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冬种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合集下载

利用冬闲田发展马铃薯生产

利用冬闲田发展马铃薯生产

利用冬闲田发展马铃薯生产马铃薯具有生长期短、产量高、营养丰富、用途广的特点,其性喜冷凉。

广东中部冬春气候条件,从11月份至翌年3月份,月平均气温为13·3—19·6℃,是马铃薯生长、结薯比较适宜的温度。

广东近年种植马铃薯的面积有四、五十万亩,一般亩产700—1000公斤,高产的可达2500公斤,增产潜力大。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优良品种的推广,马铃薯出口数量逐年增加。

广东马铃薯生产受三方面条件影响:一受冬春气候影响。

冬种马铃薯生产中后期受霜冻和低温阴雨影响,产量不稳,往往造成减产;二受外贸出口数量和价格影响。

本省过去的马铃薯生产,主栽品种为集农958和克新三号等,生长期较长,商品质量一般,市场竞争力弱,而且集中于11月中旬前后种植,翌年3月份收获,这样不但销售困难而且价格低;三是由于广东气候温度高、湿度大,蚜虫飞迁传播病毒,使马铃薯受病毒侵染退化快,留种困难,每年需从北方调运种薯。

由于北方一些地方种薯和商品薯混种,质量不保证,加上铁路长途运输,腐烂损耗大,种薯价格高。

广东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国家,交通方便,冬春季节气候条件适合马铃薯生产,各地可根据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发展晚秋、冬种和晚冬马铃薯生产,产品在1—5月份上市,而此时国内马铃薯主产区均无鲜薯上市,发展马铃薯生产可获得较好效益。

选择良种根据广东冬春气候条件的特点和马铃薯生长特性,在选用品种时必须选用优质早熟或中早熟、产量较高、抗性较强、符合出口要求的食用或加工用马铃薯品种,经试验、示范、生产实践和出口销售情况表明,粤引85—38、东农303、粤引86—2、金冠等品种适宜广东种植,可获较高产量,出口创汇效益高。

粤引85—38:原产荷兰,由广东省食品进出口公司引进,与省农科院原旱作所共同鉴定筛选的优质、早熟、高产食用品种。

经多年试验,平均亩产1358·8公斤,比主栽品种,中晚熟高产品种集农958增产14·3%,一般亩产1200—1500公斤,高产可达2500公斤,90克以上的商品薯率高达85%,干物量17·29%,淀粉含量12·39%,维生素C含量18·44毫克/100克,出苗后80天可成熟。

德宏地区冬作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德宏地区冬作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抗青 9 1 - 和合 作 8 等 4个品 种 的花 色为 紫色 , 一 花 色为 8 会 2 浅 紫色 , 宣薯 2号花 色 为 白色 。
表 2 各 品 种 的 植 株 性 状
试 验设 计 采 用随机 区组 排 列方 式 , 处 理 , 重 复 , 7个 3次 小 区面 积 为 66 mZ mX . m) 每 小 区播 4行 , .7 ( 3 22 2 , 每行 1 0株 ; 区组及 四 周走 道 05 试 验 田四 周留 有 2 以 上保 护 行 。 . m, m 播
1 试 验 方 法 . 3
从 表 2可 以看 出 , 参试 品 种 株形 均 为 直立 型 , 西洋 和 大 宣 薯 2号 易感 晚疫 病 , 抗青 9 和 爱 德 5 晚 疫病 能力 中 -1 3抗 等, 中旬 红 、 一 会 2和 合 作 8 抗 晚 疫 病 ; 西 洋 、 8较 大 爱德 5 、 3
种采 用单 行条播 垄作方式 , 种前 各品种均 萌芽 0 c 左右 , 播 .m 5
每个 薯块 至 少带 2个芽 眼 ( 不低于 3 g 。 0 )
14 田 间 设 施 .
试验 田水 稻 收 获 后 及 时 犁 田晒 垡 3 d左 右 , 种 前进 0 播
行机耙 , 田平 土细 后划 区理 墒 , 待 每小 区施 腐 熟农 家 ̄2 k 、 0 g
注 : 种 期 及 收获 期 分别 为 20 播 06年 1 1月 1 日和 20 年 3月 1 日。 6 07 8
22 植株 性 状特 征及 抗晚 疫病 能 力 .
酷 暑 ; 量充 沛 , 湿 分 明 ; 温 年 较 差 小 , 雨 干 气 曰较 差 大 : 曰照
充 足 ; 期 短 , 曰少 ;1月至次 年 4月 , 雨量 较 少 , 占 霜 霜 1 降 仅 年 降雨 量 的 1 % ̄ 0 冬 、 旱 较 突 出 ; 于南 亚 热带 季 风 0 2 %, 春 属 气候 。 试验 地 土壤 为 沙壤 , 土壤 质 地疏 松 , 透性 较 好 , 通 有机 质含 量高 , 力 中上 等 , 肥 前茬 种植 水 稻 。

