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管理培训考试题

消毒管理培训考试题
消毒管理培训考试题

消毒管理培训考试题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清洁是指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2、消毒是指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

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4、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消毒、再清洁,再消毒或灭菌。(×)

5、环境与物体表面,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

6、快速灭菌程序可作为物品的常规灭菌程序。(×)

7、耐高热、耐湿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也可采取浸泡灭菌。(×)

8、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应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存档备案。(√)

9、空气净化消毒装置是去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微生物、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的装置。

(√)

10、普通病室空气净化最优选的方式为通风。(√)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 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于2012年8月1日起实施。

2.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称为清洗,其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 斯伯尔丁将医疗器械分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和低度危险性物品)。

4. 高水平消毒指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

菌芽孢。

5.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

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6.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7.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CSSD)及时回收后,进行分类、

清洗、干燥和检查保养。

8. 医院内使用各种擦拭布巾及保洁手套应(分区域)使用,用后统一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9. 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10. 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应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与消毒。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可多选或单选)

1、对芽孢无效的消毒剂是:(AC)

A.70%酒精B.2%碘酊C.碘伏D.0.5%过氧乙酸E.环氧乙烷

2、最可靠的灭菌方法是:(B D E )

A.日光暴晒法B.焚烧法C.煮沸消毒法D.压力蒸汽灭菌法E.辐射灭菌法

3、特殊感染是指:(ABC )

A.阮病毒

B.气性坏疽

C. 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D .HIV E. HBV

4、下列属于高效消毒剂的有:(B D E )

A. 75%酒精

B. 0.2%过氧乙酸

C. 0.2%新洁尔灭

D. 含氯消毒剂

E. 2%戊二醛

5、中等水平消毒剂有:(A C )

A .75%酒精

B .2%碘酊

C .碘伏 D.漂白粉 E. 0.2%新洁尔灭

6、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掌握的知识包括:(ABCD )

A.消毒剂的作用

B.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C.影响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因素

D.有效浓度

E.监测方法和标准

7、下列哪些属高度危险性物品(ABCD )

A.手术器械

B.穿刺针

C.腹腔镜

D.活检钳

E.喉镜

8、碘伏的适用范围(ABCDE )

A.手术部位

B. 注射部位

C. 针灸部位

D. 伤口 E 粘膜

9、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分数)因其具有持久的抑菌作用而用于(BCD

E )

A.口腔粘膜

B.注射部位

C.伤口创面

D.中心静脉置管E手术部位

10、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消毒范围是(B )

A. ≥15cm×15cm

B.≥5cm×5cm

C.10cm×12cm

D.≥5cm×3cm

E.≥15cm×20cm

11、感染高风险部门物表地面应采用下列哪种浓度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 B ) A.500mg/L~700mg/L B.400mg/L~700mg/L C.500mg/L~1000mg/L

D.1000mg/L~2000mg/L

E.600mg/L~800mg/L

12、卫生手消毒标准是:( D )

A .5cfu/cm2

B .4cfu/cm2 C. 8cfu/cm2 D.10cfu/cm2 E .6cfu/cm210cfu/cm2

13、外科手消毒标准是:( A )

A .5cfu/cm2

B .4cfu/cm2 C. 8cfu/cm2 D.10cfu/cm2 E .6cfu/cm210cfu/cm2

14、使用中皮肤粘膜消毒液染菌量的标准是(B )

A.≤100cfu/ml

B.≤10cfu/ml

C.≤20cfu/ml

D.≤50cfu/ml

E.≤15cfu/ml

15、有人状态下室内空气消毒方法(C E )

A.紫外线照射

B.三氧机

C.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

D.化学消毒法

16、下列是高度危险性物品有:(ABC )

A.手术器械

B.腹腔镜

C.心脏导管

D.喉镜

E.呼吸机管道

17、下列不是低度危险性物品有:(DE )

A.听诊器

B.血压计袖带

C.被褥

D.压舌板

E.肛表

18、化学灭菌方法有:(ABC )

A环氧乙烷 B.戊二醛 C.过氧化氢 D.干热灭菌 E.紫外线

19、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剂有:(ABCd )

A.含氯制剂

B.过氧乙酸

C.过氧化氢

D.碘酊

E.碘伏

20、能达到中水平消毒的消毒剂有:(ABC )

A.氯已定碘

B.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

C.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

D.氯已定

E.季铵盐类消毒剂

21、以下哪些物品是属于中度危险性物品?( ABCDE )

A、胃肠道内镜

B、支气管镜

C、呼吸机管路

D、体温计

E、压舌板

22、气性坏疽患者手术结束、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终末消毒可采用

( )或过氧乙酸熏蒸,( C )

A.500mg/L含氯消毒剂

B.2%过氧化氢 C 3%过氧化氢 D 75%酒精 E 碘酊

23、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等消毒方法主要是涂擦,以注射

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应( C )。

A ≤≥5cm×5cm B≥5cm×10cm C ≥5cm×5cm D ≥3cm×5cm E ≥10cm

×10cm

24、中心静脉导管如短期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式血管通路的消毒范围直径应( B ),

