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人物素材(启功)
关于启功三次被聘用的感受作文

关于启功三次被聘用的感受作文关于启功三次被聘用的感受作文篇1最先触动我的是启功他老人家对老师的尊重。
他在老师过寿的时候送老婆亲自做的寿桃,并且给老师磕了一个头。
这种师道尊严在现在是无法相比的。
当然在当今社会,也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值得受到这样的尊重。
其次启功和他爱人的伉俪情深也深深的打动了我。
启功生于1912年。
记得在上大三的时候经常对人说,特别喜欢1900年左右出生的人,那时候出了好多大家呀。
比如我的朋友胡适之,徐志摩,林徽因,金岳霖,梁思成等等。
那个时候的人还有另外一个相似的地方就是婚姻。
他们大多为包办婚宴,且一般另一半为文盲,却在婚后培养出非常深厚的夫妻之情。
现如今的自由恋爱根本无法与其相比。
上面说了亮点,一个师道尊严,一个伉俪情深,当今社会都无法与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相比。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到底是现在的社会好,还是疯狂的社会好呢?我的答案是:那个社会好!这么肯定吗?对!就这么肯定,眼都不带眨的。
为何?因为现在的中国没有信仰,大家只信一个字,“钱”。
那个年代是大家都信毛主席,虽然个人崇拜很不好,但是有总比没有强,强太多了。
姜文在其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面就表述了这种情感——对元首时代深深的怀念。
在那个时代,大家都信毛主席,路上捡个东西就要主动给别人送到家。
做生意的也都不会像现在那么用什么地沟油,大家都在毛主席语录的指导下各司其职,井井有条。
现在社会呢?首先,这是一个没有信用的社会,前面已经说过,这个社会只信钱嘛。
别说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就连亲戚邻里之间也是没有信任关系的,谁信谁吃亏。
这真的是一个没有道德的社会。
路上老人倒了没人敢扶,当然,倒了的老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很可能他的职业就是讹人。
医生也没有医德,你医院,要是先不把医药费凑齐了,这些个冷眼医生绝对会看着你的病情一步一步恶化的。
对了,医生收入不高。
他们自有来钱道。
他们主动与那些卖药的勾结起来,沆瀣一气,专门把那些贵的要人命的进口药给你吃。
启功观后感300

启功观后感300启功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教育家,其艺术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赞赏。
近日,我有幸欣赏了启功先生的艺术作品,深受震撼和触动。
通过观看启功先生的作品,我体悟到了他卓越的创作才华和深邃的艺术思想,同时也对他高尚的品行和崇高的人生态度产生了深深的敬佩。
启功先生的艺术作品以山水画和楷书著称,他的山水画作品堪称经典之作。
启功的山水画境界高超,能够巧妙地运用线条和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山水的壮丽和宏伟。
在他的笔下,群山重叠、江河蜿蜒、云雾缭绕,构成了宏大而磅礴的山水画卷。
而且他善于捕捉大自然景色中的瞬间变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确的构图,将山水的魅力和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观赏启功的山水画时,我仿佛进入了画面中,感受到了山水的宏大和壮丽,也深深感受到了艺术家灵魂的卓越之处。
而启功的楷书则更是闻名遐迩。
楷书是中国传统书法中最为正统的一种,要求字形规整、结构严谨、笔画遒劲有力。
启功先生笔下的楷书达到了极致的境界,每一个字都如同铁石相击,刚劲有力。
他善于运用笔墨的粗细变化、点画的撤补来丰富字体的层次感,使每个字都饱含了浓厚的艺术气息。
启功的楷书给人以庄重和沉稳的感觉,读者在欣赏时也仿佛沉浸在一片肃穆的书香之中。
通过观看启功的楷书作品,我不能不对其创作的精湛技艺和艺术修养赞叹不已。
除了艺术创作方面,启功先生还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
他对于书法和绘画的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
启功先生提倡"先形后神,先写形势,后表神韵"的创作方法,倡导艺术家要不断地学习和钻研,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和创作水平。
他主张艺术家要有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用自己的艺术创作去弘扬中华文化,为祖国的繁荣做出贡献。
启功先生曾创建了启功艺术学院,为后来的艺术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深受学生和艺术界的认可和推崇。
