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常规
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疗方案

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疗方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系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部和咽部。
根据主要感染部位可诊断为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诊断要点】(1)症状:发热和(或)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如鼻塞、流涕、喷嚏、声音嘶哑等。
婴幼儿常伴有拒食、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起病急、高热、咽痛显著;咽结膜热表现为发热、咽痛、眼结膜红赤,但分泌物不多。
(2)体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时可见颈部、颌下、耳前淋巴结肿大。
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处可见2~4mm 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破溃后形成溃疡。
咽结膜热可见咽部明显充血、双眼结膜充血、滤泡性结膜炎。
(3)辅助检查:病毒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
细菌感染者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C 反应蛋白增高。
咽拭子病原培养或分离、抗原和抗体检测出相关病原。
【治疗要点】(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和呼吸道隔离,多饮水。
(2)对症治疗:高热时可口服退热药或可用冷敷等降温。
(3)抗感染治疗:针对病原治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是病毒感染,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疾病早期可选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干扰素等;怀疑有细菌感染者,或有并发症者,可选用敏感抗生素。
(4)中药治疗可选用小柴胡冲剂等。
【处方】1.西医处方处方1:病毒感染者初期选用。
2%利巴韦林(病毒唑)滴鼻液,每次2~3滴,滴鼻,每1~2小时1次。
或利巴韦林颗粒15mg/(kg·d),冲服,每日3次。
或利巴韦林10~15mg/(kg·d),分2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连用3d。
处方2:细菌感染者一般选用。
(1)青霉素10万~20万U/(kg·d),肌内注射,每日2次(青霉素皮试阴性)。
或阿莫仙干糖浆(阿莫西林)50~100mg/(kg·d),分3 次口服。
(2)青霉素V 钾片250mg,口服,每日3次。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规范(标准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规范【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患者部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
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节多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用具传播,多数为散发性,但常在气候变时流行。
由于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一个人一年内可有多次发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70%-80%由病毒引起。
主要有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丙型)、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
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偶见革兰阴性杆菌。
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体炎。
当为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有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入侵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引起本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如鼻窦炎、扁桃体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更易患病。
【临床表现】1、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
成人多为鼻病毒引起,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起病急。
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
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
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胃寒和头痛。
检查可见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如无并发症,一般5-7天后痊愈。
2、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性感冒病毒引起。
潜伏期1-2日,最短数小时,最长3天。
起病多急躲,症状变化多,主要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
临床表现和轻重程度差异颇大。
(1)单纯型:最为常见,先有畏寒或寒战,发热,继之全身不适,腰背发酸、四肢疼痛,头昏、头痛。
部分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发热可高达39Y(TC,一般持续2-3天渐降。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

鉴别诊断
单击此处添加 大标题内容
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一.
与流感鉴别 流感有明显流行病史,多有全身症状如高热、四肢 酸痛、头痛等,可有衰竭状态,一般鼻、咽症状如鼻分泌物多 和咳嗽等,则较全身中毒症状为轻。
5. 血象 病毒感染一般白细胞偏低或在正常范围内,但在早期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 数可较高;细菌感染则白细胞总数大多增高,严重病例有时也可减低,但中粒细胞百分 数仍增高。
6. 病程 较轻病例发热时间自1~2日至5~6日不等,但较重者高热可达1~2周,偶可长期 低热,达数周,由于病灶未清除,须经较长时间才能痊愈。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 感染
PLEASE ENTER YOUR TITLE HERE