至少应大于敷料面积10cm×12cm

A ﹥12cm

B ﹥15cm

C ﹥10cm青山埋白骨,绿水吊忠魂。

卫生院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培训试题

颍上县卫生系统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培训试题单位: 姓名: 得分: 1、以下不属于卫生应急工作的主要特点的是() A 卫生应急工作的首要目标是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尽可能地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或事件发生的初期。 B、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及时有效地调动相关卫生资源,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动员全社会参与,及时有效地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工作。 C、卫生应急机制和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非常迅速的过程,短期内就可达到完善。 D、依法开展卫生应急工作。 2、中毒患者口唇、皮肤青紫有可能是()中毒。 A、亚硝酸盐 B、一氧化碳 C、药物性肝炎 D、酒精中毒 3、对于核和放射突发污染事件中的穿衣顺序:() A、防护服、内层手套、防护帽和口罩 B、防护帽和口罩、内层手套、防护服 B、防护服、防护帽和口罩、内层手套 D、内层手套、防护服、防护帽和口罩 4、造成危害最大的化学恐怖袭击方式是() A、纵火施毒 B、爆炸施毒 C、制造泄漏事故 D、食物、饮水中投毒 5、引起痢疾的寄生虫是() A、蛔虫 B、绦虫 C、丝虫 D、阿米巴 6、医院感染的感染源包括() A、带菌者 B、环境储源 C、其他病人与工作人员 D、以上均是 7、地震引起的骨折伤中有()为脊柱骨折。 A、10% B、20% C、25% D、40% 8、群发性臆症是一种()造成的接种事故。 A、接种失误 B、接种剂量过大 C、心理因素 D、接种途径错误 9、以下不属于医疗救援机构的是() A、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B、医疗救援中心 C、中毒医学救援中心 D、卫生监督机构 10、急性CO中毒最重要的治疗原则是() A、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 B、及时有效给氧 C、立即脱离中毒现场 D、催吐、洗胃、导泻 11、()是呼吸道传染病最重要的传染源。 A、传染病病人 B、隐性感染者 C、健康带毒者 D、动物 12、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无死亡病例属于()。 A、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B、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D、以上都不对 13、常见的群体性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事件包括() A、接种后感染 B、卡介苗接种事故 C、群发性臆症 D、以上均是 14、霍乱标本应在()内尽快送检。 A、半个小时 B、1小时 C、2小时 D、8小时 15、有关群体性心因反应事件临床表现说法正确的是() A、可出现痉挛或抽搐发作 B、可出现意识朦胧,情感暴发 C、可出现假性痴呆 D、以上均可出现 16群体性心因反应是() A、一种与刺激、功能丧失或改变有关的群体精神性反应 B、没有相应的器官或功能的变化 C、疾病症 状和体征可在聚集的人群中迅速扩散 D、以上均正确

最新应急管理培训考试题

应急管理培训考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40分) 1、我国应急管理发展的第一阶段,应急管理研究的萌芽时期是() A、2003年以前 B、2004年以前 C、2005年以前 2、2006年1月国务院颁发了《国家()总体应急预案》。 A、应急预案 B、突发安全事件 C、突发公共事件 3、应急管理是指()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A、政府 B、企业 C、个体 4、应急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危害。 A、防止 B、预防 C、消灭 5、按照演练形式划分,应急演练可以分为()和实战演练 A、桌面演练 B、现场演练 C、办公演练 6、集团公司应急工作领导组下设应急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集团公司() A、调度室 B、人力资源中心 C、安监局应急救援处 7、集团公司应急预案的演练和实施工作由()总负责,各专业处室具体负责分管专业预案的演练工作。 A、调度指挥中心 B、安监局 C、各单位 8、晋城煤业集团专项应急预案是按照集团公司可能发生事故类别、重大危险源和应急保障编制的预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晋城煤业集团制定的专项预案有瓦斯爆炸、煤层爆炸、火灾、水灾、顶板等()项。 A、21 B、22 C、23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40分) 1、应急管理工作内容概括起来叫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

2、2007年未我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年,2007年11月颁布了. 3、应急管理的活动,包括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 4、新修订后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经2016年4月1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3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2016年6月3日公布,自起施行。 5、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相关单位及人员,根据有关应急预案,模拟应对突发事件的活动。 6、突发事件信息发布要求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为媒体和公众提供必要的事实和信息,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争取舆论支持。 7、全面演练过程一般可划分为演练组织与策划、演练组织实施、三个阶段。 集团公司应急工作领导组是集团公司应急工作最高管理和指挥机构。 8、晋煤集团是集团公司最高级别预案,从总体上阐述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方针、政策,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及相应职责、规范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一案三制”指的是什么? 集团公司应急管理预案体系要实现“四个一”,其中的“四个一”是指?