在启功先生的艺术作品和人生观中,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启功先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的画作和书法融汇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高中读写素材:启功先生的坚与净

启功先生的坚与净启功先生有一方古砚,上有铭文曰:“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
”启功先生把自己小小的卧室兼书房命名为“坚净居”,自号为“坚净翁”。
十几年前,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则铭文时,我只是把它当作先生的自勉之词;随着这些年来对先生了解的加深,我才真切地体会到,“坚”“净”二字不正是先生一生为人的真实写照么?先说“坚”吧。
坚者,坚固、坚定、坚决、坚韧。
在人们的印象里,启功先生是一位非常幽默、随和、谦逊的老人,似乎柔的成分更多一些。
这是一点都不错的,只要接触过先生的人,都会被他的平易近人、彬彬有礼所感动。
不过在我看来,先生性格中“刚”的成分也不少。
先生平素为人谦和,待人热情,却从不随波逐流、随声附和。
在原则问题上,他是一点也不含糊的。
他要较起真来,谁也奈何不得。
我就曾几次亲见过他较真的情形。
比如,他对有人假冒他的书法表现得很超然,一笑了之;然而当他发现有人冒用他的名字进行古书画鉴定,并在赝品上以他的名义题字落款时,先生却非常气愤。
他特地将我召去,让我在报上为其发表声明:从今以后,启功不再为任何个人鉴定字画真伪,不再为任何个人收藏的古字画题签。
他严肃地说:“我对这种行为必须讲话,这与造我的假字不同,这是以我的名义欺诈别人,对这种犯罪行为,我要保留追究刑事责任的权利。
”声明发表后,先生的许多朋友都不相信他能做到,因为他们知道先生为人随和,好说话,轻易不会驳人家的面子。
可是先生真的说到做到了,留下文物鉴定界的一则佳话。
此事过去已有十年,我至今还能回想起当时启功先生严肃而又焦急的神情。
启功先生的书法名满天下,求字的人趋之若鹜。
菩萨心肠的启功先生很少拒绝别人,几乎有求必应。
不过碰上话不投机的,即使对方许以重金,先生也不肯假以辞色。
曾经有商人请先生题写匾额,为先生所拒。
旁人怪先生不给面子,先生说:“我对他还算客气的。
这个人没有诚意,我今天就是要教教他什么叫诚意。
”有人为了巴结上司而向启功先生求字,并拿上司来要挟先生,被先生赶出门外。
给启功先生写小传的作文

给启功先生写小传的作文Mr. Qigong is a well-respected scholar and writer.启功先生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学者和作家。
Born in 1933 in Shanghai, China, he grew up during a tumultuous time in Chinese history.他出生于1933年,成长在中国上海,经历了中国历史上动荡的时期。
Despite the challenges of the time, Mr. Qigong was an avid reader from a young age, and he developed a deep passion for literature and writing.尽管那个时代充满了挑战,但启功先生从小就是一位热情的读者,他对文学和写作有着深厚的热情。
His love for literature led him to pursue a degree in Chinese literature at Peking University.他对文学的热爱使他选择在北京大学攻读中国文学的学位。
After completing his studies, Mr. Qigong began his career as a professor, and his influential teachings inspired many students to pursue literature.在完成学业后,启功先生开始了他的教授生涯,他的影响力深远的教学鼓舞了许多学生继续深造文学。
In addition to his academic pursuits, Mr. Qigong is also a prolific writer, and his works encompass a wide range of genres, including novels, essays, and poetry.除了他的学术追求,启功先生也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的作品涵盖了广泛的体裁,包括小说、散文和诗歌。
启功观后感800字

启功观后感800字启功是中国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他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曾经有幸亲眼目睹了他的一次现场创作,这段经历让我对他的艺术才华和对艺术的热爱有了更深的认识。
启功的作品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和内化的力量。
他的画作充满了生命力,每一幅画作都像是一个有灵魂的生命体,能够与观者产生心灵的对话。
启功的画作以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为主题,但他的作品却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形式,他将现代的思想和表达方式融入到作品中,使得画作更具现代感和个性化。