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0 2 .7 02 .8 02 .3 02 .0 02 .3
会一 2
紫 白花 早 5 0
扁圆 稍深 黄皮黄肉 长椭圆 稍深 黄皮黄肉 长椭圆 浅
黄皮白肉
费乌瑞它(k c)长椭圆 浅
黄皮白肉
生育 期 : 参试 的 5个 品种 自齐 苗后 , 前期 生长均 较快 , 出苗后 4 d左右 长势 转 弱 、 5 出苗 到 收获 天数 为 , 一2 费 会 、 乌瑞它 同为 18 , 白花 、 5 0 d紫 早 0为 1 1 , 太 白 13 。从 0 d早 0d 植 株生长 情况及 收 获 薯 块看 , 太 白 、 一2两 品 种达 到 早 会 生 理成熟 , 他三个 品种 为未成熟 。 其 病害 发生情 况 : 5个 品种 均 有 不 同程 度 病 害 发 生 , 特
维普资讯
安 徽 农学 通 报 , n u A . c. u1 0 7 1 ( 9 :6 A h i S iB l2 0 ,3 1 ) 19
l9 6
马 铃 薯 品 种 比较 试 验 初 报
花铭 隆 黄 明锦 张世天 叶寅佳 谢 辉
田相 同。
费 乌 瑞它 ( k 2 0 e) 9
2 0
7 0
7 2
12 6
5 . 59
早太 自
椭圆

黄皮白肉
8 9 0. 8 . 16 6 . 79 5 5 9. 65 3 .
91 6 18 44 l I l8 70 9 l6 l3
31 . 51 . 38 . 27 . 4. 0
2 4
6 6 7
4 8
2 . 28 24 .
1. 63
13 1 田间设计 . .

冬种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冬种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Ab ta t e e a oao c t a s c mmo l lne n P n t n a d n w c h v r en t n e n r go a e t r h s d sr c :S v r p tt u i r o l v ny p a t d i i ga n e u i asb i ga t d d i e in lts we ec o e e t o d c o a ai e ts.T e r s l h w d t a o rh n i ec a a tr fZ o g h 3,He a 7 a d F i u i r o c n u ta c mp r t e t h e ut s o e h t mp e e sv h r c es o h n s u v s c l n ew m t wee n a g o n elw rh p p lrz g i a g ・c l n l c r a o d a d w l o t o ua i n lr e s ae i o a a e . i n l Ke r s o ao u i a s o a aie ts y wo d :P tt ;c h v r ;c mp rt e t v
2 % ;脱 毒紫 花 8 1每 67m 产 量 比紫 花 8 1 加 8 5 6 5增 分 偏 多时 ,易产 生裂薯 现象 。本 试 验脱 毒 中薯 3号
364k ,增幅 2. % ( ) 8. g 7O 表7 。经方差分析 , 脱毒 种薯与非脱毒种薯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表 7 商 品薯产量 比较
21第 期 0年 6 1
琅舛 廿姨
6 7
冬 种 马 铃 薯 新 品种 比较 试 验
陈 圣银
( 福建省平潭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马铃薯不同品种对比试验分析

马铃薯不同品种对比试验分析

栽培育种ZAIPEIYUZHONG科技兴农马铃薯不同品种对比试验分析朱小慧(甘肃省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庄浪 744699)摘 要 为选择适宜在甘肃省庄浪县推广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在甘肃省庄浪县韩店镇石桥村开展马铃薯不同品种对比试验,分析不同马铃薯品种的生育时期以及产量。

