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海报设计
战争海报的艺术设计表现

摘要:在战争期间,题材丰富、画面精美、感人的战争海报曾被广泛的张贴于各个参战国的大街小巷,它成为一种因战争而诞生的艺术,也起到警示作用。
关键词:战争海报艺术传媒0引言在战争的硝烟弥漫时期,各国为加强思想上的团结与对敌的心理战术,战争海报开始大量的出现,不过大多数是为保卫国家利益,而宣传民族团结的海报,同时也相继出现了以反战为主题的海报。
由此,海报的视觉表现形式也在进一步的得到不同的展现。
1战争海报美国公共新闻委员会执行秘书长克里尔曾致信威尔逊总统说:“战争海报的重要性就在于鼓舞士气、激发整个国家的精神力量和坚定人们的战斗信念。
美国不仅仅需要海报,而是需要优秀的战争海报。
”在他的努力下,各个艺术学校都开设了海报设计课程,并为政府提供了大量海报作品。
2战争期间海报视觉艺术表现手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影响了全世界所有国家,造成深刻的影响。
二战时期,美国加入战争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将海报设计视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创作,转而开始设计战争海报,在那个特殊年代,战争海报有赤裸裸表现战争残酷的也有鼓励生产同时还有表现对和平的向往的。
2.1形状抽象法的运用形状抽象法主要是采用事物的局部或其最为显著的特征为视觉符号,向观众阐释某种显而易见的概念或趋势。
二战后,美国在日本的偷袭后参战,为了调动全国各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政治宣传。
大量海报到处招贴,1945年吉尼斯创作的《立即加入海军陆战队》海报上的画面取自人们所熟知的,二战期间美军攻占硫黄岛后插上美国国旗的一瞬。
海报右上方的5枚臂徽代表了攻占硫黄岛的部队:第五海军陆战队两栖攻击队,第三、四、五海军陆战师和第四航空联队表现了强烈的政治思想,另一部分以拜耶为例,设计的一系列政治海报,以生动的多样的方法,简单的平面设计而激起了美国人民对于法西斯的仇恨。
宾德作为美国著名的平面设计家,在1941年为美国空军设计的海报,由一个大的飞机机翼即上面的五角星放大战区整个画面,在左下方的空间有九个白色的战斗机排列整齐向远方飞去。
枪与玫瑰反对战争海报设计说明

枪与玫瑰反对战争海报设计说明枪与玫瑰反对战争海报设计说明概述本文将详细介绍枪与玫瑰反对战争海报的设计说明。
该海报旨在向公众传达一个强烈的信息:战争不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而是应该通过和平和谈判来解决。
海报采用了枪和玫瑰这两种富有象征意义的元素,通过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和平与战争之间的冲突。
元素选择枪和玫瑰这两种元素都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枪代表了暴力、武力、杀戮等负面意义,而玫瑰则代表了爱、和平、友谊等正面意义。
通过将这两种元素结合在一起,我们希望能够传达出一个深刻而又简洁的信息:我们反对战争,我们追求和平。
色彩选择为了更好地表达出我们所要传递的信息,我们选择了黑白灰三色作为主要色调。
黑色代表着暴力、死亡等负面意义,灰色则代表着中立、平衡等含义,而白色则代表着纯洁、和平等正面意义。
通过这种色彩的搭配,我们希望能够传达出一个冷静而又坚定的态度:我们反对战争,我们追求和平。
排版设计为了让海报更加简洁明了,我们采用了简单的排版方式。
海报中央是一支枪和一朵玫瑰,两者之间隔着一条斜线,表达出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冲突。
在枪和玫瑰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写有“枪”和“玫瑰”两个字样,以便观众更加清晰地了解海报所要传达的信息。
整个海报采用黑白灰三色作为主色调,并且使用了大量留白,使得整个海报看起来更加清爽、简洁。