启功的画作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深邃理解和独到见解。
他以大自然的山水为主题,通过极富变化的线条和色彩,展现出山水的神韵和内涵。
他能够将大自然的美妙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者仿佛置身于山水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宏伟和博大。
启功的书法作品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他的书法作品字迹工整,气势磅礴,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他笔下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和生命力,字迹间的间隙流露出一种宇宙的神秘与气象。
他的书法作品结字工整,布局严谨,字法工细而精妙,字体鲜活,线条流畅,构图和谐。
启功的创作之所以令人赞叹,是因为他在艺术上的精益求精和对艺术的极高追求。
他对于艺术的追求是一种对内在灵魂的追求,他试图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出自己对美的理解和对心灵世界的探索。
他深知艺术是一种永无止境的探索和追求,因此他在艺术上不断地学习和改进,力求做到更好。
启功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他深入研究了古代书法和绘画的技艺和精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非常深刻。
他通过艺术作品传承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和文化传统,使之在当代得到传承和发展。
启功的作品不仅仅给我带来了艺术的享受,更给我教育上的启示。
他的作品告诉我,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有对艺术追求的执着和奉献精神,应该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关注,应该有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艺术是人类精神和灵魂的抒发,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启功作文素材

启功作文素材英文回答:Qi Gong: A Master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Qi Gong, born in Beijing in 1912, was an eminent Chinese calligrapher and painter known for his distinctive calligraphic style and innovative brushstrokes. As a child, Gong exhibited a remarkable talent for art, and he studied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under the renowned calligrapher Chen Banding.In his early years, Gong's calligraphy was heavily influenced by traditional styles, but he gradually developed his own unique approach. He combined the flow and elegance of cursive script with the strength and vitality of seal script, creating a unique calligraphic style that was both fluid and powerful.Gong's paintings were equally innovative. Heexperimen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ink wash painting techniques, but he also incorporated Western elements, such as perspective and shadow. His paintings often depicted scenes from nature, capturing the beauty and tranquility of the natural world.In addition to his artistic achievements, Gong was also a prolific scholar and writer. He published numerous books and articles on calligraphy, painting, and classical literature. He was known for his incisive insights into the nature of art and his ability to convey his ideas clearly and concisely.中文回答:启功,书法绘画大师。
