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欧洲格局的形成
历史学二战对欧洲社会与格局的影响

历史学二战对欧洲社会与格局的影响二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对欧洲社会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二战对欧洲社会与格局所带来的影响。
经济重建与发展二战后,欧洲的许多国家面临着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贫困。
然而,战后欧洲积极进行经济重建,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经济计划和政策,如马歇尔计划和欧洲煤钢共同体等,逐渐恢复了经济发展。
这些经济重建措施为欧洲国家提供了相互合作的机会,加强了欧洲国家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并逐渐形成了后来的欧盟。
政治格局重塑二战结束后,欧洲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重塑。
法西斯主义被彻底摧毁,民主在欧洲各国逐渐获得广泛接受。
欧洲国家开始重视人权和民主价值观,民主制度得到了普及和巩固。
同时,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崛起,成为战后国际秩序的主要力量。
欧洲国家在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形成了两个阵营,即西方阵营和东方阵营。
这一格局直接导致了冷战的爆发,对欧洲产生了长期的政治影响。
冷战期间,欧洲国家分裂成为西方阵营和东方阵营,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政治体系。
西方阵营主张资本主义和民主,东方阵营则采取了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体制。
这种政治分裂导致了德国的分裂和柏林墙的建立,持续了近30年。
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欧洲国家重新修复了分裂的伤痕,德国实现了统一,东欧国家也相继进行了政治转型。
社会变革与文化传承二战期间的种种恐怖经历引发了欧洲社会的深刻变革。
人们开始反省战争的根源,并反思人类的暴行与苦难。
这种反思推动了欧洲人权和和平运动的兴起。
同时,战后的欧洲出现了一股强烈的反战和反暴力的文化潮流,人们开始追求和平、和谐与人道主义。
这种文化潮流影响了欧洲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并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二战还导致了大量的人口迁移。
许多人被迫离开家乡,流离失所。
随着战争的结束,大规模的难民潮涌入欧洲各地,这对欧洲国家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的人们相互交流,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多元化和文化的相互融合。
二战后的欧洲一体化和地缘政治变化

二战后的欧洲一体化和地缘政治变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同时,欧洲的格局也在这个时代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战后欧洲的一体化和地缘政治变化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推动着欧洲的变革。
一、欧洲的一体化在战后的欧洲,人们开始意识到,欧洲各国之间互相依存和合作是非常必要的。
而这种意识的形成主要是源于两方面的因素。
首先,战争让欧洲深受其害。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幸免于难,这也让人们在战后开始思考如何防止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许多人意识到,为了防止战争再次爆发,必须打破欧洲各国之间的隔阂,实现合作。
这种想法在欧洲各国之间越来越普遍,各国政治领袖也开始谋划如何推动欧洲的一体化。
其次,美国在战后成为了一股重要的力量。
作为胜利国之一,美国对欧洲重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美国也对欧洲的合作持有着非常积极的态度。
美国认为,欧洲各国之间的合作,不仅有利于欧洲的重建,也有利于防止战争爆发。
因此,美国开始积极地支持欧洲的一体化,并成为了欧洲经济和安全事务中的一大推手。
在美国的支持下,欧洲的一体化发展迅速。
1951年,六个欧洲国家(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和荷兰)签署了《巴黎条约》,组建了欧洲煤钢共同体。
这是欧洲首个一体化组织,其目的是促进这些国家之间的合作,从而防止战争爆发。
1957年,这六个国家又签署了《罗马条约》,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这两个组织后来合并成为了欧洲联盟(EU),成为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核心组织。
欧洲的一体化给欧洲带来了许多好处。
首先,欧洲的一体化加强了欧洲各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
这不仅使欧洲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也有利于欧洲各国之间的和谐与稳定。
其次,欧洲一体化也有助于欧洲强化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在欧洲联盟的影响下,欧洲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全球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
二、欧洲的地缘政治变化随着欧洲的一体化,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欧洲各国之间的关系开始向着更加紧密的方向发展,一些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及其原因

两极格局受到重 大冲击,多极化 趋势出现(20世 纪六七十年代) 两极格局瓦解, 20世纪 暂时呈现“一超 末21世 多强”的局面, 纪初 多极化趋势加强 (1991年以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苏联也壮大了自己的政治军事力量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极格局受到重大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陷入越战泥潭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经济滞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及其原因
时期 战后 初期 20世纪 六七 十年 代 特征 两极格局形成 (1945-1955 年) 原因 “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各国政治力量的对 比: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 也壮大了自己的政治军事力量,成为世界上唯 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 美国陷入越战泥潭,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经济“滞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苏联经济 发展停滞;欧洲走向联合(欧共体成立),日 本迅速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振兴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 国;苏联经济发展停滞;欧洲一体化进一步加 强(欧盟成立),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 位,俄罗斯东山再起,中国经济实力迅速增 长,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二战后世界格局

两极.