字体选择为了使得文字更加突出、易于阅读,我们选择了黑体作为主要字体。
黑体具有粗细适中、清晰易读等特点,在强调文字内容时非常实用。
在“枪”和“玫瑰”两个字样中,我们使用了粗体字以便突出这两个关键词;在下方的文本中,则使用了常规字体以便阅读。
总结枪与玫瑰反对战争海报的设计旨在通过富有象征意义的元素、简洁明了的排版方式以及冷静坚定的色彩搭配,向公众传达一个重要信息:我们反对战争,我们追求和平。
希望这个海报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并且让更多人关注到和平的重要性。
二战时期德国纳粹的宣传海报

二战时期德国纳粹的宣传海报纳粹党的全名是: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
它也是社会主义,这一制度决定了德国当时的意识形态,而这些作为咱们中国人应该是很熟悉的。
同样,作为纳粹党,他们在掌权后开足了所有的宣传工具,为希特勒以及纳粹党摇旗呐喊。
在这些宣传中,宣传海报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海报——通过引人眼球的画面外加简短的字句,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输主体内容,让人印象深刻。
大凡注重宣传、喜欢帮人洗脑的国度,都对海报这一表现形式青睐有加,原因很简单,价廉物美、影响大、传布范围广泛。
(这张海报大约是1933年出现的,它的意思是: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兴登堡元帅选择了希特勒担任总理,所以,您也应当投上一票(这是一张33年左右的海报,在海报上把希特勒神圣化:光芒万丈,头顶的鸽子以及身后跟随的群众,希特勒高举着旗帜,一派领袖风范,海报周围用橡树叶环绕,海报上的字句是:德国万岁!)(这张海报是1933年纳粹党召开纽伦堡大会——社会主义国家都很喜欢开大会,里芬施塔尔为党代会拍摄纪录影片,片名是《意志的胜利》,这部电影非常震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下载来看看。
这就是该纪录片的海报。
根据里芬施塔尔的回忆录记述,这部纪录片的很多镜头是事后补拍的,令她惊异的是,赫斯这些人在补拍时面对空无一人的会场,竟然激情依旧,完全看不出是在表演。
里芬施塔尔在回忆录里竭力把自己描述为“很不情愿”,实际上,根据其它相关人士的回忆,她面见元首时激动得不能自已。
)(一战之后,萨尔区被法国占据。
这张海报煽动性地提醒大家:萨尔——1935年投票活动!我们在萨尔心向祖国,为了忠诚与祖国!你想念我们吗?这张海报多少告诉我们一些当年德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以及这种情绪的由来。
)(这是一张拉选票的海报,1936年3月29日即将举行的全民投票。
海报上煽情地指出:没有德国人会挨冻,1150万立方的煤炭解决了过冬问题,这相当于四个金字塔之大。
这就是希特勒的成就,请给他您的选票!)(这还是为1936年3月29日大选拉选票的海报。
二战中的战争宣传与宣传战

二战中的战争宣传与宣传战在二战期间,战争宣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宣传,各个交战国家试图影响国内和国际舆论,动员人民支持战争努力。
同时,宣传也成为一种争夺心理上的战斗,旨在削弱敌方士气。
本文将分析二战中的战争宣传和宣传战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影响。
一、战争宣传的形式和手段1.宣传海报战争宣传海报是各国在二战期间最重要的宣传手段之一。
宣传海报通常采用鲜明的图像和简短的口号,以传达强烈的情感和信息。
它们通过描绘英勇的士兵、恶劣的敌人和国家荣誉等方式,在人们心中激起爱国热情。
2.宣传电影电影是另一个广泛运用的战争宣传工具。
各个国家制作了大量的宣传片,旨在影响观众的情感态度。
这些宣传电影多以英雄壮举和战争胜利为主题,通过艺术手法将战争呈现出来,激发民众的爱国情感。
3.新闻报道各国政府和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宣传战争的相关信息。
