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未来黄河下游治理的主要对策(一)

合集下载

黄河下游的治理措施

黄河下游的治理措施

黄河下游的治理措施
主要有:
1. 治理源头污染。

在黄河下游,建立严格的环境污染治理机制,加强污染源的治理,严格控制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有效改善环境质量。

2. 加强水质监测。

进行定期水质监测,及时发现并科学处理水体污染,确保水质得到可控程度。

3. 强化水污染处理工程。

建设和改建改造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净化处理的能力,使暴露的污水能达到针对性治理目标。

4.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活动,大力普及环境保护意识,增进公众的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5. 提高治理水平。

制定有效的管理政策,提高治理水平,确保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和落实。

浅谈黄河水资源管理现状及治理措施

浅谈黄河水资源管理现状及治理措施

浅谈黄河水资源管理现状及治理措施(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安全管理制度,如通用安全、交通运输、矿山安全、石油化工、建筑安全、机械安全、电力安全、其他安全等等制度,想了解不同制度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such as general safety, transportation, mine safety, petrochemical, construction safety, machinery safety, electrical safety, other safety, etc. systems, I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ystems ,stay tuned!浅谈黄河水资源管理现状及治理措施黄河水孕育了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奠定了今日黄河流域的昌盛繁荣,成为沿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被我们称为“母亲河”。

黄河下游治理措施

黄河下游治理措施

黄河下游治理措施引言黄河作为中国第二长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和经济发展支撑。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下游地区长期面临水土流失、洪水灾害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对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因此,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保护和恢复黄河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 黄河下游的问题黄河下游地区包括山东、河南、江苏和天津等省市,在该地区存在一些主要问题:1.1 水土流失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黄河下游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土地贫瘠和农田减产,还引发了河道淤积和堤坝破坏的风险。

1.2 水资源短缺黄河下游地区还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随着工业和农业用水的不断增加,黄河下游地区的水资源日益紧张,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的生活用水。

1.3 洪水灾害由于黄河流域的地理特点和气候条件,黄河下游地区经常发生洪水灾害。

洪水不仅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还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 黄河下游治理措施为了解决黄河下游地区的问题,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黄河下游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2.1 水土保持措施为了减少水土流失,黄河下游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

其中包括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植被恢复和防风固沙工程等。

通过植被覆盖和人工建设,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

2.2 水资源管理为了解决黄河下游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该地区实施了水资源管理措施。

其中包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调配和建设水库等。

通过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提高用水效率。

2.3 洪水调控措施为了减少洪水灾害的影响,黄河下游地区实施了洪水调控措施。

其中包括加强河道治理、改善堤防条件和建设洪水调节区等。

通过提高河道防洪能力和建设洪水调节设施,可以减少洪水灾害的风险。

2.4 生态修复措施为了保护和恢复黄河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该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

黄河下游防洪治理措施

黄河下游防洪治理措施

黄河下游防洪治理措施概述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也是世界上最泥沙的河流之一。

黄河下游地区位于中国的河南、山东两省,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经济区和粮食生产基地。

然而,由于河水泥沙含量高、河道淤积严重等问题,黄河下游地区面临着频繁的洪水灾害威胁。

为了保护下游地区的人民财产安全,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洪治理措施。

1. 河道疏浚河道疏浚是黄河下游防洪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黄河经过长期的泥沙淤积,导致河道断流、水势变浅,进而增加了洪水的冲击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黄河下游地区对河道进行定期疏浚。

疏浚工作包括清理河道底泥和水生植被,保持河道畅通,减少洪水的冲击力。

2. 建造防洪堤坝为了有效地控制黄河洪水,黄河下游地区大量建设了防洪堤坝。

这些堤坝可以有效地阻止洪水侵袭下游地区,保护人民财产安全。

防洪堤坝的建设包括加固现有堤坝、新建堤坝和减少河道侵蚀等措施。

通过不断加强堤坝的防洪能力,黄河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大大提高。

3. 构建洪水调控工程为了进一步提高黄河下游地区的抗洪能力,黄河下游地区积极构建洪水调控工程。

这些工程包括水库、闸门、泄洪道等。

通过这些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可以调节黄河的水量,减少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影响。

同时,这些工程也可以利用洪水资源,提供水源供给和灌溉用水。

4. 强化监测和预警体系为了及时掌握黄河下游地区的江河水情,提前预警洪水灾害,黄河下游地区建立了完善的监测和预警体系。

该体系包括水文站、气象站、监测设备等,可以实时监测黄河的水位、流量和水质等信息。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及时发出预警,提醒下游地区人民做好防洪准备,减少洪水灾害的损失。