完整版项目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

项目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 项目部: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4个选项中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道题2分,共40题) 1.安全生产管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 B ) A.条件 B.保证 C.依据 D.因素 2.安全是(D)。 A.没有危险的状态B.没有事故的状态C.舒适的状态D.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 3. 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是(D ) A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B反违章、除隐患、保安全、促生产 C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安全防范措施D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4. 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 B )责任。 A控制B监理C监督D检查 5.总承包单位依法将建设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分包合同中应当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义务。总承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安全生承担( A )。 A.连带 B.主要 C.直接 D.与其无关。 6.安全目标的措施体系是安全目标实现的(C )。 A.主要因素 B.必要条件 C.保证 D.依据 7.施工现场发生火灾时,应当拨打(B )向公安消防机构报警。 A.110 B.119 C.122 D.120 8.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向( D )报告。 A.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B.当地建设局安全部门 C.业主 D.项目负责人 安全色分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分别表( D )9.根据《安全色》规定A.警告、禁止、指令、提示 B.指令、警告、禁止、提示 C.禁止、指令、警告、提示 D.禁止、警告、指令、提示 10.建筑施工现场的围挡高度,一般路段应高于(B )。 A.2m B.1.8m C.1.5m D.2.2m 11.施工单位应对从事拆除作业的人员依法办理(D )保险。 A.医疗保险 B.工伤保险 C.失业保险 D.意外保险 12.拆除工程施工前,必须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书面(B )交底。 A.施工技术 B.安全技术 C.安全保障 D.工程安全 13.遇( B )级及以上强风,严禁露天起重吊装和高处作业。 A.5 B.6 C.7 D.8 14.当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C ),一般来讲即进入冬期施工阶段。

卫生应急培训测试题答案

卫生应急培训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医疗机构发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C) A. 30分钟 B.1小时 C.2 小时 D.12 小时 2、突发事件的反应程度通常分为( D )级别。 A.1个 B.2个 C. 3 个 D.4个 3、下列那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C) A.突发性 B.危害的严重性 C.未知性 D.公共属性 4、下列哪项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D ) A.重大传染病疫情 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C.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D.重大职业中毒事件 5、下列哪项不是突发事件的范围?( B) A.自然灾害 B. 慢性血液疾病 C.公共卫生事件 D.事故灾难 6、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目前按甲乙丙类管理的传染病是:(B ) A. 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B. 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C. 甲类1种,乙类27种,丙类10种; D. 甲类2种,乙类27种,丙类10种; 7、常规法定传染病报告属于(B )监测。 A主动B被动C哨点D突发公共卫生 &凡与传染源有过接触并有可能受感染者都应接受检疫,检疫期为最后接触日至该病的(D )。 A最短潜伏期B5天C15天D最长潜伏期

9、可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D) A 新生儿增加 B 易感人口的迁人 C 免疫人口的死亡 D 计划免疫 10、洪涝灾害后的饮水卫生不包括以下哪项?( C ) A喝开水、不喝生水 B 饮用水要消毒 C 井水可直接饮用 D 保护好各种水源附近的环境卫生,不能有积水、垃圾和粪便等三、填空题(每题 3分,共 48 分) 1、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 2 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要( 2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 4、根据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皿级)和(一般W级)四级. 5、根据事件类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分为(紧急医学救援)类、(突发急性传染病控制)类、(突发中毒事件处置)类(核和辐射突发事件 处置)类.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四、简答题( 22 分) 1、什么是突发事件?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分为哪几类? 答: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供应商管理培训试题答案

供应商管理培训试题答 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供应商管理培训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90分) 1.质量管理部门应当对所有生产用物料的供应商进行质量评估,会同有关部门对主要物料供应商(尤其是生产商)的质量体系进行现场质量审计,并对质量评估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行使否决权。 2.主要物料的确定应当综合考虑企业所生产的药品质量风险、物料用量以及物料对药 品质量的影响程度等因素。 3.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及其他部门的人员不得干扰或妨碍质量管理部门对物 料供应商独立作出质量评估。 4.应当建立物料供应商评估和批准的操作规程,明确供应商的资质、选择的原则、质量评估方式、评估标准、物料供应商批准的程序。 5.质量管理部门应当指定专人负责物料供应商质量评估和现场质量审计,分发经批准的合格供应商名单。 6.现场质量审计应当核实供应商资质证明文件和检验报告的真实性,核实是否具备检验条件。 7.质量管理部门对物料供应商的评估至少应当包括:供应商的资质证明文件、质量标准、检验报告、企业对物料样品的检验数据和报告。 8.改变物料供应商,应当对新的供应商进行质量评估;改变主要物料供应商的,还需要对产品进行相关的验证及稳定性考察。 9.质量管理部门应当向物料管理部门分发经批准的合格供应商名单,该名单内容至少包括物料名称、规格、质量标准、生产商名称和地址、经销商(如有)名称等,并及时更新。 10.质量管理部门应当与主要物料供应商签订质量协议,在协议中应当明确双方所承担的质量责任。 11.质量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物料供应商进行评估或现场质量审计,回顾分析物料质量检验结果、质量投诉和不合格处理记录。 12.企业应当对每家物料供应商建立质量档案,档案内容应当包括供应商的资质证明文件、质量协议、质量标准、样品检验数据和报告、供应商的检验报告、现场质量审计报告、产品稳定性考察报告、定期的质量回顾分析报告等 13.物料供应商的确定及变更应当进行质量评估,并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采购。 14.供应商后继管理包括:交易档案、质量统计、定期复审。 二、问答题(10分) 供应商管理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答:供应商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1.购买和使用质量可靠的原辅料和包材是保证公司产品质量的需要; 3、有利于促进供应商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适应公司的管理要求; 4、有利于建立双方的伙伴、互利、双赢关系。