格局(二战后世界新格局) 【本质:社会制度之争】 极:实力强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苏美关系变化:二战时是盟友,二战后是敌人
p.s.变化:前→后 奠定战后世界格局:[1945.2 二战中]雅尔塔协定(会议){三巨头} 最终形成(东西方对峙格局形成):北约华约建立
结束:东欧剧变[80年代末],苏联解体[90年代初]
两 资本主义阵营{美国:西欧,北美}【北约】
↑↓冷战 本质:社会制度之争
极 社会主义阵营{苏联:东欧,东亚}【华约】
北约&华约:形成标志着东西方对局的形成,苏美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北约:[1949]美国为首,西欧,北美
集体防御,美联合西欧一些国家共同与苏联抗衡
中立:瑞典&瑞士—战前宣布中立
奥地利&芬兰—被夹在北约和华约中间,易成为战场
爱尔兰:国家小,在欧洲边缘;与英国关系差
南斯拉夫:铁托走社会主义自治道路,公开与苏联决裂
华约:[1955]东欧,亚洲
既可以用来同美国和西欧抗衡,也可以进一步控制欧洲
影响:北约华约成为苏美称霸全球的工具,使世界不得安宁
双方都不敢轻易动武,世界暂时和平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多极化趋势)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终结,冷战结束)
↓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俄罗斯还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日本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世界多极化趋势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欧洲加快了一体化进程
当今世界局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影响世界不和平的因素: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地区冲突…
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平&发展。
第16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3.国际格局的变化与大国关系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的形成使英国、法国、 联邦德国、日本等国受到美国的控制,而中国则与苏联建立了友好同盟关 系。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走向美苏两 个超级大国的争霸,中苏关系紧张。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洲国家的联合和日本经 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迫使美国调整了与欧洲国家的关 系,缓和了与中国的关系。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解体,中俄关系有了新发展,中美、中日、 美俄关系反复变化。
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③苏联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 (3)根本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苏联在 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 日 益加剧。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2.表现
方面
美国
苏联
政治 经济
杜鲁门主义 ①时间:1947年3月 ②内容: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 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③实质: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干涉各国内政 ,反共反苏 ④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 冷战”的正式开始
专题十六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专题十六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二)过程 1、丘吉尔的铁幕演说(1946)-“冷战”信号 2、美在欧洲全面推行“冷战” 3、苏联应对措施 1)政治:工人党情报局 2)经济:经互会成立 1949 3)军事:华约组织建立 1955 —与北约对立,标志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高考考点:
•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 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单元线索:
• 由欧洲国家主导的单极世界,向以美苏为首 的两极格局,再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关 系日趋民主化。
专题十六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背景 美苏实力超群 1、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普遍衰落 1)西欧: 头号经济、军事强国;称霸全球战略 2)美国: 政治军事大国,打破美国的核垄断 3)苏联: 2、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 (意识形态:美:资~―苏:社~)
专题十六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欧共体 欧盟) 1、原因 1)根本:恢复发展经济 2)政治:摆脱美控制和苏威胁 3)思想:欧洲共同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4)关键:法德和解 煤钢、经济、原子能共同体1967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2、形成:
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 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 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 A.政府之间的合作 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 C.企业之间的联合 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
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东 欧 剧 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 社会主义阵营
• 社会主义阵营,是指二战后,由苏联为首的,横 跨欧亚大陆的,起初由12个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 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 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长期对峙,是冷战时期的 主要内容。由于社会主义阵营成员主要在欧洲东 方,西方国家称之为东方集团,或称之为苏联集 团。此外又称为共产主义集团。
• 二战后两大阵营长达40多年对峙的实质是 () • A美苏争霸B意识形态的对立 • C社会制度对立D美苏国家利益冲突
美苏争霸
• 第一阶段:50中期--60年代初. 特征:既缓和又紧张,优势在美. 事件:缓和(签定对奥和约,承认联邦德国,赫鲁晓 夫访美)紧张(柏林墙修筑,古巴导弹危机) 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特征:苏攻美守 事件:苏联-欧洲缓和,侵略亚非扩大中间地带,美越南撤军,中美关系正常化. 第三阶段:80年代. 特征:美强硬,苏全面收缩. 事件:苏联裁减军备,从阿富汗撤军,改善同中国的 关系,放弃70年代扩张所获得的势力范围放松对 东欧的控制并退出这些地区. 决定成败的因素:经济.
