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讲座医学PPT课件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体征:是通过客观检查才发现的,如肝大、脾大等;还有些生命现象发生了 质量变化(不足或超过),如肥胖、消瘦、多尿、少尿等
12
一、问诊和病史采集采集
重要性:病史是医生诊治患者的第一步。通过问诊,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 诊治经过,既往健康状况和曾患疾病的情况,对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 义,也为随后对患者进行的体格检查和各种诊断性检查的安排提供了最 重要的基本资料。
内容:① 患者一般情况;② 主诉;④ 既往史;⑤ 个人史和家族史,女性还 应包括月经史和生育史。
临床资料: ♥ 问诊 ♥ 体格检查 ♥ 实验室检查 ♥ 辅助检查
收集这些临床资料后,予以综合分析,得出临床诊断, ① 病因诊断:根据致病原因而提出的诊断,说明了疾病的本质; ② 病理解剖诊断(病理形态诊断):即根据病变组织器官的形态
改变进行的诊断; ③ 病理生理诊断(功能诊断):即根据器官功能状况作出的诊断。
健康管理师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
1
了解临床医学的发展 熟悉临床医学的学科分类和主要特征 掌握循证医学的概念及核心内容 掌握问诊和病史采集、临床实验室检查
的主要内容 掌握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2
了解超声诊断的种类 熟悉X线成像的检查方法、数字X线成像和2数字减
影血管造影的原理、CT、磁共振成像、核医学检查 的检查方法、 CT特殊检查技术、超声图像的特点 掌握疾病的X线图像改变、CT检查优缺点、磁共振 成像检查优缺点、EKG、内窥镜检查的临床应用
5
一、临床医学的学科分类
临床医学ppt课件

学院现有7所综合性附属医院,5所专科性附属医院。 其中附属瑞金医院、仁济医院、新华医院、第九人 民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六人民医院、市儿 童医院、市胸科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儿童 医学中,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为三级甲等医院。
学院现有15个二级学院(系),7所综合性附属 医院及5所专科性附属医院,15所教学医院及教 学中心。有临床医学八年制硕博连读专业、八年 一贯制硕博连读临床医学专业和七年一贯制口腔 专业及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医学检 验、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事业管理、营 养学、药学等本科专业。有博士后流动站4个,一 级学科博士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7个,二级 学科硕士点56个。在校本科及长学制学生3800余 名,研究生2700余名。
在最新的教育部组织的学科评估中,上海交通大学医
学院临床医学排名全国第一,口腔医学排名第二,基
础医学排名第三,护理学排名第五,综合实力位居中
国顶尖医学院第一方阵。
.
学院现有教职医护员工2225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 247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国家“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4人(6项),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6人;长江 学者计划讲座教授4人;获国家劳动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 科技专家称号的10人;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国家杰 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6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16人,卫生部 “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1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 贴295人。1人获首届“上海市教育功臣”称号,3人获“上海市科 技精英”称号,1人获世界十大杰出女科学家提名奖。博士生导师 332人,硕士生导师732人;200人次在国际学术机构及国内一、 二级学术团体内担任要职。 学院现有国家重点学科(三级)14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8个(其 中“重中之重”学科2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23个,上海市 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9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15个。有国家 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5个,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3个,世界卫生组织(WHO)合作中心3个, 上海市级研究所22个;11个学科列入“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临床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讲解:白细胞的分离

(一)血液中红细胞与白细胞比例约600~1000:1,两者的比重不同其沉降速度亦异,通常用两种方法加以分离。
本法是利用血细胞自然沉降率的分离法,采集血液后应及时抗凝,通常选用肝素抗凝法。
肝素能阻止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而防止血液凝固。
操作原则是将含抗凝血的试管直立静置室温30~60min后,血液分成明显三层,上层为淡黄色血浆,底层为红细胞,紧贴红细胞层上面的灰白层为白细胞,轻轻吸取即得富含白细胞的细胞群,离心洗涤后加入少量蒸馏水或含氯化铵的Gey溶液,经短时间的低渗处理,使红细胞裂解,经过反复洗涤可得纯度较高的白细胞悬液。
(二)聚合物加速沉淀法
本法是利用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如明胶、右旋糖酐、聚乙烯吡喀烷酮(polyvinylpyrolidone,PVP)等使红细胞凝集成串,加速红细胞沉降,使之与白细胞分离。
本法的细胞获得率比自然沉降法高。
临床检验医学知识专题讲座