2013年应急管理培训试题

江油市中医医院 2013年应急管理知识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2013年6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 (1)消防队(2)安全科(3)企业负责人 2、当事故迅速恶化,设备出现爆炸的征兆时,应立即组织现场应急人员 ()。 (1)灭火(2)防爆(3)放空(3)撤离 3、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应迅速启动()。 (1)应急救援预案(2)应急电话(3)应急电源 4、如果事故得不到及时控制或有扩大趋势时,总指挥应决定请求()。 (1)撤离(2)交通管制(3)外援 5、事故单位()是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最基本、最重要的救援方式。 (1)报警(2)撤离(3)自救 6、工艺堵漏最好由()操作,消防人员配合掩护。 (1)抢救人员(2)事故单位人员(3)工程技术人员 7、泄露处置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 (1)领导在场(2)同伴(3)监护人 8、对液化气、汽油泄漏事故,如火灾尚未发生,则必须消除警戒区内的 ()。 (1)火源(2)隐患(3)重大隐患 9、扑救气体火灾,切忌盲目扑灭火势,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必须保持( )。 (1)冷静(2)泄露(3)稳定燃烧 10、呼吸道中毒应首先将伤员撤离毒区,保持()。 (1)静卧状态(2)呼吸道畅通(3)后仰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发生重大事故时,企业负责人应直接指挥。() 2、应急救援就是消防队灭火。() 3、应急救援队伍以外的从业人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参加事故初期的抢险。() 4、液化气泄露实施止漏无效时,应及早点火引燃,然后再实施冷却、灭火、止漏。() 5、为了使紧急疏散顺利进行,每个车间应至少有两个畅通无阻的紧急出口。 () 6、应急救援应按照报警疏散急救泄漏处理火灾控制的顺序进行。() 7、应急救援物资包括消防车、灭火器等消防器材。() 8、中毒急救时,救援人员应奋不顾身冲进污染区进行救护。() 9、应急救援演习后,应及时对演习进行讲评和总结。() 10、企业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是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应急管理培训考试试题

应急管理培训考试试题 姓名:__________ 工作单位: _____________ 考试日期:___________ 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并形成书面纪要。 A评审 B 论证 C 听证 D 公示 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公布之日起()内,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告知性备案。 A 45个工作日 B 30个工作日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应急工作负有哪些职责?() A没有职责B组织制定预案但不需实施 C实施但不必组织制定预案D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预案 2、生产经营单位在编制应急预案前,应当进行()和应急资源调查。 A调研走访B事故风险评估 C应急预案的学习 D 应急演练 3、编制应急预案应当成立编制工作小组,由()任组长,吸收与应急预案有关的职能部门和单位的人员,以及有现场处置经验的人员参加。 A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B 本单位主要负责人 C专家学者D政府主管领导 4、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企业,以及使用危险化学品达到国家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烟花爆竹生产、批发经营企业和中型 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风险特点,()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A 每年、每年 B C每半年、每季度 D 7、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事故类 型, 的()。 A现场处置预案 B 专项应急预案 C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 D 综合应急预案 8、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场所、装置或者设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编制()。 A专项应急预案 B 现场处置方案 C应急处置卡D总体预案或综合预案 9、政府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备案评审中,关注的一般要素具体包括()、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单位概况等。 A 编制目的 B 组织机构及职责 类另y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总分 分数 阅卷人 C 20个工作日 D 15个工作日 每两年、每年 组织应编制本单位

卫生应急基础理论试题

卫生应急基础理论试题 一、单选题(共71题) 1、卫生应急管理的特点错误的是(D) A、事件的发生、发展具有突然性、急剧性,需要管理者当机立断。 B、可供管理者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有限。 C、事态的发展后果很难预料。 D、可依据我国现状进行适当调整,不一定所有突发事件需要作出反应。 2、卫生应急管理的参与主体不包括(D) A、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的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 B、专家组和医疗卫生救援机构 C、现场指挥部 D、各地检查机关及司法部门 3、卫生应急机制主要包括指挥决策机制、( B )、监测预警机制、应急响应机制、信息发布与通报机制、社会动员机制、应急保障机制、国际和地区间交流与合作机制、督导评估机制、恢复重建机制、责任追究与奖励机制 A、监督管理机制 B、组织协调机制 C、心理防御机制 D、经费保障机制 4、社会动员机制的主要目的为(C) A、正确引导公众的危险意识消除不必要的心理恐慌 B、预防和控制事态进一步蔓延 C、为了帮助公众解决某些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健康方面的问题,提高防范意识、增加防控知识和能力。 D、实现不同职能管理部门间的协同运作 5.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C )制定。 A、人大常委会 B、省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确定的部门 D、公安部 6.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B )机制,开展风险分析。 A、信息报告 B、预测预警 C、信息发布 D、疫情处置 7.各级人民政府(C)是本辖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A、应急办主任 B、分管领导 C、主要领导 D、相关部门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应当在(B )小时内向辖区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1 B、2 C、3 D、4 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未依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指责,对突发事件隐瞒、谎报、缓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的,对政府主要领导人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D )。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经济责任 D、刑事责任 10.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B )。 A、保留 B、撤销 C、升级 D、解散