• 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 只有永恒的利益。 • 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 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二战时的同盟 关系变成二战后的敌对关系。于是形成了 二战后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美苏两极 格局。
• • • •
一、从盟友到对手 1、原因: (1)雅尔塔体系确立: 概念:1945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反法 西斯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时刻,在苏联的雅尔 塔召开一次国际会议,会议上美、英、苏三国讨 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 问题,达成若干协议,会后根据会议中的协议, 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 ◆基础:美苏均势 • ◆实质: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 • ◆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3.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
4.20世纪90S年代至今—— 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形势
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又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 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1.背景
世界现代史部分
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 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考纲要求 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世界格局
世界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基本力量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 内形成的国际关系的总体结构。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20世纪, 世界格局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
——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1947)
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 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 平。……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得到 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 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在哈佛大学演讲
①杜鲁门主义讲话中所说的“极权主义”和少
数武
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 指什么?杜目的是什
么?
指社会主义制度,这些国家的共产党武装和苏联。
公开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与苏联全球对抗
②从马歇尔的演讲分析,他主张美国实施对外援助的目的 是什么?
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中欧
和东欧各国都处在苏联势力范围 之内受到社会主义幽灵的威胁….”
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宣读咨文: 要求美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讲一下欧洲的崛起,。
欧洲国家的崛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为经济的恢复,另1点为西欧国家的联合。
先讲下经济的恢复。
丘吉尔首相打完仗绕欧洲一圈发现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柏林的破砖乱瓦清理干净要20年,欧洲完蛋了。
所以欧洲人痛定思痛,我们为什么这么惨?因为我们总打仗,自相残杀。
其实欧洲人大体上讲都是日耳曼人的后代,西边的法兰克人建立了法国,盎格鲁萨克森人建立了英国,维京人建立了北欧国家,西边为斯拉夫人,南边有点拉丁人,所以基本上差不多。
民族文化也差不多。
