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限时训练二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届安徽省合肥市一中2017级高三下学期3月限时训练语文试卷及解析

2020届安徽省合肥市一中2017级高三下学期3月限时训练语文试卷及解析

2020届安徽省合肥市一中2017级高三下学期3月限时训练语文试卷★祝考试顺利★(解析版)一、语言文字运用(2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回目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格式,不是雕虫小技,而是。

我们常说一百二十回的《三国演义》,一百回的《西游记》,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所谓“回”就是“回目”,又称章回题目,是章回小说的典型特征。

在章回小说由民间说书艺术雅化为文人案头之作的过程中,回目形式由单句发展为偶句,字数也由而逐步定型为七八言, (1) ,而且也便于追求文字和音韵上的形式美。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期。

作为杰出代表的四大名著是典型的章回体小说,每一回的标题都是一副词句工整、前后相衡的对联。

应用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到章回小说的回目,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建。

因为就大多数回目而言,句子可长可短,结尾可平可仄,句式灵活多变,与诗的形式并不相同,反而与对联更为。

在章回小说的每回之前, (2) ,让读者看了此联就知道这回所要讲述的内容;统观阅读小说回目,还可以从中了解整部小说的叙述脉络。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一枝独秀错落有致吻合如果B. 一枝独秀参差不齐契合不但C. 独树一帜错落有致吻合不但D. 独树一帜参差不齐契合如果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应用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到章回小说的回目中,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建。

B. 应用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到章回小说的回目中,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

C. 将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到章回小说的回目中,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

D. 将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到章回小说的回目中,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建。

3. 请在文中(1)(2)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4. 回目是章回小说内容的概括,许多古文内容也可以借用回目来概括。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三 连贯得体专题限时训练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三 连贯得体专题限时训练

专题三连贯得体专题限时训练(时间:30分钟分值:29分)1.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句不超过12个字。

(6分) 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的祖先也曾得到过科学的秘密,率先发明了火药和指南针。

同西方人不同,我们发明火药,①,而是用它来制造奇巧美丽的烟火,②。

我们发明指南针,③,却是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居宅及坟墓的方位与走向,使我们的生活中顶重要的“住”,能够选择优美适宜的自然环境。

解析:解答该题时,应根据语境(上下文关系)填写,如①处,根据下文“制造奇巧美丽的烟火”,从其反面联想,不难写出“侵占别国领土”之类的语句。

根据“美丽的烟火”,还可推知②处可填“在节日里享受欢乐”或“渲染节日气氛”等。

再根据①的解题思路,也很容易能填出③的相关内容。

同时,填写时应注意文中的关联词语,如①后的句子中有“而是”,故①处可考虑“不是……”;③后的句子中有“却是”,故③处可考虑“并不(并无)……”等。

答案:(示例)①不是用它来侵占别国领土②使人们在节日里享受欢乐③并不曾向海上获取霸权(每句2分)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①,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②,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

这③,在做人方面是低级趣味。

解析:本题属补写型语言表达连贯题,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根据句中的分号,可以看出①处是谈“少读”的,由“多读而不求甚解”,相应地可以想到“少读如果彻底”等;第②处可以从上句的假设关系推出,因为读得彻底而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那么“多读而不求甚解”一定不会有大的收获,而这一结论,又要和“譬如”的内容相关,因为前文是“虽珍奇满目”,比较接近的就是“眼花缭乱”了。

高考二轮复习语文5+3答案

高考二轮复习语文5+3答案
yí/yí)
2.B(A箭—剑,桅—诡;C蹋—塌,待—代;D犯一范,箫一萧。)
3.A(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不合语境,应改为“不以为然”。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4.D(A两面对一面;B.成分残缺,在“供给多样化”后加“的格局”,在“需求差异化”后加“的现实”;C.语序不当,将“维护和确立”改为“确立和维护”)
5.A(B最后的句号改成问号C冒号改成破折号,或把“只要”前的逗号改成句号D省略号除掉)

