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法教育的德育功能

合集下载

浅析中学书法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析中学书法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析中学书法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摘要】中学书法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传承传统文化价值观,以及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

书法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德育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德育与书法教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中学书法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仅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补充,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人翁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书法教学,学生可以在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提升自身修养,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关键词】中学书法课堂教学,德育渗透,重要性,作用,耐心,毅力,传统文化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德育意义,相辅相成,全面发展。

1. 引言1.1 中学书法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中学书法课堂教学是学生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具有审美教育的功能,同时也是一项涵养心灵、陶冶性情的德育教育。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与生活压力愈发加大,很多学生对于学习缺乏兴趣,甚至是极度焦虑。

而书法课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更可以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挑战、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

通过书法的练习,学生需要反复握笔、用力、放松,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还可以让学生更加专注、更加细致地对待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

在书法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许多优秀的古代书法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品,更是承载着古代文人的思想、人生哲学,传承着传统文化价值观。

学生在模仿这些古人的作品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他们所倡导的道德观念。

中学书法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门技能课程,更是一门涵养心灵、陶冶情操的德育课程。

通过书法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德育在中学教学中的作用德育在中学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塑造学生品德的重要途径。

浅谈书法课教学中的德育

浅谈书法课教学中的德育

浅谈书法课教学中的德育在书法课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书法艺术不仅是一种技术性的工具,更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

在书法创作和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书法的技巧和规律,还要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操,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名家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对比分析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技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在书法创作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注重形式美和意境美的统一,鼓励他们通过书法作品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情怀,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艺术创造力。

从而使学生在书法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操,成为一个具有艺术素养的人。

在书法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书法艺术是一项需要团队合作的艺术形式,因为在书法创作和创新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与他人交流沟通、学习分享,才能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书法作品的创作比赛和互评活动,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取得共同进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成为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人。

书法课教学中的德育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审美情操、自律和毅力、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德行品质,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希望全社会都能够重视书法课教学中的德育问题,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2000字】感谢您的阅读。

简论书法教育的德育功能

简论书法教育的德育功能

简论书法教育的德育功能书法是一门传统文化艺术。

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树立和增强全民族的书法教育意识,特别是在书法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良好品质,是每一个书法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1988年国家教委办公厅制定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学校全面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增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

”可见,书法教育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

一、通过书法教育,让学生了解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书法是随着汉字的产生、发展逐步演变而来的。

数千年来,从结绳、刻木到汉字的各体成形,注入了先民的心血和汗水,创造了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

从殷商开始,经历了秦汉的辉煌,魏晋的风韵,隋唐的旺盛,宋元的神意,明清的繁荣,像一条浩翰的历史长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至今兴盛不衰,先后出现了商周甲骨文、西周金文、秦篆、汉隶,魏晋到唐宋的真、行、草等各种书体,产生了无数的书法大家,探索并总结了一整套的书法艺术规律和书写法则,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书法珍品,如甲骨文卜辞、钟鼎铭文、碑碣、简帛、玺印以及各代刻石、法帖和墨迹等,形成了世界艺术之林中特有的书法艺术。

通过书法教学,认识中华民族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和祖国的文化历史,可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二、通过书法教育,学习历史人物的传统美德,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颜真卿是唐代杰出的书法家,其博大精深的“颜体”在我国书坛上影响深远,学颜者千年不衰。

他的人格更是让后人佩服至极,彪炳千秋!安禄山叛乱时,他率兵讨伐,与从兄杲卿联合,并力抵抗。

他禀性耿直,立身刚正,不畏权奸,直言谏诤;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在李希烈营中,自作墓志、祭文,随时准备以身殉国,最终被李杀害于狱中,终年76岁。

浅谈书法课教学中的德育

浅谈书法课教学中的德育

浅谈书法课教学中的德育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被视为一种文化传承和心灵修养的重要载体。

而在书法课教学中,德育教育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书法的学习中,教师应该注重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使他们成为有文化、有艺术修养、有道德情操的人。