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血液标本采集和抗凝剂选择 全血:临床血液学检验:血细胞计数、分类 血浆:临床生化检验(内分泌激素测定等);血
栓与止血旳检验 血清:除纤维蛋白原等凝血 因子外,其他成份与血浆 基本相同,多数静 脉 采 血 法 (venipuncture for blood collection)
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
第一节 红细胞检验
红细胞(red blood cell ;erythrocyte) 起 源 于 骨 髓 造 血 干 细 胞 ( colony forming unit-spleen,CFU-S)
红细胞旳主要生理功能:经过胞内旳血红 蛋白来实现旳。
一、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 RBC)
(2)红细胞增多
1)原发性红细胞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 多症、良性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能够引起低 氧血症旳疾病:心血管病、肺疾病、异 常血红蛋白病。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库欣病),可能与 皮质激素刺激骨髓使红细胞生成偏高有 关
药物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雄激素等。
(3)相对性红细胞增多
Na2C10H14O8N2+Ca2+→ aC10H12O8N2+2Na++2H+ 特点:对血细胞形态、血小板计数影响很小(但
影响血小板汇集)。
根 据 国 际 血 液 学 原 则 化 委 员 会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 of hematology , ICSH ) 1993年文件提议,血细 胞 计 数 用 EDTA-K2 作 抗 凝 剂 ( EDTA-K2-2H2O 1.5~2.2mg/ml血液)。
医学专题讲座:脂肪肝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课件
目录 诊断脂肪肝的方法 脂肪肝的治疗方法 预防脂肪肝的方法 结论
诊断脂肪肝的 方法
诊断脂肪肝的方法
脂肪肝的定义:指肝脏中脂肪含量 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临床表现:脂肪肝患者可能出现疲 劳、上腹部不适等症状。
诊断脂肪肝的方法
体格检查:脂肪肝患者可能出 现肝大、肝硬、肝区压痛等体 征。
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等 影像学检查可用于诊断脂肪肝 。
诊断脂肪肝的方法
实验室检查:血液生化指标如 ALT、AST、GGT、血脂等可辅助 诊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脂肪肝的治疗 方法
脂肪肝的治疗方法
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适 度运动、戒酒等可以改善脂肪 肝。
药物治疗:针对不同病因和病 情,医生可以选择使用药物进 行治疗。
脂肪肝的治疗方法
并发症治疗:对于脂肪肝合并其他 疾病的患者,需针对并发症进行治 疗。 随访管理:定期随访患者,监测病 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脂肪肝的 方法
预防脂肪肝的方法
合理饮食:控制热量摄入,减 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
适度运动:保持适量的体力活 动,促进脂肪代谢。
预防脂肪肝的方法
戒酒限酒:酒精是导致脂肪肝 的重要原因之一,需戒酒或限 制饮酒。
避免药物滥用:某些药物对肝 脏有损害作用,需慎用或避免 滥用。
结论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临床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讲座医学课件

临床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讲座医学课件xx年xx月xx日•临床医学检验概述•临床医学检验的主要方法•临床医学检验的应用领域•临床医学检验的注意事项与质量管理目•临床医学检验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录01临床医学检验概述临床医学检验是指通过医学手段和设备对患者的血液、尿液、粪便等进行检验,以获取疾病诊断和治疗所需的信息。
临床医学检验的定义临床医学检验为医生提供客观、准确的诊断依据,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程度和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临床医学检验的作用临床医学检验的定义与作用1临床医学检验的发展历程23临床医学检验起源于16世纪,当时显微镜的发明为医学检验提供了新的工具。
临床医学检验的起源自16世纪以来,临床医学检验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包括细菌学、免疫学、血液学、生化等多个领域的发展。
临床医学检验的发展目前,临床医学检验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临床医学检验的现状临床医学检验的分类与内容血液检验的内容血液检验包括血常规、血沉、血型鉴定、血脂、血糖等项目。
临床医学检验的分类临床医学检验主要包括血液检验、尿液检验、粪便检验、骨髓检验等。
尿液检验的内容尿液检验包括尿常规、尿沉渣、尿蛋白定量等项目。
骨髓检验的内容骨髓检验主要用于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包括骨髓穿刺、骨髓活检等项目。
粪便检验的内容粪便检验包括便常规、便潜血等项目。
02临床医学检验的主要方法通过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液细胞数量和形态,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贫血、血液系统疾病等。
血常规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检查,以评估内脏功能和代谢状态。
血生化检查测定血液凝固时间和凝血因子,以诊断出血性疾病和血栓形成风险。
血凝检查用于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病等免疫相关疾病。
血液免疫检查03尿液免疫检查检测尿液中的抗体或免疫复合物,辅助诊断肾脏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
01尿常规检查观察尿液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等一般性状,以及尿蛋白、尿糖、尿沉渣等成分,评估肾脏功能和泌尿系统疾病。
临床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讲解抗核抗体检测方法