它们通过报道胜利、英勇行为和敌人的罪行等形式,塑造了人们对战争的认知。
同时,它们还会提出国家的立场和目标,争取国际支持。
二、宣传战的目标与影响1.影响国内舆论战争宣传旨在影响国内舆论,动员人民支持战争努力。
通过强调爱国主义、国家荣誉和敌人的恶行,宣传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使民众愿意为国家而战。
此外,宣传还可以扭曲事实,隐藏战争的残酷性质,避免引起公众的恐慌和不满。
2.争夺国际支持战争宣传也是各国争夺国际支持的一种手段。
通过宣传,国家可以传达其战争目标和立场,争取盟国的支持。
同时,宣传也可以影响中立国和敌对国家的立场,扭转国际舆论对自己有利。
3.削弱敌方士气宣传战还可以削弱敌方士气,使其内部分裂和动摇。
通过对敌方的恶行进行宣传,可以激发敌方内部的反战情绪。
同时,宣传也可以通过扭曲敌人的形象和战争前景,削弱他们的自信和斗志。
三、宣传战的局限性和影响1.信息操控的局限性战争宣传存在信息操控的局限性。
随着战争的进行,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战争的真实信息。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宣传的效果可能会逐渐减弱。
部队板报板块设计

部队板报板块设计
部队板报板块设计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确定主题和目标:首先确定部队板报板块的主题,例如宣传军队的光荣历史,弘扬军人精神,传达军队的价值观等。
然后确定板块的目标是什么,是吸引读者注意,提供军事知识,还是向大家展示军人的业绩和荣耀。
2.确定布局和结构:在确定主题和目标后,设计师需要确定板块的布局和结构。
这包括选择适当的字体和颜色方案,以及确定板块的整体风格。
可以考虑使用军队相关的元素,如军旗、军徽、军用设备等,来强调主题。
3.选择合适的内容:在部队板报板块中,设计师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容来填充板块。
这可以包括军事新闻、士兵故事、军事技能和战术知识等。
内容应该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4.添加图像和图表:为了增加视觉上的吸引力和可读性,设计师可以使用图像和图表来展示信息。
例如,使用士兵的照片来配合士兵的故事,使用图表来显示军事数据等。
图像和图表应该与主题和目标保持一致,并且应该清晰可辨。
5.设计标题和标语:为了增加军队板报板块的吸引力,设计师可以设计有吸引力的标题和标语。
这些标题和标语应该简明扼要地传达主题和内容,同时引起读者的注意。
6.考虑可读性和易用性:在设计部队板报板块时,设计师应该考虑到可读性和易用性。
文字和图像的排版应该清晰易读,不要过于拥挤。
此外,板块的整体结构和布局应该便于读者浏览和理解。
最后,设计师应该对设计进行反复修改和改进,以确保部队板报板块的效果和质量。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海报设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海报设计
目录
1 历史背景 2 设计师人物 3 设计作品展示 4 历史意义
一·历史背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场空前残酷的战争 一直到1918年才结束,战争结束时双方都遭到严重的损 失,伤亡惨重,以至丘吉尔所说:战争的创伤如此惨重, 胜利者与失败者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这场战争结束了 欧洲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发展,维多利亚时期的稳定和 繁荣也随着战火烟消云散,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浪 漫,被战争的残酷摧毁,对于整个世界造成了不可估量 的打击和损失。
谢谢
THANK YOU FOR YOUR LISTENING