汇报人姓名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 piratory infections)是小儿最常见 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 常用“急性鼻咽炎”(感冒)、“急性咽 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也可 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
病因
主要由病毒和细菌引 起,但病毒占90%以 上。又病毒感染后, 上呼吸道粘膜推动抵 抗力,细菌可乘虚而 入,并发化脓性感染。
鼻病毒:包括100多种 不同血清型,可致上 感、支气管炎及中耳 炎。冠状病毒也是上 感的常见病原,但分 离需用特殊方法。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种 血清型。甲型可因其抗原结构 发生较剧烈的变异而导致大流 行,估计每隔10~15年一次。 乙型流行规模较小且局限。丙 型一般只造成散发流行,病情 也较轻。以上三型小儿呼吸道 疾病中,主要引起上感,也可 引起喉、气管、支气管炎、毛 细支气管炎和肺炎。
1
常见病毒:
2
3
4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规范(标准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规范一、疾病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
本病四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雾滴,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
常于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受寒、劳累、淋雨等情况,原已存在或由外界侵入的病毒或/和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导致感染。
本病预后良好,有自限性,一般5-7天痊愈。
常继发支气管炎、肺炎、副鼻窦炎,少数人可并发急性心肌炎、肾炎、风湿热等。
临床表现1.急性起病。
2.早期有咽部不适、干燥或咽痛,继之出现喷嚏、流涕、鼻塞、咳嗽。
3.可伴有头痛、发热、声音嘶哑、乏力、肢体酸痛、食欲减退。
4.鼻、咽、喉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鉴别诊断:注意与急性传染病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脑膜炎、肺炎、肾综合征出血热及钩端螺旋体病等前驱症状鉴别。
治疗原则1.病因治疗、2.对症治疗、3.一般治疗、4.并发症治疗。
用药原则1.轻症病人口服板蓝根冲剂、复方感冒灵、蓝芩口服液、清开灵等及对症治疗为主。
2.有中度发热的病人可肌肉注射病毒唑或双黄连注射液。
3.合并细菌感染者口服复方新诺明或肌注青霉素治疗,高龄及病情严重者可以静脉使用1~2代头孢菌素类,过敏者可以选用喹诺酮类。
4.早期应用干扰素,可快速产生细胞抗病毒作用,使临床情况好转;可以使用免疫增强剂。
疾病描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
症状体征注意发热、头痛、咽痛、喷嚏、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症状。
体检:注意上呼吸道局部炎症改变及眼部表现。
注意心音强弱及心律有无异常。
疾病病因注意受凉、淋雨等诱因,有无感冒流行及与感冒患者接触史。
诊断检查1.血象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2.胸部X线检查以排除肺部疾病。
3.鉴别诊断注意与急性传染病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脑膜炎、肺炎、肾综合征出血热及钩端螺旋体病等前驱症状鉴别。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常规

添加标题
易感人群:儿童,特别是6个月至2岁之间的儿 童更容易感染。
预防接种: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 苗,提高儿童免疫力
防控策略与措施
隔离治疗:对患病儿童进行隔离治 疗,防止疾病传播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健康教育:加强儿童卫生宣传教育, 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监测与报告: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 制度,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定义与分类
定义: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分类:根据病因不同,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分为病毒性感染和细菌性感染两类。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病毒感染为主,常见有鼻病毒、流感病毒等
注意事项:及时就医、遵医嘱 治疗、定期复查等
并发症的转归与预后
并发症的种类: 包括肺炎、心脏 疾病等
并发症的转归:大 多数并发症可以治 愈,但少数可能留 下后遗症
并发症的预后:及 时治疗可以改善预 后,提高治愈率
处理方法:针对不同 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 疗措施,如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等
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的鉴别诊断
食疗:根据患儿病情,采用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作用的食材,如梨、蜂蜜、萝卜 等,进行食疗。
预防措施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 手、戴口罩
合理饮食,增强免疫力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前 往人群密集场所
接种流感疫苗,预防病毒感 染
护理方法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 定期清洁和消毒玩具、餐具等物品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定期接种疫苗,预防常见呼吸道疾病
育儿知识:儿童常见病诊疗常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生鼻咽炎”(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
【诊断要点】1、一般上呼吸道感染(1)主要症状:儿童常见鼻塞、流涕、干咳、咽痛或咽部不适、发热等,发热程度高低不一。
婴幼儿常骤然起病,高热、纳差、咳嗽,可伴有呕吐、腹泻,甚至高热惊厥。
(2)体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时颌下(或)颈淋巴结肿大;肺部呼吸音正常或粗糙;肠道病毒感染者可见不同形态的皮诊。
(3)辅助检查:病毒感染者外周血白胞计数偏低或正常,细菌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2、两种特殊类型上呼吸道感染(1)疱诊性咽峡炎: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
好发于夏秋季。
起病急骤,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拒食等。
体检可见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等处黏膜有2-4mm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损,形成溃疡,病程1周左右。
(2)咽结合膜热:腺病毒3、7型引起。
多呈高热、咽痛、结膜炎为特征。