15.(1)幽咽泉流冰下难昆山玉碎凤凰叫
(2)譬如朝露渺沧海之一粟
(3)张珙(或张君瑞)
(4)莎士比亚
20.示例:(4分,任选2例,每例2分,表述符合作品原意即可)
(1)多次被贬斥 叛逆精神
(2)林冲安做囚徒 密谋不可告人的阴险
20.答案示例:当学生被鼓舞和信任做某些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许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从句式和语言两方面给分,每点2分,共4分)
21.答案示例:窦娥因贪官徇私枉法,草菅人命,有冤无处伸、有苦无处诉而感天动地。
祥林嫂多次抗争无果,最终在雪花翻飞中、在家家户户团聚喜庆除夕之夜的祝福声中孤寂死去。
2.D(A中经-禁、行-形,B中悬殊-玄虚,C中噪-躁、理-礼)
3.B(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理解有误。)
4.A(B句“打破……说法”动宾搭配不当。“打破”的常常是“纪录”“常规”等,而“说法”则往往与被“否定”“颠覆”连用。C句“是……形似蛋类”成分残缺,应将“岩浆团”移至“形似蛋类”后,并在“蛋类”后加“的”字。D句“一棵约30厘米的柳树”语意不明,有歧义。应在“30厘米”前加“直径”,或在“30厘米”后加“粗”。)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

(一)、1.下面是近期网络上的一则新闻,有多处错误,或标点不当,或有语病,或不连贯。

请找出四处并加以修改。

(4分)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①。

目前,艾滋病在中国逐步流行并呈现快速上升趋势②,已经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③。

科学研究事实证明④,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一般接触⑤,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进晚餐、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等不会感染艾滋病⑥。

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机、卧具、游泳池、公共设施传播⑦。

咳嗽、打喷嚏以及蚊虫不传播艾滋病⑧。

序号 改正 序号 改正 序号 改正 序号 改正2、根据下面的文字,经过筛选、整理,给路透社下一个50字以内的定义。

(4分)路透社是西方四大通讯社(法新社,合众社,美联社)之一,也是英国创办最早的通讯社,是官方的喉舌。

1850年由保罗·朱利叶斯·路透有德国创办,1851年迁址到伦敦。

路透原为德国人,后加入英国籍。

1865年路透把他的私人通讯社扩展成为一家公司。

路透社是路透集团的一部分,业务占集团的5%,它侧重于国际新闻,素以快速的报道被世界各地报刊采用而闻名于世。

答: 3.给下面一则新闻材料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15字)(3分)本报济南1月31日讯 今天记者获悉,2月3日至3月4日,新春文博会将在济南大观园举行,各种演出、民间绝活、扮玩等将纷纷登场,不花一分钱,精彩节目看个够。

本届新春文博会的重头戏是歌舞、戏曲、曲艺演出和传统摔跤、秧歌大赛、民间扮玩等项目。

主办者还特别推出了“六百”活动:百位书法家现场笔会、百名故事大王选拔赛、百名摄影爱好者摄影展、百名动漫名家作品展、百名曲世家登台献艺、百名民俗艺人表演等。

另外还有“金猪贺闹元宵”迎春灯会,“辛苦了——我的农民兄弟”农民工贺岁电影专场等活动。

(摘自2007年2月1日《大众日报》)4.把下列句子填在后面的横线上,组成前后衔接的一段话。

己亥岁阅读答案

己亥岁阅读答案

己亥岁阅读答案【篇一:2013届高三语文最新专项综合演练:《古诗鉴赏》课后限时作业(十五))】s=txt>己亥岁感事[唐]曹松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注】樵苏:打柴为“樵”,割草为“苏”。

(1)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简要赏析。

将军,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无情的感叹。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润州二首(其一)杜牧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短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1)诗的首句中“千里秋”三字用语奇绝,请赏析其妙处。

【答案】点明游览时节在深秋;“千里”两字,既写出了江南秋色广阔无边的景象,又暗含诗人登高望远的意思。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诗人用对比手法,将古寺里青苔满阶、庭院荒芜萧条与小桥下绿水潺潺流动,酒楼盛景依旧相对照,联想前代人、事,吊物怀古,表达了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唐代洛阳为东都。

杜审言曾任洛阳丞,后任膳部员外郎及著作佐郎时亦多在洛阳供职,其家在洛阳西巩县。

本诗大约作于长安二年或三年的春天,当时杜审言随驾在长安。

(1)清人吴乔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

”请结合颔联中“徒”“漫”二字对此作简要赏析。

【答案】颔联描绘长安景色:上林苑里,鲜花盛开却无人欣赏;细柳营前,柳枝新绿却无人欣赏。

花木随着季节开花结果,是自然规律,本无所谓“徒发”或“漫新”,然而诗句中却着以“徒”和“漫”,寓情于景。

此联是首联诗中“愁思看春不当春”的具体化描述,以乐景写哀情,形象地表现诗人睹物感怀的惆怅心情。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答案】诗人抒发怀友思归之离情,表达了对洛阳万物无比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017年全国卷2文言文挖空练习—赵熹(附:答案译文+文学常识)

