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放线菌病的诊治和研究进展
放线菌资源开发与研究利用现状

放线菌资源开发与研究利用现状【摘要】放线菌是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一类微生物。
自从1943年Waksman 首先从链霉菌中发现链霉素以来,放线菌生物学的研究及抗生素的开发随之蓬勃展开,发现了大量的新属,继而推动了放线菌资源的研究。
我国的放线菌分类始于50年代初,半个世纪以来,分类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关键词】放线菌;多样性;抗生素;生物固氮;极端一、放线菌种群的多样性随着人类认识放线菌的能力和手段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放线菌种类被发现和描述。
在历次出版的《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中,放线菌属的数量增加了近两倍。
迄今有效描述的菌种约达2000个,其中链霉菌属的种500多个,占了很大比例。
因此链霉菌也被称为常见放线菌,常规检出率占放线菌95%左右,而其他种类放线菌的常规检出率仅占5%左右,被统称为稀有放线菌。
据统计,目前分离到的自然界中放线菌的种类仅为实际存在种类的0.1%-1%。
二、次生代谢生物活性产物放线菌所产生的生物活性代谢产物中,抗生素最引人注目。
自从20世纪40年代初Waksman用链霉菌进行系统筛选新抗生素以来,放线菌已被认为是新抗生素产生菌的主要来源。
其中许多具有重要医用价值的抗生素已用于临床,如氨基糖苷类、蒽环类、氯霉素类、-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等。
放线菌中又以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种类最多,占总数的52%,其他稀有放线菌,如小单孢菌属、游动放线菌属、链孢囊菌属等,产生的抗生素种类占总数的15%。
放线菌也产生除抗生素外的其他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酶及酶抑制剂、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甾体、生物碱、免疫调节剂等,其中链霉菌来源的占31%,稀有放线菌来源的占9%,这表明稀有放线菌作为新的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可能具有潜力。
三、生物固氮人们很早就发现了能与根瘤细菌共生固氮的豆科植物。
1866年,Waranin首先发现了一些非豆科植物结瘤的存在,并使用显微镜观察了赤杨根瘤的切片,认为是微生物刺激植物根部形成根瘤。
易误诊为肺癌的肺放线菌病临床分析

e ui sr gi n acm n. f i i ns a a l cn r db ioahlg a nig.0ptns 4 . % )na eed— f s n ,nl eehne etDent da oiw sm i y o fme yhs pto i f dns2 aet( 17 i lw r e f o i k i e g s n i t oc i l i l
s a c e d n iyCh n s rma u mo a c io c ss c s sf m 9 5 t 0 9, n er s e tv n l ssw sma e Re u t A- e r h d t i e t i e ep o f i r p l n r a tn my o i a e r 1 9 o2 0 a d a r t p c ie a ay i a d . s l y y o o s
至今的相关文献报道 , 回顾性分析国内肺放线菌病的临床资料 。结果
织 学确 诊 为 主 , 中 2 其 0例 ( 17 ) 手 术 明 确 诊断 。结 论 4.% 经
4 8例肺放线 菌病 中, 主要症 状有咳嗽 、 喀痰、 咯血 、 胸痛
和低热 。C T主要表现为单侧的肺实变或肿物影 , 其内有空洞或含气征 、 低密度 区, 胸膜增厚或积液 , 环形强化 等。本组以病理组
20 2
}床肺科 杂志 缶
21 0 1年 2月 第 1 6卷第 2期
易 误 诊 为 肺 癌 的 肺 放 线 菌 病 临 床 分 析
张百华 赫捷 王永 岗
总结我 院确 诊的 3 例及 国内 19 95年
【 摘要 】 目的 探讨肺放线菌来自I 临床特点及与肺癌的鉴别诊断 以减少误诊 。方 法
肺真菌病的症状有哪些?