体检可见咽部充血,一侧或两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颈部、耳后淋巴结肿大,病程1-2周。
【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注意呼吸道隔离。
2、药物治疗(1)病毒感染者初期选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常用利巴韦林10-15mg/kg.d。
(2)细菌感染者一般应选用抗生素治疗。
如青霉素10-20万/kg.d,可使用物理降温及退热药物。
(3)高热及全身症状重者应进行对病处理。
(4)中药治疗可选用小柴胡冲剂等。
【警示】1、病毒唑为广谱抗病毒药物,对多种RNA和DNA病毒有抑制作用,能阻止病毒的复制。
上呼吸道感染初期,多用2%-4%病毒唑滴鼻液滴鼻。
2、因90%以上上感为病毒感染,一般不要抗生素,如病情轻重,有继发细菌感染时应选用抗生素。
3、高热病人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如百服宁)、布洛芬(如美林)口服,每次5-10mg/kg,必要时4-6小时可重复1次。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常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各种病原引起的鼻、咽、喉部的急性炎症,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病原体多为病毒,少数为细菌,也可为支原体。
局部病变明显的可有“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
一、病因1 .各种病毒及细菌均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和柯萨奇病毒;常见的细菌有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杆菌等。
衣原体感染虽发生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但衣原体眼结膜却出现在出生 5 日以后,肺炎发生在生后3~11 周。
2 .婴幼儿期上呼吸道解剖和免疫特点使其易患本病。
此外,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A缺乏症、过敏体质及原发性或后天获得性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也易患本病。
二、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病情轻重不同,临床表现不同;病原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
(1) 病情轻重不一:轻者只有鼻塞、喷嚏、流涕,偶有咳嗽;重者发热,体温高低不一,可伴腹泻,每日3~5 次不等,年长儿诉头痛、咽痛、腹痛。
体格检查可见鼻咽部或扁桃体充血,甚至扁桃体上有脓性渗出物。
(2) 疱疹性咽炎:由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夏秋季在局部地区流行。
突出表现为咽峡及附近有小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
病程1 周左右。
(3) 咽结合膜热:由腺病毒引起,流行于夏季局部地区。
除咽炎外,以眼滤泡性结膜炎明显。
病程1~2 周。
2.辅助检查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
鼻咽分泌物病毒分离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可明确病原;链球菌感染者,血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浓度增高。
三、鉴别要点本病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过敏性鼻炎临床上很像上呼吸道感染。
但本病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有时异常气味亦可引起发作,经过数分钟至1~2 小时痊愈。
检查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流行性感冒常有明显的流行。
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病原体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 进入儿童呼吸道,引发炎症反应 ,导致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 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高
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 儿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 一,发病率较高。
季节性
该病在秋冬季节发病率较 高,与气温变化、室内空 气流通状况等因素有关。
传染性
病原体可通过飞沫、直接 接触等途径传播,具有传 染性。
C反应蛋白(CRP) 和血沉:评估炎症反 应程度。
辅助检查
X线检查
了解肺部情况,排除肺炎等并发症。
超声检查
检查颈部淋巴结、腮腺等,辅助诊断。
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及辅助 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鉴别诊断
与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 等进行鉴别,以免误诊误治。
03 治疗原则与方案
给予关爱和陪伴
家长应多陪伴宝宝,给予关爱和鼓励,减轻宝宝的焦虑和不安。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通过与宝宝互动、做游戏等方式,增进亲子感情,有助于宝宝身心 健康成长。
寻求专业心理支持
如宝宝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家长可寻求专业心理医生或咨询师的 帮助。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临床表现不典型
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且不 典型,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
缓解鼻塞
对于鼻塞严重的患儿,可使用生理 盐水滴鼻或口服抗组胺药物进行缓 解。
抗感染治疗
抗病毒药物
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酌情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 。
抗菌药物
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合适的抗菌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常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URI)系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该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根据主要感染部位的不同可诊断为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可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就是上呼吸道局部感染的说法并不确切。
【病因】