2017年全国卷2文言文挖空练习—赵熹(附:答案译文+文学常识)

)。
其年,迁(
)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
),斩其渠帅(
),
余党当坐(
)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
)止其身,可一切(
)徙京师(

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
)颍川、陈留。于是(
)擢举(
)义行(
),
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
),侵入平原界辄(
)死,岁屡有年(
),百姓歌

)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爵位,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如“五爵”,分“公、侯、
日照海曲高中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
2、信义长者——赵憙
赵憙[xǐ]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
)。从兄(
)为人所( )杀,无
子,憙年十五,常思报(
)之。乃挟兵( )结客(
),后遂往(
)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 )距(
)者(仁
者(
)心,且释(
)之而去。顾(
)谓仇曰:“尔曹(
),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
),即穷诘(

其奸,收考(
)(李)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
)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
王(刘)良疾病将终,车驾(
)亲临(赵)王(刘良),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
),
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
),律不可枉(
)也,更(

道它( )所欲(
)。”王无复言(
)若健( ),
远相(
)避也。”
更始(
)即位舞阴(地名,属南阳郡)大姓( )李氏拥(
)城不下(
),
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 )闻( )宛之赵氏有孤孙憙,(省略“以”,因为)信义著名,愿

天一中学 2020届春季高三语文限时训练教师版

天一中学   2020届春季高三语文限时训练教师版

2020届春季高三语文限时训练语文语文Ⅱ(附加题)一、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22~24题。

(10分)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 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

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

辙乎,吾知免矣。

(北宋·苏洵《名二子说》)2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23.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苏轼,字;苏辙,字。

(2分)24.苏洵给两个儿子取名“轼”“辙”,分别有什么用意?(2分)二、名著阅读题(15分)2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C )(5分)A.初秋季节,贾探春写信给宝玉提议结社作诗。

恰好贾芸为孝敬宝玉送来两盆珍贵的白海棠,于是他们以此成立了海棠诗社,大家公推李纨掌坛任社长,并各取别名。

首次活动便是咏白海棠,以薛宝钗的诗为魁。

B.黛玉咳病加重,初秋雨夜中宝钗来看望她,关心备至,黛玉懊悔自己的多心猜忌造成了与宝钗、宝玉的疏远,继而哀伤宝黛姻缘前途迷茫,兼窗外雨打竹摇异常凄凉,便悲从心生,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之格作了一首《秋窗风雨夕》。

C.黛玉不放心湘云到来,悄察二人,听宝玉在湘云面前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

”心有所感;后来宝玉向黛玉倾吐了肺腑之言,黛玉走了,宝玉出神误把前来送扇的晴雯认作黛玉,拉住晴雯说:“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晴雯听后大惊。

D.晴雯给宝玉换衣时失手把他扇子跌折,宝玉训了她几句,晴雯还击了一通,把宝玉“气得浑身乱颤”。

晚上宝玉喝酒回来,婉言向晴雯赔不是,为博一笑,任她撕扇,最后晴雯将宝玉手中的扇子和麝月的扇子也撕了,主仆冰释前嫌。

E.“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是惜春的判词。

惜春因母亲早逝,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不管事,故而缺少怜爱,性格孤僻冷漠。

后因见家族衰败,诸芳不幸,遂厌弃俗世,入庵修行。

2010-2011树人中学高三2语文模拟限时训练【总20】

2010-2011树人中学高三2语文模拟限时训练【总20】

2010-2011树人中学高三3语文模拟限时训练【总20】【满分100分,时间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共5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供.应/供.认不讳炮.烙/如法炮.制叨.扰/絮絮叨.叨B. 勾.当/勾.勾搭搭起哄./一哄.而散期.年/不期.而遇C. 槛.车/直栏横槛.靓.妆/俊男靓.女估量./量.力而行D. 露.馅/原形毕露.处.所/设身处.地强.横/强.词夺理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从1999年至今,着陆场救生回收队空中分队一班班长李涛参加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的所有任务,每次返回仓的门都由他打开,是名符其实的神舟“第一开”。

