物钟低潮期或临界期为借口。

为了降低事故发生率,把处于节律双重、三重临界日驾驶员换下来干其他工作,或提醒他谨慎驾驶,以高度责任感来克服临界日的不适。

当然高潮期的驾驶员麻痹大意,以为乱开车也不会出事故,这是绝对错误的。

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物节律振幅减小各种组织器官功能减退,例如,神经组织萎缩导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肝脏解毒功能减退;心肌萎缩,心功能减退,如老年人醛固酮、睾酮、黄体生成素昼夜节律振幅明显减小或消失。

生物钟处于高潮期,还可抵消这些功能减退,但处于低潮或临界期,则有病变及死亡的危险。

生物节律稳态遭到严重损害夜班工人体温、血压夜高于昼,睡眠昼夜颠倒,日积月累,使生物节律一定程度损害。

同步因子作用的减弱由于退休,长期生活习惯因改变而不适应,户外接受日光时间减少,干扰了情绪节律,机体衰老与同步因子削弱是有关的。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人们只有顺从它的变化及时地作出适应的调节,才能保持健康。

天地四时气候变化规律有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以及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天地大经。

贤人长寿秘诀是按照天地、日月、星辰的自然运行规律,适应阴阳升降变化,“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方法,使之长寿健康。

历代长寿老人均具有起居,饮食规律的生活。

尽管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些事不尽人意,但长寿者由于保持乐观情绪,正确对待和处理矛盾,使生活节律中同步因子不断维持动态平衡,这对延缓衰老有着不可估量的回春作用。

人体生物钟解说人们早就发现,一个人有时体力充沛,精神焕发、情绪高潮、才思敏捷、记忆力强;而有时却浑身困乏、情绪消沉、思维迟钝,记忆力差。

这是什么原因呢?人们百思不得其解,长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早期理论直到本世纪初,德国柏林的医生威廉弗里斯和奥地利维也纳的心理学家赫乐曼斯沃博达,这两位素不相识的科学家,各自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最早提出了人体生物钟理论。

他们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观察到的大量事实进行分析后惊奇地发现:人的体力存在着一个从出生之日算起以23天为一周期的“体力盛衰周期”;人的感情和精神状况则存在着一个从出生之日算起以28天为一周期的“情绪波动周期”;经过二十年后,奥地利的阿尔弗雷德特尔切尔教授发现了人的智力存在着一个从出生之日算起以33天为一个周期的“智力强弱周期”。

——他们的发现揭开了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存在着周期性变化的秘密。

后来,人们把这三位科学家发现的三个生物节奏总结为“人体生物三节律”,因为这三个节律象钟表一样循环往复,又被人们称作“人体生物钟”,外国人叫做“PSI 周期”。

注:PSI是英文Physical(体力)、Sensitive(情绪)、Intellectual(智力)的缩写。

周期人体生物钟在运行中,呈正弦曲线变化,体力生物钟一周期是23天,情绪钟一周期是28天,智力钟一周期是33天。

人体生物钟从0开始,进入高潮期,经过1/4周期时为高峰日,高峰日前后2-3天为“最高峰区”。

高峰日后开始向低潮期过渡,到达1/2周期时,正是高潮期向低潮期过渡交替的日子,称为“下降临界日”。

此后便进入低潮期,到达3/4周期时为低谷日,低谷日前后2-3天为“最低潮区”。

低谷日过后开始上升,向高潮期过渡,到达整周期(0周期)时,称为“上升临界日”,生物钟完成一个周期的运行,进入另一个周期运行。

临界日前后1-2天称为临界期(“危险期”)。

人体生物节律原理人体生物节律原理又称生物钟原理,其中:智力钟为33天,它影响着人们的记忆力、敏捷性以及对事物的接受能力、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等;体力钟周期为23天,它影响着人们的体力状况,包括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肌肉收缩能力,身体各部份的协调工作能力、动作速度、生理变化适应能力,以及其他一些基本的身体功能和健康状况等;情绪钟周期为28天,它影响着人们的创造力,对事物的敏感性和理解力,情感与精神及心理方面的一些机能等。

一个人的智力、体力、情绪状态在每个周期中都分别有高潮、低潮和临界期。

在智力高潮期,大脑思维比较开阔,记忆力较强,归纳、推理、综合的能力也较强;在体力节律的高潮期,竞赛场上的运动员最有可能取得出人意料的好成绩;在情绪节律的高潮期人们往往表现出精神焕发,谈笑风生。

一个人的三个周期正好都处在高潮期的时候,就有可能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能力来。

生物钟原理在人们的生活及工作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除了在竞技和应考的应用外,还可以指导人们外出、交友、购物、商谈生意、文学创作甚至福利博采等。

由于生物钟原理的科学性,会使一部分人从星相学说的封建迷信中挣脱出来。

有资料介绍有人对96名研究生进行回顾性调查,发现有77名高才生在受孕时其父母一共六条生物钟曲线中,有4条以上处于高潮期,占总数的80%,而其中却有1/3父母的智力表现极其一般,这表明了利用生物钟原理指导受孕的巨大利用价值。

人体24小时生物钟1时大部分人已进入梦乡的时刻,处于轻微睡眠状态,人很容易醒来,正是此时我们特别容易感到疾病的存在。

2时除肝脏外,大部分人体器官基本停止工作,肝脏为人体排除毒素,人体已经受着自身的“大清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