詹姆斯·佛莱格
美国设计师,詹姆斯·佛莱格 1917 年 设 计 的 征 兵 海 报 。 代 表美国政府的山姆大叔指向观 众说:“【我要你为美国参 军】,具有强烈的挑战性,是 美国现代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您的标题
四·历史意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来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各个参 战国为了各自的利益,从鼓舞士气和教育民众的角度 出发,纷纷使用了海报这一设计形式作为他们政治宣 传的工具,虽然设计风格迥然不同,但是注重视觉效 果,传递政治信息,吸引受众注意等设计理念已经为 各国海报设计师所采用,直到今天,他们这些设计 手法依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二·设计师人物
王松寒作品

作者简介:王松寒(1989),男,山东文登人,硕士研究生,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字设计及其视觉化表现、书籍装帧设计。
主要参展及获奖情况:2018年9月《铭记》海报设计入选江苏省高校设计作品展;2015年9月《铭记》获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主办“回望历史,家国天下”抗战主题公益海报大赛优秀奖,于新华全媒体艺术馆展出;2015年7月《谷仓vi 设计》获2015江苏之星设计大赛银奖;2015年7月《战争之伤》获2015国际商业美术大赛金奖;2014年6月《渡》创意香插设计获第16届全国设计大
师奖优秀奖。
王松寒 《铭记》王松寒 《战争之伤》1 海报设计王松寒 《渡》 创意香插设计。
福田繁雄的海报作品分析-2

福田繁雄的海报作品分析《1945年的胜利》海报1975年设计的"1945年的胜利"这张海报,采用类似漫画的表现形式,创造出一种简洁、诙谐的图形语言,描绘一颗子弹反向飞回枪管的形象,讽刺发动战争者自食其果,含义深刻。
这张纪念二战结束30周年的海报设计,获得了国际平面设计大奖。
其设计作品中的这种幽默、风趣,均能带给观者一种视觉愉悦。
《第九交响曲》海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海报系列(1985年-2001年)作品在这一系列作品中,福田以贝多芬头像作为基本形态,对人物的发部进行元素的置换。
从一定距离观察这些作品,可以辨识出海报中的人物形象。
但当我们仔细观察人物的发部时,它又是由不同的图形元素组成。
在这里,音符、鸟、马等并不相关的图形元素,都被福田运用到他的这一系列海报中,这些元素丰富了同一主题海报的内涵,同时充满趣味性,更体现出设计者丰富的想象力。
《F》海报福田繁雄《F》海报系列,主画面为福田名字的首字母"F",对该字母进行变化。
该系列又不同于"贝多芬"系列中以发部轮廓为基本形态,在其轮廓内部根据主题内容进行图形元素的置换,而是以"F"为基本型,作者对其以往在众多平面作品中惯用的图形符号或表现方式进行的重现。
如矛盾空间、图底反转等错视原理和手法的运用,坐着的女孩和奔跑着的动物形象的运用等。
使其作品打上福田的符号,成为其异质同构中的又一代表性作品。
京王百货宣传海报在1975年为日本京王百货设计的宣传海报中,福田就开始利用"图"、"底"间的互生互存的关系来探究错视原理。
作品巧妙利用黑白、正负形成男女的腿,上下重复并置,黑色"底"上白色的女性的腿与白色"底"上黑色男性的腿,虚实互补,互生互存,创造出简洁而有趣的效果,其手法为"正倒位图底反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束
战争海报设计
战争海报背景及成因
• 1869年,法国艺术家朱尔斯.谢雷创作了第一幅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海报,他将古典画派风格的绘 画与当时社会的流行语言结合起来,用平版印刷 技术批量印制,并将其贴在大街小巷的墙上,从 而形成了一个崭新的艺术门类。随着社会的发展 和科技的进步,人们逐步发明了彩色印刷术、缩 放仪和照相技术,并提高了印刷油墨的亮度。这 使得海报得以大量印制。早期的海报通常被用于 通知戏剧与音乐演出和商业宣传,但很快人们就 意识到海报还具有一种很强的信息传递和宣传功 能,特别是当社会出现危机时这种功能就更显突 出。因此,海报便很快成为人们对付政治上的对 手或敌人的主要手段之一。