启功先生趣闻四则

启功先生趣闻四则早在1978年,66岁的启功先生就自撰其《墓志铭》,其诙谐幽默,仍充满字里行间。
“中学生,副教授。
博不精,专不透。
名虽扬,实不够。
高不成,低不就。
瘫趋左,派曾右。
面微圆,皮欠厚。
妻已亡,并无后。
丧犹新,病照旧。
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
计平生,谥曰陋。
身与名,一齐臭。
”夫妻情深启功21岁时在母亲的包办下,与从未见过面的章宝琛成婚了。
章宝琛不通文墨,而且是带着可怜的小弟弟一起嫁过来的。
但自她来到启功家后,任劳任怨,使启功对她由“同情”逐渐转化为“爱情”。
1975年春天,章宝琛病倒了。
得知妻子已时日不多,启功失声痛哭。
妻子走后两个多月,启功搬进了学校分给他的房子,他怕妻子找不到回家的路,便来到妻子坟头,喃喃地说:“宝琛,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你跟我回家吧。
”启功一生无儿无女,妻子去世后,他一直过着孤独而清苦的生活。
每年的清明节,他都坚持去墓地“带”妻子回家,他对身边的亲属说:“要是我走了,就把我与宝琛合葬在一起。
我们来生还要做夫妻。
”话语幽默在北师大校园内,“师”门弟子爱戴、尊敬启老,见面总爱称他为“博导”。
启功便言:“老朽垂垂老矣,一拨就倒、一驳就倒,我是'拨倒’,不拨'自倒’矣!”在他被任命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后,有人祝贺说,这是部级呢。
启功则利用谐音风趣地说:“不急,我不急,真不急!”更为幽默风趣的是启功先生外出讲学时,听到会议主持人常说的“现在请启老作指示”,他接下去的话便是:“指示不敢当。
本人是满族,祖先活动在东北,属少数民族,历史上通称'胡人’。
因此在下所讲,全是不折不扣的'胡言’……”如此见面语,立刻活跃了会场气氛。
不做皇族启功生前接受采访时说,我既然叫启功,当然就是姓启名功。
但偏偏有人给他写信,总写“爱新觉罗·启功”收,开始我只是一笑了之。
后来越来越多,我索性标明“查无此人,请退回”。
虽然启功不愿称自己是爱新觉罗,但他确实是清代皇族后裔。
启功:我从不温习烦恼

启功:我从不温习烦恼
*导读:名书画家启功先生享年93岁。
他曾说:我从不温习烦恼。
人的一生,分为
名书画家启功先生享年93岁。
他曾说:我从不温习烦恼。
人的一生,分为过去、现在、将来。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现在很短暂,很快也会过去,只有将来是有希望的。
他的高寿与他思维活跃、心胸宽广、谦恭幽默、平易温和、举重若轻的养生之道有密切关系。
启功先生说他有三怕与二不怕。
三怕指怕过生日、怕沾上皇家祖荫(启功是皇族,为雍正九世孙)、怕给自己介绍老伴;二不怕指一不怕病、二不怕死。
来自养生
之道
启功先生曾这样自叙生平:检点平生,往日全非,百事无聊。
计幼时孤露,中年坎坷,如今渐老,幻想俱抛。
半世生涯,教书卖画,不过闲吹乞食箫。
谁似我,真有名无实,饭桶脓包。
偶然弄些蹊跷,像博学多闻见识超。
在北师大校园内,师生们尊称他为博导。
博士生导师启功便笑着说:老朽垂垂老矣,一拨就倒、
一驳就倒,我是拨倒。
正是启功先生这种谦恭温和、平易近人的性格,使他得以长寿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人物素材(启功)启功(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字元白,也作元伯。
北京人,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雍正)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佛名察格多尔札布。
中国书法家、画家、文物鉴赏家和鉴定家。
启功自幼喜爱书法,亦精于古代书画和碑贴的鉴定。
他的旧体诗词亦享誉国内外诗坛,故有诗、书、画“三绝”之称。
主要代表作有《启功丛稿》、《启功韵语》、《古代字体论稿》、《论书绝句一百首》等。
曾为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九三学社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位。
1个人经历启功先生受业于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专门从事中国文学史、中国美术史、中国历代散文、历代诗选和唐宋词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他执教六十余年,在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人才。
他为促进祖国教育事业,报答老师教育之恩,延绵陈垣先生的教泽,用出售字画所得200余万元,设立了励耘奖学金。
2人物生平启功1913年,父亲去世,随祖父生活。
为祈福,祖父曾让他拜雍和宫的一位老喇嘛为师,做记名的小喇嘛,取名“察格多尔札布”。
当时正是辛亥之后,清帝逊位,其曾祖绝意政治,不愿居京城,以示不再过问国事。