肺真菌病的症状有哪些?常见症状:咳嗽、胸痛、咯血、低热、脓肿、脓痰、痰中带血、盗汗、压痛、肺实变、肺纤维化、出血性梗死1.肺放线菌病主要由以色列放线菌引起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病变。
以色列放线菌为厌氧的丝状菌,菌丝集结成1~2mm大小呈黄白色的所谓“硫磺”颗粒,此为肺真菌病的特点,颗粒出现在脓液痰或瘘管壁的组织中,为诊断肺真菌病的可靠根据。
长期以来放线菌归入真菌病内,因本菌具有细菌特点,用青霉素治疗敏感,也可列入细菌病中。
肺真菌病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农民中多见以色列放线菌寄生于正常人的口腔黏膜、龋齿周围、扁桃体隐窝及结肠等处而不发病,如口腔卫生不良,或当外伤拔牙,口腔细菌病毒感染时,可继发放线菌感染,并蔓延至面部、颈部,形成瘘管。
肺部感染是吸入口腔污染物所致。
肺部放线菌病不多见,约占15%;面部颈部病变占50%以上,在颌颈处出现肿块,继而形成脓肿,穿破成为窦道;腹部放线菌病约占25%,常在回盲部形成肿块。
放线菌可引起支气管肺炎、肉芽肿和结缔组织增生,形成脓肿及软化病灶,或瘢痕纤维化肿块如侵及胸膜,有胸腔渗液或脓胸侵犯胸壁可形成胸壁脓肿和瘘管。
2.肺曲霉菌病曲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土壤、植物空气中正常人呼吸道、皮肤、外耳道等处也可找到曲菌,一般不致病。
致病菌绝大部分为烟熏色曲霉菌,少数为黑色、白色和小巢形曲霉菌肺真菌病多继发于支气管囊肿、支气管扩张、尘肺、结节病和肺脓肿等病发病与职业有关,如家禽饲养、酿酒等工作。
临床上曲霉菌感染有3种类型(1)变态反应型如曲霉菌支气管肺炎等,过敏体质者吸入大量孢子后,数小时内出现哮喘、低热、咳嗽有痰等。
胸部X线检查显示游走性浸润。
脱离接触后症状在3~10天后自行消退。
用激素治疗肺部病变迅速消失,再接触可再发生。
反复发作后晚期可致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等。
(2)败血症型表现为坏死性支气管肺炎、出血性梗死、脓肿形成及血行播散等,多见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器官移植的病人,如肿瘤或白血病的晚期患者,预后严重。
肺放线菌病的影像学表现

6例 患 者 均 来 自 2004年 1月 ~2012年 8月 间我 院住 院患 者 ,其 中 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最 小 38岁 ,最 大 56岁 , 平 均 46岁 。病 程 5 d~8个 月 。4例 男 性 都 有 11~30年 的 吸 烟 史 ,1例 有拔 牙病 史 ,2例有 长期 服用 激 素病 史 ,1例 有 白 内障手术病史 ,1例 在 1个月前行宫 内节育器取 ¨{手术 。主要 临 床 表 现 咳 嗽 、胸痛 6例 ,发 热 3例 ,其 中 1例 高热 ,咳 痰 5例 ,其 中 2例 痰 中带 血丝 。1例剧 咳 、咳 大量 黏液 脓性 痰 。 1.2仪 器 与 方 法
2013年 2月第 51卷 第 4期
· 医学 影 像 ·
肺放线菌病 的影像学 表现
张 淑 芳 陈 瑛 张 永 东 深圳 市 石岩 人 民医 院放 射科 ,广东 深圳 5"18108
【摘 要】目的 探讨 肺 放线 菌病 的影 像 学表 现 ,提 高本 病 的诊 断 准确率 。 方 法 综合 分析 2004年 1月~2012年 8月
期 间 我 院 6例 肺放 线 菌病 的临 床 资料及 影 像学 征象 。 结 果 所有 6例患 者均 行胸 部 CT平 扫 检查 ,其 中 5例行
强化 扫 描 ,均 表 现为 肺 外 围胸膜 下 的 团块 状 影 ,大 多 与胸 膜 黏 连 ,病 变 多为 囊 实性 ,内见 空洞 影 和气 泡 影 ,增 强
扫描 ,病 灶实 性 部 分强 化 ,囊性 部 分无 强化 ,3例患 者行 CT引导 下经 皮 穿刺 活 检确 诊 ,3例 行 手术 切 除后 病理 确
诊 。 结论 肺放 线菌病 的影像学 表现有 一定特点 ,仔 细观察病 灶 的影像 表现 ,密切结 合临床 ,能够 提高诊断 准确率 。
肺放线菌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肺放线菌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肺放线菌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肺放线菌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肺放线菌病如何诊断鉴别,肺放线菌病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肺放线菌病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肺通气显像、肺灌注显像、心肺功能运动试验(CPET)、肺显像、肺部检查、肺毛细血管楔压、肺容量测定、肺弥散功能测定(DL)、痰液细菌培养、痰液细菌涂片检查、痰液显微镜检查、胸部平片、胸部CT检查*一、检查1、血液检查血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