B. 舰用蒸汽轮机是先用锅炉烧出高温高压水蒸气,但之后不是去推动往复机,而是用蒸汽推动回转式的涡轮机。

C. 如今的邢慧娜给采访她的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尊老爱幼,对前辈推崇备至,对小辈的关怀无微不至;谦逊有礼,和蔼可亲;胜不娇,败不馁。

邢慧娜,在10000米项目上可谓中流抵柱,在田径界颇具大将风范。

D. 这些天总有忽然想嚎啕大哭的冲动,我却发现怎么也找不到这么痛快喧泄的理由,担心着如果这么冒然动作,会不会吓坏了别人?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A. 凡属个人爱好、兴趣,只要不损害他人与公共利益,就无可厚非....,无论它是怎样的与众不同。

(无可非议)B.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

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无所不为)C. 北京残奥会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待人和蔼亲切,不论你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一视同仁....。

(等量齐观)D. 倘若没有我的手下将士和你们大家的出力,我李自成纵然有天大的本领,也孤掌难鸣....。

(一个巴掌拍不响)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艘排水量超万吨的医院船配有数百张病床和先进的医疗保障系统及消防、救生设施,每个病房舱室都设有一个护士站,诊疗条件达到三甲医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语文限时训练二参考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答案 B A.由原文第一段“阿尔法围棋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后一种传统”可知并非“基于符号认知主义”。

C.从原文第三段“……弱人工智能,则形成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主体观念”可知C项错误。

D.由“最终归责为驾驶员……人工智能得以免责”可知需要认定事故的责任者。

2.答案 A 并未比较两种智能算法传统的异同,而且第一段指出的是“阿尔法围棋的成功研究”的原因。

3.答案 C 表述过于绝对,与原文逻辑不符。

原文为“智能驾驶系统由厂商的……复杂算法整体”。

4.答案 D A.根据原文“这些观点事实上并没有正确把握尊重各国网络空间主权与发扬互联网精神、维护网络自由的关系”可知,“维护网络空间主权与发扬互联网精神、维护网络自由不相容”错误。

B.“否定了国家网络空间主权的存在”无中生有。

C.根据原文“与之相反,网络空间具有全球性和开放性,强调信息共享、通信自由等”可知,“具有权威性、独立性”错误。

5.答案 A “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本文核心观点的前提条件”错误,应该是“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本文核心观点的最终指向”。

6.答案 B “是互联网发展和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过于绝对,文中只论述了“广大网民应切实增强保密意识、国家意识,切实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内容。

7.答案 B A.“人们没有严肃地对待”只是原因之一。

C.结论绝对。

原文第三段说“只要人类不再……便可以避免……”,选项中“如果人类……,……就会发生”说法过于绝对。

D.由原文第五段“农业活动或许……罪魁祸首”,可知“农业活动引发社会衰落”只是一种猜想,该项将原文中的可能性变成了必然性。

8.答案 C 偷换概念,应为“旨在揭示尽力扭转土壤退化局面的努力被许多更重要的事情取代”。

9.答案 D 错在颠倒关系,应为“保护土壤就是保护人类文明”。

二、词语选择题专项练习1. 答案 A 纷纷扬扬:形容雪、花等多而杂乱地在空中飘舞。

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那样翻滚升腾。

形容人声喧嚷,议论纷纷。

“沸沸扬扬”对象不当。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心荡神迷:形容心神不定,难以自持。

“心旷神怡”更恰当。

叹为观止: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至极,完美之至。

拍案叫绝:拍桌子大为赞赏地叫好。

形容非常赞赏。

可用于形容某人的佳作等。

“叹为观止”更恰当。

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显著的、出色的或奇特的地方。

指事物或诗文平平常常,没有吸引人的地方。

味同嚼蜡:味道如同嚼蜡一般,形容没有味道。

多指说话或文章枯燥无味。

“平淡无奇”更恰当。

2. 答案 A ①叹为观止: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

这里用以形容“灯光焰火表演”,应用“叹为观止”。

②休戚与共: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多用于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

息息相关:彼此呼吸都连在一起。

比喻关系非常密切。

一般用于事物之间或人与事物之间。

显然此处应用前者。

③同舟共济:比喻困境中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同甘共苦: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句意侧重“团结一致,战胜困难”,应用“同舟共济”。

④齐心协力:形容思想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群策群力:发挥集体的作用,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贡献力量。

根据语境此处用“齐心协力”更好。

3. 答案 C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去理睬它;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对某事物看不起。

结合后句的态度“漠视”可知,前句填做法即可,故应选“置之不理”。

衣食无忧:衣物食物应有尽有,不用担心。

养尊处优:处在尊贵的地位,过着优越的生活。

句中只就物质生活方面来说,没有强调地位上的“尊”,故应选“衣食无忧”。

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舍生取义: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常用于赞扬别人难能可贵的精神。