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马铃薯品种为庄薯4号,其次为陇薯10号和华颂7号,陇薯7号产量居中,青薯9号产量为27 050 kg,天薯11号产量较低,产量最低的马铃薯品种是宁薯16号。

关键词 马铃薯;不同品种;对比试验马铃薯属于茄科,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工业原料。

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需要经历4个时期,分别是块茎休眠期、种薯萌发期、植株生长发育期和块茎形成期。

一般平均气温为17℃~21℃,具有较强光照,总降水量在400~500 mm的区域能满足马铃薯的生长。

马铃薯的种植优势在于种植成本不高,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甘肃省庄浪县韩店镇石桥村实施,试验地块平整,土质疏松,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胡麻,土质为黄绵土,土壤容重1.3 g/cm3,有机质含量16.1 g/kg,全氮1.14 g/kg, 速效氮120 mg/kg,全磷1.10 g/kg,有效磷80.2 mg/kg,全钾20.0 g/kg,速效钾274 mg/kg,pH 8.11[1]。

1.2 供试材料 本次马铃薯品种对比试验中,参与试验的马铃薯品种主要有8个。

对照组是庄署3号(由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选育),其余对比组的品种为庄薯4号(由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选育)、华颂7号(由华颂公司选育)、青薯9号(由青海省农科院选育)、宁薯16号(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农科院选育)、陇薯7号(由甘肃省农科院选育)、陇薯10号、天薯11号(由甘肃省天水市农科院选育)。

供试地膜为黑膜,由天水市天宝塑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0.01 mm×120 cm)。

广东冬种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初报

广东冬种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初报
各 参试 品种 于 2 0 年 l 月 2 05 1 3日种 植 , 株距 2 m, 5c 行 距 3 m, 个小 区 种 3 0c 每 2株 , 复 间 走 道 为 8 m, 重 0c 外 设 保护 行 。播 种时 每 67m2 6 施复 合肥 (0 —1 )0 1 —5 04
供试 的 马铃 薯 引 进 品 种包 括 粤 引 0 6—1加 工 薯 (
条)粤引 0 —2加工薯条 )粤 引 0 —9 紫色薯 ) 3 、 6 ( 、 6 ( 等 个加工 型品种 , 以及粤引 0 —3 粤引 0 —4 粤引 0 6 、 6 、 6 5 粤引 0 —6 粤引 0 —7 粤引 0 ~8 6个菜用 、 6 、 6 、 6 等 型 品种 。试 验 以 加 工 型 品 种 粤 引 2号 ( K1 加 工 薯 C , 片) 和菜用型品种粤引 8 —3 ( K ) 5 8 C 2 作对照 , 中粤 其 引 2号 引 自美 国 , 广 东主要 种植 的加 工 型品种 , 是 适应 性较好 , 一般每 6 7m 产量为 1 0 g 6 2 0 左右; 0 k 粤引 8 5 3 8引 自荷 兰 , 广 东 主 要 种 植 的 菜 用 型 品种 , 是 适
12 试验 方 法 .
试 验在 位 于广 州市 白云 区 的广东 省农科 院白云试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 验材料 ・ .
验基地进行 , 试验地前作为甜玉米 , 土壤肥力中上 。试 验采 用 随机 区组 设 计 , 重 复 , 区 面 积 0 08m 。 3次 小 . 1 2
( rpR s rhIs tt,G a g o gA a e g i l rl c ne ,C n z o 1 60 C ia C o e a c nt ue u n d n cdmyo A r ut a i cs ma gh u5 0 4 , hn ) e i y c u Se