恰其曾祖有一门生,名陈云诰,亦是翰林,家为河北易县首富,广有资财,于是出资在易县城中购买房舍,请其曾祖居住。
曾祖乃携家人迁居易县,启功时年方三四岁。
稍后,入私塾读诗文。
1933年经傅增湘先生推介,受业于陈垣,涉足学术流别与考证之学。
后聘为辅仁中学国文教员1935年任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1938年后任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兼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从事故宫文献馆审稿及文物鉴定工作1949年任辅仁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副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
晚年担任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2005年6月30日2时25分病逝于北京。
3诗词选录沁园春检点平生,往日全非,百事无聊。
计幼时孤露,中年坎坷,如今渐老,幻想俱抛。
半世生涯,教书卖画,不过闲吹乞食箫。
谁似我,真有名无实,饭桶脓包。
偶然弄些蹊跷,像博学多闻见解超。
笑左翻右找,东拼西凑,繁繁琐琐,絮絮叨叨。
这样文章,人人会作,惭愧篇篇稿费高。
从此后,守收摊歇业,再不胡抄。
(末三句一作“收拾起,一孤堆拉杂,敬待摧烧。
”)贺新郎癖嗜生来坏。
却无聊。
虫鱼玩好,衣冠穿戴。
历代法书金石刻,哪怕单篇碎块,我看着全部可爱。
一片模糊残点画,读成文,拍案连称快。
自己觉,还不赖。
西陲写本零头在。
更如同,精金美玉,心房脑盖,黄白头麻笺分软硬,晋魏隋唐时代。
笔法有,方圆流派。
烟墨浆糊沾满手,揭还粘,躁性偏多耐。
这件事,真奇怪!贺新郎古史从头看。
几千年,兴亡成败,眼花缭乱。
多少王侯多少贼,早已全都完蛋,尽成了,灰尘一片。
大本糊涂流水帐,电子机,难得从头算。
竟自有,若干卷。
书中人物千千万。
细分来,寿终天命,少于一半。
试问其余哪里去?脖子被人切断。
还使劲,龂龂争辩。
檐下飞蚊生自灭,不曾知,何故团团转。
谁参透,这公案?4相关介绍启功先生是当代著名学者、画家和书法家。
他著作丰富,通晓语言文字学,甚至对已成为历史陈迹的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他做得一手好诗词,同时又是古书画鉴定家,尤精碑帖之学。
欣赏他的书法作品,总要联想到他对碑帖的精深研究,因为他对碑帖的研究和他的书法艺术成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碑帖之学是明清两代兴起的一门学问。
他就是这片园地的开拓者之一。
这门学问除夸扬珍异、竞炫收藏的古董藏家不能算外,其路子约分为二类:一是研究其中历史资料,以碑刻文辞证史补事,或校读文辞;二是赏鉴、研究其书法艺术。
启功先生兼于两者,更精于后者,他在两者之间融合贯通,其方法突破前人藩篱。
“买椟还珠事不同,拓碑多半为书工。
滔滔骈散终何用,几见藏家诵一通”。
他写这首诗是有感于过去多少鉴赏家重视碑帖的书法,而对其中文辞则往往视而不见。
名家如孙承泽、翁方纲以及叶昌炽莫不有此疵病,而他且不放过文辞内容。
正因为这样,他把历来定论的《曹娥碑》驳得体无完肤。
因此,所谓王羲之小楷《曹娥碑》,也就不存在了。
更何况蔡邕的书丹。
启功先生的书法理论著作,我最喜欢他的发比喻,时出妙语,对书法艺术以及书法史上的许多问题,有其独特的《论书绝句百首》,这是他数十年书法实践、研究的体会。
特别是诗中的自注,行文隽逸,阐见解。
我自己有些长期窒碍的问题,读了之后感到迎刃而解,有豁然开朗之感。
诸如考证《鶺鸰颂》出于开元翰林供奉之手;日本藤远后之临《乐毅论》以证明王羲之书体势之雄强;鉴定张旭书庾信《步虚词作》实为大中祥符以后宋之笔;以西陲晋人残纸证《阁帖》中索靖书法的本来面目。
这些都是翻书法史上成说的案,论据充分坚实有力,不得不令人信服。
此外如论蔡襄、祝允明书法之未成自己体段;柳公权、黄庭坚书法用笔尽笔心之力,结字聚字心之势。
而其中对历代著名书法家之特色,各时代书法的体势、风格,以至辨别书体源流,变迁原因,都是非常精辟的,山东文轩画廊推荐书法家。
30年代末启功先生参加了近代著名国画团体松风画会,取号“松壑”。
松风画会迄今已有近90年的历史并产生了溥雪斋(松雪)、溥佐(松堪),关瑞之(关松房嫡传)三位画会领导人。
启功先生的画《秋山》——画中远山微云掩映,楼阁隐现,恍若不可企及的仙境,与这仙境相对应的是建在水边的荒野村居、自横的小舟。
披麻皴和淡墨的点染,使画中自有一种清静的意韵。
而温润的设色,又使这清静中多了种关怀人世的态度,从而使画家旷达、自然的胸怀尽寓其中。
5艺术贡献启功成就在书法→自创“启体”卖价高启功曾临习大量碑帖,他的书法作品,无论条幅、册页、屏联,都能表现出优美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被称为“启体”。
书法界评论道:“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
”对于书法艺术本身,他也有很多创见。
一般人学书法都是从写“九宫格”或“米字格”开始,并把字的重心放在方格中心。