临床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讲解抗核抗体检测方法抗核抗体是一种特殊的抗体,其免疫球蛋白IgG/IgM与人体组织细胞核及核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参与一系列免疫反应,可在多种自身免疫疾病中产生。
抗核抗体检测是临床自身免疫病的重要辅助诊断方法之一抗核抗体检测根据机制可分为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类型。
免疫荧光法是常用于抗核抗体检测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将待测血清与包含有抗人IgG的间接荧光抗体相混合,再与已知含有荧光标记的DNA 等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来确定有无抗核抗体。
这种方法准确性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但病原学意义不明确的成分多,存在一定误诊率。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另一种常用于抗核抗体检测的方法。
其原理是将待测血清与包含有抗人IgG/IgM的酶标抗体相混合,再与已知含有核抗原的试剂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之后通过加入底物,观察酶活性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抗核抗体。
ELISA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成本低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
抗核抗体主要是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中,抗核抗体是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其阳性率可高达70-90%。
抗核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情活动度、器官损伤程度相关,故抗核抗体的检测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抗核抗体的检测也可用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例如,干燥综合征的抗核抗体阳性率为40-70%,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抗核抗体阳性率为60-80%。
通过抗核抗体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类型、活动程度和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抗核抗体检测结果需要综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因为抗核抗体的检测结果并不是特异性的,有时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临床医学概论ppt课件

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等疾病,需关注放射剂量与副作用。
物理治疗
如针灸、推拿等,可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等。
康复训练和营养支持方案
1 2
康复训练
针对患者功能障碍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提 高生活质量。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营养状况制定营养支持方案,促进康复 。
3
心理干预
关注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干预和支持 。
应用领域
临床医学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各个医学领域。同时,随着 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学在肿瘤、心血管、神经等领域的诊疗水平也在 不断提高。
02
人体结构与功能基础
Chapter
人体解剖学基础
01
细胞与基本组织
人体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
。基本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临床医学概论ppt课件
目录
• 临床医学概述 • 人体结构与功能基础 • 诊断方法与技术应用 • 治疗方法与手段探讨 • 常见疾病类型及其临床表现 • 预防措施与健康促进活动
01
临床医学概述
Chapter
临床医学定义与特点
临床医学定义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促 进人类健康的科学,它直接面对患者,以实践为基 础,强调经验积累与技能提升。
迅速脱离有毒环境,对心跳呼吸骤停者进行 心肺复苏等紧急处理。
解毒治疗
使用特效解毒剂或拮抗剂,减轻或消除毒物 对机体的损害。
清除毒物
根据中毒途径和毒物性质,采取催吐、洗胃 、导泻、灌肠等方法清除体内毒物。
对症支持治疗
针对中毒或意外伤害引起的症状进行对症治 疗,如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尿糖(GLU)
尿糖阳性要结合临床分析,可能是糖尿病, 也可能是因肾糖阈降低所致的肾性糖尿, 应结合血糖检测及相关检查结果明确诊断。 由于维生素C和阿司匹 林能影响尿糖结果,故查尿 糖前24小时要停服 维生素C和阿斯匹林。
•15
尿红细胞(RBC)
每个高倍显微镜视野下,尿液红细胞超过 5个以上,称为镜下血尿;大量红细胞时, 称“肉眼血尿”,可见于泌尿系统炎症、 感染、结石、肿瘤等,应加重视,并立即 到泌尿专科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血尿的部 位和原因。
•5
贫血的类型
分类
MCV MCH MCHC (80-100fL) (26-32pg) (32-36g/L)
病因
再障、急性失 血、溶贫、白 血病等 巨幼贫、恶性 贫血 慢性感染、炎 症、肝病、尿 毒症、恶性肿 瘤等 珠蛋白生成障 碍性、铁粒幼 细胞性
•6
正常细胞 80-100 性贫血
26-32
32-36
减慢: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10
网织红细胞计数