冬种马铃薯不同施肥量比较试验

冬种马铃薯不同施肥量比较试验

获 ,全 生 育期 12 d 2 。播后 1 肥 料 条 施 于 畦 面 0 d将
中部 ,随 即每 6 7r 用 10 g 渣 堆 肥覆 施 于 畦 6 l l 0 0k 菇 面 中部 ,再 覆 盖 稻 草 1 0 k ,培 土 5~6 C" 8 g 1,将 稻 3 1
上 。 由于 马铃薯种 植 时 问短 、效 益好 ,农 民生 产积
21 第1 0年 期 1
、 舛然 堂 旅
7 7
冬 种 马 铃 薯 不 同 施 肥 量 比较 试 验
陈 少珍
( 建省龙 海市农业技术推广 站 福
3 30 ) 6 10
摘 要 :通过 对 马铃 薯施 用 复合 肥试 验研 究 ,结 果 表 明 :马 铃薯 能获 得 最 好 综 合效 益 的最佳 施 肥
薯 3号 。
1 2 试 验 设 计 .
马 铃薯 种植 采用 稻草 包 芯 栽 培 方 式 ,试 验 肥 料
为俄 罗 斯产 “ 阿康 ” 复合 肥 ( 6—1 1 6—1 ) 6 ,以不
同施 肥 量 为试 验 处 理 ,共 设 9个 处 理 ,分 别 是 :0
k/ 7 3 g 66 1 、 2 k / 7 ' 1 5 g 66 m 、 5 g 6 I 、 7 k / 0 k /6 7 T I 5 g
良好 的生态 环境 。近年来 ,全市 年种 植 马铃 薯 3 0 00 多 h m ,总 产值 上亿 元 ,每 6 7m 纯 收入 10 6 5 0元 以
距 3 l,穴 距 2 I,每个 重 复 9 0C n 0C1 I 8穴 。 1 3 栽培 管理 .
20 0 8年 1 1月 2 1日播 种 ,2 0 0 9年 3月 2 3日收
( 6— ) 3— 5 。

低温阴湿区马铃薯品种筛选比较试验

低温阴湿区马铃薯品种筛选比较试验
( 源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夏 泾源 泾 宁 760 ) 54 0

要 : 过 对 育成 和 引进 的 马 铃 薯 品 种 的 特 征 特 性 的 比 较研 究 , 通 筛选 出适 合 宁夏 南部 低 温 阴 湿 区 大 面 积 推 广 种 植 的优 良 品 种 , 该 区 为
马 铃 薯 品 种 更 新 换 代 提 供 科 学依 据 结 果 表 明 : 薯 3号 、 张 薯 8号 作 为 淀 粉 型 品 种 , 薯 9号 作 为 兼 用 型 品种 , 薯 l 庄 冀 青 宁 3号 、 薯 l 宁 2 号 、 薯 8号作 为 鲜食 菜 用 型 品种 , 宁 中薯 8号 作 为 设 施 种 植 的 早 上 市 菜 用 型 早 熟 品种 , 试 验 所 代 表 的低 温 阴 湿 区推 广种 植 , 获得 较 好 在 可 的 生 产 效 益 而 陇 薯 6号 、 薯 7号 、4 一 中心 2 、 心 2 晋 9 8 A、 2中 4等 5个 品 种 因综 合 性 状 表 现 较 差 , 量低 , 适 宜在 该 地 区推 广种 植 。 产 不
40 0 0株 /6 m 。 区面 积 5 1 m 5 m 。生育 期 间管 理 同大 田。 6 7 2小 m ̄ 0 = 0 2
放 的 情 况 . 们 布 设 了 此试 验 . 我 旨在 筛 选 出适 合该 区 大 面 积 推 广 种 植 的 优 良品种 . 马 铃 薯 品种 更 新 换 代 提 供 科 学 依 据 。 为
13 .
试 验 方 法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 薯 9号 、 薯 3号 、 张 薯 8号 等 3个 品 青 庄 冀 种 生 长 势 强 . 株 茂 盛 、 大 ( 高 7 ~ 8 m) 分 枝 数 多 ( _ 32 植 高 株 38c . 23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冬种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李小波;刘晓津;方志伟;张小兰;何琴;彭小江;安康【摘要】对引进的5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对照品种粤引85-38折合产量最高,为44 319.0 kg/hm2,云薯501、大西洋产量分别为43 008.0、42 382.0 kg/hm2,分别比对照种减产3.0%、4.4%,差异不显著;云薯301、S03-2691较对照种减产幅度均较大,差异极显著.初步筛选出云薯501和大西洋等两个优良品种,为进一步示范推广,筛选适宜广东省冬种的马铃薯新品种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39)018【总页数】3页(P26-28)【关键词】冬种;马铃薯;品比试验;产量【作者】李小波;刘晓津;方志伟;张小兰;何琴;彭小江;安康【作者单位】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2.022马铃薯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麦,居第4位。