• 战争储蓄票,是美 国财政部在一战和 二战期间用于筹集 更多的民间资金而 进行的计划。通过 发行面额为十美分 和二十五美分的两 种票据,从民间集 资。其主要对象为 学龄儿童。这种票 据是有利息的,可 以和战争债券 (War Bonds)兑 换。
•
C.C. Beall(1892-1967 年)是 一位从事漫画和书籍封面创作的 商业插图画家。 他的这幅二战战 时公债海报是基于著名的乔?罗 森塔尔拍摄的照片《国旗插在硫 磺岛上》上的第二面美国国旗而 创作。 那张照片被作为战斗新闻 报道的一部分出版后引起了巨大 反响。 这张海报是第七次战争公 债认购宣传活动的一部分,该公 债是在 1945 年 5 月发行的,当 购。 宣传画上 的标语为“现在-团结起来”, 硫磺岛的形象代表着集体精神、 爱国主义和鼓励债券发行。 在第 七次战争公债宣传活动中至少使 用了该形象四次,其中一次描绘 的是各种普通公民站在 Beall 插 图中士兵所处的相同位置高举数 字“7”的形象。 事实上,第七 次战争公债的认购超过了所有预 期,共筹得 1560 多亿美元。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各方都使用海报作为对 民众进行战争动员的工 具。 当时澳大利亚与其 “祖国”英国一起并肩 作战。 澳大利亚士兵在 加里波利战役和西线战 场上伤亡惨重。 伤亡导 致开展招募新兵的活动, 以吸引更多人入伍。 这 份由不明身份画家创作 的海报表现了澳大利亚 民众对英国的忠诚。 海 报表现的是一只袋鼠站 在数字 50,000 前面,背 景是正在战斗的士兵身 影。
• 1917 年,美国卷入了一场大 战争,当时称为第一次世界大 战。 随即在全国掀起了一场 宣传运动,说服美国人支持战 争行为。 宣传中使用的某些 图片已成为美国肖像文化不可 磨灭的部分,特别是 J· M· 弗 拉格著名的 1917 年山姆大叔 号召“我需要你们”的海报。 除了招募部队抗战,美国政府 还发行了“自由债券”以募集 资金支持战争。 艺术家也纷 纷做出爱国行为,呼吁市民购 买战争债券。 在这幅为自由 债券海报而做的水彩素描中, 约瑟夫· 彭乃尔采用恐惧来营 造气氛。 他将自由女神像画 成了一副被斩首的模样,火炬 躺在残骸中,整个纽约市硝烟 弥漫。 实际上,第一次世界 大战并未触及美国领土。
• 一战爆发后,各国海报设计者们巧妙地将海报这种广告艺 术形式与当时的政治军事需求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了战 争海报。设计者们用国家领导人和著名人物的画像、国家 或民族的象征物,以及面目可憎或可笑的敌人等作为画面 主体,强调不论是在前线的坑道里,还是在后方的厂房中, 每个人的工作都是一个战斗岗位的思想,进一步提高了人 们对战争的认识。可以说,战争海报的作用是巨大的:它 不但能激发后方人民的热情,提高前方将士的士气,弘扬 爱国主义精神,打击敌人的气焰,还能提高物资特别是军 用物资的产量。在那个缺少广播、电视等现代化传媒手段 的时代里,战争海报顺理成章地成为政府动员人民加入战 争的首要工具。
• 美国于1917年参加一战,在 国内引起很大争议。为了提 高人们对于参战的支持,以 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为诉求, 成为当时美国政治海报设计 的中心思想。美国联邦政府 成立了一个战时特别艺术宣 传部门,叫做“图画宣传 部”,专门负责战时宣传。 而头头兼得力干将查尔斯· 吉 布逊(Charles Dana Gibson)是个艺术家,在他 的带领下,加上各种杂志的 鼎力支持,美国战时宣传风 生水起。在短短两年内,超 过2500个设计和2千万份的 海报出版,并成功说服美国 人放弃做世界大战的旁观者, 而积极参与到全面战争中, 来对抗德国为首的同盟国。 战时海报从各个层面影响了 战争,如征兵启示,战备军 需,保卫国土,鼓舞士气等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