2、病原学检查从痰、脓液或窦道分泌物中可见直径为0.25~3mm的黄色颗粒。
低倍镜下观察呈圆形,中央颜色较淡,排列成放射状,类似孢子。
将颗粒压碎作革兰染色,油镜下可见革兰阳性Y形分支细菌丝。
将含有硫黄颗粒标本在厌氧条件下,置于无抗生素的培养基上,可见病原菌生长,结合生化反应和菌种鉴定。
将培养的菌株注入小白鼠腹腔,4~6周后可见腹腔内有许多小脓肿,切片可见"硫黄颗粒",镜检可见革兰阳性分支菌丝。
3、X线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肺实变,其间有多个小透光区。
亦可表现为团块状阴影,若经血行播散,则表现为肺内粟粒性病变。
晚期有肺纤维化、胸膜增厚。
病变蔓延到肋骨和脊椎时,可见到骨膜炎征象,肋骨或脊椎破坏。
*以上是对于肺放线菌病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肺放线菌病应该如何鉴别诊断,肺放线菌病易混淆疾病。
*肺放线菌病如何鉴别?:*一、鉴别本病应与肺结核、支气管癌、肺脓肿、奴卡氏病菌病、肺癌等鉴别。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肺放线菌病应该做哪些检查,肺放线菌病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肺放线菌病”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肺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肺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近年来,肺部感染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
由于病原体不断进化,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肺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面临着新的挑战。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肺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近年来肺部感染诊断和治疗领域的新进展。
一、诊断新进展1. 基因测序技术的应用基因测序技术的出现,为肺部感染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
通过对患者的呼吸道样本进行基因测序,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与传统的培养方法相比,基因测序技术不受培养条件的限制,可以检测到更多种类的细菌、病毒和真菌,提供了更全面的诊断信息。
2. 免疫学检测方法的改进免疫学检测方法是肺部感染诊断的常用手段之一。
近年来,免疫学检测方法在特异性和敏感性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
例如,新型免疫学检测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检测到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快速性。
3. 影像学技术的应用肺部感染的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X线检查已经逐渐被高分辨率CT(computed tomography)所取代。
高分辨率CT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此外,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实现对影像学数据的自动分析和诊断,进一步提高了肺部感染的诊断水平。
二、治疗新进展1. 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治疗是当前肺部感染治疗的热点之一。
通过采集患者的生理数据、遗传信息以及病原体的基因序列等信息,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分析,可以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制定出最适合其的治疗方案。
这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和副作用。
2. 药物研发和创新随着肺部感染病原体的不断进化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传统的治疗方法逐渐显示出局限性。
因此,药物研发和创新成为治疗新进展的重要方向。
研究人员不断寻找新的抗菌药物,并通过改进现有药物的性能和剂型,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便利性。