在未来全球的农业发展中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我国不同地区的科技人员不断进行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1-5]。

为促进广东省冬种马铃薯产业持续高效发展,筛选适宜广东省冬种的优良马铃薯新品种,丰富品种类型,满足市场不同用途的需要,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在2010年秋季引进5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以粤引85-38为对照种,通过对各参试品种(系)产量、生育期、商品性状、抗病性等指标的评价,以期进一步明确各品种丰产、抗病性能,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供试马铃薯品种(系)为云薯501、云薯301、S03-2691(云南农科院经作所提供)、大西洋(内蒙古牙克石齐元丰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粤引85-38(对照种,内蒙古惠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方法试验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分别在广东省惠东县农科所(简称惠东点)、博罗县园洲镇土瓜墟村(简称博罗点)、阳东县红丰镇珍珠村(简称阳东点)进行,前作为水稻,土壤为(沙)壤土,肥力中等偏高。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分别为 13.2、20.0、13.2 m2,3 次重复,行距40 cm,株距25 cm。

播种时间分别为2010年11月16日、11月12日、11月20日,收获日期分别为2011年4月2日、3月26日、3月24日。

基肥:每667 m2施用复合肥(15∶15∶15)30 kg、鸡粪 500 kg、硫酸钾镁 15 kg;3 次追肥,第 1次追肥(水淋施):每667 m2施用复合肥20 kg、尿素8 kg;第2次追肥:每667m2施用复合肥20 kg、硫酸钾5 kg;第3次追肥:每667 m2施用复合肥20kg、硫酸钾5 kg,各地追肥、灌水时间根据苗长势具体而定。

1.3 生物学特性调查1.3.1 田间性状调查调查各处理的出苗期、成熟期、出苗率、主茎数、株高、病株率。

1.3.2 项目测定产量测定:收获时按小区测产,取3次重复实测的平均值折算每公顷产量;每个处理调查10株,取3次重复的平均值,测定平均单株结薯数、平均单株产量;商品薯率测定:收获后的薯块按大(50 g以上,薯片加工型马铃薯为直径4~10 cm的薯块)、小(50 g以下)分级称重,以50 g(含)以上的薯块计算商品薯率;比重及干物质含量测定:水比重法测定比重,根据比重查Mepkep干物质含量表得到干物质含量及淀粉含量[6]。

1.4 数据处理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3和DPS软件(V7.55)进行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试验点马铃薯各品种的产量试验结果(表1)表明,对照品种粤引85-38 3个试点的平均产量最高,折合产量44 319.0 kg/hm2;云薯501、大西洋产量分别为43 008.0、42 382.0 kg/hm2,分别比对照种减产3.0%、4.4%,但差异不显著;云薯301、S03-2691较对照种减产幅度均超过20%,差异极显著。

表1 3个试验点不同品种产量(kg/hm2)比较分析注:表中同列数据后小写英文字母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大写英文字母不同者表示差异极显著。

-3.0-4.4-22.5-26.4品种粤引 85-38(CK)云薯501大西洋云薯301 S03-2691惠东点50719.5 44251.5 47436.0 38112.0 32365.5博罗点48460.5 44403.0 45486.0 31567.5 33268.5阳东点33778.5 40369.5 34225.5 33409.5 32190.0平均产量44319.0aA 43008.0aA 42382.5aA 34363.5bB 32608.5bB比对照种±(%)2.2 不同试验点马铃薯各品种的田间性状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试验点对马铃薯不同品种田间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大西洋和对照粤引85-38在惠东点的出苗期最早,生育期也最短、为84 d,S03-2691的生育期在3个试验点均表现最长,3个试验点的平均生育期为104 d;5个品种中S03-2691的平均出苗率最高,云薯501平均出苗率次之,对照种粤引85-38的平均出苗率排第3位,大西洋的平均出苗率排第4位,云薯301的平均出苗率最低。