卫生应急管理部分试题(2017年竞赛传染病部分)

卫生应急管理知识试题(中毒部分) 一、单选题:请将答案写在括号内 1.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理措施予以应对的。( B ) A.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治安案件 B.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C.自然灾害、军事战争、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影响社会安全的事件D.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影响社会安全的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包括:。( A ) A.突发性、公共属性、危害的严重性 B. 突发性、危险性、发展的确定性 C.突发性、危险性、处置的紧迫性 D. 危险性、公共属性、广泛的影响性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B ) A.重大食物和化学中毒 B.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C.重大职业和新发传染病事件 D. 重大灾害和食物中毒

4. 卫生应急工作的首要目标是:(C) A.加强卫生应急管理 B. B.强化监测预警 C. C.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D. D.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 5. 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属于:(A) A被动监测 B主动监测 C上述两者都是 D上述两者都是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小时内尽快向所在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B ) A.1 B.2 C.12 D.24 7.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是由“”的四级疾病控制与预防工作网络组成。( B ) A.政府-卫生行政-专业机构-社区街道 B. 中央—省—地市—县

应急管理培训考试试题答案

应急管理培训考试试题 姓名:考试时间: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应急工作负有哪些职责?( D )A没有职责 B 组织制定预案但不需实施 C实施但不必组织制定预案 D 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预案 2、生产经营单位在编制应急预案前,应当进行(B )和应急资源调查。 A调研走访B 事故风险评估C 应急预案的学习D 应急演练 3、编制应急预案应当成立编制工作小组,由(B )任组长,吸收与应急预案有关的职能部门和单位的人员,以及有现场处置经验的人员参加。 A本单位有关负责人B本单位主要负责人C专家学者D政府主管领导 4、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每年对应急投入、( A )等工作进行总结评估。 A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与救援 B 事故风险与隐患 C应急预案、应急演练 D 应急演练与应急队伍建设 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公布之日起(C )内,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告知性备案。 A 45个工作日 B 30 个工作日 C 20 个工作日 D 15 个工作日 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风险特点,()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B )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A每年、每年B 每年、每半年C 每半年、每季度D 每两年、每年 7、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事故类型,组织应编制本单位的(C )。 A现场处置预案 B 专项应急预案 C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 D 综合应急预案 8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场所、装置或者设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编制(B )。A专项应急预案B现场处置方案C应急处置卡D总体预案或综合预案 9、政府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备案评审中,关注的一般要素具体包括(A )、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单位概况等。

卫生应急培训试题

20XX年卫生应急知识培训试题 单位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4分) 1、下列哪项不属于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A、重大传染病疫情 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C、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D、重大职业中毒事件 E、慢性肺部疾患 2、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四个等级,下列哪项不是其中之一?() A.一般 B.较大 C.重大 D.比较重大 E、特别重大 3、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什么方针?() A.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B.预防为主,长备不懈 C.反应及时,措施果 D.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4、医疗机构发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A.30 分钟 B.1 小时 C.2 小时 D.12 小时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 A、红、橙、黄、蓝 B、红、黄、橙、绿 C、红、黄、绿、蓝 D、黄、红、橙、蓝 6、院前急救的目的,除了() A 维持患者的生命 B 防止再损伤 C 快速护送到医院 D 减轻痛苦 E 康复医学 7、下列哪种毒物中毒可使口唇呈樱桃红色() A.蛇毒 B.农药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E.来苏 8、下列哪项不是胸腔穿刺术的适应症() A.大量胸腔积气积液 B.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C.判断胸腔积液的性质 D.治疗性胸膜腔内注射药物 E.诊断性穿刺 9、判断胸外心脏按压是否有效最简便可靠的方法是:( ) A.触及颈动脉 B.触及桡动脉 C.观察尿量变化 D.观察瞳孔 E.观察神志 10、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解毒药物是:( )