5. 加强防洪意识教育为了增强人民防洪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黄河下游地区加强了防洪意识教育。

通过开展防洪演练、宣传防洪知识等活动,提高人民的防洪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同时,加强防洪宣传教育,普及防洪知识,提高人民对防洪工作的支持和参与。

结论黄河下游地区的防洪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的,包括河道疏浚、建造防洪堤坝、构建洪水调控工程、强化监测和预警体系以及加强防洪意识教育。

黄河下游防洪的对策和措施

黄河下游防洪的对策和措施


要: 通 过对现状条件下黄 河下游防洪体 系建设情 况的总结和对近年来治黄思路 和战略布局的分析 , 确定黄河 下游防
洪的对策措施 为 : 通过防洪 工程控制 大洪水 、 特大洪水、 冰凌洪水 ; 考虑洪水的资 源属性和造床功 能 , 充分利 用 中常 洪水 ; 通过水库群联合调 度塑造人工 洪水, 减 少水库 泥沙淤积 , 扩 大河道主槽行 洪输 沙能力 ; 进一步提 高防洪工程 调控能 力 , 加 快堤防 工程 建设 和河道整治步伐 ; 搞 好 东平湖滞 洪区和 沁河下游工程建设 。 关 键 词: 防 洪;洪水 管理 ;工程措 施 ;非工程措施 ;黄 河下游
d e r t h e c u r r e n t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t h e l o we r Ye l l o w Ri w f a n d a n a l y z e d t h e i d e a s a n d s t r a t e g i c l a y o u t o f t h e Ye l l o w Ri v e r ma n a g e me n t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Th e
T A N H a o , S O N G H u a . 1 . . H i,C E N We i — b i n , Z H U Y a — j i
( 1 .Y e l l o w R i v e r E n g i n e e i r n g C o n s u l t i n g C o .L t d ,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0 3 , C h i n a ; 2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P l a mr i n g a n d P r o g r a mmi n g ,Y R C C, Z h e n g z h O H 4 5 0 0 0 3 , C h i n a )

深究未来黄河下游治理的主要策略

深究未来黄河下游治理的主要策略

深究未来黄河下游治理的主要策略摘要:针对黄河下游治理难度大、河情十分特殊的实际,提出了黄河下游治理的主要对策:必须把握黄河未来水沙变化的规律;要解决好黄河下游水资源不足的实际问题,在加大减沙入黄措施的同时寻求调水济黄途径;应加大宽河道整治力度,重点研究“二级悬河”治理的对策;对黄河下游宽河道边界应有新的布局;黄河口治理应采取“输、挖、分”并举的方案,即束水冲沙、输沙人海,挖沙疏浚和科学分洪。

关键词:河道整治;“二级悬河”;黄河口治理;泥沙;水资源;黄河下游黄河治理特别是黄河下游的治理,历来是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的大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黄河的治理问题十分重视,黄河治理开发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不仅促进了整个流域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保障了黄淮海平原的安全。

但黄河毕竟是世界上治理难度最大的河流,河情十分特殊,目前,黄河洪水尤其是泥沙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黄河下游河道行洪能力衰竭,仍存在洪水威胁,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并且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用水量挤占下游输沙等生态用水。

使环境也趋于恶化。

因而,未来黄河下游的治理不仅对带动相关区域经济增长意义重大,而且还关系到国民经济体系的布局。

1必须把握未来水沙变化规律研究某条冲积河流的演变规律时,首先应搞清来水来沙条件,因为来水来沙条件是塑造河床边界的主要因素。

黄河下游河道的河型及其河相关系乃至悬河态势,主要是历史上来水来沙条件形成的。

上段宽阔的河漫滩及下段堤距不大的窄河段,基本上能适应当时的水沙条件。

1986年以来,随着黄河上、中游治理开发的进行,下游来水来沙条件发生了变化,来水持续偏枯,大洪水发生几率减小。

洪峰流量也显著降低。

现在所讲的千年一遇洪水的洪峰流量,是在一定的假定条件下分析出来的,对目前的工程设计有一定借鉴意义,但这方面的论证毕竟不够严密,主要应该把伊河、洛河夹滩地区的滞洪作用及上游工程的影响研究清楚。

否则,未来黄河下游防洪及河道整治工作很难在科学的水沙条件下开展。

黄河各段治理的措施

黄河各段治理的措施

黄河各段治理的措施1. 引言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人类活动和自然力量的影响,黄河流域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河道淤积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利用黄河资源,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本文将从黄河上、中、下游三个主要段的治理措施进行介绍。