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90%以上为病毒,主要有鼻病毒(rhinovirus,RV)、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腺病毒(adenovirus,ADV)、冠状病毒(coronal virus)等。
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不仅可引起肺炎,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和免疫特点而易患本病。
营养障碍性疾病,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亚临床维生素A、锌或铁缺乏症等,或免疫缺陷病、被动吸烟、护理不当、气候改变和环境不良等因素,则易发生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或使病程迁延。
【临床表现】
由于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及病变部位的不同,病情的缓急、轻重程度也不同。
年长儿症状较轻,婴幼儿则较重。
1.一般类型上感
(1)症状:
1)局部症状:鼻塞、流涕、喷嚏、干咳、咽部不适和咽痛等,多于3~4 天内自然痊愈。
2)全身症状:发热、烦躁不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等。
部分患儿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腹痛多为脐周阵发性疼痛,无压痛,可能为肠痉挛所致;如腹痛持续存在,多为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婴幼儿起病急,全身症状为主,常有消化道症状,局部症状较轻。
多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热程2~3 天至1 周左右,起病1~2 天可因高热引起惊厥。
(2)体征:体格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
有时可见下颌和颈淋巴结肿大。
肺部听诊一般正常。
肠道病毒感染者可见不同形态的皮疹。
2.两种特殊类型上感
(1)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
好发于夏秋季。
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
体格检查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2~4 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 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
病程为1 周左右。
(2)咽结合膜热(pharyngo-cojunctival fever):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
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
好发于春夏季,散发或发生小流行。
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眼部刺痛,有时伴消化道症状。
体检发现咽部充血、可见白色点块状分泌物,周边无红晕,易于剥离;一侧或双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可伴球结合膜出血;颈及耳后淋巴结增大。
病程1~2 周。
【并发症】
以婴幼儿多见,病变若向邻近器官组织蔓延可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支气管炎及肺炎等。
年长儿若患A组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以后可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和风湿热,其他病原体也可引起类风湿病等结缔组织病。
【实验室检查】
病毒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增高。
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可明确病原。
近年来免疫荧光、免疫酶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做出早期诊断。
细菌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可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在使用抗菌药物前行咽拭子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C 反应蛋白(CRP)和前降钙素原(PCT)有助于鉴别细菌感染。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一般不难诊断,但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引起。
有明显的流行病史,局部症状较轻,全身症状较重。
常有高热、头痛、四肢肌肉酸痛等,病程较长。
2.急性传染病早期上感常为各种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猩红热等,应结合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等综合分析,并观察病情演变加以鉴别。
3.急性阑尾炎伴腹痛者应注意与急性阑尾炎鉴别。
本病腹痛常先于发热,腹痛部位以右下腹为主,呈持续性,有固定压痛点、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腰大肌试验阳性等体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4.过敏性鼻炎某些学龄前或学龄儿童“感冒”症状如流涕、打喷嚏持续超过2 周或反复发作,而全身症状较轻,则应考虑过敏性鼻炎的可能,鼻拭子涂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助于诊断。
在排除上述疾病后,尚应对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进行鉴别,以便指导治疗。
【治疗】
1.一般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者,应告诉患儿家长该病的自限性和治疗的目的,防止交叉感染及并发症。
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周围环境、多饮水和补充大量维生素C等。
2.抗感染治疗
(1)抗病毒药物:大多数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可试用利巴韦林(病毒唑,virazole),剂量为10~15mg/(kg·d),口服或静脉点滴,或2 mg含服,每2 小时一次,每日6 次,3~5 日为一疗程。
若为流感病毒感染,可用磷酸奥司他韦口服。
合并结膜炎者,可用0.1%阿昔洛韦滴眼液滴眼。
(2)抗生素: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选用抗生素治疗,常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复方新诺明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咽拭子培养阳性结果有助于指导抗菌治疗。
若证实为链球菌感染,或既往有风湿热、肾炎病史者,青霉素疗程应为10~14 日。
3.对症治疗
(1)高热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亦可用冷敷、温湿敷或酒精浴降温。
(2)发生高热惊厥者可予以镇静、止惊等处理。
(3)咽痛可含服咽喉片。
(4)中成药亦有较好的效果。
【预防】
主要靠加强体格锻炼以增强抵抗力;提倡母乳喂养;避免被动吸烟;防治佝偻病及营养不良;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