卫生管理培训试题及答案

: 卫生管理培训试题 一、填空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各项卫生措施的核心是:。 2、卫生在《药品生产管理规范》中是指、、。 3、物料进入生产区前,应在外包装清洁处理间进行脱去外包装,若不能脱去外包装的应对外包装进行,保证清洁、无尘;工作结束后及时,生产区能存放多余的物料。 4、每天或每批生产结束后应按规定进行,生产中使用的各种器具、容器应清洁。 5、药品受其它杂质的污染后,引起药品质量的变化或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主要有药品疗效的变化、、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6、最常见的两种污染形式是、杂质污染;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水、人、表面。 》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清洁的程序要求是:先物后地;先内后外;先下后上;先拆后洗;先整后零。() 2、厂区内可种植花草,以使环境整洁。() 3、不同生产操作应有效隔离,不得互相妨碍。() 4、洁净厂房的墙壁与天花板,地面的交界处宜成弧形或采取其他措施。() 5、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应平整光滑,不易积尘、不长霉、无脱落物,不与加工的药品发生化学变化或吸附所加工的药品。() 6、传染病患者、体表有伤口者、皮肤病患者及药物过敏者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 ) 7、生产人员应经安全培训、操作技能培训和GMP知识培训才能上岗。( ) . 8、门窗、玻璃、墙面、顶棚应清洁,无灰尘,地面应平整,无积水、杂物。() 9、生产场所无非生产用品,不在生产场所内吸烟、吃东西、睡觉、会客,不晾晒工装。()

10、厂区环境的卫生要求是::厂区环境清洁整齐;人流物流分开;生产区内无废物和垃圾;厂区卫生有专人及时清扫、消毒;厂内车辆及其他物品须放在规定区域。() 三、选择题: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人员应当建立健康档案() A、一年体检一次 B、二年体检一次 C、每年至少体检一次 D、每年至少体检二次 E、轮流抽检,至少两年轮一次 2、工艺用水包括()。 , A、井水 B、饮用水 C、纯化水 D、B+C 3、确需在生产管理部门放置的主要原辅料、包装材料,不宜超过()的使用量,特别情况企业应另行规定。 天天天天 4、下列符合GMP对厂区环境要求的是()。 A、厂址应设在大气含尘、含菌浓度较低,自然环境和水质较好的地区,洁净区应远离铁道、码头、机场等交通要道。 B、生产厂房应远离散发粉尘、烟气和有毒性的区域,如实在不能远离时,厂房应建在污染源的下风侧。 C、厂区应绿化,尽量减少露土面积,绿化可铺植草坪或种植对大气含尘、含菌浓度不产生有害影响的和不产生花絮、绒毛的常青树木,不应种花。 D、厂区内应基本达到无积水、无垃圾、积土和无蚊蝇孳生地。 ~ E、厂区应有保证药品生产所需水、电、汽、气公用配套设施。 5、下列符合GMP对人员净化用室和生活用室的设置要求的是()。 A、人员净化用室入口处应有换鞋设施和防止昆虫、鼠类等动物进入的设施。 B、人员净化用室中,外衣存衣柜和洁净工作服柜应按定员每人一柜。 C、人员净化用室内空气净化要符合要求。 D、舆洗室应设洗手和消毒设施,宜装手烘干器。 E、厕所和浴室不得设在洁净区内,宜设在人员净化用室外。 6、中药饮片生产过程中防止污染、交叉污染和混淆的措施有()。

医院公共卫生试题及答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及应急条例知识培训试题 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376号令)什么时间公布实施的?( ) A、2003年5月9日 B、2002年5月9日 C、2002年9月5日 D、2003年9月5日 2、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什么方针?( ) A、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B、预防为主,长备不懈 C、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D、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3、什么机构负责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 A、国务院有关部门 B、国务院 C、军队有关部门 D、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4、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总指挥应由谁担任?( ) A、政府分管领导人 B、政府主要领导人 C、卫生行政部门分管负责人 D、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 5、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由哪个部门制订?( ) A、卫生部制定,国务院批准 B、卫生部制定发布 C、国务院制定 D、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规范由哪个部门建立?( ) A、国务院 B、卫生部 C、省级政府 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7、医疗机构发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 A、30分钟 B、24小时 C、2小时 D、12小时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由哪个部门发布?( ) A、国务院 B、卫生部门 C、中央宣传部 D、省政府 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可以对以下哪些环节采取控制措施。( ) A、食物 B、食物和水源 C、水源 D、交通

10、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卫生部根据危害程度、流行强度,依法及时宣布为( ) A、法定传染病 B、甲类传染病 C、乙类传染病 D、丙类传染 二、多选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订的目的是什么?( ) A、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B、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C、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D、预防控制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2、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下列关于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包括的内容的论述正确的是( ) A、部门职责 B、监测与预警 C、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通报 D、技术和监测机构及其任务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是如何要求? ( ) A、及时 B、准确 C、全面 D、注意保密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 A、就地隔离 B、就地观察 C、就地治疗 D、尽快转诊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对传染病应做到哪几点?( ) A、早发现 B、早报告 C、早隔离 D、早治疗 E、尽早公布疫情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一、1、A 2、B 3、B 4、B 5、A 6、B 7、C 8、B 9、B 10、A 二、1、ABC 2、ABCD 3、ABC 4、ABC 5、ABCD 三、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还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 , 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 2、(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二)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三)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和监