书法课教学中的德育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中国传统书法强调兼具情感内涵与审美价值,而这需要学生具备高尚的情操与情感。

在书法课堂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认识、理解、感受书法作品所表达的情感,通过笔墨的韵味、意境的营造等手法,使学生在修炼书法技能的也能感悟到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美学情感,培养其高尚的情感与审美情趣。

书法课教学中的德育还应注重学生的礼仪教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具有一种神圣的地位,敬重前人、尊重书法历史、尊敬师长,都是书法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书法课堂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重礼仪教育,使他们明白书法学习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要学会恭敬、细心、倾听并尊重师长,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提升其综合素质。

书法课教学中的德育还应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

在书法的学习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书法的社会责任,明白书法与社会、与时代的联系。

书法不只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载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与智慧。

学生要学会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用自己的书法作品传递正能量,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书法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繁荣、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书法课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在书法课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情感与审美情趣;要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与责任感;要注重学生的礼仪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要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让他们关注社会、热爱祖国,用自己的书法作品传递正能量。

只有如此,才能将书法课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做好,培养出有文化、有艺术修养、有道德情操的优秀人才。

浅谈书法教育的德育功能

浅谈书法教育的德育功能

浅谈书法教育的德育功能浅谈书法教育的德育功能峰峰矿区实验小学苗嘉丽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蕴藏着五千年文化艺术的精华,在书法教学中传授祖国文字的演变和欣赏书法艺术,使学生感受到我们民族历史的悠久和文化艺术的源远流长,从“永”字八法,到“颜赵柳欧”,书法传递的不仅是汉字的形,更传递了汉字的神。

书法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人的思想品德及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发掘书法教育中的德育素材,恰当地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从而把书法教育作为德育的有效阵地,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会大有裨益。

1、以中国书法的艺术地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到:“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人民在漫长的生活和斗争中,创造了极其丰富又光辉灿烂的文化,在人类文化宝库中独具特色的书法汉字艺术就是其中之一。

汉字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汉语书面工具,几千年来,这种表意文字为人类保存了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

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它广泛应用于各民族之间;汉字是从绘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甲骨文、大篆、小篆,又由隶到楷、行、草、大草、狂草等各种形体逐渐形成而又独立门类的书法汉字艺术;汉字艺术是一种特殊的造型艺术,是以点线为这种艺术的造型基础;汉字在长期的书写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一整套艺术规律;汉字起于点画用笔,系于单字结构,成于整幅章法;美于风神气韵,寄情于点画线条之间,法度森严而又变化无穷,汉字哺育了古往今来各民族无数书法艺术家。

同时,那些璀璨群星的书法家们为汉字书法汉字艺术又注入了难以估量的血和汗;汉字艺术书法史记载了我国社会演变与革新的历史。

源远流长,载籍浩繁;汉字代代相传,推陈出新,汇成了浩若烟海的书法艺术宝库。

中国书法把线条曲直适宜、纵横有度,结构间架疏密自如、整散天然的形体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浅谈书法课教学中的德育

浅谈书法课教学中的德育

浅谈书法课教学中的德育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长久的历史积淀。

通过书法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并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书法课还可以教育学生尊重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使他们能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态度。

书法课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我约束和自律的意识。

书写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需要学生具备耐心、专注和细致的品质,这些品质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同样是重要的素养。

在书法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操练和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动作,培养他们的毅力和恒心。

在书写过程中,学生需要保持身心的平静和放松,将自己完全融入到书法艺术中,这对于学生培养自控能力和调节情绪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书法课还可以教育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和价值观。

书法艺术强调的是一种优雅、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追求,教学中可以通过书法作品的精选、解读以及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作品中体验到美的力量,让他们懂得美是建立在真、善、美的基础上的。

教师还可以通过介绍书法家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激励学生向书法大师们学习他们的品质和境界,以及他们对文化价值的追求。

书法课教学中的德育是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为目标。

通过书法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书法技艺,而且还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培养自我约束和自律的意识,以及塑造积极向上的品格和价值观。