3. 光敏剂治疗光敏剂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将光敏剂注入患者体内,再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病变部位,可选择性地杀死病原体。
肺放线菌病5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男 5例 , 龄 3 年 8~7 5岁 。症 状 : 嗽 咳 痰 5例 , 热 3 咳 发
者 经 大 剂 量 青 霉 素治 疗 均 有 效 , 一 例 肺 癌 复 发 合 并 肺 放 线 除
菌病死亡外 , 其余预后 良好 。且 该死亡患者 尸检证实肺癌 复
发并广泛转移 , 而组织 内未检出放线菌 , 说明药物治疗放线菌
图 1 胸部 C T切除病灶
新 生物 完 全 阻 塞 管 腔
停药改中药治疗 , 情加重病 灶扩大 , 予大剂量 青霉素后 , 病 再
虽病情好转 , 出现青霉 素脑病 , 但 予手术治疗 。另一例治疗中
出现青霉素脑 病 , 再次出现咯血 , 予手术切 除病灶 。例 1胸部
C T右 上 叶 后 段 不 张 例 , 1支气 管镜 下 见 右 上 叶 后 段 息 肉样 新 生 物 完 全 阻塞 管腔 ; 2右 上 叶后 段 病 灶 经 皮 肺穿 刺 。 例
炎等 。而典型的咳痰硫磺颗粒少 见 , 明肺放线菌临床 典型 说
表现 者 少 见 。影 像 学 改 变 亦 无 特 异 性 与 肺 炎 、 脓 肿 、 癌 、 肺 肺
肺结核相似 , 容易误诊 。本组病例初拟诊为肺炎 , 肺癌 。文献
中拟 诊 肺 结 核 3例 , 癌 3例 , 炎 2例 , 脓 肿 2例 。 痰 直 肺 肺 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现放线菌丝 。本病多缓慢起病 , 其症状体 征取决于受 累的部 位, 病程 可持续几 年 。胸 片或胸 C T无特 异性 , 酷似 肺炎 、 肺
肺放线菌病2例及文献复习

1 , 次 x线 胸 片 及 肺 部 C 年 多 T显 示 右 肺 下 叶炎 症 。 淋巴结肿大 。③病理学改变 : 表现为坏死性 、 化脓性
经 头孢类 抗 生 素 、 西 沙星 等药 物 治疗后 症 状好 转 , 组织 炎性 细 胞 如 中性 粒 细胞 、 核 细胞 、 巴细胞 浸 莫 单 淋 但 右 下 叶 片状 影 吸收 不 明显 。纤 维 支气 管 镜 检 查 : 润 ; 部分 为 化脓 性 肉芽 肿样 改变 , 可 见硫 磺 颗粒 及 并
丙 沙 星针 04 , 脉 滴注 , 天 1 。 1 月后 复查 肺 肺脓 肿 、 炎 、 .g 静 1 次 个 肺 气管扩 张 、 转移 性肿 瘤等 。
部C T示 病 变 基 本 吸 收 , 查 气 管 镜 病 变 已基 本 吸 3 治 疗 4 例 患 者 确 诊 后 大部 分 用青 霉 素 治 复 . 3 2 收 。继 续 以阿 莫西 林 片 05 , .g 口服 , 天 3 ; 丙沙 疗 , 1 次 环 部分 患 者联 用磺 胺 类药 物 , 少数 应 用多 烯 环素 或 星 片 05 , . 口服 , 天 2 。治疗 3 月 , g 1 次 个 随访 半 年 未 林 可霉素 , 治愈 。 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tml/11_626.shtml
病例2
停药后患者病情出现反复,咳嗽、咳痰症状加重,2007年12月CT示病灶较 前明显增大(4cm×4cm),白细胞11.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79.4%。肺组织穿刺活检提示慢性炎症,未见肿瘤细胞。 患者再次接受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但疗效欠佳。在整个病程中,患 者否认发热病史,体重减轻5kg,伴有乏力、盗汗。 既往史患者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否认吸烟史,偶尔饮酒,自诉发病 前2个月有1次酗酒史,否认职业及环境暴露史,否认肺疾病家族史。否认结 核患者接触史。 入院查体体温36.6℃,生命体征正常。体检结果示右上肺呼吸音减弱, 余均正常。吸空气状态下氧饱和度96%。。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年,口服“厄贝沙坦” 降压,血压控制可。 个人史:否认长期外地居住史及疫区居留史, 否认特殊化学品及放射性接触史。吸烟40余 年,10支/日,无嗜酒。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暂缺。 腹部彩超:胆囊内多发结石,肝内外胆管未 见扩张。 2014.12.18门诊查 胸部CT提示:右下肺背段 支气管不规则变窄、闭塞,见条片状高密度 影,边界欠清,范围约19*16mm,内见斑点 状钙化,邻近支气管管壁增厚、管径扩张。
放线菌是条件致病菌, 常寄生于人类或 动物口腔龋齿、扁桃体隐窝,上呼吸道、 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女性外生殖器)。 人类放线菌病致病菌多为衣氏(以色列) 放线菌,其他少见菌种有内氏放线菌、龋 齿放线菌等。