句中强调的是面对死亡的态度,故应选“视死如归”。

雍容华贵:形容人举止文雅,衣着华丽。

锦衣玉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此处偏重于指生活,不强调仪态与服饰,故应选“锦衣玉食”。

4. 答案 A ①见仁见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各执己见:意为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句意是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并且都有道理,并非强调各人坚持自己的意见,应用“见仁见智”。

②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

闭门造车:关起门来造车。

比喻不考虑客观情况,脱离实际,只凭主观办事。

这里强调“空讲道理”,应用“坐而论道”。

③身体力行:多用来表示亲身体验,努力实践。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境地。

指站在别人的处境替别人着想。

句意中含有“努力亲身实践”的意思,应用“身体力行”。

④纵横驰骋:不受阻挡地往来奔驰。

形容英勇战斗,所向无敌。

也比喻写作上才思奔放,意到笔随。

纵横捭阖:国际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外交斗争。

这里用的是“不受阻挡地往来奔驰”这个意思,应用“纵横驰骋”。

5. 答案 C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

无所适从:不知跟从哪一个好,不知怎么办才好。

莫衷一是:各有各的意见、说法,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暗度陈仓: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

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进行掉包。

形同虚设:形式上虽有,却不起作用,如同没有一样。

子虚乌有:虚构的或不真实的事情。

6. 答案 B ①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

句中说的是“真正符合办学条件的”“培训学校”,故此成语运用不恰当。

②改弦更张:琴声不和谐,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句中使用正确。

③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可以做谓语、宾语、定语,但不能做状语。

④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

句中说绣娘创作出的作品新奇。

使用正确。

⑤麻木不仁:肢体麻痹,没有感觉,形容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⑥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多形容议论纷纷。

句中用来形容雪花,不恰当。

7. 答案 C ①一叶障目: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语境强调的是两个方面的关系,不是点面关系。

不符合语境。

②文不加点:比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符合语境。

③与虎谋皮:和老虎商量,要它的皮。

后多指要恶人放弃自己的利益,纯属幻想。

不符合语境。

④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不符合语境。

⑤掉以轻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

符合语境。

⑥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符合语境。

8. 答案 A ①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使用对象不当。

②电光石火:闪电呈现的亮光,火石击发的火光。

比喻转瞬即逝。

③火中取栗:比喻冒着风险替别人出力,自己却上当,没得到一点好处;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

不合句意。

④事半功倍:形容费力小,收效大。

⑤罄竹难书:形容事实(多指罪恶)极多,难以说完。

感情色彩不当。

⑥老生常谈:泛指平常的没有新意的老话。

9. 答案 D 第①句中的成语“勠力同心”,指齐心合力,团结一致。

使用恰当。

第②句中的成语“卿卿我我”,比喻夫妻或相爱的男女之间感情深厚,十分亲昵。

在这里被误用了。

第③句中的成语“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第④句中的成语“避实就虚”,意思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

现也指躲开实质性问题,尽说空话。

使用错误。

第⑤句中的成语“缘木求鱼”,意思是爬到树上去找鱼。

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

符合语境。

第⑥句中的成语“并驾齐驱”,意为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

句中的“墨线”和“诗章”,是风格上的相通,而非实力上的相近。

使用错误。

三、语言综合运用1. 答案(1)“生日”改为“华诞”。

(2)“五秩”改为“六秩”或“甲子”。

(3)“光临惠顾”改为“拨冗莅临”。

(4)“重返我校”改为“重返母校”。

(5)“敬祈传达”改为“敬祈周知”。

解析“生日”多用于口语,此处应用书面语;“秩”,十年,“60周年”应为“六秩”;“光临惠顾”,重复;从语境看,“我校”改为“母校”,显得更为自然、亲切;“传达”一般指上级对下级,此处应用“周知”,即广泛地告知。

2. 答案(1) “粗心”改为“不慎”。

(2) “前后”改为“左右”。

(3)“丢掉”改为“遗失”。

(4)“还有”改为“以及”。

(5) “赶快”改为“敬请”。

解析“粗心”不合语境,丢东西不一定都是因为粗心,可以改为“不慎”;一般表示时间跨度用“左右”;“丢掉”,除了有“遗失”的意思,还有“抛弃”的意思,用在此处,不严密,可以改为“遗失”;“还有”,表意不简洁,可改为“和”“以及”;“赶快”,表述语气不当,可以改为“敬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