2. 黄河上游段治理措施黄河上游段的治理主要涉及青海、甘肃和宁夏等省份。

针对该段的治理需求和特点,制定了以下措施:•生态修复:加强草地保护和植被恢复,通过植树造林、草种改良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修建梯田、沟坎以及防风带,采用保持土壤水分的措施,减少土壤侵蚀。

•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调配,改善上游地区的水资源供给状况,保证河水的持续供应。

•防洪措施:在上游建设大型水库和堤防,提高防洪能力,降低洪水灾害的风险。

3. 黄河中游段治理措施黄河中游段涉及河南、陕西和山西等地区。

根据该段的治理需求,制定了以下措施:•河道整治:清理淤泥,加深河床,拓宽河道,提高黄河的输沙能力,减少河道淤积问题。

•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和管理,推行河道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洪灾防治:在河道两岸修建高强度堤防,增加抗洪能力,减少洪灾造成的损失。

•水生态修复:改善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 黄河下游段治理措施黄河下游段主要涉及山东和河北等地区。

为了解决该段的治理难题,采取了以下措施:•河道整治:加强河道清理和疏浚工作,提高河流的通航能力,保证水质和水流的畅通。

•生态修复:开展湿地保护和湿地恢复工作,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能力。

•水资源管理:控制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水资源供应和需求的平衡,合理分配水量。

•防潮措施:加强防潮堤和防潮闸的修建工作,提高对潮汐和海洋入侵的防御能力。

5. 结论通过对黄河各段治理的措施的介绍,可以看出,政府和相关部门正积极采取行动,保护和利用黄河资源。

黄河治理方案

黄河治理方案

黄河治理方案第1篇黄河治理方案一、前言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便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

然而,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黄河流域面临着一系列生态环境和水资源问题。

为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保障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安全,制定本治理方案。

二、治理目标1. 恢复和保持黄河流域生态平衡,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2. 保障黄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减少泥沙输入,减轻下游河道淤积,确保黄河下游防洪安全。

4. 促进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治理措施1. 水资源保护(1)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制,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

(2)加大节水力度,提高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等领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3)合理调配水资源,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保障流域内各地水资源需求。

(4)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

2. 生态环境修复(1)加强上游水源涵养林建设,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2)实施中游水土保持工程,减少泥沙输入。

(3)加强下游湿地保护和恢复,提高生物多样性。

(4)开展流域生态廊道建设,促进生态连通。

3. 河道整治(1)加强河道疏浚,提高河道行洪能力。

(2)实施河道生态护岸,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3)加强河道岸线管理,规范岸线开发利用。

4. 防洪减灾(1)完善防洪工程体系,提高防洪能力。

(2)建立健全防洪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防洪减灾能力。

(3)加强防洪设施维护管理,确保防洪工程安全。

5. 法制与政策保障(1)建立健全黄河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治保障。

(2)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行为。

(3)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黄河治理。

四、实施与监督1. 成立黄河治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推进治理工作。

2. 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

3. 建立健全监测评估体系,对治理效果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

4. 定期向社会公布治理进展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未来黄河下游治理的主要对策(一)论文摘要:针对黄河下游治理难度大、河情十分特殊的实际,提出了黄河下游治理的主要对策:①必须把握黄河未来水沙变化的规律;②要解决好黄河下游水资源不足的实际问题,在加大减沙入黄措施的同时寻求调水济黄途径;③应加大宽河道整治力度,重点研究“二级悬河”治理的对策;④对黄河下游宽河道边界应有新的布局;⑤黄河口治理应采取“输、挖、分”并举的方案,即束水冲沙、输沙人海,挖沙疏浚和科学分洪。

论文关键词:河道整治;“二级悬河”;黄河口治理;泥沙;水资源;黄河下游黄河治理特别是黄河下游的治理,历来是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的大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黄河的治理问题十分重视,黄河治理开发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不仅促进了整个流域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保障了黄淮海平原的安全。

但黄河毕竟是世界上治理难度最大的河流,河情十分特殊,目前,黄河洪水尤其是泥沙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黄河下游河道行洪能力衰竭,仍存在洪水威胁,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并且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用水量挤占下游输沙等生态用水。

使环境也趋于恶化。

因而,未来黄河下游的治理不仅对带动相关区域经济增长意义重大,而且还关系到国民经济体系的布局。

1必须把握未来水沙变化规律研究某条冲积河流的演变规律时,首先应搞清来水来沙条件,因为来水来沙条件是塑造河床边界的主要因素。

黄河下游河道的河型及其河相关系乃至悬河态势,主要是历史上来水来沙条件形成的。

上段宽阔的河漫滩及下段堤距不大的窄河段,基本上能适应当时的水沙条件。

1986年以来,随着黄河上、中游治理开发的进行,下游来水来沙条件发生了变化,来水持续偏枯,大洪水发生几率减小。

洪峰流量也显著降低。

现在所讲的千年一遇洪水的洪峰流量,是在一定的假定条件下分析出来的,对目前的工程设计有一定借鉴意义,但这方面的论证毕竟不够严密,主要应该把伊河、洛河夹滩地区的滞洪作用及上游工程的影响研究清楚。