流行病学
1. 2. 3. 放线菌病特点:散发、内源性疾病、无明显传染性; 可发生于各个年龄组,青壮年多见,10岁以下儿童少见,男:女约为3:1,农民及野外作业者较多见, 城市发
Kim et al.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2013, 13:216
Kim et al.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2013, 13:216
诊断
• 放线菌病的确诊需要从组织中分离出放线菌,但是培养阳性率较低。
•
临床常依赖组织病理学诊断:G+的纤细分枝菌丝, “硫磺颗粒”。(经支气管镜活检, 经皮肺穿刺,手术)
势。
发病机制
• 一般并不致病,当机体全身或局部(如皮肤粘膜机械屏障受 损)抵抗力下降,尤其是同时伴有其它需氧菌感染而利于厌 氧性的放线菌生长时,可引起放线菌病;
• 肺放线菌病多伴发于因口咽部和胃肠分泌物吸入 细小支气管引起的肺不张、肺炎。 • 无抗生素时代,腹腔感染经横膈播散至胸腔引起肺 部放线菌感染是主要致病途径;随着抗生素普及应 用,上述感染途径已大大降低。病理 Nhomakorabea
/
影像学检查
1. 为单侧或双侧肺散在不规则片状肺部炎性浸润; 2. 结节状的不规则致密影,可融合成实变,其中有不规则透亮区; 3. 亦可伴有胸腔积液; 4. 病变蔓延到肋骨和脊椎时,可见到骨膜炎 征象,肋骨或脊椎破坏。 病灶大多位于肺外周带胸膜下。影像学表现上, 病变可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影、大片 实变影、斑片状阴影、斑片影与结节、肿块混合, 可伴邻近胸膜改变。 胸部CT表现大多为单肺叶实变、团块影、肺不张等。 结论肺放线菌病影像学C T表现特异性相对较少, 且类似肺炎、肺脓肿、肺结核或肺癌等, 误 诊率极高, 影像医师和临床医师需引起注意。
诊疗经过
支气管镜:。 病理:
病例2
中年男性,因“反复咳嗽、咳痰18个月,发现右肺占位3个月”入院。 患者伴有慢性疾病的消耗症状(乏力、消瘦及盗汗),无发热。 实验室检查及胸部CT检查示,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肺部局 限性实变病灶(图1)。患者经抗生素治疗后病情可部分好转,易反复。既往 糖尿病史,以及起病前有醉酒后误吸病史。经纤维支气管镜肺组织活检及六 胺银(GMS)染色检查,最终被诊断为肺放线菌病。
/html/11_626.shtml
病例2
患者男性,47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8个月,发现右肺占位3个月”入院。 现病史患者自2006年7月起受凉后出现反复咳嗽,以干咳为主,偶有黄 色黏痰,量少,无发热、胸痛、气急等不适,对症处理后可好转,但反复发 作。 2007年9月患者再次出现咳嗽,咳出少量带血丝的黄痰。血常规示:白 细胞12.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8.7%。胸部CT示:右上肺团块样 占位病灶(3.1cm×3.2cm)。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 患者接受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治疗2周后症状缓解,血常规结果恢复正常, CT示病灶缩至2.0cm×1.6cm。之后换用青霉素、左氧氟沙星治疗,2周后 随访肺部病灶继续缩小。患者继续上述治疗,2周后停药。
病率为农村的1 /10。
主要侵犯口腔和面颈部(55%), 腹部(20%), 肺部(15%)。肺放线菌病发病率低,年发病率约为 1/300000,但其在肺部致死疾病比例占到15%[2]。
4.易感因素:如口腔卫生差、糖尿病、免疫抑制、营养不良、外科手术、口腔肿瘤或感染、头颈部恶性 肿瘤的放疗中等。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卫生条件改善及治疗手段改进,放线菌感染率已显著降低。 但近年来抗生素、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大量应用,该病的发病率又有增加趋
• 极少数患者有明显免疫缺陷或/和感染的放线菌致病性较强时, 可引起严重的血行播散
治疗