在书法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浅谈书法课教学中的德育

浅谈书法课教学中的德育

浅谈书法课教学中的德育书法课教学中的德育在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书法需要学生端正心态,严格要求自己,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练习,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自律的品质。

在书法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纪律的要求、作业的要求等方面,培养学生端正态度、遵守纪律的自律品质。

学生只有在严格要求下,才能够真正感受到书法学习中的辛苦和付出,从而培养出乐于坚持、不怕困难的自律意识。

书法课教学中的德育在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书法是一门需要长期投入的艺术,学生需要在不断练习中坚持不懈,才能够掌握其精髓。

在书法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明白“功夫在诗外”,只有在不断的练习和钻研中才能够取得进步。

通过这种耐心和毅力的磨练,学生不仅能够在书法学习中受益,更能够培养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品格。

书法课教学中的德育可以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的体现。

在书法课教学中,通过对书法艺术的赏析和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懂得坚持、自律、耐心、毅力等品质的重要性,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更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受益无穷。

书法课教学中的德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出良好的修养和气质。

书法是一门崇尚清静、平和、内敛的艺术,而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美德。

在书法课教学中,除了教授书法技艺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典籍、传统文化的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从而塑造学生的良好修养和气质。

通过书法课教学中的德育,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端正的品行,形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自己成为有情有义的人。

书法课教学中的德育不仅仅是将书法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更是在书法教学中塑造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

通过书法课教学中的德育,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书法艺术,更能够培养出自律的品质、坚忍不拔的意志、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优美的文明修养。

浅谈书法课教学中的德育

浅谈书法课教学中的德育

浅谈书法课教学中的德育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修养和教育方式。

在书法课教学中,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可以通过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品德素养。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倡导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几个方面,谈谈书法课教学中的德育。

在书法课教学中,可以通过传授书法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介绍各个历代书法名家以及他们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到书法的渊源和发展历程。

通过这些介绍,学生可以感受到书法的博大精深,从而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更深的认同和自豪感。

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书法时会有更大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书法课教学中重视学生的道德修养。

书法是一门修身养性的艺术,注重的是内外兼修、精神境界的提升。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解书法作品背后的内涵和艺术追求,引导学生注重内在的道德修养。

教师可以向学生解读一幅古代书法作品的意境和传统美德,让学生明白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表达美好情感和崇高品质的方式。

通过这样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让他们懂得如何通过艺术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和追求。

书法课教学中要倡导学生的学习态度。

书法是一门需要耐心和毅力的艺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灌输学习书法需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挑战和学习目标,让学生在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中培养出自信和自律的学习态度。

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书法时会珍惜自己的成果,追求更高的境界,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书法教育的德育功能
峰峰矿区实验小学苗嘉丽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蕴藏着五千年文化艺术的精华,在书法教学中传授祖国文字的演变和欣赏书法艺术,使学生感受到我们民族历史的悠久和文化艺术的源远流长,从“永”字八法,到“颜赵柳欧”,书法传递的不仅是汉字的形,更传递了汉字的神。

书法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人的思想品德及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发掘书法教育中的德育素材,恰当地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从而把书法教育作为德育的有效阵地,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会大有裨益。

1、以中国书法的艺术地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到:“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人民在漫长的生活和斗争中,创造了极其丰富又光辉灿烂的文化,在人类文化宝库中独具特色的书法汉字艺术就是其中之一。

汉字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汉语书面工具,几千年来,这种表意文字为人类保存了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

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它广泛应用于各民族之间;汉字是从绘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甲骨文、大篆、小篆,又由隶到楷、行、草、大草、狂草等各种形体逐渐形成而又独立门类的书法汉字艺术;汉字艺术是一种特殊的造型艺术,是以点线为这种艺术的造型基础;汉字在长期的书写过程中产
生了自己的一整套艺术规律;汉字起于
点画用笔,系于单字结构,成于整幅章法;美于风神气韵,寄情于点画线条之间,法度森严而又变化无穷,汉字哺育了古往今来各民族无数书法艺术家。