他们就是没有统一的文字。
其实你想西班牙语和葡萄牙有什么区别,也就是北京话和天津话的区别。
他们就是“你吃了吗”,咱就是“您吃了吗”。
荷兰语和德国语跟本就不用特意去学,荷兰人去德国考试全100分。
所以欧洲要走向联合,西欧国家的经济,丘吉尔说光把柏林的破转乱瓦清理干净要20年,结果人家德国5年就恢复到了战前水平,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
原因何在,第1个就是他的基础好,他原有的基础及技术储备。
最典型的就是德国,要不说德国不是一般的了不起。
一战是他挑起来的,结果一战后1/8的领土,1/10的土地被割让出去,给人家割地赔款。
结果20年后人家挑起二战,把欧洲打的更惨,结果德国作为战败国,被当时国际两大阵营的老大——美国和前苏联接管,从中修起一面柏林墙,把德国分成了东德和西德,美国控制的是西德。
结果今天的德国仍然是欧洲老大,世界第4。
这就是因为他原有的基础及技术储备。
二战前诺贝尔奖得主,70%是德国人,二战时划时代的武器技术革新26项,美国2项,苏联1项,其余23项,小到自动步枪,大到巡航导弹,全都是德国人发明。
所以这样的民族不可能沉沦。
你可以把的房屋炸毁,工厂炸没,桥梁炸断。
但是脑海中的智慧你是拿不走的。
其实包括日本,有人是50年代的日本跟中国一样穷,日本人没衣服穿,弄个麻袋掏几个洞就穿身上了,也卖孩子之类的。
可你别忘了日本人穿麻前他造过航空母舰呀。
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是响当当有一号的。
他原有的技术储备及经济基础的雄厚,我们是比不了的。
这就是他的一个特点,第2个就要说马歇尔计划的扶植,二战一结束,给欧洲打成那样,工厂都炸没了,工人都失业了,工人如果没有工作了,他们就要造反了,工人要是一造反,共产党就要上台,当时的意大利共产党是世界第3大共产党,仅次于苏共和中共。
当时苏共900万党员,中共500万党员,意共400万党员。
还有50万军队。
你说来文的来武的。
来武的咱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来文的咱就选举,我这200万人算上家属一人一票,你说得多少票。
所以欧洲面临着共产党掌权的可能。
当时的苏联已经占领了东欧,如果在控制了西欧,那就完蛋了。
所以怎么去稳定西欧的局势?当时的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建议对欧洲进行援助。
因为欧洲有技术有劳动力,就是没钱。
所以马歇尔游说美国国会,对欧洲进行援助。
当时给了欧洲130亿美金,折合今天美元大概2000亿美元。
90%的是无偿赠与。
10%为无息或低息的长期贷款。
拿的最多的是英国,占了40%,西德占了30%。
欧洲国家一拿到钱就能恢复了。
工人也不失业了,工厂也都开工了,经济也就恢复了。
工人也就不上街去游行了造反了。
所以一下子经济就稳定起来了。
这个手段也很高明,你想美国给的你前,你要盖大楼,你用哪的施工队,买哪的水泥,买哪的机器设备。
你得用美国的施工队吧,不能用河南的吧等等这些,其实就都能于美国政府出钱给美国商品找市场。
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所以欧洲各个国家对美国感恩戴德。
后来欧洲混的硬了,不怎么听美国话了,1999年北约50周年时,美国总统克林顿讲话。
欧洲应该饮水思源,你们今天的生活都是美国给的,如果没有美国的扶植,欧洲现在说不定什么样呢。
所以马歇尔计划一给钱,大量的援助就进入了欧洲,稳定了欧洲的局势。
第3个位欧洲国家的福利待遇,欧洲基本上建立起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开支。
欧洲的国家福利开支平均占到政府开支的60%以上,美国为28%,中国不到10%。
中国的政府的钱主要花在建设上了,盖大楼,修高速,建高铁。
还有一项就是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车私用。
一年下来就好几千个亿。
中国政府1年光吃就能吃掉3000个亿,我们的政府是世界上最有钱的政府。
外汇存款2万亿。
你能想到2万亿是什么概念吗?所以欧洲政府穷,没有钱,因为钱都花给老百姓了。
你这孩子一出生,你说我这土耳其移民过来的,没有一技之长,连德语都不会,那怎么办?生孩子玩吧,生三个中产阶级,生七个环游世界都足够。
生1个400欧元,生七个2800欧,这只是给孩子的钱,还没算给大人的呢。
在欧洲,你要是雇人干活,那等于捉死行为。
假如你开各个店,雇佣了一个服务员,三个月的实习期,这家伙给你拼命表现,起的比鸡都早。
等你一正式雇佣他,他就开始不干干活了,你想辞他,他就去告你。
这官司要判好久,因为你说他不好好干活,法院就要调查每一个去你店里买过东西的人,他是不是不好好干活,都说是才能开了,有一个说还行,哪就继续找。
在这期间,你要付他一部分的工资,因为是你要辞他。
等法院判下来了,你还得付给他一定比例的工资。
所以咱们中国人比较好找工作,因为是很多没有正式户的,不受法律保护的。
女工就更不得了,一怀了孕,给老板拿个片子,说胎位不正,得,您赶紧回家。
怀一个孩子那不得了,上帝第1你第2,你跟圣母玛利亚一样。
孩子一生下来就产假,工资都是全额发放。
孩子三岁一以前,你每周只上4天班,另外一天去照顾孩子。
所以欧洲绝对是劳动者的天堂。
所以欧洲人都很手巧,自己盖房子,修地板,刷墙。
你要是雇个人干,那你还是把房子卖了吧。
欧洲富到什么程度,说早瑞士,有钱的农民跟没钱的农民有什么区别,有钱的农民雇人插奔驰500,没钱的农民自己插奔驰500,开的都是奔驰500,有钱的雇人擦下,没钱的自己拿水管子冲冲。