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在 周围血液中的数值可反映骨髓红细胞的生 成能力,因而对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均有 其重要意义。 正常值:(0.5-1.5)% 增高: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 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 降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 血,白血病。
•8
血小板(PLT)
• 升高: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 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 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 降低: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 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 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 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11
尿常规检查
几种常规检查项目
•
尿液常规检查
是健康体检的重要项目,它不仅可反映泌 尿系统疾病,对 糖尿病、黄疸肝炎、 胆道梗阻等多种疾 病的筛选也有重要 意义。
•13
尿蛋白(PR0)
正常尿常规检查一般无蛋白,或仅有微量。 尿蛋白增多并持续出现多见于肾脏疾病。 但发热、剧烈运动、 妊娠期也会偶然出现尿蛋 白。故尿中有蛋白时需追 踪观察明确原因。
•4
红系
• 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 110~150g/L,新生儿 170-200g/L。 增高: 真性 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 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 贫血, 出血 • 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0-550万/μL,女 性为350~500万/μL,新生儿为600~700万/μ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 低: 贫血,出血
•9
血沉
将抗凝血放入血沉管中垂直静置,红细胞由于密度较大 而下沉。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 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即血沉。 判断指标:血沉速度的快慢与血浆黏度,尤其与红细胞 间的聚集力有关系。红细胞间的聚集力大,血沉就快,反 之就慢。因此,临床上常用血沉作为红细胞间聚集性的指 标。可以反映身体内部的某些疾病。 正常值:男性:(0-15)mm/h; 女性:(0-20)mm/h 增快: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
大细胞性
单纯小细 胞性 小细胞低 色素性
>100
<80 <80
>32
<26 <26
32-36
32-36 <32
白系
• 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000~10000/μL, 新生儿为15000~20000/μL,6个月至2岁婴儿为 11000~12000/μL。 升高: 各种细胞感染,炎症, 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 白细 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 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 伤寒.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 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 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 液病等。
•7
白细胞分为五类
• 中性粒细胞(Gran),正常为0.50~0.70,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 胞计数相同; 增高: 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 病毒性感染 • 淋巴细胞(Lym),正常为0.20~0.40,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 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增高: 百日咳,传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 性白血病; 降低: 免疫缺陷 。 • 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 病及某些皮肤病; 增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 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1,升高见于过敏性或炎性反应;中毒 反应。 • 单核细胞,正常为0.03~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增 高: 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讲座
•1
临床检验室常规检查项目
• • • • 血常规 尿常规 大便常规 其它项目
•2
血常规五分类
• 血常规简介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 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血小板计数5项
•3
血常规参考值
1、红细胞计数(RBC) 男:(4.0-5.5)×10 12/L 女:(3.5-5.0)×10 12/L 儿童:(3.5-4.7)×10 12/L 2、血红蛋白测定(Hb)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儿童:110-140g/L 3、白细胞计数(WBC) (4-10)×109/L(4000-10000/mm3) 4、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性粒细胞(N) 51-75% 杆状核(st) 1-5% 分叶核(sg)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 0.5-5% 嗜碱性粒细胞(B) 0-1% 淋巴细胞(L) 20-40% 单核细胞(M) 3-8% 5、血小板计数 (100-300)×10 9/L
•16
尿白细胞(W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