质量管理培训试题及答案

质量管理培训试题 姓名日期得分 一、填空题(共20分) 1.依照“三不放过原则”,不合格物料;不合格中间体、半成 品;不合格成品。 2.QA凭签发状态标志。 3.事故的“三不放过”是指:;;。 4.清场检查合格后,应签发。 5.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是。 6.取样方法的要求是: ,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7.取样标准操作规程应详细阐述的是:;; ;;;; ;;。 8.物料留样的要求是:;。 9.定点供应商名单的内容:、、、 。 10.产品的放行的条件是: ;; 、;。 11.生产偏差分为:,,。 12.物料放行时进行的质量评价内容应包括:、 。 二、选择题(共64分) 1.成品放行前,产品的批记录要经过()的审核、批准。 A、班长 B、QA C、生产技术部门 D、质量管理部门 2.不合格原辅料的处理有哪些()

A、退回原供应商或换货。C、报废销毁。D、直接使用 B、降级使用(仅限于干燥失重不符合规定的情况,经处理后不影响产品质量)。 3.仓库保管员对下列情况有权拒收或提出拒收意见() A、无批准文号 B、无生产批号的产品 C、内包装严重破坏 D、无出厂合格证或化验报告的产品 E、说明书、检签及标志内容不符合规定要求 4.下列属于质量部职责范围的有() A、有决定物料、中间产品的使用权力。 B、有审核成品发放前的批生产记录和批检验记录,决定成品发放的权力。 C.有制定、审核、监督不合格品、退回产品处理程序的权力。 D.有制定物料、中间产品、成品内控标准和检验操作规程的权力。 E.有制定原料、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取样规程及留样观察制度的权力。 5.工作服(包括帽子、手套、口罩等)的材质要求有哪些?() A、质光滑、灰尘量小、不易发生纤维剥落、断丝现象。 B、不产生静电、不易粘附粒子。 C、耐有机溶媒、耐清洗、耐蒸汽灭菌。 D、洗涤后不易皱折,能保持平直。 E、透明度低、柔软、穿着舒适,不妨碍动作,不发霉。 6.质量部行使的质量否决权有哪些?() A、对不合格原辅料有权禁止投产。 B、对不合格包装材料及容器,有权禁止使用。 C、对不合格的半成品(中间体)有权制止投入下道工序。 D、对包装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有权提出返工。 E、对退回药品,如经检验不合格,有权禁止重新销售的权力。 F、对不合格产品有权制止出厂。 7.车间QA对生产现场的检查内容有哪些?() A、检查工作间、设备、容器、物料的标识与生产指令以及实际加工的产品是否相符。 B、检查工作间、设备、容器、用具的清洁情况。

应急管理考核试题试卷(附答案)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试题 一、单项选择 1、2017 年 2 月 17 日,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安全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安全生产面强调:(A)。 A、要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B、要格安全准入标准,指导管控安全风险,整治重大隐患,强化源头治理 C、要加强交通运输、消防、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治理,遏制重特大事故 D、要着力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着力堵塞监督管理漏洞,着力解决不遵守法律法规的问题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到()年,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基本成熟。到()年实现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B) A、2020 2025 B、2020 2030 C、2022 2030 D、2022 2025 3、安全生产“三个必须”是指:(B)。 A、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B、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C、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经营必须管安全 D、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审批必须管安全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第九条提出: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承担本级安全生产委员会日常工作,负责(A )本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履行综合监管职责。 A、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巡查考核 B、指导督促、监督检查、督查考核 C、指导协调、监督管理、巡查考核 D、指导督促、监督管理、督查考核 5、()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地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由()主要负责人担任。(D) A、政府党政 B、党委政府 C、党政党政 D、党政政府 二、多项选择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的指导思想中提出要依靠下列哪些措施?(ABCDE )

卫生应急培训试题.doc

建湖县二院卫生应急培训试题 姓名: __________ 科室: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________ 一、选择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6号,于_ 起公布施行。 A 1989年9月1日 B 1987年5月1日 C 2003年5月9日 2、____ 按照分类指导、快速反应的耍求,制定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A国务院 B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C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丿应急机构3、_______ 应当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 A国务院 B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4、____ 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 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A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B 国务院C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5、《条例》的施行为各级政府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起 _____ 的行政应急法律制度。 A信息畅通B反映快捷C指挥有力D责任明确 二、填空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 损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以及其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事件。 2、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本条例第十九条规 定情形Z—的,应当在_____ 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 _____ 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 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3、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_________ 、_________ 、 、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仓库管理员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