5个品种的主茎数以云薯501最多、为1.37个,尤其是在阳东点表现最多、为1.6个,S03-2691和对照种粤引85-38的平均主茎数最低为1.1个,云薯301和大西洋平均主茎数位居第2、3位;云薯301的平均株高最高为48.2 cm,对照种粤引85-38平均株高最低、为28.1 cm,云薯501、大西洋、S03-2691平均株高分别排2、3、4位,分别为 45.6、39.6、29.5 cm。

表2 3个试验点不同品种的田间性状品种云薯501云薯301 S03-2691大西洋粤引 85-38(CK)出苗期成熟期生育期(d)出苗率(%)主茎数株高(cm)惠东12-20 12-25 12-15 12-07 12-07博罗12-13 12-10 12-12 12-07 12-05阳东12-15 12-15 12-15 12-10 12-15惠东03-22 03-21 04-03 02-29 02-28博罗03-18 03-18 03-25 03-03 03-15阳东03-19 03-19 03-20 03-10 03-08惠东93 87 110 85 84博罗96 99 105 88 101阳东95 95 97 92 84惠东95 93 97 95 90博罗98 88 96 90 95阳东94 85 95 96 97惠东1.1 1.0 1.1 1.2 1.1博罗1.4 1.3 1.2 1.3 1.0阳东1.6 1.6 1.1 1.1 1.3惠东48.1 54.8 28.8 41.8 31.5博罗36 37 27 41 28阳东52.8 52.8 32.7 36.0 24.82.3 不同试验点对马铃薯不同品种商品性状的影响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试验点对马铃薯不同品种单株薯块重及商品薯率的影响较大,其中阳东点所有品种的单株薯块重均最低;5个品种在3个试验点的商品薯率的平均值最大的为粤引85-38,大西洋次之为95.1%,云薯501、S03-2691的平均商品薯率位居第3、4位,分别为90.7%、86.0%云薯301的商品薯率最低、为83.0%。

表3 不同试验地点对马铃薯不同品种商品性状的影响注:小薯为重量<50 g的薯块;大薯为重量≥50 g的薯块,大西洋为薯片加工型品种,商品薯为直径4~10 cm的薯块。

单株薯块重(g)小薯(kg)大中薯(kg)商品薯率(%)品种云薯501云薯301 S03-2691大西洋粤引 85-38(CK)平均90.4 83.0 86.0 95.1 96.1惠东701 762 520 880 1116博罗697 622 661 705 816阳东636 385 292 413 468平均678 590 491 666 800惠东0.67 1.5 0.76 0.37 0.37博罗0.68 1.08 0.54 0.14 0.2阳东0.59 0.53 0.56 0.35 0.27平均0.65 1.04 0.62 0.29 0.28惠东6.34 6.12 4.44 8.43 10.79博罗6.29 5.14 6.07 6.91 7.96阳东5.77 3.32 2.36 3.78 4.41平均6.13 4.86 4.29 6.37 7.72惠东90.4 80.3 85.4 95.8 96.7博罗90.2 82.6 91.8 98.0 97.5阳东90.7 86.2 80.8 91.5 94.22.4 不同试验地点对马铃薯不同品种品质的影响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试验点对马铃薯不同品种品质有一定影响,其中,S03-2691的比重、干物质含量及淀粉含量均最高,大西洋次之,而粤引85-38这3项指标均最低。

表4 不同试验地点对马铃薯不同品种品质的影响品种云薯501云薯301 S03-2691大西洋粤引 85-38(CK)惠东1.0863 1.0723 1.0994 1.0880 1.0646比重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博罗1.0767 1.0682 1.0873 1.0796 1.0652阳东1.0781 1.0697 1.0765 1.0867 1.0651惠东20.927 17.931 23.731 21.419 16.476博罗18.916 17.204 21.184 19.665 16.476阳东19.172 17.439 18.916 21.184 16.476惠东15.160 12.164 17.964 15.652 10.709博罗13.149 11.437 15.417 13.898 10.709阳东13.405 11.675 13.149 15.417 10.7092.5 不同马铃薯品种抗病性比较从表5可以看出,环腐病和青枯病在5个品种上均未见发生;5个马铃薯品种对病毒病、早晚疫病的抗性强弱均不一致,对照种粤引85-38的病毒病、晚疫病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均最高,而品种S03-2691这2种病害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最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