否则,未来黄河下游防洪及河道整治工作很难在科学的水沙条件下开展。

笔者认为,黄河下游稀遇洪水的洪峰流量可能有所减小,防洪标准也不应过高。

世界各国防洪多以实际发生过的历史最大洪水或百年一遇洪水作为防御标准。

水利行业以外的人士根据国外的方法,常常对黄河堤防防洪标准及我国常用的洪水频率分析方法提出质疑,认为确定百年一遇洪水流量要有千年的样本,千年一遇洪水流量应有万年的样本。

实际上没有那么长的水文资料,确定几百年以上一遇洪水的洪峰流量值,难免受人为影响。

但必须承认,未来黄河下游治理所对应的泄洪流量的趋势是减小的。

按照水沙条件决定河道边界的认识思路,上游大洪水的洪峰流量减小了,下游自然不需要那么宽的河道,否则,边界条件与水沙条件不相适应,用目前宽河道的堤防直接防洪,必然会出现众多问题,平面上、剖面上都会出现畸形图案,让人们治理的思路也难以清晰,甚至会自相矛盾。

例如,一方面主张破除生产堤,甚至对河道整治措施也有怨言,目的不外乎是希望增大洪水的漫滩几率,加强滩槽水沙交换;另一方面又希望通过小浪底水库的调水调沙运用,给下游一个所谓的“有利”水沙条件,减小漫滩几率,显然这两方面存在着矛盾。

从另一个角度讲,人们根据当年三门峡水库运用初期下游河道冲刷的实测资料,大都认为小浪底水库在拦沙期对黄河下游减淤作用巨大。

小浪底工程投入运用几年来,在水库已累计淤积泥沙10多亿m的条件下,下游仅冲刷3亿多t(人海泥沙仅1亿t左右),而且还经常出现上冲下淤的不利局面。

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几年遇到了偏枯的来水条件(来水量只相当于原设计入库水量的一半,年均来沙量仅有3亿多t)。

显然,如何用好小浪底水库这张黄河下游治理的“王牌”。

其前提是必须研究清楚黄河未来水沙的变化规律。

2黄河下游治理要重视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黄河下游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属长期性、区域性、资源性缺水,缓解黄河下游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措施是从外流域调水济黄。

为增加来水量,需要同淮河流域甚至汉江流域的河流相沟通,尤其是在淮河流域、汉江流域的暴雨期,可将淮河流域、汉江流域无法承受的洪水调入黄河,把黄河下游河道作为淮河及汉江上游各大支流洪水的入海通道。

只有将其他流域的灾害水变成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沙、灌溉及生态环境用水,小浪底水库在调水调沙运用时才会有更多的余地和更好的效果,也才能通过现有的下游引黄工程,包括引黄济津、引黄入冀、引黄济青工程,向河南、山东、河北等相关地区供水。

此外,还可进一步通过河北水系的局部调整接济京津,最大限度实现黄淮海平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把所替代出的输沙用水量再加以分配,尽量考虑黄河中、上游用水,缓解水资源短缺局面,使黄河上、中游地区植被建设维持基本的生态用水量。

这类措施对于黄河治理效果最佳,应作为主攻方向,否则,10年甚至20年后,黄河下游的状况将仍旧难以改观。

3加大宽河道整治力度,重点研究“二级悬河”治理对策黄河下游河道上宽下窄,其中宽河段堤距较宽,最宽达24km,河势游荡多变,经过多年整治,主流摆动幅度大大减小。

然而,由于近20年洪水漫滩几率小,泥沙淤槽不淤滩,一些河段“二级悬河”发展迅速,使不少河段“槽高、滩低、堤根洼”的现象更加突出,对两岸防洪的威胁急剧加大。

因此,“二级悬河”成因、危害及治理对策应是黄河下游治理的主攻方向。

建议在调查“二级悬河”分布部位及分析其形成过程的基础上,通过河工动床模型试验和数学模型计算等手段,预测其演变趋势,判定各级洪水可能发生滚河或顺堤行洪的危害状况,制定相应治理对策。