仓库管理员培训试题---问卷 日期:部门:姓名:工号: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 36分) 1. 物料的“收、管、发、运”把握的原则——、、、 2. 物料出库要做到——、及时发货、及时核库、 3. 面向通道摆放——便于物料在仓库内和; 4. 的原则——防止货物因保管时间过长而发生变质和损耗等; 5. 相同或相类似的物料存放在相同或相近的位置,便于和; 6. 危险品储存的八注意: 储存地选址;;;明确标识;;; 搬运、装运控制及应急措施等。 7. 物料出库要求的“三核”: ;;。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目10分,共50分) 1.产品防护基本要求( ) A.严格验收入库物品; B.合理安排储存场所; C.妥善进行堆放隔潮措施; D.控制好仓库温湿度; E.认真进行商品在库检查; F.搞好仓库清洁卫生。 2.物料的有效期管理,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 A.于标识单注明生产日期; B.于文件中规定物料保存期限; C.定期进行检查; D.后进先出原则。 3.物料出库要求“三不”:() A.未收款不发货 B.未接单据不备货 C.未经审单不登帐 D.未经审核不出库 4.呆料是怎样形成的() A.客户取消订单或减少订单量 B.市场变化造成滞销 C.安全库存量不合理 D.设计变更或设计错误所致 E.账务不准 F.采购原因 5.呆料的防治对策( ) A.选用合理的库存管理模式 B.做好盘点——账物卡一致 C.执行先进先出原则 D.加强采购控制及及时处理 三、排序题。(每题目14分,共14分) 物料盘点的六检查先后顺序为:() ①检查物料有无超储积压,损坏变质; ②检查安全设施及消防安全情况 ③检查物料账上数量、实物数量、物料卡上数量是否一致 ④检查对不合格品及呆料的处理 ⑤检查物料的堆放及维护情况 ⑥检查物料的收发情况及是否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放物料 仓库管理员培训试题---答案 日期:部门:姓名:工号: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 36分)

6S管理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doc

6s 管理培训考试试题 部门: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题 2 分,共计 20 分) 1.“三定”指的是:定品、定容、定量。 2.做好 6s 管理工作的关键是 ( 现场 6s 管理制度的执行 ) 。 3.整理:按照标准区分开(必要的)和(不必要)的物品,对不必要的物品进行处理。 4.整顿:必要的物品按需要量、(分门别类)、在规定的位置放置,并摆放整齐,(加以标 识)。 5.清扫:清除工作场所的脏污(灰尘、污垢、异物等),并防止脏污的再发生,保持工作场 所(干净亮丽)。 6.清洁:将前面 3S(整理、整顿、清扫)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并贯彻执行及维 持,即“(标准化)”。 7.素养:人人依照(规定)和(制度)行事,养成好习惯,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 8.安全 : 消除(隐患), 排除(险情(或隐患)) , 预防(事故)的发生。 9.定置管理的原则:(有物必有位)、(有位必分类)、(分类必标识)。 10.为了使办公室的资料更容易管理和查找,应该试行资料归位。资料归位可以分为三部分: ( 资料的分类)、(资料的标识)、(资料的定位)。 二、选择题(单选题,每题 3 分,共计30 分) 1.物品的定置摆放属于6s 中的哪个内容( B ) A整理 B 整顿 C清扫 D 清洁 2. 下面那一项不是整顿的目的。(B) A工作场所一目了然 B 清除不必要的物品 C 不浪费时间找东西 D 创造整齐的工作环境 3.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整顿。( A) A. 将废包装箱、废弃物清出仓库; B 工人工作台面应整齐文件、记录等物品放置应有标识; C 地 面、墙面、物料要清洁; D 仓库场地布置总体规划,物料、物品放置应有总体规划; E 区域划分应有标识, 物料架应有标识; F 工位、设备摆放应整齐。 4. 对使用的物品放置位置,根据(C)来决定。

卫生应急培训测试题答案

卫生应急培训试题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医疗机构发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C ) 分钟小时小时小时 2、突发事件的反应程度通常分为( D )级别。 个个 C. 3个个 3、下列那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C) A.突发性 B.危害的严重性 C.未知性 D.公共属性 4、下列哪项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D ) A.重大传染病疫情 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C.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D.重大职业中毒事件 5、下列哪项不是突发事件的范围( B ) A.自然灾害 B.慢性血液疾病 C.公共卫生事件 D.事故灾难 6、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目前按甲乙丙类管理的传染病是:( B ) A.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B.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C.甲类1种,乙类27种,丙类10种; D.甲类2种,乙类27种,丙类10种; 7、常规法定传染病报告属于( B )监测。 A主动 B被动 C哨点 D突发公共卫生 8、凡与传染源有过接触并有可能受感染者都应接受检疫,检疫期为最后接触日至该病的( D )。 A最短潜伏期 B5天 C15天 D最长潜伏期 9、可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 D )

A 新生儿增加 B 易感人口的迁人 C 免疫人口的死亡 D 计划免疫 10、洪涝灾害后的饮水卫生不包括以下哪项( C ) A喝开水、不喝生水 B饮用水要消毒 C 井水可直接饮用 D保护好各种水源附近的环境卫生,不能有积水、垃圾和粪便等 三、填空题(每题3分,共48分) 1、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要(2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 4、根据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 )、(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5、根据事件类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分为(紧急医学救援)类、(突发急性传染病控制)类、(突发中毒事件处置)类(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处置)类.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四、简答题(22分) 1、什么是突发事件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分为哪几类 答: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