这样的国家工人能造反吗?说法国的工人一年就干2件事,休假,罢工。
半年的时间休假,休完假罢工,一周上班35小时太惨无人道了,我们要求32小时。
一到周末,很多的城市都是空的,全都抱着冲浪板去海边了。
超市晚上6点就关门了。
早上10点开,12点关。
然后全国认真的午睡,下午3点半开,6点关。
这不像咱中国人,爱晚上和周末去逛街买东西。
为什么中国商人在欧洲总受人排斥,因为华商特不地道,人家别人都6点关门了,你晚上10点还在这“来进来看看”。
你这样做生意谁能做的过你,你这违反游戏规则呀。
你像北欧国家一天天为什么事情发愁,钱太多了,钱多怎么办?留给子孙后代那就是给子孙留祸。
欧洲人特别想的开,所以就总捐款,往非洲,往一些和平组织。
你像北欧国家的政府捐款是世界上最高的。
所以这样的福利及改革使得其经济飞速发展。
你说法国工人除了罢工就是休假,他钱哪来的。
主要来自科技的发展及创新。
你要看欧洲人干活急死你,一个过街天桥盖1年,咱一过街天桥,3个月就本就哦了。
你说他们这也太慢了,人家一句话把你嘢回去,我这桥盖了1年100年不倒,你干敢吗?咱一天桥盖3个月,寿命3个月,然后三个月后大修,这样就有工程了,有工程就能发财了。
你像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外边下大雨,里边就下小雨,满地的塑料桶。
还有一点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主要有2种模式:一种是盎格鲁萨克森模式,盎格鲁萨克森人就是英国人,今天的美国人盎格鲁萨克森人的代表。
这种模式就是完全私有化,但是这种私有化也有他的宏观调控。
另一种模式是莱因斯特法伦模式,这种以欧洲为代表。
这种模式更多的就是国家的干预。
矿山,交通等等为国家所有。
但是中国也好,欧洲也罢,公有制没有搞的好的。
这原因很简单,不是自己的就不好好干,是自己的才好好干。
所以今天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往盎格鲁萨克森模式上靠。
所以以上几点原因使得欧洲的经济飞速的恢复及发展。
还有另一点,那就是欧洲国家的联合,由一个个小国开始往联合国方向发展。
走向联合的原因,一个是抗衡美苏。
新航路开辟以来,欧洲一直是世界的中心,因为欧洲之间发生了内战,2次世界大战,结果欧洲以外的两个国家成了世界的两极,我们欧洲被迫要选边站,是站在美国的一方,还是苏联的一方。
选边站的结果就是命运就要由别人来操控了。
特别是当时的苏联在欧洲还有重兵,欧洲的交通特别发达,平原的地形,苏联的机械化部队,礼拜天晚上动手,礼拜1早上就能占领慕尼黑,礼拜3晚上就能占领巴黎,礼拜6就能占领慕尼黑和雅典,一个礼拜,欧洲就沦落在苏联帝国的铁骑下。
不等美国盟军从大洋彼岸赶来,欧洲就完蛋了,美国的援军最快也要10天才能从大洋彼岸赶来。
欧洲1个礼拜就完蛋了,挡不住苏联帝国的铁骑,光坦克就5万多辆。
所以欧洲人就想,难道苏联用原子弹炸了巴黎,美国会炸莫斯科吗?欧洲就觉得不太可能,所以光靠美国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咱们应该联合起来。
首先一起抵抗的苏联的侵略,其次在美国人面前,咱们的说话也得硬起来。
抗衡美苏才能促进欧洲的发展。
欧洲走向联合的步骤。
首先第一步实现煤钢联营。
欧洲人很聪明,怎么才能不打仗?你想打仗要依靠什么业?重工业中的的军工企业。
而军工企业中最重要的部门就是炼钢及燃料。
所以把能制造武器的工业联合起来,即煤钢联营。
欧洲先是法国及德国的煤钢联营。
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盛产钢铁,德国的萨尔鲁尔产煤。
所以干脆就联合起来,这一联合就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打起来的可能就不可能了。
现在的中国和日本在争钓鱼岛,你想那么一大点地方,岛上连人都没有,有什么好的?谁有了那个岛,谁就有2半径200里的海上经济专属区。
所以咱中国提出共同开采,可日本就是不同意。
人家法国和德国是世仇呀,打了几百年的仗。
阿尔萨斯洛林在法德之间几度易手。
今天的欧洲将欧洲议会设在斯特拉斯堡,由法德的和解象征着整个欧洲的和解。
当然了,只有法德的和解是远远不够的,欧洲人特别不理解中国和日本,为什么不能像法德那样?我们只能说,因为日本不德国,我们就没办法法国。
德国光是给纳粹受害者的赔款就1100亿马克,折合成人民币5500个亿,日本一分钱也没陪咱呀。
欧洲煤钢联营后就原子能联营。
到1967年正式成立欧共体,一开始6国,法德意荷比卢,到后来9国,12国,然后15国。
在1993年正式形成了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
欧洲的联合,因为他们欧洲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文化、共同的价值观。
咱们亚洲要走向联合不太可能。
欧洲走向联合发行了个欧元,咱亚洲要是走向联合,咱发行个亚元。
上边印谁呀?左边毛泽东,右边日本天皇,中间蒋中正。
那不得干起来。
那韩国人还不干了呢,他们的大王没地方印了呢。
然后稍微讲一下日本的崛起。
日本这个国家,不管你成不承认,日本是亚洲唯一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国家。
他是近代历史上唯一在海外建立过殖民地的非白人国家。
抛开民族仇恨不说,日本的成功真正证明了咱黄种人不比白种人差,他们白种人能做的事咱黄种人也能做到。
这也他的特殊的地方。
日本的政治结构也好,经济结构也罢,他像欧洲而不像咱中国。