• 肺放线菌病是种可致死性感染性疾病,早期治疗治愈率高达90% [4]。通过大量 随机对照实验及临床观察证实青霉素为治疗放线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1],但治疗 方案应个体化,一般推荐剂量为:最初每天给予青霉素静脉注射1800-2400万单 位,持续2-6周后继续给予青霉素或阿莫西林维持治疗6-12个月。青霉素过敏者 可改用四环素替代治疗,孕妇可换用红霉素,氯霉素及克林霉素也可供选择[1、 10]。手术治疗目前尚有争议,在已有并发症如脓胸、窦道、肺脓肿等发生时单 纯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需通过外科引流脓肿、脓胸同时切除窦道,术后 立即给予抗生素作用于术区以防感染扩散。目前经皮穿刺引流术联合内科药物治 疗是一种为多数临床医生赞同的治疗方式[11] 。近期有国外研究组应用短期疗法 治愈此类扩散性胸部放线菌感染。Kinnear和Macfarlare[7]报道了用抗生素治愈 的19例胸部放线菌病患者平均时间为6周(最短时间为1周,最长为6个月),其 中7例患者同时行手术治疗。Hsieh等[12]用青霉素静脉注射2周再持续给予3个月 静脉注射成功治愈16例患者,如有较大范围胸部或腹部感染灶者不能使用短期疗 法(除非感染灶被切除)。术后必须使用足量抗生素,否则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如 支气管胸膜瘘或脓胸。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肺放线菌感染与机体免疫力低下直接相 关,但据统计散发的各病例多见于HIV感染患者、急性白血病化疗期、肺或(和) 肾移植术后及激素治疗期等免疫力低下或者缺陷患者 [5、6]
实验室检查
• • 确诊可通过收集下呼吸道分泌物、脓液或病理活检,若在收集物中直接镜检发现硫磺颗粒、革兰阳 性放线菌丝即可诊断。 痰培养分离出以色列放线菌亦可确诊,培养:将颗粒臵于生理盐水内浸洗3次,避免污染,然后臵 于无抗生素的培养基上,在厌氧,室温或37℃条件下观察生长。标本久臵,放线菌可能死亡,培养 亦为阴性。但国内医院开展的一般是需氧培养,加上培养前往往已应用抗生素,故很难培养出放线 菌。 瘘管壁活检查见菌丝节段或硫磺颗粒可确诊。经支气管镜活检,经皮肺穿刺,手术等病理组织学检 查是确诊的主要途径。
肺放线菌病1例分析
病史
患者吴**,男,53岁,无业,中国香港,以” 咳嗽、咳痰、痰中带血6月”于2014年12月 收治入院。 现病史:患者缘于6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 咳少量白黏痰,偶有痰中带血丝,无发热、 胸痛、气促等。在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治 疗(具体不详),症状无改善,遂就诊于我 院。
病史
•
实验室检查
• 免疫试验:由于制备稳定的纯抗原较困难, 目前尚无实用价值
病理
• 病理: 早期病灶中放线菌的周围以中性粒细胞居多,形成多 发脓肿,脓肿内可查到“硫磺颗粒”,周围有单核细胞和多 核细胞,后期病灶中见上皮样细胞和巨噬细胞,类似结核性 肉芽组织。放线菌病在组织学上的确诊有赖于在化脓灶内找 到“硫磺颗粒”及革兰阳性的纤细分枝菌丝。 • “硫磺颗粒”由放线菌、巨噬细胞、类上皮细胞、多核巨细 胞、嗜酸粒细胞和浆细胞及外层纤维蛋白包裹,呈黄色,核 心部分是菌丝缠结而成,菌丝向四周放射状排列,形成菊花 状,菌丝末端有胶质样物质,组成鞘包围,膨大呈棒状,折 光性强。
肺放线菌病
临床表现: 1.肺放线菌病临床起病隐匿缓慢,病程可持续几年,临床症状及体征无特异性,根 据受累部位可表现为不同的症状及体征。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痰血、发热、 胸痛等,这些表现类似于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如肺结核,肺癌,肺炎等; 累及胸膜可 形成脓胸和胸壁瘘管并排出含硫磺色颗粒脓液; 累及纵隔,可致呼吸困难或吞咽困 难,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2.可出现肺部湿罗音、肺实变、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积液等体征。
/html/11_626.shtml
病例2
/html/11_626.shtml
肺放线菌病1例分析
概述
一、放线菌病定义:放线菌病是放线菌引起人兽共患的一种渐进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的 亚急性至慢性感染性疾病。以局部扩散, 化脓或肉芽肿性炎症、多发脓肿和窦道形成-“硫 磺颗粒”为特征。 放线菌病由Langenbeek在1845 年首先叙述, 我国1904年首次在宜昌发现牛放线菌病, 1911年 首次报告人颜面部放线菌病。
Kim et al.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2013, 13:216
实验室检查
WBC COUNT (/ul,X103) ESR (mm/hr) 10.10 ± 3.95 55.9 ± 39.1
CRP (mg/L)
11.8 ± 27.6
Kim et al.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2013, 13:216
病原学特点
1.放线菌(Actinomycetes)是一类丝状分枝的单细胞 原核微生物, 属细菌的一种特殊类型。 2.放线菌属多为厌氧性或微需氧性,革兰染色阳性、 抗酸染色阴性, 菌体呈长丝状, 纤细分枝, 直径0.2 ~ 10μm, 其貌似真菌, 实为原核微生物,因菌落 呈放射状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