启功却发现,字的重心不在传统的米字格的中心点,而是在距离中心不远的四角处,还推算出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正符合所谓的“黄金分割率”,对学习书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启功的书法作品在市场上极受青睐。
以2003年北京春拍为例,中国嘉德共推出他的10幅作品,全部成交,其中超过8万元的有4幅,《行书唐宋诗七幅》镜心被拍至41.8万元,成交价令人咋舌。
绘画→山水竹石表意趣启功画作的风格是:构图严谨,手法生动,色彩鲜明,韵味悠长,尤其擅长山水竹石,极富传统文人画的意趣。
“秋山人在画中行”是其常用的题材。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已在画坛崭露头角,50年代达到艺术高峰。
他也曾作画卖钱,贴补生活。
启功晚年画作价位呈稳定上升趋势。
中国嘉德1999年秋季拍卖他的《朱竹墨石图》,以7万余元成交。
到了2002年,同样的四尺整纸启功朱竹图价位已在10万元以上了。
启功眼疾加重,作画十分困难,画作更显珍贵。
他多次为国家领导人出访及国际交流绘制作品。
启功生前风趣地说:“我这里是礼品制造公司。
”6启体后学当下由老中青启体后学队伍:秦永龙、李洪海、启骧、罗杨、文阿禅、费黄芝、张志和、张雪明、张传亭、李传波、邢德安、等他们为中国书法和启体书法传承与发扬做这无声的贡献。
7学术成就启功启功除了是当代著名书画家,亦通晓语言文字、古书画鉴定之学,其中尤精碑帖研究。
在碑帖之学上,启功开拓了新的研究方法,启功尝作诗论曰:“买椟还珠事不同,拓碑多半为书工。
滔滔骈散终何用,几见藏家诵一通。
”一改以往名家学者,如叶昌炽、翁方纲等研究历代碑帖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知书法,而略其辞章之习。
除研究方法开拓新途外,启功更对《孝女曹娥碑》的真伪作出一锤定音之论,判定历代相传的《曹娥碑》殊非王羲之真迹。
期间,虽有部分学者提出异议,如香港学者陈胜长曾撰〈绢本《孝女曹娥碑》墨迹考辨〉与之辩论,惟启功以其独特的研究方法与深厚学养,对陈氏之立论作出有力反驳,并深责陈氏之说乃“一派胡言”,终使《孝女曹娥碑》的真伪得以辨明。
详细论述请参考启功《论书绝句》《古代字体论稿》《论书札记》等书。
8社会评价启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彭利铭如此评价启功先生:“启功先生是中国书法界和文物收藏界的泰斗,他率直刚正、儒雅大方、幽默风趣,是为人师表的典范。
启功是第二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为中国书法的正本清源、发展创新做出过巨大贡献,他的逝世,是中国书法界和文艺界的巨大损失。
启功先生直到晚年还坚持带学生,一生桃李满天下,我们将会永远记住他。
”书法大家谢泾廉说:“老师作为知名的学者,以他博大的胸怀给予我不仅仅书法上的教导,最重要的是潜移默化中学习了他的人生观。
”彭利铭先生回忆说,启功老师非常幽默风趣,一生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
山东省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陈梗桥先生说:“启老是一代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也是社会公认的鉴赏家,一直大力支持中国的文物鉴赏和文物拍卖,中国文物界对他敬爱有加。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与启功先生有过多次交往,他给我印象最深、启发最大的是在文物鉴定方面的实事求是:鉴定古代书画,知道的就是知道,不明晰的就说不知道,非常坦诚。
我曾携带省博物馆收藏的一清代的册页到北京请启功先生鉴定,他给了我很多启发。
另外,在交往中我感觉到他的一些观念都十分开明,并且往往以朴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述出来。
他是个京剧迷,常说:‘京剧里板眼第一,然后才能讲韵味。
写字也是如此,先讲究结体,才能求韵味。
’这句话在我多年的艺术创作中起到很大的启迪作用,避免了一些弯路。
”青年新锐国学艺术书法学者费黄芝诗评:【赞先师启功书画】2013癸巳荷月,窈窕淑女舞霓裳;玉树君子风临堂。
元白翰墨尽展现;书画双绝雅韵藏。
9自撰墓志1978年,启功66岁时,妻子、母亲和恩师已经先后离他而去,回想半世艰辛岁月,启功悲痛之余写下了这首诙谐、精炼《自撰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
博不精,专不透。
名虽扬,实不够。
高不成,低不就。
瘫趋左,派曾右。
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
丧犹新,病照旧。
六十六,非不寿。
八宝山,渐相凑。
计平生,谥日陋。
身与名,一齐臭。
(六,读如溜,见《唐韵正》)10安葬万安启功墓启功先生逝世一周年后骨灰从八宝山请来,下葬在“北京香山万安公墓”。
启功先生的墓地占地3平方米。
墓茔东向,前望玉泉,后倚西山;苍松侍于左,坦途通于右。
2006年6月30日,启功先生的忌日上午,在“老师走好”的祝福中,启功先生的内侄、侍奉启功30年的章景怀把启功先生的骨灰盒缓缓送入墓穴。
盒内与启功先生同在的是师母几件日常用品和二老的合影——刻画在有机玻璃上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