同时,那些璀璨群星的书法家们为汉字书法汉字艺术又注入了难以估量的血和汗;汉字艺术书法史记载了我国社会演变与革新的历史。

源远流长,载籍浩繁;汉字代代相传,推陈出新,汇成了浩若烟海的书法艺术宝库。

中国书法把线条曲直适宜、纵横有度,结构间架疏密自如、整散天然的形体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学习书法,使学生能很好地了解到中国是书法艺术的发源地,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享有极高的声誉。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及灿烂的民族文化,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正如香港著名人士陈焦桐所说:“热爱中国必热爱书法,因为中国字是代表中国的徽号,有中国字的地方,就有中国人。

学生在书法艺术实践中升腾起对中华文明的无比崇拜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无比自豪。

2、以古代书家的高风亮节提高学生人品修养
我国书法界有一个好传统,就是强调书品与人品的统一,学书先学做人。

早在西汉时扬雄就提出了“书为心画”的著名观点,认为书法艺术作品是书家思想意识、德行、品藻的直接反映。

“书字不过一技耳,而立品是第一关头。

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


北宋朱长文曾说:“鲁公可谓忠烈之臣也,……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 体严法务,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扬子云以书为心画,于鲁
公信矣。

”这实际上就是说颜氏端庄雄健的风格来自于他的高风亮节。

古代许多著名书家不但书艺精湛而且人品高洁。

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

在书法课上给学生讲述中国历史上顶天立地、坚贞不屈、英勇顽强,勇于抗争外辱、敢于为民请命、解困,且书法上有一定造诣的英雄人物、著名政治家、知名学者,如颜真卿、岳飞、黄道周、林则徐等的故事,激发学生在懂得“字如其人”、“心正则笔正”的同时,培养其崇高的民族气节和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艺术观。

3、以名字碑帖的品评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向学生出示我国历代书法名字碑贴,可以电教手段,参观展览,运用其直观、形象的效应,让学生了解优秀书法作品笔法,章法及气韵。

让学生懂得书法欣赏,树立学习书法的信心,培养学习兴趣。

使学生通过欣赏、揣摩,领略祖国文字的优美和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

并通过学生对文字书写的形体美,进一步理解文字的内容美,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特殊效果。

4、以古今书法家刻苦临池的故事来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品质
不管是孩子的现在,还是未来,要想做成功任何事情都应具备良好的习惯、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而中国古今书法家们刻苦临池的故事是最能来教育学生的。

诸如:王献之写尽十八缸水;“草圣”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楷书之祖”钟繇“静思三十余载,行坐未尝忘此”;怀素无钱买纸,以蕉叶代纸;智永退笔成冢;米芾“一日不写字,便觉手生”;现代书法大家费新我以惊人的毅力用左手练字,形成自己独特的费氏书风,盛名享誉海内外。

这些
事迹不但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能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

5、以历史上书法群星的精神培养良好的德育素质。

借中国历史上在书法创作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璀璨群星,有意识地组成一道有机联系的艺术“风景线”。

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舒同、启功、沙孟海、沈鹏、李铎等人的作品在世界各国受到广泛欢迎,从而提高祖国声望,这些典型的事例,能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会如何热爱、报效祖国。

还可以根据中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运用讲轶闻趣事的方法吸引学生。

如王羲之为老妇书扇,颜真卿忠直刚烈,柳公权豁达大度,郑板桥体察民情,欧阳询勤勉好学等。

这些史传佳话随同他们的书法名作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并闪着耀眼的光华。

通过讲述这些,可以引导学生向人书俱佳的书家学习,陶冶性情、锤炼品格,不断提高人品修养。

并启发学生“刻苦临池,早日成才, 为国争光”,引导他们通过互相切磋、互相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培养他们“群体进取精神、团结奋斗精神、集体荣誉感,培养其良好的德育素质”。

书法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潜在教育价值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发挥书法教育中所蕴涵的德育教育功能,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