河道整治是宽河段治理的有效措施之一,需要抓紧整治黄河下游游荡型宽浅河道,尽快建成理想的泄洪输沙通道。

河道整治工程还是防洪和防治畸形河势的前沿阵地,只有把这项工作做好,才能减轻大堤的直接压力,防止发生横河、斜河、滚河。

2002年7月习城滩万寨渠堤冲决,并经串沟直接逼近大堤,这实际上与河势下挫、工程控导不力有关,如果河道整治工程配套,就可避免这一险情的发生。

所谓的“二级悬河”,实际上是超饱和挟沙水流在已成为悬河的宽河段上,沿固定流路长期造床的必然结果。

人们在游荡型多沙河流模型试验中发现,只要滩地空间足够大,即使没有生产堤和护滩工程,在某一时段内也能形成槽底高于滩面平均高程的悬河,若堤外地面低于堤内河床高程,此时即相当于“二级悬河”。

这说明在黄河下游上段这种宽河条件下,滩地不可能产生均匀的淤积,即使不修生产堤,不建河道整治工程,由于自然堤逐渐形成(造成滩唇高仰)的原因,大堤内侧的堤河也会存在,堤根还会低洼。

非游荡型模型小河试验表明,超饱和挟沙水流致使滩槽高差减小的速率较大,表面上看流路较稳定,但随着主槽河床抬高,水流逐渐漫溢,出现滩唇和滩地横比降。

当槽底比滩面高到一定程度时,即形成了严重的“二级悬河”局面。

滩地逐渐出现串沟,又逐渐夺溜改河,最后主河还是“滚”过去了。

在黄河下游窄河段也存在这种可能,例如,在山东长清顾小庄一桃园段,黄河溜势往东北方向急转,1958年及1976年洪水期在桃园附近都曾发生过裁弯取直、河势改变的险象。

近20年来该河段主槽淤高了2~3m,滩地淤积很少,滩唇普遍高于洼槽2~3m,形成了更为不利的局面,目前的设计洪水位比1958年及1976年最高洪水位高出3m左右。

以此为依据,赵业安等专家预测,一旦发生8000~10000m/s的大洪水,洪水很可能撇弯走直,在顾小庄一桃园之间改道,顺着洼槽直冲长清归德镇、长清区城区一带及玉符河右岸睦里闸一北店子大堤,致使部分滩区发生毁灭性灾害,并危及上下游河段的河势变化及防洪安全,进而威胁到济南市新市区的开发。

笔者进行的清水造床第一组试验,选用密度略大于1t/m的塑料沙铺成河床边界,河床可动性强,易形成游荡型小河;只是由于挟沙水流没有处于超饱和状态,因此河床未出现严重堆积,没有形成“二级悬河”。

第四组试验与上述第一个组次试验的水沙及河床边界条件相同,只是加上了河道整治工程和一些生产堤。

试验结果表明,河道整治工程及生产堤的修建,加快了“二级悬河”的形成速率,同时加重了“悬”的程度。

这时小的河槽摆动虽然少了,但又可能不断孕育着大的摆动、大的灾害。

人们最关注东明、长垣等几个“二级悬河”局面严重的河段是否会出现滚河,所以在两岸修了不少防护工程。

实际上,在中、上游泥沙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二级悬河”的范围会不断扩大,程度也会逐渐加重,造成危害的可能性也将加大,引起的灾情将越来越重,易出险情特别是易滚河的河段也会增多,例如在东坝头以上河段也会出现滚河现象。

1996年笔者进行花园口一东坝头河段小浪底水库正常运用后的河势变化预报试验时,曾采用了包括高含沙水流过程的水沙系列。

模型中花园口河段淤积严重,主河高程比老滩还高,试验中出现过部分水流在双井工程上首进入支流的不利局面,甚至流量在10000m/s左右时,大河曾从双井工程下首分流进入原阳高滩,最后全部夺溜滚河。

多年前这一试验结果说明,这一河段的河势已相当严峻。

“二级悬河”的根治必须同黄土高原的治理及从相关流域调水结合起来,即运用工程手段,改变多沙来源区的侵蚀基准面,拦减泥沙。

黄委正大规模修建淤地坝,这是一个机遇。

实际上,如果修建“石埂梯田”,也能长期有效地保持水土,中东地区数千年前修筑的这类梯田,现在还发挥著作用。

20年前笔者曾设想,如能把黄河下游数万名修防人员抽调一半到中游搞水土保持工作,那么下游治理的压力可能自然减轻;体制上的变化,又会促使本来准备堆放在下游的大量石料上移到黄土高原,减沙入黄效果将会提高,下游河道的危险局面也将必然改观。

应该承认,如何通过机构调整把节省出的大量人员划拨到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大规模建设水土保持工程,专治黄河多沙这个症结,也是值得研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